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休闲渔业发展中妇女角色变迁调查研究
白族扎染作坊中妇女角色的变迁研究——以大理周城为例的开题报告

白族扎染作坊中妇女角色的变迁研究——以大理周城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白族扎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理周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扎染作坊是传承和发展白族扎染技艺的重要地方,同时也是多位妇女艺人工作和生活的场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扎染作坊中妇女角色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对白族扎染作坊中妇女角色的变迁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探索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和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大理周城白族扎染作坊中妇女角色的变迁展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传统扎染作坊中妇女的角色与作用;(2)现代扎染作坊中妇女的角色与作用;(3)扎染作坊中妇女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白族扎染作坊中妇女角色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研究现状,为后续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2)田野调查法: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白族扎染作坊中妇女的生活、工作和文化传承情况,探索其角色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访谈法:对扎染作坊中多位妇女艺人进行深入访谈,探究其对扎染技艺、传统文化和生活的看法和认识,了解其对妇女角色变迁的观点和意见。
三、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白族扎染作坊中妇女角色的历史演变和现状;2. 妇女角色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 扎染作坊中妇女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4. 提出对于保护和传承白族扎染文化的建议和意见。
总之,本研究将深入挖掘白族扎染作坊中妇女角色的历史变迁和现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加深对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认识。
渔业社会实践调研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渔业是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产业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渔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渔业现状,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我们组织了一次渔业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国渔业资源的利用状况、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渔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二、调研方法与对象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考察主要包括渔业养殖基地、捕捞船队和渔港等;问卷调查针对渔民、渔业企业和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访谈对象包括渔业专家、渔民代表和政府部门负责人。
2. 调研对象(1)渔民:了解渔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渔业资源利用情况以及渔业政策实施效果。
(2)渔业企业:了解渔业企业的发展状况、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需求。
(3)政府部门:了解渔业管理部门的职能、渔业政策制定与实施情况。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渔业资源利用状况(1)渔业资源总量丰富,但利用率不高。
我国海域面积达372万平方公里,大陆架面积达47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渔业资源的重要承载地。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资源退化等原因,渔业资源利用率不高。
(2)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渔业产业以捕捞业为主,养殖业、加工业和休闲渔业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 渔业产业发展现状(1)渔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渔业总产值逐年增长。
(2)渔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渔业科技创新在养殖技术、捕捞技术、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3)渔业产业链不断完善。
渔业产业链从捕捞、养殖、加工到销售、休闲等环节逐步完善。
3. 渔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渔业资源过度捕捞。
由于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2)渔业养殖污染。
渔业养殖过程中,养殖废水、饲料残渣等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3)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和权益保护水平,有助于 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的目标。
02
妇女社会地位现状
教育状况
受教育机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接受教育 的机会逐渐增加,但仍然存在性 别差异,部分地区和群体的女性 受教育机会有限。
教育水平
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有所提 高,但在一些领域如科技、工程 等男性主导的学科中,女性比例 仍然较低。
政治参与状况
参政意识
女性的参政意识逐渐增强,但相较于男性仍较为薄弱 。
政治职位
女性在政治职位中的比例较低,尤其在高层政治机构 中女性比例明显不足。
决策参与
女性在决策层中的参与度较低,缺乏对政策制定和决 策的影响力。
03
影响因素分析
文化因素
1 2 3
传统性别观念
传统性别观念对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限制了她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参与和发 展。
提高妇女在科技领域的地位
鼓励和支持妇女参与科技领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就业建议
01
消除职业性别隔离
推动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领域的性别隔离现象。
02
保障同工同酬
确保妇女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薪酬和工作机会。
03
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
支持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以满足妇女在工作和家庭责任上,女性在获 得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 不平等现象。
就业状况
01
就业率
女性在就业市场上的比例逐渐上 升,但整体就业率仍然低于男性 。
职业分布
02
03
工资待遇
女性在某些行业和职位中的比例 较低,如高层管理和技术岗位等 。
女性在同等职位上的工资待遇普 遍低于男性,存在同工不同酬的 现象。
对舟山群岛新区渔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探讨

对舟山群岛新区渔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探讨作者:应巧燕史小珍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7期[摘要]舟山渔农村休闲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以来,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引导和扶持下,游客人数年年攀升,旅游收入不断提高。
分析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阐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化内涵不足,同质现象突出;融资受限;经营户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营销策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等。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舟山经济发展。
[关键词]渔农村;休闲旅游;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1 舟山渔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意义近年来,渔农村休闲旅游迅猛发展,渔农民从之前单一的从事渔业和农业的收入转向多元化的收入。
农民不再是以从事体力劳动为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宅基地、耕地发展渔农村休闲旅游,为提升渔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体系,增加渔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渔农民也开阔了眼界,开放了思想。
渔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收入也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而提高了整个舟山地区的人民素质,推动舟山经济的发展。
2 舟山渔农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2.1 发展规模舟山渔农村休闲旅游最早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2004年以后发展步伐有所加快,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接待能力也成倍提高。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有民宿旅游村31个,民宿旅游点71个,渔农村经营户1925户,分别比2010年底增加6个、2个、1109户;可提供餐位48230个,床位28316个,分别比2010年底增长2.2倍和2.4倍。
2.2 渔农村现象旅游特征2.2.1 海洋特色突出。
渔农村依海而生,拥有着天然的海岛景观,民宅村落都具有浓郁的海岛渔农村特色,渔农村也有其别具一格的渔农村民俗文化,海岛美景加上民俗文化的渲染造就了一批极具海岛特色的优秀渔农家乐,如展茅街道的普陀人家农庄、依托广阔的农地面积和平地水库,发展新型种植业,带动家庭采摘的农业活动。
舟山渔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9期(总第461期)-198-区域经济舟山渔村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季双禹(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00)[摘要]对舟山渔村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舟山渔村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同质化、缺乏创新力度、产品产业链短等问题,可以采取创新文化发展新方式、延长产品产业链、实施科技创新等方式来促进渔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关键词]渔村文化产业;旅游;文创产业[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1 渔村文化产业发展定义研究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提出,文化产业兼具文化和经济的双重属性,是文化作为载体在第三产业一种形式的融合。
渔村文化产业,即基于渔村文化和渔村发展的文化产业,包括以下两类:一个是文化产业,农民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如报纸,书籍,电影和电视;二是文化事业,生产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产品。
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要求,渔村文化产业的内容大多建立在渔业渔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上,而渔业渔村一直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薄弱环节,如何促进渔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们渔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2 舟山市渔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1 乡村旅游和休闲渔农业发展迅速舟山的第三产业主要集中于旅游业,其中旅游又主要以休闲渔农业基础上的乡村渔村旅游为主。
舟山的休闲渔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创建一批生态环境美、服务水平高、海岛韵味浓的渔农家乐特色乡镇、精品示范区、集中村、休闲示范点和渔农家民宿。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旅游接待人数5507.2万人次,增长19.4%。
2.2 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如火如荼舟山渔村历史悠久,海洋文化底蕴非常浓厚,渔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种类多样,内涵丰富。
海岛特色浓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舟山民间谜语、贺郎调、巴哈鳗干鱼丸面制作技艺等项目。
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探讨

第 2 卷 第 l l 期
20 2年 3 月 0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 版 )
J u a o h j n c a nv ri ( aua S in e o r l f ei gO en U i s y N trl ce c ) n Z a e t
Abs r t Ac o di g t he i e tg t n o o h n fs r nd ma i o i t r c e to lfs r t ra t ac : c r n o t nv si a i fZh us a he a rne t urs , e r a ina ihe ma e il o i y y fo h me a d a o d, v nay e n nqu r d i t o r bl ms a u w o de e op t e r c e to l r m o n br a we ha e a l z d a d i ie n o s me p o e bo tho t v l h e r a ina fs r n Zh us n,s h a :t c s iy , t e f a i lt t o m,fs n a k e a e ul to , ma n p i t ihe i o ha y uc s he ne e s t h e sbii y, he f r ihi g t c l nd r g a i ns i o ns frt c i a pe a ins o e hn c lo r to .W e a s tf r r e e a r p s l o de eop t l o pu o wa d s v r lp o o a st v l he Zho s n S r c e to a i he t u ha e r a i n lts r wih y g o r e , a t nd d si tv o d o d r he lh a i tnc i e Zho s a e t r s u h n fau e ,
海岛渔农村休闲产业转型发展之路的规划探索——以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村庄规划为例

海岛渔农村休闲产业转型发展之路的规划探索——以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干施岙村庄规划为例摘要:规划挖掘干施岙村庄现状资源,从村庄产业引导、建设用地布局、村庄风貌保护与非物质文化传承等方面等方面,遵循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居住和旅游相结合、文化和物质相结合、观光和体验相结合的原则,打造全景普陀的特色景中村,实现干施岙村可持续发展,探讨了海岛渔农村休闲产业转型发展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普陀区;村庄规划;转型发展1 项目概况和特点1.1 村庄基本情况本次规划范围为展茅街道沙井社区干施岙村,含李家、乐家、乌石坑、长湾4个自然点组成的经济合作社。
干施岙村东临疏港公路,离东港有6.5公里,离沈家门中心8公里,离新城中心8.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干施岙村庄整体被山体和园地包围,山林茂密,是整个本岛风景资源最好的地段之一。
整个村域面积1.77平方公里,总人口762人,村民以从事五匠建筑和种养殖为主。
全村依山而建,无任何工业设施,植被保存完好,绿化率达到85%,环境优美,是一个全生态农业村。
村落整体建筑组群居于山凹之中,位于自然过渡的缓和地带;建筑组群依山就势,层叠而上,顺应山体特征,形成与山体关系和谐的错落有致整体格局,表现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1.2 村庄文化与资源禀赋五匠文化:以“五匠馆”为载体,展现五匠等百作手艺在长期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闪耀的智慧光芒。
馆内除了通过多种载体展现的五匠文化之外,还开辟了专门区域供游人亲身操作,让游人在体验五匠工作的同时感受到更浓厚的五匠文化。
孝德文化:干施岙村村民乡风淳朴,手工艺人世代流传下来“尊师爱徒”的优良传统,并衍化成为“孝德”文明,至今仍然保持着以邻里和睦、孝敬老人为荣的传统。
在干施岙村,“二十四孝”故事宣传牌遍布村庄的主干道,24块宣传牌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古时经典的孝敬故事,如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晋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等,不仅成为干施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让当地群众时刻受到孝文化的熏陶。
舟山市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问题调查研究

般指选举权 、 被选举权 、 罢免权等 ) 是一项普遍 的公 民权利 , 但其普遍性是在取消了有关财产规定 ( 其实 质是经济地位 ) 限制的基础上逐步取得的, 同时参政权的取得又会进一步强化经济权利。农村妇女只有 取得了政治权利 , 才能从根本上使 自己的劳动权利免受限制。 第二 , 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是农村妇女获取政治权利 的重要手段 。所谓政治权利 , 是社会成员实现利 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这种政治资格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上。农村妇 女拥有着宪法所规定 的种种政治权 利, 但这些必须通过政治参与体现出来 。一个从不参与政治的农村妇女 , 实际上是很难实现 自己的公 民
[ 收稿 日期 ]0 5 0 — 7 20 —92
[ 作者简介] 顾协国(99 )男, 16一 , 浙江舟山人 , 浙江海洋学院社科部讲师。
维普资讯
第1 期
顾协 国: 舟山市农村妇女政治参与问题调查研究
5 3
出了更明确的观点 : 在现代化 国家 中, 政治参与扩大的一个 主要转折点是农村 民众 开始介入国家政治 。
维普资讯
第2卷 期 3 第1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 )
v_ 3 J R AL0 H JA 06 月 0U N FZ E I NG0 ANUN 、 R IY H A II SS INC ) Mr20 I, ST ( U 【 N TE CE E a, 06 E - ,
妇女的政治参与而没有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 , 那是不可想象的 , 如此 , 妇女解放也是一句空话 。 维巴和尼在《 国的参与 : 民主及社会平等》 美 政治 一书 中对政治参 与所下的定义是 : 政治参与是 旨在 影响政府人选 和政策 的行 为。 美国学者享廷顿和纳尔逊在他们合著的《 以抉择——发展 中国家 的政治 难 参与》 中认为 , 政治参与与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 。享廷顿在另一名著《 变革社会 中的政治秩序》 中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逐年下降 , 大批渔 民朝第二 、 三产业转移 , 这使 舟山渔农村产业结构发生 了很 大变化 : 渔业产业结构调 整步伐 的加快 , 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 ; 渔村第一产业产值 比重下降 , 第二 、 三产业产值 比重上升 ; 据舟山市统 计局资料显示 ,09 2 0 年末 , 舟山市渔农村实有劳动力 3 . 万人 , 9O 3 比上年末减少 0 8 . 万人。全市渔农村实有 0
第3 期
付翠莲 : 舟山休闲渔业发展 中妇女角色变迁调查研究
2 1
认为制约舟山渔业进一 步发展 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衰退 , 如表 1 所示 , 船多鱼少的矛盾激化 , 致使传统海洋 捕捞业的困难 日益加重 , 再加上柴油价格的上涨 , 网具更新等 因素 , 使得渔 民的生产成本不 断上升 , 民纯 渔
舟山休闲渔业发展中妇女角色变迁调查研究
付 翠 莲
( 浙江海洋学院 管理学院, 浙江 舟山 36 0 ) 10 0
[ 摘要】 随着 舟山渔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入及 渔农村 产业结构 的调整 , 渔农村妇女社会 角色发生 了变 化 , 在渔
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日 凸显 。 渐 文章 以舟 山地 区渔农村产业结构对渔村妇女 的影 响为切入点 , 析渔农村产业结 分 构调整 中渔农村妇女的角色变迁及其影响 , 出发展休闲渔业、 提 吸收渔村妇女剩余 劳动力 , 以寻找新 的经济增长点 ;
劳动力 中 , 从事第一产业劳动的人数 1. 万人 , 01 8 减少 O1 万人 , 中渔业劳动力 5 3 人 , . 8 其 . 万 7 减少 0 9万 . 0 人; 从事二 、 三产业劳动的人数增加到 2 . 万人 , 89 4 占劳动力的比重达 7 . 比上年提高 0 个百分点 , 2 %, 5 . 4 就业 逐步向二 、 三产业转移翻 。
【 收稿 日期] 0 1 0 一 6 2 1- 3 O [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社会转型期我 国妇女的有序政治参与研究” 编号 :0 J 80 1 ) ( 1Y C 10 1 。
【 作者简介]  ̄
(93 , , 17一)女 内蒙古乌 兰察布市人 , 副教授 , 。 博士
看 , 0 4年 , 20 渔农 村 女性 劳动 力 总 数 为 1.8万人 , 58 占农 村 劳动 力 4 .9 ; 20 1 % 到 0 8年 , 达 到 1. 9 就 87 人 , 7万
占农村劳动力的 4 . %[ 。为切实了解舟山近年来休闲渔业发展 中妇女角色的变迁 , 47 2 9 j 7 o 笔者在定海 、 普陀 、 岱 山、 嵊泗两 区两县渔业局及相关渔农村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 采用人物访谈 、 入户访谈( 人物访谈又分
的参与情况 和所处 的地位作用是该国的文化 、法律及政府为保证性别平等而制定的政策和措施 的综 合反 映。因此 , 收集渔业 中各种性别差别数据 , 为今后渔业 中的性别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对保障渔业妇女平等权 益、 促进渔业妇女发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同时能为渔业的发展及妇女在渔业 中 自 身的定位发展 提 供一些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
( ) 一 渔业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渔村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情况 舟山群岛素有“ 中国渔都” 之称 , 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 是闻名全国的传统渔场所在地 ; 海洋捕捞业是其传 统优势产业 , 历史悠久 , 无论是过去 、 现在 , 还是将来 , 渔业一直是 当地产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近年来
中日、 中韩渔业协定的生效@ 及渔农村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 在问卷设计 的四个 因素中, 受访渔民普遍
第2卷 期 8 第3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 )
V1 o o 8N. . 2 3
Jn,0 1 ue21
2 1 年 6 J UR ALO H JAN 01 月 O N FZ E I GOC A E NUN V R I Y H I E ST ( UMA T E C E C ) NI
舟 山是全 国唯一 以群 岛设市 的地级 行 政 区划 , 下辖 定海 、 陀 、 山 、 泗两 区两县 。据 舟 山市 2 1 普 岱 嵊 00年
第六次人 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目前舟山市常住人 口为 121 万人 , 1. 3 全市常住人 口中 , 居住在城镇 的人 口为 7 .1 1 万人 , 3 占总人 口的 6 . %; 3 9 居住 在乡 村 的人 口为 4 . 5 08 2万人 , 占总人 口的 3 .1 64 %。全 市常住 人 口中 , 男 性人 口为 5 . 88 4万人 , 5 . %; 性人 口为 5.9万人 , 4 .2 ”从 舟 山市 渔农 村女 性人力 资源 现状 来 占 28 女 4 32 占 75%t 。
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比较研究、 、 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 数字统计等方法。其中, 在上述两区两县重点发放问 卷 50份 , 0 收回 4 6 , 8 份 回收率达 9 . 7 %。调查 内容包括 : 2 妇女个人基本情况 ; 舟山休闲渔业现状 ; 闲渔业发 休 展对妇女职业发展的影响; 妇女教育文化水平和培训情况 ; 妇女在休闲渔业和服务业方面的贡献等。 深入调研 之后对结果作了详细统计分析 , 较详实地反映出舟山市近年来休闲渔业发展中妇女角色的变迁状况 。
政府应在政策制定、 研究工作 以及数据统计 中, 将社 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决策主流 , 切实 实现性别主流化 。
[ 关键词] 舟山; 渔农村妇女; 休闲渔业; 性别主流化 [ 中图分类号】 33 【 12. 7 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088 1(0 10—0 00 10— 382 1)302—5
舟山渔农村妇女是一支具有独特作用 的社会群体 , 是参与渔农村经济建设 的重要力量 。随着渔业产业 结构 的调整和休 闲渔业产业的 日 渐发展 , 舟山渔农村妇女的地位和作用 日益凸显 。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性 别问题 , 目前渔业部门中的性别问题 w m ni fhr s 日 o e se e 也 益引起 国际上 的关 注。一个国家妇女在渔业 中 ni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