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制备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中药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药剂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2. 学习中药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过程,了解其特点、性质及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提高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意识。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巩固和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散剂的特点、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细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装瓶包装而成的制剂。

(3)实验步骤:①称取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等原料;②将原料粉碎过七号筛;③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④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⑤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⑥将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⑦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了解煎膏剂的特点、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

(2)实验原理:煎膏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煎煮提取后,浓缩、炼制而成的制剂。

(3)实验步骤:①称取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等原料;②将原料加水煎煮提取;③煎煮液浓缩;④炼制;⑤装瓶即得。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了解丸剂的特点、性质及质量控制标准。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3)实验步骤:①称取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等原料;②将原料粉碎成细粉;③加入适量的辅料;④制成球形或椭圆形;⑤装瓶即得。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份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提要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

其制备工艺分为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等几个步骤。

不同的给药途径对散剂的细度要求也不同。

对于特殊的药材,如含黏性成分多、油脂多、矿物类、贵重、量小等药物,应分别采取串料、串油、单独粉碎、水飞法等特殊的粉碎方法。

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过程,混合均匀与否直接影响散剂质量,尤其是含毒剧成分的散剂。

常将搅拌、研磨、过筛等几种混合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处方中含有量小、贵重、质重、色深的药物时,应将此药“打底”,然后按等量递增的原则与其它药粉混合均匀,打底前应先用量大的药粉饱和乳钵表面。

处方中含毒剧药物时,由于其剂量小,称量、包装与服用都不方便,应加入适量的固体稀释剂将其制成倍散,配制时仍需要遵循等量递增的原则。

为了显示稀释倍数与混合均匀程度,可加入适量着色剂。

处方中如含有低共熔组分时,一般是先将其共熔,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均匀。

散剂由于比表面积大,吸湿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大,要注意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及贮藏条件。

三、实验内容1. 痱子粉Pulvis pro Miliaria【处方】麝香草酚6g薄荷脑(Mentholi)6g薄荷油6ml樟脑(Camphorac)6g水杨酸14g升华硫40g淀粉100g氧化锌(Zinci Oxydi)60g硼酸(Acidi Borici)85g滑石粉(Pulvis Talci)加至1000g【制法】取处方1/10量。

樟脑、薄荷脑、麝香草酚研磨至液化,与薄荷油混合均匀。

另将水杨酸、硼酸、氧化锌、升华硫、淀粉分别研细混合,用混合粉吸收共熔物,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滑石粉研匀,过七号筛即得。

【作用与用途】有吸湿、止痒及收敛作用,用于汗疹、痱子等。

【用法】外用。

涂撒于患处。

实验报告1 散剂、颗粒剂制备及休止角测定

实验报告1 散剂、颗粒剂制备及休止角测定

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散剂和颗粒剂的制备,粉体流动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不同密度药物混合的原则
3. 掌握毒、剧药物倍散的制法,熟悉倍散的混合原则,了解倍散均匀度的检查方法
4. 掌握测定粉体流动性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实验1:制酸散的制备
以氧化镁、碳酸氢钠为原料,制备制酸散剂。

实验2:硫酸阿托品倍散的制备(配研法)
以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为原料,制备硫酸阿托品倍散。

实验3:Vc颗粒剂的制备及物料制粒前后休止角的测定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散剂、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粉体流动性的测定方法,休止角定义及计算方法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材料:氧化镁、碳酸氢钠、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乳糖、维生素C、糖粉粉、糊精、柠檬酸
2. 设备与仪器:研钵、玻璃棒、电子天平、培养皿、漏斗、铁架台(配铁圈)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1:实验书85页制酸散的制备
实验2:实验书86页硫酸阿托品倍散的制备
实验3:实验书87页维生素C颗粒剂的制备
注意:实验3在将Vc与辅料混匀后,先测定休止角;待制得颗粒后,再次测定休止角,根据两次测定休止角的不同,比较制粒前后粉体流动性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硫酸阿托品倍散
休止角测定次数2
休止角测定次数3。

中药实验报告

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 目, 100 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 30g,甘草 5g,朱砂 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 (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 1.5g 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 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璀璨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 2005 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 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 2005 年版一部附录 i b 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 10 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分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 袋(瓶),并不得有 1 袋(瓶)超出限度 1 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 125g,红糖 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 3-4cm,煎煮两次,每次 0.5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 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 1/2 的水及 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 摆布,即得。

实验3 散剂的制备

实验3  散剂的制备

实验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及操作要点。

2.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以及“等量递增法”、“打底套色法”的混合方法。

3.熟悉散剂质量检查和包装方法。

二、实验指导1.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等。

2.常用的粉碎器械有万能磨粉机、柴田式粉碎机、球磨机、流能磨、铁研船、研钵等。

药物的粉碎度与药物性质、剂型的类型及给药方式等有关。

因此,散剂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不同,对其粉碎度的要求也不同。

除另有规定外,—般内服散剂应通过六号筛(100目),儿科或外科用散剂应通过七号筛(120目),煮散剂应通过二号筛(24目),眼用散剂应通过九号筛(200目)。

3.混合是制备复方散剂的重要操作步骤。

混合的方法有搅拌混合、研磨混合和过筛混合等。

而混合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散剂剂量的准确性、疗效及外观。

尤其是对毒性药更为重要。

而散剂中各组分的比例量、粉碎度、混合时间及混合方法等均影响混合的均匀性。

因此,在混合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散剂中各组分比例相差悬殊时,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

(2)毒性药物应添加—定比例量的稀释剂,制成倍散(或称稀释散)。

必要时可加入着色剂和矫味剂。

(3)若处方中含有少量液体组分,如挥发油、流浸膏、酊剂等,一般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吸收,必要时可加适当的吸收剂吸收,如淀粉、蔗糖等。

吸收后再与其它组分混合均匀;若含有大量液体组分,应加热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再与其他组分混合均匀。

(4)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较大时,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钵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明显,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先加入研钵内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5)若含共熔组分的散剂,应根据共熔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及处方中所含其他固体组分量的多少而定。

若共熔后不影响药效或增强其药效,可先共熔后再与其它固体组分吸附混合。

阿司匹林散剂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散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阿司匹林散剂的制备方法;2. 掌握散剂的质量评价方法;3. 了解阿司匹林散剂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散剂是一种将阿司匹林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均匀,制备成干燥粉末状剂型的制剂。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牙痛、关节炎等疾病。

本实验采用研磨混合法将阿司匹林与辅料混合均匀,制备阿司匹林散剂。

三、实验材料1. 仪器:电子天平、研钵、药筛、烧杯、量筒、干燥器、显微镜等;2. 药品:阿司匹林、淀粉、乳糖、硬脂酸镁等;3. 辅料:玉米淀粉、乳糖、硬脂酸镁等。

四、实验方法1. 制备阿司匹林散剂(1)称取阿司匹林、淀粉、乳糖、硬脂酸镁等原料,按照处方比例准确称量;(2)将阿司匹林、淀粉、乳糖等原料置于研钵中,研磨混合均匀;(3)加入硬脂酸镁,继续研磨混合均匀;(4)将混合均匀的散剂过筛,使粉末达到一定的细度;(5)将过筛后的散剂装入干燥器中,备用。

2. 阿司匹林散剂的质量评价(1)外观:观察散剂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应符合规定;(2)粒度:采用药筛法测定散剂的粒度,应符合规定;(3)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散剂中阿司匹林的含量,应符合规定;(4)溶出度:采用溶出度测定仪测定散剂在特定条件下的溶出度,应符合规定;(5)稳定性:将散剂置于干燥器中,分别在0℃、25℃、40℃下放置3个月,观察其外观、粒度、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应符合规定。

五、实验结果1. 制备的阿司匹林散剂外观呈白色粉末,无杂质;2. 粒度测定结果显示,散剂粒度符合规定;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显示,散剂中阿司匹林含量符合规定;4. 溶出度测定结果显示,散剂在特定条件下的溶出度符合规定;5. 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散剂在3个月内的外观、粒度、含量等指标变化符合规定。

六、实验讨论1. 在制备阿司匹林散剂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原料的称量和混合过程,确保散剂的质量;2. 在制备过程中,应选用适宜的辅料,以保证散剂的稳定性;3. 阿司匹林散剂在制备过程中,应避免温度过高,以防药物分解;4. 阿司匹林散剂在制备完成后,应进行质量评价,确保其符合规定。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实报告:散剂的制备姓名:___ 学号:xxxxxxxx1049 专业:中药学实时间:2014.9.21-2014.10.18 实地点:___ 指导老师:___ 实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药材:滑石粉60g,甘草10g。

三、实验内容:制法:(1)将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2)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甘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按每包7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检查: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检查: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检查: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五、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第一段可以改写为:对于散剂中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酊剂或流浸膏的药物,制备方法取决于药物的性质、用量以及其他固体组分的含量。

通常可以利用其他固体组分吸收液体,如果液体含量较大且固体组分无法完全吸收,可以加入适量的赋形剂。

散剂的制备-痱子粉

散剂的制备-痱子粉
右江民族医学院 5
+滑石粉
等量递增法
过七号筛
右江民族医学院
3
思考题
• 1. 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含共熔组 分的散剂如何配置? • 2. 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 3. 散剂中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 如何制备?
右江民族医学院
4
实验报告要求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仪器 • 三、实验内容 • [处方与分析] 写出试验用的原辅料的名称和用量 • [制法] 工艺流程、控制条件等 • 四、实验结果或现象 • 五、讨论 • 六、思考题
右江民族医学院 2
痱子粉的制备
• [处方] 麝香草酚0.6g
薄荷脑0.6g 樟脑6g 水杨酸1.4g 硼酸8.5g 氧化锌6g 滑石粉加至100g
麝香草酚
薄荷脑 樟脑 水杨酸、硼酸、氧化锌、 升华硫、淀粉 分别研细混合 研磨
薄荷油0.6ml 升华硫4g 淀粉10g
低共熔物 + 薄荷油
吸收 混合细粉
实验二:散剂的制备
目的要求:
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的制备方法 及其操作要点。 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右江民族医学院
1
散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粉碎 过筛 混合
分剂量 质量检查
包装
药物
散剂
细度要求
口服散:细粉-5#筛100%,6#(100目)95% 儿科及外用散:最细粉-6#100%,7#(120目)95% 眼用散:极细粉-9#(200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均匀度检查方法。
2、 学习含有共熔组分散剂的配置。
二、 实验原理
1、概念: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均匀混合而成的干燥粉末
状剂型,供内服或外用。
2、要求:内服散剂的粉末细度应通过5~6号筛(80~100目),儿科
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120目)。
3、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药料准备——粉碎——过筛——混合分剂
量——质检——包装。
附:(1)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环节。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
拌混合法、过筛混合法三种,其中研磨混合法在药房制剂及调剂中常
用。
(2)研磨混合时,处方中药物密度相差悬殊时,一般将密度小
者先放入乳钵内,再加密度大者等量研匀。
4、特殊散剂的制备
(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处方中含毒性药物时,因剂量小,称取费时,服用也容易损耗,应
在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即倍散),以利临
时配方用。
为显示稀释倍数,一般加入着色剂。
(2)含低共熔成分的散剂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时,室温条件下,有时出现润湿或
液化现象,这种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混合此类药物时是否发生低共熔主要取决于两点:a、混合物的比
例量:越接近最低共熔点的比例,越容易发生低共熔。b、混合时的
室温:室温高于低共熔点时一般就会发生低共熔。
对于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是否采用低共熔法制备,应根据
低共熔后对药理作用的影响,以及处方中所含其他固体成分的多少而
定,一般有一下几种情况:a、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改
变,如药理作用增强则宜采用低共熔法;如药理作用减弱则应避免采
用低共熔法,可分别先用其他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后再进行混合制备
散剂,以免影响疗效。b、药物形成低共熔物后,若药理作用无变化,
可先将两种药物同研至液化,再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或先分别用固
体组分稀释低共熔组分,再轻研混匀。c、如处方中含有挥发油或其
它足以溶解低共熔组分的液体时,可先将低共熔组分溶解,然后采用
喷雾法或一般的混合方法与其它固体组分混匀。
附:配置时常见的可发生低共熔现象的药物有樟脑、簿荷脑、麝香
草酚、苯酚、水合氯醛及水杨酸苄酯等。
(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4)眼用散剂
三、实验仪器
1、益元散的制备
电子称、瓷研钵、称量勺、称量纸
2、养阴生机散的制备
电子称、玻璃研钵、瓷研钵、称量勺、称量纸
四、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的制备及均匀度检查
1、处方分析
(1)处方:滑石6g:色浅量大组分、矿物药
甘草1g:植物草药
朱砂0.3g:主分硫化汞、色深量少组分、矿物药
(2)性状:本品为淡红色粉末,具甘草的甜味,手捻有润滑感。
(3)功能主治:清热解暑,除烦渴,利小便。主治伏暑吐泻,口渴
多汗,小便不利。
(4)用法用量:每服6g,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2、制法
(1)取滑石1/2量,甘草全量同放入乳钵中研匀,清楚于称量纸上。
(2)取朱砂与剩余的1/2量滑石用打底套色法研匀,然后再与上述
两味混合物混匀,即得。如图:
3、 均匀度鉴别
将益元散少量放在光滑的白纸的一端,将纸折叠压平药粉面,在光
亮处观察,表面色泽均匀,无斑纹,无红色,即表示混合均匀,若
有色斑或条纹则说明尚未混合均匀。亦可用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闪烁
光泽的组分,若有则说明结晶性药物为粉碎完全。

(二)含低共熔性药物“养阴生肌散”的制备
1、处方分析
(1)处方:人工牛黄0.16g:贵重药
龙胆草粉末0.63g、黄柏粉末0.63g、黄连粉末0.63g、甘
草粉末0.63g:植物药
煅石膏3.13g:矿物药、主含硫酸钙,类白色
青黛0.94g、薄荷冰0.63g、冰片0.63g
(2)性状:本品为绿色粉末,有薄荷的气味,口尝味苦而凉。
(3)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湿热性口腔溃疡及疮疹性口腔炎。
(4)用法:取适量撒在口腔溃疡处。一日3~4次。
2、制法
(1)将黄连、黄柏、龙胆草、甘草置瓷乳钵中研匀。
(2)取青黛少许置玻璃乳钵内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玻璃乳钵
轻研,研匀后(完全液化)将剩余青黛、人工牛黄、石膏,顺序加入,
每加一味药都要充分研匀。
(3)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散剂加入,研至颜色均匀,装袋即得。
五、实验结果
1、益元散制备得淡粉色粉末且在光亮处鉴别表面色泽均匀、无斑纹、
无红色。
2、养阴生肌散制备得墨绿色接近黑色粉末。

六、实验讨论
1、称量准确,且看仔细药粉里面是否掺杂其它固体。
2、研磨朱砂之前,需要先放入少量的滑石饱和瓷研钵,避免浪费量
少的朱砂。
3、研磨要均匀尤其是研磨黄连、黄柏、龙胆草与甘草是要用力研磨,
而研磨薄荷冰与冰片时要轻研磨且完全液化。
七、思考题
1、打底套色法及等量递增法如何操作?
(1)打底套色法:处方中有量少、色深的药粉时采用此法。
即先将量少色深的药粉放入瓷研钵中(在放入量少色深的药粉之前,
先用量多药粉饱和瓷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即是打底;然后将量多
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瓷研钵中,轻研混匀,即是套色。
(2)等量递增法:处方中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采用此法。
即先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
再加入与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组分
为止,亦称配研法。
2、实验中共熔组分是哪些?记录养阴生肌散制备过程中的现象与结
果。
(1)实验中共熔组分是薄荷冰与冰片。
(2)现象:龙胆草、黄柏、黄连与甘草混合研匀呈现棕黄色;薄荷
冰与冰片混合研匀发生低共熔现象,液体呈现墨绿色;逐渐添加药粉
使颜色逐渐加深且混合物从液体到潮湿到逐渐干燥,直至成为混合均
匀的粉末。
结果:制备养阴生肌散得墨绿色接近黑色粉末。
3、散剂处方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
何配置?
根据液体组分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量的多少来处理。
(1) 一般可用处方中其它固体组分吸收液体组分后混匀;
(2) 但如液体组分量较大而处方中其它固体难以完全吸收时,可适
当加入辅料(如磷酸钙、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吸收,至不
呈潮湿为度;
(3) 如液体组分量过大而又不挥发时,可浓缩出去大部分水分使其
呈膏状后加入固体药物或辅料混匀,低温干燥,将干膏研细制
备散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