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语言与文化比较》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论文

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论文

浅谈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了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及目标之中。

笔者通过调查农村初中后发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及重视程度远远不尽如人意。

英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如词、句、篇章等)时,经常忽略了其所传递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知识的渗透,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也不够重视。

英语教学中片面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其社会意义和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中西文化差异的现象非常普遍。

由于欠缺文化知识,导致学生虽然学到了大量的语言知识,但却不能正确理解所读文章,不能进行有效而得体的语言交际。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应寻找适当的文化切入点,以教材为蓝本,渗透与之相关的、实用的文化项目,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同时要顾及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需要,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增强学生对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培养其初级的交际能力。

第一,见缝插针法。

初中英语课程安排的特点决定了不可能开设专门的英语文化课,教学中教师只能围绕教材,根据讲授的内容适时地渗透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

如thank you.thanks.这句简单的话语,在英语国家,它几乎用于一切场合及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公共场合,无论别人帮什么忙,都要说“thanks.”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中国人如果在家庭成员之间用“谢谢”,听起来会很别扭,相互关系可能会产生距离。

这种看似简单,却常被忽略的文化差异,教师讲解时可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接触目的语的初级阶段就能意识到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并渐渐培养对该差异的敏感性。

第二,对比法。

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对比中西文化在交往中的称呼、问候、恭维、对答等不同模式;对比习俗、节日、颜色、动植物、吉庆语等方面的差异;对课文中出现的文化内涵词、习语、身势语等应不失时机地对比分析,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语言与文化——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较

语言与文化——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较

语言与文化——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较【摘要】在文化历史的沉淀中,人们俨然已经认识到语言始终是某一既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之不可置否的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是与生俱来的。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语言的表达,文化才更得以熠熠生辉。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在宗教、历史、礼仪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都有特殊性。

而各民族的文化都能在其民族语言中得以体现。

本文通过比较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其中对于中英语言的不同之处的研究,笔者主要从宗教与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为例来探索文化与语言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加以补充阐明,最终深化对语言与文化两者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中文;英文;宗教;思维模式一、中文与英文的文化共性诚然,中文与英文有很多共通之处。

这两种语言都与其相应国家的文化息息相关。

首先,它们都是辉煌历史集合的产物。

一方面,语言如同一面巨型画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历史更迭,王朝兴衰。

而另一方面,历史的车轮下则是语言的蓬勃发展。

其次,中文和英文都受宗教的影响颇大。

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可谓是语言源头之一。

再者,众所周知,中文是由一个纷繁复杂的思想形态所支撑,英语亦是如此。

这些相似的观点、经验和感受往往会形成文化耦合与文化并行。

这林林总总都体现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中文与英文的文化差异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比比皆是,而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不胜枚举。

相应的宗教和思维模式对其语言的影响颇大,值得重视与研究,本文即从这两个大方面对语言的影响来分析中英语言差异。

1、不同宗教的影响宗教对这两种语言可见一斑。

中国集大成于三种宗教:儒、释、道,它们就像三脚架,以三足鼎立之势构成了中国的宗教习俗和信仰。

这三个宗教产生于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的沃土之上,它们有着带地方性色彩的称呼。

事实上,中国的宗教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多种信仰融合其中,千百年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我们几乎不会发现一个纯粹的儒家、佛家或者道家信徒,因为他们本身在理念就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

中英语言文化比较

中英语言文化比较
词汇的象征意义
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如“梅花”象征着坚强、高洁,“松树”则代表着坚韧不拔。这些象征意义往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紧密相连。
词汇的语境意义
汉语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如“红”在婚礼上象征着喜庆、幸福,而在汇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西方文明和历史的发展。例如,“Halloween”在英语中代表着万圣节的神秘和诡异,而“Valentine's Day”则象征着爱情的浪漫和甜蜜。
CATALOGUE
03
Verb-initial structure
Some English sentences begin with a verb, particularly in complex sentences with subordinate clauses.
Grammatical tense system
目录
contents
Metaphors and Idio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Language applicati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haracters
Metaphors and Idio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CATALOGUE
04
在英语翻译中,比喻的翻译需要保持原文的含义和修辞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习惯和文化背景。例如,“He is a lion in battle.”翻译为“他战如雄狮。”

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语作文

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语作文

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英语作文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closely intertwined aspects of society. Each language carries with it unique culturalnuances and perspectives. English and Chinese, two vastly different languages, reflect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s in various aspects. This essay explores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To start with, English is an Indo-European language,while Chinese belongs to the 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This fundamental distinction shapes the structures andfeatures of each language. English, with its alphabeticwriting system, focuses on individual sounds and characters that form combinations to create words. On the other hand, Chinese utilizes logograms, more commonly known as characters, which represent meanings or ideas, and often involve multiplestrokes or components. The structure of each language greatly influences how their respective cultures are portrayed.In terms of lexicon, English tends to adopt new words from various sources, resulting in a vast vocabulary rich in borrowed words. The influence of Latin, French, and Germanic languages can be seen in the diversity of English words. Chinese, on the other h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preserving and maintaining its lexicon, even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rminologies. Although new words are created, there is a stronger emphasis on preserv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is divergence demonstrates the value placed on cultural preservation in Chinese society.Furthermore,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s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nglish employs a subject-verb-object (SVO) word order, while Chinese follows a subject-object-verb (SOV) pattern. Additionally, English has a complex system of tenses and modals that convey specifictime and conditions. In contrast, Chinese relies more on context and particles to indicate time and aspect. These grammatical differences reflect the respective cultures' preferences for direct or indirect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ir attitudes toward precision and flexibility in language use.Moreover, English and Chinese employ distinct figurativ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devices. English is known for its extensive use of metaphors, idioms, and puns, whichcontribute to its colorful and imaginative expressions. Chinese, on the other hand, employs more symbolic and nuanced linguistic devices, such as chengyu (four-character idioms) and yin-yang expressions, which often carry deep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philosophical meanings. These linguistic discrepancies highlight the contrasting approaches to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values.In terms of pronunciation, both languages have their own set of challenges for learners. English's phonetic system, with its wide variety of vowel sounds and complex combinations, presents difficulties in mastering proper pronunciation. Chinese, notorious for its tonal system, requires learner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four tones and a neutral tone, adding another level of complexity. These differences in pronunciation reflect the distinct soundscapes and musicality that exist in each language and culture.In conclusio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exhibit numerous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writing systems, vocabulary, grammatical structures, figurative language, and pronunciation. These distinctions arise from the unique histories, philosophies, and cultural values embedded within each language. 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is crucial for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richness present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By recognizing and embracing these diversities, individuals candevelop a broader perspective and enhance their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s.。

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论文

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论文

英汉习语的文化对比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生动形象的习语。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是从人民口语和经典著作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是历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语言中的瑰宝。

英语和汉语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拥有极其丰富的习语宝库。

近年来,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热”在世界兴起,使中华民族的文化更为广地为世界关注、研究和认知,中国的习语文化也走向了世界。

同样,对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者,广大英语学习爱好者说,为了解世界的需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习语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文化传承正文一、地理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语是一岛国,航海业和渔业在英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航海业一度领先世界,由此,产生了大量与航海有关的习语;。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这些习语起初只是水手们使用,逐渐地被广泛用来比喻类似的事物久而久之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习语了。

如“to raise the wind(找风)”、“to have other fish to fry(有另一件重要的事要做)”等等。

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也有着较长的海岸线,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距离大海较远。

因此,汉语中的“海”大多具有神秘遥、远、不可思议的意义。

如“海底捞月”、“天涯海角”、“石沉大海”、“海市蜃楼”等。

中国是陆地国家,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因而产生了大量与农业、土地、河流有关习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斩草除根”、“过河拆桥”、“拔苗助长”、“隔岸观火”。

在汉语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英语的习语。

如“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the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go by the board(安排落空,计划失败)”;“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处在陌生的环境中不自在)”等等。

中英文化比较的英文作文

中英文化比较的英文作文

中英文化比较的英文作文英文:When it comes to comparing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e similarity is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and respect for elders. In both cultures, family is highly valued and taking care of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is seen as a duty. Another similarity i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place a strong emphasis on education and view it as a means to success.However,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One major difference is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ism versus collectivism. In English culture, individualism is highly valued and people are encouraged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and be independent. In contrast, Chinese culture emphasizes collectivism and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y within the group. Another difference is the way time is viewed. In English culture, time is seen as acommodity and punctuality is highly valued. In Chinese culture, time is viewed as more flexible and relationships are often prioritized over punctuality.Overall, while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 there a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t reflect the unique values and beliefs of each culture.中文:谈到中英文化比较,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不同之处。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语言学习中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关键词:语言学习母语正迁移母语负迁移论文摘要: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二语习得产生独特的影响,因此在语言的学习中,要针对其特点,采取对应的方法。

英汉对比教学和学习能有效地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1 引言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不可避免地对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会促进语言的学习,此现象为母语正迁移;而不同之处将阻碍语言的学习,此现象被称之为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发挥其有利的影响,降低其不利影响。

因此英汉对比研究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

2 英汉对比学习的理论依据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产生迁移作用,这是被语言学家所证实的事实。

Odlin(2001)这样定义语言迁移,它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学习者先前习得的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引起。

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二语的习得,这种影响称之为正迁移,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阻碍二语的习得,称之为负迁移。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先前习得的语言,一般是母语,已经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牢固的基础,这一特点给二语习得带来的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

因此英汉不同之处的对比就变得尤为重要。

3 英汉对比的方面3.1 本体对比3.1.1 大小写方面在汉语中,我们不用考虑汉字的大小写,因为汉字不存在大小写的区别。

而英语的字母则不同,有大小写之分。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由于大小写概念不强,母语的不区分大小写的印象又很深,因此很容易在此方面出错。

英语中一个句子的首字母是必须要大写的,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书名等。

中英文化比较论文

中英文化比较论文

中英文化比较论文不同的传统文化,使得中英民众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英文化比较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英文化比较论文篇1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比较摘要: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食物和餐具有很大的不同,人们所崇尚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也不一样。

本文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给以建议。

关键词:中英;餐桌;礼仪文化礼仪根植于文化中,与人群相连,它的基础在于尊重,就是说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自己,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但是有时将心比心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如果不考虑外国的礼仪而草率地使用本国礼仪对待外国友人,就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儒家推崇礼乐教化,虽然有道教的调解,但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礼仪”几乎和“人品”是等同的。

《诗经》有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1]”。

即使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懂礼貌,做事不合礼仪,也会被说成是“不会做人”。

英国是一个看重绅士风度[2]和淑女作风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人对礼仪的重视并不低于中国人。

但两个同样重视礼仪的国家所重视的礼仪却是有所区别的,这就产生了矛盾。

矛盾的解决不是放弃自己来迎合对方,因为礼仪没有高下之分,而是在彼此接触的时候,用对方的生活方式去考虑对方的感受。

礼仪并非约束,恰当的礼仪会使彼此关系融洽,双方都会感到舒适。

餐桌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地加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关系,但是在双方初次见面或者半熟不熟的情况下,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中。

在中国和英国的餐桌上,首先食物和餐具就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不一样的是人们的仪态与餐桌的氛围。

笔者将对二者进行比较,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使读者对中英餐桌礼仪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食物与餐具餐具是由食物决定的,食物是由地理决定的。

中国食物多以五谷杂粮为主,牲畜多以劳动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密集,地理上不适合放牧业,而五谷没有肉食鲜美,所以中国人在烹调上下功夫来满足味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