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控制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控制
拱部 开挖 通气孑 。 L
1 黄 土 隧 道 开 挖
1 隧道 开挖 施工 工 艺 流 程 为 : 棚作 业 一 洞室 开 ) 管 挖一初 喷厚 4~ m 的混凝 土一 铺设 钢筋 网一 架立 钢 6c
2 初 期 支 护
2 1 超前 管棚 .
1 超前 大 管 棚 作 业 前 , 先 标 出 开挖 线 , 对 管 ) 应 并 位按设 计 要求进 行 布 眼 。超 前 大 管 棚 的 连 接 , 先考 优 虑丝扣 连 接 , 可 以采用 套管 焊接 。 也
站 。新建 线 路 长约 7 m, 有 大 中桥 3 5k 共 7座 , 隧道 2 0
座 , 隧 比为 5 . % 。该 地 区 黄土 分 布 地域 广 泛 。控 桥 17 制工 程为 二青 山隧 道 , 约 1 . m。 长 5 8k
过薄 , 出现坍塌 , 成安 全事 故 ; 剩余 3m左 右时 , 造 在 在
摘 要 : 国 由于黄 土分布 地域较 广 , 土隧道 的建 设在 所 难 免 , 设 计 与施 工难 度 也 渐趋 复 杂 。黄 土 隧 我 黄 其
道 有其 自身的特 点 : 易塌 方 , 水产 生湿 陷性 , 注 浆 困难 , 杆施 作 难 度 大等 ; 时 , 土 隧道 造 价 高 遇 预 锚 同 黄 昂, 建 小净距 和连拱 隧道 的经验 又非 常 少。本 文根 据黄 土隧道 的施 工 实践 , 出 了一 些施 工 工艺和 建 修 提
拱架~ 锚 杆作业 一 喷射混 凝 土至设计 厚 度 。 2 隧 道 开 挖 严 格 按 预 留 核 心 土 “ 步 流 水 作 业 ) 七
法 ” 工 。上导 坑 开 挖 进 尺 以 1~2榀 钢 拱 架 间 距 为 施 宜 。上 半 断面开 挖应 预 留 2~ 的核心 土 , 严格 控 3m 并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摘要:由于中国黄土地域分布较广, 黄土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6.6%,黄土隧道施工的建设无法避免,其施工难度与设计也悄然复杂。

然而黄土隧道自身的缺点:因土质松弛、承载能力降低,遇大水就倒塌等; 为确保黄土隧道施工安全,防止塌方事故,同时,黄土隧道施工造价贵昂,修建黄土连拱隧道的经验少之又少。

从古至今都是困惑隧道界的安全技术难题。

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施工技术,均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本文从黄土隧道施工工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施工工艺。

关键词: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工艺工法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due to the chinese loess region a wide distribution, loess area accounts for about 6.6% of the land area of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is inevitable, the difficulty in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also quietly complex. however loess tunnel own weakness: for soil relaxation, carrying capacity, reduce, encounter the waters will collapse, etc.; to ensure that the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ty, prevent landslides, meanwhile,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cost you the, build the multi-arch loess tunnel experience little little. throughout history are confused in the world of tunnel safe technicaldifficult problem. whether design concept 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not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this article from the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keywords: loess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cess一.大断面黄土隧道湿陷性质1.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倒塌处理法根据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特点处理的法则:里外兼顾,先保护地基外层然后在加固。

大断面黄土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大断面黄土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大断面黄土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史永宏【摘要】隧道,可以有效缩短道路里程,改善道路线形,但其投资大、施工难度大、事故发生率高、施工工期长.黄土隧道作为隧道的一种常见形式,施工中由于其具有稳定性差、湿陷性、偏压等工程特点,施工中要求采用更高的施工技术.基于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从黄土隧道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提出了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弧形导坑法三种核心施工技术.【期刊名称】《黑龙江交通科技》【年(卷),期】2016(039)011【总页数】2页(P127-128)【关键词】大断面;黄土隧道;双侧壁导坑法;CRD法【作者】史永宏【作者单位】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8某大断面黄土隧道,隧道位于黄土地区,且该地区地形变化较大,局部覆盖层较浅,且有较大陷穴。

隧道全长2.49 km,进口里程为K192+313,出口里程为K194+803,隧道开挖断面最大面积为151 m2。

该隧道地址情况复杂,洞口有偏压现象,黄土多为砂性黄土,稳定性差。

地表植被较少,当地气候干旱,降雨量不高,施工用水困难。

(1)两侧导坑断面应接近与椭圆形,约为整个开挖断面的三分之一。

(2)开挖应控制进尺,采用短台阶开挖的方式,边开挖边支护。

(3)两侧壁导坑可超前中槽开挖,可单独进行开挖和支护。

(4)中槽开挖后支护中,应保证拱架与两侧壁拱架结合良好,力求定位准确,保证螺栓数量和连接强度。

(5)施工中进行有效的监控量测,确定二衬与临时支护撤换时间。

双侧壁导坑法缩小了开挖断面,能有效控制开挖断面的稳定性。

施工中进行监控量测,及时观察和量测洞内外变形,为施工工序的调整和进行提供依据。

2.2 CRD法(1)原地面的观测。

开挖前应首先对地表下沉进行观测。

原地面地表下沉直接关系到开挖的安全,如观测不到位极可能出现塌方和冒顶事故。

(2)严格控制进尺。

浅埋段隧道围岩极其不稳定,宜采用短进尺快支护的方式进行施工。

湿陷性黄土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湿陷性黄土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科技开发项目编号:大断面黄土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课题《湿陷性黄土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验收文件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二○○八年十二月八日完成单位: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协作单位:中交太中银铁路工程第六项目经理部二分部中交太中银铁路指挥部项目负责人:赵佳云课题组主要人员:报告执笔:王殿会报告审核:赵佳云总目录1 验收大纲2 工作报告3 技术研究报告4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5 应用单位使用情况报告验收大纲科技开发项目验收大纲一、项目来源: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项目合同编号:KT2007-08。

二、组织验收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持验收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发展处三、验收形式:会议验收。

由组织验收单位召集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验收委员会,并委托局技术发展处主持验收工作。

验收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9名。

四、验收目的为有效、合理地组织管理科技开发项目,评价科技开发项目合同执行的质量和效果,以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

五、验收依据1、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与科技开发管理办法》;2、项目合同书;3、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等。

六、验收内容1、依据合同书,对项目的合同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2、审查该项目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正确、详实、符合有关规定;3、审查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效益等情况。

七、提供的技术文件1、验收大纲2、工作报告3、技术研究报告4、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5、应用单位使用情况报告工作报告工作报告黄土隧道自承体系不完整,主要靠砂、土的原始结构,靠砂、土体的摩擦、粘滞保持稳定。

另外,土体围岩往往有流变性,湿陷性黄土更加明显。

在遇水或外力(动荷载、静荷载)作用下土体会迅速液化,承载能力下降或土体流动,导致施工或运营中的结构物沉降、变形甚至垮塌。

中交太中银铁路工程一公局施工段黄土隧道群位于山西省吕梁市,该黄土隧道群中隧道进出口段多为湿陷性新黄土,特别是石盘村4号隧道,该隧道洞身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坡洪积层(Q pldl 3)新黄土, 为自重湿陷性新黄土,湿陷系数δs =0.016~0.070,湿陷等级为Ⅱ级。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摘要:当今社会隧道工程较为常见,是联系不同地区并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的重要工程,其中大断面湿陷性黄土地基是影响隧道施工综合成效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湿陷性黄土面积相对较大,为落实隧道建设工程承建目标,需施工人员克服大断面湿陷性黄土施工阻力,本文通过对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隧道施工综合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施工技术为使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相关研究客观、高效,本文选择某铁路局修筑隧道真实案例为研究对象,该隧道共有3座,隧道全长3817m,其中有一座287m长的斜井,高桥隧道长1458m,隧道建于湿陷性黄土段,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设计V级围岩,应用BIM技术,对整个工程进行系统分析与管控,确保承建数据信息精准、有效,在了解工程概况基础上,针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为总结隧道施工经验,优化隧道施工方略奠定基础。

一、确定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参数及方法隧道施工项目具有针对性、特殊性,需技术人员在了解工况基础上,依据施工实况及自身承建能力制定施工技术参数,确定开挖面积、混凝土厚度等,为科学规划施工技术施行方略提供依据,确保施工技术参数具有实效性。

在明晰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参数后,技术人员需合理选择施工方法,遵循严控水、留核心、短开挖、早封闭、强支护、频量测、快成环、速反馈、紧仰拱原则,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并组建施工队,针对本工程来讲,其所选择的仰拱施工方法、防排工程施工方法、二衬施工方法、支护方法和一般隧道相差无几,在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开挖、隔壁拆除、地基加固过程中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值得在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与推广[1]。

二、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方略1.确定V级围岩段施工技术。

借助BIM技术整合该工程项目相关数据,应用BIM技术三维建模功能,建立隧道洞口段开挖立体图例,同时得到开挖平面图,并能将其直接打印出来,依据BIM技术数据加工处理功能,从资料库内筛选最佳施工技术,确定隧道洞口开挖工序,以此为由制定施工管理计划,优化质控制度,为提高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奠定基础。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市政、交通、能源等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基础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地下工程遇到很多的技术难题。

其中,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的加固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

目前,水泥土挤密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中。

因此,本文旨在对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技术原理、施工方法、加固效果等,总结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未来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发展现状分析;2.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技术原理;3. 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特点及其对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要求;4.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工程实践;5.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四、研究方法1.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调研等方式,搜集国内外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理论研究进展情况;2. 以实际工程为对象,通过现场勘查、试验评价等手段,获取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实践经验;3.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进行经济性分析,并与传统的加固技术进行比较。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技术原理及施工方法;2.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工程实践总结;3. 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水泥土挤密桩加固技术的经济性比较分析;4. 为未来工程实践中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的加固提供参考和经验。

探析铁路工程大断面黄土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

探析铁路工程大断面黄土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

144YAN JIUJIAN SHE探析铁路工程大断面黄土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T an xi tie lu gong cheng da duan mian huang tu sui dao fang pai shui shi gong ji shu王立坚铁路隧道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探讨的重点,本文结合某铁路项目隧道2号的情况,针对其大断面黄土的特征,总结了该段隧道的防排水施工设计原则、排水系统与排水施工要点以及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主要影响因素,较好的提升了该隧道的防水效果。

围岩自稳性也因此明显变差,这使得施工难度进一步增加,并且致使施工安全风险随之升高。

一、工程概况某铁路标段施工工程中的隧道3号斜井项目十分重要。

该隧道施工面对的岩石性质作主要为黄土夹圆砾土,且富水性较高,同时在土层发育过程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垂直节理特征。

该段土层为老黄土,土层结构为硬塑状,正㓊可挖掘的最高限制位置为13.5m,可达位置高15.6m,可获得的断面面积为163.9m 2,因此项目施工面临较大困难。

在对该处井㓊进行挖掘时,察觉该区域土体结构中存在明显渗水现象,经过检测获悉土层含水率超过20%,且在水渗过程中,平均每隔约十分钟,土体出现直观可见的掉落或软化情况,水流顺斜面表面进行流动,集中于拱脚位置,造成拱脚处黄土产生软化,因此支护板也存在一定下沉,这使得围岩稳定性也因此减弱,造成项目施工面临更多困难,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也难以完全控制。

施工措施:正㓊和斜井两者交汇处,设立独立集水池,容量体积为21.9m 3左右,在仰拱填充作业过程中,每隔205m 设立小蓄水池,容量体积为14.7m 3,且中心水沟、侧水沟中的水量也可以和蓄水池保持连通,可通过抽水泵,使得积水能够快速排离。

经测算,每天排水规模可达1250m 3,单日最高排水规模为1700m 3。

二、隧道防排水设计原则(1)作业设计:按照该隧道周边土体特点,进行对应的防排水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用多种防排水方式,结合对应技术进行施工,实现防水有效、排水方便的目的,且在充分考虑成本、工期的基础上形成防排水方案。

浅析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浅析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

浅析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17-07-07T16:49:26.7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5期作者:姜斌[导读] 本文概述了黄土,对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分析。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后拱顶及局部应力集中过大,拱顶沉降较大,造成隧道结构易失稳。

因此在不同的地质情况下研究适宜的开挖方法,减小隧道拱顶沉降,有效抑制隧道围岩变形,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基于此,本文概述了黄土,对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黄土;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注意事项1黄土的概述黄土基本色调是黄色,其具有空隙、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等特征,并且新黄土多具湿陷性,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特殊土。

颗粒粒径在0.05-0.005mm之间,以粉粒为主,约占土总质量的60%;含有较多的可溶盐类;能保持直立的天然土坡;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面积约占45万km2。

2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的分析2.1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的开挖施工技术分析。

以三台阶法为例对开挖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三台阶法适用于具备一定自稳条件的Ⅳ、Ⅴ级围岩地段隧道的施工。

不适用于围岩地质为流塑状态、洞口潜埋偏压段(但经过反压处理或施作超前大管棚后可采用)的隧道施工。

(1)三台阶法的主要特征。

施工利用空间大,便于机械操作,可以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

可以统筹安排施工,工效较高;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转换施工工序,调整施工方法,避免窝工;利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开挖施工,应左右侧错开开挖,利于减小对围岩的扰动,保证开挖作业面稳定;在围岩变形较大或突变时,保证安全和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尽快缩短施工时间;适用不同跨度和多种断面形式的隧道,为初期支护工序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了条件。

(2)施工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任 务起 止 里 程 为 正 线 H K 3 6 0 D 4 + 4 D 3 + 2  ̄H K l9 0
(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 二) 第一步是一侧导坑上 台阶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保
护 下 , 人 工 弧 形 开 挖 拱 部 ,顶 留核 心 土 。核 心 土 顶 部 距 拱 顶 1 6 18 ,侧 边距 边 墙 1 5 ,距 中隔壁 1O , .~ .m .m .m 核 心 土顶 部 留有 2 0 3O 长 的平 台 ,便 于 人 工施 工 初 . ~ .m
期支护 。每一次掘进 l 榀钢架间距,最长不得大于2 榀
钢 架 的 间距 。开 挖 至 设 计 轮 廓 后 立 即初 喷 3 5 m 混  ̄ c厚
1 座 ,隧道l 座 ( 0 2 总长1 4 9 ),其 中L k 隧道6 04米 <im 座、lm  ̄2m k <L k 隧道5 、2 m <3 m 座 k (L k 隧道l 。 座
全 长 8 3 公 里 , 其 中 包 括 北 环 绕 线 H K + . 2 2 D 3 Y 4 O 0 H Y 4 + 5 . 5 长 6 6 公 里 , 水 源 联 络 线 0 ~ DK 06 43 共 .5 L K 7 + 0 ~L K 7 + o共 长 3 O 公里 。主 要 工 程 有 D926 0 D952 0 .5 桥 梁 1座 ( 长 4 . 4 ) ,其 中特 大 桥 1 、 大 桥 1 总 儿8 2 米 座
重 难 点工 程 有 大 砂 坪 特 大 桥 、石 门沟 隧 道 、枣 树 沟l 号隧 道 、 小 沙沟 隧 道 , 且均 为 全 线 控制 性 工 程 , 工 期 紧 任 务 重 , 所 有 隧 道 均 为 湿 陷 性 黄 土 围岩 ,安 全 风
险大 。
凝土 ,及 时铺设钢筋 网、架 设钢 架,在钢 架拱脚 以上 5 c 处,紧贴钢架两侧 按斜 向下倾角4 。打设锁脚 锚 0m 5 管 ,锁脚锚管与钢架采用u 形钢筋牢 固焊接,锚 、喷至
第 五 、六 步是 另 一侧 导坑 下 台 阶开挖 ,与第 二 、三
步相 同。
第七步是 中洞上 台阶开挖 。一侧 导坑 上台阶掌子 面超前 1~1m O 6 并架 设上横撑后 ,在拱部超前支护保护 下 ,人 工弧形开挖拱部 ,顶 留核心土 。核心土顶部距
拱顶 1 6 i 8 ,距 两 侧 中 隔壁 10 ,核 心土 顶 部 留有 . ~ .m .m
隧道 全 长 1 0m 2 2 ,起 讫 里程 为H K 66 6 D 3 + 4 , D 3 + 9 ~H K 7 8 1 其 中 左 线 HD 6+ 3 63 K 9~ H 6+8 和 水 源 K3 D 3 3
侧 ,并 错 开2 0 . m . ~3 O 的距 离 ,避 免 上 台阶 的初 期支
3 0 .m . ~5 O 长的平台,每一次掘进 1 榀钢架 间距 。开挖 至设计轮廓后立 即初 喷3 c 混凝土 ,及 时铺设钢筋  ̄5 m 网、架设钢架 ,锚 、喷至设计厚度。

步 要 求进 行 开挖 。
二 、 施 工 工 艺 及 控 制
( 施工工序 一) 开工前先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一测量放样一双侧壁错 进开挖 一立侧壁拱架 、临时拱架、连接筋 、钢筋 网安 装一喷射混凝土 一上部人工 开挖及 防护一中部开挖及 防护 一下部开挖及防护 。 以上双侧壁导洞和正洞的开挖、支护采用新奥法 的 开挖 、支护理念 ,即短进尺 ;快支护 ;早封闭;勤量
线 HLDK36+ 4~ HL 6+833为 单 线 , 65 K3 D H K 6 8 3 H K 7 8 1 双 线 ,两 单 线 隧 道 在 D3 +3~ D 3+4 为 HK6 83 D 3 + 3 处进入喇叭 口大断面合并为双线隧道 ,单线
设计 厚度 。
第二、三步是一侧导坑下台阶开挖 。下台阶应先开
挖 边 墙 ( 中隔 壁 )一 侧 ,再 开 挖 中 隔壁 ( 墙 ) 的 或 边

其 中石 门沟 隧 道为 喇 叭 口隧道 ,位 于 兰州 市 青 白石
乡地 中山区,地貌属 于黄土梁峁区,地区起伏 ,围岩 为 V级 ,地层覆盖为风积沙质黄土 ,冲积砂质黄土,粗 沙砾石 ,这种黄土具有Ⅳ级以上很严重的 自 重湿陷性 。
大 断 面湿 陷性黄 土 隧道施工控制 技术研 究
刘 文 武
( 中铁 二 十 局 集 团公 司 , 肃 兰 州 7 0 4 甘 3 0 6)
摘要 : 文章探 讨 了大断 面湿 陷性黄 土 隧道 双侧 壁 导坑 法 的施 工工 艺、施 工 中的 防 尘、 降尘措施 、 湿 陷性 黄土 隧道 地基 加 固施 工技 术 ,并提 出 了黄 土隧道 施 工地表 裂缝 施 工预 防控制 . 关键 词 : 断面 ; 陷性 黄 土隧道 ; 工控 制标 准 ; 大 湿 施 双侧 壁导 坑法 中 图分 类号 : 5 U4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 0 — 3 4( 0 0 — 0 7 3 0 9 2 7 2 1 3 0 3 —0 1)
护在 同一位置同时悬空。每侧每次开挖长度为2 榀,最
长 不 得 大 于3 钢 架 间 距 。 开挖 、修 整至 设 计 轮廓 后 立 榀
即初喷3 c 混凝土 ,及 时铺设钢筋 网、架设钢架 ,  ̄5 m
在 钢 架 墙 脚 以上 5 c 处 ,紧 贴 钢 架 两 侧 按 斜 向下 倾 角 0m
隧道 长分 别 为 14 19 ,双 线 隧道 总 长 为 10 m 9、 7m 08 。
4 。打设锁脚锚管,锁脚锚管与钢架采用u 5 形钢筋牢 固 焊接 ,锚、喷至设计厚度 。
第 四步 是另 一侧 导 坑上 台 阶开 挖 。另 一侧 导坑 上 台
阶掌子面超前5 m ~8 并架设上台阶上横撑钢架后 ,按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