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 首开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表现方法之先 河,为文学上这两种创作方法的产生奠 定了基础 • 为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创作源泉 • 为人类文学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 为人类文学语言宝库增色添彩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1、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 • • • 1知识传授功能 2道德塑造功能 3 礼俗伴生功能 4娱乐休闲功能
2、 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
3、 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 1 协调劳动、振奋情绪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
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
• 历史研究价值 • 自然科学研究价值 • 文化学研究价值

3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3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认识价值1、民间文学与民众历史民间文学是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民间文学中窥见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

高尔基: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

拉法格是马克思的学生,也是他的女婿,后来成为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他说:民间文学是人们的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已和朋友,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的备忘录。

所以说,民间文学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在早期的各种神话、史诗,形象地传递着史前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

这种都以其特有的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与执着,表现出了无可替代的文化史价值。

阶级社会出现以后,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就成了口头文学频繁表现的重要题材。

在这里,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对抗的天然性与农民阶级反叛的合理性都表现得十分充分,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现现着现实社会的苦难与不平,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敏锐与深刻,反映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它是用艺术方式口撰而成的民众生活史,它给后世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活的生活文化史资料,从而使民间作品的价值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随着历史的延续,而愈被人们当作反思的对象去加以认识、加以研究。

2、民间文学与民俗风情民间创作,本身就是民俗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

民俗是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它以一种思绪形式出现时,它是一种民俗心理、民俗观念;当它以某种行为方式出现时,就构成某种信仰活动或民俗仪式;而当它表现在人们口头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就成了口头创作。

如牛郎织女的传说,它不仅是传说,又是一种信仰的遗留,也是一种民俗活动的实录。

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民间作品,既是习俗内容,也是习俗形式。

是一种风俗画。

3、民间文学与民众伦理民间作品对人伦关系的反映也是很广泛、很深刻的。

其中,家、家庭、亲族关系是民间作品中经常涉及的内容,这对于认识我国家族结构的民族性特点及民众伦理观念,有独特的价值。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毕业论文

《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毕业论文

精心整理201109考试批次《民间文学》大作业学生姓名李杰学习中心山东省金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

例如西北山歌和纳西古乐的传承;民间文学中的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

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

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

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

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

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

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

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

因素,而有所变异。

这种特征是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和自然的果实。

④传承性。

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

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

德国16世纪的民间故事《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不仅在当时深为人们所喜爱),后来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世作家(如歌德)创作取材的源泉。

⑤直接的人民性。

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

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

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

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

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

得像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

它必须也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

一般文学体裁,分为三大类,就是诗歌的、散文的和戏剧的。

在这方面,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文学基本上是相同的。

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这也都与作家文学大略相同。

探索民间文学的美学价值

探索民间文学的美学价值

探索民间文学的美学价值探索民间文学的美学价值内容摘要: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是大众文化基础上的归纳总结。

其中,民间文学涵括了民众的美学价值,体现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追求。

关键词:民间文学审美价值美学价值在文学的一切价值中,审美的价值是其首要的和最高的价值。

俄国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唯美主义认为,艺术的唯一功能,就是审美的功能。

我国知名美学家敏泽教授认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根本特征和价值根源在于审美。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其它社会价值的安身立命之所。

”[1]这些观点都极力强调审美价值在文学所有价值中的首要性,是可靠的。

民间文学是多样文学形式中的一种,体现了民众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追求,依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世间百态作出了审美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一、语言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价值主体在与其价值客体相互作用中“唯一的”、“最有效的”价值中介。

民间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创作,它用语言构筑形象、编织情节,通过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人们的生活、心理、情绪、感情等等。

”[2]其语言在呈现出与一般的文学样式相一致的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它独有的个性。

民间文学作为全民口头文学,包括了生活故事、神话传说、民歌民谣、民间长诗、民间曲艺等等。

这些不同文学样式采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

最初的民众创作,是靠口耳相传的形式来传达各种知识、技能。

这就要求讲述者把繁杂冗长的句子进行浓缩,变成简洁凝练的短句,变为大家容易接受的语言。

在长期的揣摩探索中,就形成了民间文学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

谚语的精炼简洁一直为大作家们称道。

鲁迅称谚语是“炼话”,是“相世相的神髓”。

高尔基说:“谚语和歌曲总是简洁的,然而在他们里面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和情感。

”有的谚语只用三、四个字就能说出一条经验或一个道理。

如“斤鸡叫”是说公鸡长到一斤多重就会啼鸣报晓,句子结构完整,意思清楚,达到了增一字嫌多,减一字则少的精洁程度。

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是[什么是文学价值文学价值基本信息]

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是[什么是文学价值文学价值基本信息]

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是[什么是文学价值文学价值基本信息]什么是文学价值【释义】①体现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里的必要的思想和精神价值。

文学价值决定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包括审美、思想、核心价值理念等,主要指文学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

即对人们有积极意义的价值。

②文学作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词目】文学价值【注音】wén某uéjiàzhí【示例】这篇散文很有参考~ㄧ粗制滥造的作品毫无~。

文学价值详细论述因此,文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实用功利的层面,更是一种精神性价值。

浅谈孟子的文学价值《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和其弟子万章等合著。

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

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曾仕齐为卿,游说滕、鲁,晚年退归邹,授徒讲学,著书立说。

他主张“王道”、“仁政”,反对不义战争和横征暴敛;提倡“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他又倡言“性善”,重视个人后天的道德修养。

《孟子》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

他藐视帝王,有时近于狷介;鄙夷奸佞,有时近乎偏狭;争论艺,有时近于偏颇;待人诚恳率直,有时近于天真。

其次,《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但又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

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彀,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

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巧妙避开齐宣王想了解“霸道”的心理,并逐步将话题转到“王道”上来,就近取喻,肯定齐王有“仁心”,可以“王天下”,以引起他对“王道”的兴趣,然后才正面阐述自己的“王道”主张。

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滕文公上》),批驳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的主张即是如此。

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第3章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第3章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二)在社会交往中的礼俗功能
礼俗的生成、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联。原始 社会,人类为了狩猎和抵御自然灾害,交往中的礼俗是 为了调节人和自然的矛盾,形成战胜大自然的合力。阶 级社会,统治者观民风、采民俗并加以适当的吸收和改 造,是为了制定礼制,用礼制教化和垂范民众,从而又 化礼制为礼俗,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 选择相应的礼。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都有 自己特定的行为规范。礼俗的积极意义是使人际交往井 然有序,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缓和,最后达到人和事畅 业兴。
家庭结构内部有两对基本矛盾:一是血亲家长与直 系晚辈之间的矛盾;一是直系血亲与外性姻亲之间的矛 盾。九族,是封建家族的完型形态,也就是以本人为基 准,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孙,连本人和他们 的配偶一起构成的父系血亲家族。在此基础上,又通过 联姻的方式,扩展更大范围的亲族结构,“七大姑八大 姨”的关系,便是封建关系的基底与内核。“朝中有人 好做官”。旧时,当官的可以按照血缘亲族关系互相提 携;在民间,当亲族成员的力量不足以担负某种职能时, 亲族结构就会向外延伸。“结拜兄弟”,成为准血缘关 系。“哥们义气”相当深厚。例如:“刘邦与项伯”、 “桃园三结义”等。
《刘三姐》获1960年第二届《大众电影》百 花奖最佳音乐奖,并在国外上映过,而且还受到 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 艺术片,它以如情似梦的漓江为背景,配上娓 娓动听的民歌,使古老传说充满了独特的艺术 魅力。影片浓郁的喜剧色彩和乡土气息,得到 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称赞。词作家乔羽精心制 作的数万句富有诗情画意、深刻哲理的歌词, 至今唱起来还是那么精彩动人。“风吹云动天 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刀切莲藕丝不断,斧 砍江水水不移”,吟唱着,洋溢着对山歌的回 味和对人生的体验。雷振邦利用广西特有的民 族曲调,经过自己艰苦的提炼加工,创作出一 首首旋律优美的民歌。

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

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

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民间文学当代应用价值评析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

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

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把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相比较,会发现民间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一些特点,比如感情真挚,情节单纯,风格粗犷,语言简朴,通俗易懂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特征。

其中,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口头性。

民间文学的其他基本特征的形成也和口头性有一定的关系。

所谓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基本特征。

尽管个别时候也有民间文学的抄本,还有搜集记录本,现在还有电子本,但文字不是民间文学必须的载体,只是辅助性的载体。

相反,作家文学用笔写作、通过书面文字流传。

个别时候,作家文学也诉诸口头传播,例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播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是辅助性的。

到今天为止,人类之间的社会交际还是以口头语言作为最常用的工具。

口头语言有很多优越性。

第一,人人都会口语,而文字却需要专门学习,所以,口头文学更加适合所有人。

尚未学习文字的幼儿,未能学习的文盲,都可以欣赏民间的口头文学。

第二,口头表达适合各种生活环境,十分方便,而文字阅读需要占用眼睛,很多场合不适应。

农民一边赶牛耕地,一边唱歌。

第三,口头表达可以有表情、动作,更加富于表现力。

第四,口头表达有时候是非正式的,由于不留痕迹,影响小,可以获得比书面表达更大的自由。

叶梦得(1077-1148)《避暑录话》记载,苏东坡喜欢听鬼故事。

请朋友讲。

民间文学的价值

民间文学的价值
• 中国家族结构内部存在两种矛盾:血亲家长 与直亲晚辈之间的矛盾,直系与外姓姻亲之 间的矛盾。

• 当家族结构内容的两种矛盾失去平衡 与稳定后,便会引出家庭和社会生活 的种种纠葛,成为民间创作的对象。
• 血亲家族对不肖子孙叛逆的无情镇压 以及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悲剧, 都是家族内部矛盾的直接结果。孤儿 歌、妇女诉苦歌、反映婚姻爱情悲剧 的叙事诗等民间文学作品都是封建家 族内部矛盾的多样化反映。例如歌谣 中的姑嫂关系、婆媳关系。
• 中国古代文学的各种体裁大多数从民间衍 生、发展而来的。
• 例如诗歌,四言诗源于《诗经》,五言诗 处于西汉五言民谣,七言诗出现七言乐府 民歌。词,最早处于唐初敦煌曲子词。元 杂剧的诞生应追溯到宋金民间的说唱形式 ——诸宫调。白话小说与宋元民间说唱文 学的兴盛分不开。
• 三、民间文学创作实践本身对文艺学 的一些基本理论探讨,提供了许多有 益的材料。
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是怎样体现的?
民间文学是民众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结 晶,是民众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 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淘洗、积淀和筛选, 民间文学以其刚健清新的风格、丰富深刻的 内涵、多姿多彩的形式,不断地丰富着民族 文化的宝库,也为作家的艺术创作产生了许 多影响。
• 一、为作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民族生活共同体内的意识,即民间信仰。 • 民间信仰既古老又落后,它们的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表现在民间文学作品中有: • 1.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
观念。有神话、史诗及部分传说和幻想故 事中,如青蛙王子 • 2.对鬼魂观念的迷信。如民间故事中的化 蝶、成烟、化为气泡等。 • 3.对各种“超自然力”的盲目崇拜。对各 种节日神灵的传说等,如灶神、雷神
• 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发生了作家从民间文学中汲 取素材以丰富自己艺术创作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