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地图讲义

地球仪和地图讲义
地球仪和地图讲义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⑴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说。

⑵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有大象驮着,站在龟背上。

⑶古代巴比伦人-----龟背板隆起的空心山。

生活中的疑问:⑴地面上走不到边?

⑵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⑶为什么站的高看的远?

铅笔在篮球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移动会明显发生变化;铅笔在木板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移动不会明显发生变化;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

2、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Km,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Km,仅差%。它的赤道半径约为4万Km。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在地壳一下到2900千米深处,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核位于2900千米以下,可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者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例】1、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C.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长

D.地球是一个十分规则的球体

2、下列关于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B.能“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方位于南北极

C.地球的表面积是1、9亿平方千米

D.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3、能证明地球形状的事实是()

A.日食时,日面上呈现弧形的阴影

B.地球卫星的照片

C.长江水东流入海

D.太阳东升西落

4、有关地球形状的正确叙述是()

A.是一个正圆球体

B.是一个扁球体

C.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D.是一个两极略扁的球体

5、下列有关地球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A.圆形B.天圆地方

C.天如斗笠地如覆盘D.球体

6、从太空看,地球的形状是()

A.正圆的球体

B.一张倒扣的盘子

C.不规则的球体

D.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7、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实例是()

A.铅笔在篮球表面上移动

B.观看头顶天空是半球内表面

~1522年麦哲伦的航海经历 D.太阳的东升西落

8、从太空中看地球,其表面白色的部分主要是()

A.冰雪

B.云层

C.大陆

D.海洋

9、如果你乘船出海你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A.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从下到上依次在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10、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的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

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

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

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地球仪和地图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里状况的模型,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的功能——查阅经纬度位置、演示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即作为一种仪器的功能)

上的一些概念:地轴、两极(南极、北极)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可以准确的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低点的位置。

(子午线):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从两极上空看。

: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即0°经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人们把赤道定为0°纬线。

和:

0°经线向东180°为东经(E),向西180°为西经(W)。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一条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S),以北的纬度为北纬(N)。纬度从迟到开始算,把0°定为赤道,有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做90°

东经160°表示为160°E,北纬30°表示为30°N。

90°N就是北极,90°S就是南极。

经线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两极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基本相等

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其他度数的经线都有两条,分别用东经和西经表示。

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不相交

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除了0°纬线其他度数的纬线有两条,分别用南纬和北纬表示。

东半球和西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界限,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160°E和20°W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向东到160°E(160°E向西到20°W)为东半球,160°E向东到20°W(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疑问】为什么不用0°和180°经线来划分东西半球呢?请在地球仪上观察这两条经线圈经过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答】160°E和20°W组成的圈基本上是在海洋上通过,很少穿过陆地,从而避免把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所带来的不便。

低、中、高纬的划分

特点经线纬线数量无数多条无数多条

形状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

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个圆圈

长度每条经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地图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表示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大比例尺大于1:100000

小比例尺小于1:1000000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则反之。

表示方法:数字、文字、线段。

(2)方向:表示地里方向。

(3)图例: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方向的判断方法:经纬网法:经线表示东西方向,纬线表示南北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看箭头的方向。箭头指示的一般是北方。

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1、在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的长度相比()

A.两条线一样长

B.0°经线比0°纬线略长

C.0°经线不足0°纬线一半长

D.0°纬线比0°经线略长

2、在同一地球仪上,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长度相比()

A.两条线一样长B.赤道比本初子午线长

C.赤道比本初子午线短D.无法判断

3、地球仪上的经线()

A.都是圆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D.与纬线斜交

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A.赤道B.本初子午线C.45°纬线D.回归线6、有关地球仪上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经线都呈同心圆状

B.所有经线长度大小不等

C.沿经线可以到达地球的最南端或最北端

D.经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7、在地球仪上能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是()

A .30°W 、150°W

B .120°E 、40°W

C .35°W ,145°E

D .10°

E 、170°E

8、图3-2-1中甲地的经、纬度应是 ( )

°E ,20°N °E ,20°S °W ,20°N

°W ,20°S

9、王强在地图上发现一个地方,南侧是高纬度,北侧是中纬度,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 ( ) °E ,60°N °W ,60°°E ,60°S °W ,60°S

10、下列关于地球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仪是按照地球的实际形状制造而成的球体模型

B.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比例把它缩小后制成的模型

C.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和文字等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

D.利用地球仪,人们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地理研究

11、在地球仪上和赤道平行的线是 ( ) A.本初子午线 °N 纬线 °E 经线 °W 经线

12、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地球仪你会发现 ( ) A.地球仪可以用来证明地球是球体 B.地球仪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 C.地球仪绕转的轴在地球里面也有 D.地球仪可用来了解整个地表情况 13、北京的经、纬度约为40°N ,116°E ,北京位于 ( ) A.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C.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D.西半球、南半球、高纬度

14、北纬30°纬线的长度和北纬40°纬线的长度相比 ( ) A.都比赤道长 B.北纬30°的长 C.北纬40°的长 D.一样长

15、小红为了绘制自己所生活社区的平面图,精心的制定了绘图计划。请你按照绘图的一般步骤,将以下五项内容进行合理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测量各个地理事物间的实地距离

B.确定小区各个地点的方位、方向并记录下来

C.绘制草图,然后进行细加工

D.选择和设定合适的比例尺

E.将所要反映的主要地理事物设计出图例来

16、在一张长62厘米,宽56厘米的纸上绘制中国政区图,要求图的边缘各留2厘米空白。已知我国领土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000千米,则该图最合适的比例尺是( ) :1000000 C. D.

17、宁波是全国文明城市,它位于东经°,北纬°图中对宁波位置的标注基本正确的是 050100千米0

100200千米

()

A B C D

18、下列关于经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度最大值是90°

B.经度自南向北逐渐减少

C.经度最大值是180°

D.经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19、下列四项工作中,有一项无法靠地球仪来完成,应是()

A.判断北京在地球上的大致位置

B.估计太平洋所跨越的经度范围

C.临摹澳大利亚的海岸线的轮廓

D.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0、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的方法适用于()

A.所有地图

B.不带经纬网、指向标的地图

C.带经纬网的地图

D.带指向标的地图

21、如果你面向南面而站立,那么你右手所指的方向是()

A.东

B.西

C.南

D.北

22、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

B.地图是对地理环境原封不动的真实反映

C.地图三要素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D.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3、同图幅地图相比()

A.比例尺越大的地图所描述的范围也大

B.描述范围越小的地图的比例尺也小

C.反映内容详细的地图所描述的范围要小

D.所选择的比例尺也一定相同

24、比例尺为1: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福州与北京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25、在图示的经纬网中,既属于西经度,又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26、读下面四幅经纬网示意图①地位于②地的()A.正南方向B.正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20o

30o

40o

130o120o110o

宁波

A

40o

30o

20o

130o120o110o

宁波

B

20o

30o

40o

110o120o130o

宁波

C

40o

30o

20o

110o120o130o

宁波

D

27、读下面四幅经纬网图回答.

在图中数字所示的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A.①②B.③④C.③D.④

28、比例尺表示.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800000

29、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A.1:40 B.1:400000 C.1:4000000

30、下列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1:1000

B.1:10000

C.

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填空题

1、读下列经纬网图,填表.

2、

经度纬度东或西半球北或南半球低、中、高纬度在五带中的

A

B

1:80000

王宅

林场

场部

房屋

耕地

林地

河流

公路

铁路

图3-2-5

3、地图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图例与注记.

3、图3-2-2是某中学平面图,这是张老师指导学生绘制的简单的学校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楼为于教学楼的_____方向,篮球场位于学校大门的_________方向。

(2)此图使用的方向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除此之外,常用的表示方向的方法还有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地图的三要素来看,该图还缺少_________________

4、图3-2-5是王宅村平面图,读图回答:

(1)王宅村中心与林场场部中心的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_千米。

(2)图中铁路的走向是________,河流的大致刘向是__________方向。(3)从林场沿公路去王宅,先朝____方向,然后转向_____,最后转向________就可以达到王宅了。

(4)在本图的定向中,应采用_________定向法,常见的定向方

法其实还有______定向法和________定向法。

(5)该平面图具备了地图三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甲乙丙丁四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四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__方向

(3)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

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本章累计2个教学内容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一)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 导学生在对地球仪的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 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地球仪的实际及应用,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 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 纬网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掌握关于地球仪中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情感、态度及 价值观 养成科学观察、读图的态度,能把地球仪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教学重点经纬网的认识,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 教学用具地球仪(学生自带)、课件经纬网 情境设置情境一: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太空拍到的照片中,我们可以分 成七大洲,五大洋,但如果我要找一个具体的位置,我们该怎么去找呢? 情境二:地球仪的作用还有哪些? 情境三:请你观察地球仪,把你已经知道的内容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教学过程边教边悟 情境一: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太空拍到的照片中, 我们可以分成七大洲,五大洋,但如果我要找一个具体的位置,我们该怎 么去找呢? 生: 小结: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把地球做成一个模型,然后我们就可 以把“地球”尽收眼底,这个模型叫做地球仪。 情境二:地球仪的作用还有哪些? 生: 小结: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整个地球表面的情况,可以知道自己处 在地球上哪个位置。 情境三:请你观察地球仪,把你已经知道的内容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生: 小结: 1.经线和纬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南北两极,地轴,是

地球与地球仪优秀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1课时) 邱海宁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节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在古代时人们已经开始了对星际的研究,日月星辰,各有其妙。好,今天让我们进行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⑵、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哪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4)、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表述要准确、清楚。 【探究结论】 ⑴盖天说→推测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⑶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

七年级科学第三章教案:地球仪和地图

教案1.3.2 地球仪和地图(汪版) 2014年初一科学组(奥数班) 七年级《科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教学目标: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平面经纬网图的制作,了解地图的绘制;通过各种常用地图的阅读比较,了解地图三要素;学习使用常用地图,开展地图上的“假想旅行”;通过活动课,绘制平面示意图。 三、教学准备:各类地图(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图、浙江旅游图、学校平面图等) 四、教法与学法:实验观察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活动 五、教学过程: 1、谜语引入:“I have cities but no house, Forests but no trees, Rivers without water, What am I ?”----谜底:A map 2、地图的作用教学:在生产上、军事上、学习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1)例如1987年5月大兴安岭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气象部门通过卫星云图准确地报出了火区的分布及火势的发展情况,使有关领导能及时地制定灭火方案组织抢救。又如修建长江三峡水电站、水库,必须研究当地的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多种专门地图,才能最后确定坝址、坝高、库容等。 (2)由学生讨论生活中使用地图的经历,如旅游图,导购图的使用等进一步了解地图的作用。 3、地图含义的教学: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强调“缩小”、“平面”等词。 4、地图的绘制的教学: (1)提出问题:地球表面是个球面,而地图是却个平面,怎样才能把球面上的各种信息准确地体现平面上去呢? (2)实验观察:经纬网地球仪在平面墙上的投影。要求学生画出平面经纬网图,体会绘制地图的过程。 5、地图三要素的教学: (1)展示:常用地图的类型(包括书本中的三幅图),同时针对中国政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仪和地图 教案1

第3章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 4.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二、教学安排: 本节建议3课时。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地球公转影像片、与课本上的图3—12、图3—12、图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图、杭州市区交通图,地图制作原理的展示工具(会亮的灯、经纬网地球仪和白纸屏),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按照课本的顺序展现,采用启发式、讲解式、比较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的方式进行教学。五、对本节课提出一些建议: 本节课的内容在社会课中已经有讲述,所以可以有适当的扩充。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不是静止的,它是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毛泽东曾有过“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地球这么大,要学习、研究和利用它,我们就必须借助工具——地球仪。 〖板书〗(一)地轴、两极和赤道 1.展示地球仪。 请学生上讲台来看地球仪,然后提问: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提问: ①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② “地球仪是否装斜了”? (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交角)。在讨论问题后,较为自然的提出地轴、两极和赤道,并且得出它们的概念。

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第一学期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 七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目的: 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纬度,东西半球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地图及等高线比例尺的应用。 重难点:1.经线与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 2.纬线与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些位置。 4.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地图方向的判定。 二、授课内容: 图一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第一学期 图二 1. 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的叫东经,以西的叫西经,各分180°。0°经线越往东,东经的经度越大。 180°经线:东经180°和西经180°同在这条经线上 每条经线是一个半圆并且经线是等长的,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围成一个经线圈。 西经20°(20°W ,)和东经160°(160°E )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中国位于东半球。 2.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 赤道(0°纬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是最长的纬线。 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 低纬度:0°~ 30° 中纬度:30°~ 60° 高纬度:60°~ 90° 北极:北纬90°(90°N ) 南极:南纬90°(90°S )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第一学期 图三 图表 南回归线:南纬23.5°(23.5°S ) 北回归线:北纬23.5°(23.5°N ) 南极圈:南纬66.5°(66.5°S ) 北极圈:北纬66.5°(66.5°N ) 除南北两极(是点),其他纬线都是圆。 例题 已知甲的经纬度为135°E、30°N,乙的经纬度为120°E、45°N,则甲在乙的( ) A、正东方 B、东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地球仪上连接北极和南极的线是—— ,也叫 —— 。在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离的线叫—— ,与它平行的线叫 —— 。以—— 和 —— 为界,可以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浙教版3.2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重点:经纬网的认识,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地图的三要素 难点: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课前准备] 地球仪(学生自带)、各种地图,课件经纬网

一、地球仪 地轴——经线——经度 [教后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学生观察和认识地球仪和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一些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学生由于理论脱离实际,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特别是经纬线的知识,上过社会课和科学课后还是比较认识不清楚,应用知识的能力比较欠缺。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 二、地图 1、概念: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

形。 2、三要素: [教后反思] 对地图的教学中,主要是抓住了三要素来展开学习和研究,由于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熟悉,问题不大,但是对地图的原理学生比较模糊,在教学设计中,要简单化处理。在方向的教学中,适当的补充了部分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课时 地球仪评价和地图制作 1、地球仪的评价 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评价标准: (1)整体:地轴有没有倾斜,支撑架是不是完整牢固。 (2)经纬线有没有画好,画的是否正确,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七大洲的轮廓有没有。 (4)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有没有创意。 最好的三个由制作者上台说明制作过程,用到了哪些工具。 (通过投票选举,票最多的三位同学作品获胜,剩下的学生自己在课后完善后还可以自愿上交,得探究分) 2、校园地图的绘制评比 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操作,一起参与修改,确定基本建筑,然后补充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确定方向,指出北边 (2)比例尺——没量过具体建筑的长宽,可以通过操场一圈300米来进行比较推算,估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5 浙教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5 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 4.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二、教学安排: 本节建议3课时。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地球公转影像片、与课本上的图3—12、图3—12、图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图、杭州市区交通图,地图制作原理的展示工具(会亮的灯、经纬网地球仪和白纸屏),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按照课本的顺序展现,采用启发式、讲解式、比较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对本节课提出一些建议: 本节课的内容在社会课中已经有讲述,所以可以有适当的扩充。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不是静止的,它是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毛泽东曾有过“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地球这么大,要学习、研究和利用它,我们就必须借助工具——地球仪。 〖板书〗(一)地轴、两极和赤道 1.展示地球仪。 请学生上讲台来看地球仪,然后提问: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提问: ①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② “地球仪是否装斜了”? (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交角)。在讨论问题后,较为自然的提出地轴、两极和赤道,并且得出它们的概念。 3.播放地球公转影像片,加深学生对于“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交角”的认识。

[浙教版七上科学]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七上科学]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球仪和地图》 教案 【--教学工作总结】 【重点】 ①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②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难点】 经度、纬度 东西半球的划分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量角器 教学器材:两人或四人一个地球仪、绳子、直尺、彩色粘贴纸、经纬网仪

教学课件:自编计算机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用远离地球的方法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但对于这么巨大的星球,怎么研究它呢? 认识地球仪 (观察、演示)观察地球仪,模仿老师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提问)1.观察地球仪描述地球仪的结构。 2.观察地球仪找出地球仪转时绕的轴。 3.观察地球仪表面都有什么? 4.用地球仪我们可以干什么?

(小结)地球仪是按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后制成的模型,它由底座、支架、斜着的一根轴、球体等结构构成,我们把地球仪绕着转动的轴称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中一点正对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点我们称为地球仪上的北极点,地球上的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和北极点相对的点叫南极点,地球上的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到南、北两极等距离的大圆圈被称为赤道,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东,逆着的方向是西。利用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还能演示地球的运动。 (提问)1.地球仪上的球体是正圆球体吗?为什么与实际的地球形状不符? 2.地球里真有这么一根地轴吗? 3.各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地球上能建一座四面都朝北的房子吗?如果可以,应建在哪里? (活动)1.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两极、赤道,同学之间互相检查 2.若用一个圆圈代表地球,你能把看到的地球仪上的地轴、两极、赤道画在图上吗?

地球仪和地图(第1课时)

地球仪和地图(第1课时) 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设计思想】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仍然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注重“过程、方法”的展现和培养,还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此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重新确定教学目标。传统教学中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经纬网的应用都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故而在这里通常要花费较多的课时,课堂密度也较大。而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主要要求是:能让学生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确定地理位置以及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小地球仪。为此,我将“能让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定为这堂课的首要目标,而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则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了解,不断熟悉。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不仅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更要注重生生间的交流学习。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我打破常规教

学方法,在没有详细学习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而仅是做了适当铺垫后,就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经纬网定位,显然大部分学生会遇到困难,但知识面广、善于思考的学生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这时再通过老师的层层追问让这学生介绍其方法,其他同学在同伴的介绍下就会主动的学习自己欠缺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再给学生时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解决刚才没有解决的问题,如此进行螺旋式教学,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纬网的应用,同时对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也会逐步清晰,这样不仅使学习变成轻松、愉悦的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大大的节省了课时。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由于受年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在头脑中建立空间模型,从而给学习带来障碍。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空间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利用计算机将学生熟悉的平面网络系统转换为球面网络系统,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在球面上定位的方法;又如:利用学生手头的半圆仪了解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等等。这样就使原本很抽象形象化了,使学生很容易就跨越了学习障碍。 总之:本节教学设计的主旨就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去做,在做中去学,在

1.1《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3.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归纳地球的形状。 4.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能够在地球仪上指出地轴、南北极点以及赤道等。 【教学方法】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六分钟读懂宇宙138亿年历史》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宇宙的诞生、发展和消亡,让学生对天体产生兴趣。我们生活的地球也在宇宙中,那么你对地球了解多少呢?引出本节课。 任务1 说说你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认识它,人类经历了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32 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是学习地球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 养学生对地球学习的兴趣和方向感,但是上这节课还要考虑到社会书上已经有这方面的 知识,因此要综合考虑社会和科学知识的异同。这节课要突出少讲多演示多训练。培养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指导学生 从不同侧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 4、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方法与过程】资料的收集和课件的制作。教学拓展——环球旅行,更好的认识地球仪。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也可以让学生绘制家里的平面图,以及自己家附近环境的平面图, 强调地图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通过观察学习科学的成功喜悦 2、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认识学生比较容易搞混,尤其是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强调。 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的方向也有难度,大小比例尺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是学习地球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 养学生对地球学习的兴趣和方向感,但是上这节课还要考虑到社会书上已经有这方面的 知识,因此要综合考虑社会和科学知识的异同。这节课要突出少讲多演示多训练。培养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指导学生 从不同侧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 4、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方法与过程】资料的收集和课件的制作。教学拓展——环球旅行,更好的认识地球仪。绘制学校的平面图,也可以让学生绘制家里的平面图,以及自己家附近环境的平面图, 强调地图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通过观察学习科学的成功喜悦 2、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的认识学生比较容易搞混,尤其是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强调。 地图的比例尺和地图的方向也有难度,大小比例尺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第节 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教案浙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 4.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二、教学安排: 本节建议3课时。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地球公转影像片、与课本上的图3—12、图3—12、图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图、杭州市区交通图,地图制作原理的展示工具(会亮的灯、经纬网地球仪和白纸屏),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按照课本的顺序展现,采用启发式、讲解式、比较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对本节课提出一些建议:

本节课的内容在社会课中已经有讲述,所以可以有适当的扩充。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不是静止的,它是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毛泽东曾有过“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地球这么大,要学习、研究和利用它,我们就必须借助工具——地球仪。 〖板书〗(一)地轴、两极和赤道 1.展示地球仪。 请学生上讲台来看地球仪,然后提问: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提问: ①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② “地球仪是否装斜了”? (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交角)。在讨论问题后,较为自然的提出地轴、两极和赤道,并且得出它们的概念。 3.播放地球公转影像片,加深学生对于“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备课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Word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7S32地球仪和地图教案2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 2.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理解经度、纬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4.会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 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经纬度位置。 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非常的大,但要想直接观察地球的全貌,不太可能,怎么办?-------就必须借助工具,把地球缩小到一定比例做成一个模型——地球仪。 新课教学 师:请同学们分组观察地球仪,你们可以摸、看、(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小组展开讨论,看看关于地球仪你这小组知道了什么,(把发现、或问题记录下来) 活动:(摸摸,转转,看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讨论:①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②地球仪自转时是绕着固定点转动的。老师趁机巩固了轴心、极点(南极、北极)、赤道等概念。 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③地球仪是否装斜了?(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交角)。 ④地球仪上有许多横竖线条。等等。 师:要认识地球仪,我们就要从认识这些横线竖线开始。 提问:①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什么线?(经线)它的形状如何?长短如何?指示什么方向?(学生介绍,师总结:) 一、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 找到北极点,南极点:----依据:上北下南 1、经线的形状:半圆的弧线,有端点(起点,终点)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你能不能利用橙子证明经线的长度相等) 2、经线的指向: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沿任一条经线,向北极点移动的方向即正北方,相反为正南方。即指示南北方向。 3、起始经线:各条经线的长度、形状都一样,为了有一个依据,要先定一条起始经线? 本初子午线:国际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本初,即起始,第一。 4、经度的划分: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人们为了区别它们,分别给其标注了度数,称经度,一个圆周360,所以经度也就有360。 师: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基准,以东为东经,如东经10、东经20、共多少度—180

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

课题:第3章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2.学会制作小型地球仪。 3.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三要素, 4.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二、教学安排: 本节建议3课时。 三、教学准备: 地球仪(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地球公转影像片、与课本上的图3—12、图3—12、图3—13相同或相似的地图、杭州市区交通图,地图制作原理的展示工具(会亮的灯、经纬网地球仪和白纸屏),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本按照课本的顺序展现,采用启发式、讲解式、比较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对本节课提出一些建议: 本节课的内容在社会课中已经有讲述,所以可以有适当的扩充。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不是静止的,它是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毛泽东曾有过“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地球这么大,要学习、研究和利用它,我们就必须借助工具——地球仪。 〖板书〗(一)地轴、两极和赤道 1.展示地球仪。 请学生上讲台来看地球仪,然后提问: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提问: ①地球仪上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② “地球仪是否装斜了”?

(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交角)。在讨论问题后,较为自然的提出地轴、两极和赤道,并且得出它们的概念。3.播放地球公转影像片,加深学生对于“地球仪倾斜装置是因为地球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交角”的认识。 〖板书〗(二)经线和纬线 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2.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板书〗(三)经纬网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第一课时地球仪教案

地球仪教案 教材处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地球仪的实际及应用,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对地球仪的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纬网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掌握地球仪的相关概念和特征。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养成科学观察、读图的态度,能把地球仪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经纬网的认识,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 教学用具地球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眼球模型。 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对,这是眼球的模型。眼球在我们的眼睛内,而且非常小,为了更好地研究,所以把它放大了很多倍做成了这个模型。 问:地球是个庞然大物,为了了解地球表面情况以及我们处在地球上的位置,我们又该如何? 生:缩小 师:对。我们按比例缩小,做成了地球仪。所以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引出课题板书: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二、经纬网教学 出示地球仪 问:同学们平时都接触过地球仪吧。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地球仪都是倾斜着呢?生:跟地轴有关,跟地球自转有关 师:对,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轴。。。。。。。。。人类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师:你们能在地球仪上找到南极和北极吗?地球仪上有许多的线,你们都看到了吗?他们交织成网状,这是什么呢?

师:对,这是经纬网。 问:人们在地球仪上画出经纬网有什么用呢?我们先来了解这些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你们都找到了吗?他们叫什么名字? 三、经线教学 生:经线。 1、指导观察,(媒体展示经线), 五个问题:1、南北两极2、半园3、相等4、南北方向5、无数条数量(学生有争议:有认为是360条的,有认为是24条的。师问根据,生;每隔一度为一条,360条;每隔15度,24条)师告知,每条经线都有经度,如果每隔一度为360条,那么如果每隔0.5度,将是多少条?实际上,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每过任何一点都有一条经线,也就说任何一点都有经度。为了美观和实用的需要,不同的地球仪有不同条经线。 2、寻找0度经线、30度经线、180度经线,有何发现? 生:30度经线有两条。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只有一条。 师:两条30度经线位置是什么样的? 生:分居在0度经线两旁? 师:如何区分它们呢? 生:东经西经。 师:对。我们就以0度经线为界线。我们先看看0度经线经过了哪里?(介绍0度经线) 3、介绍东经和西经。问:你们观察东京度和西经度,它们分别是向哪个方向增大? 生答。 4、练习,判断东经和西经。两种方法。 出示东半球和西半球判断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出示被切成两半的地球仪,讲解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一个圆把地球仪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5、(读图):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往往把地球仪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1、中国在哪个半球上?告知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也构成经线圈,为何不以他们为界?(1、引导看图,2、回顾0度经线规定,不把地区和国家人为分割成两个半球。) 四、纬线教学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3)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 三、教具 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板书)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 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 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 四、纬线和经线(板书) (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教案

第一单元地球 第1.1节地球和地球仪 考向指径 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内容精析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图1-1-1)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这一形状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地球的形状。 天边的闪电也能证明地球的形状。 【例1】如图1-1-8所示,N为北极点,大圆为赤道,假如一架飞机分别沿 弧ACB、AMB和ANB路线飞行,则飞行路线最短的是哪一条? 【解析】弧ACB、AMB和ANB均为通过球心大圆的半圆,如果把地球当成一个 球体,则,ACB、AMB和ANB三条弧线的长度是相等的,但考虑到地球是一个两极 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椭球体所以在这三条线路中以ANB最短。 【答案】弧ANB (2)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km,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 周长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注:任何纬线长度、半径的计算问题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o,其对应的弧长为111km,同理,在所有经线上,1o弧长也是 111km,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算出地表两点的实地距离。在纬度为a的纬线上1o弧长为111cosa. 2.地球仪:把地球缩小做成模型叫地球仪 (1)地轴:转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地球仪是绕着一根轴在转动。这根轴代表了 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它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南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 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纬线(图1-1-2) 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②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 缩短 特殊纬线: 赤道:0 o;南、北回归线:23o26′N;23o26′S;南、北极圈:66o34′N;66o34′ S;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o—30o)、中纬(30o—60o)、高纬(60o—90o) 作用: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按纬线确定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一点,也没有最西的一点,只有两点进行比较时,才有东西之分。 4.纬度 定义:给纬线标定不同的度数,就是纬度。 纬度的确定: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纬度的几何含义(图1-1-3):R为地球半径,纬线m的度数为α。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根据北极星的仰角可以计算某地的纬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球仪和地图》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3、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能划分地球的高、中、低纬度。 (二)能力目标:能利用地球仪或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三)技能目标:反映当代科学成果,接受现代科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度位置确定,东西半球的划分。 三、教具选择: 地球仪、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课之前我请大家欣赏一段电影(电影录象) 问:在这紧急关头,船上的报务员应该怎么做? “SOS!“泰坦尼克”号和冰山相撞,请求立即救援。位置:北纬41度46 分,西经50度14分。SOS!SOS!” “卡帕西亚”号和“奥林匹克号”收到电报后开足马力,向事发地点全速靠近,营 救落海乘客。请问:为什么“卡帕西亚”号和“奥林匹克号”能够在茫茫大西洋 中找寻道事发现场?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经纬度和经纬网。要学习经纬度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 (二)新授: 1、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动画) 如果你想知道整个地球表面的情况,或自己处在地球上的位置,你就可以用 地球仪,它会直观清楚地告诉你。 (演示)老师演示地球仪转动,学生动手感觉。 地球仪绕着一根轴转动,这根轴叫做() 地轴与地球仪相交于两点分别叫()和()。 2、经线和纬线 观察探究: (同桌两人一组)观察地球仪,找出连接两极的线,每条形状、长度、各有 什么特点?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线,每条形状、长度等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小结: 连接南北极的线叫经线,呈半圆形,长度相等。与地球自转方向同向的叫纬 线,呈圆形,环绕地球一周,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距离两极相等叫做赤 道。 3、经线和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