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毕业论文 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

中医毕业论文 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

中医毕业论文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Diabetic Ophthalmoplegia)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等。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针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促进神经修复,缓解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症状。

本文旨在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和机制。

一、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其疗效。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针刺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和视力,同时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该研究还观察到针刺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对于控制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一些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也证实了针刺对于神经再生和修复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病情。

二、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机制1. 调节气血运行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调节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这可以增加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排出,减轻病变部位的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促进眼肌的修复和恢复。

2. 促进神经再生针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神经元兴奋和重塑。

此外,针刺还可以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释放,提高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从而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这对于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恢复眼球的正常功能。

三、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操作方法针刺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 穴位选择常用的穴位选择有阳白穴、神阙穴、曲池穴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头颈部,在中医学中与眼睛相关的经络相通。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和促进神经修复。

2. 刺激方法针刺可以选择针刺或者配合电针、温针等物理疗法进行。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合的刺激方法,并进行适当的刺激时间和频率。

3.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都有所不同,因此针刺治疗需要个体化的调整。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3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3例临床分析
显 高 于 城 市 , 海 拔 地 区高 于 低 海 拔 地 区 L。据 青海 省 出 高 2 ]
陕西 医学 杂志 2 0 0 7年 1 O月第 3 卷第 1 期 6 O
隐性脊 柱裂则漏诊 。典 型的胎儿 神经管 畸形超 声诊断并
不 困 难 , 在 检 查 时 应 注 意 按 一 定 的 顺 序 , 切 面 、 角 但 多 多
超 声检查具 有操作 简便、 复性强、 重 非常敏感 、 特异性 高、 安全实用 、 母体与胎儿 无创伤 、 对 无损害等优 点 。超 声检
查 诊 断 胎 儿 畸 形 的 敏 感 性 9 , 确 性 9 . , 异 性 3 准 56 特 9 . % 。超 声 检 查 具 有 特 征 性 声 像 图 , 少研 究 认 为 , 87 不 在 胎 儿期 , 其 在 2 N 2 行 3次超 声 ( 超 ) 查 , 显 著 尤 4 8周 彩 检 可 ( 4 ) 少 畸 形 胎 儿 的 出生 率 而 达 到 优 生 的 目的 。 经 9 减 神 管 畸形 一 般 在 孕 1  ̄ 2 6 0周 即可 诊 断 , 脑 儿 可 早 到 孕 1 无 1 周 , 垂 平 等 [ ] 用 彩 超 诊 断孕 1 李 3应 “ 2周 以 下 的 胎 儿 神 经 管 畸形 , 出率 为 9 . , 脑 儿 最 早 在 7d即 可 诊 断 , 检 93 无 0 无 脑 儿 合 并 脊 柱 裂 均 可 在 孕 1 周 前 作 出诊 断 。 2 2 注 意 胎 儿 的 一 过 性 异 常 孕 2 周 以 前 诊 断 脑 O
积 水 须 持 谨 慎 态 度 , 此 期 间 侧 脑 室 可 有 暂 时 性 失 调 现 因 象, 即在 2 O周 前 发 现 脑 室 扩 张 , 一 定 有 临 床 意 义 , 组 不 本

25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25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25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赵丽君【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5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上睑下垂、复视等表现.接受调节血糖、改善神经功能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后,患者症状均在3个月左右恢复.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是由糖尿病导致的眼神经麻痹,在发病后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获得较满意效果.【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18【总页数】2页(P3348-3349)【关键词】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作者】赵丽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眼科中心河南焦作454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核性或周围神经病变[1],占糖尿病并发症的0.4%~0.7%[2],本研究选取25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25例。

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0~84岁,平均(63.0±5.0)岁。

20例患者有糖尿病史,病程最短5 a,最长15 a,平均(8.5±3.0)a,另外4例出现眼肌麻痹后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

高血压病史者17例,其中13例有冠心病病史,4例有心肌梗死病史,5例有脑梗死病史。

1.2 临床表现 25例患者均表现为单纯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无外展神经受损表现,患者均发病突然,且为单侧发病,15例左侧发病,10例右侧发病。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复视、上睑下垂,并伴有眼球内收障碍。

3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3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3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作者:刘文静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9月~ 2013年9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对所有患者采取综合治疗, 并对其血糖进行严格控制。

结果经过治疗后, 27例患者病情完全恢复, 恢复时间为25 d~3个月;4例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并采取抗抑郁、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最终痊愈。

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预后良好, 需要对其进行快速、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进而增强患者治疗效果, 加快患者恢复。

【关键词】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临床治疗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 受到多种因素引起。

其导致出现的并发症较多, 尤其以神经损害为常见并发症, 但是在眼部出现的颅神经病变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较低, 占据糖尿病并发症的约0.4%~0.7%[1]。

作者对本院收治的3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其中, 男22例, 女9例, 年龄59~80岁, 平均年龄(65.3±5.2)岁;病史2~13年, 平均病史(4.9±2.1)年;4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5例葡萄糖耐量减低。

轻型:患者的血糖为5.6~10 mmol/L;中型:患者的血糖为10.2~13.9 mmol/L;重型:患者的血糖高于13.9 mmol/L。

14例轻型, 13例中型, 4例重型。

所有患者均无出现瞳孔散大、视乳头水肿以及偏盲等症状。

1. 2方法患者入院后, 对患者进行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控制饮食、进行健康教育、服用降糖药物以及运动指导等方法, 并进行心理治疗。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关键词】糖尿病【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

方式本组20例(20只眼)常常规眼科检查,眼肌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结果20只眼均单眼发病,受累神经以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为13例,第二外展神经为5例,滑车神经为1例,复合神经(Ⅲ+Ⅳ)为1例。

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眼肌麻痹,糖尿病性微循环病变是致使神经缺血缺氧以致变性的病理基础。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clinical features of ocular muscle palsy of 20patients of diabetes were examined by routine ophthalmologic examinition,ocular muscle examination and blood biochemical exˉMonocular involvement happened in20cases with suffered from oculomotor palsy;5cases suffered from abducens palsy;1cases had trochlear palsy and1cases compound nerve ˉsion Ocular muscle palsy was one of the most micrangium pathologic changes and the pathogenetic basis.Key words diabetes ophthalmoparalysis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成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颅神经受累占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

颅神经病变引发的眼肌麻痹在临床上并非多见。

我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诊治20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我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糖尿病眼肌麻痹20例(20眼),男15例,女5例,年龄52~78岁。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作者:余日成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21期【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原因,以达到更好的预防目的。

方法总结21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分析其相关体征数据。

结果痊愈15例,痊愈率为71.43%;总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5.24%。

结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多发于中老年且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当中。

【关键词】 糖尿病眼肌麻痹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7(c)-0063-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神损害类并发症,在临床中并不多见[1]。

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且日益年轻化趋势,所以针对糖尿病引发的各类并发症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十分必要的一项内容。

我院整理了8年间收治的此类患者,对其临床病历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总结出了此类疾病的几点重要的临床特征,制定出了有关预防措施。

现将具体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搜集整理的病历资料涉及我院2001年至2009年间收治的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疾病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60.81±8.74)岁;21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均因单眼急性突发就诊,其中3例就诊时无糖尿病史于就诊时确诊为2型糖尿病;就诊时空腹血糖为平均(16.05±3.87)mmol/L;就诊前糖尿病史为0~23年;伴有周围神经并发症者7例,伴有视网膜并发症者8例,合并高血压18例。

合并高血压患者就诊时血压为平均188.63mmHg/112.63mmHg。

1.2方法1.2.1诊断方法就诊时,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肌检查、静脉血糖测量、血压测量、颅脑CT。

其中3例就诊时无糖尿病史患者经内科,依据1999年WHO、IDF公布的标准确诊断为糖尿病。

排除颅脑病变引发的眼肌麻痹,以及Graves病或重症肌无力等其它病症导致的眼肌麻痹。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09-07T14:25:33.8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0期作者:赵静华[导读] 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赵静华(河南省内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内黄 456300)【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方法: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且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

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等症状,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关键词】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044-02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国内糖尿病发病率约为3%~4%,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

此外,糖尿病患者并发眼部并发症的概率也不断提升,而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便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但是,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率较低。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2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2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26例临床分析
宋秋环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

方法26例患者入院后均经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皮下注射实行血糖控制治疗,同时给予地巴唑、弥可保及大剂量维生素B1等进行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微循环,并对植物神经功能予以调节,给予调脂与血压控制等综合治疗措施,部分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结果患者在治疗7d时复视有明显改善且上睑下垂症状明显缓解。

自发病到眼肌麻痹到达高峰用时不超过48 h者症状消失时间为(8.2±0.4)周,其余患者症状消失时间
为(10.7±1.2)周。

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起病突然且多为单侧发病,大部
分患者瞳孔均正常;对该疾病给予尽早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大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后良好。

【总页数】2页(P2216-2217)
【作者】宋秋环
【作者单位】许昌县人民医院,河南许昌 4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2.首发为动眼神经麻痹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9例临床分析
3.药物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分析
4.25例糖尿病
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5.首发为动眼神经麻痹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9例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74例糖尿病动性眼神经麻痹患者。

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组37例。

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灸。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常规组67.56%(P<0.05)。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运用扩血管药物和营养视神经的药物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病程,可以在临床推广。

标签: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性;临床观察
随着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糖尿病会诱发核性或者是周围的神经产生病变,从而增加了糖尿病性动性眼神经麻痹的发病率,其病也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糖尿病性动性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有瞳孔散大,复视、单侧上眼睑下垂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中常规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多是用西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治疗周期长,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而近年里,在临床中多用针灸对糖尿病性动性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1]。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共74例糖尿病动性眼神经麻痹患者,采用药物和针灸联合进行对比治疗,观察针灸治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74例糖尿病动性眼神经麻痹患者。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7例。

常规组:女性15例(18眼),男性22例(24眼),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49.8±4.5)岁;其中视力模糊患者20例,眼球活动受限患者7例;复视10例,其中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7例(左眼8例,右眼9例),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20例(左眼11例,右眼9例)。

治疗组: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1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8.7±5.3)岁;其中视力模糊患者23例,眼球活动受限患者9例;复视5例,其中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4例(左眼患者6例,右眼患者8例),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23例(左眼15例,右眼8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通过检查确定疾病是糖尿病动性眼神经麻痹;②无认知功能障碍;③患者均同意为研究对象并自愿签订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对针灸刺激有反应或晕针;②有精神疾病;③通过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判定是痛性眼肌麻痹、颅内肿瘤、颅内动脉瘤等会诱发动眼神经麻痹的疾病;④肝、肾和凝血功能异常;⑤同时参与其他临床试验。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检查,查看患者的血常规、心电图、测量血压、血糖等,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

对患者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继续服用相关的藥物。

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

注射维生素B1,静脉滴注维脑路通氯化钠注射液1次/d。

根据患者药物耐受性和身体体质,可适当调整剂量。

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灸,在晴明、攒竹、球后、瞳子髎、太阳、四白、丝竹空、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对以上穴位出针后要在针孔处进行按压20 s,预防内出血的情况,留针时间为20 min,1次/d,在针灸过程中,要与患者进行沟通,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15 d为1个周期,进行4个周期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分为显效(眼球活动受限、复视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眼球活动受限、复视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眼球活动受限、复视等临床症状无好转或者更加严重)。

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观察两组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的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常规组
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67.56%。

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94.59%。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常规组67.56%,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3 讨论
糖尿病是因为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诱发胰岛功能出现减退的情况,从而导致蛋白质、糖和脂肪等出现代谢紊乱综合征。

糖尿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三多
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

糖尿病可诱发很多并发症,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涉及到患者的神经范围也比较广,而且病情易反复发作,糖尿病性颅神经的主要因素就是动眼神经麻痹和外展神经受到损伤后引发眼肌麻痹。

动眼神经需要眼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的血液供给,如果出现血管闭塞的情况,造成血液循环不畅通,神经内膜中的微血管会呈缺氧、缺血状态,从而使动眼神经受损。

而且在临床中,糖尿病性的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如不仔细检查和观察,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机率非常大[2]。

在给患者检查时,一定要对血糖、血压、血脂方面进行检测,做一个头部的CT,排除头部血管瘤和脑瘤的情况,确诊是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后,找到相应的医师进行会诊,制定有针对性的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治疗方法和饮食计划。

瞳孔的大小变化和反应的改变是判断缺血性病变(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还是压迫性病变(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判定依据[3],因为缺血性的病变麻痹对眼内肌不会造成损伤,主要针对动眼神经中心处有损害;压迫性病变对动眼神经边缘先进行损伤,因为动眼神经的边缘有缩瞳纤维,所以在受损后患者的瞳孔出现散大的情况。

造成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病变的因素是:血糖的持续升高造成糖代谢紊乱,从而诱发了微血管的病变,增加了神经内膜血管的压力,导致神经处于缺氧、缺血的状态,从而使神经能量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使动眼神经出现受损情况。

神经内膜的管腔堵塞、血管的狭窄、使神经组织传导缓慢、阻滞、抵抗性增加,血液粘稠高的患者形成了血栓,微血管的堵塞是糖尿病神经产生病变的特征[4],也是对动眼神经的结构造成伤害的原因;高血糖患者的细胞中山梨醇的增高,导致外肌醇渗入细胞内的下降,使细胞中磷脂酰肌醇的成分减少,引发了神经传导缓慢,久而久之,造成了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的下降也是会引发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持续的高血糖会减少神经生长因子的形成,从而导致动眼神经病变。

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与代谢紊乱和血管受损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对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主要针对调节血液循环和代谢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在临床中,常规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对应的药物治疗,并配合扩血管药物和营养视神经药物,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但是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认为,眼部疾病较为复杂,与身体各部位都有关联,通过经络实行针灸的方法并运用到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得到患者的认可,为患者减少了经济压力。

该文研究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常规组67.56%(P<0.05)。

该方法不仅采用了有助于眼部血管和眼部神经类的西药,还运用了中医的针灸,在眼部周围进行针灸,直接刺激眼神经,调理眼部周围的神经,促进眼周围的血液循环,激发眼肌的活性,有效的缓解了麻痹眼肌的张力,促使眼肌恢复,让受到损伤的眼神经以及麻痹的眼肌康复到正常的状态,改善眼球活动的受限程度,及时把复视和斜视的情况治疗好。

证明了治疗组的方案能控制血糖,扩张血管,改善神经缺血的症状,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在临床中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更是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长期治疗給患者的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很多患者因为无法支付医疗费而放弃治疗,而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
运用扩血管药物和营养视神经的药物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治疗费用低廉,能得到患者的认可,适用范围广,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 陈晓伟.综合康复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动眼神经麻痹1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82.
[2] 高岩升.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者脑损伤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275.
[3] 赵菊珍.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40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6,33(12):34.
[4] 杜洪宇.以东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疾病的病因法系[J]江苏医药,2009,35(1):13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