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常考题型——增长率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常考题型——增长率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常考题型——增长率

公务员资料分析常考题型——增长率

华图教育 蒲婷婷

在资料分析题中,几乎每一篇材料都会考察到“增长率”这个概念,可以说它是资料分析题的核心,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将这一类题目彻底掌握。那么,围绕“增长率”这个概念,我们经常见到的,或者说在考试中会遇见的有哪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拉动增长率、平均增长率、两年混合增长率等。那么,本文就围绕这几类来向大家介绍不同类型的增长率怎样计算。

一、同比增长率

“同比”这个概念几乎每篇资料中都会出现,那么什么叫“同比”呢?这里有必要先弄清楚这个概念:同比就是与历史同一时期相比较。比如说今年的1月和去年的1月,今年的第一季度和去年的第一季度,今年的上半年和去年的上半年等,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例题1】2009年8月某企业完成销售额120万元,2010年8月完成产值210万元,则2010年8月完成产值同比增长了 75% 。((210-120) ÷120×100%=75%)

不难发现,这道题的求解是根据增长率基本公式求解的:%100-?=基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 二、环比增长率

“环比”这个概念虽然出题的频率没有“同比”那么多,但是它也是我们资料分析题目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统计术语。我们一般是这样定义的:环比就是与它紧紧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做比较。比如说今年的2月和今年的1月,今年的第二季度和今年的第一季度,今年的上半年和去年的下半年等等。

【例题2】2010年8月某企业完成销售额200万元,2010年7月完成产值160万元,则2010年8月完成产值环比增长了 25% 。((200-160) ÷160×100%=25%)。

根据这段题的解法,我们同样得到计算环比增长率的公式仍然是:

%100-?=基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环比增长率。 三、拉动增长率

拉动增长率在资料分析中出现的比较少,但是大家要明白它的含义。拉动增长率就是部分的增长量所引起的增长率。如果B 是A 的一部分,B 拉动A 增长了x%,那么x%=B 的

增长量÷A 的基期量。

【例题3】2011年某市GDP 产值10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产值40亿元;2012年某市GDP 达到120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产值50亿元,那么2012年该市第三产业拉动全市GDP 增长率为(50-40)÷100=10%,即第三产业拉动全市GDP 增长了10个百分点。

从这道题的解法,大家会发现,拉动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与前面讲的同比、环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这是介绍如下:

%100?=整体的基期量

部分的增长量拉动增长率 四、平均增长率

如果某个量初期为A ,经过N 期之后变为B ,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

N N A

B x B x A 1%%)1(-=?=+ 【例题4】某公司2007年销售额为2亿元,预计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0%,则其2010年销售额为2.662亿元。(2×(1+10%)3=2.662亿元)

这道题已知基期量、年均增长率,根据公式求解N 期后的量,这是一道典型的求解年均增长率的题目。

五、两年混合增长率

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1r 与2r ,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

1212r r r r ++?

【例题5】(2011-国家-12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

A.1.8%

B.4.2%

C.6.3%

D.9.6%

这道题就是典型的两年混合增长率的题目,材料中已知2010年的增长率为5.3%,已知2009年的增长率为-1%,要求2010年比2008年的增长率,这种类型的题目,如果大家不知道这个公式,那么将很难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了解了公式,我们直接带入公式:

%2.4%1%3.5%3.4%)1(%3.5%)1(%3.5≈?-=-?+-+=r 从而求解。

通过这道题,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两年混合增长率的考察已经逐步的体现在了现在的考题 中,希望大家能够熟记这个公式,在考场上顺利求解。

资料分析精典题型附答案

一、根据所给文字、图表资料回答106―110题。 2010年1月-2011年7月汽车产量及月同比增速 106.2011年7月产量低于上半年月均产量的是() A.电 B. 钢材 C. 水泥 D. 乙烯 107.2011年7月轿车产量占汽车产量的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 A. 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 B. 下降了月7个百分点 C. 上升了约14个百分点 D. 下降了月14个百分点 108.2010年年3-12月中,汽车单月产量超过150万辆的月份有()个。 A. 4 B. 5 C. 6 D. 7

109.下列选项中,汽车产量同比增速最低的是() A. 2010年4月 B. 2010年5月 C. 2011年4月 D. 2011年5月 110.以下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A. 表中产品2011年7月产量同比增速均慢于上半年 B. 2011年7月,十种有色金融比上年同期增产9.8万吨 C. 2009年11月,汽车日均产量超过4万辆 D. 2010年汽车产量最低的季度是第一季度 二、根据所给文字、图表资料回答111―115题。 某市2010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6%。粮食播种面积22.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粮食产量115.7万吨,比上年下降7.3%。 全市农业观光园1303个,比上年增加9个;观光园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7979户,比上年减少726户;民俗旅游总收入7.3亿元,增长20.7%。种业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8323公顷,比上年下降2.3%;实现收入40.7亿元,增长20.1%。2010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公文考试的案例分析题

1.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从几年前就开始实行“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而且主要领导互相兼职。对此一些人很是想不通,认为这是党政不分、党的权力过度集中的表现,会影响行政监察的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2.今年1997年,北京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的支持下,面向社会招考副司局高级公务员。此项举措引起社会轰动,应考者不绝。而且许多是中央政府机关干部和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应考者。 试问:北京市采取的是何种方式的干部录用制度?有何优点? 3.郭某,男,42岁,某村党支部书记。该村有两户村民的羊被盗,怀疑是本村两名村民所 为,便报告给村党支部书记郭某。郭某命治保主任把其中的一名村民叫到村部询问,并派人向 乡里报告。当晚,郭某对这名村民辱骂、踢打、刑讯逼供。这个村民交待了偷羊的过程。为追 查其他户失羊的事,又将这个村民捆绑起来,威胁说:“不老实就把你吊到梁上去!”时已深夜, 郭某见这个村民不承认再有偷羊的事,便将他锁在小屋里。次日,郭某与支部副书记提绳持棍 对这名村民威胁逼供。但该村民仍不承认再有偷羊的事,于是继续被关在磨房内;下午2时,这个社员自缢身亡。当地法院依法追究了郭某的刑事责任。 问:郭某违反了宪法的哪些规定? 4.A市某公司业务员甲某和本公司另一名业务员乙某代表公司按合同接受4万打进口某 产品时,两人发现有溢袋现象,即港商多发了200打。甲某让乙某不要把这一情况告

诉别人。 几天后,甲某将200打该产品卖给B市个体商经营者丙某,单价为200元,并要丙将货款4万 元汇到C市甲原工作过的C市外贸公司帐上。然后,甲经多方疏通关系,从C市外贸公司帐 户上提走了4万元现金,甲与乙二人平分了4万元。后港方发现多发了货,找到A市光明公司,遂案发。案发后,甲与乙对上述事实供认不讳。 问:①如果光明公司是国有公司,则甲与乙构成了什么罪? ②如果光明公司全部股东均为私人,则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5.赵某接到某市政府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劳动教养决定书后,立即提出复议申请。该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未对赵某的申请进行复议。 问:赵某是否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说明理由。 6.潘某系某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国有)特艺科、包装科业务员。某年某月,某印刷社找潘某,要求调拨纸张给该社。潘提出白版纸、玻璃纸每令分别加收15元和25元“奖金”。印刷社领导研究认为,即使付“奖金”,也比买高价纸张便宜,便同意潘的要求,印刷社先后9次向潘买纸,潘本人从中获款1万多元。另外,潘某还违反规定,先后五次向另一印刷厂低价卖出30多吨白版纸,从中获诹好处费1万多元。 问:潘某前后两次行为构成了什么罪?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试题

精品文档料分析 你应根据资料提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所给出的图、表、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 题。121~125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 ;小麦总产14.3%万吨,比2000年增长2008年世界稻谷总产量68501.32000万吨,比17.8%;玉米总产量82271.0量68994.6万吨,比2000年增长。43.2%2000年增长年增长39.1%;大豆总产量23095.3万吨,比 年部分国家各种谷物产量2008 2008年与2000年相比各种谷物产量增长率(%) 稻谷国家小麦玉米大豆 1.9中国1 2.956.40.9 16.32.9印度60.271.4 6.712.0美国22.0 7.3 9.1254.2巴西85.183.0 年相比全世界增产量最多的是:.下列四种谷物中,20002008年与121 .小麦 B .稻谷A .大豆.玉米C D 年的产量分别排序,哪个国家产量排名2008将每个国家的四种谷物按.122 年相比产量增长率最高?2000第一的谷物与 .中国A .美国 B . 精品文档

C.印度 D.巴西 123.2000年,中国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产量的比重约为: A.20% B.24% C.28% D.32% 124.2000年,表中所列四国玉米的最高产量约是最低产量的多少倍? A.11 B.16 C.21 D.26 125.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08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产地 B.2008年,巴西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比2000年略有下降 C.与2000年相比,2008年中国小麦产量增产900多亿吨 D.2008年,印度稻谷产量是其小麦产量的2倍以上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 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中,汽油产量增长6%,增速同比减缓7.9个百分点;柴油产量增长28.1%,增速同比加快15.8个百分点。 据行业统计,2010年上半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0963万吨,同比增长12.5%。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6.3%和9.2%。 201O年6月份,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75.28美元/桶,比上月回落1.75美元/桶,同比上涨10.4%。结合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国家于6月1日将汽油、柴油批发价格分别下调230元/吨和220元/吨。 2010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产量45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加快3.2个百分点。国家于6月1日将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上调了230元/千立方米。 2010年1-5月,石油石化行业实现利润1645亿元,同比增长76.4%,上年同期为下降35.4%。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1319亿元,同比增长1.67倍,上年同期为下降75.8%,炼油行业利润326亿元,同比下降25.7%,上年同期为增长1.8倍。 126.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A.1.8% B.4.2% C.6.3% D.9.6% 127. 2010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了约多少万吨? A.1009 B.1218 C.1370 D.1787 128. 2010年5月份,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约为每桶多少美元? A.68.19 B.73.53 C.75.28 D.77.03 . 精品文档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江苏公务员考试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a94526348.html,/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型归纳总结 近年来,资料分析中的题型已基本固定,主要包括计算类、比较类、计数类、综合分析类四大题型。了解资料分析的各种题型,针对不同题型使用合适的解题技巧,是考生在备考中应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我们就资料分析的四种题型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考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计算类 计算类题型是资料分析中的必考题型,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所占比重最大,主要包括基期量和现期量的计算,增长量和增长率的计算、比重以及倍数计算等。 计算类题型众多,难度不一,对考生分析资料、提炼数据的能力要求较高。针对计算类题型,考生要能够快速找到数据,计算过程中要巧妙使用各种速算技巧,结合一些常用的公式结论,如混合增长率公式、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等,快速得出正确结果。在使用速算技巧时,要根据选项中的结果,选择正确合适的速算方法,避免误用速算技巧而导致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例1】(2012年北京)2011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05亿元,同比增长17.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83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2亿元,增长16.4%,问2010年8月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A.76% B.87% C.92% D.82% 【解析】本题考察基期比重的计算,计算式为≈。因此,答案选择B选项。 二、比较类 比较类题型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比较大小类,要求比较四个选项结果的大小,如题干中“排名第几的是……”、以及“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关键性词语,这种题型在资料分析中考查较多,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查找数据并比较数据大小关系的能力。 第二类是排序题,当题目中出现“从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从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等关键性词语,在考试中相对比较简单。对于比较类题型,进行计算比较时,要注意运用合理的速算技巧,要把握好放大和缩小的尺度。建议各位考生在解题中,可以直接使用一些确定的结论,如现期量和增长率大,则增长量也大;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整体,则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是增加的,等等。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选编及答案资料

公务员考试案例分析题选编及答案 一、案例选择题 案例1 通用电气公司管理制度的变迁五十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公司规模大了。权力完全集中于美国纽约总部,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改良组织结构。 于是公司总裁卡迪纳先生决定实施分权制度。该分权制度由斯密迪一手策划,斯密迪行伍出生,非常强调纪律的作用,他认为,实施新的制度时,肯定有阻力,所以,必须由他说了算,基层人员要绝对服从,不能有异议。 斯密迪的制度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一个经理自己所能管理的企业规模是有界的。 他认为,一个经理自己所能胜任的经营规模,最大不能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再大就管不了了,按照他的观点,通用电气公司拆成了150个部门,各部门的经营规模不超过5000万美元一年,各部门相对独立,各有各的经营业务,由各部门的经理负责管理,每个部门的经营直接对总裁负责,这样,通用电气公司就等于分成了150个“小公司”。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不好的格局:当某部门的经营业务超过5000万美元时,按照斯密迪的观点,必须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 第二点,以部门经营的好坏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 斯密迪在测评一个部门经营好坏时,设计了8项指标,其中,两个较为典型:一个是利润:一个是部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稳。可实际工作中,利润是很容易测定的,是多少就是多少。而长期利益的平衡怎么测定呢?当时无法测定,实际情况也测度不了。 第三点,管理是一种职业,直正懂得管理的人,什么都能管理好。 他认为,能管理好一个钢铁厂的人,也能管理好一个大菜市场。因此,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应特别注重流动能力的训练。一个管理人员应有多方面的技能,能做许多方面的工作,要训练他做市场工作、工程工作、制造工作等。这样,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这3年可能在做洗衣机生意,另外3年可能又去做核能的生意;让这些经理们流来流去,以训练他们的流动能力。 后来,斯密迪制度在公司的系统经营方面碰到了困难。1966年通过竞争,通用电气获得了新加坡一发电厂的承建权。该业务要求电厂的设计、基建、设备和安装等所有业务全由承建方一家公司承包下来,搞系统经营。由于通用电气公司已经分成150多个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其中,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可能承包所有这些发电厂的业务,要参与这种国际竞争,公司不得不必须成立一个协调部门——通用电厂公司,来组织各个业务部门共同承接下这种系统业务。但是,由于各业务部门已经有了自己的责权利,互相独立,其开展工作起来的难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与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如果基期量就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已知第二期与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就是a,B的增长率就是b,“A+B”的增长率就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就是10%,“二成”代表的就是20%,以此类推。 A就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就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就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就是原来的8倍。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她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就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就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就是80。 算法:100×(1-20%)=80。 例如,降低到原来的20%,即原来就是100,那么现在就就是20。 算法:100×20%=20。

资料分析必考的十大关键词(一)

资料分析必考的十大关键词(一) 资料分析题是公职类考试必考的一种题型,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天津公务员考试、天津事业单位考试还是天津选调生考试,均会涉及资料分析题。虽然资料分析题从难度上看并不大,但是在题目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关键词,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些关键词的意义,是很难正确解答题目的。接下来,北洋燕园将为考生集中介绍这些关键词,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提升考试成绩。 1、百分数 量A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 例1:50占200的百分比是多少,50/200=25%。 2、成数 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常用于计算经济利润问题。 例2:五成,就是占5/10,即1/2。 3、折数 几折相当于十分之几,例如打七折,就是售价变为原来的7/10。 例3:某商品原价为400,现打折销售,售价为100,问打了几折。100/400=2.5,打了2.5折。 4、倍数 A是B的N倍,则A=B×N。详见: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倍数增速公式 5、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 增长量=现在量-原有量 减少量=原有量-现有量(注:大减小) 增加N倍现有量=原有量×(1+N) 原有量=现有量÷(1+N) 例4:2010年萝卜的产量为100,2011年为110,问2011年比2010年的增长量是多少? 110-100=10 北洋燕园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是资料分析题会涉及的部分关键词,考生只有在了解这些关键词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按正确的方法解答题目。考生在备考阶段应该充分实践,让自己100%的掌握这些关键词,最终让自己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实现远大理想。 加入公务员考试群:245426087,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欢迎大家关注:北洋燕园 方法一: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beiyangyy

[整理]年浙江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案例分析题命题及备考策略

台州人事考试网提醒你关注浙江事业单位考试信息:在事业单位笔试考试中,越来越多的地区采用案例分析题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已成为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新的特点。 【命题趋势】 案例分析题是事业单位考试主观题的常考题型之一,湖北省直和上海市直事业单位考试的《综合应用能力》一科中通常会有案例分析题的考察。2013年之前,主观题采取这种题目考试的地区不是很多,但是命题规律和采用这种题型的地区比较固定。在2013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山东青岛市直、聊城部分区县考试、贵州的部分地市、浙江温州市直和区县的事业单位考试中也出现了案例分析题。名师指出越来越多的地区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采用这一题型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已成为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新的特点。 【命题规律】 案例分析题分为两种,一种是考察法律、哲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案例分析题目;一种是考察阅读理解、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分析题目。 前者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要求考生具备岗位所要求的法律、哲学、政治学或行政管理学等等专业知识,在2011年及以前的事业单位考试中,这种题目比较常见。随着事业单位考试的规范化及普及化,从2012年开始,尤其纵观2013年浙江温州、上海市直、湖北省直等地事业单位考试真题,考查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实际工作能力的案例分析题为考试的主要方向,成为当前案例分析题主要发展趋势。 薛香凝老师指出这里所讨论的案例分析题,主要是指后者。 案例分析题通常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三四百字材料回答两个问题,例如根据年轻人成为“屏奴”的现象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材料的内容集中阐述一个社会热点现象,从材料性质上来说只是提出问题,从内容上来说通常是列举现象或给出数据;需要回答的两个题目一般包括原因的分析和提出对策;案例分析的题目与申论的非作文题目相似,但是应答方法有所区别:案例分析的给定材料字数少,内容有限,基本没有答案的提示,需要考生平时储备和积累,并有自己的思考;而申论考试的答案基本上来源于给定材料。 【备考策略】 点拨:案例分析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一般分值占15分,并出两道题共30分的分值。例如《2013年年6月22日浙江温州文成县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每小题15分,共30分。题目如下:[案例分析一] 1.你认为就业地域选择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字数在150字以内) 2.结合实际,请你谈谈选择就业地域时要有哪些理性认识?(字数在200字以内) [案例分析二]

江西历年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部分

2019年 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赛事达1102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A类赛事223场,B 类赛事33场。2017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达到了498万人次,2016年、2015年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次分别为280万人次、150万人次。 2017年全年马拉松直接从业人口数72万,间接从业人口数200万。年度产业总规模达7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中国田径协会设置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超过1900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达到350场,各类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规模赛事数量方面,2017年排名前三的省份为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分别为152场、149场和103场,而2016年的前三分别为江苏省37场,北京市33场,广东省25场。 从2017年全年赛事的覆盖区域来看,马拉松赛事地域分布更为广泛,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经涵盖了含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的234个城市,较上年增加了101个城市。 在赛事类型方面,2017年1102场规模赛事中,全程马拉松参赛人次最高,突破了235万人次,其次为半程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次超过134万人次。在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B类赛事中,2017年全程马拉松项目完赛26.89万人次,同比增长10.61%;半程马拉松项目完赛45.29万人次,同比减少了0.03万人次。 按照跑者户籍所在地统计,2017年参加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的跑者中,来自江苏的数量最多,共有76469人参赛,在全国占比10.10%。湖北、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省紧随其后。而在全部参赛选手中,共有3663人次的男选手在全程项目中跑进3小时,772人次女选手跑进3小时20分。 116、2017年我国马拉松赛事场次比2011年增加了约: A.47倍 B.49倍 C.51倍 D.53倍 117、2017年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次的同比增速比2016年约: A.快9个百分点 B.慢9个百分点 C.快7个百分点 D.慢7个百分点 118、在2017年马拉松运动年度产业总规模的基础上,从2018年开始,每年大约需要平均增长多少才能实现中国田径协会设置的2020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目标? A.15% B.20% C.25% D.30% 119、在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B类赛事中,2016年全程马拉松项目完赛人次比同期半程马拉松项目完赛人次约: A.多23万 B.少23万 C.多21万 D.少21万 12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7年马拉松运动年度产业规模比2016年多200亿元 B.2017年参加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的全国跑者数量少于75万人

公务员资料分析常考题型——增长率

公务员资料分析常考题型——增长率 在资料分析题中,几乎每一篇材料都会考察到“增长率”这个概念,可以说它是资料分析题的核心,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将这一类题目彻底掌握。那么,围绕“增长率”这个概念,我们经常见到的,或者说在考试中会遇见的有哪些?下面华图小编具体来说说有哪几种:同比增长率、环比增长率、拉动增长率、平均增长率、两年混合增长率等。那么,本文就围绕这几类来向大家介绍不同类型的增长率怎样计算。 一、同比增长率 “同比”这个概念几乎每篇资料中都会出现,那么什么叫“同比”呢?这里有必要先弄清楚这个概念:同比就是与历史同一时期相比较。比如说今年的1月和去年的1月,今年的第一季度和去年的第一季度,今年的上半年和去年的上半年等,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例题1】2009年8月某企业完成销售额120万元,2010年8月完成产值210万元,则2010年8月完成产值同比增长了 75% 。((210-120) ÷120×100%=75%) 不难发现,这道题的求解是根据增长率基本公式求解的:%100-?=基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 二、环比增长率 “环比”这个概念虽然出题的频率没有“同比”那么多,但是它也是我们资料分析题目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统计术语。我们一般是这样定义的:环比就是与它紧紧相邻的上一个统计周期做比较。比如说今年的2月和今年的1月,今年的第二季度和今年的第一季度,今年的上半年和去年的下半年等等。 【例题2】2010年8月某企业完成销售额200万元,2010年7月完成产值160万元,则2010年8月完成产值环比增长了 25% 。((200-160) ÷160×100%=25%)。 根据这段题的解法,我们同样得到计算环比增长率的公式仍然是: %100-?=基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环比增长率。 三、拉动增长率 拉动增长率在资料分析中出现的比较少,但是大家要明白它的含义。拉动增长率就是部分的增长量所引起的增长率。如果B 是A 的一部分,B 拉动A 增长了x%,那么x%=B 的增长量÷A 的基期量。

最给力的资料分析技巧总结

以下是各个数的倒数,约等于的,最好牢记1.10到1.30以内的,把除法变为乘法就好算多了 0.9X 分之一 = 1 + (1- 0.9X) X可以取0 到9 的数 1.11=0.9 1.12=0.89 1.13=0.885 1.14=0.877 1.15=0.87 1.16=0.862 1.17=0.855 1.18=0.847 1.19=0.84 1.20=0.83 1.21=0.826 1.22=0.82 1.23=0.813 1.24=0.806 1.25=0.8 1.26=0.794 1.27=0.787 1.28=0.78 1.29=0.775 1.30=0.77 1.35=0.74 1.40=0.714 1.45=0.69 以上是重点,必须背下来,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1.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

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成公不等待决胜国考就现在!2017年国家公务员课程火热开售中>> 四、案例分析题 1.郭甲是运煤司机,一日运煤经过309国道某交通检查站时,执勤人员宋丙(身着交通警察制服,佩带执勤袖章)向郭甲走过来,递给了郭甲一张处罚决定书,说:“交20块钱再走。”郭甲接过处罚决定书,见上面印的全部内容是:根据有关规定,罚款20元。决定书印着某省某市交通大队的印章。郭甲对宋丙说:“为什么要罚我?”宋丙说:“你超载。”郭甲辩称:“我只拉半车煤,怎么就超载?”宋丙不耐烦地说:“让你交你就交,罗嗦什么。”郭甲说:“不说清楚,我就不交。”这时,宋丙又递过一张处罚决定书,并说:“就你这态度,再罚20块。”郭甲怕争辩不下,又要罚款,只好交了40块钱离去,宋丙未出具收据。 问:本案中的行政处罚行为哪些地方违反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2.D市某汽车修配厂私自拼装一辆汽车,欲将其出售,但惧怕该行为被发现,便委托D市邻区农民张某代为推销,答应事成后给一笔数目可观的好处费。张某隐瞒汽车真象,与C市郊区农民王某签订了买卖汽车合同,并收取人民币35000元。王某接到汽车后,发现该车是私 自组装的,便向D市某汽车修配厂提出退货还款要求,即被汽车修配厂拒绝。王某便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认为此汽车确为某汽车修配厂私自组装。两被告欺骗原告,属于违法行为。故依法判决:原告和被告签订的买卖汽车合同无效。收缴某汽车修配厂私自组装的汽车。被告退回原告货款35000元及其利息。被告张某与被告某汽车修配厂负连带责任。 问:本案代理人与被代理人负连带责任是否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 1.本案中交通检查站执勤人员宋丙对司机郭甲所实施的罚款的行政处罚违反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公式大全

在资料分析题目中涉及很多统计术语和公式,小编已经整理好了,拿去背吧。 No.1 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 ①基期量:对比参照时期的具体数值 ②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 ③增长量: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量 ④平均增长量:一段时间内平均每期的变化量 ⑤增长率: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变化指标 No.2 年均增长率 如果基期量是A,经过n个周期变为B(末期量),年均增长率为r,则可得出: 注意:利用上述公式算出的年均增长率略大于实际值,且当|x|>10%时,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存在一定的误差。No.3 间隔增长率 已知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增长率,求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

No.4 混合增长率 已知部分的增长率,求整体的增长率。 如果A的增长率是a,B的增长率是b,“A+B”的增长率是r,其中r介于a、b之间,且r数值偏向于基数较大一方的增长率(若A>B,则r偏向于a;若A<B,则r偏向于b)。 No.5 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与历史同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环比增长:与相邻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增长情况。 No.6 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例如10%,12%。 百分点: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增长率之间作比较时可直接相加减。 No.7 平均数 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为现期总量,a为对应增长率;B为现期份数,b为对应增长率。

平均数的增长率 No.8 比重 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用个百分数或者“几成”表示。 “一成”代表的是10%,“二成”代表的是20%,以此类推。 No.9 倍数 A是B的多少倍,A÷B; A比B多多少倍,(A-B)÷B=A/B-1。 No.10 翻番 翻几番变为原来数值的倍。例如,如果翻一番,是原来的2倍;翻两番是原来的4倍;翻三番就是原来的8倍。 No.11 指数 描述某种事物相对变化的指标值。(假设基数为100,其他值与基期相比得到的数值) 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大模块,对于这一模块而言,难度适中,但计算量偏大,许多小伙伴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是建立在领略题意并熟悉统计术语的基础上,因此,公考通(https://www.360docs.net/doc/a94526348.html,)就资料分析中容易混淆且尤为重要的统计术语作简要的辨析。 百分数与百分点 1.百分数(百分比) 表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例如,现在比过去增长20%,若过去为100,则现在是120。 算法:100×(1+20%)=120。 例如,现在比过去降低20%,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就是80。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最新数据分析师常见的7道笔试题目及答案

数据分析师常见的7道笔试题目及答案 导读:探索性数据分析侧重于在数据之中发现新的特征,而验证性数据分析则侧重于已有假设的证实或证伪。以下是由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实用的应聘笔试题目和经验,欢迎参考阅读。 1、海量日志数据,提取出某日访问百度次数最多的那个IP。 首先是这一天,并且是访问百度的日志中的IP取出来,逐个写入到一个大文件中。注意到IP是32位的,最多有个2^32个IP。同样可以采用映射的方法,比如模1000,把整个大文件映射为1000个小文件,再找出每个小文中出现频率最大的IP(可以采用 hash_map进行频率统计,然后再找出频率最大的几个)及相应的频率。然后再在这1000 个最大的IP中,找出那个频率最大的IP,即为所求。 或者如下阐述: 算法思想:分而治之+Hash 1.IP地址最多有2^32=4G种取值情况,所以不能完全加载到内存中处理; 2.可以考虑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按照IP地址的Hash(IP)24值,把海量IP日志分别存储到1024个小文件中。这样,每个小文件最多包含4MB个IP地址; 3.对于每一个小文件,可以构建一个IP为key,出现次数为value的Hash map,同时记录当前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IP地址; 4.可以得到1024个小文件中的出现次数最多的IP,再依据常规的排序算法得到总体上出现次数最多的IP; 2、搜索引擎会通过日志文件把用户每次检索使用的所有检索串都记录下来,每个查询串的长度为1-255字节。 假设目前有一千万个记录(这些查询串的重复度比较高,虽然总数是1千万,但如果除去重复后,不超过3百万个。一个查询串的重复度越高,说明查询它的用户越多,也就是越热门。),请你统计最热门的10个查询串,要求使用的内存不能超过1G。 典型的Top K算法,还是在这篇文章里头有所阐述, 文中,给出的最终算法是: 第一步、先对这批海量数据预处理,在O(N)的时间内用Hash表完成统计(之前写成了排序,特此订正。July、2011.04.27); 第二步、借助堆这个数据结构,找出Top K,时间复杂度为N‘logK。 即,借助堆结构,我们可以在log量级的时间内查找和调整/移动。因此,维护一个K(该题目中是10)大小的小根堆,然后遍历300万的Query,分别和根元素进行对比所以,我们最终的时间复杂度是:O(N) + N’*O(logK),(N为1000万,N’为300万)。ok,更多,详情,请参考原文。 或者:采用trie树,关键字域存该查询串出现的次数,没有出现为0。最后用10个元素的最小推来对出现频率进行排序。 3、有一个1G大小的一个文件,里面每一行是一个词,词的大小不超过16字节,内存限制大小是1M。返回频数最高的100个词。 方案:顺序读文件中,对于每个词x,取hash(x)P00,然后按照该值存到5000 个小文件(记为x0,x1,…x4999)中。这样每个文件大概是200k左右。 如果其中的有的文件超过了1M大小,还可以按照类似的方法继续往下分,直到分解得到的小文件的大小都不超过1M。 对每个小文件,统计每个文件中出现的词以及相应的频率(可以采用trie树 /hash_map等),并取出出现频率最大的100个词(可以用含100 个结点的最小堆),并把

公务员案例分析题答案

公务员案例分析题答案 1.某县某局2006年为了严格公务员管理制度,引进优质人才,录用3名新公务员,其中一名MPA毕业生安排在该局副局长职位,提升了该局的领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年度考核中,有15%的同志评定为优秀,年底奖励一个月基本工资;绝大部分同志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再奖励;这样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题中有3处错误 第一处:“录用3名新公务员,其中一名MPA毕业生安排在该局副局长职位”——公务员录用只能是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而副局长是领导职务,不能在考核录用环节录用。 第二处:“绝大部分同志考核结果为合格”——年度考核的等次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种。没有“合格”这种等次。 第三处:“绝大部分同志考核结果为合格,不再奖励”——考核为称职等次以上的都应该奖励一个月基本工资。 2.某县公安局公务员丁某2005年10月23日被辞退,并从11月起停发工资及一切福利待遇,但是直到2006年10月6日才收到辞退处理通知书。丁某于2006年10月7日向县人事局提出申诉。人事局认为丁某应当在被处理后 30天提出申诉,现在已经超过申诉期限不予受理。人事局处理正确吗? 判断:错误 理由:国家公务员提出申诉的期限是从接到人事处理通知书之日起算30日内,而非受到处理之日起算。丁某06年10月6日接到辞退通知书,10月7日提出申诉,没有超过期限。

3.海关老李本来担任秘书处副处长职务,后来领导认为他学历和专业知识都不能胜任这个职位的工作,因此把他调到办公室担任副调研员。老李认为自己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工作30年没犯过错误,领导不应该给他降职。因此向人事局提出申诉。人事局不予受理。人事局处理正确吗? 判断:正确 理由:因为副调研员与副处长是相同级别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因此不算降职。因此不属于申诉范 4、某市体改委公务员老张因参与赌博被处以记过行政处分,半年后,国家体改委系统撤销,因此老张被分配到市计划与发展委员会工作,由于他已经改正错误,计委同时也撤销了他的行政处分。市计委的处理正确吗? 判断:错误 理由:其一,受到行政处分后表现良好不再犯新错误的,应该解除行政处分,而非撤销; 其二,受到记过处分的,解除期限至少是1年,而题中的半年是不够的。 5.王某系某报社记者,被单位无故停发3个月工资,王某认为是单位领导对他的打击报复,遂向市监察局提出控告,监察局决定不予受理。监察局的决定是否正确? 判断:正确 理由:因为国家公务员控告的申请人应该是国家公务员。王某是报社员工,不是 国家公务员。

20122017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真题及答案

2012-2017国考真题之资料分析 2017省级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6~120题。 某市2015年全年粮食总产量4.16万吨,同比下降2.3%;甘蔗产量0.57万吨,下降23.6%;油料产量0.12万吨,增长32.4%;蔬菜产量15.79万吨,下降3.4%;水果产量7.84万吨,增长7.4%。 全年水产品产量29.16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海洋捕捞1.09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6.07万吨,增长89.5%;淡水捕捞0.18万吨,增长1.1%;淡水养殖21.81万吨,下降7.9%。 2010~2015年某市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116.2014年该市蔬菜产量比水果产量约高多少万吨() A.9 B.8 C.7 D.6 117.“十二五”期间,该市粮食总产量在以下哪个范围() A.23~24万吨之间 B.22~23万吨之间 C.21~22万吨之间 D.20~21万吨之间 118.按照2015年水产品产量从多到少,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 B.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淡水捕捞 C.淡水捕捞、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 D.淡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 119.以下哪项折线图能准确反映2011~2015年间该市粮食生产同比增量的变化趋势()

120.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14年油料产量超过1000吨 B.除淡水养殖之外,其余类型的水产品2015年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均高于上年 C.2014~2015年甘蔗累计产量不到1万吨 D.2010~2015年,粮食产量同比上升的年份多于同比下降的年份 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1~125题。 截至2014年末,我国共有博物馆3658个,占文物机构总数的43.5%。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063.58万件,比上年末增加222.77万件。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2929.97万件,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70.00万件。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9.82万件,二级文物68.82万件,三级文物340.51万件。 2014年全国文物机构共安排基本陈列9996个,比上年增长19.1%;举办临时展览11174个,增长15.8%;接待观众84256万人次,增长12.8%,其中博物馆接待观众71774万人次,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人次的85.2%。 年份从业人员人数(人)文物机构数(个)参观人数(万人次)未成年人参观人数(万人次) 2 7 35436 9075 2 42 43248 12203 2 1 2 1 2 6 2 7 74706 20237 2 3 121.2014年,我国文物机构相关指标同比增速最快的是() A.从业人员数 B.参观人数 C.文物机构数 D.未成年人参观人数 122.2014年末,我国一、二、三级文物总量占全部文物藏品的比重最接近以下哪个数字()A.8% B.10% C.14% D.54% 123.2014年,平均每家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数约是其他文物机构的多少倍() A.2 B.4.5

资料分析常见命题形式之特点归纳及应对策略

资料分析常见命题形式之特点归纳及应对策略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中命题方式多种多样,了解出题者各种命题形式,针对不同的命题特点技巧解题是考生快速攻克资料分析堡垒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我们就资料分析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如计算题、查找排序题、综合分析题、趋势判断题等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考生做题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一、计算题 计算题是资料分析必考题目类型之一,题目难度偏大,数据关系比较复杂难以把握,对考生的分析资料、提炼有效数据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涉及多个数据间的计算,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和正确选项之间的偏差。 应对策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对数据关系进行整合,正确化简计算,根据涉及数据和选项的特点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计算技巧,选择正确的计算技巧快速解题。避免误用计算技巧导致计算结果与正确选项偏差过大。 例题: ……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2006年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延续了4月的高幅增长,持续旺销,零售额同比增长了50%,其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0.8%。同时由于季节变换和节日商家促销的共同作用,家电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2006年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占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的比例是()。 A.27.4% B.29.9% C.32.2% D.34.6% 【解析】设去年5月家具零售额为a,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额为b,则27.3% a+60.8%b=50%(a+b),求出 则(1+27.3%)a÷(1+50%)(a+b)= =0.26,最接近的就是A。 二、排序题 排序题指的是题干中出现“排在第几位”、“前几名是……”以及“最多”、“最少”、“最大”、“最小”等关键性词语的题目。排序题在资料分析中也比较常见,主要考查考生快速查找数据并分析数据关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