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

100103122 中文系对外汉语谢素婷

时代抨击下的儒学:现代新儒学

——从儒学和宗教的异同看儒学新发展21世纪,儒学代表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向世界传播,但儒学的越加发展我们所要给它的定位就要越加明确。现在我们中国有大多数人称孔子之学即儒学为儒教,对于儒教这一概念我们不得不细琢它的准确性,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孔子之学是属于宗教一类的吗?

五四时期,新文化派和康有为等不同的文化流派都极力的推崇孔子之道和传统的儒家文化,但在那个时期这些不同的文化流派仍然用“孔教”和“儒教”来称谓儒学,唯有一人认为不能用“孔教”和“儒教”来统称儒学。梁漱溟(1893——1988),名焕鼎,字寿铭,后改漱溟。在“五四”时期他围绕儒家文化展开激烈的争论,高扬儒家的旗帜,对儒学与宗教、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以及儒学的发展前景等问题都做出回答,被称为“最后的儒家”。梁先生认为,儒学是不能称为儒教的,儒学与宗教有着不同之处。所谓的宗教,都是以超绝于知识的事物,来谋得情志上的安慰。也就是说宗教所秉有的知识都是超外,不是人创造是神造的,是超脱于人之外的;再则,宗教的一切都是对于人的情志起到安慰、勉励作用,并且宗教是奉行神的教诫,是信奉鬼神的。从上三方面就可看出,宗教与其他文化形态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超绝和神秘。而儒学讲究用理智调理情感,处处指点人用心回省、反省自求,其所宣扬的人类行为之准则,也是因人之性、顺人之情而制作;儒学“不语怪力乱神”,“敬鬼而远之”,极力避免宗教的迷信与独断。

从上述看,宗教与儒学并不是全然的不同。宗教与儒学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最终都是为“众生”奔走,就是说这两种形态都给人以精神上的寄托和支持,都不是物质的。但就即使两者有相同之处,其发展也是不同的。就举例来说,在中国曾发展最为辉煌的宗教是佛教,佛教在西汉末年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在中国发展已有一千多年,但曾经几乎人人信佛,如今为什么佛教倒逐渐的消沉了呢?儒学与佛教都关注人生的发展,但儒学是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佛却超脱于人;儒学追寻的是入世,而佛教主要是出世。就现在社会来说,一切的存在都是为发展,就如同儒学的入世说,而佛教的所追寻的出世并不那么的符合现在社会的心理;就如同梁漱溟先生说:“我在思想上倾向佛家,生活上走儒家的路”。

现在在世界各地都建有孔子学院,儒家的思想做为中国最有特色的一种文化被全世界的人认识和接受,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就预示着儒学作为一种文化是最适合人类精神的发展的?

在文学上曾把儒学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先秦至东汉末年;2.宋明理学;3.现代新儒学。儒学发展的前两个时期,我们都有所了解,但对于现代新儒学我们还是陌生的。现代新儒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产生,其概念是: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服膺宋明理学,力图客观而同情地理解传统儒学,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现代新儒学对儒学自身要求发展是不同的,它不同于先秦至东汉时期的儒学,第一时期的儒学的出世说是依附于政治才得以实现的,它的“仁”和“礼”是为政治集团服务,就那一时期的儒学来说太过于政治化和功利化;而儒学的第二时期的发展“宋明理学”它超脱了儒学本身而过于理性化和强制化,是绝对的、呆板的。现代新儒学是把儒学完全放在有关思想和精神的文化层面,在经历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人类更加渴望精神上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并不是空荡、凌驾于人之上的精神寄托,人类更多的是追求人本身所创造的更加适合、符合的依托。人为什么存在?人类的存在难道不就是为了生存吗?是的,为了生存,但这个生存不单单是物质层面上的,更多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所以,儒学在逐渐被世界认同是必然的,现代新儒学正符合了现代人类的心灵上的要求,给人一种“生”的精神向导、力量。

就如同梁漱溟先生所说的,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儒学必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梁先生已经预见了儒学的发展,现在儒学也正以新的面貌走上了世界的舞蹈,相信儒学也会朝着更鼎盛的方向发展,走出自己的姿态,走出自己的特色。

(完整版)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3(7--12课)测试

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版③期末测试卷 (满分100分,含卷面分1分。限时60分钟) 听力部分(30分) 一、听录音,选择所听到的单词.(12分) ( ) 1. A. now B. new C. nose ( ) 2. A. doctor B. daughter C.door ( ) 3. A. banana B. behind C. brown ( ) 4. A. another B.answer C. afternoon ( ) 5. A. where B. well C.welcome ( ) 6. A. brown B.brother C.black ( ) 7. A. chair B. China C. class ( ) 8. A. eight B. eighteen C. eleven 二、听录音,选择所听到的句子(8分) ( ) 1. A. The cap is black. B. The cap is brown. ( ) 2. A. Let’s go shopping. B. Let’s play football. ( ) 3. A. The cap is black. B. The cap is brown. ( ) 4. A. We are from America. B. They are from China. 三、听问句,选答语(10分) ( ) 1. A. She’s my little sister. B. Yes, he is. ( ) 2. A. It’s red. B. It’s on the chair. ( ) 3. A. I don’t know. B. We’re from Beijing. ( ) 4. A. It’s nine. B. I can see nine.

另辟蹊径力创新思方克立先生的现代新儒学研究

另辟蹊径力创新思一一方克立先生的现代新 儒学研究 论文导读::方克立先生。堪称现代新儒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先生早 年从事于中国古典哲学教学与研究。论文关键词:方克立,现代新儒学,研究 方克立先生,湖南湘潭人,1938年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著名历史学家方壮猷之子。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先生早年从事于中国古典哲学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2]1在短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堪称现代新儒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港台及海外思想文化界产生强烈的反响并引起极大的关注。主要论著有《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主编有《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大辞典》、《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 作为现代新儒学研究的一代宗师,方克立先生对中国哲学有着厚重的情感。在所写的大量学术专著中,在所作的大量学术演讲中,他多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现代新儒家学术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对现代新儒家存在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了中肯的评定。在一定意义上说,先生对现代新儒学的哲学致思确立了学术界现代新儒学研究的精神方向。在两十多年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中,先生学思精严、规模宏远、成绩斐然。然而,限于文章篇幅与个人学识研究,此文谨以先生学术思想之部分即主持编写现代新儒学丛书、现代新儒学综合性论述及现代新儒家的个案分析为研究主体。笔者不揣冒昧,谨述如下。

1、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

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 在当前的文化讨论中,有一种观点颇为引人注目,并有进一步发展和滋蔓的趋势,这就是复兴儒学或所谓“儒学第三期发展”的主张。 “弘扬儒家学术”,“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推动“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本来是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港台和海外的现代新儒家学者提出和一直坚持的口号。随着对外开放和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发展,国内个别学者也接受了这个口号,并把“第三期发展”解释为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近年来,一些海外华裔学者先后应邀回国讲学,也有人大力宣传这种新儒学的主张(并非人人如此,也不见得是多数)。曾经是现代新儒家的先驱者的几位长期生活在国内的老先生,怀若对“周孔教化”和传统儒学的“敬意”,重登讲坛,继续宣传当年鼓吹过的中国精神文明优越论,提倡发场民族传统精神,甚至主张把宋明理学当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这些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学者,备受青年的尊敬和仰慕,加上报刊的宣传,因此,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术观念的变化可能最能说明问题。近30年来港台现代新儒家著作中最常见的一些基本观念,诸如“天人合一”、“道德理性”、“个体人格”、“儒家人文主义”等等,过去我们是很少讲的,近年来纷纷出现于我们的报刊上和学术论著中, *本文是作者1986年3月27日在国家教委召开的“七五”科研规划咨询会上的发言,原载《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5期。

甚至成为最热门的研究课题和时尚观念。新儒学似乎已经成为现代学术思想战线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派别,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人公开打出“现代新儒家”的旗帜。 中国正处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又一个关键时刻,现代新儒家思想的重新泛起,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从历史上说,现代新儒家就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为了回答中国向何处去,中国要不要实现现代化和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而产生的一个思想派别,他们提出的理沦,早已受到中国的前辈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严肃批评,并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下通的和根本错误的。在今天,中国更紧迫地面临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古今、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更加直接、尖锐。中国是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呢,还是应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抑或是走如某些人所鼓吹的“东方式工业文明”的道路?这是今天人们思考、探索和实际争论的问题。现代新濡家的主张在这个时候重新有了一定的市场,应该说是不奇怪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争取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这个愿望能不能靠复兴儒学,或以现代新儒学为指导思想来实现?自然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在这样重大的原则间题上,我们的同志一般不会糊涂;但是在一些似乎是纯粹的学术问题上,例如怎样认识中国文化的特质,怎样评价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在今天的价值与作用,怎样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等等,我们一些同志发表的见解,却很难和现代新儒家划清界限,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一)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一) 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中国文化,早在晚明清初即已开启其由传统而向近、现代转化的历史闸门。但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及其所实施的野蛮的种族歧视和文化统治,使得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进程未能以自发式形态一线顺畅展开。迨至道、咸之世的早期启蒙思潮再兴,戊戌年间启蒙思潮由“早期启蒙”阶段向“近代启蒙”阶段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又一次启动了起来。尽管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胜于晚明清初,但这时的中国已经遭逢到亘古未遇之巨敌——在近代资本主义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西方文明。近代西方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新成就,一经产生就有着规范其他地区、国家或民族发展路向的特性。它凭借着先进的科技成就、廉价的商品、雄厚的经济实力、血与火的掠夺,将自己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等强制性推向全世界,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其“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世界”,“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业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而如以道德评价标准来看,这带给西方社会的是福音,留给其他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却是灾难:土地被抢占,财富被掠夺,有的连国家主权也丧失了,陷入殖民地境地;……中华民族即因西方的入侵及与之相伴随的近代西方文明的无情冲击而承受到深重的灾难,不仅破坏了中国社会的传统秩序,而且扰乱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发展路向的理性选择,使得本已迭经坎坷的中国文化近(现)代化进程更加步履艰难。 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何以未能经受得住西风美雨的冲击?中国文化有无自身的价值;倘有价值,其发展前景又将如何?究竟应该怎样应对扑面而来的近代西方文明,并在完成救亡图存重任的同时,谋求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身身的发展?以及为什么中国专制主义文化具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怎样才能彻底清除专制主义的文化土壤?应该如何评价既明显具有优势、又显然存在诸多弊端的近代西方文明?中、西文化能否交融;如有交融之可能,又怎样使之得以实现?与西方文化交融、会通后发展起来的新型而又保持着自身民族特质的中国文化,在未来人类文明中处于何种地位?……诸如此类的问题,全部摆在了为中国前途而思考和奋斗的中国人民、尤其是知识者的面前。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无论其代表哪一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意愿,无论其有着怎样的学术背景、心路历程、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只要其关注中国的前途命运,就必然会思考这些问题,并依据其自己的方式、从各自的立场或角度作出一定的回应。 “五四”启蒙知识群体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颇有代表性意义。兹仅评述三点:其一,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采取简单化的全盘否定态度。“五四”启蒙先贤中虽曾有人试图阐发中国文化传统之精义,探寻中西文化融汇的途径,但随着反传统呼声日烈,这种探寻在他们那里渐近销声匿迹,而几欲连根拔除式的反传统呼声则成为主潮。不但孔家店必须打倒,极端者更倡言汉字、线装书、国画、中医、武术、京剧等一切固有文化均在必须废弃之列,甚至说:“我们中国民族,从前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业;对于世界的文明,没有重大的贡献;所以我们的历史就不见得有什么重要。”传统文化的唯一价值,便是其能如死人之于医生一般的为我们提供“病理学上的好材料”。(2)如此激烈,确为人类文化史上罕见,正如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所说: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历史中,“从未出现过象中国五四时期那样的在时间上持续如此之久、历史影响如此深远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3)这种对于传统摧毁性的批判、反对、否定,并不是依据于学理,而另有其现实的社会与政治背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尊孔复古逆流,特别是针对北洋军阀统治集团利用这股逆流对新思潮横加镇压而发出的逆反性抗议。并且,这种反传统思潮所以能在当时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中激起相当广泛的回响,也正因其与他们对黑暗腐败的统治集团和以安福系为代表的无聊文人政客们的普遍愤慨情绪相吻合,从而获得强烈的共鸣效应。然而,以现实政治的批判为目的的反传统不是、也不

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版③测试卷一

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版③测试卷 听力部分(20分) 一、听录音,选择所听到的单词(5分) ( ) 1. A. brown B. brother C. black ( ) 2. A. chair B. China C. class ( ) 3. A. eight B. eighteen C. eleven ( ) 4. A. sheep B. shop C. ship ( ) 5. A. red B. ride C. rest 二、听句子,判断对错,正确写T,错误写F(5分) ( ) 1. Lily is in Class One, Grade Two. ( ) 2. Don’t close the window, please. ( ) 3. We can fly a kite. ( ) 4. Mr Black is a worker. ( ) 5. I’m Sorry I’m late, Miss Liu. 三、听问句,选答语(5分) ( ) 1. A. She’s my little sister. B. My name is Eve. C. Yes, he is. ( ) 2. A. It’s red. B. It’s on the chair. C. It’s eight. ( ) 3. A. I don’t know. B. We’re from Beijing. C. They’re from America. ( ) 4. A. He has many pens. B. It’s twenty. C. I can see twenty. ( ) 5. A. I’m nine. B. I can see nine. C. It’s nine. 四、听录音,写单词补全句子(5分) 1. My coat is ______. 2. It’s ______ today. 3.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_______? 4. How many ______ can you see? 5. Let’s go ______, OK? 笔试部分(80分) 一、选出下列每组单词中画线部分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三个的选项(5分) ( ) 1. A. find B. tiger C. white D. window ( ) 2. A. late B. cake C. Japan D. table ( ) 3. A. sock B. another C. knock D. from ( ) 4. A. now B. brown C. how D. bowl ( ) 5. A. thing B. then C. these D. they 二、选出与所给单词画线部分读音相同的一项(5分) ( ) 1. next A. well B. we C. open ( ) 2. pupil A. but B. use C. ruler ( ) 3. family A. rabbit B. any C. grade ( ) 4. house A. know B. coat C. down ( ) 5. worker A. bird B. teacher C. morning

大陆新儒家之起源和现状

大陆新儒家之起源和现状 2015-04-03 13:53 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作者:清茗1133次点击:我要评论 所谓的自标的“大陆新儒家”追求的理想政治是什么呢?是空想给红朝 披上其自制的儒化外衣,还是最终披上童话中“国王的新衣”? ——兼回应蒋庆陈明等所谓“大陆新儒家”说法 近来有较多关于“大陆新儒家”的争论。然此问题,一要回顾大陆新儒家之起源,二要厘清其概念之多义。 所谓“大陆新儒家”简而言之指1949年之后产生于大陆的应对现代问题且有儒家自我认同的学者或有成就的儒家实践者。回顾其起源,大陆从1949年至1970年代晚期为止因“浩劫”不允许产生新儒家,所存者乃产生于民国后幸存于大陆的儒家如梁漱溟等等。大陆民国时期产生的现代新儒家返本开新的学术和文化运动在台湾和香港持续发展。1970年代晚期他们的著作开始流传于大陆,一些知识分子接受之而成为儒家。最早的大陆新儒家是罗义俊先生、邓小军先生、蒋庆先生(不完全统计)。此三位先生皆直接深受现代新儒家的影响,其中邓小军教授还直承梁漱溟、熊十力之高足在大陆的传承。罗义俊是现代新儒家的弘扬者。蒋庆早年也深受唐牟诸子影响且曾经崇拜之。这是大陆新儒家的起源。蒋庆之独开另一门户则是后事。容后再谈。 现在再梳理“大陆新儒家”这多义的概念。时下有三种“大陆新儒家”概念。 第一个“大陆新儒家”概念是历史性和地域性的,也就是1949年以后至今产生于大陆有儒家自我认同且应对现代问题的学者或有成就的儒家实践者。这是一个涵义广泛的概念,不分学派或思想流派的。这个概念内涵比较贴近其名相,也就是贴近其名词涵义。此概念涵义宽泛,也可简称为“泛大陆新儒家”说。因此有儒家认同的传统儒学的研究者如果没有应对现代问题的意识和治学,就不属于“新儒家”而属于“传统儒家”,这样的人不多,且多为古典文献研究者。此外研究儒学但是没有儒学儒家认同的人也不属于此列,象任继愈、方克立等等。甘阳等属于没有儒家认同和利用儒学的(如“儒家社会主义”说),还有主张马克思主义或者自由主义和儒家结合而无儒家立场的人士,这些统统不属于儒家。应该属于使用儒家资源的左派或自由主义。当代在朝者也提倡儒学和传统文化,这丝毫不意

现代新儒学

第四章现代新儒学 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名理学为特征,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一、儒学发展三阶段: 1、先秦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儒学,是儒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称为原始儒学。 2、经过宋明时期援佛入儒,对儒学进行改造,使儒学哲理化,是儒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3、“五四”前后,一批知识分子面对中国传统伦理和价值系统的崩溃,帝国主义文化的入侵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欲图恢复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系统,弘扬儒学,以适应时代潮流,是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就是现代新儒学。 二、现代新儒学先驱:梁漱溟、熊十力、贺麟、冯友兰 1、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学的先驱。早在1921年,他就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认为只有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尝到“人生的真味”,因而儒家思想才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2、熊十力:以《易传》为宗,独创“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 3、贺麟:倡导的是“新心学。他于1941年8月,在《思想与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一文,是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作。明确提出了“以儒家思想为本体,以西洋文化为用具”的主张。 4、冯友兰:提倡的是“新理学”。他的《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贞元六书”,集中宣传了他的“接近于程朱道学的那套思想”。 50年代后港台新儒学代表人物: 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钱穆 最有代表性的是由唐君毅执笔,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共同署名,轰动一时的文化宣言:《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副题是:《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 三、现代新儒学五个思想特征: (一)有着坚定的民族文化本位立场。“一本性和优越性” (二)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花果飘零”的心态,希望全民能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取得“共识”,以弘扬中国文化。 (三)认为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同化力,与现代化并不相矛盾,本身蕴含着发展科技的思想,包含着民主政治的根源。 (四)中西文化可以融合 (五)否定五四运动的思想方向。 四、新儒学的主要理论特点: (一)崇儒尊孔、谋求儒学之现代复兴的基本理论立场。 第一期先秦儒学彰显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理性; 第二期宋明理学复活先秦儒家的智慧; 第三期现代新儒学承续儒家传统的生命精神。 (二)民族文化本位的基本理论立足点。 强调文化的民族性 (三)援西入儒的学理路数。 (四)返本开新的思想纲领。 返儒学内在心性之本;开现代科学、民主之新。

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版少儿版

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版少儿版 1、注重语音教学(659个单词,445个四会单词,214个三会单词) 系统的语音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独立拼读单词的能力。 2、结构功能结合 系统的语法体系,并将语法知识在交际中运用,使知识和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3、强化阅读训练 重视阅读训练,每课都有一篇有趣的文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互动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也称“听、说、读、写、译、唱、画、演、玩、做”十字教学法。通过组织这十个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新理念英语三位一体 字母、音素、音标三位一体教学法通过迁移法学习字母,通过汉语拼音学习音素,通过音素学习音标,大大降低了英语语音的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过语音关 现代新理念英语手工学具 专门为儿童版教材设计的手工学具,每册教材一套,共4套。该手工学具内容丰富,包括简笔画、手工模型、手工折纸、头饰等,为低年级儿童学习英语提供生动活泼的辅助材料。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材料的使用,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充分体现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手册 专门为少儿版教材配备的活动手册,每册教材一册,共8册。该活动手册紧扣教材内容,安排有听力、语法、阅读、书写等方面的练习。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语法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代新理念英语能力训练

专门为初中版教材配备的能力训练手册,每册教材一册,共5册。该能力训练手册紧扣教材内容,安排有听力、词汇、语音、语法、阅读、写作等专项练习,每课还配有一套学力水平评估试题,试题中包括听力、单项选择、句型转换、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让学生随时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确保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本能力训练手册,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能力,还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儒家发展历程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地位及其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创立和形成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其原因在于“仁政”、“德治”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社会大变革、大动乱时代,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和争霸的需要。 2.秦朝时,儒家思想受到压制;原因在于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循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3.汉代是儒学的改造时期;儒学逐渐处于独尊地位,成为正统思想;其原因在于董仲舒在继承先秦“仁”“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4.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有了新发展;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5.宋明时期是儒学的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更加巩固;其原因在于宋明时期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理学,儒家思想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儒家思想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6.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黄、顾、王)对儒学思想批判继承,形成具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想;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批判与挑战,但仍占统治地位;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2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3春秋战国的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特征和历史地位(学案P2) 4正确理解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教材帮P4) 1董仲舒新儒学形成背景及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什么推崇董仲舒新儒学(“冷热”问题) 3与先秦儒学相比,董仲舒新儒学特点 (1)思想内涵:融儒、法、阴阳五行、黄老学说为一体(外儒内法,兼有道) (2)主张: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将儒学神学化 (3)继承发扬了儒学民本与仁政思想 (4)以维护君主专制为目的,受统治者重视,成为社会正统 1程朱理学形成背景、观点及评价 2陆王心学主要观点及影响 3宋明理学对儒学做了哪些新发展(学案P10) 4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P27) 2列举明清之际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P28) 4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儒学有哪些发展,并简要评价(学案P14) 纵观中外历史,大凡社会转型(社会大变革)时期,共同之处有哪些? 1、都有新的经济因素 2、新的阶级 3、新的思潮 4、思想文化活跃,诞生大批思想家

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新儒学文化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 在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中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无疑是冒险的,因为我们的现代文学学科是建立在五四新文化的价值原点之上,[1]马克思主义文化派渐居主流是现代文学史的核心叙事话语,用一种曾经与它相冲突的文化视野来观照现代文学现象,在一些学者看来会有颠覆现代文学学科的危险。虽然王富仁先生在《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中承认:“中国现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一种不平衡的现象,即中国现代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而中国现代文化却并不等同于‘五四’新文化。”但他对新儒学文化表现出了高度戒备的姿态,以至于产生了“本学科即将被颠覆的担忧”,认为“如果用新儒家的思想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就会导致该学科的自杀,这是因为中国现代文学是建立在‘五四’新文化的基础上。”他甚至提议现代文学界要有捍卫本学科的忧患意识。[2]张永泉先生在《回应新儒学的挑战》一文中,也指出新儒学在大陆掀起的思潮,“对五四也是对现代文学最为致命的威胁”[3]。但本文认为不应该让“敌我”对立的思维方式局限了我们的视野,而应该如一些学者所看到的那样,新儒家为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与话题”,我们必须突破对立冲突的“思维定势”,不能让新儒学始终作为一个陌生的概念,也不能让它成为“羞于出口的字眼”[4]。 其实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前后,新文化阵营对维护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各种思潮亟高度警惕,每有闻“孔”色变之势。与之相比,那些主张重新阐释和发扬儒学的人士,对于新文化则表现出了相对积极的态度。民国时期,陈之原先生的《发展新儒家思想》一文非常客观地指出: 外来文化的输入,表面上好像代替了儒家思想,推翻了儒家思想,使它趋于没落消灭的运动,其实正是促使儒家思想新发展的大动力。……“五四运动”以后所输入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与儒家思想汇合,在历史上曾展开了一个新儒家思想运动,造成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由这看来,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不是建筑在排斥外来文化上面,而是建筑在输入吸收外来文化上面。[5] 从这个意义上说,袁良骏先生的观点可资我们借鉴,他在《“五四”·新儒学·道德重建》一文中指出: “五四”的局限正是当代新儒学的光点,当代新儒学的局限恰恰也正是“五四”的光点。因此两个局限的排除和两个光点的融汇,正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大发扬。[6] 而台湾旅美学者张灏也在《新儒家与中国文化危机》中提倡: 应该沟通新儒家和‘五四’的思想,才是我们未来文化发展的应有基础。[7] 事实上,20世纪初期中国的文化场域中,文化现代化主要分成了三种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文化派、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学文化派。现代新儒家之一贺麟先生在发表于1940年代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一文中,认为“广义的新儒家思想的发展,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就是中国现代思潮的主流。我确切看到,无论政治社会学术文化各方面的努力,大家都在那里争取建设新儒家思想,争取发挥新儒家思想。”并将“发挥新儒家思想,蔚成新儒学运动”视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主要特征。[8]他指出: 儒家思想包含有三个方面:有理学,以格物穷理,寻求智慧。有礼教,以磨练意志,规范行为。有诗教,以陶养性灵,美化生活。”“儒学是合诗教礼教理学三者为一体的学养,也即是艺术宗教哲学三者的和谐体。因此新儒家思想之开展,大约将循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之途径迈进。[9] 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目前的研究者仅仅在哲学史学意义上研究“新儒家”和“新儒学”,但“新儒学”、“新儒家”、“新儒学运动”在现代新儒家们眼中,是一场广义上的文化思潮、文化运动。它们的内涵并不仅局限于哲学、史学。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儒家思想之“以仁为本”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仁为本”的理念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一直围绕着一个“仁”字,那就是怎样使人趋向“仁”。什么叫做仁?实际上是什么叫人的问题,因为“仁者人也”。把仁当做一种思想理念的最深准则其实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把仁作为实践中的引导理念并且让仁融入于各种道德中。孔子的仁说是将自尧舜以来继承下来的先王之道归属为仁之道。如果从《论语》为核心来分析仁的意义的话,就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克己,对外爱人。儒家文化觉得民是国家之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以民字作为首要。孟子指出“用贤则治,不用贤则亡。”(《孟子?告子下》)因此,儒家思想把用贤作为是企业管理盛衰成败的关键。 (二)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以仁为本”的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将儒家文化的“以仁为本”的思想应用在企业管理,将“以仁为本”作为企业迈向成功的管理准则。“以仁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以人本理念为前提的,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准则,它要求的是管理行为的人性化。这样的话,现代企业管理中怎样去应用“以仁为本”的思想,融入“以仁为本”的准则呢?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可行的: 第一,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采取“仁治”以稳住民心。第二,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还需要设立起一套合理科学的激励制度,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孟子主张教化而治,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民畏之,善教, 民爱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第三,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更加要积极开展对人才的挖掘、人才的运用、人才的培育。儒家文化认为,为政之本在于兴贤。企业应该发挥员工的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主动性、事业心、创造性与成就欲,使员工的内在潜力得以发挥。然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光只能通过制度的约束,管理者也应该通过多和员工进行思想沟通和需求的满足,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对员工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设计与实施,来让员工自觉的与管理者共同把工作做好,共同1 发展企业。 二、儒家思想之“以义统利”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义统利”的理念 因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正当的利益该取而不取,也是不义。孟子就说过:“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好其道,则舜受其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 不合道义的即使一筐饭也不能接受,合乎道义的即使像舜继承尧的天下也不过分。这话准确地表述了儒家“以义统利”思想的内涵。儒家思想中的“以义统利”引领着管理者处理好盈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原料、资本和人力资源,使得企业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同时企业的盈 利必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污染环境,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在这里“义”和“利”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

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说起儒,儒学,儒家一类的词,大家也许就会首先想到春秋战国时候的孔子。原因很简单,孔子是大学问家,大圣人。中国历史上称得上圣人的也才两个,一个是武圣人关羽,另外一个就是大学问家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新儒学可分为宋代新儒学和近现代新儒学。近现代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狭义的新儒学,是指梁漱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学。广义的新儒学则可上溯到鸦片战争以来关于儒学变革的所有学说。而当代新儒学,是继先秦儒学、宋明儒学之后试图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再度复兴儒家之道的一种文化思潮。而当代新儒学,是继先秦儒学、宋明儒学之后试图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再度复兴儒家之道的一种文化思潮。 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是新儒学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儒家学者在西方文明冲击之下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一些内容以求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这一阶段的代表思想。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是新儒学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日趋成熟的托古改制的社会改良思想,即用儒学来解释改良思想。代表作有《大同书》等。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是新儒学的嬗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孙文的籍古创制,孙文在学习西方民主经验和思考西方弊政的基础上,仿慕儒家体制创立了政权与治权分立的民权学说和五权分立的

政体学说。在《建国方略》中慕仿周礼制订了非常详细的“结会”“动议”等程序和仪规;在《民族主义》讲稿中以恢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儒家道德,作为复兴民族的基础;在《民权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圣贤才智平庸愚劣”的观念来讲解真平等与假平等的分野。在《民生主义》讲稿中以儒家倡导的大同主义作为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同义语。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是新儒学的开宗明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梁溯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开始在“新儒学”旗帜下进行的儒学研究。新儒学开宗的政治基础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三民主义中含有儒学的内容。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新儒学的活动主要体现于思想领域;新儒学的目标是在汇通中西文化的前提下解释和发展儒学。代表作有梁溯溟的《乡村建设》、贺麟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等。主要成果是熊十力继承陆王心学构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和冯友兰的“新理学”。总的说来,新儒学基本上是以儒学的“内圣外王”为立宗之本的,它是在儒学遭到普遍责难的时候出现的。这一阶段的新儒学在思想研究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没有对社会发展,尤其政治变革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新中国建立到大陆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新儒学的沉寂阶段,这一阶段不仅中国大陆的新儒学研究归于沉寂,海外新儒学亦甚少成绩。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是新儒学的恢复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尚在进行之中。恢复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过去的一些新儒学著作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学术界开始反思和讨论新儒学的功过利弊。发展阶段的主要特

(完整版)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版2试卷

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版2试卷 姓名:分数: 听力部分20’ 一.写出你所听到的音标的正确选项。(5分) ( ) 1.A./?:/ B./θ/ C./ k/ ( )2.A./ h/ B./ɑ:/ C./ t/ ( )3.A./i:/ B./z/ C./?/ ( ) 4.A./?/ B./?/ C./s/ ( ) 5.A./g/ B./ts/ C./dr/ 二.写出你所听到的单词的正确选项。(5分) ( ) 1.A.window B.open C.tree ( ) https://www.360docs.net/doc/a9675923.html,e B.her C.yellow ( ) 3.A.sing B.do C.mother ( ) 4.A.we B.are C.you ( ) 5.A.near B.what C.green 三.写出你所听到的句子的正确选项。(10分) ( ) 1.a.What’s this? b.Who is the boy? c.It’s a book. ( ) 2.a.It’s green. b.Who’s that girl? c.Yes,I am. ( ) 3.a.What time is it? b.Thank you. c.Is it yellow? ( ) 4.a.Sorry!I can’t. b.He’s Jim. c.Let’s go. ( ) 5.a.Nice to meet you. b.It’s an apple. c.How old are you? 笔试部分80’ 一.连线(10分) Jeep girl teacher book boy 二.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句,并将选项选在括号内。(10分) 1.Is this a cake? ( ) A.Yes,it is. B.It’s a bun. 2.What colour is it? ( ) A.I can sing. B.It’s red.

宋学——新儒学

宋学——新儒学 儒学的演化 儒学在汉代“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①,史称“汉学”,这种学风一直延续到五代、宋初。 儒学自东汉末年起逐渐衰微,佛、道盛行,直至唐代后期,韩愈在创导古文运动的同时,力排佛道,提倡儒学,倡“儒学道统说”。韩愈对孟子特别推崇,在“道统”中将原先被列为上承孔子的颜渊,排斥在主线之外,以孟子上承孔子,而自承孟子,并且将儒学研究从章句训诂引导为对经典义理的探求。 史称:“自晋迄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昔孟轲拒杨、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余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倍之”。“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①。宋祁的这段话,代表着北宋中期“宋学”形成时期学者的认识。 韩愈将《孟子》提高到与《论语》相近的地位,并推崇《大学》,其弟子李翱又推崇《中庸》,都对“宋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唐代后期的啖助对《春秋》、李景俭对《孟子》所持的批评态度,也对“宋学”产生了影响。宋学先驱与宋祁一起撰写《新唐书》的欧阳修,就是“宋学”先驱中的主要人物,苏轼在《居士集序》中称:韩愈之后“三百有余年而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而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 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通常被称为“理学先驱”,其实不只是理学的先驱,而且是整个“宋学”的先驱。其他如晁迥、范仲淹、李觏等人,也都可以列入“宋学”先驱人物之列。他们或以废弃“汉学”专事章句训诂,而“疑经”、撰著“新义”;或发扬儒家“内圣外王”之道,“救时行道”;或在吸纳佛、道等诸家学说、思想,以丰富宋学内涵方面,都对“宋学”的新学、蜀学、理学等各个学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学的特征 苏轼不仅把欧阳修作为宋学的创导者,而且把他列入韩愈创设的儒家道统中,上承韩愈、孟轲以继孔子的儒学正统。还谈及“通经学古”与“救时行道”,作为宋学的主要特征。 ①《四库全书总目》卷《经部总叙》。 ①《新唐书》卷《韩愈传·赞》。 通经学古不是原先的章句训诂,而是探求儒经的新意。“疑经”是宋学建立时期一个重要特点,欧阳修景祐四年()的《易或问》,“或问《系辞》果非圣人之作”,回答是“何止乎《系辞》”①。他所著的《毛诗本义》,四库馆臣在《提要》中称:“自唐以来,说《诗》者莫敢议毛、郑,虽老师宿儒亦谨守《小序》。至宋而新义日增,旧说几废,推原所始,实发于修。” 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年岁略长于欧阳修,主要活动时期也都在北宋中期的仁宗时期。胡瑗的《周易口义》“其说《易》以义理为宗”②,孙复“讲说多异先儒”③,石介也同样是不取旧说的。 救时行道为宋学另一个主要特征,也是宋学建立之初许多学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不仅欧阳修积极参与“庆历新政”,被《宋元学案》列为首位的胡瑗,也尤其重视“救时行道”。康定元年()八月,胡瑗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辟为以丹州(今陕西宜川)军事判官而任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史称“君在丹州,建议更阵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田,募土人为兵,给钱使自市劲马,渐以代东兵之不任战者”,而且“访边备利害,得以资其帅府。府多武人,初谓君徒能知古书耳,既观君之所为不以异己,翕然称之”。其“后在湖州置治道斋,学者

另辟蹊径力创新思——方克立先生的现代新儒学研究

另辟蹊径力创新思——方克立先生的现代新 儒学研究 论文导读::方克立先生。堪称现代新儒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先生早年从事于中国古典哲学教学与研究。论文关键词:方克立,现代新儒学,研究 方克立先生,湖南湘潭人,1938年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著名历史学家方壮猷之子。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先生早年从事于中国古典哲学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1]1在短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堪称现代新儒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港台及海外思想文化界产生强烈的反响并引起极大的关注。主要论著有《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主编有《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大辞典》、《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 作为现代新儒学研究的一代宗师,方克立先生对中国哲学有着厚重的情感。在所写的大量学术专著中,在所作的大量学术演讲中,他多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现代新儒家学术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对现代新儒家存在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了中肯的评定。在一定意义上说,先生对现代新儒学的哲学致思确立了学术界现代新儒学研究的精神方向。在两十多年的现代新儒学研究中,先生学思精严、规模宏远、

成绩斐然。然而,限于文章篇幅与个人学识研究,此文谨以先生学术思想之部分即主持编写现代新儒学丛书、现代新儒学综合性论述及现代新儒家的个案分析为研究主体。笔者不揣冒昧,谨述如下。 一、主编现代新儒学丛书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大陆学术界现代新儒学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勃兴才日渐浮出水面,因而其研究路向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一次访谈中,方克立先生明确指出,要正确把握现代新儒学研究的理论方向。“我们自始至终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对现代新儒学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和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首先详细占有资料,然后对新儒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观点作客观的认识和评析,既肯定其学术贡献,又批评其理论失误”。[2]371在先生看来,树立正确的学术立场,占有详实的原始资料对展开与深入现代新儒学研究十分必要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在学术立场上,先生曾以三句话来概括对现代新儒学研究的态度:同情地了解、客观地评价、批判地超越。简而之,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必须采取更加严谨、客观、分析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廓清现代新儒家的哲学致思。 在资料收集上,作为“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的发起人和负责人,先生提出具体详尽的研究思路:首先系统地搜集整理最基本的资料,然后进行系列的专题和专人研究。自现代新儒学研究成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以来,先生主持编写了大量研究丛书。 ⒈研究论集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现代新儒学研究论

现代新理念英语少儿版六学期期末测试卷

英博尔英语少儿六级期末学期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Jervis English Name Marks I.听力部分(30分) 1.Listen and choose the word you hear.听录音,选择所听到的单词。(10分) ()⒈A. number B. nest C. west D. list ()⒉A. bright B. wide C. ride D. dive ()⒊A. boat B. born C. bowl D. bow ()⒋A. move B. mouth C. month D. mount ()⒌A. listen B. pick C. afraid D. sad ()⒍A. try B. worry C. father D. believe ()⒎A. because B. before C. become D. between ()⒏A. letter B. never C. better D. bitter ()⒐A. photo B. bottle C. potato D. picture ()⒑A. than B. then C. that D. this 2.Listen and choose the sentence you hear.听录音,选择所听到的句子。(10分) ()⒈A. Lily’s picture is the best of all. B. Lucy’s book is the best of all. C. Lily’s bike is the nicest of a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