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复习
案例分析4、从《朱元璋与老乡》看人物传说的艺术特点。
朱元璋与老乡
我们家乡安徽北部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朱元璋就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在我们那里流传很多,下面一个就是他老乡的事情。
朱元璋做了皇帝,他从前相交的一班苦朋友,有些还是照旧过着很穷的日子。有一天,一个朱元璋从前的苦朋友,从乡下出来,一直跑到南京皇宫大门外面,见到朱元璋就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一听就知道,他是当年的苦朋友,便让他做了大官。
1)从题材内容上看,传说更富于社会性,它是以历史事作和历史人物为基础的,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的生活,因此更“近于人性”,神话则充满了“神怪性”。传说中也有些虚幻色彩,但不如神话浓厚,而且多含有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神话也有这些因素,但它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曲折反映的,它以“自然性”为基础,以“神”的活动为中心,即使是英雄神话,其人形、人性、人情、人味,也带有某种自然的属性。对比之下,传说比神话更接近现实,主人公或生活在人间,或与人间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从表现形式上看,传说叙述人物事作常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有名有姓,虽然有些是假托的虚拟人物;神话则不然,如雷公、土地、灶君等,只是能称。有的虽有姓名,如祝融、共工,但没有特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祝融是黄帝的火官,曾奉命去杀鲧,后又帮助成汤伐桀,助武王伐纣,横跨三个朝代十一个世纪,凡人是不可能的。从结构上看,神话古朴、单纯,传说一般情节较为曲折离奇、复杂。由于传说有特定的背影,所以更富有乡土气息。
5、故事一般通过行动来刻画人物,很少静止的描写,物别是心理描写。(√)
6、芬兰学者阿尔奈把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故事和神话三大类。(×笑话)
7、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则民间歌谣来证实它的观点。(×民间谚语)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或曰: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钟敬文主编《民间文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7月第1版,第1页)
第二节 民间文学作品的分类
民间文学,如果按照体裁分类,有三分法和四分法,前者见教材,后者分类(据张余《民间文学与民俗学基础》)如下表:
《民间文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1、增进大学生对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了解,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和现代社会新的民间文化的认识,增强大家对民间文学尤其是家乡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唤起大家对乡土文化和民众创造力的重视。尤其希望引起大家对各自家乡的民间文学、民俗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并且通过大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今后在实践中多对民间文学进行调查、记录、研究和利用,尤其是抢救性的调查、发掘、保存和研究,充分发挥传统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在民间文学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获得了一些调查、研究和利用的成果,就一定会对民间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也相信,在大家当中,将来一定会有人在民间文学的调查与研究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
现在,我国学术界和文化艺术界,一般通用“民间文学”一词,其含义是指群众
的口头创作,以与作家文学相区别。
根据以上介绍,民间文学简言之就是:
群众创作并流传的口头文学艺术作品。其具体的定义就是: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形式性等特征。(教材第18页)
韵文类 歌 谣 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
叙事诗 长篇叙事诗、长篇抒情诗等。
史 诗 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等。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流传着的活的文学,与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是民众集体口头创作的,反映或表现自己喜怒哀乐的文学,是整个文学的一部分。

民间文学在形式上的特点:口头性,变异性,传统性,集体性,立体性。

“天鹅姑娘”和“灰姑娘”的故事传说。

“灰姑娘”始见于9世纪。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1,为作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美的形式。

(更接近广大人民的生活。

一定的通俗性。

民族和地域特色更为突出。

)神话的基本定义:1,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2,主角是神。

3,产生过程中的集体性特征。

4,表述方式上具有散文形式和口头传承特点。

神话的分期:1,神话的滥觞期:母系公社时期,主角多为女性,表现特征:自然是人的绝对主宰。

神是人的血亲和朋友。

人兽婚配,异体同源。

母权制观念盛行。

承认血缘婚姻的合理性。

内容大多荒诞怪谬不合理。

盘瓠神话始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和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

2,神话的鼎盛期:完成了以女性神格为中心到以男性神格为中心的过渡。

3,神话的式微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理性思维的发达,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远远超越了神话思维的范畴。

感生神话的特点:通过物孕的方式,生产出氏族的祖先。

如:九隆神话里的“沈木”隐喻着父亲的功能,“沙壶”与之相触而受孕,是典型的物孕生育观念的展示,而九隆以龙种而被推举为王,标志着母系社会走向父系社会的过渡。

射日神话的特点:展现父权英雄力量,人们面对残酷的自然界不再是恐惧而是站起来反抗,正是对人类创造谨慎的肯定。

民间传说的含义:是人民群众为反映现实,传述历史寄托自己的愿望和情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样式。

它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然风物,地方古迹,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

民间传说的起源:一是来自神话的演变,二是来自历史的敷演。

史事传说:以叙述重大事件为主的传说,包括狭义的历史事件,生产事件,文化事件几个方面。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人民创造的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于学术或官方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传递他们的认知、信仰、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因此,民间文学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民间文学是一种有机结合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由于受到文化多样化的冲击,这些从前口耳相传的古老故事显得越来越珍贵。

其次,民间文学也是文化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和官方文学相比,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其艺术风格活泼、热情、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包容性和生命力,反映出社会的多元性和生命的多样性。

这些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是历史遗产之所在,让读者在阅读民间文学中获得了深深的情感体验。

再次,民间文学对于文化交流与互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传承形式,民间文学的国际性和普适性让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共享彼此文化之美,也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通。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和《妈祖传》就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普及性的佳作,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欢迎和喜爱。

此外,民间文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创作,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形态。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龙应台的小说《雨神的微笑》,张大春的小说《他们正切腊肉》,以及著名景甜导演拍摄的《京城81号》等作品均含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元素。

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内容,同时也让民间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总之,民间文学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文化现象,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创造性和国际化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人性化、本土性的特点和历史遗产的价值对于当代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

民间文学概论讲义

民间文学概论授课大纲第一讲导论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二.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三.民间文学的范围四.民间文学的性质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二.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三.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四.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第三讲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多重价值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2.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第四讲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一.田野作业的形式与规则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三.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四.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第五讲神话一.神话界说与起源二.神话分类三.神话的基本特征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第六讲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概说二.民间传说的分类三.民间传说的特征四.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第七讲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二.民间故事的特征与价值三.故事家与民间故事的传承四.民间故事的研究问题与故事学研究方法第八讲民间歌谣一.民间歌谣的概说二.民间歌谣的分类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四.歌俗、歌节与歌手第九讲民间叙事诗一.民间叙事诗的概念二.民间叙事诗的分类三.民间叙事诗的特征四.民间叙事诗的研究第十讲史诗一.史诗的定义与意义二.史诗的分类三.史诗艺人与史诗传承第十一讲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一.谚语二.谜语三.歇后语第十二讲民间说唱一.民间说唱概说二.评书与评话三.快书与快板四.相声第十三讲民间小戏一.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三.民间道具戏第十四讲民间文学研究一.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流派及其方法三.民间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参考文献1.《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2.《民间文学作品选》(上、下),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上海文艺出版,1980。

民间文学-第四章: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民间文学-第四章: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祭祀”“祈求丰收”;“造酒歌”“围猎歌”]
③伦理学价值:民间文学有反映家族、亲族关系,认识我国家族结构的民族性特点,民众的伦理观念的独特价值。
④文化心理学价值:透过民间文学作品,寻觅到民众传统文化心理的某些轨迹。
[“民间信仰”: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观念,迷信鬼魂观念,“超自然力”崇拜]
第四章: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1、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
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1)认识价值:
①历史价值:是民众口传的历史。记录社会生活,反映民众心理,补充“正史”。
[史前人类社会的信息——阶级社会,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记录“正史”所不取的重大历史题材]
②民俗学价值:民间文学与民俗现象结合,或运用于某些民俗场合,或成为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或反映某些习俗观念和习俗现象。
(2)道德教化功能:
①劳动是民间文学永恒歌颂的主题。
[以劳动为荣,为立身之本]
②以团结、友爱、互助为歌颂的主题。
[对社会成员进行友爱精神的道德教育]
③对士绅阶级道德价值观的否定与反叛。
[“等级制度”“重男轻女思想”“婚姻观”]
(3)礼俗实用功能
民间文学与礼俗活动密切联系,解释或说明的形式与后者关联,有很强实用性。
(1)审美娱乐功能:
①头创作是广大民众休闲时光自娱自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节日中的娱乐活动(社火、庙会)]
②娱乐功能与审美、教育功能相结合。
[劳动生活的美(巧女型故事);体现劳动人民进步的美学观、审美理想,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审美评价——提高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艺术趣味;“寓教于乐”(谜语、绕口令等)]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是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歌谣等。

在当代社会,民间文学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智慧。

通过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传播,可以使后代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 艺术价值:民间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理解和感悟。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教育功能:民间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它通过故事、传说等形式,传递着诚实、勇敢、善良、勤劳等价值观,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4. 心理调适:在当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民间文学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调适的方式。

民间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轻松、幽默、乐观的特点,能够让人们在阅读或欣赏中释放压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5. 旅游资源:民间文学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可以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通过挖掘和利用民间文学元素,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重视民间文学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绪论一、☆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人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二、folklore英国威廉。

约翰。

汤姆斯首次使用folklore一词,指“大众古俗”,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有了一个正式名称。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作品:名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民间说唱作品:民间曲艺、民间小戏四、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愿望,传达政治见解的方式,它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是民众交流思想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2、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工具4、是了解民风民情和进行相关研究的的参考资料五、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差别1、作者的差异。

最显著的标志是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作者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2、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家文学以文字为载体3、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作家文学是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和慰藉物4、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并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通过培育人的的精神来实现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论述)钟敬文说: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民间文学在题材、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

民间口头作品往往成为作家再创作的题材。

民间文学孕育了作家文学,它表面上虽没有采用民间口头作品的内容,但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却接受了民间文学作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09考试批次
《民间文学》大作业
学生姓名李杰
学习中心山东省金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 学号 ************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层次专升本
民间文学的特征及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

它凭借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精确地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

它直接地或间接地为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

民间文学中的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

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

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

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

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

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民间文学在其发展和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艺术特征:
①口头性。

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

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

②集体性。

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

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

有些作品,在不断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

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

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

③变异性。

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

这种特征是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和自然的果实。

④传承性。

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

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

德国16世纪的民间故事《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不仅在当时深为人们所喜爱),后来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世作家(如歌德)创作取材的源泉。

⑤直接的人民性。

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

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

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

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

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

⑥优越的艺术性。

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

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

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

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

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

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

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 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

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以上几种特征,不是各自孤立的,正相反,是彼此互相关联的。

这些特征,主要是从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分歧的地方提出的。

它们在相当的程度上可以使我们认识这种文学的特征,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

民间文学的优越所在,决不仅仅限于它的内容、思想方面。

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

它必须也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

一般文学体裁,分为三大类,就是诗歌的、散文的和戏剧的。

在这方面,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文学基本上是相同的。

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这也都与作家文学大略相同。

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
艺术性。

许多民间作品还具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

我们常常把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简括为“刚健﹑清新”,这自然有一定根据。

但它的艺术的特长是多方面的。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重要特点。

但是,某些类型的作品,例如小戏,却往往比较精巧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

民间文学创作的审美意识、艺术欣赏价值、民众的形象思维积淀、创作要求和创作态度、创作方式和艺术手法、艺术典型的塑造等等,都对作家的文学活动有重要启示,甚至被后者直接借用。

总之,民间文学的特殊品质,对认识方式文艺的规律特征、艺术心理和社会生活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不可缺少的资料。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和它的内容的广泛一样,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文学之一斑胡寄尘小说世界 2:4 1923:4
2.中国民间文学论王楚文华北月刊 3:1 1935:2
3.广东民间文学(民间的传说和歌谣) 希三等粤风 1:1-5 1935: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