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合集下载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历史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 年 1997 年
200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 次的计算机。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 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 术取得新的突破。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 2012年6月16日 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宫一号实现与神州八号飞船对接。按照计划, 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
新中国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两弹一星 第二个:载人航天工程 第三个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造粮食,还 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 造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1970.4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 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技术发展迅速(三年多一点, 美国七年,苏联四年)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了解最新发展概况
2009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11年11月1日 2011年9月29日 2011年11月3日 “天河一号”每秒千万亿次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 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课件(共21张PPT)
能力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 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供电力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2、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中华民族曾经缔 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 大发明,然而16世纪之后, 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 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 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 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 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 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 的发展。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科技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 如果60年代
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 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 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
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 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
6、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促进科技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不包括
A.制定“863计划” B.制定是“星火计划” C.制定“火炬计划”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国防力量进一 步加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五个发射卫星的国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家,开始进入航天
时代
“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 航员杨利伟成功升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在中国首次实现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成就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成就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教育进步、社会福利改善以及国际地位提升等方面。

经济发展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崛起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01.6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还成功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包括汽车、电子、航空航天、高铁等领域,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

科技创新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成功发射了航天器、卫星,并建立了自己的航天站。

中国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在人工智能、5G通信、生物技术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中国还实现了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铁网建设,成为全球高铁技术的引领者。

教育进步方面,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中国提高了全民教育水平,建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并普及了高等教育。

中国的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都大幅度增加,世界一流大学数量也逐渐增多。

中国的科研产出和创新能力逐渐提升,高科技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社会福利改善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不断改善了民生福利。

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中国还实施了农村扶贫政策,大规模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水平。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社会组织、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国际地位提升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起和参与了多个国际组织和倡议,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稳定、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还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国家。

第18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18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5.(2009年山东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C ) 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 A.①② ③ D.③④ B.② C.②④
本讲复习完毕
P257--258
2、利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
相继建成 秦山核电站和 大亚湾核电站, 标志着中国核 工业的发展上 了一个新台阶, 成为和平利用 核能的典范。
部分国家侵占中国岛礁
越南占领28个
菲律宾占领7个
马来西亚占领3个
印尼占领2个
文莱占领1个
菲律宾 武装渔 船在我 南海游 弋
日本海上保安厅登岛逮捕我保钓人士
日本海上保安厅拦截我渔民正常作业
思 考
我们应该怎么做??
1. 新中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这节课, 改革开放 两弹一星 2. 党和政府制订了 希望你们不仅仅只是感受到了中国的 增强了国防力量 杂交水稻 正确的科技发展规 提高了国际地位 快速发展,更希望你们能够增加一种 载人航天 划 增强了综合国力 基因工程 使命感,一种为了中国的建设、中国 3. 广大科技工作者 振奋了民族精神 计算机等 的开拓精神与无私 的强大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我们要 奉献 有危机意识、创新意识,要不断提高 4. 第三次科技革命 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 的推动
原因: 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 根据材料三、四可得出什么结论?
四、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1.国家独立、社会安定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 技发展提供了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 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教学课件20(3份) 人教课标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教学课件20(3份) 人教课标版
原因?
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工作。
材料二: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 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制订了科 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肯 定和重视。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1世纪初,中 国高技术领域60%以上的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邓小平
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发展“两弹一星”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 理解: 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当代社会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 量的竞争。 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 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 中国的企图,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 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 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杂交水稻的主要贡献:
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杂交水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
“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
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 平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1950-2004杂交水稻亩产量简表: 时 间 1950年 1998年 2004年 未来目标 亩产量 141kg 450kg 800kg 1000Kg 多养活人数
6000万 7500万
材料二: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 ,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

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

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

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二、生物医药科技(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

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精选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精选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

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

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

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二、生物医药科技(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

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

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

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

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二、生物医药科技(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

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号航空母舰,简称“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简言之,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议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三、信息科技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1)航天技术

在火箭方面,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经发展为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可
以覆盖低轨道、中高轨道和高轨道等太空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到9.2吨,其
中低轨道最高运载能力高达9.2吨,高轨道运载能力最高达到5吨。长征系列火
箭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基本上具备了发射世界上不同轨道、不
同重量卫星的能力,是世界航天发射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高技术产
品。

在人造卫星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已经成功地发射了科
学实验卫星、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三大系列50多颗各种轨道卫星,而且掌握了
技术复杂的卫星回收技术和地球同步卫星控制技术。继著名的两弹一星之后,目
前我国已经拥有50多颗在轨卫星,并且掌握了复杂的卫星回收技术和地球同步
卫星技术。

在载人航天方面,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同样令世人为之瞩目。载人航天工
程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航天发射场、着陆场和航天测
控与通信七大系统,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密集。我国于1992年开始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全国3000多家单位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先后参与研制、建
设和实验。十年来,工程技术人员继承并发扬中国日益成熟的航天技术,探索了
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之路,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
技术,提升了信息、材料、能源等新兴学科的整体水平。

2000年,我国先后两次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一号和二号宇宙飞船,在世界上
仅次于美俄之后。2002年3月25日,我国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神舟”
三号宇宙飞船,并且获得了圆满成功。“神舟”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
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神
州”五号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
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
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
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生物技术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是从1990年开始启动的,
由美、英、日、德、法五国科学家共同参与。该计划最实质性的核心内容是DNA
序列图的构建,即分析人类基因组的DNA分子组成(核苷酸或碱基序列),从而
为建立基因组规模的基因鉴定技术奠定基础。1999年,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
国家加入这一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
因组中心承担了主要测序任务。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家由零起步,高
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承担的测序任务。这一成就让全世界为之瞩目。作为人类
基因组计划1%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之一,中科院基因组生物信息学中心(即北京
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世界上第6大基因测序中心。

在植物基因测序方面,我国科学家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北京、杭州华大
基因研究中心暨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
究所、中国杂交水稻研发中心以及美国华盛顿大学等12个单位合作完成的《水
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图》被誉为基因研究领域“最重要意义的里程
碑性工作”,“永远改变了我们对植物学的研究”,对“新世纪人类的健康与生
存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在开放基因制药和诊疗方面,中国科技人员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早在
1988年,中国科技人员就研制成功了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
功对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药物。到目前为
止,中国已经有18种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进入市场。此外,在培养转基因鱼、
转基因羊、转基因猪等方面,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地位,在大熊猫克
隆的研究方面也处于世界前沿。

袁隆平培育出一种新的“二系法”杂交水稻品种,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
公斤,是我国目前大面积种植水稻中产量最高的品种。据测算,这种具有超级稻
特征的水稻新品种从播种到成熟平均每天每公顷产量可达到100公斤以上。1990
年,杂交水稻的第一项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试种结果是比美国的优良品种增产
38%,目前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巴西等20多个国家引种。袁隆平也因此获得
了8个国际大奖,被国际上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普及,
使中国成功地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美国普渡大学汤·巴
来伯格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这样评价袁隆平:“袁隆平为中国赢得
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际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
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同时,他给那些
保守者上了一堂很有价值的课,这就是怎样在农业科学事业上去创造功绩,他把
西方甩到了后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伟大科学家。”

(3)信息技术
在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和软件方面,打破了国外垄断,跨越式地进入世
界先进行列。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
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曙光4000A攻克了
一系列“大规模机群”计算的关键技术,在性能价格比和性能功耗比等方面处于
国际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实现了多项全球第一,并申请了38项专利,其中包
含31项发明专利。以龙芯、众志等为代表的高性能通用CPU设计技术经历了从
初步掌握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初步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空芯”的状况。

(4)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在这期间,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
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
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
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
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
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的制
备与操纵,并利用五光子纠缠源在实验上演示了“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
输,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并先后被美国物理学会和欧洲物理学会评选
为2004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之一。

(5)新材料技术
在微电子材料技术、光电子材料技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10余项原创性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新型深紫外非线
性光学晶体材料KBBF和深紫外谐波光全固态激光器,成功开发出了国际上最大
功率的红绿蓝全固态激光器,巩固了我国在人工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领域的国际
领先地位。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超细纳米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关键
技术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6)海洋技术
在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
治理等方面,开发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比如,在勘
探、开发、钻井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开发了18项关键技术,形成7类重大技术
产品和系统,部分已得到实际应用,初步形成近海大油田高效勘探、开发、工程
和安全三大技术体系。。

(7)能源技术
在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核能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等方面取得重
要进展。形成能源领域一批具有工业示范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如:
新型水煤浆气化、可资源化脱硫、生物质气化发电和生物质制乙醇等。成功研制
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核能系统,使我国自主研发的模块化高温气冷堆在国
际上独树一帜,其研究与建造技术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在世界新一代核能系
统的研究开发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超细
纳米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关键技术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将在世界首个百万吨
煤直接液化工程神华工程中使用。针对我国汽油产品中烯烃及硫含量过高这一急
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脱硫降烯烃新工艺流程,
并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应用。这一研究成果支撑了我国60%以上的车用清洁汽油的
生产,为我国实现“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能源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