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框架结构
合集下载
多层框架结构

13.2 框架结构内力及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
2) 迭代法
逐渐逼近法。
A
考虑侧移
B
不考虑侧移
C
不考虑框架侧移时 计算步骤: (1)绘出结构的计算简图,在每个节点绘制两个方框。 (2)计算汇交于每一节点的各杆件的转角分配系数
(3)计算荷载作用下各杆端产生的固端弯矩 ,写在相应的各杆端部,并求出汇交于每一节点的各杆固端弯矩之和 ,写在该节点的内框中。
-0.147
-0.208
-0.185
-0.185
-0.147
-0.206
-0.130
-0.103
-0.103
-0.146
-0.146
… 13.2
… 18.9
… -2.5
… -2.5
… -3.6
… 2.6
… 3.6
3.6 …
… -0.2
… -0.2
… -0.3
现浇楼板对梁抗弯刚度的影响:
近似计算: 设按梁的纯矩形截面计算的截面惯性矩为I0,则:
13.2 框架结构内力及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
装配整体式楼盖: 中框架取 I=1.5 I0 边框架取 I=1.2 I0 装配式楼盖: 按实际计算。
I0
I0
现浇楼盖: 中框架取 I=2 I0 边框架取 I=1.5 I0
-0.3 …
Mik=MikF+2Mik’+Mki’=
-89.1+2*13.2-2.5=-65.2kN
-65.2
0+2*18.9+3.6=41.4kN
41.4
-89.9
97.3
-7.5
-0.3
13.9
-55.5
3.6
2) 迭代法
逐渐逼近法。
A
考虑侧移
B
不考虑侧移
C
不考虑框架侧移时 计算步骤: (1)绘出结构的计算简图,在每个节点绘制两个方框。 (2)计算汇交于每一节点的各杆件的转角分配系数
(3)计算荷载作用下各杆端产生的固端弯矩 ,写在相应的各杆端部,并求出汇交于每一节点的各杆固端弯矩之和 ,写在该节点的内框中。
-0.147
-0.208
-0.185
-0.185
-0.147
-0.206
-0.130
-0.103
-0.103
-0.146
-0.146
… 13.2
… 18.9
… -2.5
… -2.5
… -3.6
… 2.6
… 3.6
3.6 …
… -0.2
… -0.2
… -0.3
现浇楼板对梁抗弯刚度的影响:
近似计算: 设按梁的纯矩形截面计算的截面惯性矩为I0,则:
13.2 框架结构内力及水平位移的近似计算
装配整体式楼盖: 中框架取 I=1.5 I0 边框架取 I=1.2 I0 装配式楼盖: 按实际计算。
I0
I0
现浇楼盖: 中框架取 I=2 I0 边框架取 I=1.5 I0
-0.3 …
Mik=MikF+2Mik’+Mki’=
-89.1+2*13.2-2.5=-65.2kN
-65.2
0+2*18.9+3.6=41.4kN
41.4
-89.9
97.3
-7.5
-0.3
13.9
-55.5
3.6
多层框架结构安装施工

.榫式接头:即上柱留一个榫头,以承受施工荷载。
添加标题
优点:耗钢量少,整体性好,安装、校正方便。
添加标题
缺点:钢筋不易控制容易错位。
.插入式接头:将上柱做成榫头,下柱顶部做成杯口,当上柱榫头插入下柱杯口后,再用水泥砂浆灌满填实。 优点:不用电焊,安装方便,造价低,使用在截面较大的小偏心受压柱中较适合。 缺点:大偏心受压时,为防止受拉边产生裂缝,须采取构造措施。
2021
2023
8.3.1起重机的布置
STEP5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起重机的布置方案主要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构件重量、起重机性能及施工场地地形等条件确定。通常有以下四种方案:
1.单侧布置 (当房屋宽度小,构件重量较轻时常采用)
2.双侧(或环形)布置 (适用于建筑物宽度较大或构件重量较重,单侧布置在起重力矩不能满足最远构件的吊装要求情况下。)
3.跨内单行布置
4.跨内环形布置
8.3.2部件的平面布置
多层装配式房屋柱布置方式有以下三种: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平行布置
02
即柱子与轨道平行,是常用的布置方案。其优点是:柱可叠浇,将几层高的柱子通常预制,能减少柱头偏差。
斜向布置
03
即柱身与轨道成一定角度。柱吊装时,可用旋转法起吊,它适用于较长柱。
2.综合安装法
适用情况:采用履带式(轮胎式)起重机跨内开行安装结构;采用塔式起重机而不能布置在房屋外侧进行吊装;房屋宽度大、构件重,只有把起重机布置在跨内才能满足吊装要求时。
综合安装法是以一个柱网(节间)或若干个柱网为一个吊装段,以房屋全高为一个施工层组织各工序流水。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THANKS
感谢观看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引言 • 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分类 •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 •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缺点 •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用与发
展
01
引言
什么是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定义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 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的建筑结构 形式,通过梁、柱等构件的连接 形成完整的承重体系。
施工方便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现场进行拼装,施工方便, 且构件尺寸较大,减少了湿作业量。
经济性好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材料价格相对较低,且施工周期短,能够 降低工程成本。
缺点
自重大
由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重型 材料,结构的自重较大,对基础要求较
高。
隔音效果不佳
由于混凝土的隔音性能较差,多层钢 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音效果不佳,
抗震性能评估
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确保结 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能。
04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
施工流程
基础施工
包括土方开挖、垫层浇筑、基 础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 土浇筑等。
楼板及楼面层施工
包括楼板钢筋绑扎、模板支设、 混凝土浇筑、地面找平及装修 等。
施工准备
包括现场勘查、设计交底、施 工组织设计、材料采购等。
应用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应用 于住宅、办公楼、商场等建筑中, 尤其在地震多发地区,其抗震性能 得到充分肯定。
02
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分类
框架结构的组成
01
02
03
04
竖向承重构件
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包括柱、 墙等。
《多层框架结构》课件

03
安全性
通过将数据访问和业务逻辑分离,可以更好地控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
01
分离关注点
各层专注于特定的功能,降低了代码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02
复用性
各层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适用于构建复杂的Web应用程序,特别是需要高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应用程序。
Web应用程序
《多层框架结构》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多层框架结构的概述多层框架结构的类型多层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多层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多层框架结构的案例分析
01
多层框架结构的概述
01
02
它通常包括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等,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多层框架结构是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分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代码。
应用场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商业中心、工业厂房等建筑中。
详细描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多层框架结构形式,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总结词:以钢材为主要材料构成的框架结构,具有轻质、高强、抗震等优点。详细描述:钢框架结构是一种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的框架结构形式,其特点在于轻质、高强、抗震等优点。钢材的强度高、自重轻,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作用对于结构的影响。同时,钢框架结构的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对于高效、快捷的要求。特点:钢框架结构的缺点在于其耐火性较差、易受腐蚀、维护成本较高等。此外,钢框架结构的造价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小型或特定的工程项目可能不太适用。应用场景:钢框架结构适用于高层大型建筑、大跨度跨越的桥梁和大型工业厂房等建筑和工程项目中。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梁截面尺寸可参考受弯构件来初步确定。梁高hb一般可取(1/10~1/18)lb(lb为梁的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宽度bb=(1/2~1/3)hb,一般不宜小于200mm。 选择梁截面尺寸还应符合规定的模数要求。
12.2.1.2 截面尺寸
对现浇楼面的整体框架,中部框架梁I=2I0;边框架梁I=1.5I0。其中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图1
图12.8 框架的计算单元
图12.9 框架柱轴线位置
多层结构房屋一般受到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竖向荷载包括恒荷载、楼层使用活荷载、雪荷载及施工活荷载等。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01
楼面活荷载的折减
02
在设计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等多层建筑的墙、柱和基础时,由于楼面活荷载在所有各层同时满载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作用于楼面上的使用活荷载应乘以表12.2所规定的折减系数。
柱端弯矩的确定
01
根据各柱分配的剪力及反弯点位置,可确定柱端弯矩。
02
底层柱
03
上端 Mj上=Vj×hj/3
04
下端 Mj下=Vj×2hj/3
05
其它层柱
06
上下端 Mj上=Mj下=Vj×hj/2
07
梁端弯矩的确定 柱端弯矩确定以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可确定梁的弯矩。 对于边柱节点(图12.17 (a)),有 Mb=Mc1+Mc2 对于中柱节点(图12.17(b)),有 Mb1=ib1/(ib1+ib2)(Mc1+Mc2) Mb2=ib2/(ib1+ib2)(Mc1+Mc2)
第2层
MDG=MGD=24.18kN·m
MEH=MHE=32.23kN·m
12.2.1.2 截面尺寸
对现浇楼面的整体框架,中部框架梁I=2I0;边框架梁I=1.5I0。其中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图1
图12.8 框架的计算单元
图12.9 框架柱轴线位置
多层结构房屋一般受到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竖向荷载包括恒荷载、楼层使用活荷载、雪荷载及施工活荷载等。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
01
楼面活荷载的折减
02
在设计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等多层建筑的墙、柱和基础时,由于楼面活荷载在所有各层同时满载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作用于楼面上的使用活荷载应乘以表12.2所规定的折减系数。
柱端弯矩的确定
01
根据各柱分配的剪力及反弯点位置,可确定柱端弯矩。
02
底层柱
03
上端 Mj上=Vj×hj/3
04
下端 Mj下=Vj×2hj/3
05
其它层柱
06
上下端 Mj上=Mj下=Vj×hj/2
07
梁端弯矩的确定 柱端弯矩确定以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可确定梁的弯矩。 对于边柱节点(图12.17 (a)),有 Mb=Mc1+Mc2 对于中柱节点(图12.17(b)),有 Mb1=ib1/(ib1+ib2)(Mc1+Mc2) Mb2=ib2/(ib1+ib2)(Mc1+Mc2)
第2层
MDG=MGD=24.18kN·m
MEH=MHE=32.23kN·m
建筑结构第13章 多层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
13.1 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简介
13.1.2 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由一系列横向和纵向的剪力墙体组成的受力体系,剪力墙体一 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施工。因而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承载力高, 尤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变形较小、加之抗震性能好,是高层建筑中常见的一 种结构形式。但剪力墙结构受楼板等构件跨度的限制,剪力墙的间距一般为3~8m, 因而多用于高层小空间房屋,如高层和小高层住宅、高层旅馆建筑等,为满足公 共建筑大空间的使用要求,工程中也有用底层框架替代剪力墙,以获得底层大空 间的剪力墙结构体系,但这样组合的结构体系一般具有下柔上刚的特点,对房屋 抗震极为不利。
13.1 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简介
13.1.2 多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4. 筒体结构体系 筒体结构体系是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 筑结构。筒体结构的筒体分剪力墙组成的薄壁筒和由密柱框架或壁式框架 围成的框筒等。筒体结构是一种空间受力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它比框架 结构或剪力 闭箱形悬臂构件,具有良好的抗弯抗扭性能,因而适应于更大高度的建筑 物。
13.2 多层框架的结构布置
13.2.1 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
多层框架由横梁和立柱组成。梁柱交接处的框架节点通常为刚接, 有时也将部分节点做成铰接或半铰接。柱底一般为固定支座,必要时也 设计成铰支座。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 全相同;有时因工艺和使用要求,也可以做成在某层缺柱或某跨缺梁的 形式。
第13章 多层框架结构
13.1 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简介
13.1.1 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
目前,世界各国对多层和高层建筑的划分标准尚不统一。我国《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 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9层及9层以下或房屋高度不超过 28m的建筑物,称为多层建筑。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高层建筑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具有节约用地、减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 美化城市环境等优点。但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 力与侧移增大,工程造价提高,对建筑科学与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国上海于1998年建成的金茂大厦,建筑面积28.7万m2,88层,总高 度412.5m,3~50层为办公室,53~85层为五星级酒店,88层为公众的观 光层。此结构系筒体结构,建筑平面尺寸53.4m×53.4m,内筒27m×27m。 辅楼有商场、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等。这幢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地方特色的 塔式建筑,已成为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
第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满足人防、消防要求,使水、暖、电各专业的 布置能有效地进行; 结构尽可能简单、规则、均匀、对称,构件类 型少;
平面布置
差
好
竖向布置
好
差
竖向布置
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尽量避免收进、挑出、抽梁、 抽柱
层高为:2.8~4.2m
不合理的结构布置
妥善地处理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 素对建筑的影响; 施工简便; 经济合理。
梁端弯矩调幅
现浇框架
调幅系数取0.8~0.9
装配整体式框 架
调幅系数取0.7~0.8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
弯矩分配法或迭代法
结构的侧移几乎为零
可采用弯矩 分配法或迭 代法
分层法
认为某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只在本层梁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中 产生剪力和弯矩
进行弯矩分配后叠加, 叠加后的不平衡弯矩 再分配但不传递
框架梁内力
(1)弯矩
2 M u ln
(2)剪力
V u ln
框架柱的轴力= puA 1 M柱端 M梁端 2
当横梁不在立 柱形心线上时,要 考虑由于偏心引起 的不平衡弯矩,并 将这个弯矩也平均 分配给上、下柱柱 端。
框架柱内力
(1)轴力 (2)弯矩
反弯点法
*弯矩为0点=反弯点 *假定: 1)底层反弯点在距基 础顶2/3柱高处 2)其它层柱的反弯点 在1/2柱高处
构件的选型
在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梁的截面形式有如下几种(可以 增大净空,减小总高度):
十字形截面梁
花篮形截面梁
叠合梁
柱截面的形式一般为矩形和方形,也可为T形或圆形。先按轴压估 计柱的截面尺寸,在乘以1.2~1.5的放大系数
平面布置
差
好
竖向布置
好
差
竖向布置
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同时,尽量避免收进、挑出、抽梁、 抽柱
层高为:2.8~4.2m
不合理的结构布置
妥善地处理温度、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 素对建筑的影响; 施工简便; 经济合理。
梁端弯矩调幅
现浇框架
调幅系数取0.8~0.9
装配整体式框 架
调幅系数取0.7~0.8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方法
弯矩分配法或迭代法
结构的侧移几乎为零
可采用弯矩 分配法或迭 代法
分层法
认为某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只在本层梁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中 产生剪力和弯矩
进行弯矩分配后叠加, 叠加后的不平衡弯矩 再分配但不传递
框架梁内力
(1)弯矩
2 M u ln
(2)剪力
V u ln
框架柱的轴力= puA 1 M柱端 M梁端 2
当横梁不在立 柱形心线上时,要 考虑由于偏心引起 的不平衡弯矩,并 将这个弯矩也平均 分配给上、下柱柱 端。
框架柱内力
(1)轴力 (2)弯矩
反弯点法
*弯矩为0点=反弯点 *假定: 1)底层反弯点在距基 础顶2/3柱高处 2)其它层柱的反弯点 在1/2柱高处
构件的选型
在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梁的截面形式有如下几种(可以 增大净空,减小总高度):
十字形截面梁
花篮形截面梁
叠合梁
柱截面的形式一般为矩形和方形,也可为T形或圆形。先按轴压估 计柱的截面尺寸,在乘以1.2~1.5的放大系数
多层框架结构PPT课件

表示层通常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技术来实现,如Windows窗体、Web页面等。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也称为应用程序逻辑层,是 位于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的层次,
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核心业务逻辑。
业务逻辑层包含了实现特定业务规则、 流程和数据处理功能的代码。例如,在 电子商务应用程序中,业务逻辑层可能 包含了处理购物车、结算、订单管理等
挑战
阅读负担
过多的层级和信息可能导 致观众在阅读时感到疲劳 和困惑,难以快速找到所 需信息。
设计难度
多层框架结构需要精细的 设计和排版,以确保视觉 上的清晰和美观。
内容管理
多层框架结构需要合理的 内容规划和组织,以避免 信息的混乱和重复。
如何应对挑战
优化导航
通过明确的导航设计和 指示,帮助观众快速定 位到所需的信息层级。
案例四:移动应用的后台架构
总结词
移动应用的后台架构采用多层框架结构,确保应用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详细描述
移动应用的后台架构通常包括应用层、服务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库层。应用层 提供移动应用的功能和界面;服务层处理业务逻辑和与移动应用的数据交互;数 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交互;数据库层存储用户信息、应用数据等。
将PPT内容组织成一个连贯的故事, 引导观众逐步深入了解主题,提高观 众的兴趣和理解。
使用模板
利用现有的PPT模板,可以大大提高 设计效率,同时保证整体风格的一致 性。
数据可视化
对于包含大量数据的PPT,利用数据 可视化工具和技巧,将数据以直观、 易理解的方式呈现。
互动与参与
在讲演过程中,通过提问、分享案例 等方式与观众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 度和记忆。
多层框架结构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fcbh
一级 0.7 二级 0.8 三级 0.9
14.2 结构计算简图
3、框架结构截面抗弯刚度 P.185
现浇楼盖: 中框架取 I = 2 I0 边框架取 I =1.5 I0 装配楼盖: 中框架取 I = I0 装配整体式:中框架取 I =1.5 I0 边框架取 I =1. 2 I0
三、框架结构的荷载P.187
实际工程中对计算模型可作修正:
(1)当横梁为斜梁,其坡度≤1/8时,可简化为水平直杆; (2)不等跨框架,当各跨跨差≤10% ,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跨度取平均值。
二、构12) l b = (1/2~1/3) h
2、柱: h一般取 (1/15~1/20)层高
同时满足轴压比
P.153
14. 1 结构的组成与布置
三、框架结构布置
(一) 柱网布置
应考虑
{ 1、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内廊式、等跨、不等跨式) 2、满足建筑平面的要求 3、结构受力合理(内力分布均匀) P.175 图14-6 4、施工方便
(二) 承重框架布置方案 框架结构是用梁把柱连接起来形成空间受力体系。
其传力途径: 楼面竖向荷载 → 楼板 → 梁 → 柱 →基础 → 地基
1、单梁短柱式 (图a); 2、单梁长柱式(图b) ; 3、框架式(图c、d)
14. 1 结构组成和布置
第二节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
一、计算简图 1、计算单元 如图
2、节点简化 刚接节点
铰接节点
14.2 结构计算简图
3、计算模型
梁柱以截面几何轴线来确定:框架跨度——柱子轴线之间距离; 框架层高——相应于建筑层高,底层取基础 顶面到二层楼板顶面的距离。
多层框架结构
Multistoried Frame Structure
14. 1 结构的组成与布置
第一节 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布置
一. 组成 框架结构由 梁、柱 连接而成
二. 框架结构类型
按材料不同分为: R.C 框 架 全钢 框 架
R.C框架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分为:
{ 1、现浇整体式(全现浇框架) 2、半现浇式 3、装配式框架 4、装配整体式
w z z w0 si Bi cosi
i
风力应为压(吸)力投影的代数和
14. 3 计算方法
{ { 竖向荷载
永久荷载 (恒载) 可变荷载 (活荷载)
风荷载 水平荷载 地震作用
1、楼(屋)面活荷载(活荷载折减,附表3. 2,P.265) 2、风荷载 3、地震作用 4、荷载图式的简化
14.2 结构计算简图
楼(屋)面活荷载(活荷载折减,附表3. 2,P.265)
14. 3 计算方法
风荷载 P.187
{ 结构计算中把空间框架分解为: 横向框架 纵向框架
两个平面框架。
14.1
结构组成 1、横向承重框架 2、纵向承重框架 3、纵、横向承重框架
(三) 变形缝的设置 P.177 多、高层结构中,应尽量少设缝或不设缝,以简化构造、方便施工、降 低造价、增强结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伸缩缝与沉降缝的宽度应 ≥50mm ;抗震缝应 ≥ 70 mm (四) 装配式与装配整体式框架的梁柱接头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