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
3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认识价值1、民间文学与民众历史民间文学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民间文学中窥见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
高尔基: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
拉法格是马克思的学生,也是他的女婿,后来成为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他说:民间文学是人们的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已和朋友,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的备忘录。
所以说,民间文学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在早期的各种神话、史诗,形象地传递着史前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
这种都以其特有的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与执着,表现出了无可替代的文化史价值。
阶级社会出现以后,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就成了口头文学频繁表现的重要题材。
在这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对抗的天然性与农民阶级反叛的合理性都表现得十分充分,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现现着现实社会的苦难与不平,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敏锐与深刻,反映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它是用艺术方式口撰而成的民众生活史,它给后世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活的生活文化史资料,从而使民间作品的价值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随着历史的延续,而愈被人们当作反思的对象去加以认识、加以研究。
2、民间文学与民俗风情民间创作,本身就是民俗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
民俗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它以一种思绪形式出现时,它是一种民俗心理、民俗观念;当它以某种行为方式出现时,就构成某种信仰活动或民俗仪式;而当它表现在人们口头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就成了口头创作。
如牛郎织女的传说,它不仅是传说,又是一种信仰的遗留,也是一种民俗活动的实录。
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民间作品,既是习俗内容,也是习俗形式。
是一种风俗画。
3、民间文学与民众伦理民间作品对人伦关系的反映也是很广泛、很深刻的。
其中,家、家庭、亲族关系是民间作品中经常涉及的内容,这对于认识我国家族结构的民族性特点及民众伦理观念,有独特的价值。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发布时间:2021-12-21T02:51:03.229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0期作者:梁定发[导读] 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梁定发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330103摘要: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以表现勤劳民众生活和思想趣味的口头传播语言文字艺术[1]。
它的重要艺术体裁包含了散文体的神话故事、传奇民间故事、民俗寓言和段子等,韵文体的民俗歌曲、小说诗、史诗和谚语,与韵散体紧密结合的民俗说唱、民俗戏剧等。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围绕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了解社会事物为主题,以展示劳动人民的政治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法、审美趣味,及其对社会各类客观事物的评论为重要题材,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重点刻画对象,具有表现社会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关键词:民间文学;功能;价值一、民间文学的相关特征(一)口头性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的口头撰写、口头传播的基本特征。
虽然在个别时期也有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抄录家,有文本收集笔录本,有电子本,但文本并非传播民间文学所必需的传播载体,是辅助性的传播载体。
相反,作家文学用笔书写、借助书面文本传播。
在个别时期,作家文学也采取了口头传递形式,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递形式对作家文学来说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到目前为止,人类内部的社会交流中仍然以口头语言形式为最普遍的工具。
(二)集体性集体性也确保了民间文学作品在群众之间的最高限度的自由流传。
例如,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都经过了众多人的再创造,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也变成了汉族民间文学的杰作。
他们的思想和艺术作品,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的某些特征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三)传承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创新,不断变化的。
同样,民间文学也具有一定的家族承袭特点,可以世世代代流传。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
这些作品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民间文学是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这些作品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民智慧的珍贵财富。
它们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二、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们的语言、形式、节奏、韵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价值。
三、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
通过阅读和研究民间文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探究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演进。
五、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可以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
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是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人类智慧、社会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

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把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相比较,会发现民间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一些特点,比如感情真挚,情节单纯,风格粗犷,语言简朴,通俗易懂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特征。
其中,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口头性。
民间文学的其他基本特征的形成也和口头性有一定的关系。
所谓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基本特征。
尽管个别时候也有民间文学的抄本,还有搜集记录本,现在还有电子本,但文字不是民间文学必须的载体,只是辅助性的载体。
相反,作家文学用笔写作、通过书面文字流传。
个别时候,作家文学也诉诸口头传播,例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播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是辅助性的。
到今天为止,人类之间的社会交际还是以口头语言作为最常用的工具。
口头语言有很多优越性。
第一,人人都会口语,而文字却需要专门学习,所以,口头文学更加适合所有人。
尚未学习文字的幼儿,未能学习的文盲,都可以欣赏民间的口头文学。
第二,口头表达适合各种生活环境,十分方便,而文字阅读需要占用眼睛,很多场合不适应。
农民一边赶牛耕地,一边唱歌。
第三,口头表达可以有表情、动作,更加富于表现力。
第四,口头表达有时候是非正式的,由于不留痕迹,影响小,可以获得比书面表达更大的自由。
叶梦得(1077-1148)《避暑录话》记载,苏东坡喜欢听鬼故事。
请朋友讲。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人民创造的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于学术或官方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传递他们的认知、信仰、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因此,民间文学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民间文学是一种有机结合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由于受到文化多样化的冲击,这些从前口耳相传的古老故事显得越来越珍贵。
其次,民间文学也是文化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和官方文学相比,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其艺术风格活泼、热情、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包容性和生命力,反映出社会的多元性和生命的多样性。
这些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是历史遗产之所在,让读者在阅读民间文学中获得了深深的情感体验。
再次,民间文学对于文化交流与互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传承形式,民间文学的国际性和普适性让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共享彼此文化之美,也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通。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和《妈祖传》就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普及性的佳作,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欢迎和喜爱。
此外,民间文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创作,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形态。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龙应台的小说《雨神的微笑》,张大春的小说《他们正切腊肉》,以及著名景甜导演拍摄的《京城81号》等作品均含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元素。
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内容,同时也让民间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总之,民间文学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文化现象,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创造性和国际化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人性化、本土性的特点和历史遗产的价值对于当代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是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歌谣等。
在当代社会,民间文学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智慧。
通过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传播,可以使后代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 艺术价值:民间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理解和感悟。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教育功能:民间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它通过故事、传说等形式,传递着诚实、勇敢、善良、勤劳等价值观,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4. 心理调适:在当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民间文学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调适的方式。
民间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轻松、幽默、乐观的特点,能够让人们在阅读或欣赏中释放压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5. 旅游资源:民间文学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可以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通过挖掘和利用民间文学元素,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重视民间文学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论述民间文学的功能及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功能及价值
1、认识功能: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
在民众生活中,还发挥着生活教科书的功能。
劳动大众在世代相续、年复一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
特别是一些农事谚语、歌谣乃至谜语,常常只用一两句,或三四句话,便能概括出一条规律,或总结一个经验。
2、教化功能:民间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劳动大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是民众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最方便、最常用的形象教材。
3、审美和娱乐功能:民间文学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具有审美价值。
口头创作是广大民众休闲时光自娱自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唱山歌、演小戏等都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
这种娱乐活动,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表现尤为集中和突出。
4、族群认同功能:在生产劳动中,民间文学可以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坚定劳动信心,表达人民战胜大自然的愿望和信念;鼓舞劳动热情,提高劳动兴致;总结劳动生产经验,传授劳动知识和技能,因而增加凝聚力和族群认同力。
5、文化传承功能: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
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
既有民谣、谚语、
笑话、寓言、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恢宏的名篇巨著。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在当代的文学领域中,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其中民间文学在其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民间文学是指从人民群众中创作、流传,并能够反映出大众生活的各种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歌谣、神话、谜语等。
这些文学传统丰富多彩,流传了几千年,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首先,民间文学可以反映社会现实。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民间文学一直是反映社会现实、呈现民间风貌的最重要方式。
比如,许多古老的仪式、传统习俗、婚丧嫁娶等,都有自己的相应文学形式。
例如,民歌代表了人民群众深厚的生活情感,民间故事则是反映人类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这些文学作品中流露的历史和文化真实性,使其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找寻方法。
其次,民间文学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道德。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道德。
在古代,由于文化教育水平的低下,民间文学成为了塑造人们道德观念的主要手段之一。
故事中的主人公不仅代表了一种思想观念,还为人们树立了榜样。
例如《金猪》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珍惜食物、节约资源的道理,用小说的方法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能够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还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与自然的观念。
再次,民间文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扰。
人们在生活中无法避免遭遇一些思想上的困扰,比如生活中的痛苦、恐惧、迷茫、失落等问题。
而民间文学中所包含的种种故事、传说、神话、谚语和谜语,却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毕竟,这些文学作品是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最后,民间文学具有强大的文化传承和交流功能。
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通过民间文学相互传授知识、交流心得,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人的情感沟通。
例如,民间故事《孔雀东南飞》就反映了中印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有助于推动国家间文化沟通和合作。
综合以上所述,民间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保存了历史文化、提高了道德修养、开阔了思维视野,还在于其强大的实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把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相比较,会发现民间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一些特点,比如感情真挚,情节单纯,风格粗犷,语言简朴,通俗易懂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特征。
其中,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口头性。
民间文学的其他基本特征的形成也和口头性有一定的关系。
所谓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基本特征。
尽管个别时候也有民间文学的抄本,还有搜集记录本,现在还有电子本,但文字不是民间文学必须的载体,只是辅助性的载体。
相反,作家文学用笔写作、通过书面文字流传。
个别时候,作家文学也诉诸口头传播,例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播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是辅助性的。
到今天为止,人类之间的社会交际还是以口头语言作为最常用的工具。
口头语言有很多优越性。
第一,人人都会口语,而文字却需要专门学习,所以,口头文学更加适合所有人。
尚未学习文字的幼儿,未能学习的文盲,都可以欣赏民间的口头文学。
第二,口头表达适合各种生活环境,十分方便,而文字阅读需要占用眼睛,很多场合不适应。
农民一边赶牛耕地,一边唱歌。
第三,口头表达可以有表情、动作,更加富于表现力。
第四,口头表达有时候是非正式的,由于不留痕迹,影响小,可以获得比书面表达更大的自由。
叶梦得(1077-1148)《避暑录话》记载,苏东坡喜欢听鬼故事。
请朋友讲。
但那个朋友觉得鬼是虚无的,不适合讲。
苏东坡说:‘姑妄言之,故妄听之。
’”口头讲一下,无所谓。
今天,我们可以听到很多政治笑话,讲也无所谓。
可是,政府不许我们公开出版。
二、集体性作家文学是署名的,作家个人享有著作权,其他人不得抄袭,未经允许也不许改编。
而民间文学作品是不署名的(不是匿名),没有个人享有著作权,民众集团的每个成员都可以修改它,进行再创作。
因此,民间文学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传播的文学。
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集体性保证了民间文学在民众中间的最大限度的自由传播。
集体性越强的作品,其重要性越高,越能代表该民众集团的精神面貌。
像汉族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和白蛇传,经历了无数人的再创作,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成为汉族民间文学的代表作。
其中的思想和艺术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一些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内涵。
三、变异性即指一个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时间、地点被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讲述的时候,都会出现变化。
一种不同的讲法,就是该作品的一个异文或者叫版本1。
变异性的表现是很复杂多样的。
散文叙事方面,在基本情节、主要语言方面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而主人公姓名、故事时间、地点都可能变化。
变异也包括作品形式的变化。
从散文改为韵文,从一种韵文改为另外一种韵文,或从韵文改为散文。
例如孟姜女传说变成唱本、宝卷,变成长歌《孟姜女寻夫》等等。
四、传承性民间文学作品是不断创新,不断变异的;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世代传承。
这些代表着民间文学传统的诸因素,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传承性主要体现在口头创作的手法和格式上,这些手法和格式,能够延续数百年,乃至千年。
歌谣的起兴手法,从《诗经》一直到现在。
以上就是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从对这些特征的分析上,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对民间文学的当代应用价值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
一、民间文学在人类文化建构中的价值近些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关注和珍爱。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各社区、各族群或个体世代相承的、尤其是口传心授的各种文化表达、民俗生活、本土知识和传统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技艺、象征、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
民族传统文化在人类文化的建构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它可以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存人类的创造力。
而民间文学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间文学对人类文化的建构有重要作用。
二、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1)作为表达方式:1 民歌可以用来表达情感,谚语、故事、神话和传说等用来表达思想、经验和理想等。
如《康定情歌》,优美之极。
《花名歌》、《药名歌》等等 2传达百姓对时事政治的意见的歌谣。
最早的就是《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
(2)作为交际手段:在一些交际场合,如欢迎客人唱迎宾歌,喝酒时唱劝酒歌等,都是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交际作用。
2、民间文学可以在劳动过程中表演,以协调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致。
劳动号子是各种重体力集体劳动所必须的。
抬树干、打夯、撑船、拉纤都需要。
举例:土族《打夯歌》。
计量劳动量的歌谣,解放前北京西郊门头沟一带矿山的《水工歌》3、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如笑话“指南针在路上走,走着走着,突然说:‘我怎么找不着北呀。
’”龟兔赛跑等笑话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处,帮助制造轻松轻松快乐的气氛。
还有如绕口令、颠倒歌、宝塔歌等语言游戏。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光盘等载体欣赏到民间文学作品。
如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搬到荧屏中,某些地方刻录山歌光盘销售,网络上的动画制作等。
4.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1)民间文学是一种口传的知识体系。
实际上,口传知识体系是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运转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品德教育:热爱劳动、团结、对爱情坚贞等。
法制教育:传统的石牌、款词等。
传统道德教育,对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良好的影响。
历史教育的工具如:帝王将相、农民起义领袖的历史故事、三、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民间文学随着时代变迁,成为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在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1.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现实和理想相结合,寓教于乐、讲唱与生活实用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丰富文艺学理论。
比如:在现代社会的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过程中,神话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民间文学的体裁、形式,对文艺体裁、形式研究的拓展,艺术品类的形成,有独特价值。
关于音乐发明的神话凸显了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特点。
女娲发明了笙、簧。
伏羲发明了瑟,并制作了《驾辩》、《伏来》等乐曲。
神农发明中国古典乐器之最高代表——琴,用来通神灵,去邪欲。
同时,从文学立场看,神话的各种叙述要素(人物、情节)都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在人物方面,作为神话中心的神灵尽管可以采取人形、兽形,或半人半兽,但是都是人格化的,具有类似人类的情感特征,这些特征是推动其行动的基本动力。
3.原始口头文学是后来一切文学的总源头,影响文人文学发展,有文艺史价值。
如:历史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等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都把神话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加以关注,并创造了各种学说解释神话、研究神话四、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民间文学也记载着民众生活的历史,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
1、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它所包含的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个时期部分民众的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中所缺少的,这对历史学、社会学研究有参考价值。
如:写实故事表现了人类日常生活的口头散文叙事。
神话既是原始初民的知识体系,又是他们的信仰体系。
常见的有长工地主故事、爱情婚姻故事、巧女故事、奇巧婚配故事、恶婆婆故事、交友故事等。
神话的内容表达了人类试图探索世界、解释世界、征服世界的愿望,也表达了对现行社会制度的论证与肯定。
神话的本质是和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的。
探求神话的性质,必须回到神话发生时代的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大背景,把神话放在原来的文化背景之上才能深入展开。
2、民间文学记载着民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位人文学科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
如:葬礼仪式。
湖北武当山区“打待尸”,要唱一夜到五夜。
其他仪式,如建房上梁、喜迁新居、迎客祝酒、节日祭祀、巫术仪式等都有。
再如,随着人口流动,和各地人们之间的交往,人们开始用口头文学评价其他地区的人。
四川人说:“四川的雨伞好,撑开来大合起来小,下雨天用得多,晴天用得少。
”湖北人说:“四川的姑娘好,上边大下边小,夜里用的多,白天用得少。
”3、民间文学是以语言为载体,是口头语言的真实体现,所以民间文学作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如:陕北民歌可以体现当地的方言特色。
4.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经验和知识传承的宝库,是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总结和认识、也有劳动技能,生产技能的积淀,因而它是我国民间知识的数据库。
例如河北省景县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
神话还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
远古时代人类的科学知识尚未完善,不足以科学地解释世界和人生。
于是,古人把众神作为打开世界和人类生活之谜的钥匙,用想象的神灵意志和行为作为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手段,从而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还有如,关于自然风光、历史名人、土特产品和民俗,都有传说解释、赞美。
比如:“关东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