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抗菌药兽医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青霉素使用8大注意事项

青霉素使用8大注意事项青霉素类抗菌药在当前畜禽兽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可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还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下面,就让我们对使用好青霉素类抗菌素,进行如下探讨。
青霉素类抗菌素,作为一类必不可少的兽药品类,要想把它用好,与使用有关的一些青霉素类药物的基本技术点,还是必须要了解的。
首先,青霉素类抗菌素的作用机理,它是干扰病原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其杀菌作用的。
而病原菌的细胞壁合成阶段,主要发生于细菌的繁殖期,因此青霉素类兽药对繁殖期的细菌才具有杀灭作用,药理上又称此类兽药为繁殖期杀菌药。
青霉素类抗菌药在当前畜禽兽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可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还会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下面,就让我们对使用好青霉素类抗菌素,进行如下探讨。
、需要严格掌握用药范围青霉素类抗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疾病,如对细菌的呼吸系统感染、猪丹毒、炭疽、败血症等有很好的疗效,并对畜禽的各种螺旋体和放线菌感染也都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青霉素钾(钠)、双氯青霉素、海他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对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乳腺炎、创伤感染及败血症等有可靠的疗效。
第二、要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科学来说,绝大部分青霉素类药物对酸、碱不稳定,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所破坏,所以口服给药使用,有些效果会比较差或无效。
对大部分青霉素类兽药来讲,适宜的给药途径是进行肌肉注射;肌注后吸收快而完全,疗效确切。
第三、要注意过敏反应青霉素类兽药用于动物,通常对机体是没有不良反应的。
但是,对个别畜禽会偶见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
易过敏畜禽中,尤其以马、骡、猪、犬等为多见。
它们注射后不久,即出现流汗、兴奋不安、肌肉震颤、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站立不稳、抽搐等症状。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须注意观察,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进行紧急抢救。
兽用抗菌药物使用要点(一)

菌活性、 动学( 收、 药 吸 分布 、 代
收 稿 日期 : 0 0 0 — 2 2 1 — 9 1
定 的 时间 , 这段 起 效 的 时间 即
为疗 程 。疗程 过 短 , 病原 菌 的生
四川畜牧兽医・ 0 0 1 期・ 2 1 ・ 1 总第 2 1 4 期
散养猪常见寄生虫病诊防() 下
后 ,有 条 件 的 必 须 进 行 药 敏 实 验, 并保 留细 菌 标本 供 进行血 清
杀菌 活 力( B 实验 。在 药敏试 S A)
( C)可作 为衡 量 最 低 有 效 浓 MI
度 的粗 略指 标 。对 危 重 病 例 , 为 尽 快 达 到 稳 态 血 药 浓 度 ,常 采 用首 次 剂 量 加 倍 的 方 法进 行 治
菌 产 生 抗 药性 ; 量 过 大 , 仅 剂 不
造成 浪费 , 可 能 引起严 重 的毒 还
副 反 应 。 药 物 的最 低 抑 菌 浓 度
功倍 的效 果 , 如治 疗 呼 吸道 感 染 应 用新 霉 素 、 霉 素 时应 采 用气 链
雾 给 药 , 为这两 种 药物 内服 吸 因 收 效果 差 。肠 道 感 染 , 必 须采 则 用 内服 给 药。 同 一种 药物 , 给药 途径不同, 会产 生 大相 径庭 的效 果。 同类 药物 , 给药 途径 不 同 , 其
破 的 阶段 , 当它们居 住在 自然界
的时候 ,虽然相 对缺 少庇护 , 但
饲 料拌 匀让 猪一 次 吃完 , 猪 不 若 吃, 可在 饲 料 中加 入少 量盐 水 或
糖精 , 以增 强适 口性 。猪 数 量 多
料 喂服 , 喂 2 3 。 连 ~ d 45 加 强饲 养 管 理 . 驱 虫 后 的 第 二 天 早上 应 及 时 收 集 粪 便 并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10.21•【文号】农牧发〔2021〕31号•【施行日期】2021.10.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农牧发〔202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为切实加强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有效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整治兽药残留超标,全面提升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我部制定了《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农业农村部2021年10月21日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兽药管理条例》规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在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基础上,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行动目标以生猪、蛋鸡、肉鸡、肉鸭、奶牛、肉牛、肉羊等畜禽品种为重点,稳步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以下简称“减抗”)行动,切实提高畜禽养殖环节兽用抗菌药安全、规范、科学使用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十四五”时期全国产出每吨动物产品兽用抗菌药的使用量保持下降趋势,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监督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动物源细菌耐药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到2025年末,5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施养殖减抗行动,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兽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做到规范科学用药,全面落实兽用处方药制度、兽药休药期制度和“兽药规范使用”承诺制度。
(四川拜耳)兽用抗菌剂合理运用与临床常见问…

• • • • •
Bayer (Si chuan) Anima Health Co. Ltd. 拜 耳(四 川)动 物 保 健 有 限 公 司
细菌耐药性的遗传和扩散
• 耐药菌株可以将耐药信息通过遗传信息(DNA)转移至敏感菌,使其变为耐药 菌,研究发现,耐药性的传播是临床菌株间耐药性扩散的主要因素
• • • • • 磺胺类及含磺胺的药物:严重影响产蛋。 氯霉素:用后迅速引起产蛋下降。 金霉素:100PPM拌料5天,产蛋下降20-30%。 红霉素:185PPM拌料影响产蛋。 抗球虫药:氨丙啉、球痢灵、盐霉素、莫能菌素、 氯苯胍(使鸡蛋产生令人厌恶的特殊气味)。 • 氨茶硷、链霉素:尽量不用。
Bayer (Si chuan) Anima Health Co. Ltd. 拜 耳(四 川)动 物 保 健 有 限 公 司
Bayer (Si chuan) Anima Health Co. Ltd. 拜 耳(四 川)动 物 保 健 有 限 公 司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直接破坏细菌细胞核:百病消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五一一 一五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破坏细菌细胞壁:青霉素类药物
细胞壁:最外层
细胞核:最内层
细胞质:第三层 细胞膜:第二层 抑制细菌细胞质中蛋白质的合成: 1、氯霉素:氯霉素 2、四环素类:四环素、强力霉素 3、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4、大环内酯类:壮观霉素、林可霉素
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是这类药的代表 2、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抗生素损伤细菌胞浆膜,导 致通透性增加,使菌体内的重要物质外漏而死亡,这类药有多粘 菌素、两性霉素等
Bayer (Si chuan) Anima Health Co. Ltd. 拜 耳(四 川)动 物 保 健 有 限 公 司
兽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计划的指导原则

不 同种类的蔬果可能暴露于家畜的粪尿或污水, 污染 动物源性耐药菌。 动物饲料 , 包括进 口饲料, 也应在耐
药 性监 测及 监控计 划范 围 内 。
菌药物耐药性 的传播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具有 重 要 意义 。 应对 食 物链 不 同环 节进 行 动物 源性 细
32 3 样 品的收集 ..
方 法 , 宰卫生 条 件和 在屠 宰 过程 中肉 品污 染粪 便 的 屠 程度 等 信 息 。 销 售环 节 中采 集样 本 能为 消 费者 提 供 在 接 触食 品前耐 药率 变 化 的相 关信 息 。 现有 的 食 品加 工
中国动物检疫 2 1 年第 2 01 8卷第 1 2期
1 监 测 目的
表 l 评估抗菌药物耐药性流行的样本量
了解 细 菌 耐 药 性 发 展 趋 势 ;发 现 新 的 耐 药 性 机 制 ; 人类 和 动物 健康 风 险性 评 估提 供 足够 的数 据 ; 为
一 O3 %一 2~ 4% 4 ~0 O% %2 44 3一 一 _ ~ O, %一 5中 7来 一- . ~ O % 6心 5P 一一 一 O % 6 8 ~ ~ O % 6 5 一 ~ O % 5 7 一 O
负责改善全球动物健康状况的国际组织, 近年来控制
和解 决 动物 源细 菌 耐 药性 问题 成为 其 主要 工 作之 一 。 早在 19 9 8年 O E就 开 始 关 注 耐 药 性 的检 测 和 控 制 。 I 2 0 ,OI 门成立 了“ 菌药物 耐 药性 工 作 组 ” 03年 E专 抗 , 针对 抗 菌 药物 的使 用 及其 耐药 性 问题 开展 了系 列 工 作, 制定 了兽用抗 菌药 物耐药 性监测 计划 的指导原则 。
兽用磺胺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兽用磺胺的功能主治是什么引言磺胺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动物医学领域的抗生素药物,在兽医临床中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动物疾病。
本文将介绍兽用磺胺的功能主治,包括其使用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等内容。
1. 磺胺的定义和作用磺胺属于磺胺类抗生素,其化学名为磺胺嘧啶(Sulfadimidine)。
磺胺通过抑制细菌的代谢途径,干扰其对糖类、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兽用磺胺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由敏感菌引起的动物感染性疾病。
2. 兽用磺胺的主要功能和主治兽用磺胺的主要功能和主治可以总结如下:•抗菌作用:兽用磺胺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预防和治疗与感染有关的疾病。
•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兽用磺胺广泛应用于治疗由病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
•预防术后感染:兽用磺胺可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性应用,防止手术创口感染和器官移植后的感染。
•提高免疫力:兽用磺胺还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3. 使用方法和剂量兽用磺胺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应根据动物的种类、体重和疾病情况进行确定,一般由兽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注射剂: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肌内注射或者静脉注射。
剂量一般根据动物体重来计算,常见的剂量如每公斤体重3-4毫克。
•口服剂:根据动物体重来计算剂量,一般为每公斤体重30-40毫克。
可以将药物直接喂养,或者混入饲料中喂养。
•外用剂:根据兽医的建议将药物外用于感染部位,按照所需剂量均匀涂抹或喷洒。
4. 适应症和禁忌症兽用磺胺适用于多种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皮肤感染、手术后预防、器官移植后预防等。
•禁忌症: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动物,以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动物应禁止使用。
同时,也要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特别是与抗凝血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兽用加替沙星的功能主治

兽用加替沙星的功能主治1. 加替沙星的简介加替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属于喹诺酮类药物。
它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对部分耐药菌也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加替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酶的活性,阻断DNA复制和细菌分裂,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2. 加替沙星的功能主治加替沙星在兽医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症状。
以下是加替沙星的功能主治:2.1 上呼吸道感染加替沙星对多种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增殖和传播,缩短疾病的持续时间,减轻临床症状。
2.2 泌尿系统感染加替沙星可以用于治疗由敏感菌株引起的犬、猫的泌尿系统感染。
它对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2.3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加替沙星对引起犬、猫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它可以快速渗透到皮肤和软组织中,清除感染部位的细菌,减轻患处的红肿和疼痛。
2.4 呼吸系统感染加替沙星可以用于治疗犬、猫因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
它可以穿透肺组织,抑制细菌在呼吸系统的成长和繁殖,缓解呼吸道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2.5 消化系统感染加替沙星对于由敏感菌引起的犬、猫的消化系统感染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它可以降低细菌数量,缩短病程,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2.6 其他感染加替沙星还可用于治疗犬、猫的其他感染,如关节和骨骼感染、泌乳障碍引起的感染等。
它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的扩散,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 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加替沙星治疗动物感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按照兽医医嘱使用,不要擅自调整剂量和使用时间;•严禁对孕妇和哺乳期的动物使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如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向兽医咨询;•忌同时与乙酰氨基酚、硫胺素等药物合用。
4. 药物副作用使用加替沙星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昏迷等;•关节疼痛和肌腱炎;•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
兽用庆大霉素的作用与功效

兽用庆大霉素的作用与功效兽用庆大霉素的作用与功效庆大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氨基糖苷类药物,被广泛用于兽医领域。
它能够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疾病,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和良好的耐药性,且对某些耐药菌具有杀灭作用。
在兽医临床应用中,庆大霉素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宠物和畜禽兽医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兽用庆大霉素的作用机制、用法与用量以及对不同动物的功效。
一、庆大霉素的作用机制庆大霉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其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阻止转运RNA与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二是通过改变细菌膜的渗透性,破坏了细菌的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渗,最终死亡。
庆大霉素对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对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的敏感性高。
此外,庆大霉素对一些耐药菌株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ESBL产酶的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多种耐药菌具有独特的杀菌效果。
二、庆大霉素的用法与用量庆大霉素可供兽医治疗口服、肌注和静脉注射等方式使用,不同动物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使用要求来确定给药途径。
1. 口服:适用于小型宠物如猫、狗等。
庆大霉素在小肠吸收较好,给药后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抗菌作用。
剂量根据动物种类、体重和病情而定,一般为每千克体重1~2毫克。
2. 肌注:适用于中、大型宠物如猪、牛等。
在肌肉注射后,庆大霉素可以缓慢地释放到血液循环中,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
肌注剂量因动物种类、体重和病情而异,一般为每千克体重5~10毫克。
3. 静脉注射:适用于急性严重感染的宠物或需要紧急抗菌治疗的情况。
由于庆大霉素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药物作用较快。
剂量根据动物种类、体重和病情而定,一般为每千克体重3~5毫克。
在使用庆大霉素之前,应首先进行细菌敏感试验,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同时,还需根据动物的肝肾功能、免疫状态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来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用抗菌药兽医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为规范兽用抗菌药临床使用,提高动物源细菌感染防治水平,保障动物用药安全、减少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和兽药残留超标风险,特制订《兽用抗菌药兽医临床使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对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治疗和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各种动物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一、本《指导原则》中涉及的兽用抗菌药是指防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不包括各种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
二、本《指导原则》为兽医临床应用兽用抗菌药获取最佳疗效,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避免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展而制定,不涉及具体的给药方案。
三、本《指导原则》中兽用抗菌药兽医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必须遵循。
四、本《指导原则》仅涉及国内批准的兽医临床用抗菌药品种,以表格形式介绍各类药物的适用动物。
五、在兽医工作中,临床兽医应结合患病动物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第一部分兽用抗菌药兽医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合理应用兽用抗菌药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兽用抗菌药兽医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有无抗菌药应用指征;二是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兽医临床应根据感染风险、危害严重程度、细菌耐药性、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学评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
预防用药须遵守《兽药管理条例》《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杜绝非法使用人用抗菌药,超范围、超剂量不规范用药行为。
第二部分兽用抗菌药治疗应用指导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兽医开具兽用抗菌药使用处方前,必须进行临床诊断。
根据患病动物的发病过程、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等结果,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时才能应用抗菌药进行治疗;由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可应用抗菌药。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及病毒感染时,不宜使用抗菌药治疗。
二、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兽用抗菌药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
因此条件具备时,对兽医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动物应在使用抗菌药治疗前,及时采集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当以前使用过的抗菌药(老药)和拟新使用的抗菌药(新药)同时敏感时,应首选老药,并据此调整抗菌药治疗方案;人兽共用抗菌药和动物专用抗菌药同时敏感时,应首选动物专用抗菌药;当病原菌确定时,应优先选用窄谱抗菌药。
三、兽用抗菌药的经验性治疗兽医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时,在未获知病原菌药敏结果前,可根据动物的感染部位、发病情况、抗菌药用药史及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经验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效果调整用药方案。
四、依据抗菌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特点选择使用抗菌药不同的抗菌药其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点不同,因此有各自的临床适应证。
临床兽医应根据抗菌药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简介”)正确选用抗菌药。
例如,动物肠道感染应选用内服吸收少的药如氨基糖苷类等;对动物的细菌性或支原体性肺炎的治疗,除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外,还应考虑选择能在肺组织中达到较高浓度的药物,如替米考星、泰妙菌素等。
五、综合感染动物的病情、病原种类及抗菌药特点制订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病动物的生理、病理状况制订抗菌药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间隔、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尽可能选择抗菌活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进行经验治疗,可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当一个动物或一群动物复发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感染时,应找出疾病复发的原因,努力改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或饲养管理,清除感染的细菌。
尽量减少使用容易导致耐药性产生的抗菌药物。
禁止未经管理部门批准将人用抗菌药用于兽医临床。
使用列入食品动物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时,必须经过兽医的评估,有药敏试验依据和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且其他抗菌药无效果。
(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的推荐治疗剂量或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剂量范围的高限;而治疗单纯尿道感染时,对于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的抗菌药物,则可应用治疗剂量范围的低限。
(三)给药途径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可静脉注射给药,以确保快速产生药效;对于轻、中度症感染可肌内注射给药、皮下注射给药或内服给药。
尽量避免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在感染部位有时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或仅采用局部应用,例如奶牛乳腺炎。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
群体给药时,混饮或混饲给药必须要有兽医处方,必须有证据表明是细菌感染且需要治疗。
混饮或混饲给药后必须持续监测并记录饲料或饮水中抗菌药物的量,严格遵守兽医确定的剂量和疗程。
混饲给药要确保分布均匀,每个动物应能摄入足够治疗量的药物。
(四)给药间隔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发挥药效,抑杀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按国家兽药质量标准规定的给药间隔给药。
(五)疗程抗菌药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但应充足。
一般的感染性疾病可连续用药3~5天;支原体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要求疗程较长,一般需5~7天。
症状消失后,最好再用药巩固1~2天。
(六)抗菌药联合应用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症感染。
4.疗程较长的治疗,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深部真菌病。
第三部分兽用抗菌药治疗性预防应用指导原则一、治疗性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特定时间内或特定动物群体可能发生的感染。
二、治疗性预防用药的指征(一)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动物群体。
如养殖场出现感染动物,患病动物隔离并进行治疗时,对于已接触患病动物而临床无症状的动物群体,为防止疾病的扩散,可进行群体治疗性预防应用抗菌药。
兽医应根据对整群动物病情发展的临床观察,合理进行防治并制定给药方案。
(二)针对某一特定时间动物可能发生的具有严重后果的感染。
如动物经长途运输、转群和季节变化等外部因子可能导致的高风险机会感染或外科手术后,可应用抗菌药治疗性预防。
鉴于抗菌药预防性治疗存在弊端,应尽可能采用更加合理的预防性管理措施来代替抗菌药。
严禁在养殖任何时间段对无疾病风险的健康动物群体进行常规治疗性预防用药,更不能以大规模的用药治疗性预防来代替良好的饲养管理。
(三)治疗性预防用药时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
可以治愈或纠正者,治疗性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治疗性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负责任谨慎考虑是否治疗性预防用药。
(四)动物群体在未出现明显症状的疾病感染早期或潜伏期,应及时采用适宜剂量抗菌药进行早期防治。
(五)病毒性疾病和其它非细菌性疾病不应使用抗菌药治疗性预防。
三、抗菌药物的选择(一)根据动物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抗菌药的适应证和当地耐药流行监测情况,尽可能选择抗菌活性强、安全和经济的抗菌药,避免使用易引起交叉耐药的抗菌药。
(二)应避免将WHO规定为人医极为重要的抗菌药如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用作治防用药。
(三)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进行治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四)针对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的细菌感染进行治防用药,不宜治防多种细菌的多部位感染。
四、给药途径(一)结合疾病指征与药物的适应证、性质和药动学特征选择合理给药途径。
(二)群体性治疗性预防用药一般采用混饲和混饮给药,溶解性好且稳定的药物可采用混饮给药,难溶或不溶的药物则用混饲给药。
个体性治疗性预防用药采用注射或局部给药。
(三)严禁将抗菌药物的原料和残渣直接添加到饲料和饮水用于疾病的治疗性预防。
五、给药剂量(一)临床治疗性预防用药必须严格掌握剂量范围,应以达到有效防止病原侵袭和定植的药物浓度,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而不致引起毒副作用的剂量为佳。
(二)按标签用量规定使用,杜绝超剂量不规范使用。
六、给药间隔根据药物药代动力学和特定细菌疾病治防的需要拟定合理的给药间隔,以保证药物在体内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阻止病原菌在体内的侵袭和定植。
七、给药疗程根据疾病治防的需要合理控制用药时间,避免长时间地在饲料和饮水中低剂量添加抗菌药物用于群体疾病的治防。
基于动物疾病防控的实际情况需要长时间治防用药时,应依据耐药监测结果和病情发展的状况更换抗菌药物品种。
八、严格执行休药期治防用药后应保证在屠宰前具有足够的休药期,严格控制抗菌药在畜禽体内的残留以确保动物性食品的安全。
九、注重公共卫生安全在畜禽养殖过程中根据动物疾病风险应负责任的谨慎选用适宜的抗菌药进行治疗性预防性用药,采用适宜的剂量、疗程和用药途径,避免在食品动物养殖过程中过量使用甚至滥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
基于公共卫生安全的考虑,抗菌药物混饲或混饮时宜选用主要通过肾清除的药物而非大量通过粪便(胆汁和肠细胞)排泄的药物,避免排泄的原型化合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引起肠道正常菌群的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