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中产生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中产生的问题作者:郑鏑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8期摘要:当今社会对思想教育愈发重视,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却存在着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
教育工作如何落到实处,大学生的思想如何转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为何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认识偏差,提出来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认识不足;信仰不坚定;思想多元化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想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更为明显。
虽然马克思主义贯穿了我们的整个学生时代,但大学生们对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甚至产生了消极对待的态度。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反思探究,是什么原因让大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产生了偏差。
首先,在我们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又对我们有怎样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后,我明白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凝固的教条,同时我也从中领悟到它给予我们的财富——凡事要从实践开始,实事求是,不怕犯错,及时改正。
随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深化,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作为我们指导思想之一的马克思主义却不被当代大学生了解,甚至成为了大学生们不喜欢的学习科目?结合对周围同学的观察和社会现状的调研,我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不足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可谓是从娃娃抓起的,不论是小学时期的思想品德、初高中的政治学科,还是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无一不是在向我们传输马克思主义思想。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调查报告姓名:学号:学院:专业:一(调查目的: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领会状况,以及对马克思注意的看法和态度,为马克思的发展与传播提供参考二(调查形式:问卷式。
本次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三(调查1.。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危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淡漠的倾向。
据调查报告,只有3.2%的人看过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共产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多元化的倾向。
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有些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还有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
而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学生接受马列处于很被动的阶段。
2.100%的人都是通过教师的授课了解到马克思主义。
但也有通过过半的人通过各项途径其他途径了解到的,或是受朋友同学的影响,或是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
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不适应。
在问到“对于中学所上的政治课的总体印象”这个问题时,觉得一般的占快一半了,比例为45.2%。
这足以说明中学所上的政治课所学的内容都是片面的,都是为了应付教育,应付考试。
还有32.3%的人认为学校的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偏差大,大道理太多,一般不能接受。
只有19.4%的人认为形式多样,充分发挥了作用,对大学生的影响大。
所以学校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4.在回答“你自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途径”这个问题时,竟然没有人选择“ 发组织”这个选项,这可以说明大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不高,还没有真正了解到马克思对于中国化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5.64(5%的人愿意将马克思思想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虽然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够,但是还是能够意识到它的好处。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从内化与外化的辩证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五性”即民族性、实践性、时代性、互动性和价值取向性的基本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反思

、Leabharlann ( 一 )对 大 学生 马 克 思 主 义信 仰现 状 的 分析 研 究 大学生 的马克思 主义信仰处 于什 么状 况 ,对这 一现状 的
清楚 了解 是我们进一步研究 的前提 。多数学者指 出,新形势 下我 国大学生信仰危机现象 日渐严重 ,必须对其加强 马克思 主义信仰教育 。杨丽艳通过 问卷调查对大学生 的马克思 主义 信仰 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指 出大学生对马克思 主义 的信 仰仍 然抱 有较高的认 同度 ,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是 高校 大学 生的 主导 信仰 ,但 同时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价值观 已经 削弱 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 的信仰 已经面 临着 多元 化 、马克 思主义信仰不坚定等 问题 。总之 当前我 国大学生 马克思 主义 信仰 在主流意识上是可喜的 , 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 的问题 。 ( 二 )对大 学生马克思主义信 仰危机原 因的研 究 大学 生马克思 主义信仰 出现诸 多问题 是由各种 复杂的原 因造成的 。学者们从不 同的视角对此作 了深入 剖析。河北省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课题组认为造成 大学 生的马克 思主义信 仰出现问题既有教 育者方面的原 因 , 也有被教育者方 面的原 因, 更有社会 大背景 的深层 原因。柏林 则认为 当代大学 生马 克思 主义信仰危机 是受 国内外各种 因素的综合影 响造成 的, 如 “ 功利 主义和个人 主义 的心 理膨胀 … ‘ 多元 文化价值 观念 的冲击渗 透”“ 大众文化 消费 的审美 扭 曲”等 。李 瑞 民则 指 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是大学生 自身与家庭 、学 校 、社会 内外 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 三 )坚定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研 究 应如何加 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学者们各 抒己 见。主要方法对策有 : 1 . 师资 队伍建设 。河北课题组认为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 ,切实把信仰教育 纳入社会 系统 工程 。杨 丽艳 提出要进 步完善机制 ,切实加强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者 队伍 建设 。柏 林 强调要重视课程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和课 堂教学水平 。 2 . 理论课程建设 。 马克思主义信仰 培养 与教育应加大 “ 两 课”等理论教学建设 。杨 丽艳认 为 ,坚定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信仰应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充 分发 挥思 想政 治理论课 教学 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中的阵地作用 。陈伟指 出在加强大学 生马克思 主义理论学 习的基 础上 ,可 以通 过开设选 修课 、专 题讲座等方式多管齐下 。 3 . 社会环境 的净化 。在信仰多元化 日益明显的今天 ,处 于求知 阶段 的大学生往往会受 到众 多价值 观的影响 。因而社 会环境 的净化有助 于信仰教 育效 果的巩固。柏林 从舆论宣传 方面认为 ,应发挥舆论 宣传 的导向作用 ,大力加强和谐校园 建设 。杨丽艳从 网络角度提 出进 一步开拓网络阵地 ,努力拓 展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 的新途径 。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邓小平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当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念时,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信仰,即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
因而,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大学生信仰是最明智的选择,明确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支柱,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种别无他选的更好举措。
马克思主义作为早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最富有活力和最拥有广阔前景的科学信仰,她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明晰映现了无产阶级以解放全人类为已任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尤其是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乃至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十分担忧,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施有有效的大学教育,并开展切实的自我教育。
【2】2、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信仰,而且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的信仰。
它是科学的、崇高的——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发展的信仰。
它不仅具有巨大的物质价值,带给人类以最大的物质利益,而且具有最崇高的精神价值,鼓励人类进入最高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高尚的人格。
它是现实的、健全的——它不是像一些宗教或迷信那样,歪曲利用人的某种本质力量,使之畸形发展,走火入魔,而是促进人诸种本质力量健康和谐地发展。
它是发展的,前进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材料和经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成果。
【3】3.怎样让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来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有效手段。
1..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与我国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集理想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的科学信仰系统,以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信仰方向。
论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思 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的根本 目的在于使广 大青 年学
生树 立正确 的世界 观 、 人生 观和价值 观 , 为其 未来 的人 生
发展打下 良好 的思想政治基础 , 成为合格 的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满 但
足社会需要 , 特别是大学生 自身需要方 面还没有达 到令人 满意的程度 。
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的教学又常常是从理论到理论 , 内 容艰涩难懂 , 靠死 记硬背一 些枯燥乏 味的抽 象概念 , 无法 使 大学生从 感情 和行 为上去融会 贯通并从 思想上接受 马 克思 主义 ; 另外 , 灌输式 ” 在“ 教学模式 中, 教师居高 临下地
伴随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的历史进 程成 长起来 的当代大学生 ,系统 地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理 论教 育, 他们大部分对马克思主义有 比较科学 的认识和理解 。
成教学任务 的 目标 。 ( ) 二 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滞后 , 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1 马克思理论认 为 ,社会主义一定胜利 , . 如 “ 资本 主义
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冷漠有愈演愈烈之势 , 同流行病一 如 样在 当代大学生 中传染 , 如少 数青年大学 生认 为 , 信仰 只
有“ 获利 ” 只有 “ , 有所得” 只有 带来更多 的物质享 受 , , 才有 去信仰 的意义。例如 , 利益动机不 断上升 为大学生政治参
I h oyR s a c e r e e rh T
学 ★ ★ 理 ★ ★ 论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和深层次问题 日渐暴露 , 影响 了一
一
定灭 亡”] 现实是 资本主义不但没 有表 现出“ r但 z , 垂死” 的 迹 象 ,而且 在许多领域甚至 比社会 主义表现的更 充分 、 更 强大, 这对思想 与信仰 尚处 于不太成熟期 的青年大学生来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调研分析——以大连地区五所高校为对象

( ) 学生 对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义路 线 、 二 大 方针 和 政 策 的关 注和 理解 大学 生对 马克 思 主义信 仰具 体表 现在 对社 会
主 义的信 念 、 对党 和 政 府 的 信任 及对 改 革 开 放 路 线、 方针 和政 策 的信 心 上 面 。在 这 “ 四信 ” , 中 大
3 . % ; 年级 15人 , 2 . % ; 年级 1 0人 , 3O 二 4 占 99 三 2 占 2 .% ; 究 生 6 47 研 O人 , 1. % 。学 生 面 貌 : 占 24
流信仰 即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认同?针对大学生 思想信仰特点和发展趋势 , 我们的信仰教育应 当 何 为?这些 就 是本课 题进 行调 研 的 目的。4 _ 剖
( )调 查 目的 三 伴 随思 想 的多元 、 活 的多样 和行 为的 多变 , 生
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 , 分析当代 大学生信仰 的根 本特 点和 发展 走 向 , 掘 影 响 大 学 生信 仰 确立 的 挖 深层 次 因素 , 寻确 立 马克 思 主 义 信 仰 的 教 育 机 探 制和科学路径 , 为我 国大学生信仰教育提供一些 建议 和对 策 。 ¨
1关 于对 马克思 主 义信仰 的态 度 . 当代 大学 生是 在市 场经济 和 网络环 境下成 长 起来 的一 代, 们 当 中既有 “0后” 也有 “0 他 8 , 9 后” 。他们 对 马 克思 主 义信 仰 态 度 如 何 , 否 持 是 有 国家倡导 的主流信 仰 ?这是 我们 首先关 心 的一
文章 编 号 :0 72 5 (0 )60 1 44 10 —83 2 1 0 -0 23 1
当代 大 学 生 马克 思 主 义信 仰 现 状调 研 分 析
— —
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

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引一个人走向革命的指路明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
”我们许多的革命前辈(包括那些出身非无产阶级家庭人,舍弃富裕的家庭生活,放弃追逐个人的名利地位),大都是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熏陶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旧社会的苦孩子,新时代的标兵雷锋,也正是从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
这生动地说明,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武器和指路明灯。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是我党一代又一代领导核心对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导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
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
好像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
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
除了学习专业以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1985年3月7日,邓小平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1989年3月4日,针对十年来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严重性问题,邓小平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及其重塑——兼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 1南开大学 马克 思主义教育学院 , 天津 30 7 ; . 0 0 1 2 天津市 园林规划设计院 党建科 , 天津 3 0 1 ) 02 1
摘
要 : 高校 中, 少数 大 学生 的 马 克 思主 义信 仰 存 在 一 些 问题 甚 至 产 生 危 机 。根 据 其 现 实表行 分析 , 出的 对 策 建议 是 : 提 改进 高校 思 想政 治教 育 方 式 ; 强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建设 ; 续 推 进 加 继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大众 化 , 塑 当代 大 学生 的 理 想信 仰 。 重
关 键词 : 学 生 ; 克 思主 义 信 仰 ; 塑 大 马 重 中 图分 类 号 : 1 G4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250 (0 9 0 - 6 -2 17 —49 2 0 )80 40 - 0 事 吃 饭 , 什 么 社 会 理 想 也 不 要 ”。 尽 管 马 克 思 主 义 仍 然 是 社 会 的 主 导 信 仰 ,但 是 随 着 经 济 体 制 的 转 型 和利 益 分 化 , 当 代 大 学 生 信 仰 正 呈 现 出 多 元 化 趋势 。 3 .信 仰 的 世 俗 化 。信 仰 的 世 俗 化 是 指 信 仰 者 只 是 追 求 眼 前 的 利 益 , 不 断 满 足 自己 的 各 种 欲 望 。 部 分 大 学 生 认 为 , 我 国 目前 实 行 的 是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关 系 就 是 利 益 关 系 、 金 钱 关 系 。现 在 的 社 会 就 是 金 钱 万 能 的 社 会 ,把 人 的存 在 定 位 于 对 金 钱 、对 物 质 享 受 的追 求 ,更 注 重 一 些 现 实 的 利 益 , 而 不 是 追 求 远 大 的 人 生 理 想 。 由 此 可 见 ,世 俗 信 仰 的 依 据 已 经 不 完 全 是 信 仰 的 科 学 性 , 而在 于 信 仰 主 体 的 亲 身 体 验 。 在 一 些 大 学 生 看 来 , 信 仰 已经 从 精 神 殿 堂 步 人 到 现 实 的 利 益 中来 ,信 仰 就 是 不 断 满 足 自己 的 欲 望 ,只 要 能 够 使 自己 的 需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的识而揭示出历史的必然性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是得到反复的实践检验和严密的逻辑证明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高的理论,其宗旨是为了消灭不平等,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平等,以及解放人类的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的宗旨,代表了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的目标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在人类思想领域中的无比先进性和革命性。
历史和现实证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都是对崇高科学的信仰。
1.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
1.1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淡漠的倾向
马克思主义是崇高科学的信仰,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存在淡漠的倾向。
根据许多调研分析结果,可以了解到,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理想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
这种倾向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问题的回答,文科生的正确率为69.2%,理科生的正确率为39.8%,而理科研究生的正确率仅为20%。
②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否有说服力和是否过时了这个问题,有4.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没有说服力,完全过时了”,而有16.4%的学生感到“说不清楚”。
在问答“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思想”这个问题时,有8.2%的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而有15.6%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马克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性是缺乏正确的认知,当然就无法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与信仰了。
1.2当代大学生功利主义抬头
当代大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同时,对功利主义的信
仰却在不断的弥散,这体现在大学生学习、交往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上趋于实惠;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更加强调社会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条件,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价值;在奉献和索取两者中,更加强调索取,即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在理想问题上,抬高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而淡化社会理想,缺乏年轻人对国家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政治
取向上,表现出实用性,他们主要以自我发展为始点来看待政治问题,不少学生把参加政治学习、向党组织靠拢以及参加各项团队活动当作一种实现个人利益和目的的手段。
2当代中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及功利主义抬头的原因探析
2.1社会全面转型的负面影响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一种类型向另一种类型转变的过渡过
程。
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改
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当代中国出现了全面的社会转
型。
这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
当代
中国已经走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建设时期,与炮火连天的
革命战争年代有了很大的区别。
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战争年代都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理论与正确道路,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最终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真理以其严谨的科学性和震撼人心的实践本质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作用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从感官上深深地体会到了其价值所在。
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在转型期,我们没有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作为崇高科学的信仰,它发生作用更多的是以隐性的方式呈现,人们不易从感官上直接感觉到。
又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受到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西化”、“分化”的影响,人们难免就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漠。
当然,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2.2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较之于计划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学者王成文和宋颖惠认为:“市场经济使人们更加注重物质需要和经济利益,这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
既然市场经济社会有多种社会经济形态、多种生产、交换和流通的手段,多种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因此人的理想信念追求也必然是多元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多元的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由隐性的潜伏状态转向显性的公开状态,易使年轻的大学生把对理想的人生追求与信念转为一种功利性的为现实所接纳的个人实现价值,造成人生理想的失重,使共产主义理想在这种功利性追求中受到严重的削弱。
人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一旦被一种功利性的物质追求所取代时,理想主义就变成了实用主义。
这里虽然论述的是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但理想、信念和信仰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信仰是理想、信念的基础,所以这里的
分析同样适用于信仰问题。
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和功利主义抬头的原因之一。
2.3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背离与情感疏远
改革开放开阔了视野,人们往往会忽视中国具体的发展阶段而盲目的把中国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发现自己与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差距很大。
再加上国内的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下岗失业等现象的增多,以及国外生活方式的诱惑,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从而动摇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又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漏洞和不健全的地方,致使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如有些领导干部索贿受贿,钱权交易,执法枉法,弄虚作假,漠视人民群众意愿,侵犯群众利益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疏远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情感。
3结语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与信仰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