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词汇层面上英汉幽默分析及其对比

词汇层面上英汉幽默分析及其对比

词汇层面上英汉幽默分析及其对比幽默能给人带来快乐,但人们常常在笑过之后很少驻足思考什么是幽默以及幽默是如何产生的。

幽默的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主要是借助语言而产生的。

本文就是以言语产生的幽默为研究对象。

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幽默是值得从各方面去探索研究的一个问题。

幽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在词汇层面上从单字单词的改变和语音的歧义这两方面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幽默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同之处。

从而借此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幽默。

标签:幽默;汉字;英语单词;语音;歧义1.幽默与语言提及幽默, 人们的脑海中也许会立马闪现过曾经看过的笑话, 听过的相声, 文学作品中令人忍俊不禁的文字, 影视作品中的搞笑片断以及生活中诙谐的言语等。

幽默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幽默”一词在汉语里很早就出现了,《楚辞·九章·怀沙》中有“孔静幽默”之句,意为“寂静无声”。

这个基本义一直到近现代才有所改变。

现在所说的“幽默”是作为英语“humour”一词的音译,可相当于怪诞、诙谐、滑稽、可笑、有趣、逗人快乐之类的意思。

英文单词“humour”来自拉丁语,本是一个心理学词汇。

目前为止仍然很难给“humour”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涉及历史学、人种学、语言学、哲学、美学等诸多学科。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化解人类矛盾的调和剂,是活跃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兴奋剂,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和绝美的行为方式。

一个幽默的人通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人际关系也更融洽。

幽默的表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一些滑稽的动作、表情可以使人忍俊不禁,造成幽默的效果。

但幽默主要是借助语言而产生的。

通常情况下,人们的交际活动通过会话实现,因而幽默也在会话中更为常见,而且幽默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性的语言。

本文的就是以言语产生的幽默为研究对象。

2.幽默产生的原因幽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合作原则的违反、不明指示、错误前提、言语行为缺失等都可以导致幽默的产生。

文化:那些引文中外文化差异而闹出的小笑话

文化:那些引文中外文化差异而闹出的小笑话

【导语】⽣活中有些时候,只看到单词的字⾯意思就妄下结论往往会发⽣很多有趣的事情,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尴尬的瞬间。

Root beer退休的刘教授同⼏位友⼈去 Town Hall Buffet ⽤餐,这是⼀家⾃助餐馆。

席间,他兴⾼采烈地端来⼀杯饮料,说:“这⾥还有啤酒呢!”说罢⼀饮⽽尽。

“咦,怎么是甜的,⼀点啤酒的味道也没有?”别⼈听了以后,⽆不捧腹⼤笑。

刘公见状颇为纳闷,不知就⾥。

后有⼀⼈问道:“你刚才倒的不是 root beer吗?” 他才醒悟过来。

draught beer 是⽣啤,black beer 是⿊啤,light beer 是淡啤,⽽ root beer 则与啤酒⽆关,是⼀种由植物根部酿造的可乐⼀类的饮料。

Run your stockings早上才刚进办公室,隔壁桌的Toni就悄悄地对我说:“You ran your stockings.”穿着*跑步?没有呀!于是我回答她说:“No! I did not run with my stockings.” Toni愣了⼀会⼉,才⼤笑着解释,她是指我的*破了,并不是说我去跑步。

The Hong Kong dog⼀次在⼀堂电脑课上,铃响后,系⾥的⼥秘书突然跑到教室来宣布:“Dr. Walker has a touch of the Hong Kong dog and will be here a little bit late.”听完宣布后,我⼀脸正经的向坐在隔壁的美国朋友抱怨说:“Dr. Walker 怎么可以抚弄他的爱⽝以⾄于来不及上课呢?”⽼美听完后居然⼤笑着说:“真是太好笑了!”The Hong Kong dog 并⾮指⼀种狗,⽽是指某⼈吃坏了肚⼦、拉肚⼦的意思。

”Indian Summer“秋⽼虎”、“⼩阳春”,都是中⽂⾥特殊的表达⽅式,那么如何⽤英⽂来表达“深秋季节的⼀段暖和天⽓”呢?其实英⽂中有个与之相对应的短语,“India Summer”。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49ﻩAn Analysis ofHamlet’s Delay ofRevengeinHamlet
50
51ﻩ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52ﻩ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53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54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55ﻩ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56RiskComparing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and Letters of Credit
77ﻩ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小人物的悲剧之源
78ﻩ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精神生态的建构
79《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题思想分析
80ﻩ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
81ﻩ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
82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83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84On Dreiser’sView of Womanhoodin SisterCarrie
62
63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64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
65Maintaining andRevitalizing theNative AmericanLanguages
66ﻩ大学校名的命名原则与翻译策略--以中美两国的大学校名为例
67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68ﻩ《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
57A Comparative StudyBetweentheNovelToKill AMockingbirdandItsFilm Adaptation
58ﻩ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
59ﻩ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60《祝福》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

从言语幽默看汉英文化差异

从言语幽默看汉英文化差异

从言语幽默看汉英文化差异作者:吴斯书来源:《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09期【摘要】幽默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也是一种具有深层文化底蕴的文学现象。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跨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言语幽默作为交际的一种特殊形式也被频繁的使用。

本文从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权力理解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汉英幽默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以加强不同民族的相互了解,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言语幽默;汉语;英语;文化差异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以事物的矛盾为基调,在滑稽的表面和逗笑的形式中揭示出生活中的乖讹和不合理之处,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幽默不仅是一种语言学概念,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言语幽默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沉淀和积累,是文明时代的产物。

言语幽默离不开语言存在的社会背景,在理解幽默的过程中,只有当受众接收到幽默制造者所涉及到的相关特定的文化信息,正确理解和欣赏说话者的意图,幽默的效果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一.汉英幽默中思维模式的差异性语言是思维模式的表现形式,也是构建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了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在言语幽默中,我们能找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思维模式的差异性。

中国文化是一种高语境文化,因此中国人习惯了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话语的接收者通常无法从显性信息中了解说话者的意图,也就是说话者话语中暗含的意思只能体会,无法用语言来解释,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英语文化是一种低语境文化,人们比较重视科学和逻辑,他们一般都是通过推理和论证来发现本质和规律。

在西方文化里,尤其是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更推崇自信而积极的交流方式。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优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自己的个人利益。

美国文化认为每个人应该直接,坦率,明了的表达他们所想,无论是对什么人,都可以直抒己见,据理力争。

因此在英语幽默中,人们经常会拿真实的人或事开玩笑。

在中国文化中,我们更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通常不会直接批评或指责别人,而是会采取比较委婉和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以避免激起矛盾。

基于文化差异的中英日常用语差异探析

基于文化差异的中英日常用语差异探析

基于文化差异的中英日常用语差异探析1. 中英日常用语差异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啊!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朋友,各有各的特点。

比如说,中国人见面常问“吃了吗”,这可不是真的想知道对方吃没吃饭,就是个打招呼的方式,要是英国人听到这话,肯定会觉得莫名其妙呢,他们更多会说“Nice to meet you”或者“How are you”之类的。

2. 嘿,你知道吗?在表达感谢的时候,中英也有很大差别。

英国人那是把“Thank you”挂在嘴边,不管大事儿小事儿。

我有个英国朋友,我就给他递了张纸巾,他都立马说“Thank you”。

可咱中国人呢,有时候关系亲近的话,就不会这么频繁地说“谢谢”,反而会觉得太见外,像家人之间可能就只是相视一笑。

3. 中英日常用语在称呼上也是千差万别。

咱中国人对长辈那称呼可丰富了,叔叔、伯伯、舅舅、姨夫,分得可清楚了。

可在英国,一个“uncle”就全搞定了。

我就曾经给我英国同学介绍我舅舅,我还在想怎么解释这和叔叔的区别呢,结果人家就一个“uncle”就带过了,我当时就觉得这文化差异可真奇妙。

4. 感叹词也很能体现中英差异呢。

咱中国人有时候会说“哎呀”,这个词能表达很多情绪,惊讶、懊恼、无奈都能用。

英国人可没有这么个对应的词。

我有次不小心打翻了水,脱口而出“哎呀”,我英国朋友就很奇怪地看着我,他们可能只会说“Oh”或者“Dear”之类的简单感叹词。

5. 中英在表达谦虚方面简直是天差地别。

中国人总是谦虚地贬低自己,要是别人夸你英语好,你可能会说“哪里哪里,只是会一点皮毛”。

英国人呢,要是你夸他们,他们一般会欣然接受并且说“Thank you”。

我夸我英国同事衣服好看,他就很开心地说“Thank you. I think so too”,要是换做中国人,可能就会说“这衣服很普通啦”。

6. 你想过没,在表达道歉的时候,中英也不一样。

英国人说“Sorry”可频繁了,哪怕只是轻轻碰了一下别人。

我在英国坐地铁的时候,人太多了,一个人不小心踩了我一脚,他马上就说“Sorry”。

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

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

一、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里我们粗略探讨一下英语国家的人(或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以美国人为代表)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我们只围绕语言交际这一方面进行考察。

至于其他,如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饮食习性等等与语言交际无关的差异,则不赘述。

即使在语言交际范围内,我们也只能探讨一些最常见的差别。

比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作者:黄蕾杨艳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12期【摘要】幽默言语是人类交际中不可忽略的行为,它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论在何种文化背景下,幽默的间接言语的使用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不同的幽默言语行为。

本文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幽默言语行为的共性和差异,以及产生共性和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交际个体、社会因素及其作用的分析,对英汉两种语言环境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文化对比,探寻解决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方法。

【关键词】幽默;言语行为:共性;差异一、幽默与言语行为理论幽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之后得以不断发展。

幽默是一个多学科研究课题,人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幽默研究。

幽默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接言语行为,越来越多的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对幽默言语的研究丰富了西方语用学理论。

言语行为(speech act)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vski)于1923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theory),后经塞尔(Se-arle)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现代语用学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幽默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语言学才在众多幽默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西方的言语行为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不足以解释所有的人类言语行为,因此,语言学家们开始引入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来进一步研究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英汉幽默语差异1、因历史文化引起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而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尽相同,根植于不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英汉幽默言语行为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论英语幽默翻译-精选文档

论英语幽默翻译-精选文档

论英语幽默翻译一、什么是幽默幽默是什么?幽默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

很多人学习了多年英语,听到一个英语笑话却不懂其笑点在哪里。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英语时,不仅要记牢词汇和语法,还要进一步掌握和熟悉英美文化。

对于翻译者来说,不仅要懂得笑话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还要熟知和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才能成功的传达英语幽默中的魅力。

二、英语幽默与中文幽默的差异及原因1.教育环境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从古至今,中国人就以勤劳刻苦的民族性格著称,这和我们所受的教育是紧密相关。

中国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民族,我们从小就被父母和老师教导要懂得礼、义、廉、耻,把忠君,爱国,孝敬父母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

我们虽懂得“悬梁刺股”,“铁杵磨成针”的勤劳刻苦精神,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确实很少注意培养我们的幽默感。

另外,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和封建官僚体制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民族的幽默感。

与其相反的是,英美人士则善于幽默,并且把幽默当作一个人智慧象征。

欧美国家很注重对小孩幽默感的培养,公司企业在招聘时甚至把幽默列为一项重要的软实力,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会为公司和团队带来轻松活跃的工作气氛。

另外,欧美长辈制及等级制度较中国更为松弛,小孩不仅能和自己的父母开玩笑,普通百姓也能调侃政界名人,现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经常被美国人调侃的对象。

他的卡通漫画时不时出现在欧美各大媒体报刊上。

2.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比较善于运用谐音和玩文字上的幽默,并通过幽默故事来给人以哲思和警示。

比如,没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中文还多用俚语俗语幽默来说明一个常理。

比如,把手插在磨眼里——自找苦吃;拔了毛的鸽子——看你咋飞。

英美国家则习惯于编造新颖和意想不到的幽默,多是对别人的调侃和嘲讽。

You must have been born on a highway because that’s where most accidents happen. 你一定是在高速路上出生的,因为那里发生是发生灾祸最多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
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5000起,具体可以找扣扣958035 640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
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肢体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2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3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及解读
4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
5 The Joy Luck Club :Chinese Mothers’American Dreams Lost and Regained
6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开题报告+论)
7 浅谈“白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8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
9 Politeness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10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
11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
12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13 英语委婉语教学模式探究
14 浅析《独立宣言》中的美国自由主义
15 《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
16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
17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
18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19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20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
21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主义
22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
23 耐克公司Ps营销策略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启示
24 On Beautiful Women’s Death in Poe’s Fictions
25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6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7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副语言的表现和交际功能
28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
29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30 高中英语阅读词汇障碍突破技巧的研究
31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
32 从动态对等角度论英语俚语的翻译
33 公共标识语翻译失误分析
34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35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
36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37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
38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Lord of the Rings
39 《小妇人》的结局中所包含的清教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与融合
40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41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42 从鹿鼎记和唐吉诃德的主要人物的较对比来比中西方侠文化
43 初中英语听力水平调查研究---以钢城十二中为例的个案调查
44 An Interpretation of Initiation Theme in Heart of Darkness
45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
4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7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48 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纯深、张培基英译《匆匆》为例
49 从《西游记》中的童话语言特色看其宗教色彩
50 《简爱》和《吕贝卡》中女权意识的对比
51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
52 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转喻
53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
54 An Analysis of Imprisonment and Liberation in Great Expectations
55 试析《我的安东妮娅》中的生态伦理观
56 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看中西方古典文学中的性别歧视
57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
58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59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60 反译法在英译汉中的应用
61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口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62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on Cosmetic Marketing based on Female Consumption Psychology
63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
64 “去十九号房”中的自由观
65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
66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
67 A Contrastive Study on Meaning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68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0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1 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语广告双关语的解读
72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
73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74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75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
76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77 试析美国个人隐私文化的现象及根源
78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
79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
80 从《简爱》看世纪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81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文化意象的翻译对比
82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83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
84 浅析美国俚语的起源
85 产品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
86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
87 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
88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
89 论《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的使用
9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1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92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角下《夜访吸血鬼》人物解读
93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
94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
95 理想政体的历史超越性探因——《理想国》、《乌托邦》和《新亚特兰蒂斯》中哲学家的
自我中心共性
96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97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98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99 O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Expresssions in Touristic Text
100 英语称赞语的语用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