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中的应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
据统计,全球约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而在中国,抑郁症是十分常见的心理疾病。
抑郁症不仅仅会使患者情绪低落,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造成影响。
而心理护理在抑郁症的治疗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是一种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的心理干预治疗。
它是精神病学、临床心理学与护理学的交叉领域,旨在通过人性化的和细致的关怀,以及针对患者心理状态的科学干预,帮助患者改善身心健康。
在抑郁症中,心理护理有以下的应用:1.提供情感支持:因为抑郁症往往是由患者的情感问题所引起,因此情感支持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护理工作者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有效地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适当的支持,使患者感到自己受到关注,安心向心理护理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逐渐摆脱抑郁症的情绪困扰。
2.认知重构:在患有抑郁症的时候,患者会有很多负面的认知和自我评价,如自卑、无助、绝望等。
而心理护理工作者可以帮助患者找到这些不良认知的原因,并帮助患者进行认知重构,即帮助患者正视自己面临的困境,找到事情的积极面,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3.引导患者寻找支持力量:抑郁症的患者往往感到无助、孤独和失落,而这种状态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不良效应。
心理护理工作者可以引导患者寻找自己的支持力量,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患者可以从这些渠道得到关心和支持。
4.有效沟通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往往需要一个有耐心的沟通者来帮助他们发泄心中的情绪并解决问题。
心理护理工作者可以成为患者在疾病期间可信赖的沟通对象,通过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寻找到解决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5.使用人体经络学来舒缓情绪最近,人体经络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放松和舒适的方法来减轻抑郁症的症状。
人体经络学是一种把人体经络、穴位与心理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疗法。
通过按摩经络,或者点按穴位,舒缓情绪的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减轻抑郁症症状。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抑郁情绪,常常伴有焦虑、悲观、自卑和绝望等心理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重大心理和社会问题。
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能够指导相关医疗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心理疏导是指通过心理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情绪、行为和认知等方面的干预,以解除其压力和焦虑,促进其心理健康的一种治疗手段。
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值得评价。
1.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疏导师通过倾听、细心询问、反馈等方式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交流,使其得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心理疏导师会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专业化的干预,帮助患者理解和面对自己的情绪,找到缓解抑郁情绪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目的。
2. 推动认知重建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疾病的影响下,往往对自己产生悲观、消极的认知,对生活产生失去信心的想法。
心理疏导师通过认知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认知,调整其认知失调的结构,使患者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生活和周围的事物,从而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3. 建立社会支持网老年抑郁症患者由于年龄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常常会感到孤独、无助和无望。
心理疏导师会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社区资源等,让患者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生活幸福感。
1. 提升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精神护理人员通过关爱和教育的方式,帮助老年抑郁症患者认清自己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教导患者如何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使患者在精神上更加独立和成熟。
2. 促进日常生活的恢复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心理抑郁的状态下,常常会忽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精神护理人员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和陪伴,促进患者重建日常生活的独立自主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个案分析》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个案分析》一、疾病概述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老年抑郁症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分泌减少,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 老年人常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及其治疗过程可能会引发抑郁症状。
- 女性在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2. 心理因素- 老年人面临着退休、丧偶、子女离家等生活事件,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无助感,这些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 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固执己见的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3.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不足是老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如果缺乏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或者社交活动较少,容易感到孤独和被遗忘,从而引发抑郁情绪。
- 经济困难、居住环境差、社会地位下降等也可能导致老年人产生抑郁情绪。
(二)发病机制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内分泌失调、神经可塑性改变等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则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进而影响大脑的神经生物学过程,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一)情绪症状1. 持久的抑郁心境:患者长期处于低落、沮丧、忧愁的情绪状态中,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乐趣,感到前途渺茫,悲观失望。
2. 焦虑和紧张:部分患者会伴有焦虑和紧张情绪,表现为坐立不安、心慌意乱、手抖等。
3. 易激惹: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对小事也会过度反应。
(二)认知症状1. 记忆力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尤其是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一、引言产后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心理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产后抑郁症会给产妇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对母婴健康和家庭幸福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有数据显示,国内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
本文旨在分析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
通过心理护理的方式,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二、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1.焦虑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因为胎儿和自身的安全感问题而感到不安。
常常想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对宝宝进行有效的照料工作。
同时,又因为害怕自己出现后遗症而感到恐慌。
这种恐慌和焦虑常常会影响母婴的健康。
2.自责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把一些无法控制的事情归咎于自己,自责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孩子,或者是没有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这种自责会使患者产生过度的自我压力,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
3.失落产后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沮丧和消沉,失去对生活的乐趣和兴趣。
无法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常常因为自身的心理困扰而感到凄凉和失落。
三、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1.开展心理疏导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判断。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缓解产后焦虑和自责情绪。
同时,逐渐恢复其生活信心和生活乐趣。
2.重视社会支持重视社会支持,引导患者在社会中寻找心理依托,从而强化其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
帮助患者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3.合理运用药物疗法如果患者的症状过于严重,建议适当使用药物疗法。
但是需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并且在药物治疗期间要配合心理干预和行为治疗,增强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药物过度依赖和滥用。
四、结语产后抑郁症的患者,心理诊疗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治疗措施,而心理护理则是心理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其心理负担,缓解其痛苦情绪,提高其对母子关系的信心和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健康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方案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方案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抑郁症。
长期的抑郁伴随着轻微的哭闹、乏力、抑郁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心情极为压抑,并且很郁闷,经常为生活中的琐事生气。
但他们认为周围的人是他们抑郁的原因。
据统计,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5%到25%之间。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欧洲为7.73%,亚洲为3.5-63.3%;中国上海产后一周患抑郁症的风险为10.08%,广州为27.37%。
这表明研究产后抑郁症的精神评估尤为重要。
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状态;心理护理1 临床表现1.1 病因物理因素。
孕妇分娩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
在怀孕期间,身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着增加,从而导致抑郁;分娩带来的疼痛和不适以及母亲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极大地影响了母亲的抑郁;心理因素。
性格因素与人际问题发生时的抑郁有关,外在行为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失衡。
1.2 核心症状产后抑郁症主要涉及三种情绪波动:失去快乐、缺乏兴趣和抑郁。
具体如下:(1)幸福感丧失:该症状是指产后抑郁症女性难以体验日常生活的乐趣。
(2)缺乏兴趣:该症状表明这类群体不积极参与现场活动等活动。
有的患者虽然参加了这项活动,但可能并没有体会到这项活动的乐趣,他们常常认为生活没有意义,生活很悲观。
(3)抑郁症。
患者往往独自悲痛,难以控制自己的悲痛,逐渐变得冷漠和抑郁。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无助、绝望,做出极端的事情。
1.3 躯体症状群(1)减少夜病:产后抑郁症患者有周期性的疾病节律。
尤其是患者夜间病情减轻,孕吐加重时。
(2)精神不振:产后抑郁症患者普遍精神不振,长期嗜睡,生活不能自理。
(3)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研究表明,高达70%的产后抑郁症患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4)睡眠障碍:很多产后抑郁症患者都会失眠,早醒会增加患者的压力。
1.4 心理症状群(1)自杀念头:这是产后抑郁症女性的普遍想法,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
然而,很多患者并没有向家人或朋友清楚表达这样的想法,有些女性甚至否认自己有这样的想法。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学问题,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甚至威胁其生命。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治疗、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减轻抑郁症的症状和影响。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情绪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通过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等手段,患者可以逐渐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重新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增强心理抵抗力,提高心理韧性。
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等手段,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心理援助,避免因抑郁症而导致的自伤和自杀行为。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重建社会支持系统,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感和自卑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和恢复。
3.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问题与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心理护理需要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开展治疗工作。
目前,我国的心理护理人才短缺,心理专家和心理护理师的培训和认证也存在不足。
心理护理需要与多学科协作,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等,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实现全面护理。
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分工尚未明确,多学科协作的机制尚未健全,导致心理护理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心理护理需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自主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沟通和协商,避免强制性干预和侵犯患者的权益。
未来,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立,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我国需要加大对心理护理的投入和支持,加强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水平。
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分析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自杀的倾向,给患者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综合护理干预是针对抑郁症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从综合护理干预的定义、原理、应用、实施方法及其对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NI)是一种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的方法。
该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身体护理、家庭关怀等方面。
该干预方法的原理是全面治疗和个性化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在心理上通过多种技术(如认知行为治疗、情感支持等)来促进患者的自我控制性和提高对疾病的理解。
在生理上,综合护理干预通过生理护理(如营养、安全、运动等)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帮助患者减轻疾病负担。
在社会上,通过鼓励患者更好地参与社交活动、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等方法来化解患者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抗击病痛的能力。
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范围很广,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患者,特别是抑郁症患者、失眠症患者、老年痴呆症患者等。
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时,首先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疾病诊断、症状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生理指标等。
然后,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设计,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设计。
随后,根据干预的需要,开展心理干预、身体护理、家庭关怀等内容的干预。
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对社会的压力和焦虑,提高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
此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更好的社交关系,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减少患者的自杀行为。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护理干预必须量身定制,不能针对所有患者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必须根据患者症状和生活习惯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护理学领域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

护理学领域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护理干预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康复成为了护士的重要任务。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学领域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抑郁症的特点和影响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消沉、心情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本人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家庭和社会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抑郁症的干预和康复非常重要。
二、心理健康护理干预的定义和目标心理健康护理干预是指护士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抑郁症患者恢复心理健康,并促进其康复过程。
其主要目标是减轻患者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
三、护理学领域心理健康护理干预的方法与策略在护理学领域,心理健康护理干预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1. 心理教育:护士通过与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了解抑郁症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的康复知识和技巧。
2. 情感支持:护士提供情感支持,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困扰和痛苦,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安慰。
3. 认知疗法:护士通过认知疗法的技巧,帮助患者调整消极的思维模式,并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
4. 心理治疗: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心理治疗计划,包括行为疗法、解决问题技巧等,以实现患者的康复目标。
四、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减轻抑郁症状: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症状,缓解其情绪低落和压抑感。
2.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心理健康护理干预,患者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加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度。
3. 建立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提高应对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4. 促进社会支持:通过与护士和其他抑郁症患者的交流和互动,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理解,减少孤独感和自卑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精神病药物有 明 的精神 万面的副作 , ,其巾之一是药 t j 源性抑郁状态。患者对长 期服药厌烦 , 对治愈疾病 产牛绝 望 ,王 l i _ 可 诱 发 抑郁 情 绪 。
21 .3 社 会义 化 礼 会心 理 I素 . j 大 I
抑 郁 症 自杀 行 为 往 往 发生 在病 情 缓 解 期 ,而 不 是 严 重 的 抑 郁 期 可能 是叠 运动抑制 而 不能 将 白杀 付诸 下行 动 。 期 患 者 期 此
社会义 化 素是指社会 制度 、 经济状 、 社会 生活条什 、 医
疗 平 等 在疾 病 发 牛 过 程 巾 的作 j 现行 状况 不满 足 , 应 激 H 。对 对 生 活 事 件 不能 及 时 接 受和 适 应 。
自制力差 , 但能够意识 到 自己的异常行为 , 如加强护理可以控制。
导 致 认 知 歪 曲 , 习惯 的 消 极 思 想 模 式 看 待 事 物 , 致 患 者 的抑 以 导
3 护 理干预
31 护 理 诊 断 . 311 有 白伤 的危 险 . .
郁情感。
22 抑 郁 症 的心 理 特 征 . 221 急性 期 . .
31 营养失调 , .2 . 低丁机体需要量
绝 望 , 根 本 不 能 逾 越 的 闲难 , 者 不 能 通 宵 睡 眠 , 型 的 早 醒 行 患 典
2 心 理分析
21 抑 郁 症 产 牛的 原 I 以 下儿 种 : . 有
21 遗传 素 .1 . 调查显示, 抑郁症患者的亲属 巾患l 的机率高 于一般群体 本病 1~0 , O 3 倍 遗传l 素在抑郁症发生巾可 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
抑 郁 症 患 者 心 理 分 析 及 护 理 干 预
郭 晶涛
( 龙 汀 省第 一 医 院 急 诊 科 , 龙 j 北 安 ,6 0 0 黑 黑 r 14 0 )
【 摘
要 】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精神病 , 抑郁症 目前 已经成 为世界第四大疾 患 、在我国 , 抑郁症发病率约为 3 ~ %, % 5 目前 已
221 联 想 闲难 或 自觉思 考 能 力 著 下 降 。 出现 抑郁 性 木 僵 , . . .4
病情严重 时 , 发展为不语 , 不动 , 不食 , 可达 木儡状 态 , 仔细进 但
住院的抑郁症患者 4 8例 , 2 男 2例, 6例 。 女2 年龄为 1 5岁 , 55 病 程 最 短 6 月 , 长 5年 。 化 程 度 : 1 个 最 文 大 2例 , 巾 1 ( 括 3例 包
31 保 持 健康 能 力 改 变 .3 . 31 睡 眠 形态 紊乱 .4 . 31 .5思 维 过 程 改变 .
31 辛 交 孤立 .. 1 6 : 31 个 人 应对 无 效 .. 7
以持续 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I I 2211 对 日常 活 动丧 失兴 趣 或 无 愉 快 感 ,常 感 到 心 情 恶 劣 、H . . . ? 、 丧或郁闷 、 悲伤 、 高兴不起 来 , 易哭泣 。 乎全部时间郁为抑郁情 儿 绪所苦恼 ,l ‘ 分难受而义无法排遗 。但情绪反应依 然在 , 儿句 衙 就能解嘲 , 能使之笑逐颜开 。 221 精力明 显减邀 , ..2 . 无原 的持续疲 乏感。对 日常活动缺乏 兴趣 , 对各种 娱乐或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 , 遇到亲友不想
经超 过 2 ( 万人 , 中 1 1%的人 最 终 可 能 死 于 自杀 随 着 医学 模 式 由 传 统 的 疾病 护 理 转 向 以人 为 中心 的 整体 护 理 , 据 抑 郁 症 患 61 ( ) 其 1 ) 5 根 者住 院不 同阶段 存 在的 心 理特 点 , 4 抑 郁 症 惠 者 实施 心理 分 析 和 护 理 干预 , 行相 应 的心 理 疏 导 和 支持 , 变 患者 的 心 理 状 态 和 对 8例 进 改
行 为 , 整 患者 的 心理 适 应 能 力 , 决 患 者 的心 理 难 题 , 之 处 于 最佳 心 理 状 态。 早 日康 复 , 调 解 使 重返 家庭 和 社 会 . .
【 关键词 】 抑 郁症 ; 心理分析 ; 护理干预
1 临床资 料
本 文 主要 收 集 了 2 0 0 8年 1 ~ 0 0年 1月 在 我 院 治 疗 区 月 21
21 巾抗 精 神 病药 物 所 致 .2 .
是 比往常提早 2 3 时, ~小 随后很难人眠 , 在这期间情绪极差 。
221 失 望 反 应 : 1 抑 郁 症 患 者在 生活 巾 出现 较 多 挫 折 和 病 . . .7 r丁 f
情恢复不 良, 社会歧视 , 亲人 、 朋友的疏远 , 重要 的人生 目标 不能 实现 , 精神 长期 闲置 , 加之 周 嗣人 的沟通存在很大 障碍 , j 使患 荇陷入失望 和无助的状态 在此期问体重明 下降或食欲减退 ,
2 , 良行 为 已摹 本 消 失 , 自杀 , 不 无 白伤 消 极心 珊 。
21 人格 素 .4 .
病人有人格 缺陷 , 如抑郁 、 寡青少语 、 依赖性强 、 、 自 不井
朗、 胆小怕事 、 多思虑和易趋向厌 悲观等 。他们的人格缺陷常
高 中)其 余 2 为 初 巾 以 下 ,0例 为 初 次 人 院 , 余 皆 有 住 院 , 3例 3 其
史 23 。 -次
行精神检 查 , 表情 、 其 姿势和 内心 体验是协调一致 的 , 患者 仍流
露 痛 苦 、 郁 情绪 抑
2 .. 抑郁症患者在悲观失望 、无价值感基础上形成 妄想 , .1 2 5 如 罪恶妄想 , 疑病妄想 , 被害妄想等 , 对疾病缺乏 自制力。 2 .. 失 眠 、 醒 或 睡 眠 过 多 者 对 自己 完 全丧 失 信 心 , 于 .1 2 6 早 患 限
中 中 医揖 讯
・
2 1 年 1月中 第 3卷 第 2期 01
V I3 O . NI2 1 .
1 0・ O
J u n lo n ra iin lCh I S ‘(n n T1I) o r a fChia rdf a o iC CMPl. e I )『din I ii l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