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WTT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社历史课程

网:://.chuanjiaoban./article.php?id=5403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全部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5课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七雄

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第9课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第10课战国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第11课秦朝的统一

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

第13课西汉的兴盛

第14课丝绸之路

第15课东汉的兴衰

第16课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三国鼎立

第18课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

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书法主题活动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

实验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主题活动一创办“历史角”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主题活动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主题活动三三国南北朝历史综合学习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

附录(一)朝代简表(上)

附录(二)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上)

附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1)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主题活动四历史遗址考察

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

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主题活动五演讲会

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

第16课建筑奇观

第17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

第18课唐诗与宋词

第19课明清小说

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

第21课书法与绘画

主题活动六走近印刷术

主题活动七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

附录(一)朝代简表(下)

附录(二)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下)

附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2)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题活动一列强侵华史综合学习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洋务运动

第6课戊戌变法

第7课辛亥革命

第8课新文化运动

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9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

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

第12课红军长征

主题活动二红军长征故事会

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

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主题活动三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

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

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

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

第七学习主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22课思想文化

附录一简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

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第五学习主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第16课朋友遍天下

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

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世界古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古代希腊

第5课古代罗马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

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第五学习主题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9课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第10课古代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

第11课古代宗教

世界近代史(上)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第14课美国的独立

第15课法国大革命

第16课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第21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四学习主题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3课巴黎公社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世界近代史(下)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主题活动三辩论会:我看萨拉热窝事件

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

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第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

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8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

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七学习主题现代科技与文化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

2021年初二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范本

初二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里豆花问答网给大家一些关于初二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初二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2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辩证认识,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初三历史说课稿【三篇】

初三历史说课稿【三篇】 1、本节课的出处和作用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最后一课,也是世界古代历史部分的最后一课。本课从“杰出的科学家”、“文学与戏剧”和“建筑”等方面的几个代表人物和突出成就,集中体现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昌盛,也是对人类古代文明的总结。 科技和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丰富多彩的古代科学与思想文化成果是古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代东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还为近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习本课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①根据古代文明的发展这个主题,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阿基米德和他的主要贡献、《荷马史诗》、《天方夜谭》、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之所以把它们作为本课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了解这些科技和文化成果,体验古代文明的辉煌,充分感知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创造性,突出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这也符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理解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准确的国际意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开放态度”的要求。 ②本课教学难点是:古代世界东西方建筑出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和对建筑艺术的发展反映不同时代人们社会生活、思想观点的变化的理解。

建筑艺术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和社会变化的见证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建筑是多姿多彩的,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学习“建筑”一目时,因为初中阶段思维水平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课本上的图片对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高大、雄伟、庄严的特点有比较直观的了解,难以挖掘教材隐含的信息,即东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就需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实行升华才能准确把握本课主题。 二、学生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为年龄的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现阶段,他们对抽象的、理论化的历史知识难以认知,而对形象、生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和贴近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历史知识易于且乐于接受。在本课的学习中,初三学生对古代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和古代文学与戏剧的代表作品,易于掌握和提起学习兴趣。 但初中学生毕竟还没有完全具备历史思维的水平,他们的思维往往存有分散性和孤立性,不能有机地实行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中外历史的比较。在学习“建筑”一目时,探寻东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主要原因超出了初中学生有限的知识和思维水平范畴,需要教师化繁为简用更加直观的方法协助他们获得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内容,规划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水平 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悲剧《俄底浦斯王》;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建筑麦增大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等基础知识。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③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③篇.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

一套特色鲜明的历史实验教科书——川教版《中国历史》评价 [编者按]川教版新课程标准历史实验教科书,悄然走向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着实给了历史教育界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人们于是不禁感慨系之——可不能再用偏安一隅的老眼光看待川教版了:川教版,还有岳麓版,继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人教版之后,以崭新的姿态加入历史新课程实验的行列,无疑是颇值得欣慰的历史课改盛事。就说川教版吧,尽管与其他版本一样,正在成长的她,不足之处或许难免,但是认识她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原来她的确有些特别,她的课程理念、她的内容选择、她的编写体例、她的图片配置……。川教版究竟如何,还是让最有发言权的读者(使用者)去评说吧。 顺便提及,课改绝非课程专家(包括课标制订者、教科书编者和教育研究者)的事,决定课改成效的关键,其实是广大教师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和支持了课改,课改本身的当务之急,正是如何帮助教师理解自己所期待的教育改进,并愿意对此作出承担。而本刊要他的,恰恰是对这种承担的分担,毋宁说这是一种更神圣的承担。同仁们,让我们同舟共济: 由龚奇柱先生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以下简称“川教版历史教材”)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并于2003年秋季在全国部分省市进行实验。作为历史教材改革的一个新成果,川教版历史教材的出版和试用,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历史教材建设朝着“丰富性和可选性的方向发展”。 据川教版历史教材《后记》等资料介绍,该书编写组由大学教授、省市教科院(所)研究员和中学特级教师等组成,阵容整齐,结构合理。主要编写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参与义务教育教材编写工作,并编写了多种乡土历史教材和选修课教材,积累了丰富的中学教材编写经验。这些都是编写组的优势。但是,编写组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教材必须按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而“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深入学习和认真理会。另一方面当编写工作启动时,北师大出版社、华东师大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均推出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并得到各方好评。在这种形势下,要另编一套能为国家教材主管部门首肯,教材审查专家认可,广大师生欢迎的教材,难度之大可以想象。编写组十分清楚,关键在于教材的质量和特色。质量是教材的生命,特色是教材存 在的理由,川教版历史教材必须是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的教材,否则它就没有出世的必要和存在的价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编写组追求的目标基本上实现了。川教版历史教材称得上是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好教材。 川教版历史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一、使用群体定位科学合理 教材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作为遵循“课标”编写的国家级教材,川教版历史教材无疑要适宜于全国各地学校使用。但是,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情况很不一样,“全国学生一套书”,既不符合教育的规律,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需要不同的教材,应有不同特点的教材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要。这也是国家实施教材多样化策略的出发点。 基于此,教材使用者的定位问题也就提出来了。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川教版历史教材对使用者作了如下定位:适合全国各地学校、尤其适合中西部地区学校使用。 根据这一定位,川教版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除体现“课标”的理念,遵循“课标”的要求外,还注

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基础知识】 一、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容:①任命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_____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_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②会议发布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代表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一切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2、开国大典: (1)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2)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志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 3、中华人民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从此站立起来,___________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国际意义: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国成立的历史结论(中国革命胜利原因) (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历史的结论。 二、和平解放 1、时间及标志:_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的签订。 2、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也使人民摆了,为的给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基础知识】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有三个:、、 一、抗美援朝战争 1、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 2、开始:年10月,中国人民军在的率领下入朝作战。 结束:年7月,美国被迫同中朝人民军队的代表在签订《》。 3、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保卫了,空前提高了。 4、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英雄人物:和。 5、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目的:为了; 2、时间:1950年6月到1952年冬 3、依据《》 4、带来的变化: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使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调动了,促进了。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世界经济的奇迹教案 川教版

第4课世界经济的奇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教学难点对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理解 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原因的分析 教法学法:教师教法:活动法、启发引导法; 学生学法:1调查、收集、整理资料;2学会利用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分析: 第4课《世界经济的奇迹》作为阅读课文,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持久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我国的工业建设,铁路、公路、桥梁建设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材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是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增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的重要措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又强调我国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写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又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一根本点,从而反映党和国家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巨大努力。

导入新课: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集会议在北京举行。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 通过一系列图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我国工业产值比较表》《1979~1997年爱祖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新中国成立以来钢、煤、原油增长示意图》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创造了哪些世界奇迹? 1: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吃饭问题。 2:钢产量从1996年起连续突破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首位。2003年达2.2亿多吨,令世界瞩目。 3:大庆油田稳产高产20多年。 4:水电工业取得辉煌成就——二滩电站、三峡水电站(2009年全部竣工)。 5:铁路骨干网络建设成就——亚欧大陆桥、京九铁路。 6: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003年跃居世界第二位。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体现了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3)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总结为: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 1、西部落后的一些表现: 以1998年为例,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4%,不足中部地区的1/2和东部地区的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59元,比东部和中部地区低7374元和1240元; 每百平方公里土地铁路和公路里程分别为0.55公里和6.97公里,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87公里和6.35公里,比东部地区少2.76和28.5公里; 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430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3元; 人均消费支出355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2元,低于东部地区1678元…… 2、东北地区老工业出现的困境: 2002年,东北三省共有3346家企业发生亏损,占29.9%;有1228家企业的盈利为零,占11%;有1580家企业的盈利在10万元以内,属微利企业,占14.1%;有1755家企业的盈利在10--50万元之间,占15.7%;有823家企业的盈利在50--100万元之间,占7.4%;盈利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川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

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刘营初中龚琴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2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1、教学任务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辩证认识,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教材简介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WTT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社历史课程 网:://.chuanjiaoban./article.php?id=5403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全部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5课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七雄 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第9课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第10课战国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第11课秦朝的统一 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 第13课西汉的兴盛 第14课丝绸之路 第15课东汉的兴衰 第16课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17课三国鼎立 第18课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 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书法主题活动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 实验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主题活动一创办“历史角”

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朝和商朝 第5课西周的兴亡 第6课春秋争霸 第7课战国争雄 第8课商鞅变法 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秦朝的统一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主题活动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主题活动三三国南北朝历史综合学习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川教版习题精选九十三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川教版习题精选九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远古人类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元谋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7年3月8日至5月1日在遵义市博物馆举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发现北京人口盖骨化石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裴文中 C、袁隆平 D、邓稼先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历史课上,同学们对老师展示的一幅“人类进化图”(见图)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哪一种理解比较合理( ) A、人的身高越来越高 B、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C、这群人排队领食物 D、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直立行走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中国历史是指中国人的过去。我国历史开始的标志是( ) A、170万年前我国元谋人的出现 B、70万年前北京人的出现 C、涿鹿之战,黄帝统一黄河流域 D、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而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 A、会使用火 B、会种植水稻 C、会烧制彩陶 D、会制造青铜器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今天的人类已学会利用多种能源,全国人最早学会利用的一种能源是( ) A、天然风 B、大河水 C、天然火 D、山中石 【答案】: 【解析】:

(按川教版体系)全国各地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汇编 七上 第五学习专题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上)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司母戊鼎、青铜工艺) 第18课卓越的工程(都江堰、长城)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造纸术、《九章算术》、祖冲之、华佗、张仲景、《水经注》《齐民要术》) 第20课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孔子、"百家争鸣")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文学、《史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 一、选择题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020·湖北宜昌市)2.2020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正式移驻该馆。“中华第一鼎”指的是 A.后母戊鼎 B.毛公鼎C.大盂铜鼎 D.商朝虎耳铜鼎 ◆(2020·山东临沂市)1.图1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20 年2月发行的生肖纪念币,该生肖(属相)动物与人类 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历史文物中着力体现该动物 形象的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虎耳铜鼎 D.青铜立人像 图1 都江堰、长城 ◆(2020·福建厦门)3.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2020·江苏泰州)30.“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2020·四川省成都市)2.图1所示的六个字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它来自于 A.阿冰修筑都江堰的治水思想 B.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建设思路 C.李春设计赵州桥的巧妙思想 D.明成祖营建北京故宫的构想 ◆(2020·重庆市B)2.工程造福人类。使“水旱从人”,让当地 获得了“天府”美誉的古代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 A.四川 B.湖北 C.广西 D.陕 西 造纸术、《九章算术》、祖冲之、华佗、张仲景、《水经注》《齐民要术》(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2020·福建龙岩)1.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 A.火药B.印刷术C.造纸术D.指南针

浅谈初中历史深度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98977008.html, 浅谈初中历史深度教学 作者:姚林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2期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 摘要:深度教学已经成为历史教育研究的一个方向,现在很多历史教师都在课堂上贯彻 深度教学的思想。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将深度教学融入历史课堂并改善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两次教学活动,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对于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深度的教学,有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初中历史;深度教学;郑和下西洋 什么是深度教学?所谓深度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主题探究而不是以知识讲授为内容和任务的教学形式。《标准》也指出,历史课程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所以当下的教师都在积极尝试深度教学。下面我们就以《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在历史学科进行深度教学。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是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二篇课文。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明朝的建立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强大的明王朝,到底通过怎样的方式和外国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 呢?而这些交流对中国和世界又有怎样的影响呢?针对这一教学任务,结合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我们制订了这一节课的教学 目标: 1.记住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地点以及最远到达的地方。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和我国华侨对南洋开发的贡献。 3.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 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依照以上的教学目标,在第一次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