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第十三章多层框架结构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框架结构体系选择方法、结构布置原则及计算简图的确定,并应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分层法和二次弯矩分配法,水平力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D值法等内力和变形的近似计算方法。熟悉和领会荷载效应组合的原则、构件截面设计的方法及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第一节框架结构体系及布置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一2002把10层及10层以上的房屋定义为高层建筑,一般认为10层以下房屋属于多层建筑。

一、框架结构体系

(一)框架结构组成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节点及基础组成的结构形式,横梁和立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图13-1)。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工艺和使用要求,也可能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图13-1b)。

(二)框架结构类型

1、纯(全)框架结构

整个房屋全部采用框架结构的称为纯(全)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

(1)整体式框架又称全现浇框架,它由现场支模浇注而成,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

(2)装配式框架的梁、柱等构件均为预制,施工时把预制的构件吊装就位,并通过节点进行连接。

(3)装配整体式框架兼有整体式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预制构件在现场吊装就位后,通过在预制梁上浇注叠合层等措施,便框架连成整体。

2、底层框架结构

底层框架结构房屋是指底层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图13-2),上层为承重的砌体墙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合结构房屋。

3、内框架结构

房屋内部由梁、柱组成的框架承重,外部由砌体承重,楼(屋)面荷载由框架与砌体共同承担(图13-3)。这种框架称为半框架或内框架结构。

(三)框架结构布置

按照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双向承重三种布置方案。

二、变形缝

1、沉降缝

沉降缝是为了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在房屋构件中引起裂缝而设置的,当房屋因上部荷载不同或因地基存 在差异而有可能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应设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基础至屋顶全部分开,使得各部分能够自由沉降,不致在结构中引起过大内力,避免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房屋扩建时,新建部分与原有建筑结合处也需用沉降缝分开,因为原有建筑沉降已趋于稳定,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与附属裙房两者重量悬殊,应设缝分开,高层建筑常设地下室,沉降缝的设置会使地下室的构造复杂,施工困难,基础防水也不容易处理,可采取措施调整各部分沉降差,不留永久沉降缝。

2、伸缩缝

伸缩缝是为了避免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便房屋产生裂缝而设置的。

3、防震缝

当房屋平面复杂、立面高差悬殊、各部分质量和刚度截然不同时,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振动加重房屋的破坏,或在薄弱部位产生应力集申导致过大变形。为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必须设置防震缝,把复杂不规则结构变为若干简单规则结构。防震缝应有足够的宽度,以免地震作用下相邻房屋不发生碰撞。

房屋既需设沉降缝又需设伸缩缝时,沉降缝可兼作伸缩缝,两缝合并设置。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其沉降缝和伸缩缝均应符合防震缝要求,并尽可能三缝合并设置。

三、框架梁、柱截面尺寸

图13-4 框架结构布置

(a )横向承重框架;(b )纵向承重框架;(c ) 纵横向承重框架

井子架

框架横梁

框架横梁

连续梁 连续梁

预制板

预制板

1、梁、柱截面形式

框架梁的截面形状在整体式框架中以T 形和倒L 形为主;在装配式框架中一般采用矩形,也可做成T 形和花篮形;装配整体式框架中常做成花篮形。

框架柱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或正方形,也可根据需要做成圆形或其它形状。

2、梁、柱截面尺寸

(1)梁截面尺寸 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可根据梁的跨度、约束条件及荷载大小进行选择,一般取梁高

81(=h ~l )121,其中l 为梁的跨度,当框架梁为单跨或荷载较大时取大值,当架梁为多跨或荷载较小时取小值。为防止梁发生剪切破坏,梁高h 不宜大于1/4净跨。框架梁的截面宽度可取21(=b ~h )31为了使端部节点传为可靠,梁宽b 不宜小于柱宽的1/2,且不应小于250mm 。

为了降低楼层高度或便于管道铺设,也可将框架梁设计成宽度较大的扁梁,扁梁的截面高度可取151(=h ~l )181。

当采用叠合梁时,后浇部分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20mm 。 框架连系梁的截面高度可按121(~l )151确定,宽度不宜小于梁高的1/4。

(2)柱截面尺寸 柱截面高度可取151(=h ~H )201,H 为层高;柱截面宽度可1(=B ~h )32,并按下述方法进行初步结算。

框架柱承受竖向荷载为主时,可先按负荷面积估算出柱轴力,再按轴心受压柱验算。考虑到弯矩影响,适当将柱轴力乘以1.2~1.4的放大系数。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mm ,宽度不宜小于350mm 。为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柱净高与截面长边之比宜大于4。

3、梁截面惯性矩

梁截面惯性取值如下:

现浇整体式框架梁:中间框架梁2.00I ,边框架梁1.50I ;

装配整体式框架梁:中间框架梁1.50I ,边框架梁1.20I 。

四、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1、平面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取相邻两框架柱距的一半(图13-6a )。当采用横向承重方案时,截取横向框架

作为计算单元,

截取纵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认为全部竖向荷载全部由纵向框架承担。当采用纵、横双向承重方案时,应根据竖向荷载实际传递路径,按纵、横向框架共同承担进行计算。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各方向的水平力全部由与该方向的框架承担,与该方向垂直的框架不参与工作,即横向水平力由横向框架承担,纵向水平力由纵向框架承担。当水平力为风荷载时,每榀框架只承担计算单元范围内的风荷载值。当水平力为地震作用时,每榀框架承担的水平力按各榀框架的抗侧刚度比例分配。

2、计算简图

在平面框架计算简图中,框架杆件用其轴线表示,杆件之间的连接用节点表示,杆件长度用节点之间的距离表示。当框架各层柱截面尺寸相同时(图13-8a )或截面尺寸不同但形心线重合时(图13-8b ),框架柱的轴线取截面形心线。当框架各层柱截面尺寸不同且形心不重合时(图12-8c ),也可近似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柱的轴线。但是必须注意,按上述计算简图算出的内力是计算简图轴线上的内力,在进行截面配筋计算时,还应将其转化为作用于截面形心处的内力。

第二节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的荷载

作用于多层房屋上的荷载有两类:一类是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楼(屋)盖的均布荷载(可变荷载);另一类是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均是可变荷载)。在多层房屋中,往往是竖向荷载对结构设计起控制作用。

一、竖向荷载

1、永久荷载

永久荷载主要包括结构自重及各种建筑装饰材料、饰面等的自重。一般可按结构构件的几何尺寸和材料自重(见表3-4)计算。

2、屋面活荷载

屋面活荷载主要包括屋面均布活荷载和积雪荷载。《荷载规范》规定:屋面均布活荷载不应与积雪荷载同时考虑。设计计算时,取两者中较大值。

当采用上人屋面时,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0.7kN/㎡,上人屋面取1.5kN/㎡,当上人屋面兼作其他用途时,应按相应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表3-5)取用。

雪荷载的计算方法见第十一章的应该内容。

3、楼面活荷载

(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按表3-5采用。在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要根据梁的承荷面积及墙、柱及基础计算截面以上的总层数,对楼面荷载乘以相应的折减系

数。

当楼面梁的承荷面积超过25㎡时,计算梁荷载时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为0.9;

墙、柱及基础的活荷载楼层折减系数见下表:

表13-1 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2)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一般设备、零件、管道或运输工具都可折算成均布荷载计算,如有较大的设备,则可按实际情况计算。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取值详见《荷载规范》。

二、水平荷载

作用于多层房屋的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ωk=βzμsμzω0 (13-1)式中ω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即考虑风荷载动力效应的影响,对房屋高度不大于30m或高宽比小于1.5的建筑结构可不考虑此影响,βz=1.0;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矩形平面的多层房屋,迎风面为+0.8(压力),背风面为-0.5(吸力),其他形状平面的μs详见《荷载规范》;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13-2取用。地面粗糙度分A、B、C、D四类: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ω0——基本风压KN/m2,应按《荷载规范》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 kN/m2。

表13-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第三节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

一、分层法

1、计算假定

为了简化计算,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可作如下假定:

(1)框架的侧移忽略不计,即不考虑框架侧移对内力的影响;

(2)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它层梁、柱内力的影响忽略不计,仅考虑对本层梁、柱内力的

影响。

2、计算要点

计算时,将各层梁及其上、下柱所组成的敞口框架作为一个独立计算单元(图13-9b),用弯矩分配法分层计算各榀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由此求得的梁端弯矩即为其最后弯矩。因每一层柱属于上、下两层,所以每一层柱的最终弯矩需由上、下两层计算所得的弯矩值叠加得到。上、下层柱的弯矩叠加后,节点弯矩一般不会平衡,如欲迸一步修正,可对不平衡弯矩再作一次弯矩分配。

把除底层柱以外的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9,据此来计算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杆端分配弯矩向远端传递时,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仍按远端为固定

支承取为1/2

分层法的计算步骤为:

①将框架分层,各层柱的高度、梁的跨度及荷载均与原结构相同,计算简图中柱远端为固定;

②计算梁、柱线刚度;

③计算弯矩分配系数,固端弯矩,节点不平衡力矩,进行分配并向远端传递,得到单层敞口框架的弯矩图;

④将上、下两层敞口框架分别计算得到的同一根柱的弯矩叠加;

⑤绘出框架的弯矩图 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3c b i i ,

结构与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框架的内力分析,满足上述条件,计算假定误差较小,计算结果精度较好。

二、弯矩二次分配法

采用无侧移框架的弯矩分配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杆端弯矩,为了简化计算,可假定某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只对与该节点相交的各杆件的远端有影响,而对其余杆件的影响忽略不计。计算时,先对各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分配,并向远端传递(传递系数均取1/2),再将因传递弯矩而产生的新的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分配,整个弯矩分配和传递过程即告结束,此即弯矩二次分配法。

四节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在风荷载和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可以简化为框架受节点水平集中力的作用,这时框架的侧移是主要变形因素。框架受力后的变位图和弯矩图如13-10所示,由图可见,各杆的弯矩图都是直线,每根杆件有一个反弯点,该点弯矩为零,剪力不为零。如果能够求出各柱的剪力和反弯点的位置,就可以很方便地算出柱端弯矩,进而可算出梁、柱内力。因此,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近似计算的关键是确定各柱间的剪力分配和各柱的反弯点高度。

一、反弯点法

反弯点法适用于结构比较均匀,层数不多的多层框架。当梁的线刚度b i 比柱的线刚度c i 大得多时(3>c b i i ),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可以获得良好的近似结果。

1、基本假定

为了方便地求得各柱的柱间剪力和反弯点位置,根据框架结构的变形特点,作如下假定:

(1)确定各柱间的剪力分配时,认为梁的线刚度与桂的线刚度之比为无限大,各柱上下两端均不发生角位移;

(2)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时,认为除底层以外的其余各层柱,受力后上下两端的转角相同;

(3)不考虑框架梁的轴向变形,同一层各节点水平位移相等。

2、同层各柱剪力分配

将图13-10b 所示框架沿第i 层各柱的反弯点处切开,令i V 为框架第i 层的层间剪力,它等于i 层以上所有水平力之和;ik V 为第i 层第k 根柱分配到的剪力,假定第i 层共有m 根柱,由层间水平力平衡条件得

i m k ik V V

=∑=1

(13-2)

由假定(1)可确定柱的侧移刚度,柱的侧移刚度表示柱上下两端发生单位水平位移时柱中产生的剪力,它与两端约束条件有关。若视横梁与刚性梁,在水平力作用下,柱端转角为零,可导出第i 层k 根柱的侧移刚度ik d 为

312h

i d c ik =

(13-3)

式中 c i ——柱的线刚度; h ——层高。

由假定(3),同层各柱端水平位移相等,第i 层各柱柱端相对位移均为i ?,按照侧移刚度的定义,有

i ik ik d V ?=

(13-4)将式(13-4)代入式(13-3)得

∑==?m k i i ik V d

1

i m

k ik i V d

∑==?11

(13-5)

在将式(13-5)代入式(13-4)得 i m k ik

ik

ik V d

d V ∑==1 (13-6)

从上式可知,各层的层间总剪力按各柱侧移刚度在该层侧移刚度所占比例分配到各柱。

3、柱中反弯点位置

图13-10 框架变位图和弯矩图

由假定(2)可确定柱的反弯点高度,柱的反弯点高度yh 为反弯点至柱下端的距离,y 为反弯点高度与柱高的比值,h 为柱高。对于上部各层柱,因各柱上下端转角相等,这时柱上下两端弯矩相等,反弯点位于柱的中点处,2

1=y ;对于底层柱,柱下端嵌固,转角为零,柱上端转角不为零,上端弯矩比下端小,反弯点偏离中点向上,可取32=

y 。 4、框架梁、柱内力

(1)柱端弯矩

求得柱反弯点高度yh 后,由图13-11,按下式计算柱端弯矩

yh V M ik d ik =

(13-7)

h y V M ik u ik )1(-=

(13-8)式中 d ik M ——第i 层第j 根柱下端弯矩 ;

u ik

M ——第i 层第j 根柱上端弯矩 。 (2)梁端弯矩

根据节点平衡条件,梁端弯矩之和等于柱端弯矩之和,节点左右梁端弯矩大小按其线刚度比例分配。由图13-12可得

l b r b l b d c

u c l b i i i M M M ++=)( (13-9)

l b r b r b d c

u c r b i i i M M M ++=)( (13-10)式中 u c M 、d c M ——分别为节点上、下两端柱端弯矩,由式(13-7)、式(13-8)

计算;

l b

M 、r b M ——分别为节点左右两端梁的弯矩; l b i 、r b i ——分别为节点左梁和右梁的线刚度。 (3)梁端剪力

根据梁的平衡条件,由图13-13,可得梁端剪力

l M M V V r b l b r b

l

b )(+== (13-11) 式中 l b V 、r b V ——分别为梁左、右两端剪力;

l —— 梁的跨度。

(4)柱的轴力

节点左右梁端剪力之和即为柱的层间轴力,由图13-14,第i 层第k 根柱轴力为

∑=-=n

i j r jb l jb ik V V N )(

(13-12)式中 ik N ——第i 层第k 根柱轴力;

l jb

V 、r jb V ——分别为第i 层第k 根柱轴两侧梁端传来剪力。 二、改进反弯点法(D 值法)

当框架柱的线刚度大,上下层梁的线刚度变化大,上下层的层变化大时,用反弯点法计算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将产生较大误差。因此,根据上述际情况,提出了对框架的图13-11 柱端弯矩计算

图13-13 梁端剪力计算

图13-14 柱轴力计算

抗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进行修正的方法,称为反弯点。修正后的柱侧移刚度用D 表示,此法又称“D 值法”,它是对反弯点法求多层框架内力的一种改进。

1、柱侧移刚度的修正 反弯点法假定框架上下两端都不发生角位移,取柱的侧移刚度312h

i d c ik =。D 值法认为框架的节点均有转角,柱的侧移刚度应有所降低,降低后的侧移刚度表示为

312h i D c c

α=

(13-13) c α称为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它反映了节点转动降低了柱的侧移刚度能力(c α<1),具体计算见表13-3。

2、柱的反弯点位置

各层柱反弯点的位置与该柱上下端转角大小有关,影响柱两端转角的主要因素有:梁柱线刚度比、该柱所在楼层位置、上下梁相对线刚度比、上下层层高的变化。因此柱的反弯点的位置不一定在柱的中点(底层柱不一定在距柱脚

13

2h 处),需要对反弯点的位置加以修正。修正后的反弯点的位置可用下式计算 h y y y y yh )(3210+++=

(13-14)式中 y ——各层柱的反弯点高度比;

0y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它是在各层等高、梁和柱的线刚度都不改变的多层规则框架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求得的反弯点高度比。均布荷载作用下的0y 见表13-4,

倒三

角形荷载作用下的0y 见表13-5;

1y ——上下层梁线刚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当21i i +<43i i +时,令43112

i i i i ++=α,根据1α和K 查表13-6得1y ,这时反弯

点上移,1y 取正值(图13-15a );

当21i i +>43i i +时,令2

1431i i i i ++=α,根据1α和K 查表13-6得1y ,但此时反弯点下移, 1y 取负值(图13-15b );

对底层,不考虑1y 修正值。

2y ----上层层高与本层高度不同时(图13-16a )反弯点高度的修正值。按h

h u =2α及K 查表13-7确定;

3y ----下层层高与本层高度不同时(图13-16b )反弯点高度的修正值。按h

h l =

3α及K 查表13-7确定。 当各层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 和各层柱反弯点的位置yh 确定后,与反弯点法一样,就可确定各柱在反弯点处的剪力值和柱端弯矩,再由节点平衡条件,进而求出梁柱内力。

三、框架结构侧移的近似计算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侧移,侧移过大将导致填充墙开裂,内外墙饰面脱落,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因此,需要对结构的侧移加以控制。控制侧移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控制顶层最大侧移,二是控制层间相对侧移。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有总体剪切变形和总体弯曲变形两部分组成,。总体剪切变形是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框架变形,它的侧移曲线和悬臂梁剪切变形曲线相似,故称其为总体剪切变形,如图13-18所示。

对于层数不多的框架,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只考虑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对于较高的框架(总高度H >50m)或较柔的框架(高宽比H /B >4),由于柱子轴力较大,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不能忽略。实际工程中,这两种侧移均可采用近似

本节仅介绍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计算。

1、用

D 值法计算框架结构的侧移

梁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侧移可用D 值法计算,抗侧刚度D 值的物理意义是层间产生单位侧移时所需施加的层间剪力,当已知框架结构第i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ik D 及层间剪力i V 后,由下式可近似计算框架层间侧移i ?:

q

∑=?ik i

i D V

(13-15)

式中 i ?——第i 层层间侧移;

i V ——第i 层层间剪力;

∑ik D ——第i 层所有柱抗侧移刚度之和。

框架由层间剪力引起的顶点侧移?为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

=?n i i 1

(13-16)

2、框架结构侧移控制

框架结构顶点侧移过大会给人以不安全感,影响房屋的使用;层间侧移过大会导致填充墙开裂,内外墙饰面脱落等。因此,为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应控制框架结构的侧移量。

《规范》规定了房屋侧移的限值,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侧移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顶点总侧移?

采用轻质隔墙时

550

H ≤

? (13-17)

采用砌体填充墙时 650

H ≤

? (13-18)

式中 H ——房屋的总高度。

②层间相对侧移i ?

采用轻质隔墙时 450

h i ≤

? (13-19)

采用砌体填充墙时 550

h ≤

? (13-20)

式中 h ——第i 层的层高。

第五节 荷载效应组合原则和构件设计

一、荷载效应组合

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和位移称为荷载作用效应。由于框架的位移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竖向荷载引起的位移通常不考虑,不存在组合问题。所以荷载效应组合实际上是指内力组合。内力组合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框架梁柱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最不利内力是使截面配筋最大的内力。

1、控制截面及最不利内力

框架梁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梁端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框架梁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几种:

(1)梁端支座截面max max M M +-、

和max V ; (2)梁跨中截面max max M M -+、

(注意组合,可能出现)。 框架柱的控制截面通常是柱上、下两端截面。框架柱的控制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有以下凡种: (1)max M 及相应的V N 、;

(2)max N 及相应的V M 、;

(3)min N 及相应的V M 、;

(4) M 比较大(不是绝对最大),但N 比较小或N 比较

大(不是绝对最小或绝对最大)。

结构受力分析所得内力是构件轴线处内力,而梁支座截

面是指柱边缘处梁端截面,柱上、下端截面是指梁顶和梁底

处柱端截面,如图13-19所示。内力组合时应将各种荷载作

用下梁柱轴线的弯矩值和剪力值换算到梁柱边缘处,然后进

行内力组合。

2、活荷载最不利布置

(1)逐跨布置法

这种方法是将活荷载逐层逐跨单独作用在结构上,分别算出结构内力,再对控制截面叠加出最不利内力。

(2)最不利位置法

这种方法对每一控制截面直接由影响线确定最不利荷载布置,然后进行内力计算。图13-21表示一无侧移的多层多跨框架某跨作用有活荷载时各杆件的变形曲线,圆点表示受拉纤维一侧。

(3)满布法

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近似的满布荷载法,即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按照活荷载全部作用于框架梁上来计算内力。这样求得的框架内力在支座处与按活载最不利布置所得结构非常接近,但跨中弯矩偏小,为安全起见,对跨中弯矩再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计算表明,对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不超过5kN/㎡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多层框架结构,满布荷载法的计算精度和安全度可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4)水平荷载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水平荷载有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水平荷载应考虑正反两个方向作用。如果结构对称,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均为反对称,只需将水平力沿一个方向作用计算一次内力,水平力反向时内力改变符号即可。

3、荷载组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对一般框架、排架结构,基本组合可采用简化规则,并应按下列组合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k

Q Q G G S S S 11γγ+=

(3-21) ∑=+=n i Qik

Qi G G S S S 19.0γγ

(3-22)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n i Qik

ci Qi G G S S S 1ψγγ

(3-23)式中 G γ——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Qi γ——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其中1Q γ为可变荷载k Q 1的分项系数;

Gk S ——按永久荷载的标准值k G 计算的荷载效应值;

Qik S ——按可变荷载的标准值ik Q 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其中k Q S 1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

作用者;

ci ψ——可变荷载i Q 的组合系数,应按《荷载规范》有关规定采用,见本书表3-1; n ——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进行内力组合时,既要考虑各种活荷载单独作用时的不利情况,又要考虑它们同时作用的可能性,按照不利与可能的原则进行选择和叠加,得到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遵循上述组合原则,一般应考虑下列三种荷载组合。

①恒载+0.9(活载十风载);

②恒载十活载;

③恒载十风载。

二、构件截面设计

1、框架梁

框架梁属受弯构件,由内力组合求得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弯矩和剪力后,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确定所需要的纵筋数量,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确定所需的箍筋数量,再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考虑梁端塑性内力重分布,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降低支座处的弯矩。对于现浇框架,支座调幅系数取0.8~0.9;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由于后浇节点连接刚度较差,受力后节点发生转动变形,梁端负弯矩值有所下降(约降低10%),故其支座调幅系数取0.7~0.8。

支座弯矩降低后,经过塑性内力重分布,自动调至跨中,跨中弯矩增大。若调幅后的跨中弯矩不超过跨中最不利正弯矩,跨中配筋不必加大。对需要进行梁端弯矩调幅的框架,在内力分析时,可先将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的固端弯矩乘以调幅系数再进行分配,并通过平衡条件计算调幅后的跨中弯矩。

受力钢筋宜采用HRB335级、HRB40C级等延性较好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5范围内;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350h。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作用的结构、要求不出现裂缝的结构、配置延性较差的受力钢筋的结构和处于严重侵蚀性环境中的结构,不得采用塑性内力量分布的分析方法。

2、框架柱

框架柱属于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时,框架的中柱和边柱一般按单向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角柱常常按双向偏心受压构件考虑。实际工程中,框架柱通常采用对称配筋,确定柱中纵筋数量时,应从内力组合中找出最不利的内力进行配筋计算。

框架柱除进行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外,还应根据内力组合得到的剪力值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确定柱的箍筋数量。

框架结构中,梁与柱在节点刚接,柱的计算长度按表6-3取用。

三、框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1、混凝土强度等级

框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2、框架梁

(1)框架梁截面

梁截面高度h可按(1/8一1/12)l(l为梁计算跨度)确定,且不宜大于n l/4 (n l为梁净跨)。梁截面宽度b不宜小于h/4及c b/2(c b为柱宽)。当柱子宽度较大时,梁宽可以小于

c b /2(。但不应小于250mm 。当采用扁梁时,应满足梁的刚度要求。

(2)框架梁纵向钢筋

梁纵向受拉钢筋除应满足受弯承载力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引起附加应力的影响。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在支座处不应小于0.25%,跨中处不应小于0.20%。梁跨中截面的上部架立筋不应小于2Φ12,架立筋与梁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

1.2a l (图13-23)。

框架顶层梁端节点处的负钢筋伸人边柱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2a l ,框架其余层梁端节点处的负钢筋伸人边柱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a l ,当上部纵筋在端节点内水平锚固长度不足时,应伸至柱边后再向下弯折,弯折前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0a l ,弯折后垂直长度不应小于15d 。

梁支座截面下部至少有2根纵筋伸入柱中,伸人柱内长度不应小于人,如水平锚固长度不足需要弯折时,则弯折前的水平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 。梁支座截面的负弯矩钢筋自柱边缘算起的长度不应小于n l /4。

(3)框架梁箍筋

梁的箍筋沿梁全长范围内设置,第一排箍筋一般设置在距离节点边缘50mm 处。梁的配箍率不应小于yv t f f 24.0,箍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的要求与一般梁相同。

图13-23 框架梁、柱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3、框架柱

(1)框架柱截面

柱截面高度不宜小于400㎜,柱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50㎜,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

(2)框架柱纵向钢筋

框架可能受到来自两个方向的水平荷载作用,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对称配筋。框架柱纵筋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不小于0.4%,也不大于5%。

为了对柱截面核心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约束,减小箍筋自由长度,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350mm;为了保证纵向钢筋有较好的粘结能力,纵筋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

柱纵向钢筋搭接位置应在受力较小区域,搭接长度为1.2a l。当柱每侧纵筋不超过4根时,可在同一截面搭接;每侧纵筋超过4根时,应分批搭接。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

框架顶层柱的纵向钢筋应锚固在柱顶或梁内,锚固长度由梁底算起不小于a l。

(3)框架柱箍筋

箍筋应为封闭式,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且不应大于柱短边尺寸;同时,在绑扎骨架中,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且不应小于6mm。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最好焊接成封闭式。

当柱每侧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但当柱的短边不大于400mm,且纵筋根数不多于4根时,可不设复合箍筋。

柱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当纵筋受力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

200mm;当纵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100mm。箍筋弯钩要适当加长,以绕过搭接的2根纵筋。

4、框架节点

(1)现浇框架节点

框架节点核芯区处于剪压复合受力状态,为了保证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足够的抗剪承载力,应在节点核芯区配置箍筋。节点范围内的箍筋数量应与柱端相同。

(2)装配式及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

装配式及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梁柱在节点形成刚结,使得框架结构能够整体受力。常用的节点连接方法有钢筋混凝土明牛腿或暗牛腿刚性连接、齿槽式刚性连接、预制梁现浇柱整体式刚性连接。设计时应根据节点受力状态、现场施工方便、工程进度要求选择适当的节点连接方法。

第六节第六节基础设计

一、基础设计一般原则

1、基础类型的选择

框架结构体系常用的基础类型有柱下单独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片筏基础等。

2、基础埋置深度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应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建筑物使用要求、结构类型、作用荷载大小等建筑物本身情况;二是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土的冻胀性与相邻基础的关系等建筑物的场地因素。

建筑物的基础应埋置在较好的土层上,埋置深度不应小于5O0mm ,并使基础顶面低于室外地坪,以免基础外露。当有地下室或设备基础时,建筑物的基础应局部加深或整体加深。

确定基础埋深时,应保证相邻建筑的安全性。一般宜使新建建筑的基础浅于或等于相邻建筑的基础。当必须深于原有建筑物基础时,应使两基础之间保持一定的净距,根据荷载大小和土质情况,这个距离约为新建基础与相邻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如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必须采用基坑支护措施,避免新建建筑基础开挖时,扰动原有基础的地基。

二、条形基础

1、基础尺寸确定

条形基础由底板和肋梁组成,截面一般为倒T 形。底板挑出部分称为翼板,其余部分称为肋梁。翼板厚度通常在200~400㎜之间,厚度不大时可做成等截面梁(图13-25d ),厚度较大时宜

做成变厚度截面(图13-25e ),翼板坡度3:1 i ,其边缘厚度不小于150mm 。肋梁高度视柱距及荷载大小确定,一般可取柱距的1/8~1/4,约在1000~2000mm 之间,有时还在柱位处图13-24 框架结构常用基础类型

四层框架结构,全手算

多层框架设计实例 某四层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图、剖面图如图1所示,试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00m,室内外高差600mm。 (2)墙身做法:墙身为普通机制砖填充墙,M5水泥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砂浆底,纸筋灰面,厚20mm,“803”内墙涂料两度。外粉刷为1:3水泥砂浆底,厚20mm,马赛克贴面。 (3)楼面做法:顶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5mm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色粉面层;底层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涂料两度。 (4)屋面做法: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1: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二毡三油防水层。 (5)门窗做法:门厅处为铝合金门窗,其它均为木门,钢窗。 (6)地质资料:属Ⅲ类建筑场地,余略。 (7)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属B类)。

(8)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办公楼楼面活荷载,走廊楼面活荷载。 图1 某多层框架平面图、剖面图 2.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 (1)结构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如下。 图2 结构平面布置图 边跨(AB、CD)梁:取 中跨(BC)梁:取 边柱(A轴、D轴)连系梁:取 中柱(B轴、C轴)连系梁:取 柱截面均为

现浇楼板厚100mm。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面离室外地面为500mm,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3m。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3。其中在求梁截 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边跨(AB、CD)梁: (其他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同上,略) 图 3 结构计算简图 (图中数字为线刚度) (2)荷载计算 1)恒载计算 ①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 100厚~140厚(2%找坡)膨胀珍珠岩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全doc

利用PKPM2005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一、执行PMCAD 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 (一)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 1、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 1)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 2)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 3)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 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 (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 1、梁 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 ≥200 2)主梁:h = (1/8~1/12) l ,b =(1/3~1/2)h 3)次梁:h = (1/12~1/16) l ,b =(1/3~1/2)h 2、框架柱: 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 c 、h c ≥300,圆形柱d ≥350 2)控制柱的轴压比 c c c c f wnS f N A λγλ== λ——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 γ——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γ=1.2~1.4 w ——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w =13~15kN/m 2 n ——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 S ——柱的负荷面积 3、板 楼板厚: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 ≥60mm 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 ≥80mm (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 1、 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 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 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 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 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6、 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 (四)定义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荷载定义”

框架结构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黑龙江省某市兴建六层商店住宅,建筑面积4770平方米左右,拟建房屋所在地震动参数08.0max =α,40.0T g =,基本雪压-20m 6KN .0S ?=,基本风压-20m 40KN .0?=?,地面粗糙度为B 类。 地质资料见表1。 表1 地质资料 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其标准层建筑平面、结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分别见图纸。主体结构共6层,层高1层为3.6m ,2~6层为2.8m 。 填充墙采用陶粒空心砌块砌筑:外墙400mm ;内墙200mm 。窗户均采用铝合金窗,门采用钢门和木门。 楼盖及屋面均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楼板厚度取120mm ,梁截面高度按跨度的 1/812/1~估算,尺寸见表2,砼强度采用)mm 43N .1f ,mm 3KN .14f (C -2t -2c 30?=?=。 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 表2 梁截面尺寸(mm ) 柱截面尺寸可根据式c N f ][N A c μ≥ 估算。因为抗震烈度为7度,总高度30m <,查表 可知该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轴压比限值8.0][N =μ;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12-2m KN ?,由图2.2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2m 35.4?和2m 8.45.4?。由公式可得第一层柱截面面积为

边柱 32c 1.3 4.5312106 A 98182mm 0.814.3?????≥ =? 中柱 23c m m 51049114.3 8.06 10128.45.425.1A =??????≥ 如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71mm 和389mm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本设计框架柱截面尺寸取值均为600mm 600mm ?,构造柱取 400mm 400mm ?。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标高-2.40m ,承台高度取1100mm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至板底,62~层柱高度即为层高,取2.8m ;底层柱高度从基础顶面取至一层板底,取4.9m 。 5.8 m 5.0m 5.0m 8 图1.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3. 重力荷载计算 3.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屋面(上人):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m 40KN .002.020?=? 150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2m 75KN .015.05.0?=?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m 5KN .210.025?=? 20厚石灰砂浆 -2m KN 43.020.071?=?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方案设计,二是结构分析,三是构件设计,四是绘施工图。结构分析和构件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计算阶段,在现代,已由电子计算机承担这一工作,常采用PKPM建模计算。但是,结构的计算并不能代替结构的设计。文献[2]中认为:良好的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合理组织与综合解决结构的传力系统、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2.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文献回顾 2.1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横梁与柱子连接而成.梁柱连接处(称为节点)一般为刚性连接,有时为便于施工和其他构造要求,也可以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者半铰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可以设计成铰支座.框架结构可以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现浇装配式. 文献[3]中提到:框架结构的布置灵活,容易满足建筑功能和生工艺的多种要求.同时,经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但是,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如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较小.当层树较多或水平力较大时,水平位移较大,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往往由于变形过大而引起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的破坏.因此,为了满足承载力和侧向刚度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既耗费建筑材料,又减少使用面积.这就使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不考虑抗震设防,层数较少的的高层建筑(比如,层数为10层或高度为30米以下) 2.3框架结构的布置 多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非常的灵活,文献[4]中将框架结构按照承重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类:(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横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由于横向框架数往往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强房屋的横向刚度.同时,主梁沿横向布置还有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但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当房屋需要大空间时,净空较小,且不利于布置纵向管道.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以框架纵梁作为楼盖的主梁,楼面荷载由框架纵梁承担.由于横梁截面尺寸较小,有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一、初估构件截面尺寸及线刚度 图1-1结构尺寸图 (一)梁的截面尺寸 框架梁跨度L AB=L CD=6900mm,L BC=3000mm 梁截面高h b=(1/8~1/12)L=(1/8~1/12) ×6900=863~575mm,取 h=600mm 梁截面宽b b=(1/2~1/3)L=(1/2~1/3) ×600=300~200mm,取b=250mm 取框架梁截面尺寸均为b b×h b=250 mm×600mm (二)柱截面尺寸 底层柱高H=4350mm 柱截面高hc=(1/6~1/15)H,取hc=400mm 柱截面宽bc=(1~2/3)hc,取bc=300mm 取框架柱截面尺寸均为bc ×hc=300mm ×400mm

(三)框架梁、柱线刚度(i=EI/L) I b=1/12 b b×h b3=1/12×250×6003=4.5×109 mm4 i bAB=i bCD=4.5×109E/6900=6.522×105E i bBC=4.5×109E/3000=1.5×106E I c=1/12 bc ×hc3=1/12×300×4003=1.6×109 mm4 一层柱 i c1=1.6×109 E/4350=3.678×105E 二至三层柱 i c2~3=1.6×109 E/3900=4.103×105E 相对线刚度:取i c1值为基准值1,即i c1=1,i c2~3=1.116,i bAB= i bCD=1.773,i bBC=4.35 二、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一)竖向荷载 屋面荷载:11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75KN/m2 150mm厚水泥珍珠岩 0.6KN/ m2 30厚找平层 0.6KN/ m2 两毡三油绿豆砂保护层 0.35 KN/ m2 20mm厚板底粉刷 0.41 KN/ m2 共计 4.71 KN/ m2 屋面活载:取屋面均布荷载与雪载较大值 0.5 KN/ m2 楼面恒载: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5 KN/ m2 30mm厚现浇混凝土面层 0.75 KN/ m2 20mm厚板底粉刷 0.4 KN/ m2 共计 3.56 KN/ m2 楼面活载:教室 2.0 KN/ m2 走廊 2.5 KN/ m2 截面横梁自重: 25×0.25×0.6=3.75 KN/ m2

8框架结构计算

4 框架结构计算 4.1重力荷载计算 4.1.1屋面上人 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2?0.3=0.66 KN/㎡ 三毡四油防水层0.4 KN/㎡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0?0.02=0.4 KN/㎡ 40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3%找平0.04×14=0.56 KN/㎡ 100厚现浇混凝土板0.1×25=2.5 KN/㎡ V型轻钢龙骨吊顶0.25 KN/㎡合计: 5.02 KN/㎡ 4.1.2 各层走廊楼面 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 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 水泥结合层一道 1.16 KN/㎡ 100厚现浇混凝土板0.1×25=0.25 KN/㎡ 灰层;10厚混合砂浆0.01×17=1.7 KN/㎡合计: 5.36 KN/㎡ 4.1.3 标准层楼面 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 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 水泥结合层一道 1.16 KN/㎡ 100厚现浇混凝土板0.1×25=0.25 KN/㎡ V型轻钢龙骨吊顶0.25 KN/㎡合计: 3.91 KN/㎡ 4.1.4梁自重 b×h=300×500

梁自重: 25×0.3×(0.5-0.1)=3 KN/㎡ b×h=300×600 梁自重: 25×0.3×(0.6-0.1)=3.75 KN/㎡b×h=200×450 梁自重: 25×0.2×(0.45-0.1)=1.75 KN/㎡ b×h=200×400 梁自重: 25×0.2×(0.4-0.1)=1.5 KN/㎡4.1.5柱自重 b×h=500×500 柱自重:25×0.5×0.5=6.25 KN/㎡ 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0.01×0.5×4×17=0.34 KN/㎡4.1.6外墙自重 标准层: 纵墙:0.9×0.2×19=3.42 KN/㎡ 铝合金窗:0.35×2.1=0.74 KN/㎡ 外贴瓷砖: (3.6-2.1)×0.5=0.75KN/㎡ 水泥粉刷内墙面:(3.6-2.1)×0.36=0.54KN/㎡ 合计: 5.45 KN/㎡ 底层: 纵墙:(5.3-2.4-0.6-0.4)×0.2×18=6.84 KN/㎡ 铝合金窗:0.35×2.4=0.84 KN/㎡ 外贴瓷砖: (4.2-2.4)×0.5=0.9KN/㎡ 水泥粉刷内墙面:(4.2-2.4)×0.36=0.648KN/㎡ 合计:9.228 KN/㎡4.1.7 内隔墙自重 标准层: 纵墙: 3 .6×0.2×19=13.68KN/㎡ 水泥粉刷内墙面: 3.6×0.36×2=2.592KN/㎡ 合计:16.27KN/㎡ 底层: 纵墙:(5.3-2.4-0.6-0.4)×0.2×19=7.22KN/㎡ 水泥粉刷内墙面:(5.3-2.4-0.6-0.4)×0.36×2=1.37KN/㎡

框架结构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主梁、柱和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 面框架再由联系梁连接起来而形成框架体系。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利用其使用空间,满足了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因此,框架结构房屋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框架结构、混凝土、应力、抗震、框架梁 一、引言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刚接而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结构共同承受使用过程中 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 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 连续梁连接起来形成空间结构体系。 该结构形式,可形成较大的内部空间,能灵活的布置建筑平面,并具有传力明确、延性、抗震 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因此,无论是在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中,框架结构都是一种常用的结构 形式。 二、主题部分 1.框架结构的概念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 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砌筑或 装配而成。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 构成分为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 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 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 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2.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1)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 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 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 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 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2)框架结构的缺点为:

最新多层多跨框架结构计算书

多层多跨框架结构计 算书

结构尺寸 水平荷载作用 F F F F F 竖向恒载荷载作用 竖向动载荷载作用 22 多层多跨框架结构计算书 一、任务 1.求解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以及各点的转角和侧移。 2.计算方法: 1)用近似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时用D值法计算,坚向荷载作用时用分 层法计算。 2)用电算(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复算。 3.就最大相对误差处,说明近似法误差的来源。 4.将手算结果写成计算书的形式。 二、结构计算简图 其中,材料弹性模量:72 3.210/ h E kN m =? 水平荷载: 12 3218 p p F kN F kN == , 竖向荷载:恒载22 12 20/23/ g kN m g kN m == , 活载22 12 15/6/ q kN m q kN m == , 底层柱():550550 b h mm ?? 其它层柱():500500 b h mm ?? 左边梁():250450 b h mm ?? 右边梁():250500 b h mm ?? 边跨(左)1 4.5 L m = 梁柱线刚度编号

边跨(右) 2 3.0L m = 底层层高 1 4.5H m = 其它层层高 2 3.3H m = 三、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计算梁与柱的刚度 3,12 EI b h i I L ?==其中 1) 左边梁:3311 0.250.45 1.8981012 I -= ??=? 7311 3.210 1.89810135004.5 EI i L -???=== 2) 右边梁:3321 0.250.50 2.6041012 I -= ??=? 73 22 3.210 2.60410277783.0 EI i L -???=== 3) 底层柱:3331 0.550.557.6261012 I -= ??=? 73 33 3.2107.62610542264.5 EI i L -???=== 4) 其它层柱:3341 0.500.50 5.0281012 I -= ??=? 73 44 3.210 5.20810505053.3 EI i L -???=== (各线刚度的单位为 KN m ?)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用D 值法计算 1)由D 值法计算柱的侧移刚度

对多层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计算高度问题的一种讨论

问题讨论3 多层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计算高度问题 多层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计算高度指的就是,在作结构分析时框架结构计算简图中底层柱的计算高度,它与柱的计算长度l 0不就是一个概念。柱的计算长度l 0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对轴心受压构件指的就是稳定计算的长度,对偏心受压构件指的就是近似考虑二阶效应时的等效标准柱长度;在《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中,指的就是稳定计算的长度。应该指出,影响结构内力分析结果的就是框架结构计算简图中柱的计算高度,但柱计算长度l 0的任何改变均不影响结构内力分析的结果,它只影响最后的柱配筋计算结果。 多层框架结构柱的计算高度,对于除去底层以外的上面几层从力学概念来说本来就是很清楚的,它应该就是上下两层梁的形心轴之间的距离。但就是,梁的截面高度经常高低不等,按此规则确定柱的计算高度会使计算简图变得相当复杂。为了简化,在计算简图习惯上取上下层楼面之间的距离作为计算高度。除去底层柱以外,这样简化的结果误差不大。 底层柱计算高度的历史变迁: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期间,在建筑结构行业基本上就是以前苏联的规范规定为蓝本进行设计。那时规范中并不存在对多层房屋底层柱计算高度的规定。 在全国范围内,当时的工业厂房主要就是单层厂房,正规的多层工业厂房框架结构主要用于电子系统的厂房,当时基本上由我院设计。向我们提供关键设计经验的主要就是前苏联列宁格勒的设计院(第六或第五设计院,现在记不太准),她们的习惯做法就是底层柱的计算高度为底层层高加1m。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就是在多层厂房中底层混凝土地坪从侧向对混凝土柱有较强的约束,再加上土层对基础的约束,由于这种约束,可以近似认为到达一定深度就能将柱瞧成已就是固定端;二就是多层工业厂房与单层工业厂房不同,当时单层工业厂房的柱顶多为铰接,柱的高度就是实际高度,多层工业厂房的框架结构就是刚性节点,底层柱的计算高度应该就是楼层层高扣除梁高的一半。按上述前苏联的计算规则,当梁高为700mm时,实际的底层柱计算高度比从地面算至梁高中点的高度增加了1、35m。应该说,还就是比较合理的数据。 我国的规范对计算简图中底层柱的计算高度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规定,只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 10—74)中,有个提法,在对柱计算长度l 0的规定中采用了柱高度H乘以一个计算长度系数来表达。关于柱高度H,在规范中对于单层工业厂房与多层房屋有两种定义:单层工业厂房中的定义就是,“H——从基础顶面算起的柱子全高”;多层房屋中的定义就是,“H——楼层高度”。可以瞧出,这里的柱高度H只就是一个几何参数,并没有代表计算简图中柱计算高度的含义。因为,对于没有地下室的多层房屋来说在计算简图中底层柱的计算高度,显然应该大于底层的楼层高度而不就是等于底层的楼层高度。 应该历史地指出,那时量大面广的各类单层工业厂房,其基础顶面到室内地坪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m,在规范中用“从基础顶面算起的柱子全高”作为计算参数的规定,实际上就是在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用以减少单层工业厂房柱计算长度l 0的规定。 多层厂房底层柱的计算高度采用底层层高加1m,单层厂房柱的计算高度采用基础顶面算起的柱子全高,就这样并行了几十年。我院在80年代初期编制的若

建筑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习题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 一、填空题: 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 、 、 、几种类型。 2、框架结构是由 、 组成的框架作为竖向承重和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3、框架的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 、 三种类型。 4、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现浇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 ;边框架梁 。 5、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 ;边框架梁 。 6、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公式分别为: 、 。 7、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有: 、 、 。 8、弯矩二次分配法的三大要素是: 、 、 。 9、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计算方法有 、 两种。 10、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移由 、 两部分变形组成。 二、判断题: 1、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 )。 2、框架结构布置原则中,尽可能增加开间、进深的类型,以使结构布置更趋于灵活机动合理。( ) 3、弯矩二次分配法适用于层数较少竖向对称荷载作用的情况( )。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3 1( )。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下: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4,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内力计算。( )。 7、一般多层框架房屋,其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柱的轴向变形所

引起的侧移值甚微,可忽略不计。因此,多层框的侧移只需考虑梁、柱的弯曲变形,可用D 值法计算。( ) 三、选择题: 1、地震区的承重框架布置方式宜采用( )框架。 A 纵向承重 B 横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 C 横向承重 D 纵横向承重 2、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现浇整体 式框架梁,中框架梁、边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为( )。 A 05.1I I b =、02.1I I b = B 02.1I I b =、00.1I I b = C 00.2I I b = 、05.1I I b = D 05.1I I b =、00.1I I b = 3、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b I 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 式框架梁,中框架梁、边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为( )。 A 05.1I I b =、02.1I I b = B 02.1I I b =、00.1I I b = C 00.2I I b = 、05.1I I b =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 )。 A 各杆件均取21 B 首层31,其它层21 C 各杆件均取31 D 首层21,其它层3 1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 下:将上层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 A 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B 将上层各柱(底 层除外)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底层除外)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C 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85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4。 D 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2。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 ),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 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内力计算。 A3 B4 C5 D6 7 、框架结构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下列几种方法考虑的计算原则中,( ) 有误。 A 满布荷载法 B 分层组合法 C 最不利荷载位置法 D 逐跨施荷法 四、简答题: 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哪几种? 2、什么是框架结构?有何特点? 框架结构布置原则是什么? 4、框架结构的承重方式有哪几种?特点如何? 5、如何估算框架梁、柱截面尺寸? 6、在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时,如何利用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设计总概况: 1.规模:本工程是一栋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使用年限为50年,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建筑面积约3000㎡, 建筑平面的横轴轴距为6.5m 和2.5m,纵轴轴距为4.5m ;框架梁、柱、板为现浇;内、外墙体材料为混凝土空心砌块, 外墙装修使用乳白色涂料仿石材外墙涂料, 内墙装修喷涂乳胶漆, 教室内地面房间采用水磨石地面, 教室房间墙面主要采用石棉吸音板, 门窗采用塑钢窗和装饰木门。全楼设楼梯两部。 2.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四层框架结构。 1.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1气象资料 A.基本风压值:0.35kN/㎡, A.基本雪压值:0.25kN/㎡。 B.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为1.2m; C.室外气温:年平均气温最底-10℃,年平均气温最高40℃; 2水文地质条件 A.土层分布见图1-1,地表下黄土分布约15m ,垂直水平分布较均匀,可塑 状态,中等压缩性,弱湿陷性,属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fak=120kN/㎡。

B.抗震设防等级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地震设计分组为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C.常年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8m ,地质对水泥具有硫酸盐侵蚀性。 D.采用独立基础, 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因素, 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独立基础的挖土方量是最为经济的,而且基础本身的用钢量及人工费用也是最低的, 整体性好, 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强。因此独立基础在很多中低层的建筑中应用较多。 二、设计参数: (一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本工程为一般的建筑物,破坏后果严 重,故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耐久等级二级(年,耐火等级二级, 屋面防水Ⅱ级。 (三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应进行必要的抗震措施。 (四设防类别丙类。 (五本工程高度为15.3m ,框架抗震等级根据GB50223-2008《建筑工程 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学楼建筑结构高度不超过24m 的混 凝土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六地基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图1-1 土层分布 第二章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 第一节结构设计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多层框架结构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教师: 日期:

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指导书 一. 任务 1. 求解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2. 计算方法: (1)用近似法计算:手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分层法计算; (2)最好用电算(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复算。 (3) 最好对比手算与电算,就最大相对误差处,说明近似法产生误差的来源。 3. 将手算结果写成计算书形式。计算简图:如图(一)所示。 4. 基本计算参数 材料弹性模量:723.010/E kN m =? 竖向荷载: 恒载 21=21/g k N m ,22=17/g kN m 5 荷载分组: (1)只计算竖向恒载(见图二); 图一 图二 本组计算的结构其计算简图如图一所示,基本数据如下: 混凝土弹性模量:72 3.010/h E kN m =? 杆件尺寸:

m L 5.51= m L 7.22= m H 5.41= m H 6.32= 柱:底 层:25555b cm h ?=? 其它层:2 5050b cm h ?=? 梁:边 梁:2 4525b cm h ?=? 中间梁:2 3525b cm h ?=? 竖向均布恒载: 恒载: 2/211g m kN = 2 /172 g m kN =(见图二) 各杆件的线刚度: 12 3 h b I L EI i ?==,其中 边 梁:4 m 3 10 9.112 345 .025.01 -?=?= I m kN L EI i ?=-???= =103645 .53 109.17100.31 1 1 中间梁: 4 m 3 10 9.012 3 35 .025.02 -?=?= I m kN L EI i ?=-???= = 100007 .23 109.07100.32 2 2 底层柱: 4m 310 6.712 3 55 .055.03 -?=?= I ` m kN H EI i ?=-???= = 506675 .43 106.77100.31 33

最新多层住宅框架结构每平方米用量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240:5.34千块/m3;180:5.39千块/m3;120:5.52千块/m3;(包含损耗)。240:128块/m2;180:98块/m2;120:66块/m2. 6、一立方米空心砖175块左右 7、筛一方干净砂需1.3方普通砂 8、一个钢筋工一人每天可绑扎制作钢筋200Kg 9、双排外脚手架(钢管)重量14Kg/m2 10、3~3.6m层高的普通钢管满堂脚手架重量33Kg/m2;或者 7.56—9.31Kg/m3。 11、∮48*3.5钢管3.84Kg/m,∮48*3钢管3.33Kg/m(目前市场上常用此类型),每吨钢管需要配扣件210-220个,十字扣件占90%,万向、接头各占5%。 12、普通支模木方使用量和模板的关系,每平方模板配置木方0.023m3. 一、土建造价师必知的一些换算 1、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层框架: 钢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层11~12层: 钢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层17~18层: 钢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层30层H=94米: 钢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层酒店式公寓28层H=90米: 钢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别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钢量介于多层砌体住宅和高层11~12层之间; 以上数据按抗震7度区规则结构设计。 二、普通多层住宅楼施工预算经济指标。 1、室外门窗(不包括单元门、防盗门)面积占建筑面积0.20~0.24 2、模板面积占建筑面积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4左右 4、室内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3.8 三、施工功效 1、一个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个砖工一天砌红砖1000~1800块0.13Y/块 3、一个砖工一天砌空心砖800~1000块 4、瓷砖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压光90平米/天 四、基础数据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钢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湿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红砖525块左右(分墙厚)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1. 设计资料 (1)基本资料 南方某高校拟建一四层教学楼,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楼板厚均按100㎜设计,屋面板按120㎜设计。 建筑总高19.0m,每层层高3.9m,室内外高差0.45m。基础顶面标高定位-1.0m。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土,特征周期分区为第三组。 基本风压w0=0.35kN/㎡,地面粗糙度为B类。 基本雪压s0=0.25 kN/㎡。 活荷载:内走道及卫生间、楼梯间:2.5 kN/㎡,其余房间:2.0 kN/㎡。 上人屋面活荷载:2.0 kN/㎡;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5 kN/㎡。 (2)建筑构造 楼面面层做法:水磨石楼面(0.76 kN/㎡); 顶棚抹灰:20㎜厚混合砂浆刷乳胶漆(γ=17 kN/?); 内墙做法:190厚小型空心砌块(2.28 kN/㎡); 外墙做法:240厚小型空心砌块(2.88 kN/㎡); 内外墙装修一律采用20㎜厚混合砂浆找平后刷外墙漆。 (3)材料选用 混凝土:各层均采用C30 钢筋:梁、柱中受力纵筋均采用HRB335,箍筋及构造钢筋采用HPB235。 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结构布置图 (1)抗震等级确定:框架结构,高度H=19m<30m,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为三级。(2)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尺寸确定 ①框架梁截面尺寸确定 主梁:h×b=600㎜×250㎜ 次梁:h×b=450㎜×200㎜ 主梁:h×b=450㎜×250㎜ 次梁:h×b=400㎜×200㎜

②框架柱截面尺寸确定 N=(2.7/2+6.6/2) ×6.6×4×15=1841.4KN Ac=1.3N/(fc+0.01fy')=1.3×1841.4×1000/(14.3+0.01×300)=138.4×10 3㎜2 则取标准层的柱尺寸为:450㎜×450㎜ μN=N/(fc bc hc)= 1841.4×1000/(14.3×450×450)=0.64<0.9 符合要求 则得标准层柱为450㎜×450㎜,底层柱尺寸大些取500㎜×500㎜ (3)计算简图如下所示 3.重力荷载计算 (1)恒荷载标准值计算: 屋面:卷材防水屋面 2.23 kN/㎡结构层0.12×25=3 kN/㎡ 抹灰层0.02×17=0.34 kN/㎡ 合计 5.57 kN/㎡ 各层楼面:大理石楼面 1.36 kN/㎡结构层: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0.1×25=2.5 kN/㎡ 抹灰层:20厚混合砂浆刷乳胶漆0.02×17=0.34 kN/㎡ 合计 4.2kN/㎡ ①标准层梁自重(顶层): 主梁b×h=250×600:自重25×0.25×(0.6-0.1)=3.125 kN/m 抹灰0.02×(0.6-0.1)×17×2=0.34 kN/m 合计 3.47 kN/m(3.33kN/m)次梁b×h=200×450:自重25×0.2×(0.45-0.1)=1.75 kN/m 抹灰2×(0.45-0.1)×0.02×17=0.238 kN/m

框架结构计算

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1梯形(三角形)、均布恒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支座剪力和跨中弯矩 (kN) (kN-m) 式中g 1—梁上均布荷载值(kN/m); g 2—梁上梯形(三角形)分布荷载值(kN/m)。 各梁内力计算结果如表1.1 表1.1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梁按简支计算的梁端剪力和跨中弯矩 g 1g 2V A0V B0l M AB0 g 1g 2V B0r M BC06 3.4015.5241.6341.6375.30 2.709.959.597.291~517.5512.64 78.25 78.25127.84 2.70 8.10 8.44 6.33 AB 梁 l =6m a =0.325 层次 BC 梁 l =2.5m a =0.5 1.2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计算 梯形(三角形)恒荷载化作等效均布荷载 g =g 1+(1-2a 2+a 3)g 2 (kN/m ) 梁端固端弯矩 (kN-m ) 梁固端弯矩计算结果如表1.2 表1.2 框架梁恒荷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表 g 1g 2g M g 1g 2g M M m 6 3.40 15.5216.1748.52 2.709.958.92 4.65-2.641~5 17.5512.64 27.95 83.86 2.708.107.76 4.04 -2.29 AB 梁 l =6m a =0.325 BC 梁 l =2.5m a =0.5层次 框架结构利用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见图1.1。 1.3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计算 梁: (AB 梁); 柱: 式中:V —计算截面剪力(kN ); V 0—梁计算截面在简支条件下剪力(kN ); M l 、M r —分别为AB 梁左右两端弯矩值(kN-m )。 M t 、M b —分别为计算截面所在柱的上下两端弯矩值(kN-m )。

多层框架结构习题知识讲解

多层框架结构习题 一、填空题 1、框架结构是由和连接而成的结构。 2、框架结构伸缩缝与沉缝的宽度一般不小于。 3、框架结构在计算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的内力时,分别按进行计算。 4、框架结构在计算梁的惯性矩时,通常假定截面惯性矩I 沿轴线不变,对装配式楼盖,取I = I 0 ,I 0 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对现浇楼盖,中框架I = ,边框架I= 。 5、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取决于该柱上下端的比值。 6、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一般与、、、等因素有关。 7、框架梁端负弯矩的调幅系数,对于现浇框架可取。 8、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时,除底层柱外,其余层柱线刚度乘以,相应传递系数为。 9、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与、、等因素有关。 10、框架在水平荷载下内力的近似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在确定柱的抗侧移刚度时,假定柱的上下端转角。 11、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变形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 12、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下柱子的抗侧移刚度D= ,在一般情况下它比用反弯点法求得的柱抗侧移刚度。 13、多层框架结构总高度受限制的主要原因是。 14、框架结构中框架柱的主要内力为;框架梁的主要内力为。 15、框架结构中“柱抗侧移刚度”定义为。 16、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和。 17、框架结构承重框架的布置方案有、和等三种。 18、框架结构的变形缝有、和三种。 19、伸缩缝的设置,主要与有关。 20、沉降缝的设置,主要与有关。

21、防震缝的设置,注要与有关。 22、框架结构设置伸缩缝的作用是。 23、框架结构设置沉降缝的作用是。 24、框架结构设置防震缝的作用是。 25、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框架柱的反弯点位置取决于。 26、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和两类。 27、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常用近似计算方、和等。 28、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与侧移常用近似计算方法有、、等。 29、框架结构D值法中柱的侧移刚度D= ,是考虑对柱侧移刚度 的修正系数。 30、框架结构D值法中柱的标准反弯点高度与、、、有关。 31、框架结构中框架梁取作为控制截面。 32、框架结构中框架柱取作为控制截面。 33、框架结构竖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方法有、、、等四种方法。 34、框架结构框架梁梁端弯矩调幅应在进行。 35、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是,框架结构的主 要缺点是。 36、按D值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时,修正系数(1)的物理意义是。 37、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同层各柱的剪力按进行分配。 38、框架结构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时,假定底层柱反弯点的位置位于处,其余各层柱反弯点的位置位于处。 39、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40、框架结构按承重结构划分有和两种类型。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震》辅导材料四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学习目标 1、熟悉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形、剪力图形和轴力图形; 2、熟悉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的简化假定及计算简图的确定; 3、掌握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分层法; 4、掌握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方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掌握框架结构的侧移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2、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及侧移计算。 框架在结构力学中称为刚架,刚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很多,可分为精确算法和近似算法。精确法是采用较少的计算假定,较为接近实际情况地考虑建筑结构的内力、位移和外荷载的关系,一般需建立大型的代数方程组,并用电子计算机求解;近似算法对建筑结构引入较多的假定,进行简化计算。由于近似计算简单、易于掌握,又能反映刚架受力和变形的基本特点,因此近似的计算方法仍为工程师们所常用。 本章内容主要介绍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内力与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其中分层法用于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用于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既然是近似计算,就需要熟悉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和各种计算方法的简化假定。 一、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是一个空间受力体系,可以按照第四章所述的平面结构假定的简化原则,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框架结构简化为沿横方向和纵方向的平面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 结构设计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分析,若作用于纵向框架上的荷载各不相同,则必要时应分别进行计算。 框架结构的节点一般总是三向受力的,但当按平面框架进行结构分析时,则节点也相应地简化。在常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和柱内的纵向受力钢筋都将穿过节点或锚入节点区,这时节点应简化为刚接节点;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形式,一般也设计成固定支座,即为刚性连接。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种。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屋)面活荷载,一般为分布荷载,有时也有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一般均简化成节点水平集中力。 二、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 1.基本假定 (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框架的侧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