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采后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番茄采后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番茄采后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果蔬贮藏与营销学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食安101

姓名:唐仕宇

学号:1007040048

番茄采后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研究番茄在采后的生理变化和番茄在采后成熟与衰老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番茄的采后保藏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采用的一些化学或物理得方法来延长保存期,探究一些科学合理的贮藏方法。

关键词:番茄、呼吸作用、成熟、衰老、乙烯、1-MCP、保藏、引言:番茄又名西红柿,属茄果类一年生蔬菜,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密林,番茄在我国栽培的历史较短,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已经变成主要的蔬菜之一了。由于番茄适应强、产量高、品质好和用途广泛,因此需要量逐年上升,无论国内、外栽培面积都在不断扩大,栽培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目前美国、俄罗斯、中国和意大利为主要生产国,在欧美、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的温室、塑料大棚及其他保护设施栽培。

由于番茄不耐贮藏,造成采后大量的腐败,使农民的经济收益大打折扣。因此,解决番茄采后保鲜问题,与提高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番茄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型浆果,采后果实对乙烯极为敏感,为了延长保鲜期我们会采取一些化学试剂或物理方法来减缓番茄的成熟与衰老,和减轻其对乙烯等催熟剂的敏感度。

正文

一、番茄采后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采后果实虽脱离了母体,但仍是一个有生命的独立个体,呼吸作用成为其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采后果实的呼吸作用与品质变化、成熟衰老进程、贮藏寿命、货架寿命、采后生理性病害、采后处理、贮藏技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呼吸作用因消耗大量的果实营养物质,造成采后果实品质的下降,严重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

果蔬在采后还会进行呼吸作用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了果蔬的保藏我们应该防止果蔬在储藏时发生无氧呼吸。

番茄是跃变型果蔬,所以番茄的呼吸作用发生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是指:在其幼嫩阶段呼吸旺盛,随果实细胞的膨大,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成熟时,呼吸上升,达到高峰后,呼吸下降,果蔬衰老死亡,伴随呼吸高峰的出现,体内的代谢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呼吸跃变。

呼吸跃变的果蔬为了延长保藏期都会在呼吸高峰期到达之

前采摘,因为在达到呼吸高峰后的果蔬就进入了衰老和品质低劣和抗性的阶段,所以番茄在采摘时也应注意采摘的时间。

由于番茄是跃变型果蔬所以在成熟期间会产生较多的内源

乙烯,而且只有在呼吸跃变型前施用外源乙烯才有用,引起内源乙烯的自身催化和呼吸作用上升,而且这个是不可逆的,即使停止也不能使呼吸作用恢复到处理前期状态。提高外源乙烯的浓度,果实出现呼吸高峰期的时间可以提前不改变呼吸高峰的高

度,这期间可以催熟番茄。因此,可以让番茄的成熟期提前到来。

呼吸与耐贮藏和抗病性都有密切关系的,适当的呼吸作用可以维持果蔬的耐藏性和抗病性,但若发生呼吸保卫反应则呼吸过于旺盛会造成耐藏性和抗病性下降。

二、蒸腾作用

(一)、失重和失鲜

何为失重呢?即是自然损耗,包括水分和干物质的损失。

失鲜指的是,产品质量的损失,表面光泽消失,形态萎蔫,失去外观饱满、新鲜和脆嫩的质地,甚至失去商品价值。

(二)、失水对代谢和贮藏的影响

一般是不利影响,但某些果蔬产品采后适度失水可抑制代谢,延长贮藏期。

(三)、水分蒸腾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1)、表面积比

(2)、表面保护结构

(3)、细胞持水力

2、贮藏环境因素:

(1)、空气湿度

(2)、温度

(3)、空气流动

(4)、气压

(四)、抑制蒸腾的方法

1、直接增加库内空气湿度

2、增加产品外部小环境的湿度

3、采用低温贮藏是防止失水的重要措施

用给番茄打蜡或涂膜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阻隔水分从表皮向大气中蒸散作用。

通过对果蔬采后蒸腾作用的了解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蒸腾作用对于番茄的品质以及番茄的贮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有效的控制蒸腾作用我们就应该注意储藏的环境因素,还要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来抑制蒸腾作用。从而保护和提高番茄的品质和贮藏时间。

三、成熟与衰老

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生长、成熟和衰老。

生理成熟:果实完成了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发育的最后阶段,充分长成时,也称为“绿熟”或“初熟”。

完熟:果实停止生长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逐渐形成本产品固有的色、香、味和质地特征,然后达到最佳的食用阶段。我们通常将果实达到生理成熟到完熟过程都叫成熟。

(一)、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对番茄的影响

1、叶柄和果柄的脱落

2、颜色的变化

3、组织变软、发糠

4、种子及休眠芽的长大

5、风味变化

6、萎蔫

7、果实软化

8、细胞膜变化

9、病菌感染

以上是采后生理变化对番茄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对番茄的品质影响很严重,这也是现在所有番茄果农面临的最大难题,近几年在番茄的采后管理上也有许多进展,用一些物理方法如降低温度、控制空气成分、压强等方面来控制这方面的危害,还有用一些化学方法。

(二)、乙烯与番茄生理发育的关系

乙烯是一种成熟衰老激素, 它在果实采后成熟, 在衰老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其在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1、乙烯的生物合成

蛋氨酸(Met ) S-腺苷蛋氨酸(SAM)

1-氨基环丙烷(ACC)乙烯(C2H4)

2、乙烯在组织中的作用

(1)、对果蔬呼吸的作用:刺激果蔬呼吸跃变期提前出现。

(2)、乙烯对生物膜的透性及酶蛋白合成的作用:使半透膜透性增加,酶活性增加,从而促进果蔬的成熟和衰老。

(3)、对核酸合成作用的影响:促进核酸的合成,加速衰老。

(4)、其他生理作用(使果肉很快变软,产品失绿黄化和器官脱落)

3、影响乙烯合成和作用的因素

(1)、果实的成熟度

系统I负责跃变前果实中低速率合成的基础乙烯,系统II负责成熟过程中跃变时乙烯自我催化大量生成。

(2)、伤害

(3)、贮藏温度

低温下,EFE活性低,乙烯少,ACC积累。

(4)、贮藏气体条件

乙烯合成的最后一步是需氧的,低O2可抑制乙烯产生。

一些果蔬在3%O2中,乙烯合成能降到正常空气中的5%左右。

CO2能抑制ACC向乙烯的转化和ACC的合成,CO2是乙烯作用的竞争性抑制剂。

(5)、化学物质

AVG和AOA的抑制磷酸吡哆醛类酶,Ag+阻止乙烯与酶结合, Co2+抑制ACC向乙烯的转化,多胺抑制乙烯合成。1-MCP (1-甲基环丙烯)位点竞争。

(三)、其他植物激素对番茄成熟的影响

1、脱落酸(ABA):ABA是促进果实成熟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在植物信号传导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ABA在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表

明,ABA在桃等跃变型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中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ABA也是草莓等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的主要内在因素。

不论是在跃变型果实在还是在非跃变型果实中ABA的增长均发生在成熟之前,并认为ABA的增加参与了成熟过程的启动,而不是成熟引起ABA的增加。ABA对果实衰老进程的调控方式可能是直接促进水解酶的活性增加或通过促进乙烯合成间接地对果实软化起作用。

2、生长素(IAA):IAA可延缓跃变型果实的后熟进程,果实内IAA水平影响着果实对乙烯的敏感性[43], IAA的失活是后熟开始的必要条件。一般幼果中IAA含量高,对乙烯的敏感性差,随着果实的发育,IAA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果实组织对乙烯达到敏感阶段,此时乙烯的生理效应才得以发挥。外源IAA处理可抑制果实的成熟衰老。

在番茄、桃、杏等呼吸跃变型果实的后熟进程中,内源IAA 呈快速下降变化,因而认为采后果实中内源IAA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实现ABA和乙烯促进成熟衰老作用的前提。外源IAA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的IAA有助于延缓果实的衰老。高浓度IAA由于激活了与成熟有关的过氧化物酶而促进桃果实的成熟。

3、赤霉素:赤霉素是一种高效能的广普性植物生长促进物质。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茎伸长,叶片扩大,加速生长和发育,使作物提早成熟,并增加产量或改进品质;能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减少器官脱落,提高果实的结实率或形成无籽果实;还能改变一些植物雌雄和比率,并使某些二年生的植物在当年开花。

4、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类(如激动素、6-BA等)可以保护叶绿素,抑制果蔬衰老,有人采用它来延缓甘蓝、花椰菜等绿叶蔬菜的衰老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采后休眠与生长

休眠现象: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不良的条件时(高温、干燥、严寒等),为了保持生存能力,有的器官会暂时停止生长,这种现象称作“休眠”。

休眠期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休眠前期,是从生长到休眠的过渡阶段。此时新陈代谢还比较旺盛,伤口逐渐愈合,表皮角质层加厚,鳞茎类产品的外部鳞片变成膜质,水分蒸散下降,从生理上为休眠做准备。

第二阶段为生理休限期,产品的新陈代谢显著下降,外层保护组织完全形成,此时即使给适宜的条件,也难以萌芽,是贮藏的安全期。

第三阶段为体眠苏醒期,新陈代谢逐步恢复到生长期间的状态,呼吸作用加强,酶系统也发生变化。贮藏中采取不利于生长的条件来延长这一阶段的时间。因此,又称强迫休眠期。

原生质和细胞壁分离。

细胞呈凸形,胞间连丝中断,细胞处于孤立状态,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大大减少。

原生质脱水,疏水胶体增加,特别是一些类脂物质排列聚集在原生质和液泡界面,阻止胞内水和细胞液透过原生质,也很难使电解质通过,同时由于外界的水分和气体也不容易渗透到原生质内部,原生质几乎不能吸水膨胀。

四、展望未来

我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还会更加了解番茄的采后生理

变化,通过对这些生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了解才会让我们在番茄的贮藏,品质、保鲜方面有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荣建华.闵光.赵思明不同贮藏方式对生菜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吕贵华、吕忠恕; 番茄果实采后成熟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

刘道红中国农业出版社《果蔬采后生理》

王忠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生理学》

郭尚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植物病理学》

张忠中国轻工业出版《食品生物化学》

麻栗坡县三七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李发珍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年第7期 摘要:三七种植业是麻栗坡县三七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三七加工业发展的第一车间。三七种植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七加工、流通等其它环节的协调发展。在当前三七原料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三七种植面积过快放大的情况下,如何全面有效推进麻栗坡县三七种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目前三七产业开发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三七种植业;发展状况;问题;发展对策 1 当前三七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种植规划失调,宏观调控不到位 近年的三七种植业发展过猛,种植风险不断加大,三七种植业在2005年跌入低谷以后,三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在低位徘徊。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麻栗坡县和全省一样,连续4年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麻栗坡三七产量仅12.8万kg,全州年均三七产量仅445.5万kg左右,三七原料供应只能达到正常年景需求量的一半,供需严重失衡导致三七价格开始持续上扬。到2013年已超过了1988年高峰时期的历史最高价位,三七种植利润成倍增加,七农种植积极性不断高涨,吸引了众多的种植户和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以及社会闲散资金加入到三七种植行业中,引发了新一轮的三七种植热潮,使得三七种植业发展迅猛,三七在地面积大幅增加。 2013年,三七种植在地面积508hm2,比上年(184hm2)增176%,一年生三七面积152hm2,比上年(29hm2)增424%;二年生三七261hm2,比上年(89hm2)增193%;三年以上三七95hm2,比上年(66hm2)增44%。预计2014年采挖4.6hm2,三七产量19.6万kg,全年实现总收入8811万元,比上年(5376万元)增64%。各项指标都呈现迅猛增长,三七种植业供过于求的风险正不断增加聚积。 1.2 三七种植业风险储备制度尚未建立 三七产业作为麻栗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产业,近30年来,三七种植业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起落落,但由于麻栗坡地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地方财力十分有限,面对三七价格的大涨大跌,政府一直没有一个好的调控手段,使得三七种植业的发展依然步履艰难。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加工企业带动,麻栗坡县目前还没有加工三七产品的企业,仅仅是销售三七种植原料,从长远来看,尚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企业来带动三七种植业发展。原料品牌打造力度不够,主要是宣传缺乏投入,“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文山三七》国家标准等政府公共知识产权的推广、实施力度不够,使得三七在州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还不高。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麻栗坡县财力困难,在三七产业发展上没投入的专项资金,由于缺乏资金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七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推进三七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2.1 近期针对种植业发展过快的对策 为进一步规避风险,防止三七产业发展出现“大起大落”和“七贱伤农”现象发生,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应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指导作用,积极做好七农的引导工作,认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三七种植,降低投资风险;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以市场化的手段,配合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提出新保险类型“三七种植保险”的方式,借以让七农规避风险和减少损失;积极引导七农注册专业合作社、协会,通过与文山州内企业、协会、合作社签署相关合同,使大部分七农的根本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2.2 远期推进三七种植业稳步发展的措施 以三七种植科技攻关、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基地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以推进三七多元化经营发展为首要,积极开展三七科技培训,整合三七资源,打造原料品牌,强化组织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三七种植业健康、稳步、有序发展。积极开展三七种植环境研究,要在现有三七种植适宜区的基础上,对三七种植最适宜区和适宜区地块进行系统研究,作好三七种植适宜区土地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搞好三七种植;积极培育三七种植龙头企业,引导建立三七种植风险储备制度。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有效措施,积极培育三七种植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规模和实力的三七企业群体,实现三七种植基地龙头企业带动全县三七种植健康稳步、有序发展的目标。为了确保这些三七种植龙头企业的长远利益,政府要引导、参与和组织龙头企业积极建立三七种植业的“蓄水池”,也就是建立三七种植风险储备制度,利用三七价格杠杆维护好三七原料市场供求关系的稳定,确保三七种植业健康顺利发展。积极实施三七资源整合,要依托文山三七资源和种植技术优势,做好项目研究,引进有实力和诚意的企业集团到麻栗坡参与三七标准化基地建设,通过有效实施三七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对三七原料的掌控,使全县三七种植与企业集团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实现共赢,从而使三七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实施三七种植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七农大户创办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切实提高三七种植组织化程度,提升三七种植行业自律能力和水平,推进三七种植多元化经营和发展,实现全县三七种植有序发展。 积极打造三七原料品牌,要充分利用“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文山三七》国家标准和文山三七发展条例等政府公共知识产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流通企业、经销商、个体户及七农中广泛推广使用“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两个标识,营造浓厚的原产地氛围,提高文山三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切实贯彻实施《文山三七》国家标准,规范三七流通市场,力争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山三七原料原产地品牌。 麻栗坡县三七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李发珍,胡刚琼 (麻栗坡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麻栗坡 663600) 作者简介:李发珍(1974—),女,学历本科,农业经济师,主要从 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胡刚琼(1976—),女,本科 学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 ?8?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谈园艺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园艺业历史悠久,分步较少,最初仅作为农业的附属部门,具有自给性生长的性质。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加强,园艺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种植业部门而得到迅速发展。除经济发达国家外,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兴建以园艺业为对象的种植园。20世纪中期以来,园艺业成为创汇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园艺产业现状趋势对策 1、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园艺产品不仅是人体主要食物来源,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园艺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从2001年开始,蔬菜产值超过粮食成为种植业第一产业,此后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蔬菜播种面积由1992年的571122万hm2 发展到2005年的1772107万hm2、2006年的1 821169万hm2 ) 。如果计算上果品(2005年果园面积1 003152 万hm2、2006 年1 004123 万hm2 ) 和花卉( 2006 年种植面积7212 万hm2 ),则园艺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更大,园艺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稳固。 我国园艺产业经过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并在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发展势头。在园艺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刻,为更加科学地指导设施园艺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研究。从园艺产业基础建设、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产业支撑体系等7个方面,研究总结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从更全面的角度和更深层次上反映出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脉络,也揭示出产业进步对"三农"工作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对于更科学地总结我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经验、更准确地把握产业发展现状、更清醒地认识产业发展方向,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指导和借鉴。 2、园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规模效益有待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较低。受农民种植观念和资金周转的因

精细管理越夏番茄品质好

精细管理越夏番茄品质好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精细管理越夏番茄品质好 整枝抹杈减少养分消耗 目前番茄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入夏后,番茄长势快,很容易出现徒长,所以整枝打杈的工作较多,及时整枝打杈不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果实,而且提高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利于果实的转色。 张普国的做法是,果实上部的叶片不要摘,即使是老叶,也尽量不要摘掉,这些叶片可以充当果实的“遮阳伞”,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为避免降低植株光合产物的形成,造成植株养分供应不足,果实下部的叶片不要全部去除,他通常会适当预留两三片片功能叶,以保证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番茄果实的膨果和转色。 “菜农需要注意的是,给番茄整枝打杈要选择在连续的晴天进行,操作后应紧跟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保护性药剂,促进伤口的愈合,避免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张普国说到。 遮阳降温把握好“度” 夏季高温强光天气多,若不及时进行遮阳,阳光直射后果实很容易出现日灼果,导致商品性大大降低。 番茄在结果盛期,合理的遮阳可降低棚内温度,利于花芽分化,减少日灼的出现,可以说遮阳是越夏茬蔬菜获得高产不可忽视的环节。张普国采取的遮阳方式是覆盖遮阳网,他认为覆盖遮阳网比喷洒降温剂或泥浆要灵活,因为遮阳网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时收、放,遇到阴天可全部拉起,以增加散射光进入大棚。 除了遮阳降温,合理放风也不能忽视,“目前高温天气越来越多,顶部放风口和两侧的腰风都要开到最大,晚上也不关闭,除非遇到雨天,会将顶部风口关闭,防止雨水进入棚内,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张普国补充到。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九集镇2018年种植业产业发展汇报

九集镇2018年种植业产业发展 情况调查汇总 2018年4月16日以来,九集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对全镇种植业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将全镇农业种植业分为九大产业,分别是:粮食规模种植、稻虾共作、食用菌生产、乡村旅游、药材种植、油茶种植、林果生产、蔬菜瓜果生产和苗木花卉生产。各产业目前实际发展情况汇总如下: 一、粮食规模种植情况: 全镇5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145户,经营面积10671亩。主要种植农作物为水稻、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 二、稻虾共作: 全镇有稻虾共作或池塘养虾面积的26个村,67户,已投苗面积852.7亩;虾池已建好待投苗面积500亩,位于沈家湾村、泗堵河村;计划发展面积150亩。其中,养殖面积10—99亩的有15户;养殖面积100亩以上的有4户,分别位于沈家湾村、泗堵河村、石门集村、九仙观村,其他面积均以农户分散养殖为主。 三、食用菌生产: 全镇有食用菌种植面积的13个村,19户,今年已种植总规模100.2万袋,计划发展1.5万袋。具有10万袋以上种植规模的基地位于泗堵河村、沈家湾村、曾家畈村、双泉村、

汤家咀村。其他面积为农户分散种植。 四、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全镇目前有乡村旅游经营主体6家,年接待能力18万人,年产值8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0户。 五、药材种植情况: 全镇共有药材种植经营主体24家,药材种植面积554.2亩,主要药材种类有元胡、丹参、薄荷、艾草等。种植面积较大基地位于邓家集村、施家沟村。 六、油茶种植情况: 全镇目前有油茶种植经营主体9家,已栽植油茶面积2416亩,主要面积位于双泉村、彭家营村、尤家岗村;计划栽植面积1000亩,位于吴家集村。 七、林果业生产情况: 全镇有林果产业经营主体32家,种植面积5398亩。主要种植品种为桃、梨、葡萄、猕猴桃、核桃等,种植面积较大的基地位于九仙观村、方家庙村、王花园村、尤家岗村、古林坪村和邓家集村。其他小宗林果如甜柿子、山楂、桑葚等由各户分散种植,未形成规模。 八、蔬菜、瓜果生产情况: 全镇有蔬菜、瓜果生产经营主体57户,种植面积640亩,主要品种有草莓、黄瓜、辣椒、莴笋等,生产面积较大的位于九仙观村、泉水堰村、良种场村和方家庙村,其他面积由

番茄11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628439.html, 番茄11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作者:龙安四等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为了研究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方法]以5个母本、8个父本及其杂交得到的40个番茄杂交一代组合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法测定番茄果型指数、pH、果实硬度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果实总酸、维生素C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番茄红素、可溶性糖、总糖及还原糖含量,通过相关分析了解各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各性状间的直接相关效应、间接相关效应。[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果实酸度越大、pH越小,果实硬度越大。糖酸比与可溶性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与糖酸比、总糖含量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总糖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直接效应值较大;果实硬度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间接作用于总糖含量的为负向效应。通过决定系数可以看出,总酸度等性状对糖酸比和果实硬度等性状对总糖含量的决定系数大于0.5外,其他的决定系数都小于0.5,表明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其 他性状对其也起作用。[结论]筛选番茄优良品种,不仅仅只从果型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及总酸含量等性状出发,还要继续探索其他性状,更全面地了解影响番茄品质的其他相关性状,这可为以后有计划、有目的地筛选优良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番茄;品质性状;通径分析;遗传相关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1-0320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quality characters of tomato. [Method] Forty firstgeneration hybrid varieties of tomato from 5 female parents and 8 male parents were taken as the test materials to get tomato fruit shape index, pH, fruit hardness, and soluble dry matter with measurement method, total acid and VC content with titrimetric method, lycopene, soluble sugar, total sugar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 with colometric method, phenotyp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genet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each character with correlation method, direct correlation effect and indirect correlation effect among characters. [Result] Within a certain range,higher fruit acidity means lower pH and higher fruit hardne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garacid ratio and soluble sugar, total sugar, soluble solid matter and reducing sugar content achieves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that between soluble solid matter and soluble sugar achieves the significant level, that between sugaracid ratio and total sugar content achieves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Total sugar content has greater direct effect on soluble solid matter content; fruit hardness has negative effect on total sugar content via the indirect action of soluble solid matter and soluble sugar.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such characters as total acidity for sugaracid ratio, and such characters as fruit hardness for total sugar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资讯来源:中华名优特产网在2007农业产业年会上的发言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胡元坤 (2007年12月11日)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中国农业行业国际论坛。按照论坛的安排,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种植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国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包括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和牧业税,对农民实行种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带动下,中国种植业发展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好形势。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成就: 第一,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发展。从2004年开始粮食保持连续增产的良好势头,扭转了前5年持续下滑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2006年达到15.82亿亩,2004到2006年三年累计增加9119万亩。二是单产连创历史新高。2006年亩产达到314.4公斤,三年累计提高25.6公斤。三是总产增加较快。2006年达到9950亿斤,三年共增产1337亿斤。今年有望实现连续四年增产,粮食产量有望 超过1万亿斤。 第二,经济作物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棉花产量达到675万吨,糖料产量达到1.1亿吨,均为历史最高水平。油料单产连续三年突破历史。与此同时,蔬菜、水果、茶叶、蚕茧等经济作物单产提高、总产增加、品质优化、出口稳定增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保持协调发展,这 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第三,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产品生产在空间上日益集聚,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九大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面积分别占全国的86%、92%、62%和53%;棉花已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面积占全国的98%;长江流域油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5%;桂中南、滇西南、粤西三个甘蔗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9%;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苹果产业带面积占全国的88%;长江上中游加工甜橙、赣南-湘南-桂北鲜食脐橙和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橘三个柑橘产业带占全国 的面积达到49%。 第四,园艺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园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

精细管理越夏番茄品质好精编版

精细管理越夏番茄品质 好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精细管理越夏番茄品质好整枝抹杈减少养分消耗 目前番茄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入夏后,番茄长势快,很容易出现徒长,所以整枝打杈的工作较多,及时整枝打杈不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果实,而且提高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利于果实的转色。 张普国的做法是,果实上部的叶片不要摘,即使是老叶,也尽量不要摘掉,这些叶片可以充当果实的“遮阳伞”,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为避免降低植株光合产物的形成,造成植株养分供应不足,果实下部的叶片不要全部去除,他通常会适当预留两三片片功能叶,以保证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番茄果实的膨果和转色。 “菜农需要注意的是,给番茄整枝打杈要选择在连续的晴天进行,操作后应紧跟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保护性药剂,促进伤口的愈合,避免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张普国说到。 遮阳降温把握好“度” 夏季高温强光天气多,若不及时进行遮阳,阳光直射后果实很容易出现日灼果,导致商品性大大降低。 番茄在结果盛期,合理的遮阳可降低棚内温度,利于花芽分化,减少日灼的出现,可以说遮阳是越夏茬蔬菜获得高产不可忽视的环节。张普国采取的遮阳方式是覆盖遮阳网,他认为覆盖遮阳网比喷洒降温剂或泥浆要灵活,因为遮阳网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时收、放,遇到阴天可全部拉起,以增加散射光进入大棚。

除了遮阳降温,合理放风也不能忽视,“目前高温天气越来越多,顶部放风口和两侧的腰风都要开到最大,晚上也不关闭,除非遇到雨天,会将顶部风口关闭,防止雨水进入棚内,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张普国补充到。

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农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联系我县经济建设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体系网络的优势,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全面推进我县种植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我县种植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种植业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为辅。全县耕地面积约105万亩,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2万亩以上(统计局口径),其中,小麦 70万亩,水稻49万亩,玉米12万亩,大豆2.5万亩,山芋1.5万亩。实际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左右。其中水稻约50万亩,小 麦79万亩,玉米18万亩。全县粮食总产2007突破10亿斤大关,达51万吨,2012年突破12亿斤大关,达60.59万吨。粮食单 产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水稻、玉米、小麦单产水平分别达到600公斤、410公斤和400公斤以上。近年来,除2013年发生重大旱涝和病虫灾害情况下略有减产外,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 年全县粮食实现面积、单产、总产超历,分别达到154万亩、

479.22公斤和73.8万吨。2007年、2013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 粮食生产先进县,2005年被省农林厅授予2004年度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2年被授予江苏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集聚资源要素,加强两大园区建设 1.成功创建省级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是加强基础配套,扩大园区承载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860万元,新建水泥 路21.2公里,桥19座、泵站3座、渠涵闸165座,架设电力线路4千米,栽植绿化苗木1.2万株,基本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优质高效产业园区。二是坚持产业定位,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其中在优质稻米区,建成1.2万亩高标准农田,并以南粳9108为主推品种,稳步推进优质稻米基地规模化建设。 2.创新建设生态家庭农场集群示范区。一是制定《**县家庭农场集群建设规划》。集群内已建成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16个,经营面积约7300亩,集群南紧邻北窑沟以南还有3个规模较大 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约4300亩。二是建设卜湖家庭农场集群 服务中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惠丰家庭农场现有条件基础上,投资600多万元,开工建设占地约15亩的服务中心,建成 后可为周边15-20个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粮食烘干及粮食、农资、农机存放等提供服务,服务面积约1万亩,解决园区内水稻不能

精细管理越夏番茄品质好(总1页)

精细管理越夏番茄品质好 (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整枝抹杈减少养分消耗 目前番茄正处于旺盛生长期,入夏后,番茄长势快,很容易出现徒长,所以整枝打杈的工作较多,及时整枝打杈不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果实,而且提高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利于果实的转色。 张普国的做法是,果实上部的叶片不要摘,即使是老叶,也尽量不要摘掉,这些叶片可以充当果实的“遮阳伞”,减少日灼病的发生。 为避免降低植株光合产物的形成,造成植株养分供应不足,果实下部的叶片不要全部去除,他通常会适当预留两三片片功能叶,以保证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番茄果实的膨果和转色。 “菜农需要注意的是,给番茄整枝打杈要选择在连续的晴天进行,操作后应紧跟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保护性药剂,促进伤口的愈合,避免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张普国说到。 遮阳降温把握好“度” 夏季高温强光天气多,若不及时进行遮阳,阳光直射后果实很容易出现日灼果,导致商品性大大降低。 番茄在结果盛期,合理的遮阳可降低棚内温度,利于花芽分化,减少日灼的出现,可以说遮阳是越夏茬蔬菜获得高产不可忽视的环节。张普国采取的遮阳方式是覆盖遮阳网,他认为覆盖遮阳网比喷洒降温剂或泥浆要灵活,因为遮阳网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时收、放,遇到阴天可全部拉起,以增加散射光进入大棚。 除了遮阳降温,合理放风也不能忽视,“目前高温天气越来越多,顶部放风口和两侧的腰风都要开到最大,晚上也不关闭,除非遇到雨天,会将顶部风口关闭,防止雨水进入棚内,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张普国补充到。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药材是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健康有序的中药材种植业,对于发展持续健康的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三农”问题解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尤其是《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发布,更是为未来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必将对中药材种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本文对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进行了简要概述,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引起国家、行业、企业对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事宜的关注与重视,以共同推动中药农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1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1-1发展现状 历史上我国的中药材商品供应主要依靠野生资源。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大力发展中药材的栽培和养殖。虽然目前仍有70%左右的中药材品种来自野生资源,但30%来自栽培和养殖的药材品种,其生产量却占到了中药材供应量的70%以上。截至2012年,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约140万hm2(不含林下种植面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药材品种达616个,种植养殖品种近在300个,其中生产供应以栽培(养殖)为主的近200种,占常规使用品种的40%以上,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中药材种植业高速稳步发展的进程中,国家、行业、企业都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在各层面均成效显著。 (1)国家层面,国家对中药材种植业越来越重视 于4月27日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一部整体关于中药材的专题规划。规划中明确了中药材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措施,为未来几年我国中药材种植业指明了方向。此外,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资金从“十一五”的2100万元/年提高至“十二五”2-5亿元/年,“十二五”开始至今共扶持了105个品种260个基地,大大推进了中药材种植业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行业层面,中药材种植基地认证的推行,有效地提升了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水平。 截止2014年底,141家企业66个品种15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AP认证。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也积极在会员内部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共评出38个品种40个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见图1)。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农业企业对提高药材质量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了中药材种植业的规范化程度。 (3)企业层面,中药工业企业反哺中药农业的积极性愈来愈高 从通过国家GAP认证和“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的情况来看,中药工业企业通过自建、入股合建、协议共建等方式积极投身于反哺中药农业的进程中,对“两保一稳定”(保证产量和质量,稳定价格)药源基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同时,中药材种植业的建设也越来越规范,在基地的组织模式、过程管理、质量意识、溯源应用与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1-2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

番茄品质育种计划书

番茄品质育种计划书 育种项目:番茄品质育种 番茄品质主要包括果实的商品品质、风味品质以及营养品质3个方面。 一.商品品质 果实的商品品质体现在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硬度以及耐储性等方面。果实的形状、大小、颜色由于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不同,世界各国间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另外,据报道通过转基因育种,使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被抑制97%以上,番茄红素的合成量也很低,仅为正常植株的2%。转基因的植株的花冠为淡黄色,果实为黄色。加工番茄要求着色均一致[11]。 1.果实硬度 番茄从采收到销售需经过很多环节,这就要求番茄具有较强的耐挤压和抗损伤能力。因此,果实的硬度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一般是通过比较果实果肉厚度,种子腔大小,再结合手感握测来筛选果实硬度高的品种[15]。 2.耐贮运性 由于番茄品种间果实贮存期的长短差异较小,通过系选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人们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两个成熟突变基因上,即成熟抑制基因rin(riping inhibitor)和不成熟基因nor(non ripening)。[8]其原理,一是通过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壁果胶的降解,使果实抗软化。另一种是通过抑制乙烯的生成,提高果实耐受"成熟过度"的能力。目前,特别是成熟抑制基因已经开始被应用到育种实践中[19]。 二.营养品质和风味品质 果实的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于果实中矿物盐和维生素的含量,尤其是VC、V A 的含量,提高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也是番茄育种中不可忽视的方面。[7]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因素很多,目前尚无法根据一定指标进行改良。过去,育种家希望通过传统方法提高果实的含糖量,从而改良品质,但是由于碳代谢的复杂性和缺少基因型的多样性使育种方法难以突破[6]。目前有关学者正致力于提高工程植株Monellin基因表达的研究[1]。 研究依据: 番茄是一种世界范围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蔬菜之一。番茄原产南美洲的热带密林。番茄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20世纪5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但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蔬菜之一。番茄除可鲜食和烹饪多种菜肴外,还可制成酱、汁、沙司等强化维生素C 的罐头及脯、干等加工品,用途广泛。由于番茄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和用途广泛,因此需要量逐年上升,无论国内、国外栽培面积都在不断扩大,栽培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目前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中国为主要生产国,在欧美、中国和日本有大面积的温室、塑料棚及其他保护设施栽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番茄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市场对其番茄果实大小、形状、颜色、品质、风味、耐储运性、上市时间等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作为生产者还要考虑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熟性以及经济效益。为满足市场对番茄的要求,以上这些毫无疑问都应成为番茄育种的主要育种目标。 研究目标: 如何提高番茄营养成分含量、提升番茄品质,如何应用常规技术、分子聚合育种或转基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