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美罗华)

合集下载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可以用于治疗哪些癌症?【康安途海外医疗】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可以用于治疗哪些癌症?【康安途海外医疗】

利妥昔单抗(美罗华)可以用于治疗哪些癌症?【康安途海外医疗】罗氏旗下的利妥昔单抗,也就是美罗华。

最早于1997年获得FDA 批准在美国上市,它是全球第一个获批临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在2000年正式进入国内。

美罗华都能治疗哪些癌症呢?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国际工作分类B、C 和D 亚型的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先前未经治疗的CD20 阳性III-IV 期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与标准CVP 化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强的松)8 个周期联合治疗。

CD20 阳性弥漫大B 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标准CHOP 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 个周期联合治疗。

基因泰克公司开发的美罗华是一种CD20单克隆抗体,它能够杀伤癌变的CD20 B淋巴细胞和部分正常B淋巴细胞,最初被FDA批准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

而后,美罗华的适应症扩展到自身免疫类疾病,它可以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基因泰克 (Genentech) 公司宣布美国FDA已经接受该公司为美罗华Rituxan (美罗华) 递交的补充生物制剂许可申请 (sBLA) 并且授予其优先审评资格。

在这项sBLA中美罗华将用于治疗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 PV), 这是一种罕见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自身免疫皮肤和粘膜疾病。

FDA已经授予使用美罗华治疗PV突破性疗法认定和孤儿药资格。

PV是天疱疮类疾病中最常见的种类,患者在皮肤或者粘膜上会出现日渐严重和疼痛的水泡。

PV产生的原因是免疫系统中产生攻击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的抗体。

这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的死亡率为5~15%。

目前对这种疾病的标准疗法是使用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 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来减少炎症的产生。

美罗华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资料

美罗华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资料
应在有完备复苏设备的病区和有血液/肿瘤医师直接监督下 输注。
心脏(心衰、心绞痛、房扑、房颤等)的患者需在严密监 护下输注。如情况允许,用药前12h停用降血压药物。
高肿瘤负荷者给药前应予降低肿瘤负荷的治疗
有危险因素者初次滴注时减慢滴注速度
输注反应的处理
立即减慢(轻者)或停止(重者)输注。 紧急处理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心律失常等。可采用异丙嗪和
布洛芬对输注症状进行治疗。还可以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者静脉 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治疗。 发生超敏反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低血压者至少监护24小时。 症状消失和心肺监测等恢复正常后酌情恢复滴注,速度减为原来 的50%(例如从100mg/h降低至50mg/h)。如再次发生相同严重不 良反应,需停药,以后禁用/慎用。
美罗华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杨琦
美罗华使用简介
美罗华,MabThera, 通用名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它是一 种抗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储存:2。C~8。C保存,配置后在室温下12h内保存稳定, 应现配现用。
用量:375mg/m2 [适应症] ①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 ②先前未经治疗的CD20阳性Ⅲ-Ⅳ期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一疗程出现严重输注反应的,第二疗 程仍按标准方法输注。
使用美罗华的护理
药物配制 为避免滴注过程中输液及过敏反应,在第一瓶美罗华 滴注结束后,如患者无不良反应,再配置下一瓶美罗 华,现配先用。
滴速的控制 输液微量泵控制速度
生命体征的监测 心电监护全程监测,初始每15min测血压一次,连续2 次后,改为每30min测一次。
患者应与标准CVP化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强的松)8 个周期联合治疗。 ③CD20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 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 8个周期联合治疗。 美罗华是一种生物制剂,容易引起输液或过敏反应,常规滴 注方法需控制速度。

美罗华

美罗华
———
美罗华常见副作用及防治措施
(二)低血压
❖原因:由于美罗华对心血管有一定 的扩张作用,故可导致低血压。
❖预防措施:全程使用心电监测24小 时,建立特护单,观察血压、脉搏、 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用药前2小时每 15分钟记录1次。
———
美罗华常见副作用及防治措施
(二)低血压
❖ 治疗措施: 1、血压低于90/60mmHg时,先减慢滴速或暂停输 入美罗华;改用0.9%NS维持; 2、吸氧,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地米5mg静脉 推注。 3、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但输液速度适当
(10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500mg加 入500ml中,一次共600mg美罗华),应将 针尖深入液面下方注药,可避免起泡沫; ❖ 加药后轻轻摇匀,严禁剧烈晃动。
———
美罗华应用注意事项
❖ 因该药价格昂贵(22500元/次),输液时采 用双重网袋,以防掉落。同时嘱患者家属勿 摇动输液架。
———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药理机制
❖CD20不会发生内在化,也不从细胞 膜上脱落进入周围的环境。CD20不 以游离抗原的形式在血浆中循环, 因此不可能与抗体竞争性结合。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性单克 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跨膜抗原 CD20结合。
———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药理机制
❖利 妥昔单抗与B细胞上的CD20抗原 结合后,启动介导B细胞溶解的免疫 反应。
———
美罗华应用注意事项
❖ 美罗华所致副作用一般发生于首次输液 的30分钟-2小时。故要求全程心电监测。
❖ 最初30分钟内,每5分钟测血压、体温、 脉搏1次。如无不良反应,30分钟后改 为每10分钟测1次。2小时后改为每30分 钟后测1次。

美罗华的使用及注意事项PPT参考幻灯片

美罗华的使用及注意事项PPT参考幻灯片
布洛芬对输注症状进行治疗。还可以采用支气管扩张剂或者静脉 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治疗。 发生超敏反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低血压者至少监护24小时。 症状消失和心肺监测等恢复正常后酌情恢复滴注,速度减为原来 的50%(例如从100mg/h降低至50mg/h)。如再次发生相同严重不 良反应,需停药,以后禁用/慎用。
吐、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 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发生原因:可能与细胞因子和/或其他化学介质的释放有关。 发生率
其后输注逐次减轻或消失
输注反应 首次输注 第4次输注 第8次输注
总发生率 77% 30% 14%
¾ 度发生率 7% 2% 无
8
严重输注反应
临床表现
常见于滴注后30分钟-2小时之内,特征为发生肺部事件 有发热、畏寒、寒颤、低血压、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其他症状 中止滴注后症状一般都可逆转,大部分非致命性输注反应的患者都能完
美罗华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杨琦
1
美罗华使用简介
美罗华,MabThera, 通用名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它是一 种抗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
储存:2。C~8。C保存,配置后在室温下12h内保存稳定, 应现配现用。
用量:375mg/m2 [适应症] ①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 ②先前未经治疗的CD20阳性Ⅲ-Ⅳ期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监测生命体征, 血压若暂时测 不到,应观察 神智、呼吸、 心率、皮温等
绝大部分患者经过上述处理后1小时左右完全缓解,寒颤结束后会出现 发热,口服退热药物,体温降到37.5.C以下,可继续以半速执行美罗华1。2
第一疗程出现严重输注反应的,第二疗 程仍按标准方法输注。

rituxan

rituxan

3
副作用及防治措施——低血压
原因:由于美罗华对心血管有一定的扩张作用,故可导致 低血压。 预防措施:全程使用心电监测24小时,建立特护单,观察 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用药前2小时每15分钟 记录1次。 治疗措施:1、血压低于90/60mmHg时,先减慢滴速或 暂停输入美罗华;改用0.9%生理盐水维持 2、吸氧,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地米5mg 静脉推注。 3、血压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但输液速度 适当减慢,调整为原滴速的1/2。
3
副作用及防治措施——肝脏毒性
多发生于有慢性乙肝病人 原因:美罗华致B细胞溶解,导致乙肝病毒激活,可引 起肝坏死甚至暴发性肝炎。 预防措施:1、合并有乙肝者,尽量不选择美罗华; 2、确需应用,须先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 其他 肌肉和骨骼系统: 肌痛7% 神经系统: 头晕7% 消化系统: 恶心18%,呕吐7% 血管性水肿13%
3
副作用及防治措施——过敏反应
原因:美罗华是一种生物制剂,含有异种蛋白,可导致Ⅰ 型过敏反应,轻者出现荨麻疹,重者出现支气管痉挛、呼 吸困难、喉头水肿。 预防措施:用美罗华前30分钟给予非那根25-50mg肌注 ,地米10-15mg静滴,口服解热镇痛药物。 治疗措施:1、立即停止输入美罗华; 2、吸氧、吸痰; 3、肾上腺素1mg静推、氢化考的松 75-100mg静推; 4、沙丁胺醇气雾剂喷雾吸入;
低血压
过敏反应
肝脏毒性
3
副作用及防治措施——发热寒战
原因:美罗华是一种鼠源性人鼠嵌合单抗,含有异体 蛋白成份。因此,大多数病人在初次应用美罗华12小 时内容易发生发热、寒战。 预防措施:用药前30分钟注射苯海拉明或非那根,静 脉注射地米10-15mg,口服解热镇痛药(消炎痛或芬 必得)。 治疗措施:低热者---多饮水、物理降温、适量补液; 中热者---予解热镇痛药物;补充液体量; 如持续不退者予地米10mg静推;同时做好保暖工作。

医学课件美罗华利妥昔单抗

医学课件美罗华利妥昔单抗
得性)、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urkitt淋巴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 病、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FSGS、寻常天疱疮、移植后淋巴细 胞增生性疾病、脾边缘区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
6
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 • ANCA相关性血管炎 • 肾病综合征(激素依赖、频复发、激素耐药、移植后复发) • 肾移植(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PTLD、抗体介导的排斥反
应、ABO血型不合移植的诱导和脱敏治疗)
Tullus K, Marks S D. Indications for use and safety of rituximab in childhood renal diseases[J]. Pediatric Nephrology, 2013
7
RTX治疗机制
• 随访12个月时:20/24例(83.3%)缓解,激素减至0.3~0.5 mg/kg,隔 日;12个月期间复发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前(4.0±0.4)次/(人·年) 治疗后(0.2±0.3)次/(人·年),P=0.000]
12
相关报道
• 2012年Kemper等报道,37例SDNS患儿,每周375 mg/m2,1~4个疗程; • 35例(94.5%)在RTX治疗后1.3(0.37~6.00)个月停用激素,22例患儿停
用免疫抑制剂; • 在12个月时26/37例(70.3%)患儿持续缓解; • 复发率为24/37例(64.8%),复发的时间为5.2~64.1个月,平均9.6个月; • 复发时间与RTX起始使用的次数有关:距第1次复发时间,16例首次接受1、
10
儿童肾病综合征
激素耐药相关报道 激素依赖及频复发相关报道
11
相关报道

美罗华的作用与副

美罗华的作用与副
美罗华的作用与副作用 的观察与护理
程耀敏
美罗华的作用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适用于: 1.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的治疗。 2.先前未经治疗的CD20 阳性III-IV 期滤泡性非霍奇金 淋巴瘤
保存在2~8℃
用法
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所需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置于无菌无致 热源的含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的输液袋中,稀释 到利妥昔单抗的浓度为1mg/ml。
如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须停药,以后禁用/慎用
输液过敏反应的预防
按严格保存2~8℃冰箱,在配置药液注意无菌操作。 滴注前30分钟,遵医嘱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地米) 严格控制滴速,使用输液泵限速。 全程心电监测,观察生命体征,未输美罗华前测一次基
础血压, 15分钟测BP,连续2次后改30分钟测一次。BP上 下波动在20mmHg,通知医生,输液减慢速度。 床边备有氧气装置 治疗车上备有简易急救盒 心脏(心衰、心绞痛、房扑、房颤等)的患者需在严密监护 下输注。 如情况允许,用药前12h停用降血压药物。 应在有完备复苏设备的病区 做好用药前的宣教 ,询问用药过敏史
(2)黏膜炎 加强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漱口。 刷牙时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和牙龈。
不良反应与处理
(3)腹泻 持续性腹泻需密切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症状,防止
水电解质失衡 用药饮食用药 做好肛周皮肤护理 7.肿瘤溶解综合症
关注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尿酸、血钠、钾、 钙、磷、血肌酐、尿素氮。 嘱患者每日饮水>2500ml,遵医嘱予静脉补液、水 化、利尿等处理。
不良反应与处理
3.肌肉骨骼疼痛(头,关节,肌肉) 非甾体抗炎药(西乐葆,百服宁)
4.皮疹(纯性疱疹、带状疱疹) 温凉开水清洗头皮和颜面,避免热水沐浴,穿舒适柔软宽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 抗癌药物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  抗癌药物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 抗癌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抗癌药物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利妥昔单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同类型癌症的疗效,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

一、药理作用利妥昔单抗通过靶向CD20抗原,作用于B淋巴细胞表面,并激活与之结合的免疫细胞,从而诱导细胞相关的免疫毒性。

其抗肿瘤机制包括:1. 诱导细胞凋亡:利妥昔单抗可以直接诱导B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 细胞相关的免疫毒性:利妥昔单抗激活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促进其对肿瘤细胞的攻击;3. 通过抗体介导的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利妥昔单抗激活免疫系统,使得肿瘤细胞遭受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单核细胞)更多的攻击。

二、临床应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恶性淋巴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对于CD20阳性(CD2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作为DLBCL的一线治疗,同时也可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病例的治疗。

2. 滑膜型大B细胞淋巴瘤(FL):利妥昔单抗可用于FL的一线治疗,也可用于复发或难治性FL的治疗。

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利妥昔单抗可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对于CD20阳性CLL的患者,利妥昔单抗也可作为首选单药治疗。

4.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利妥昔单抗可用于ITP患者的二线治疗,对于对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尤为适用。

三、疗效与副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利妥昔单抗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有效率约为80%左右。

然而,利妥昔单抗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1. 过敏反应:包括寒战、低血压、皮疹等。

因此,使用利妥昔单抗前需要进行预防性药物治疗,以减轻过敏反应的风险;2. 感染:利妥昔单抗可能降低免疫功能,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常见 (≥ 10%)
常见 (≥ 1% - <10%)
第 5 页, 共 40 页
感染
血液和淋巴系统异常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异常
支气管炎
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症、血小板减少症 脱发
急性支气管炎、鼻窦炎、 乙型肝炎*
全血细胞减少症、粒细 胞减少症
皮肤异常 疲劳、颤抖
联合治疗(NHL 采用 R-CVP 方案;DLBCL 采用 R-CHOP 方案;CLL 采用 R-FC 方案)
在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期间, 12%的患者在第一个疗程出现了严重输注相关 反应,之后的疗程中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至第八疗程时,发生率低于 1%。其
第 6 页, 共 40 页
第 3 页, 共 40 页
【不良反应】 国外不良反应 血液肿瘤临床试验经验 利妥昔单抗单药或与化疗联用的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见下表,数据来源于临床试验。 包括单组研究的不良反应或至少一个主要随机临床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率至少 差 2%的不良反应。根据任一主要临床试验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应对其进行合理分类,详 见下表。各组不良反应按照严重程度降序排列。发生率定义为:很常见,³1/10;常见, ³1/100--<1/10;不常见,³1/1000--<1/100。 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维持治疗 下表 1 的不良反应来自于多个利妥昔单抗单组研究,包括 356 例低度恶性或滤泡型淋巴瘤患 者,接受每周一次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或再治疗(见【临床试验】)。表格还包括了 671 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数据,患者接受 R-CHOP、R-CVP 或 R-FCM 方案诱导治疗,缓解后继续为期 2 年的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见【临床试验】)。单药治疗 后 12 个月或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后 1 个月的不良反应都进行报告。
部分严重不良反应的详细信息 输注相关反应 单药治疗-4 周治疗 在临床试验中有超过 50%的患者报道了输注相关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并主要在首次输注时 发生。低血压、发热、畏寒、寒战、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舌或喉部肿胀感(血管性水肿)、 恶心、疲乏、头痛、瘙痒、呼吸困难、鼻炎、呕吐、颜面潮红和病变部位疼痛等与利妥昔单 抗输注有关,属输注相关综合征。
表 2 . 接受 R-CHOP 方案治疗的 DLBCL 患者(N=202)和滤泡型淋巴瘤患者(N=234)、
接受 R-CVP 方案治疗的滤泡型淋巴瘤患者(N=162)以及接受 R-FC 方案治疗的先前未经
治疗的 CLL 患者(N=397)或复发/难治性 CLL 患者(N=274)的严重不良反应概要
器官系统分类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用于 NHL 和 CLL 下表 2 所列不良反应来自于对照的临床试验中的利妥昔单抗治疗组,是在利妥昔单抗单药治 疗/维持治疗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以外的和/或更高发生率的不良反应:202 例接受 R-CHOP 方案治疗的 DLBLC 患者,234 和 162 例分别接受 R-CHOP 方案和 R-CVP 方案治疗的滤泡 型淋巴瘤患者,以及 397 例先前未经治疗的 CLL 患者和 274 例复发/难治性 CLL 患者,这些 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R-FC)的治疗(见【临床试验】)。
弥漫大 B 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每次滴注利妥昔单抗前应预先使用解热镇痛药(例如扑热息痛)和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 还应该预先使用糖皮质激素,尤其如果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不包括皮质激素。 利妥昔单抗应与CHOP化疗联合使用。推荐剂量为 375mg/m2 BSA ,每个化疗周期的第一天 使用。化疗的其它组分应在利妥昔单抗应用后使用。 初次滴注 推荐起始滴注速度为 50 mg/h;最初 60 分钟过后,可每 30 分钟增加 50 mg/h,直至最大速 度 400 mg/h。 以后的滴注 利妥昔单抗滴注的开始速度可为 100 mg/h,每 30 分钟增加 100 mg/h,直至最大速度 400 mg/h。 治疗期间的剂量调整 不推荐利妥昔单抗减量使用。利妥昔单抗与标准化疗合用时,标准化疗药剂量可以减少。
第 2 页, 共 40 页
重反应的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滴注。还 应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例如可以进行适当的实验室检查。预先存在肺功能 不全或肿瘤肺浸润的患者必须进行胸部 X 线检查。所有的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后才能继续滴注,此时滴注速度不能超过原滴注速度的一半。如再次发生相同的严重不良反 应,应考虑停药。 利妥昔单抗绝不能未稀释就静脉滴注,制备好的注射液也不能用于静脉推注。 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每次滴注利妥昔单抗前应预先使用解热镇痛药(例如扑热息痛)和抗组胺药(例如苯海拉明)。 还应该预先使用糖皮质激素,尤其如果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不包括皮质激素。 初始治疗 作为成年病人的单一治疗药,推荐剂量为 375 mg/m2 BSA(体表面积),静脉给入,每周一 次,22 天的疗程内共给药 4 次。 结合CVP方案化疗时,利妥昔单抗的推荐剂量是 375 mg/m2 BSA,连续 8 个周期(21 天/周 期)。每次先口服皮质类固醇,然后在化疗周期的第 1 天给药。 复发后的再治疗 首次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再治疗的剂量是 375 mg/m2 BSA,静脉滴注 4 周,每周一次(参见 【临床试验】,每周 1 次,连续 4 周)。
神经系统异 常
感觉异常、感觉迟钝、精神 激动、失眠、血管舒张、头 晕、焦虑
味觉障碍
眼部异常
异常流泪、结膜炎
第 4 页, 共 40 页
耳部及迷路 异常
心脏疾病
耳鸣、耳痛
+心肌梗死、心率失常、+房颤、 心动过速、+心脏疾患
+左室衰竭、+室上性心动过 速、+室性心动过速、+心绞 痛、+心肌缺血、心动过缓
血管紊乱
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低 血压
呼吸系统、胸 廓和纵隔异 常
支气管痉挛、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梗阻性细支气管炎、
胸痛、呼吸困难、咳嗽、鼻 肺部异常、低氧血症

呕吐、腹泻、腹痛、吞咽困
胃肠道异常 恶心
难、口腔炎、便秘、消化不 腹部膨隆
皮肤和皮下
良、食欲不振、咽喉刺激 皮肤瘙痒、皮 荨麻疹、+脱发症、多汗、盗
【规格】 100 毫克/10 毫升 500 毫克/50 毫升
【用法用量】 用法和使用说明 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所需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置于无菌无致热源的含 0.9%生理盐水或 5%葡萄 糖溶液的输液袋中,稀释到利妥昔单抗的浓度为 1mg/ml。轻柔的颠倒注射袋使溶液混合并 避免产生泡沫。由于本品不含抗微生物的防腐剂或抑菌制剂,必须检查无菌技术。静脉使用 前应观察注射液有无微粒或变色。 利妥昔单抗稀释后通过独立的不与其他药物混用的输液管静脉滴注,适用于不卧床患者的治 疗。 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应在具有完备复苏设备的病区内进行,并在有经验的肿瘤医师或血液科医 师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低血压的患者至少监护 24 小时。 每名患者均应被严密监护,监测是否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见【注意事项】)。对出现严
他报告的反应有消化不良、皮疹、高血压、心动过速、肿瘤溶解综合征。个别病例还报告了 心肌梗死、房颤、肺水肿和急性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 90 分钟输注速率下的联合治疗(f-NHL 采用 R-CVP 方案;DLBCL 采用 R-CHOP 方案)
在首次标准利妥昔单抗输注耐受良好的患者中进行的一项 90 分钟利妥昔单抗输注安全性特 征的研究(U4391g)中,363 例评估患者中,90 分钟输注利妥昔单抗 2 个周期后一天内和/ 或一天后 3-4 级输注相关反应的发生率是 1.1%(95% CI [0.3%, 2.8%])。90 分钟输注速率时 任何周期(2-8 周期)的 3-4 级输注相关反应的发生率是 2.8%(95% CI [1.3%, 5.0%])。未观 察到严重致死的输注相关反应。 感染 单药治疗-4 周治疗 利妥昔单抗导致了 70%-80%的患者 B 细胞耗竭,仅少数患者伴有血浆免疫球蛋白的降低。 不考虑是否存在因果关系,356 例患者中 30.3%发生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 以及病因不明的感染。3.9%的患者发生严重感染事件(3/4 度),包括败血症。 2 年的维持治疗(NHL) 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到整体较高频率的感染,包括 3-4 级感染。在 2 年的维持治疗 期间无蓄积的感染毒性。
组织异常


肌肉骨骼系 统、结缔组织 和骨骼异常
肌张力过强、肌肉痛、关节 痛、背痛、颈部痛、疼痛感
全身性疾病 和给药部位 异常
发热、寒战、 肿瘤疼痛、颜面潮红、不适 输注部位疼痛
虚弱、头痛 感、寒症
实验室检查 IgG 水平降
结果

各项发生率的计算是基于所有等级的不良反应(从轻度至重度),但标记“+”项目的发生率 仅包括重度反应(≥3 度 NCI 常见毒性评价标准)。仅报告各临床试验中发生率最高的不良反 应。
利妥昔单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组间差异小于<2%)或者更低的上报不良 事件:血液学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的感染、泌尿道感染、感染性休克、肺部二次感染、 移植物感染、葡萄球菌性败血病、肺部感染、鼻溢、肺水肿、心力衰竭、感觉障碍、静脉血 栓形成、粘膜炎症、感冒样症状、下肢水肿、射血分数异常、发热、身体一般状况恶化、情 绪低落、多器官衰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培养阳性、糖尿病控制不佳。 利妥昔单抗联合其他化疗方案(如:MCP、CHVP-IFN)的安全性与在同等患者人群中使用 利妥昔单抗联合 CVP、CHOP 或 FC 的安全性具有可比性。
表 1. 临床试验中,低度或滤泡型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N=356) 或利妥昔
单抗维持治疗(N=671)的不良反应概况
器官系统
很常见
常见
不常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