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1]

合集下载

简述民间文学价值

简述民间文学价值

简述民间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是指由民间个体或群体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如传说、故事、诗歌、歌谣等,它们来自于社会生活和经验,通常是口头创作,并传承于家族、社区和民间组织之中。

民间文学具有以下几个价值:
1. 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民间文学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我们可以了解和传承古代的文化、历史、道德和价值观念等。

2. 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叙事美学:民间文学往往以生动的故事和
传说的形式展现人类的历史、生活和社会文化,这些故事和传说具有美学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3. 民间诗歌的抒情美学:民间文学中的诗歌往往充满人文关怀
和情感表达,通过诗歌的语言和韵律,可以呈现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
感状态,具有一种独特的美学价值。

4. 社会批判和文化传承:民间文学中也包含一些对社会现实的
批判和揭示,可以作为文化传承和社会批判的重要手段。

5.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民间文学是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间文学的交流和理解,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文
化交流。

民间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作用,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浅析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发布时间:2021-12-21T02:51:03.229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20期作者:梁定发[导读] 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梁定发南昌大学江西南昌 330103摘要: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由勤劳民众口头撰写,并在民间广泛传播,以表现勤劳民众生活和思想趣味的口头传播语言文字艺术[1]。

它的重要艺术体裁包含了散文体的神话故事、传奇民间故事、民俗寓言和段子等,韵文体的民俗歌曲、小说诗、史诗和谚语,与韵散体紧密结合的民俗说唱、民俗戏剧等。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围绕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了解社会事物为主题,以展示劳动人民的政治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法、审美趣味,及其对社会各类客观事物的评论为重要题材,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重点刻画对象,具有表现社会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征。

关键词:民间文学;功能;价值一、民间文学的相关特征(一)口头性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的口头撰写、口头传播的基本特征。

虽然在个别时期也有对民间文学作品的抄录家,有文本收集笔录本,有电子本,但文本并非传播民间文学所必需的传播载体,是辅助性的传播载体。

相反,作家文学用笔书写、借助书面文本传播。

在个别时期,作家文学也采取了口头传递形式,如诗歌朗诵会,但口头传递形式对作家文学来说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到目前为止,人类内部的社会交流中仍然以口头语言形式为最普遍的工具。

(二)集体性集体性也确保了民间文学作品在群众之间的最高限度的自由流传。

例如,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都经过了众多人的再创造,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也变成了汉族民间文学的杰作。

他们的思想和艺术作品,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的某些特征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

(三)传承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创新,不断变化的。

同样,民间文学也具有一定的家族承袭特点,可以世世代代流传。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

这些作品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民间文学是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

这些作品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民智慧的珍贵财富。

它们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

二、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等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们的语言、形式、节奏、韵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价值。

三、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间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它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

通过阅读和研究民间文学,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民间文学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这些作品,可以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探究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演进。

五、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民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内涵。

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可以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复兴。

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是文化遗产、文学艺术、人类智慧、社会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和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第3章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第3章 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刘三姐: 菩萨有嘴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 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
三、民众生活的独特伴侣
(一)在劳动生产中的实用功能 1.原始社会民间文学的功利性 (1)协调动作,减轻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直接效用); (2)展现劳动生活,传授劳动经验,鼓舞劳动热情(直接
效用); (3)歌颂劳动,表达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间接效
(二)在社会交往中的礼俗功能
礼俗的生成、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联。原始 社会,人类为了狩猎和抵御自然灾害,交往中的礼俗是 为了调节人和自然的矛盾,形成战胜大自然的合力。阶 级社会,统治者观民风、采民俗并加以适当的吸收和改 造,是为了制定礼制,用礼制教化和垂范民众,从而又 化礼制为礼俗,每一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 选择相应的礼。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都有 自己特定的行为规范。礼俗的积极意义是使人际交往井 然有序,让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缓和,最后达到人和事畅 业兴。
高尔基认为:如果不知道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 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正历史。拉法格是马克思的学生, 也是他的女婿,后来成为19世纪法国工人运动中的积极 分子,他说:民间文学是人们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 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已和朋友,也是人民的科学、 宗教和天文的备忘录。
所以,民间文学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在早期的 各种神话、史诗,形象地传递着史前人类社会的各 种信息。这些都以其特有的人类童年时期的天真、 与执着,表现了无可替代的文化史价值。阶级社会 出现以后,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被压迫阶级的 反抗,构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就成 了口头文学频繁表现的重要题材。在这里,农民阶 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对抗的天然性与农民阶级反叛的 合理性都表现得十分充分,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 反映现实社会的苦难与不平,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敏 锐与深刻,表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

论述民间文学的价值民间文学是人民创造的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于学术或官方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传递他们的认知、信仰、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因此,民间文学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首先,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民间文学是一种有机结合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由于受到文化多样化的冲击,这些从前口耳相传的古老故事显得越来越珍贵。

其次,民间文学也是文化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

和官方文学相比,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其艺术风格活泼、热情、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包容性和生命力,反映出社会的多元性和生命的多样性。

这些多元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是历史遗产之所在,让读者在阅读民间文学中获得了深深的情感体验。

再次,民间文学对于文化交流与互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传承形式,民间文学的国际性和普适性让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共享彼此文化之美,也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互通。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和《妈祖传》就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普及性的佳作,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广泛欢迎和喜爱。

此外,民间文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创作,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形态。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民间文学的影响,例如龙应台的小说《雨神的微笑》,张大春的小说《他们正切腊肉》,以及著名景甜导演拍摄的《京城81号》等作品均含有丰富的民间文学元素。

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内容,同时也让民间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总之,民间文学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文化现象,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创造性和国际化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其人性化、本土性的特点和历史遗产的价值对于当代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民间文学的生活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

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发挥这一定的功能。

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传授功能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

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

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

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篇》】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

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

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

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功能“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

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23页】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绪论1.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2)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3)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4)民间文学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3.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1)民间文学与各种活动相融合2)民间文学活动本身形成娱乐民俗3)民间文学反映了民俗生活4.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民间文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2)民间文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3)民间文学与阶级斗争的关系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2)历史追溯法3)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1.民间文学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

2.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

1)民间文学的群体性体现在它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

2)民间文学的群体性表现在其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3)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群体性的表现:1)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合作式、综合式)2)在流传过程中3)在民间艺术创作、表演方式上4)在思想内容上5)在艺术形式上4.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5.变异的原因:1)口耳相传,难保原样2)讲究著作权,传播者可以改动3)作品异地流传,因环境不同而变异4)因时代变化而变异6.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1)创作主体不同2)创作流传的形成不同3)思想、情趣有所不同4)功能作用有所不同7.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1)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影响。

比如中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的创作在题材和内容等方面就受到民间文学的很大影响。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的当代价值
民间文学是指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文学,主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歌谣等。

在当代社会,民间文学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智慧。

通过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传播,可以使后代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 艺术价值:民间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理解和感悟。

民间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教育功能:民间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它通过故事、传说等形式,传递着诚实、勇敢、善良、勤劳等价值观,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4. 心理调适:在当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中,民间文学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调适的方式。

民间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轻松、幽默、乐观的特点,能够让人们在阅读或欣赏中释放压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5. 旅游资源:民间文学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可以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通过挖掘和利用民间文学元素,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我们应该重视民间文学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民间文学的生活功能,是指作为一种生活文化现象的民间文学,在一个民族文化体系中所发挥的效用。

我们知道,人类为了生存需要而创造文化,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由互相联系的各种文化要素构成,其中每一要素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发挥这一定的功能。

民间文学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具有多形态、多层次性。

从我们的认识来看,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传授功能由于民间文学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没有掌握文字的广大民众所创造,伴随着他们的生活。

从而,民间文学担负着一项主要的使命,那就是传承民众的知识和经验。

原始社会时期的神话,大量的文本都是知识的汇集。

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由来和人间秩序的形成,尽管并非真正科学的知识,却是当时人们认识成果的结晶。

如中国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神话是这样解释的: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

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篇》】非常明显,神话叙述中国独特的地理形势,并与日月星辰西落和水向东流的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

这无疑成为当时民众传授知识的途径。

神话这样,传说也是如此。

民众获得大量历史事实或历史人物的知识,并不是依靠传统的典籍,而多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

尽管这些故事传说与历史真实会有一定距离,但是民众是将其作为历史知识加以认同的。

至于谚语之类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民众通过谚语的运用传授气象、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就更直接明了了。

二、道德塑造功能“传统对于社会有无上的价值,所以再也没有比社会分子遵守传统更为重要的了。

必须严格遵守前代遗留的民俗与知识,才能维持秩序与文明。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第23页】道德规范就是传统中极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众历来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自我道德约束,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大量属于风俗习惯中的村规民约、礼俗禁忌之外,人人们还通过舆论以及家庭教育规范各自的行为,成为人民自觉遵守的传统。

而民间文学则是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寓教于乐,成为塑造民众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

所以恩格斯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

”【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第401页】三、礼俗伴生功能礼是俗的制度化,俗是礼的原生态。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俗大量的被礼制化;而同时,礼制也大量地习俗化。

上下层文化之间的这种互动,使中国的民间文化呈现出礼俗共生、礼俗混生、礼俗叠用的现象。

其中,民间文学在礼俗过程中有重要的伴生功能,由此民间文学的功能从一般文学层面进入到社会生活层面。

民间文学的礼俗伴生功能表现得非常普遍,它往往融入礼俗之中,成为礼俗的内容之一,故称之为伴生功能。

在人生礼仪过程中,如满月酒、成人礼、婚礼、葬礼等,都伴有相应的民间文学活动;在一些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祭祀习俗中,也常伴有民间文学的内容。

四、娱乐休闲功能民间文学的休闲娱乐功能主要有自娱和他娱两种形式。

自娱是通过讲述故事、笑话或者唱山歌等方式来达到消除疲劳、精神紧张和情感满足的目的;他娱则是通过听他人讲故事、唱山歌或观看民间小戏曲艺等来达到上述目的。

这种群众自己的娱乐方式起对调节民众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恩格斯就曾指出:“当他辛苦地做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回来疲惫不堪的时候,娱乐他,恢复他的精神,使他忘掉沉重的劳动,把他那贫瘠的砂砾的田地变为芬芳的花园。

【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第401页】”唱儿歌、夏夜讲故事、元霄节猜灯谜、歌节对歌等都是民间文学娱乐休闲功能的具体表现方式。

第二节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一、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民间文学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而是综合了多种功能的文化存在,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实用价值。

这种实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劳动,振奋情绪劳动,尤其是需要群体配合的集体劳动,必须协调一致方能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因此,用特殊的号子或简单的音节节拍来协调指挥劳动的现象,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存在。

《淮南子·道应训》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不识字的“杭育杭育派”作家。

现代社会中还存在各种打夯歌、拉纤歌、船工号子、织布歌、打铁歌、樵歌、田歌、渔歌和牧歌等,都具有协调劳动节奏、振奋情绪的作用。

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传统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环境把握的经验和生产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于生产的进行和获得丰收有着直接的关联。

而民众在对自然物候观察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环境把握的经验,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生产经验,多是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来总结和传播,简洁明了,易懂易记。

这方面的内容,在神话、传说、故事中都存在,尤其以谚语最为直观和集中。

三耕四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

雷公先唱歌,有雨下不多。

缸穿裙,山戴帽,蚂蚁搬家蛇过道。

种田不好害一春,教子不好误一生。

另外,像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经验知识等,都在民间文学作品里面有所体现。

举例略。

3、讽刺不良,匡扶政治社会不良行为和不良政治常常是民间文学的讽刺对象,这在故事,尤其是笑话以及讽刺歌谣中表现得最明显。

比如反映现代都市社会中得种种问题的《内地都市十八怪》:影院只放录像带;夜半歌声传天外;摊开麻将把客待;铁门铁窗铁阳台;猪肉牛肉加水卖;珍稀成为下酒菜;大款争把猫狗爱;染起头发充老外;污言秽语随口带;杂物废物胡乱甩;下水道口缺少盖;小摊小点占道摆;算命先生站成排;好人偏去充乞丐;精神病人好自在;旅店拉客死活拽;锻炼只有老太太;高级轿车处处在。

——《参考消息》1995年1月7号,第8版再如讽刺官僚吃喝: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锻炼了胃,喝得性功能大减退,老婆跟了别人睡!丈母娘一气告到纪律检查委员会,答复说:该喝的不喝也不对,我们也是天天醉!告到市长办公室,答复说:预算外有这笔经费。

告到人大常委会,答复说:这项决议通过在22次常委会。

告到政协委员会,答复说:此事不在政治协商范围内。

最后告到党委会,答复说:只要方向路线对,醉与不醉无所谓。

【霍达《未穿的红嫁衣》,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276页】政治家可以通过讽刺歌谣发现问题,改变政策,重塑形象。

从而讽刺就起到了匡扶政治的作用。

二、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民间文学因其自身的丰富、复杂存在,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研究素材,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

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1、历史研究价值民间文学是不识字的大众的文学,是民众表达幻想、爱憎、理想、生活和历史的最主重要的方式。

这种口耳相传的方式,成为过去生活和历史的见证。

比如神话,在许多人看来荒诞不经,但是在考古学、气象学、民族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现代科学研究进展的支持,黄帝神话、大禹治水神话等其实并非虚构,而是一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史前存在。

【有关内容见陆思贤《神话考古》,文物出版社,1995年12月】至于说到传说,它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和历史真实性叙述的价值,往往是许多历史典籍未能做到的。

尤其是文字民族历史传说的史料价值、民族由来的历史真实性叙述、农民起义的历史真实性叙述,则常常是典籍忽略或根本不记的。

郭沫若曾说过:“民间文艺给历史家提供了最正确的社会史料。

过去的读书人只读一部二十四史,只读一些官家或准官家的史料。

但我们知道民间文艺才是研究历史的最真实、最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因此,要站在研究社会发展史、研究历史的立场来加以好好利用。

”【郭沫若:《我们研究民间文学的目的》,《民间文艺集刊》第一册(1950年)】2、文化学价值民间文学中有大量的作品是关于风俗习惯等民间文化事象的,这就为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这方面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第一,神话、传说或故事隐含着某段文化史方面的信息。

如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以及高山族、黎族等关于文身由来的传说故事,都隐含着上古时期可能存在过血缘婚的事实;神话或传说中大量的葫芦形象,透露出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多籽植物的生殖崇拜;哭嫁歌的存在,表明它与历史上的抢婚存在内在联系等等。

人们通过这些民间文学内容的叙述,寻找文化史的遗迹,甚至可以重建原始文化形态。

第二、大量民间文学内容本身就是习俗的一部分,与习俗本身不可分离。

如婚丧中的大量歌谣本身就是婚丧礼仪的组成部分,情歌本身就是歌咏文化习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三,大量解释风俗习惯由来的传说故事,为民俗学、文化学的溯源研究提供了一种参照和版本。

这类传说故事非常丰富,目前比较集中的有《中国民间风俗传说》《中国民俗传说故事》等专集。

如《给死人烧纸的传说》《泼水节的来历》等。

3、自然科学价值民间文学作品中关于自然的变化及其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的作品,往往为科学研究提供材料。

像人类洪水神话为自然气象和水文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材料;女娲抟土造人与原始陶器制作、中国西北高东南地等,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

至于农谚之类在气象学上的研究价值,更是人所共知的。

农民们就是根据农谚来安排一年四季的生产和生活的。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星星稠,晒死牛;星星稀,淋死鸡。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这些谚语具有区域存在的科学性。

三、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民间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艺术,自然就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

而由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有着鲜明的区别,因此在艺术价值体现上,也有着自身的特性。

1、民间文学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从而更接近于民众的生活,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

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文艺研究的领域,增强了它的实践意义。

2、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

虽然民间文学中也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但大量的文本形态是非常短小和灵活的,民众易于掌握和记忆。

如《书符驱蚊》这样讲述:“一道士自言能书符驱蚊。

市人信之,送钱请符。

蚊为害如旧,因往诘之。

道士问符贴在何处。

答贴壁上。

道士曰:‘可道不灵!必须贴在蚊背上方有效验。

’”简短又活灵活现地画出了道士骗人的嘴脸。

3、灵动形象而又鲜活的语言。

民间文学的表达工具——口头语言,形象、生动、鲜活。

冯梦龙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冯梦龙:《山歌·叙山歌》】看一首《泥人》:泥人儿,好一似咱两个。

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看两下里如何?将他来揉合了重新做。

重捻一个你,重塑一个我。

我身上有了你,你身上有了我。

【冯梦龙:《挂枝儿》卷二“欢部”】这种灵动形象而又鲜活的语言,在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中,尤其是俗语之中,表现非常突出:“外甥照灯笼——照舅(旧)”、“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