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生活》湘教版
《人间生活》第1课时 教案

《人间生活》第1课时教案石光华侨联合中学林平一、教学目标1:通过鉴赏分析,使学生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世俗生活的。
2:使学生全面、细致的了解中国唐、五代以及宋代最有代表性的几幅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从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中探寻作品的历史文献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着重鉴赏分析《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三幅作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理解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难点: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
三、教具与学具教具:教学课件、学生漫画作品、多媒体、投影仪学具:作业纸、笔四、课时安排本课计划安排2课时,第1课时鉴赏中国古代唐宋时期人物画和风俗画,第2课时鉴赏欧洲世俗画和日本浮世绘,本教案为第1课时用.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学策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导入新课启发式教学(1):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霓裳羽衣舞和微之》中的诗句:“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让学生想象唐代女子的形象。
(2)展示影视作品中唐代美女图片(如武则天、杨贵妃、太平公主等),提问:唐代美女长得是这样的吗?导入课题欣赏、思考、讨论用学生熟悉的屏幕形象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知道:无论是诗词描述还是影视形象,都不能最真实的反映历史,只有记录当时人间生活的美术作品,才能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
新课捣练图合作探究学习展示作品,提问:作品传递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从动作、体态、发型、化妆、服饰等方面分析。
)分小组讨论,完成图表《捣练图》部分思考与交流学习对画面中的人物动态进行分析:情景:让五个学生分别以画中人的身份演绎画中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画家对不同人物动态的传神刻画。
请学生上台演示,其余学生观察并体会。
学生情境参与,得出结论:作者对人物生活中的动态细节逼真的再现,使画面极富生活情趣。
教学问题情境鉴赏比较图表分析面中的人物体态进行分析:情景:展示胖瘦美人图片,提问:假设你是古代人——胖美人与瘦美人选美pk,你会选择谁?对画面中的人物装扮进行分析:分别点击放大展示人物发型、化妆、服饰局部图,并与日本、韩国、现代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各自发表不同见解。
2.4 人间生活 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2)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
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有美术三杰—— 达·芬奇(1452-1519)、米开朗基罗(1475-1564)和拉 斐尔(1483-1520)。这时的艺术家普遍认识到,艺术不 仅可以用来叙述宗教故事,还可以反映现实世界。
厨妇(油画 约1660)(荷兰)维米尔
25
第四课 人间生活
18世纪绘画作品
游园图(油画 约1719)(法国)乔托
“游园图”堪称其艺术精神的结晶,属于
一种新的风俗画,也是乔托后来获得国际
声誉的原因所在。
画面描绘的是浪漫而又美轮美奂的聚会,
盛装的男女在户外花园式的环境中随着音
乐优雅地嬉戏、调情。
26
读书(油画1776)(法国)弗拉戈纳
三人的目光此时都疑聚到那个小小的 十字架上,仿佛都预感到圣子耶稣将为救 赎人类的罪恶而奉献生命的沉重与悲壮。
24
第二单元 美术的历程
17世纪绘画作品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描绘宁静和谐的家 庭生活,《厨妇》正好体现了这一特 点。画中描绘的是宁静和谐的家庭生 活,画面并不复杂,轮廓清晰,环境 朴素,描绘了一个普通厨房的角落, 却有着充满宁静祥和的氛围,明亮的 光线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屋子中的每 一样物品都静静的,食物也静静的放 置在桌上,身穿黄、蓝二色的健壮的 厨娘在专注地倒牛奶。作品收藏于阿 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 装出游。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 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 式圆领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 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秦国夫人居右上首, 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仕女画及风俗画的代表作及代表画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模拟、交流诸多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形式与内容结合创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俗内容的绘画作品文化感的认同及理解;在积极参与的心态中去体验和深刻地理解美术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喜爱;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俗题材长卷构图形式难点:绘画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比两张作品所描绘的主题有什么不同?生:一幅是描绘神,一副是描绘日常生活的普通的人师:上节课所讲的作品都是围绕宗教的题材展开的,但是当人们的生活热情不再全部寄托在宗教上的时候,画家们也开始面临新的任务,美术也不再蒙上神圣的色彩,而是转向描绘人间生活本生,以变现人们的世俗生活为主题。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画家是如何通过画笔来描绘人间生活的多彩。
二、讲授新课1、问:大家以前有没有看过《天仙配》、《新白良子传奇》、《白蛇传》、《牛郎织女的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仙女和人间的爱情师:为什么天上的仙女喜欢我们人间的生活?生:人间生活自由;仙女寂寞空虚师:仙女之所以留恋我们人间的生活,不仅是因为她们与凡人的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更吸引她们的是人间这种有血有肉,有喜有怒,富有感情而又自由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迷恋着她们。
2、师:不仅天上的仙女喜欢人间生活,连地下过世的人也对我们人间的生活有所留恋。
例如出示《汉代的画像石》问:是放在哪里的?生:墓地师:对,是作为上等人陪葬用的。
希望人死了还能享有生前一切美好的事物。
上面都描绘了哪些生活的场景?生:打猎、种田、砍柴师:这些画面也寄托了生者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就是希望他们在死后还能享有生前的权力、地位、金钱等等。
这个画像砖大多是模制而成的,同一个砖模可以复制很多图像完全相同的画像砖,所以在不同的墓葬往往会出土完全相同的画像砖。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四课 人间生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
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法,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心态,感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课学习和了解了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后,继而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在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感到教材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些,会比较有兴趣。
但教材中都是历史上流传的作品,如果教学过程处理不当,那么学生也同样会丧失兴趣。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变通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挖掘作品本身的新意,挖掘学生易感兴趣的知识点,生动灵活的展开教学,让学生领悟在作品中是如何体现“人间生活”的。
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让学生理解: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理解这些作品。
3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2.4+人间生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美术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人间生活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出现的原因,以及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
2.使学生了解中国隋唐、五代、宋代及当代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创作观念的演变以及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与风俗画作品。
3.使学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 17、18 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以及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4.使学生学习并掌握用图像学的方法分析美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中外美术发展过程中“人间生活”所表现的对象及创作动因和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差异;学会分析与鉴赏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学习用图像学的方法探讨这些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如何在表现世俗生活的经典美术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建立结合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表现世俗生活的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如何将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认识和思考自己所经历的当代生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导入教师展示作品图片《养鸡女》、《洛神赋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比较哪一幅作品是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的主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问题驱动,揭示主题。
总结:《养鸡女》是,佛教——地狱经变故事;《洛神赋图》是对文学作品的一个描绘;《虢国夫人游春图》,唐朝贵妇踏青出游,才是真正的描绘了人间生活的本身。
展开教学互动探究一、中国隋唐、五代及宋代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人间生活。
(1)教师播放视频,展示《捣练图》。
提问1.画面的节奏美表现在哪些地方?提问2.有人说,捣练图是唐朝纺织业最有名的广告,我们找一找,画面的哪些方面体现了唐朝丝绸制造业的一骑绝尘?提问3.在熨烫这一片段中,哪些细节的描绘反映出画家对生活情趣及人物心理的细致观察?(2)展示《韩熙载夜宴图》,介绍这幅作品的创作动机。
交流与思考:1.宴会场景,发生的时间是在晚上,你找到线索了吗?2.全图人物众多,哪一位/是韩熙载?怎么判断?3.你能通过人物的姿态,看出人物的性格吗?4.人物大小的处理,有什么讲究吗?5.众多宾客中,哪一位是画家顾闳中呢?(3)讲述中国人物画注重传神写照。
【公开课】人间生活+课件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张择端以画曲谏,提出对城防、安全、交通等诸 多社会问题的忧虑。
画家对生活深入观察。凌乱的水草、斜垂的斗笠,都让人体会到牧童的在风 雨中逆行的不易。更多的美术家将目光转向身边事物的观察。
捣练图 中国画 唐 张萱
“练”是一种丝织品,经过热煮和熨烫会变的更加柔软洁白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当时的绘画兴旺鼎盛。
盛唐,长安是全国的丝织品生产中心,都城内有少府监、织染署、掖庭局等机 构,下设官营丝绸作坊。玄宗后期,宫中专为杨贵妃造作锦秀金玉之工就达千人。 官府作坊内也有为数不少的奴婢,一些技艺出众的被分配到掖庭局劳作,所得报 酬仅为日常衣食。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从17世纪开始,美术的主题也开始改变,率先完成资产阶 级革命的荷兰,美术家笔下的画布如同一面镜子,随时记 录他们日常生活的时刻。
《倒牛奶的女仆》 维米尔
画面轮廓清晰,环境朴素, 桌上摆设杂而不乱,陶罐、 篮筐、食 品放置在绿色的 桌布之上,墙角有竹篮以及 一个金色小筐,白色的透着 暗黄的墙角显示时代的久远。 阳光透过轩窗,一切显得和 谐而静谧。他的笔触充满了 活力,他大胆而又铺张地运 用了黄、蓝、绿、白、红等 色彩,使画面富有力感而又 质朴无华 。
《神奈川冲浪图》
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作品《神奈川冲浪图》让我们领 略了19世纪的日本艺术取得的进展。画家富士山画成渔夫偶 然被卷于海浪下时所看到的样子,真切而奇妙。
小结
本节课的鉴赏使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 分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 观察与捕捉,体现了中国画的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 通过运用不同的鉴赏方法去诠释美术作品,从而提高我 们的鉴赏能力。
教案人间生活

教案人间生活教案人间生活教案人间生活2011-01-13学科:美术鉴赏课题:《人世生活》授课教师:郭宝兰授课班级:218教学目标:1.体会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2.了解中国唐宋、五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士画、风俗作品3.了解欧罗巴洲文艺再起以及17、18百年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教学不容易处理完成的地方: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课时:2课时教具:多电视机台播放器学具:笔记本教学过程:导入:各人回忆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美术作品主要是在为宗教崇奉服务,比如: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敦煌艺术等。
但跟着历史的成长,宗教因素逐渐削弱,艺术家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比叫真实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即描绘人世的生活。
(展示图片)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敦煌艺术等(出示课题)第四课,人世生活讲授新课:虽则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而真正把表现人世生活作为创作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我国主要开始于隋唐期间,在西方则开始于文艺再起期间。
本课就让我们随艺术家们一起走进我国隋唐五代和宋朝的人世生活。
一、仕女生活仕女:1.宫女。
2.旧指贵族官僚家庭的妇女3.仕女,这个词代表的是我国古代那些美丽明慧的女子,也是历代画家热中描绘的对于象,中国画中另有专门的"仕女画"类别,即以美女为题材的中国画。
(展示图片)古代宫廷生活的影视照片。
提问:这个图片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期间的内容?为什么?那么剧中形象是否属实呢?我们从唐代仕女画中得到证验。
《捣练图》1.简介: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文物现状】: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作者唐代宫廷画家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于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
什么是捣练?(古代的一种白绢)此图描绘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士形象逼真,刻画惟妙惟肖,设色艳而不俗,代表了阿谁时代人士造型的典型气焰派头。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
第一课什幺是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3 课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礼仪与教化(第二课【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
美鉴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
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
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湘版高中美术课美术鉴赏系列《新的实验》教案
鉴赏第三单元第8 课《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
《深沉雄大的秦汉雕塑与绘画》说课文稿
静物构图说课稿
湘美版美术:《战争与和平》说课教案
第一课什幺是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幺?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则是现实中的贵妇,通过对纳凉、理妆、 簪花、游骑等女子的描写,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 复杂的内心世界。唐代仕女画的侍女多为浓丽丰肥之态,人物形象准确 生动,揭示出人物心理和性情。唐代仕女画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官僚贵族 的审美情趣和品位,创造了浓艳丰腴的仕女形象,装束极为丰富,仅美 眉毛装饰方法就有十余种,给后世的仕女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南 宋 李 迪
藻鱼图
南宋
关注自然
在创作重点转向描绘 人间生活的同时,艺 术家也以细腻的情思 关注着身边的自然。 艺术家运用娴熟而优 美的曲线巧妙的取得 了画面的平衡,并准 确地刻画出水中游鱼 的自由自在。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外国部分
第四课
人间生活
西方美术不断发展修正之路
古希腊 理想的美学 古罗马 世俗美术 《断臂维纳斯》 《帕提侬神庙》 追求个人的感官放纵 《万神殿》《凯旋门》《斗兽场》 压制世俗人性 《 基督像》 《巴黎圣母院》等 《大卫》《最后的晚餐》
解 读 捣 练 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十 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 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 的典型环境。
簪花仕女图 周昉 唐
这一幅是《簪花仕女图》,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 的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 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 蝶取乐的闲适生活。“虽然她们逗犬、拈花、戏鹤、 扑蝶,侍女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自得,但是透过 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不无寂寞空 虚之感。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圣彼得堡教堂
巴洛克风格建筑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巴洛克风格建筑
第四课
人间生活
自画像 ( 油画 ) 鲁本斯
肖像 ( 油画 )佛兰德斯 鲁本斯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 油画 1618)佛兰德斯 鲁本斯
第四课
罗可可艺术 罗可可艺术是法国 十八世纪的艺术样 式,发端于十七世 纪,流行于十八世 纪,风格纤巧、精
《清明上河图》 中段
繁忙的汴河码头
《清明上河图》 中段
《清明上河图》后段为市区街道景象
构图用鸟瞰式全景法,采用散点透视
清 明 上 河 图 卖 字 店 ( 局 部 )
清 明 上 河 图 卖 字 店 ( 局 部 )
你能看出《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 不同点 年代: 《韩》是五代 《清》是北宋 题材: 《韩》表现的是贵族生活 《清》表现的是市井生活
厨妇 ( 油画 约1660)荷兰 维米尔
荷兰画家维米尔在《厨妇》中向我们展示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与法国画 家乔托在《游园图》中展示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相同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这种差异呢?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 油画 1618)佛兰德斯 鲁本斯 思考与交流
沐浴的狄安娜 油画 1720 法国 布歇
人间生活
农民的婚宴 ( 油画 1568)德国 布勒哲尔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巴洛克”是一种风格
术语,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 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 要艺术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 义作家用这个词来批评那些 不按古典规范制作的艺术作 品。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 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 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 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
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韩熙载的心情吗?
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 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 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 每段中出现的 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 一点相同,脸上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把一 个才气高逸,但神态抑郁,既臵身于声色之中,又韬 光养晦,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划得入木三分。
第四课 人间生活
第四课
人间生活
《盐井画像砖》
东汉
《弋射收获画像砖》 东汉
《洛神赋图》——顾恺之(东晋)
大 足 石 窟 雕 像
养 鸡 女
南 宋
“养鸡女”系“地狱变相” 中刀船地狱里的一尊高浮雕 造像。个头如真人,头扎双 股高发结,身穿尖领紧袖襦, 俯身轻提鸡笼,笼前两鸡争 食蚯蚓,笼下群鸡争相出笼, 真实地表现了农家清晨放鸡 的情景。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着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 水平。全画工整精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 服纹饰的刻画严整又简练,对器物的描写真实感 强。设色既浓丽又稳重.比例透视有法度可寻, 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 代人物画精品。
与一般宴乐图比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 度。 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张描写韩熙 载私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 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揭示统治阶级内 部矛盾。也从一个侧面,十分生动地反 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西方古典美术的终结 现代美术的起点 《国会大厦》 《睡莲》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断臂维纳斯 古希腊 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掷铁饼者 古希腊 米隆 现收藏于罗马国立博物馆
第四课
人间生活
第四课
人间生活
万神殿 古罗马
第四课
人间生活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在 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于15世 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 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 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 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 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 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 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 界。
人物画
从画 内容 来分
“仕女”原指中国古代宫女, 后引申为美女。中国古代绘 画中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 人物画,称之为仕女画。
花鸟画
中 国 画
从画 的技 巧上 可分
画
山水画 工笔画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 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 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 完整的篙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 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 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 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 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比较观察巴洛克和罗可可风格的作品,用填写表格的方式完成赏析。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沐浴的狄安娜
作者
国别
时代 题材 风格流派 风格特点
人体
第四课
人间生活
神奈川冲浪图 ( 版画 1823)日本 葛饰北斋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活 动 建 议 选择一个你认为做能够展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 时代或者社会环境的场景,尝试用速写或者摄影的手 法表达出来,并与其他同学的放在一起,看能不能组 成这个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
1、画面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都用什么东西将它分割开 来?整幅画在构图上有什么特点? 2、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 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听琴 韩熙载是头戴高帽,面有长髯的人,他在画中出现了五
次,但表情始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他的内心是非常苦 闷的,为了逃避迫害,他不得不纵情酒色之中。
种
写意画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捣练图 张萱 唐
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统的长 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缝纫的 劳动场面。金箔绢本,宽37厘米,长147厘米,于1912 年被波士顿美术馆中国· 日本美术部部长日本人冈仓天 心非法从中国抢走,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描绘贵族 妇女捣练、熨练、缝制的情景。
中世纪基督教禁欲美学 文艺复兴
重新回归人性
巴洛克艺术 追求繁复、富丽的艺术境界。 《圣彼得堡教堂》 洛可可 追求过度的享受 《阿克泰翁突然出现在戴安娜面前》
新古典主义 学习古希腊 追求严谨秩序 理性 《贺拉斯的宣誓》 浪漫主义 鄙弃新古典主义的稳定和理性,表现激情、真诚。《自由引导人民》 写实主义 对抗泛滥的浪漫主义 印象派 《拾穗者》《打石工》
阿尔巴圣母 意大利 拉斐尔
第四课
人间生活
主显圣容 意大利 拉斐尔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最后的审判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大卫 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 达. 芬奇
第四课
人间生活
蒙娜丽莎 意大利 达. 芬奇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厨妇 ( 油画 约1660)荷兰 维米尔
第四课
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
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 动感的艺术境界。 读书 ( 油画 1776)法国 费拉戈纳
第四课
人间生活
路易十四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凡尔赛宫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凡尔赛宫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凡尔赛宫
第四课
人间生活
凡尔赛宫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梵蒂冈 圣彼得堡教堂
第四课
人间生活
梵蒂冈 圣彼得堡教堂
画种: 材质:
中国画 绢制
构图样式: 横构图、长卷 绘画技法: 工笔画 散点透视 其他: 背景为黄色 出自名家之手 有较高历史价值
表现内容: 《韩》以人物为主 《清》以市井风俗为主 色彩: 《韩》是重彩着色 《清》是白描
《 貨 郎 图 》 李 嵩 南 宋 绢 本
《 风 雨 牧 归 图 》
反 映 农 村 田 园 生 活 的 牧 牛 图
北宋商业的繁荣使百姓对美术品的需求增加,美术 作品的题材不再局限于表现贵族的日常生活,描绘市井 生活的风俗画出现了。并且还出现了职业画家。这些画 家为了满足市民百姓的需求,将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一些
生活方式和现象纳入到绘画的表现中,所以通过这些作
品,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清明上河图》开首汴京郊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