原生态民间文学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 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 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 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内涵
过去有些学者﹐把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阶级的产物。其实﹐广大劳动人民自有 他们高尚的教养和珍贵的文化﹐而民间文学正是对他们这种教养和文化尽著庄严职责的教本。
分类
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集体性
相关书籍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 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 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 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 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 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 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Fra bibliotek国际交流
民间文学﹐至少它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不仅在同一国境内的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在国境以 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遥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 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後者大都是传播的结果。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 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

民间文学答疑题1.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主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科学、总家和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阶级分化,也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所有人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因此,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里唯一的文学。

在阶级社会里,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有两种文化成分,一种是官方的上层文化,一种是下层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具有许多不同于上层文化的特点,它紧贴着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自己创造和享用的,一种主要以语言、行为和心理来传承的文化。

这种文化很少见诸书面文字,但它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民间文学,就是人民大众所创造的这种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和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

原始社会中伴随着人类的口语而出现的语言艺术,只能是口头文学。

到了阶级社会,文字的创造并未根本改变绝大多数人只能以口语创作的情况,因为统治阶级掌握和控制了文字,以其为压迫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要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依然只能使用口语这个工具。

他们当然更不可能有书写和印刷手段来传播他们的作品。

就这样,在漫长的岁月里,民间文学形成了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历史传统。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大英百科全书》是国外学者对"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解释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

它象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事作品、诗歌、神话、戏剧、礼仪、谚语、谜语等组成。

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贵州民间文学作品

贵州民间文学作品

贵州民间文学作品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阿西里西》:这是贵州著名的民歌,讲述了彝族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和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故事。

2.《撮泰吉》:这是流传于板底乡倮戛寨的戏剧古彝戏,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戏剧的活化石”。

3.《亚鲁王》:这是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布依族叙事长诗,讲述了布依族英雄亚鲁王征战和治理的故事。

4.《烂坝村》:这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的苗族民间叙事诗,讲述了主人公石老爹为了村民的幸福而奋斗的故事。

5.《大雁姑娘》:这是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民间叙事诗,讲述了大雁姑娘和鱼儿小伙的爱情故事。

以上只是贵州民间文学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如《太阳和月亮》、《水浒传》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非遗分类 民间文学

非遗分类 民间文学

非遗分类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指由普通民众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经验、情感和智慧。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民间文学在传承中保留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本文将从口头传承、民歌、童谣、谚语等几个方面介绍民间文学的分类。

口头传承是民间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口头传递的方式将故事、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化传承下来。

这些口头传承的作品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

比如《西游记》和《水浒传》等经典作品就是通过口头传承而流传至今的。

民歌是另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作的一种歌曲,它既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又能传递社会信息。

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爱情歌曲、劳动歌曲、抗战歌曲等。

比如《茉莉花》和《红旗颂》等经典民歌,通过歌唱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爱国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童谣是儿童在游戏和娱乐中创作的一种韵文,它通常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描述一些儿童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感。

童谣的特点是旋律简单、节奏明快,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比如《小毛驴》和《一二三四五》等童谣,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长。

谚语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智慧的结晶。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人们的生活哲理和社会道德观念。

谚语的内容包括人生智慧、道德准则、劝诫和励志等方面。

比如“知足常乐”和“不怕慢,就怕站”等谚语,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民间文学的分类还有很多,如谜语、故事、戏曲等。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民间文学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民间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民间文学作为非遗的一部分,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智慧,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口头传承、民歌、童谣、谚语等都是民间文学的重要分类,每一种形式都在传递着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传统。

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民间文学,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滋养。

有哪些著名的民间文学作品可以推荐?

有哪些著名的民间文学作品可以推荐?

民间文学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文学形式,它是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学形式。

这些作品往往是口头传承的,没有正式的出版和传播渠道,但它们却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将为大家推荐几部著名的民间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

第一部作品是《红楼梦》,它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的生活,以及家族内部的争斗和矛盾。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优美动人,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更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第二部作品是《三国演义》,它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又一经典之作。

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生动形象,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杰作。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性的文学作品。

它揭示了人性的善恶、贪婪和仁爱,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第三部作品是《水浒传》,它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又一代表作。

小说以宋朝时期的社会为背景,描绘了一群落难英雄的生活和斗争。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形象,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杰作。

《水浒传》不仅是一部描写历史的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性的文学作品。

它揭示了人性的善恶、贪婪和仁爱,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第四部作品是《西游记》,它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又一经典之作。

小说以唐朝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孙悟空等人的取经之路。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生动形象,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一部杰作。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描写历史的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性的文学作品。

民间文学故事

民间文学故事

民间文学故事民间文学是指源自民间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着民间智慧和情感。

民间文学故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几个经典的民间文学故事。

故事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才子,他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有一天,孔融和一位朋友一起去游玩,途中遇到了一位老人。

老人向孔融伸出了一根梨枝,说道,“我饿了,请给我一点东西吃吧。

”孔融非常乐意地拿出了自己的梨子递给老人。

朋友不解地问孔融,“你自己都饿了,为什么还要把梨子给那位老人呢?”孔融笑着回答说,“我年轻,还有很多机会吃梨子,但老人可能没有几次机会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良、乐于助人,孔融的行为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深受后人的尊敬和爱戴。

故事二,《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臣,他年轻时因为反对当时的暴君,被迫流亡到了江南。

在江南的时候,姜太公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喜欢在江边垂钓。

有一天,姜太公在江边钓鱼,突然有一位老者过来向他学习钓鱼。

姜太公很欣喜,便教老者如何垂钓。

老者学会后,却将姜太公的鱼抢走了。

姜太公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我教你钓鱼,是希望你能养家糊口,没想到你还抢我的鱼,看来我还需要多教你一些做人的道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良、宽容,姜太公的胸襟和智慧让人敬佩不已。

故事三,《愚公移山》。

相传古时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者,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于是他决定挖山。

邻居们笑话他,“你这么老了,怎么可能挖得动山呢?”愚公却毫不气馁地说,“我虽然年老,但还有儿孙后代,他们会继续挖下去,直到把山挖平。

”后来,听闻此事的神仙感动了,便派神仙来帮忙,将山挪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愚公的顽强和执着给了后人极大的启示。

以上三个故事,都展现了民间文学故事的魅力和深刻的寓意。

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情感,还蕴含着智慧和人生哲理,深受人们喜爱和传颂。

贵州的民间文学作品

贵州的民间文学作品

贵州的民间文学作品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族群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学作品。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贵州民间文学作品。

一、苗族的爱情传说
苗族是贵州省的一个主要民族,在他们的民间文学中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花鼓戏”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在炎热的夏天里,常常聚集在一起跳花鼓舞,以祈求丰收和好运。

而在这个传说中,花鼓舞成为了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的平台。

他们在跳舞的过程中,彼此相互表达了深深的爱意,最终得到了幸福的结局。

这个传说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淳朴善良的情感,也折射出苗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

二、黔剧的民间传承
黔剧是贵州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也是贵州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考证,黔剧起源于明朝,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

黔剧通常以传奇故事和历史事件为题材,表现了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这些剧目通过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深深的思考。

三、苗族的口头文学
苗族以其独特的口头文学形式而闻名。

苗族人民通过歌谣、童谣、足踏歌等方式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花灯歌谣,这是苗族人民在传统节日中的一种表达方式。

歌谣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已成为苗族文化的一部分。

贵州的民间文学作品是这片土地上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晶。

这些作品在表达民间情感和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展示了贵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贵州的民间文化。

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说明:局部资料参考是参考其他版本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教程复习整理笔记第一章结论〔〕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第三章神话〔〕第四章民间传说〔〕第五章民间故事〔〕第六章史诗〔〕第七章民间长诗〔〕第八章民间歌谣〔〕第九章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第十章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第十一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十二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第十三章民间文学的语境〔〕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第十五章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第十六章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第十七章中国民间文学史略〔〕第十八章世界民间文学泛述〔〕第一章绪论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是广阔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阔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局部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开展 (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开展变化)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

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

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开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 (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如此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 纵观中国文学史,“五四”运动可以说是 一个分水岭。在五四之后,中国文学较多受 到外国文学的影响。而在此之前,对中国文 学的主要影响来自民间文学。
• 鲁迅、闻一多都将民间文学看作是影响中国 文学史发展的基本力量之一。 (P.7-8)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 一、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P.4)
• 民问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 活动。 • 民间文学与生活文化混融为一体,在活 语境中创作、传承和发展,至今仍是其 最基本的外在特征.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 公元2世纪时的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本古 代笑话专集《笑林》,收人了许多民间笑话。 •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故 事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 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 “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 —“说话”。他们用于讲故事的底本叫“话 本”,对中国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形成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P.7)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发 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 革命文艺工作者深人群众,学习人民的思 想感情,包括他们那“萌芽状态的文艺”, 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 在两千五百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 集《诗经》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 在诗歌形式方面,歌、诗、词、曲原来都 是民间之物,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 种诗体,最初均起源于民间。 • 民歌是诗歌创作的奶娘,民间故事则是叙 事文学的源头。神话铸造了中华民族最早 的精神脊梁,而且成为了我国浪漫主义文 学的滥觞。 (P.6-7)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民、难点、考点诠释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 定义与范围
• 一、民间文学的性质:民族性、世界性、集体性、 口头性(P.2-3) • 《大英百科全书》的“民间文学” (Folk Literature) • 西方通常称为“民俗学”,英文叫Folklore。由英 国学者威廉•汤姆斯1846年提出。 • 美国民俗学家森纳尔在其名著《民俗学》中创造 了一个新词folkways,以代替传统的Folklore。 前者专指民间创作。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 定义与范围
•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
• 一个民族所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 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问谚 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 民间小戏等,这些体裁书中都是在后面分 章介绍的。 (P.3)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 定义与范围
• 四、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P.3)
民间文学 通俗文学
创作者
创作流传形式
人民大众集体创作 个人创作
口头创作和流传 书面创作和流传
内容与思想倾向 反映整个民族或某一
反映个人的生活感受, 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 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 因素相关。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 定义与范围
• 二、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 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 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P.3)
•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 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 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 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也该民族集体持有和 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 二、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P.6-7) • 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和汉族的四大传 说。不仅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学精品而且成了民 族灵魂的象征符号。 • 中国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 《白蛇传》和《梁祝》。 • 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 《江格尔》和《玛纳斯》。 •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以《人类迁徙记》、(阿细的 先基》、《遮帕麻与遮米麻》为代表的创世神 话。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 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具体说来,主要有三个 方面: (P.4)(简答)
• 一是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 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 • 二是宗教活动中叙述性的神话; • 三是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 •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逐渐成了民间文学中数 量最多的一种叙事作品。 (P.6)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 三、中国民间文学的新发展。 • “五四”运动将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也使中国民间文学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民间文学本身 的转变,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认识上的转 变。我们先谈后一种转变。 (P.8)
《民间文学教程》自学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诠释 郭孔生 主讲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 发生与发展
• 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的歌谣研究会,以刘半 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人为中坚的北京大学 歌谣研究会,在其发行的《歌谣周刊》发刊 词中,曾明确宣称:搜集民间歌谣的目的有两 个:一个是学术的,即将民歌作为民俗学的一 种重要资料,以此来观察中国的社会;另一 个是文艺的,即从民歌中,引出将来的民族 的诗的发展道路。 (P.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