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历程

合集下载

202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与发展

202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与发展
优势: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应用
智能风控:利用AI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智能客服:通过AI技术提供24小时在线客服服务 智能投顾:利用AI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 智能营销:通过AI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客户画像分析
其他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智 能风控、智能投顾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其他风险与挑战
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依赖技术,技术更新换代快,可能带来技术风险 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可能带来法律风险 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涉及大量资金交易,可能存在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可能存在市场风险
06
202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 市场前景与机遇
爆发阶段:2010年至2015年,互联网金融 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各种创新模式层 出不穷,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风险。
监管阶段:2015年至今,政府开始加强对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发 展,防范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趋势
技术驱动:大 数据、人工智 能、区块链等 技术将推动互 联网金融行业 的创新和发展。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规模
2024年全球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0万亿美元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5万亿人民币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增长速度预计将超过传统金融行业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受到政策、技术、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结构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规模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细分市场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市场机遇
技术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机 遇。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与监管互联网金融,在过去十年里,在中国经历了一次高速发展。

以P2P网贷、众筹平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一度成为了金融行业的“新宠”,并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用户。

但是,随着行业的成熟,被挑战与监管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市场萌发于2013年,时至今日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统计,2019年以每年20%的速度发展,线上消费金融规模达到3.7万亿元,占比已占到消费金融市场的10%以上。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一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金融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二是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需要,金融行业本身的问题也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三是中国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户),由于资金门槛高和缺乏适合的融资渠道,导致了互联网金融在小额投融资领域里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虽然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风险。

早期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市场过度热滚的情况下误入了风格过于“无底线”的营销模式。

线上交易的隐密性、金融产品复杂性、涉及信息安全等特点,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中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广泛监管,并将其纳入了正规金融监管范畴。

自2013年中国央行成立互联网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以来,中国监管部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加强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和监管。

互联网金融机构需要通过正规途径实现监管授权,取得相关牌照,经过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之后方可由国资银行、上市公司等单位出资合作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机构平台建设质量、运营安全、人力和财务等都实行了颇为严格的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涌现了一些以非法集资、庞氏骗局、违法集资等形式的金融行为,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

互联网金融监管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针对这种现象,在立法、监管和自律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监管问题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监管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深度变革,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为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渠道或合作伙伴的商业行为,它不仅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式,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便捷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监管问题,包括监管政策的滞后、金融风险的加剧、安全风险的增加等。

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监管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

当时,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出理财产品、借贷业务等,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较窄、用户群体有限,但标志着我国金融业开始向虚拟化、无纸化的方向发展。

2. 发展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迎来了快速成长的机遇期。

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如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平台等不断涌现,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扩大、用户群体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监管问题和风险挑战。

3. 规范阶段为了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防范金融风险,我国政府及监管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法规。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意见》,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等领域进行了明确规定和监管要求。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互联网金融逐步走向规范化、合规化,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1. 创新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受益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P2P网贷平台通过撮合借贷双方,使得用户能够快速获得贷款,为个体经营者、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信贷市场的空白。

2. 便捷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创新型金融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监管阶段。

1.初期阶段:2007-2013在这一阶段,互联网金融公司主要提供类似于P2P借贷、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等服务,这些服务的特点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同时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但是这一阶段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投资者信任危机、平台失信等问题。

2.成长阶段:2013-2015在这一阶段,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快速发展,不仅服务类别增加,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

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如与银行合作开展存款宝、理财等业务。

同时,领域内竞争加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的涌入。

3.监管阶段:2015-至今在这一阶段,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得到加强,包括各种投资、理财等金融活动制定了投融资原则,同时各类借贷、理财、股权等《网络借贷资金管理办法》、《金融机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或文件陆续出台。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公司无法按时还款、无法承担债务而导致的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公司通常只能通过业务征信以及小额不良贷款等方式,评估客户信用状况,因此信用风险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中比较高的一种。

2.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公司在IT方面出现故障、信息泄露等导致的风险。

由于互联网业务依赖于技术支持,因此应对技术风险也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必须面对的问题。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公司无法及时获得资金,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在P2P业务中,平台通常需要负债,而投资者是否能够及时还款也是一个风险因素。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1.监管体系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主要由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人民银行、工商总局等部门组成。

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

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

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特点互联网金融是指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在线服务,进行金融业务创新和服务的一种新型金融形态。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是低门槛、高效率、快速响应、多元化、高风险、极具创新性。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高风险,且业务范围涵盖了支付、融资、投资等多个领域,因此需要必要的监管手段和机制来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发展历程1. 2013年,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通知》,使互联网金融监管正式被纳入金融系统。

2. 2014年,中国中央政府的《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意见》提出,应该成立“互联网金融综合性监管机构”,实现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全覆盖、全权监管。

3. 2015年,中国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加强对网贷行业的监管。

4. 2017年,中国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主要负责协调金融监管机构,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综合监管。

四、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现状1.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求注册成立、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规范。

2. 打击互联网金融市场虚假宣传、违法乱象和诈骗等不正当行为。

3. 通过监测预警和信息披露等方式,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投资者的透明度。

4.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同步发展与规范化。

五、完善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措施1. 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注册和登记要求更加明确,包括必要的资质准入和负面清单等。

2. 建立包括股权和其他利益关系在内的财务监管体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季度财务审计。

3. 定期开展监测和评估,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风险的把控。

4. 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体系,强化行业自律管理。

5. 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惩治力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金安全。

六、结论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完善监管机制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市场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浅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浅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浅析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摘要】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本文从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历史沿革、监管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监管挑战、监管工作的完善以及监管科技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取得显著成果,但仍面临挑战。

未来,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不断完善,结合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保障市场秩序。

随着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历史沿革、监管政策、法规、挑战、不断完善、监管科技、成果、展望。

1. 引言1.1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发展之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行业迅速崛起并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已经逐年扩大,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日益完善,包括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互联网保险等各个领域都在不断蓬勃发展。

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广泛的服务对象,因此备受青睐。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2 监管体系的重要性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随之而来的监管问题也日益凸显。

监管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确保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面临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监管体系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的力度和广度,才能有效地应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风险。

监管体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规范市场秩序,更在于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分析及趋势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分析及趋势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分析及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力量之一。

而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其监管难度也愈加复杂。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不仅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历程、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探讨。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历程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形态,起步比传统金融晚。

在开始的几年里,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时期,市场风险和监管缺失问题比较突出。

陈宇燕、高丽萍、王靖等学者在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截至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家数已经达到2342家,其中P2P网贷平台达到了1386家,规模不断扩大,监管却落后,市场风险日益突出。

”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和问题不断显现,政府相关部门也开始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201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开始全面整治互联网金融市场。

2016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P2P企业的经营行为,明确了业务准入门槛和运营要求。

此外,还有一系列监管措施相继出台,如《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互联网支付安全管理办法》等。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监管手段不够、监管执法不严格、监管岗位缺乏培训等三个方面。

首先,监管手段不够。

由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监管手段显得有些单薄。

以P2P平台为例,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3种监管手段各有优劣,无法做到一个完整体系的监管,形成监管互相分散的局面。

这使得监管难度加大,鱼目混杂的平台还是层出不穷。

其次,监管执法不严格。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各地市场监管一时推进不到位,导致不少案例极具代表性、证据确凿的P2P网贷平台和投资人受到伤害,却无法通过监管机构获得赔偿。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实践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实践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实践分析互联网的时代早已到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也让更多人获得了金融服务的机会。

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问题,如非法集资、洗钱、诈骗等,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同时,监管缺失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重要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监管的必要性在传统金融领域中,监管机构日益完善,金融市场秩序逐渐理顺。

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让金融行为更难以监管。

而且互联网金融的特点也导致了监管难度的加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创新还常常面临着无法充分估计风险、监管框架滞后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市场及消费者的风险隐患。

因此,建立监管制度是必须的。

监管可以规范金融市场,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监管可以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监管可以有效地防止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和问题,保护消费者和金融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从2011年开始,互联网金融公司陆续成为金融领域的新军,但由于无应有的监管,行业内存在着很多乱象。

2015年,中国出台的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为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2015年,中国央行颁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互联网借贷业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互联网金融归于与银行同样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下的要求。

随后,各级监管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互联网金融业的指导意见,到2019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已经走过了近乎一个完整的监管周期,几大柱头监管机构在这期间不断穿透各个层级及业态,制定了一批批完整的监管细则,向“无罪推定”转向嫌疑推定、向市场监管转向持牌经营、向单壳结构转向复合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型,最终目的是实现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金融监管,使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得以长期保障。

三、监管制度的实践效果监管机制的建立可以让行业更加规范,也可以保护金融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年3月20日Mar.20 2019
第39卷第3期
Vo1.39 No.3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3.118
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历程
杨楚昕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导致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不断积聚和叠加。

为了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与监管规制的良性互动,保障金融市场效率和公平,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亟待构建与时俱进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本文将从包容性监管、原则性监管、专项整治三个阶段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历程。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创新;监管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3-0275-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互联网为我国经济创新发展、实现动力变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近些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以及快速发展趋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金融资产配置的效率,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极大的服务。

一、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到“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
通常认为,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

2013年6月,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合作,推出首只互联网基金余额宝。

余额宝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国内单支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

自2014年起,“互联网金融”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反复提及。

互联网金融指由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发展的金融新业务,具体业务类型有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

2015年11月,互联网金融发展被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制时表述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2016年,措辞转换为“规范发展”。

2017年,表述改为“高度警惕”。

2018年更是提出“健全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为了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有关监管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在2017年密集出台。

因此,也有媒体将2016年或2017年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

“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到“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的发展变化、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金融相关表述的变化,是政府对互联网金融顺其发展、包容监管到主动介入监管的写照。

互联网金融发展伊始,有短期内获得显著效益的阿里余额宝等产品的成功范例,也出现了诸如e租宝、善林金融等一系列经济或社会事件,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逐年递增的发展走向促使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监督规制的反思。

2017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要求。

反思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过程,探索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努力方向,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与监管规制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保障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从包容性监管模式、原则性监管模式到专项整治模式的发展转变
(一)包容性监管阶段(1999—2013年)
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和发展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针对这一现状,为支持金融创新,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监管部门将“金融包容”理念嵌入金融监管体系,采取了“新治理”的创新监管范式——包容性监管方式。

这种监管方式主要表现为政府对金融市场准入的低门槛政策。

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属于金融抑制性监管,对金融业市场的准入门槛设置较高。

而包容性监管模式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入金融市场几乎不设门槛,有些业务甚至只要求备案,无须注册,更不需要主管部门发放牌照。

包容性监管犹如一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风险波及范围广、隐蔽性高、不可控性强等特征。

包容性监管模式在促进互联网金融进入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业态风险也频发。

(二)原则性监管阶段(2013—2015年)
各种互联网金融类型中,由于其业务的不同特
收稿日期:2019-03-05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P2P网贷长效监管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编号:XSP19YBZ181)。

作者简介:杨楚昕(2000—),男,湖南长沙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

研究方向:金融学、金融法。

·275·
·276·
点,其引发的业态风险和社会事件也各不相同。

例如,互联网支付领域实施的是较为严格的金融牌照管理,准入门槛有限制,监管法律框架和机构明确,因而相对稳定;互联网基金业务,由于提供基础金融产品的机构具有较好的风险控制管理能力,虽有违规事件发生但目前未集中爆发风险。

当下,风险聚集业务主要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初快速兴起的P2P 网络借贷领域,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原则性监管阶段,具体监管政策未能出台,影响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为了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自2013年起,一些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文件陆续出台。

其中《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定了原则性金融监管的框架。

原则性监管,即由一整套金融法律法规来约束金融行为和实践。

这一监管体系重点关注“合规性”,关注既定目标的有效实现,为金融消费者争取更大的利益并有效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金融监管应该遵循适度、协同、创新监管、依法监管的原则,采用了原则导向的监管方式,针对互联网新业态,制定适度包容的监管政策,在保障金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兼顾金融稳定、支持金融创新。

但是,原则性监管模式的灵活性和某些不确定性为一些互联网商家违规经营、打“擦边球”留下了空间。

(三)专项整治模式阶段(2015—2018年)原则性监管模式并未有效防范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并遏制互联网金融乱象丛生的现象。

2015年以来,虚假借贷欺诈、大规模平台跑路、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互联网金融风险频发。

例如e 租宝事件涉案金额巨大,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2016年1月,e 租宝平台的21名涉案人员被北京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这一状况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

从2016年起,我国监管层加快了对互联网金融业的清理整顿步伐。

2017年7月,“金融乱象”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被提及,此处“金融乱象”不仅指向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也包括互联网金融。

表1显示了P2P 网络借贷问题平台风险逐步高发的趋势,图1显示了问题平台事件类型的分布。

表1 
停业及问题平台统计表
时间停业及问题平台数涉及投资人数(万人)占总投资人数比例(%)涉及贷款余额(亿元)占总贷款余额比例(%)2013年及之前93 1.6 6.416.1 6.02014年及之前394 6.3 5.468.2 6.62015年及之前 1 68827.7 4.7171.1 4.22016年及之前 3 42945.2 4.5258.1 3.22017年及之前 4 03957.3 3.7332.9 2.72018年4月及之前 4 23765.2 3.8382 2.9数据来源:网贷之家2018年4月月报。

图1 停业及问题平台事件类型分布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2018年3月月报。

为了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出现,遏制金融市场乱象,2016年4月,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展开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展开全国性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行动。

同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2017年间,金融监管制度密集出台,“一行两会”发布的相关监管政策包括163个监管文件、73个相关监管政策信息,
针对包括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内的金融行业展开迅疾有力的重拳专项整治行动。

2016年8月,针对P2P 网贷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促进了网
贷“1+3”制度体系的建立,弥补了制度政策的空白,在“史上最严监管”的高压态势之下,行业加速出
清,一些不具有金融资质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被清退、违规业务加速清零,行业总体风险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要归功于监管专项整治模式的有效及时运行,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步入规范创新的正确 轨道。

但是,这种短期的、阶段性的,以国家强制力为主导的金融整治运动,是在金融乱象频发后仓促、被动而为之,具有短效、整治结果极易反弹等弊端,使得监管结果与绩效大打折扣。

三、结语
以上三个阶段监管模式的发展变化及其突显的问题表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目标还在维护金融稳定与促进金融创新之间摇摆。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构架存在不足,开启互联网金融监管变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辉.论互联网金融政府规制的两难困境及其破解进路[J].
法商研究,2018(5):58-69.[2]陆岷峰,徐博欢.金融乱象与金融治理:基于改革开放40
年金融整治经验[J].财经科学,2018(10):60-72.(责任编辑:张红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