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00294劳动社会学重点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00294劳动社会学重点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00294劳动社会学重点复习资料资料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1、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选择或名词解释)

2、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3、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

第二节

1、科层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方法提出的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2、冲突理论: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物质和社会物质。

第三节

1、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确立科学的研究方法论是开展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劳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观点:(1)实际观点(2)实证观点(3)发展观点

2、社会劳动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社会调查法分为(1)文献调查法,也称历史调查法,是通过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调查课题的有关信息,以获取对某一社会事实的认识的方法。(2)访问调查法,由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要求被访问者给予回答,双方进行交谈,从而获取所需信息,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3)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垂询意见的方法。(4)实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二、社会统计法.三、比较分析法四、参与调查法。

第二章劳动

第一节劳动与劳动的社会化

1、劳动的概念: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它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要求(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的劳动(2)经过交换(不论是与资本交换,还是与收入交换)的劳动(3)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

2、劳动的社会职能

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的劳动,具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劳动的社会化概念

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4、劳动社会化的内容

劳动成果的社会化

5、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以手工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2)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阶段(3)机器大工业阶段(4)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第二节

1、三方机制的含义

2、我国的三方协调机制: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雇主(企业)组织和工人组织三方代表,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

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3、我国三方协调机制的职能

(1)制定并监督实施涉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和政策。

(2)推行集体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双方己达成一致意见的集体合同草案需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集体合同订立的干预,也体现了三方原则的精神。

(3)对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共识。

(4)研究并组织实施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指导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5)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

(6)实施贯彻劳动就业方针,实行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三结合”方针。

第三节

1、职业的含义: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

2、职业结构: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

3、职业结构变化规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的、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

4、我国职业结构的变迁:中国非农业劳动者的比例在1999年己超过一半,专业技术人员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的规模也有了快速的增长。

5、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

劳动者的性别结构是男、女劳动者占总劳动者的比例。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

6、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65岁以上占7%以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来一定的影响。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7、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8、劳动保护的内容

(1)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包括劳动时间的限制、劳动速度的限制、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改善、特殊劳动者的保护。(2)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

9、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际关系理论:(1)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3)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成员的行为,还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4)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

10、人际吸引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体验到的对他人的依存关系,是个体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表现。

11、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外,还受一些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影响,其中包括能力、品貌、气质、报酬、邻近与熟悉。

第五节

1、群体是人们为了追求社会需要的满足,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2、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所组成的群体。

3、群体结构指群体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

4、群体的正式结构是指群体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之间根据指示规定和组织目标构成的一种有计划的组织格局以及权利与责任上的正式联系,是组织内部各职能、各职权之间的制度化的相互关系形式。

5、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为。第一,破坏组织的整合力。第二影响组织的凝聚力。第三,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劳动者

第一节

1、劳动者的含义,所谓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2、劳动者的特征(1)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3)处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4)参与实际劳动过程。

3、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体力、智力、心理因素)和社会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4、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企业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它既反映着企业职工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特征,又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

5、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企业意识、管理方式、企业规范、企业英雄人物和企业形象六个方面。

6、企业文化的特征:独特性、功能整合性、实践性、渗透性、社区性、行业性、群体性

7、企业文化功能: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效率功能、协调功能。

第四节

1、劳动者行为是劳动者所发生的社会行为,指的是劳动者在有意地构建其劳动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2、劳动者社会化,指的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

3、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

劳动者社会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3)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

4、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

(1)家庭教化(2)学校教化(3)社会教化(4)网络互动(5)劳动组织教化

5、劳动者社会化的进程

劳动者社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劳动者社会化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预期社会化、初始社会化、基础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四个阶段。

6、劳动时间包括制度内工作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时间和在非本职岗位的其他工作时间。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对多数劳动者而言,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工资,因此,我们从工资率的变动来分析劳动者的劳动决策。

8、劳动和闲暇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在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内,劳动时间越多,闲暇时间就越少;反之,闲暇就越多。劳动与闲暇是构成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职业生涯

1、职业与职业的特点

所谓职业,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第一,它表明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成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重要、足够维持自己的生计才能为职业。第二,职业是实现劳动者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职业的特征有(1)社会性(2)差异性(3)层次性(4)时代性

2、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3、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

影响职业生涯的相关因素有:健康情况、社会阶层的影响、教育、性别、年龄、负担、自我观、地理因素。

4、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职业生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

5、个人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对员工个人而言,参与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于增强对工作环境的把握和对工作困难的控制能力十分重要(2)有利于个人过好职业生活,处理好职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关系(3)

6、职业锚,所谓“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有三个部件:(1)自省的才干和能力;(2)自省的动机和需要(3)自省的态度与价值观。

7、职业锚的五种类型(1)技术/职能型“职业锚”这一类型的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2)管理能力型“职业锚”,这一类型的个体在职业实践中培养出、也相信自己具备胜任责任管理所必不可少的技能和价值观。(3)安全/稳定型“职业锚”,安全锚的人追求稳定安全的前途,比如工作的安全、体面的收入,有效的退休方案和津贴等。(4)创造型“职业锚”,创造锚的个体时时追求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就。(5)处主、独立型“职业锚”,自主型个体追求的主要目标是随心所欲地制订自己的步调时间表、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尽可能少地受组织的限制和制约。

8、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有哪些?

(1)立足本职的道路(2)自学成长的道路(3)转换职业的道路(4)自我创业的道路

第五章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

1、职业声望:职业声望是财富、权力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

2、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

(1)职业的社会功能。(即某种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包括对国家建设和公共福利的责任。

(2)职业要求,即一定职业对于任职者的教育程度、技能技巧、工作能力、道德品质、身体善等各方面的条件要求。

(3)职业报酬,泛指职业能给予任职者的各项利益。

(4)职业环境,即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各种工作条件。

3、按行业划分的职业分层有20类。因为职业分层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力、收益和声望上的差别,不同的职业由于对经济资源的占有和控制能力差异、拥有权威的差异,以及所具有权力大小的差别,进而导致了各种职业在收益和报酬上的差别。

4、传统的社会分层理论分为两大学派,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学派,一个是韦伯学派。马克思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社会行为。韦伯的出发点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行为构成社会结构的一种主动的生成力量,这是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不同。

5、社会分层的意义?

(1)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

(2)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3)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

(4)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6、职业流动的概念: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为追求自身的发展、寻求自己的价值而改变工作岗位,改换职业的行为。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7、S=V/V

0(0≦S≦1)

如果我们用V

0表示个人价值的期望价值,用V表示个人价值的实现值,用S表示劳动者个人价值的

实现率。对于这一公式,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加以分析(1)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值很大,或者说期望值与实现值之差超于零。(2)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值与期望值相差较大,个人的愿望在一定程

的愿望基本上不能实现或大部分不能实现。。当S值较大时,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率比较高,在工作单位的人员环境中也相对稳定;当S值较小时,劳动者个人价值的实现率比较低,职工就超于流动。

8、职业流动的决策步骤?

(1)明确职业流动的目标(2)选取适宜的用人单位(3)分析接收单位的状况(4)分析由原单位流出的可能性(5)“流动”与“维持现状”的比较(6)完成流动

9、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

(1)从产业的角度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于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2)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国外发达国家。(3)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

第六章劳动组织

1、组织概述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2、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组织环境(2)管理体系(3)组织文化

3、组织文化:这里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的一个无形的构成要素。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倾向。

4、企业劳动组织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1)劳动定额与编制定员(劳动定额、编制定员)企业的编制定员是企业人员数量及其构成的基本标准。

(2)组织机构设置(按产品设置、按客户设置、按地区设置、按职能设置、按计划项目设置)

第二节全重点

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与力量的体系。

2、正式组织的特点?

(1)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2)有正式的阶层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分工职责,以协调人员的行动。(3)成员的互动方式是正式而又片面的,组织的场地、设备、资源及活动程序也是正式的。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以情感、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基础,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为纽带,没有正式文件规定的、自发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社会技术系统。

4、非正式组织具有特点?

(1)较强的凝聚力(2)规模小结构松散(3)自发形成核心人物(4)满足成员心理的需要。

5、非正式组织积极作用?

A、化解矛盾,提高凝聚力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信息通道传播快

D、维护个人自尊心。

6、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B、如果引导不当,非正式组织会阻碍或破坏正式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

C、非正式组织的信息传递快,有可能使“小道消息”“小报告”泛滥,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

7、如何区别对待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分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A对积极型的非正式组织应当支持和保护B针对消极型的非正式组织,应当积极引导并加以改造。C针对破坏型的非正式组织,要采取果断措施。(2)针对不同类型非正式组织,采取不同的改造方法A兴趣转移B环境设置C联络感情D角色强化E目标导向8、韦伯的三种权力

A传统权力B超凡权力C法定权力

9、劳动组合的类型

A指令组合B任务组合C利益组合D友谊组合E委员会

第七章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在法律依据方面的主要区别,劳动关系是由《劳动法》规范和调整的,劳务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

(2)在主体及主体之间地位的区别

(3)当事人之间在隶属关系方面的区别

(4)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

(5)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

(6)支付报酬方面的区别

3、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刚考)

(1)主体因素(5)政治环境

(2)环境因素(6)制度因素

(3)经济环境(7)传媒因素

(4)社会环境

4、集体谈判是指资方和雇员代表借助谈判,旨在覆盖某一雇员群体的协议,以决定就业条件与待遇,协调雇佣关系的一种方法。

集体谈判的主体有三方:雇员及其组织(工会)、雇主及其组织(雇主协会)和政府。

5、三方协调机制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和基本制度之一,是社会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和手段。

6、中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内容?

A、全面实行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劳动用人制度

B、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企业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

C、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有效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

D、制定和完善劳动标准,以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提供劳动政策基准。

7\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规定

8、工会的职能有哪些?

A、代表功能

B、经济功能

C、政治功能

D、服务功能

9、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地位?

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地位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地位是由我国工会的性质决定的。工会作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和维护者,通过依法行使其职权,在调整劳动关系中居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是指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依法行使的权利和履行职责。法律赋予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职权是由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

10、工会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A、建立健全平等协商机制和集体合同制度

B、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D、建立健全调解劳动争议的机制

E、建立健全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援助机制

第八章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入分配

1、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取其全面的满足,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工资、资金和津贴,还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得到其他方面的收益,特别是心理上与精神的满足。它可以分为直接报酬与间接报酬。

2、薪酬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薪酬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前者是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后者是员工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或良好的工作气氛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认为工资是资本广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

3、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A、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

B、选择薪酬政策

C、制定薪酬计划

D、调整薪酬结构

4、薪酬管理的主要目标:(1)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和留住企业或组织核心员工(2)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更高的工作绩效(3)使员工的能力不断得到开发(4)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协调。

5、收入分配概念:所谓收入分配,是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进行的分配,收入分配的类型分为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两种类型。二次配的基本途径为(1)国家凭借行政手段进行的强制性再分配(2)自愿性强的再分配。

6、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

(1)制约收入分配的体制因素。a分配受所有制形式的制约A所有制性质制约分配体制的特征B所有制结构制约分配关系的结构.b分配方式受企业经营方式的制约c分配受宏观调控体系的制约(2)制约收入分配的经济因素A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对收入分配的影响B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分配的不公平C技术结构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7、分配不公的表面有哪些?

A基尼系数B城乡收入差距C地区差异D行业差距E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状况F两极分化初现。

第九章政府政策和劳动争议

1、我国心甘中的政府劳动管理职能主要有哪些?

(1)转换管理机制(2)培育劳动力市场(3)进行社会服务(4)加强宏观调控(5)建立保障体制。

2、劳动争议指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而发生的争议。

3、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

A、劳动报酬和保险待遇的保障问题

B、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因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较多。

C、劳动保护和职业培训引发的争议

D、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争议

4、劳动争议处理原则

A、合法原则

B、公正原则

C、调解原则

D、及时处理原则。

第十章劳动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内容?

A、社会保险,指劳动者及其家属由于生育、年老、疾病、工伤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从而推动生活来源时,根据立法,由国家和社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B、社会福利

C、社会求助

D、社会优抚

3、社会保障的功能

A、稳定的功能

B、调节的功能

C、补助的功能D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4、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1)求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求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有关措施保证每个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3)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4)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5)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5、失业保险的主要特点?

A、普遍性,普遍性主要是为了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其覆盖范围包括城镇劳动力队伍中的绝大部分成员。

B、强制性,强制性是通过国家制定法律、法规来强制实施的。

C、互济性,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筹集,由单位、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缴费比例、缴费方式相对稳定。

6、养老保险的特点?

A、养老保险具有积累性

B、养老保险是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险种

C、养老保险保障的是全体劳动者

D、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相对较高

E、养老保险的开支大,负担重。

7、养老保险的五种模式

B、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模式E、私营管理的储蓄积累养老制度

C、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

8、了解世界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A、多样化趋势

B、效率优先趋势

C、基金运营商业化趋势

D、给付年龄提高的趋势

E、重归家庭的趋势F分步走的趋势

第十一章劳动与就业问题

1、就业的概念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含义(1)劳动者就业需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2)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周岁(3)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而不是义务劳动(4)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合法化。

2、失业与失业者

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物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失业者为达到以下条件的人(1)年龄规定范围以外的夫工作者不是失业者(2)丧失工作能力者不计入失业者(3)在校学习者不叫失业者(4)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工作或不积极去寻找工作的人不统计在失业者中(5)有些未领取失业救济的未登记注册的无工作者,没有被计入统计数字。

2、失业的类型

A摩擦性失业,一些人不得不暂时处在工作交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中,这就是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或产品结构调整过程中,因衰落部门的劳动者与扩展部门的工作需求不相吻合,或现有的职位窑同劳动者所处地理位置太远而形成的失业状态。

C季节性失业,因季节变动所导致的劳动者就业岗位的丧夫。

D周期性失业,指由于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引起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所造成的失业。

E隐性失业,这种失业主要是正值在计划经济时期出于需要,通过某种制度造成的

3、失业治理的途径

A提高经济活动水平。B培育劳动力市场C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4、劳动力转移的类型

A排挤型转移B控制型转移C自主型转移

第十二章特殊劳动群体问题

1、特殊劳动群体的概念

特殊劳动群体是由于年龄、生理结构、技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遇到了特殊的社会问题并因此而形成了独特行为规律的群体。

2、职业性别隔离是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女性”职业和“男性”职业的现象,它突出的表现为男女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的比例不一致,男女两性就业的职业结构是指男女两性在业者在各种职业中所点到的比例和状况,它是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女性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指标。

3、影响女性人力资源投资的因素

A就宏观而言,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小,女性人力资本投资规模更小。

B由于历史和社会性别歧视行为的存在,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少于男性。

D工作经验和职业变换是人力资本增加的主要途径之一。

4、

5、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

A提高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B加强女性劳动力职业培训,建立终生教育体系

C发展高层次女性劳动力教育

D家务劳动社会化

5、移民的成本分析

A就业成本偏高B生存成本偏高C交通成本偏高D心理成本偏高E风险成本偏高

第十三章中国当代劳动问题

1、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工业为主的经济部门与农村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2021年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重点整理6月

劳动社会学重点整顿6月 第一章结论 1、19世纪20—30年代P1 2、P1 3、P2 4、①处在劳动年龄范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备一 定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P2 5、 向她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社会人。P2 6、 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社会关系④劳动社会构造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 7、科层制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需要严格执行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内 部级别支配,依从于复杂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非个性化、合理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P6 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实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观点重要源自韦布夫妇 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 11、当代劳动社会学重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先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P8 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 14、新制度主义学派涉及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P11 15、劳动社会学研究办法论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观点 16、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详细研究办法:P17 ①社会调查法(惯用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 构成某些。

实证性材料基本上进行定量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加调查法。也称实地观测法,是社会学惯用办法,指观测者有目、有筹划地运用自己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测仪器,直接理解当前正在发生、处在自然状态下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1、 定:①在法律容许内劳动;②通过互换劳动;③满足她人和社会需要劳动。 2、劳动社会职能:①劳动创造社会财富②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③劳动满足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重要是指孤立、狭小劳动转变为由紧密、大规模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共同劳动过程。 P23 4、劳动社会化内容:①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②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③劳动成果社会化 5、劳动社会化发展进程:①以手工劳动为基本简朴协作阶段②以手工劳动为基本工场手工业阶段③机器和大工业阶段④ 以微电子为主角新技术革命阶段 6、 制衡,这是调节劳动关系有效机制。P27 7、劳动产业构造:①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②第二产业指广义工业,涉及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业、电力、蒸汽、 热水、煤气、和建筑业③第三产业 8、P39 9、职业分类办法:①职业原则编码法②社会地位分类法③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性质、层次进行分类④心理差别分类 法 10 11、性别是劳动者自然特性,劳动者性别构造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现状: ①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比重反映了社会文明限度。 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先进限度。 ③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限度。 ④妇女素质高低,就业意识强弱,家务劳动承担多少,也也许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比重。 12、年龄构造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影响):P47-48 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导致劳动力局限性。 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③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不断增长,从而导致消费基金增长,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从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5年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B 】 A 经济人B社会人 C 理性人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 】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通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 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C 】 A需要理论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B 】 A生理机制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 】A预期社会化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B 】 A幻想期B规划期 C尝试期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B 】 A自学成才的道路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 】 A达伦道夫B涂尔干 C怀特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D 】 A组织文化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C 】 A有较强的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 】 A三方协调机制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 C 】 A绩效报酬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C 】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 】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6月完全版)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2016年6月完全版)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 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 二、劳动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基本要素。广义的劳动者: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并从 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狭义的:处于劳动年龄。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四、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 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五、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六、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七、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 法。 八、问卷调查法:只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九、实地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 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一、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 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社 会化。 三、广义上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不但包括直接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和劳动者,还包括进 行社会运行或者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主体——国家,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调节的无形主体——市场。 四、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两方关系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 关系。三方关系由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 五、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 作用。(P36) 六、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动 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P42) 七、从表2—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的特征。(P 43) 八、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

江苏省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说明

八、主要课程说明与使用教材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3.英语(二)(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附大纲), 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汪星明、周山芙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5.现代管理学(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使用教材:《现代管理学》,刘熙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6.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劳动力市场越发展,劳动关系问题越重要。劳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关系理论、制度和历史发展的学问。劳动关系学这门课程主要讲述了劳动关系的理论、历史发展,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及运行制度,如劳动合同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本书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概括了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派、制度模式和理念,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规律。尤其是分析了我国劳动关系问题的立法、政策和经验,介绍了我国劳动关系的主要制度,探索了在加入WTO背景下劳动关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 本课程使用教材:《劳动关系》,程延园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 7.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情报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组织进行改善管理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课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流程、工作说明书的编写、工作分析的应用、工作设计、职位评价指标体系及职位评价的方法等。该课程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图帮助考生形成一个对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总体认识,进而指导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的应用。

自考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得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就是( A )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得人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得方法称为( B ) A问卷调查法B个案调查法C参与调查法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主要得劳动关系就是( B ) A企业与市场之间得关系B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得关系 C企业与国家之间得关系D国家与市场之间得关系 4、霍桑实验表明,提高工效得决定因素就是( A ) A人与人之间得关系B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得总与指标就是(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与非劳动性行为得依据就是( B ) A劳动者行为得组织特征角度B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得个体角度D劳动行为得结果表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得最重要因素就是( A ) A劳动者得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得多少C、劳动环境得好坏D劳动得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得概念最初得提出者就是( C ) A萨柏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征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得人适合从事( D )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得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平静、耐受性较高得工作 C 持久细致得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得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得首要问题就是( C ) A加强管理与监督B吸收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D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得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得就是( B ) A劳动力由传通工业都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得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 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得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得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得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得部门 12、冲突理论得产生就是有一定原因得,它就是在剖析哪种理论得基础上提出得?( A ) A马克思主义B 保守主义C激进主义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 B ) A《地位解体与阶级》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与政党》D《分层得一些原则》l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得就是( C ) A有较强得凝聚力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得组织目标与整体性D满足成员心理得需要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施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就是( A ) A明确政府得职责范围B改革目标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D 改革要彻底 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得就是( B ) A劳动力得使用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服务关系D、劳动管理关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 A、泰勒和梅耶 B、泰勒和韦伯 C、泰勒和配 D、泰勒和迪尔凯姆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个体进行详细调查的方法称为(B) A、问卷调查法 B、个案调查法 C、参考调查法 D、实地调查法 3、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C) 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D、简单劳动和杂劳动 4、下列不属于直接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的是(D) A、品貌和气质 B、报酬 C、相似和互补 D、政治信仰 5、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用哪个指标衡量劳动者态度的总和指标?(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 6、构成了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的是( C ) A、劳动 B、闲暇 C、劳动和闲暇 D、娱乐 7、劳动者行为中最主要的社会行为是(A) A、劳动性行为 B、非劳动性行为 C、劳动者群体 D、正式行为 8、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人属于“职业锚”的哪种类型?( A )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 9、下列哪个理论强调道德是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B ) A、戴维斯和摩尔的功能分层理论 B、涂尔干的功能理论 C、帕森斯的社会分层系统功能论 D、以上理论都不是 10、职业生涯管理中心最核心的是( C )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定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11、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学派观点的是( A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C、根据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社会阶层 D、社会结构决定人们手社会行为

00294劳动社会学简答题

1.简述科层制的基本要素。 答案: 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2.简述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 ①实际观点 ②实证观点 ③整体观点 ④发展的观点。 3.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案: ①社会调查法。 ②社会统计法。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 4.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内容。 答案: ①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②劳动操作过程的社会化。 ③劳动成果的社会化 5.简述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答案: ①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简单协作阶段。 ②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阶段。 ③机器和大工业阶段。 ④以微电子为主角的新的技术革命阶段。 6.简述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答案: 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而导致劳动力不足。 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③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7.简述群体正式结构种类。 答案: ①直线制结构; ②职能式结构; ③直线——职能式结构; ④水平结构; ⑤矩阵结构。 8.简述劳动群体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 答案: 群体中,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不可分割,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1)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 (2)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 对非正式结构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干预而任其发展,则有可能降低组织的效率,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 第二,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消息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第三,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挠变革,压制先进等。 9.简答:劳动者的特征 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②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 ③处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④参与实际劳动过程。 10.试述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答案: ①价值观念 ②企业意识 ③管理方式 ④企业规范 ⑤企业英雄人物 ⑥企业形象。

自考本科05962招聘管理

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第一章招聘管理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招聘管理:就是对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展开招募、甄选、录用、评估等一系列活动,并加以计划、组织、指挥与控制,进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借以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员工队伍,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 2.人力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行为的生产潜能。 3.猎头公司:是指一些专门为企业招聘高级人才或特殊人才的机构。 二、填空 1.招聘的具体过程是由:招募、甄选、录用、评估四个阶段组成。甄选是招聘管理中技术性最强和难度最大的阶段。 2.招聘的目的(职能):1.吸引人才 2.储备人才 3.补充人才 4.调节人才。 3.格卢克把寻找工作的人分为三类: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者、满足者和有效利用机会者。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审议,于2008年1月1日实施。 5.《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6.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层次就是运用组织文化来加以管理。 三、简答 1.招聘管理的作用: (1)有效的招聘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降低员工流失率 (2)有效的招聘管理会减少员工的培训费用 (3)有效的招聘管理会增强团队的工作士气 (4)有效的招聘管理会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率 (5)有效的招聘管理会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2.招聘管理的构成要素: (1)招聘主体:招聘者 (2)招聘对象:符合标准的候选人 (3)招聘载体:信息的转播载体 3.招聘管理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2)公平竞争原则(3)公开原则(4)真实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6)人岗匹配、用人所长原则(7)效益原则(8)内外兼顾原则 4.招聘的一般流程: (1)制定招聘计划(2)报批招聘计划(3)实施招聘计划(4)甄选(5)体检和录用(6)招聘评估 5.招聘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目的): ①“吸铁石”吸引人才 ②“蓄水池”储备人才 ③“补氧器”补充人才 ④“调节器”调节人才 第二章影响企业招聘的因素 一、名词解释 1.企业形象:是指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 总体印象。 二、填空 1.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4点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稳定功能。 2.求职动机:(1)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2)经济压力。(3)自尊需要。(4)替代性的工作 机会。(5)职业期望。 3.求职者的求职动机与经济压力之间成正比关系。 4.招聘渠道分为内部招聘渠道和外部招聘渠道。 5.企业招聘的对象可以大致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普通操作者。 6.招聘工作既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受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还有应聘者个人因素。 7.与薪酬相关的福利待遇:薪酬福利水平、工作性质、工作氛围、地理位置。 三、简答 1、影响企业招聘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有: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3)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4)技术进步 内部因素有:

劳动社会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题(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 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______之间的关系。 A.企业与市场 B.企业与劳动者 C.市场与劳动者 D.企业与政府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 A.劳动收入的保护 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质条件的改善 D.素质的提高 3、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XE中,E所代表的是 A.效价 B.期望值 C.报酬 D.能动性 4、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

A.高效率 B.高质量 C.高智力 D.高技术 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6、在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学者是 A.约翰,霍兰德 B.佛隆 C.格林豪斯 D.萨柏 7、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这九类的是A.经理与行政人员 B.文员 C.学生 D.非技术人员8、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 A.社会单位 B.社会成员 C.社会组织 D.社会结构 9、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 A.生产关系的概念 B.生产资源的概念C. 生产力的概念 D. 生产环境的概念

广东省2016年1月自考《劳动社会学00294》试题及答案

A A B C D 5.最早提出职业生涯概念的学者是( ) A.萨柏 B.霍尔 C. 沙特烈 D.金斯伯格 选择答案: 6. 职业生涯管理中最核心的是() A.员工自我评价 B.组织对员工的评价 C.制订员工发展计划 D.职业培训与指导 选择答案: 7.根据涂尔干的社会分层功能理论,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 B.法律 C.原则 D.规范 选择答案: 8.由于第三产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错谬的是() 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 C.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供应享受资料的部门 选择答案: 9.适用于一般纺织企业的定额方式是() A.劳动定额 B.看管定额 C.时间定额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A A D. 产量定额选择答案: 10. 从广义上说,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 A.劳动力的使用关系 B.劳务关系 C.劳动服务关系 D. 劳动管理关系 选择答案: 11. 下列不属于工会基本性质的是( ) A.群众性 B.盈利性 C.社会性 D.阶级性 选择答案: 12. 最早提出维持生存薪酬理论的学者是( ) A.亚当·斯密 B ,李嘉图 C.魁奈 D.威廉·配第 选择答案: 13. 劳动纠纷是 不协调的反映。 A.劳动关系 B.生产关系 C.政企关系 D.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选择答案: B C D A B C D A B C D B C D B C D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模拟更新版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历年真题更新版

1月劳动社会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的管理学派代表梅耶认为,工人是 A 经济人 B社会人 C 理性人 D自然人 2、劳动社会结构中能够反映劳动社会现状的是 A劳动者的性别结构 B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 C劳动者的职业结构 D劳动者的产业结构 3、经过考察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得的最终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以选择合适的行为达到最终的奖励目标的士气激励理论是 A需要理论 B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4、劳动者的自我控制是经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的? A生理机制 B心理机制 C神经机制 D思想机制 5劳动者社会化过程中为未来工作中的真实角色做准备的阶段是 A预期社会化 B基础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初始社会化 6、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中不包括的阶段是 A幻想期 B规划期 C尝试期 D现实期 7、最常见的职业发展道路是 A自学成才的道路 B立足本职的道路 C转换职业的道路 D自主创业的道路 8、社会分层的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A达伦道夫 B涂尔干 C怀特 D萨拉尼 9、组织的必要构成要素是 A组织文化 B管理体素 C组织成员 D组织环境 10、下列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的是

A有较强的凝聚力 B规模小,结构松散 C明确的组织目标和整体性 D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 11、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 A三方协调机制 B民主协商机制 C少数服从多数机制 D工会谈判 12、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或劳动者组织根据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支付的基本现金报酬是 A绩效报酬 B激励报酬 C基础报酬 D社会福利 13、劳动政策的目标是 A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 B维护公平、公正 C促进劳动关系的合作 D促进经济发展 14、企业待定权利争议一般发生在 A订立或变更合同时 B履行合同时 C争议处理时 D合同生效时 15、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有雄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保障制度是 A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B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C自助行社会保障制度 D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16、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自助型 B保险型 C国家保障型 D福利型 17、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 A体制原因 B有效需求不足 C季节变动 D结构性失调 18、就业对劳动者个人最基本的基础和前提的功能是 A劳动者生活保障的功能 B劳动者自我实现的功能 C劳动者自我发展的功能 D劳动者服务社会的功能 19、恩格尔系数是指消费者的食品消费支出占()的比例。 A总收入水平 B日常支出 C消费支出 D意外收入 20、下列不属于非法雇用童工的是 A雇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 B雇用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从事个体劳动 C让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加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 D企业雇用未受完9年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社会调查的类型包括

2004_2015年劳动社会学自学考试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94)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抛开社会制度的层面来讲,劳动的社会关系是指______之间的关系。 A.企业与市场 B.企业与劳动者 C.市场与劳动者 D.企业与政府 2、劳动的经济条件保护主要体现为劳动者的 A.劳动收入的保护 B.最低工资收入的保护 C.物质条件的改善 D.素质的提高 3、期望理论表达公式M=VXE中,E所代表的是 A.效价 B.期望值 C.报酬 D.能动性 4、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和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是 A.高效率 B.高质量 C.高智力 D.高技术 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B.闲暇时间的多少 C.劳动环境的好坏 D.劳动的社会地位 6、在1959年首次提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的学者是 A.约翰,霍兰德 B.佛隆 C.格林豪斯 D.萨柏 7、按照职业技术划分,我国的职业可以分为九类,下列不属于 ...这九类的是 A.经理与行政人员 B.文员 C.学生 D.非技术人员 8、达伦道夫认为社会冲突的根源是特定的 A.社会单位 B.社会成员 C.社会组织 D.社会结构 9、传统的劳动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 A.生产关系的概念 B.生产资源的概念 C. 生产力的概念 D. 生产环境的概念 10、下列论点不属于 ...霍桑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职工是“经济人” B.领导要关注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 C.职工是“社会人” D.企业是由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构成的 11、随着企业改制的推进,中国劳动合同制度已经基本全面建立,初步形成的市场就业机 制是 A.自主择业 B.以中介机构为主 C.定向分配 D.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劳动者自主择业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2016年6月完全版)

广东自考00294劳动社会学串讲复习重点 (2016年6月完全版) 第一章绪论 一、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 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法国,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 二、劳动者是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基本要素。广义的劳动者:指一些具有劳动能力的,并 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的人。狭义的:处于劳动年龄。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 三、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自觉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四、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 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 五、管理学派的代表任务是:泰勒和梅耶。梅耶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六、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七、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作为样本进行详尽调查的一种方 法。 八、问卷调查法:只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九、实地观察: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 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一、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 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二、劳动社会化的内容:1、生产资料社会化。2、劳动操作过程社会化。3、劳动成果的 社会化。 三、广义上的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不但包括直接经济运行主体——企业和劳动者,还包括 进行社会运行或者经济资源宏观配置的主体——国家,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调节的无形主体——市场。 四、国家、企业、劳动者之间的联系,最主要的两方关系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 关系。三方关系由劳工、雇主和政府构成。 五、第三产业以第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 动作用。(P36) 六、从发达国家职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规律看,总的趋势是体力性的、非技术性职业的劳 动者所占份额不断减少,而脑力性、技术性职业的劳动者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P42)七、从表2—1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的特征。 (P43) 八、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 状,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其次,女职工在全

00294劳动社会学 重点整理2015年6月

劳动社会学重点整理2015年6月 第一章结论 1、19世纪20—30年代P1 2、P1 3、P2 4、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 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P2 5、 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P2 6、 其研究内容:①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结构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 7、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 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P6 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 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 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P8 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 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P11 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 16、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 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 语三个组成部分。 有大量实证性材料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 ③比较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也称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第二章劳动 1、 三个层次的要求:①在法律允许内的劳动;②经过交换的劳动;③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劳动。 2、劳动的社会职能:①劳动创造社会财富②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③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3、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 同劳动的过程。P23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专业代码:2020218)主考学校:南京大学 为推动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培养能够适应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门人才,结合我省实际,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以高等教育学历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段),是遵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精神,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创新理念的专业人才。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注重考核应考者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学历层次与规格本专业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本专业各门课程均采用学分制,每门课程考试合格后,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同时取得该课程的

学分。凡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课程合格成绩与学分,通过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由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发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本科毕业生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二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由主考院校授予学士学位。三、学位授予要求学位要求课程:英语(二)、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凡全部课程考试合格且毕业论文成绩良好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其英语(二)课程和其它五门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者可向主考学校申请学士学位,经主考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主考学校发给学士学位证书。四、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政治思想方面:要求应考者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业务能力方面:要求应考者通过该专业的系统学习,毕业后成为能在各类公司、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中从事人才测评和遴选、根据人员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人力资源加以调配和组

2021年自考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劳动社会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94) 一、单项选取题 1、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中管理学派代表梅耶更强调工人是(A ) A.社会人B经济人C理性人D自然人 2、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队作为样本个体进行详细调查办法称为(B )A问卷调查法B个案调查法C参加调查法D实地调查法 3.市场经济主体间最重要劳动关系是(B ) A公司和市场之间关系B公司和劳动者之间关系 C公司和国家之间关系D国家和市场之间关系 4、霍桑实验表白,提高工效决定因素是(A ) A人与人之间关系B生产条件C产品需求D工作环境 5、常被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用作衡量劳动者态度总和指标是( D ) A社会地位满意度B收人满意度C环境满意度D工作满意度 6、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根据是( B ) A劳动者行为组织特性角度B劳动考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 C劳动行为个体角度D劳动行为成果体现 7、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最重要因素是( A ) A劳动者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多少C、劳动环境好坏D劳动社会地位 8、职业生涯概念最初提出者是( C ) A萨柏B.霍尔C沙特烈D金斯博格 9、按照人格特性与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胆汁质人适合从事( D ) A做社交、文艺性、多样性、规定反映敏捷且均衡工作

B有条不紊、刻板安静、耐受性较高工作 C 持久细致工作,如技术员、检查员 D反映迅速、动作有力、应急性强、危险性大工作如节目主持人、演讲者 10、公司资源合理配备首要问题是( C ) A加强管理与监督B吸取精英人才C加强职业生涯管理D控制运营成本 11、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发展,就业构造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是( B ) A劳动力由传通工业都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 B绝大多数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公司流向劳动密集型公司 C 劳动力由劳动生产率低部门流向劳动生产率高部门 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物质部门流向享有资料部门 12、冲突理论产生是有一定因素,它是在剖析哪种理论基本上提出?( A ) A马克思主义B 保守主义C激进主义D自由主义 13、涂尔干在哪部著作中对其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理论做了明晰阐述?( B ) A《地位解体和阶级》B《社会分工论》C《阶级、地位群体和政党》D《分层某些原则》l4、下列各项不属于非正式组织特点是( C ) A有较强凝聚力B规模小,构造松散 C明确组织目的和整体性D满足成员心理需要 15、政府在对其社会事业实行分类改革时,其首要问题是(A ) A明确政府职责范畴B改革目的明确化C改革力度要大D 改革要彻底 16、从广义上讲,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是( B ) A劳动力使用关系B劳务关系C劳动服务关系D、劳动管理关系 17、下列不属于工会基本性质是( D ) A群众性B阶级性C社会性D赚钱性 18、现阶段国内收入分派经济根据是( A ) A要素所有权B按劳分派C市场经济D筹划经济

广东省7月自考劳动社会学00294试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广东省2016年7月自考劳动社会学00294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真题 1. 下列不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的是() A.目的性 B.能动性 C.自觉性 D.创造性选择答案: 答案:B 2. 目前中国的职业结构具有的特征是() A.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 B.从农业社会向非农业社会转变 C.从非技术劳动向技术劳动转变 D.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选择答案: 答案:B 3. 士气激励理论中的Y理论所采用的人性假设是() A.经济人假设 B.自我实现型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 D.社会人假设选择答案: 答案:B 4.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常常使用的作为衡量劳动者态度的综合指标是() A.社会地位满意度 B.收入满意度 C.环境满意度 D.工作满意度选择答案: 答案:D 5. 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 A.从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角度 B.从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的角度 C.从劳动者行为的个体角度 D.从劳动者行为的社会特征角度选择答案: 答案:B 6. 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项是() A.健康 B.社会阶层 C.教育 D.年龄 选择答案: 答案:A

7. 根据“职业锚”理论,在作出职业选择和决策时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正在干的实际技术内容或职业内容上的这类型人属于“职业锚”的() A.技术/职能型 B.管理能力型 C.安全/稳定型 D.自主、独立型选择答案: 答案:A 8. 下列不属于中产阶级壮大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B.产业结构调整 C.传统行为的劳动力需求上升 D.社会关系的复杂化选择答案: 答案:C 9. 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范畴的是() A.共同意识 B.个人观点 C.职业道德 D.行为规范选择答案: 答案:B 10. 在一个保险公司中,一个经理把其组织机构设计成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家庭保险等不同的部分,其划分的依据是() A.按计划项目设置 B.按客户设置 C.按产品设置 D.按功能设置选择答案: 答案:C 11. 关于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劳动关系比较正式,是受到《劳动法》规范和调整的,而劳务关系没有法律约束 B.劳动关系的建立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而劳务关系则是由双方协商确定 C.劳动关系体现了严格的隶属关系和管理关系,而劳动关系则不然 D.在管理上,正式的劳动关系有较大的自由处置度,而劳动关系则没有选择答案: 答案:A 12. 劳动报酬可以分为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其中间接报酬是指() A.绩效报酬 B.基础报酬 C.激励报酬 D.福利 选择答案: 答案:D 13. 我国具体的劳动关系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