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与生物安全
建立畜禽场生物安全体系保证畜禽健康生长

3 分娩 时仔猪缺 氧 . 2
仔猪死 胎中大 约7 %~ 0 0 9 %是在 分
才 引 发 一 系 列 的 临 床 症 状 。 经 常 不 断 地 进 行 环 境 及 畜 禽
娩 时 缺 氧 窒 息 而 死 亡 的 , 因 此 母 猪 分 娩 时 的 管 理 是 极 其
重要的。
体 的消毒 ,杀灭 病 原体 ,使畜禽 接触病 原 的机全 减少 ,
环 境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 畸 形 胎 增 多 造 成 胚 胎 死 亡 。 还 可 使 公 猪 精 子 数 量 减 少 ,死 精 和 畸 形 精 子 增 多 , 活 力 下 降 ,此 时 配 种 后 会 使 母 猪 受 胎 率 和 胚 胎 成 活 率 显 著 降
低。
1 引进种畜的检疫
螺旋 体病 等 。
粪便 ,干燥后再喷洒 消毒药 。一般每周消毒 1 次,特 殊情
况 ,消 毒 1 d 次,。
5 其他方面因素
母猪 的年龄 ,公 猪 的精液质 量 、交配 及 时与否 等 因
素 , 都会 影 响 卵 子 受 精 和 胚 胎 存 亡 。 总 之 要 把 胚 胎 和 胎 儿 死 亡 降 低 到 最 低 限 度 , 主 要 加 强 妊 娠 母 猪 的 饲 养 管 理 , 在 夏 季 妊 娠 前 3 保 持 母 猪 凉 爽 周 的 环 境 ,保 证 良好 的 卫 生 条 件 , 特 别 要 对 配 种 前 的 公 、 母 猪 的 生 殖 道 进 行 消 毒 , 尽 可 能 减 少 子 宫 的 感 染 , 实 行 复 配 法 , 提 高 受 胎 率 ,凡 经 常 出 现 少 产 或 屡 配 不 孕 的 母 猪 应 予 以淘 汰 ,这 些措 施 均 能 提 高 胚 胎 的 存 活 率 。
生物安全——养禽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养量在 1 万只, 肉鸡 饲养量在 l l 万只,生 播病 原微生物 。 ~5 ~ 0
物 安全 水 平次 之 ;三类 是 小规 模商 业化 生产 方 4 1 4 饲 养人 员不得 串舍 ,防止人员 携带 并传 .. 式 ,蛋鸡 饲养量 在 2 千只 ~l 只 , 肉鸡饲 养量 播病原体 。 万 在 5 只~ 1 只 ,生物 安全 水平较 低 ;四类 是 4 1 5 野鸟 能携 带并传 播 多种 病原体 ,包 括感 千 万 . . 小规模农户养殖 ,蛋鸡饲 养量在 2 只 以下 ,肉 千 染排毒和机械传播 ,应采取切实措施严防各种野 鸡饲 养量在 5 只 以下 ,生物安全水平 最低 。现 鸟进入料库和禽 舍 。 干
意义重大 。
清扫 可清 除禽舍 、环境 和物
品表面 的绝大多数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 中附着有 大量 的病原微 生物 ;冲洗可将残 留在禽舍及物 品
1 生 物 安 全 的 定 义
2 0 年 ,F 0 0 EW0l B n 将 涉 及 动 物 表面 的有 机物清 除干 净 ,包括缝隙 中残存 的有机 08 A / I厂 r ak d 养殖在 内的生物安全 定义 为降低病 原体传入和散 物 ,从而将 附着 在这 些有 机 物 中 的病 原 体清 除 布风 险而实施 的措施 ,它要 求人 们需采取一整套 掉 。
严谨 的科 学态度和严格规范 的行 为 ,以降低涉及 2 3 消毒 .
对经 彻底冲洗 后 的禽舍 、 间接 或直
家养和野 生动物及其产 品所有 活动中的病原微生 接 可能被 污染 的环 境及物 品表面进 行 消毒处理 ,
物 的传 入 和 散 布 风 险 。生 物 安全 分 为 外 部 和 内部 以彻底杀灭病原体 。
养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板5篇

养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板5篇养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板篇11、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布局,确保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2、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
3、设置专职防治人员或为其服务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其技术人员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4、饲养人员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健康标准,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并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
患有人蓄共患传染病人员不得直接从事畜禽养殖场的畜禽饲养。
5、种畜禽繁殖,要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健康合格标准。
6、根据畜禽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畜禽养殖技术规程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饲养。
7、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确保畜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畜禽养殖档案包括畜禽繁殖、饲料配方、畜禽免疫、疾病诊疗、兽药使用、粪便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销售等档案和记录。
畜禽养殖档案应当真实、完整、及时,不得伪造,并至少保留两年。
8、按照国家强制免疫规定,配合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免疫过的畜禽佩戴动物免疫标识。
9、在专职兽医指导下真确使用兽药,实行用药安全记录。
按规定实行宰前停药。
不用假药、劣兽药和其他禁止使用的兽药。
养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板篇2动物养殖场消毒制度一、要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定期消毒。
二、要至少备有两种以上消毒药物,不同品种的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
三、养殖场(小区)正门要设有消毒池或铺垫浸有消毒药的草垫。
进出车辆、人员等要进行消毒。
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两次池水、池药,以保持有效浓度。
四、生活区(办公室、宿舍、食堂及其周围环境等)每天清扫一次,每月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
五、更衣室每天消毒一次,采用紫外线照射法;工作服每周消毒一次,采用药物浸泡法。
六、生产区:圈舍每天至少消毒一次,每周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运动场地每周清理一次,每两周用消毒药喷洒消毒一次;清理的垫料、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七、售畜(禽)周转区:周转圈舍、出售畜(禽)台、磅秤及其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畜禽后清扫消毒一次。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作者:马冠华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5期摘要: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规模畜牧业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把好生物安全这道关,是规模畜牧养殖的首要工作。
文章介绍了生物安全措施在规模畜牧业生产中的背景,并阐述了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生物安全安全措施规模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防止疫病在地域之间和动物之间的传播所采取的措施。
是为阻断致病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侵入畜(禽)群体、为保证畜禽等动物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措施,是较经济、有效的疫病控制手段。
生物安全体系主要着眼于为畜禽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畜禽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尽可能地使畜禽远离病原体的攻击。
对一个养猪场而言,生物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外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传入,将场外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场内的可能降至最低。
其二是内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传播,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场内从患病动物向易感动物传播的可能。
2010年春季,养猪形势持续低迷,猪病更是雪上加霜,混合感染增多,给养猪业特别是小规模养猪户带来了严重损失。
如何预防猪病发生、减少养猪户损失已成为养猪业内共同的话题。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畜牧业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背景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再加上猪流感疫情的出现,造成人感染死亡的事件。
一时间传统大众媒体和非专业人士对对疫情的各种情况进行偏面的报道。
这些不真实的宣传对消费者造成极其严重的误导,谈猪色变,因而出现了这么一种趋势,人们开始抵制牲畜产品。
本来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就是小规模组成大群体。
与发达的西方国家存在着根本上的差距,生产水平自然不能和西方来比较,畜病控制在我们国家有着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如此严峻的形势必将关系到畜牧业的兴衰成败,甚至可能连累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原料的种植业、从事畜牧的产业工人、饲料加工企业、兽药生产企业及运输业。
保障养猪场生物安全的五项措施

2018年第11期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五项措施是指隔离期措施、防止引入外部病原措施、预防病原入侵措施包括5个方面的隔离设置。
引种时需要考虑引种猪的日龄。
将SPF猪引入SPF猪群、SPF猪转入普通猪群的策略。
1隔离期措施对引进的后备母猪最好隔离一段时间以确保未携带潜伏期疾病。
但各养猪场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差异较大。
但目的都是:(1)防止将新的疾病引入到接收场。
(2)通过执行良好的隔离驯化程序,使引入的后备猪与接收场的猪群取得一致的免疫状态,保持猪群不发生新的感染。
2防止引入外部病原的措施防止引入外部病原措施是指评估引种场存在的疾病,进而决定引种与否,或是引种后需隔离一定时期。
在引种前,兽医应评估供种场和引入场之间病原是否兼容,评估引入后备猪的健康状态对猪群的影响。
确定常见的病原及其隔离期长度。
隔离期可分为4类时间段:根据已知的不同疾病/病原的潜伏期,来决定不需要隔离、隔离3周、隔离8周或隔离12周。
隔离舍需执行全进全出的原则,这可能需要2~3个隔离场所。
隔离舍用的雨靴和防护服必须与场内使用的严格分开。
如果隔离舍是在场内,刚引进的种猪应饲养于具有独立通风系统与排污系统的猪舍,隔离21~56d。
这样如果供种场暴发新的、与引种场不兼容的疾病,引种场就可以及时将新引入的后备猪移除(但也是风险)。
若在场外隔离(最理想的状况),隔离舍至少离猪群800m,且两处人员完全分开。
3预防病原入侵的措施采取简单、实用并成本低廉的措施即可。
(1)监控种群的繁殖性能和健康状态,作为指导依据。
(2)尽可能从同一供种场引入后备猪,供种场应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条件与猪群健康记录。
(3)确定所需的隔离期。
无论供种场疾病控制状况如何好,新引入的猪种都必须设立一定的隔离期,原因是(1)有些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地方性(支原体)肺炎(EP)有较长潜伏期,引进猪种可能携带这些病原。
(2)引进猪种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存在感染风险。
浅议养鸡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

资 源育 繁
应 采 取 的 一 切 措 施 。 生 物 安 全 体 系 就 是 为 了 阻 断 致 病 病 原 侵 入 畜 禽 群 体 并 进 行 增 殖 而 采 取 的 各 种 措 施 .主 要 通 过 严 格 的 隔 离 、消 毒 和 防 疫 措 施 来 达 到 预 防和 控 制 疫 病 的 目的 。
( 4 ) 直 接 接 触 生 产 鸡 群 的 工 作 人
远 离 公 路 主 干 道 、 居 民 区 以 及 村 庄 的 区域 ;远 离 其 它 畜 禽 场 、畜 禽 屠 宰 厂 、 肉 类 和 畜 禽 产 品 加 工 厂 、 垃 圾 站 等 ;设 立 的病 死 鸡 掩 埋 坑 、鸡 粪 发 酵池应远离鸡舍 5 0 0 m 以上 。
鸡 群 混 养 ,贯 彻 全 进 全 出的 饲 养 方 式 ,
尽 量 做 到 免 疫状 态 相 同 。
物安全和生物安全体系。 生 物 安 全 是 指 将 可 传 播 的 传 染 性
疾 病 、 寄 生 虫 和 害 虫 排 除 在 外 的 安 全 措 施 。 它 是 一 个 概 括 性 术 语 。 包 括 了 在 防止有 害生 物进入 ( 或 存 活 ) 和 感 染 ( 或 危 害 ) 良好 饲 养 畜 禽 群 体 方 面
在 了解 消 毒 的 必 要 性 的 基 础 上 。
要 明 白消 毒 的 一些 关 键 点 :
展的方 向和 国家对食 品安 全 的 1 3益 重 视 ,安 全 养 殖 、 健 康 养 殖 成 为 养 殖 企 业 目前 最 为 关 注 的事 情 。 建 立 良好 的 生 物 安 全 是 养 殖 场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必 要
2 卫 生 消 毒 设施 的设 立 随 着 养 殖 业 向 规 模 化 、集 约 化 发
畜禽养殖企业安全生产检查要点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是否确保满足要求,消毒设施是否配备,净道和污道是否分离。
现场查验入场和场区消毒措施,生活区和生产区是否分离。
6
劳动保护
各岗位操作人员施落实情况。
7
粪污处理设施
粪污储存池、沉淀池、化粪池、沼气池等池体周围防护栏等是否稳固,是否有明显警示标识。
现场查验安全标识设立情况。
3
人员资质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是否参加相关的资质培训,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现场查验相关人员资质证明,培训证明材料。
4
消防设施
是否在明显位置配备消防器材或设备,工作地点与通行道路是否整齐清洁,工作场是否堆放不稳定的物品。
现场查验消防设施配备情况及相关部门验收及检验记录,查看工作地点与通行道路情况。
现场查验防护栏等基础设施和标识情况。
8
日常维护
圈舍顶、用电设施、用火设施等检查维护保养。
现场查验相关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记录等。
注:生猪养殖场安全检查要符合养殖场生物安全规范,以检查各项记录为主,通过视频监控检查重点场所、设施设备等的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
畜禽养殖企业安全生产检查要点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1
管理制度
是否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员工上岗前是否经过安全生产培训。
查验安全生产管理相关制度;抽取1-2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随机选取现场员工进行提问,核实安全生产培训情况。
2
安全标识
各岗位是否有安全操作规程等,并示于明显部位;是否在主要设施醒目位置设立安全标志。
畜牧业养殖规范

畜牧业养殖规范导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畜牧业养殖规范是确保畜禽产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益以及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以畜牧业养殖规范为主题,从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防控、动物福利等方面展开论述,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一、饲养环境规范1.1 建立合理规划畜牧业饲养场应根据畜禽种类、数量和饲养策略,合理规划场地面积和建筑布局,确保饲养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合理配置场地内的设施设备,包括饲料储存、饮水设备、排泄物处理等,以保证饲养的顺利进行。
1.2 确保卫生条件饲养场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场地清洁和消毒,防止畜禽疾病的传播。
同时,要定期更换饲料和饮水设备,并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饲养动物获得充足、安全的饲料。
1.3 控制噪音和污染为了确保畜禽的生长和发育,饲养场应尽量减少噪音和污染源的干扰。
控制机器声音、操作人员的交流声音以及其他噪音源对动物的干扰,以提供一个平静舒适的饲养环境。
此外,饲养场应采取措施防止废水、废气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二、饲料管理规范2.1 确保饲料质量在畜牧业养殖中,饲料质量直接影响到养殖动物的健康和产品的品质。
因此,饲养场应确保采购的饲料符合国家标准,并严格按照饲养动物的需求进行合理配比。
2.2 合理投喂和喂养饲养场应制定合理的喂养方案,根据养殖动物的年龄、体重、生长阶段等因素,科学安排饲料投喂量和频率,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确保饲养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2.3 确保饮水安全养殖动物的饮水安全对于保障其健康至关重要。
饲养场应建立饮水设施,保证饮水来源清洁、卫生。
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三、疾病防控规范3.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饲养场应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需要,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并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疫苗接种,以防止常见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2 建立健康监测制度饲养场应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体检和疾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