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义绘画欣赏

新古典主义绘画欣赏
新古典主义绘画欣赏

本文由tppand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新古典主义绘画广义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古典主义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并加以推崇、摹仿的艺术。在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欧洲艺术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的艺术思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则是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古典主义”美术在 17 世纪的法国,以普桑为代表的学院派美术及其美术思潮,被特指为古典主义美术。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而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思潮则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生于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生于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革命的古典主义”。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思想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思想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大卫、安格尔、色彩。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路易大卫、安格尔、日志出自 QQ903863851 更多精彩图片尽在 QQ903863851 下面展示几位该画派代表人物的作品(1)Emile Jean-Horace Vernet 的作品)

2

luigi

bechi

下面这组也是该画派的典型代表作

中国绘画的起源先

彩陶盆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

古壁画从春秋早期开始,绘画之事,逐渐广泛起来...

帛画春秋战国时代,楚先王庙、公卿祠堂,多画天地、山川之神... 汉

壁画近数十年,从我国各地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壁画...

漆画漆画指古代彩绘漆器上的装饰画,并非泛指一般的髹漆工艺...

画像砖画像石、画像砖在两汉间极为兴盛。所谓画像石是以石为地...

中国绘画的发展魏

曹不兴一作弗兴,吴兴(今属浙江)人,为三国时民国画家...

戴逵东晋学者、雕塑家,画家,谯郡侄县(今安徽宿县)人...

顾恺之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陆探微南朝宋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肖像人物...

张僧繇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相传为吴人...

阎立本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

吴道子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城)人,大约生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

张萱张萱,京兆(今西安)人...

周昉周昉,大历年间(766一785年)任越州长史...

王维字摩诘,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今山西祁县人...

李贞唐德宗(李适)时期(780一804)的肖像画家...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官卫长史,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

程修已生于唐贞元二十年(801年),广平郡(即洛州)人...

顾闳中字叔言,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荆浩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河南济源)人...

关仝关仝,长安人,是荆浩的大弟子...

李营邱即李成(919一967年),字成熙,他的先辈是唐宗室...

董源和巨然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董巨"(董源和巨然)的两位大家...

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江宁(今南京)人...

周文矩金陵句容人,是李烃皇家画院的重要画家...

赵干南唐画家,后主时期的画院学生...

宋徽宗姓赵名佶,在中国画史上,是位杰出的画家...

苏轼苏轼1036一1101年,诗人,书法家,画家...

时期文同文同字与可,墨竹家...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 马远宋代杰出画家。字遥父,号钦山...

李公麟宋代杰出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

元代赵子昂赵子昂,即赵孟頫(1254一1322年),号松雪道人...

黄公望生于南宋宗咸淳五年,死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善画山水...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号梅道人、梅沙弥等...

倪瓒元代杰出画家。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牛阳馆主...

王蒙元代杰出画家。字叔明(一作叔铭)晚年居黄鹤山...

郑思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忆翁,又号三外野人...

明代戴进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亦作玉田翁,人称白石先生... 文徵明明代杰出画家。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

仇英明代杰出画家。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徐渭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

清代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相老人、瞎尊者... 朱耷真名朱统筌,由于祖上封藩在南昌,因遂籍南昌...

鬓残清代著名画家。僧。俗姓刘。字石溪,又字介丘,号白秃... 弘仁清代著名画家。僧。俗姓江,名舫,字鸥盟...

恽寿平清代画家,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号南田... 郑板桥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一、中国绘画的起源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彩陶盆

旧石器时代(约60万年——1万年前),有蓝田猿人及其文化,北京猿人及其文化,丁村人及其文化,河套人及其文化,山顶洞人及其文化。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一4000年前),有黄河上游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文化,齐家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的青莲岗文化、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

人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中国历史博物馆)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

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

古壁画

从春秋早期开始,绘画之事,逐渐广泛起来。《周礼·考工记》记载,用五种杂色,以象山水、鸟鲁,可证明当时绘画的情形。《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王逸《楚辞章句》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神灵、琦纬、异诡及古贤圣、怪物行事。”明堂四门,图画圣贤之君尧和舜的容貌,是美的形象;图画暴君桀和纣的形象,是

凶恶的代表,以示人们区别善恶,为之鉴戒。许多史料可证明,周代的山水、人物、鸟兽等均已入画,而钟、鼓、鼎、彝、旗、常、衣、裳等已无不用绘画记录下来,可见画艺已经比较发达了。韩非子在《夕储说左上》中记载了一个齐王与客论画的故事:

“容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见)于前,不可类(完全像)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将军崖岩画稷神崇拜图》新石器时代江苏连云港崖壁敲击摹刻280*400cm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仰韶文化

帛画

春秋战国时代,楚先王庙、公卿祠堂,多画天地、山川之神,古代圣贤之像。我国古代丝绸早已有很大的发展,帛画大概是章服上“画绘之事”派生出来的。据《礼记·丧服大记》画帷(郑玄注:“在旁曰帷,在上曰幕。”)画慌(huang,又读mang)。《考工记总序》:“设色之工,画、绩、钟、筐、慌。”)都是画出来的。目前保存下来的战国时期的帛画有:1949年,在长沙城东于弹库楚墓发现的《凤夔美女》,1973年,再次清理发掘子弹库楚墓中,又出土了一件《人物御龙》帛画。

《凤夔美人》帛画,画上有一个们面姿态优美的妇女,两手前伸,合掌施礼。她的头上左前面还画了一凤一夔相搏。据郭沫若解释,概括起来是(1)画中凤与夔,毫无疑问是在斗争。(2)是善灵战胜了恶灵,生命战胜了死亡,和平成胜了灾难,是对生命胜利的歌颂,是对和平胜利的歌颂。(3)画的意义是一位善良的女子,在幻想中祝祷,经过斗争而得到胜利。(4)画的构思把幻想与现实巧妙的交织在一起,表现了战国的时代精神。夔形特征,已不再似商周时代那种让人敬畏神气十足的样子,表现了人们对它的蔑视。

凤夔美人(战国中期晚段)

《人物御龙图》帛画战国湖南长沙子弹库1号墓

《人物御龙》帛画,画的正中是一位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手执缰绳,驾驭一条巨龙。龙头高昂,龙尾上翘,龙身平伏,略似船形。在龙尾上站着一只鹤,圆目长啄,昂首仰天。人头上方为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画幅左下角为鲤鱼。所有物件,拂动方向由左向右,均趋一致,显示了进行的雄姿。人物形象和屈原诗中“高余冠之芨芨兮,长余佩之陆离”的描写,可以互相印证。画法用流畅的单线条勾勒为主,以平涂和渲染的色彩为辅,画龙、鹤、舆盖则用白描方法,全画中偶用金白粉色点缀。国画画法以线条为主,其源很古,其根很深。

汉代的绘画

汉代绘画,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画迹来看,可归纳为:(1)帛画,(2)宫廷壁画,(3)墓葬壁画,(4)画象石、画象砖,(5)漆器上的装饰画,(6)木刻画、木板画,其中木刻画、本板画,在汉代绘画中并不普遍,从目前资料来看,仅江苏盯胎东阳汉墓中,出土了西汉时期的七块木刻画,是一种浅浮雕,独具风格。画的是星象图、泗水捞鼎、杂技百戏等图。另外,在河西一带出土的四块木板画,是用墨在木板上绘成。内容有人物、马和白虎等。

(1)壁画

近数十年,从我国各地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壁画,题材极其丰富。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

物肖像,以及山川风物等。著名的有: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洛阳老城西北西汉壁画,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营城子汉墓壁画,山西平陆枣园村汉墓壁画,陕西千阳县汉墓壁画,辽阳北园汉墓壁画,望都汉墓壁画,山东梁山汉墓壁画,辽阳棒台子屯汉墓壁画;辽阳三道壕汉墓壁画,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徐州黄山陇汉代壁画墓,嘉峪关汉墓壁画,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等。其中洛阳卜千秋西汉壁画,题材很丰富,其内容有人头鸟衣的仙人王子乔,人首蛇身的女娲,披羽衣和袒腹的仙翁(方士),交缠奔驰的双龙,二条羊、朱雀、白虎,双髻下跪的仙女,墓主女人乘三头鸟并手捧三足鸟,墓主男人乘蛇形舟,以及彩云、月亮、伏羲、太阳、黄蛇和猪头大耳的方相氏等,组成了一幅“升仙图”,反映了死者魂灵到天国去的美好归宿。

其中洛阳老城西北汉墓中的壁画,有《苛政猛于虎》、《二桃杀三士》、《鸿门宴》等著名历史故事。《二桃杀三士》画面人物凡11人,分为三组。右一组为三壮士,各作不同姿态。靠近中部有一几案,几上有一盘,盘中盛二桃。壮士田开疆俯视之。其中有一人仰视,作擎领状者为公孙接。又其右一人,按长剑左顾者为古冶子。中央组五人中中立而有威严者为齐景公,侍卫四人中一人跪禀,人物形象主动。左侧三人,中立一人特矮小为晏子(婴〕。左右二人为陪衬,不能指名。作品内容是讲齐景时,晏子欲杀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遂献计齐景公赐三勇士以二桃,令计功而食。三勇士皆各居功自傲,援桃欲食,又以取桃不让为贪,遂皆自刎身死。《鸿门宴》,画面人物凡八人,左右各四人。从右侧算起,二人在准备餐事,一人盘膝坐于有脚方炉前烤牛肉。一人立而面向左倾斜,手持杖,目睨火炉,背部悬钩上挂有牛肉并一头牛。火炉之左,二人席地而坐,相向对饮,态颇安详。较肥壮者为项羽,较文雅者当为刘邦,立刘邦之侧为项伯,面向左,目睨视,两脚作分跨势,意在掩护刘邦。虎形画像之左有二人拱手,并肩而立,着紫衣者,貌美如女子,眼向下,似有忧色,头上似有冠,腰带上悬有宝剑,此即张良。着黄褐衣者,无冠,有髭,年较老,面向右,睁目怒视,此即范增。范增之左一人,貌最狞猛,执剑欲刺者,为项庄,是范增让他在席前以舞剑为名,准备刺杀刘邦。画面气韵生动,以有限的画面,画出了紧张的气氛,把人物心理状态,都活脱脱地画了出来。

内蒙《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内容极为丰富,共50多幅,可辨别内容者有49幅,名称如下,(1)举孝廉时,郎、西河长史;(2)行上郡属国都尉事;(3)繁阳令;(4)使持节护乌桓校尉;(5)、(6)幕府门;(7)幕府东门;

(8)兵弩库;(9)厨饮图;(10)牧牛图;(11)牧马图;(12)观鱼图;(13)上郡属国都尉西河长史吏人马皆食大仓;

(14)繁阳县仓;(15)繁阳县令;(16)繁阳县令官寺;(17)五个奴仆;(18)厨饮图;(19)鸡栖图;(20)厨房器皿;

(21)鸦雀果树;(22)行上郡属国都尉时所治土军城府舍;(23)西河长史所治离石城府舍;(24)宫中吏图;(25)庆园图;(26)卧帐图;(27)青龙白虎;(28)立官桂;(29)武城图:(30)鼓吏图;(31)七女为父报仇图(渭水桥);

(32)饮宴、祥瑞图;(33)燕居、列女图;(34)孔子及弟子;(35)舞乐百戏图:(36)宁城护乌桓校尉幕府图;(37)宁城图前卫;(38)使君从繁阳迁度关时;(39)历史故事:(40)护鸟桓校尉幕府谷仓;(41)执事图;(42)供官椽吏图;(43)农耕图;(44)砧春图;(45)牧羊图;(46)厨炊图;(47)幕府大廊;(48)雨师、麒麟;(49)朱雀、凤鸟、白象图。

汉代的帛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及董卓之乱,山阳西迁,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余乘,遇雨道艰,半皆遗弃。”这一方面告诉我们缣帛画卷所遭受的破坏情况,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知道帛画是多么繁富。近年以来,陆续发现的西汉帛画实物资料有:1972年从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发掘出一件震惊中外的彩绘《西汉帛画》,内容分三个部分,上部代丧天,以人首蛇身的女蜗为中心,把她描绘为一个头无冠,披长发的妇女形象。上半身着蓝色衣,两手抄在袖中,向左而坐,显得端庄肃穆。足以下作红色的蛇身,环绕这位所谓人类始祖呻“天帝”,还表现了一系列的“天国”景象:有“鹤寿千秋”的五只仙鹤,有“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的两只飞舞鸿雁。月下一女,似乘龙轻扬而上。两只兽首人身的司锋骑在异兽上振铎作响。有金鸟的太阳和八个小太阳坐落扶桑间。两条巨龙相对飞舞,祥云缭绕。这幅天国图,真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1974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共四幅:(1)“T”字形帛画:上部扶桑间没有大小太阳等;中部上端是墓主人出行的场面。身着红袍,戴冠佩剑,为一男性,随从执乾拿矛。(2)棺室西壁的帛画,左上方画一佩剑者立于华盖下,后有一长列侍从,其中又有持盾的士卒和另一列人群。右上方绘有车马行列,右下方也画有立于华盖下的佩剑者和十余列队侍从。左下方还有鸣金击鼓的乐舞场面。全画现存百余人,数百匹马,数十乘车。

马王堆汉墓帛画

在1976年5月在山东临沂金雀山九号墓中出上的一幅《金雀山帛画》也是西汉帛画。画幅的上部,仅有月中的蟾蜍日中的金乌,象征字宙浩渺无际的白云,表示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和象“琼阁”的建筑物。画幅下面仅画一只怪兽驾驭两条飞龙。画幅中部,所占比例最大,按上下排列有五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墓主人,为一身躯肥大的老年妇女,四个奴婢或立或跪,听候吩咐。第二个层面,是四男一女正在表演乐舞。第三十层面,是五个官僚或文人前来拜访,拱手互间,第四个层面,是同医和纺绩的生活情景。第五个层面,是三个表演角抵的图象。与马王堆帛画,地区虽相距千里,而风格颇为相近。

(2)漆画

漆画指古代彩绘漆器上的装饰画,并非泛指一般的“髹漆工艺”。漆画历史悠久,有着与壁画、帛画不同的表现技法。它虽不能和今天的“油画”相提并论,但漆画艺术中应用油漆的方法很重要。长沙出土的漆器很丰富,马王堆一号墓出上了180多件漆画,三号墓出上了316件;近五十年来,从湖北、长沙、四川、贵州、江苏、安徽、甘肃、新疆、陕西、浙江、山东、河北、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等地均发现了丰富多采的汉代漆器。

1973年湖北江陵凤凰山八号墓出土了一件西汉漆龟盾,正面画一种人和一神兽。神人作人首,人身。禽足、眼、口、鼻,结构均很清楚,身着十字花纹的宽袖上衣和长裤。怪兽昂首曲身,伸开两足,与神人同一方向,奔走欲飞。龟盾背面,画两个相向而立的人物,亦身穿十字花纹的宽抽上衣和长裤,腰束带,足穿鞋。右一人身佩长剑,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龟盾(江陵凤凰山出土;西汉)

1973年江苏连云港市海州西汉墓也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漆器。其中一件漆器上,彩绘了不同姿态的人物,形象生动。在器盖和器身外壁上,以黄色为地,用黑漆勾绘出三个男子形象。头顶均束发,系帕头,衣右衽长袖袍。一人似奏乐,一人舞蹈,一人似坐听。三人之间又饰以云气纹,画法新鲜。

就漆绘艺术而言,漆器的漆绘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漆绘内容多与器物造型紧密配合。漆器的彩绘风格主要是线条画与平涂画相结合,这种画法可能是从青铜器上冶铸的平块花纹和线条纹饰发展而来的。由于当时彩绘的工具是毛笔,因此漆器上的彩绘线条显得比较流畅。

(3)石刻、砖刻画

画像石、画像砖在两汉间极为兴盛。所谓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艺术。画像砖从制作方法到艺术风格,不完全相同。由于人们感到壁画不能长久保存,故兴起了刻石、雕砖,以期永垂不朽。这种刻画,汉代以前的遗存现在尚未发现。西汉昭帝元凤年间的沂山鲍宅山凤凰画像,算是最早的刻石。画象石大约废止在汉未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已不多见。两汉厚葬之风盛行,富贵人家迷信神仙,做不成神仙,死后仍欲享乐,便“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盐铁论·散不足论》)。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文物多达1000多件,其中漆器就达300多件,按《盐铁论》所说,文杯(漆器)一具比铜杯贵十倍,而制成一个文杯,要经百人之手,制成一张屏风,要费万人之功。满城汉墓两墓室出土的两

件金缕玉衣,刘胜的一件,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一个玉工十年才能完成。此外,两个墓室的随葬品共计2800多件,铜器、金银器、玉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应有尽有。如“长信宫灯”作成鎏金的宫女持灯形式的立体雕塑;还有“错金熏炉”、“错金银鸟虫壶”等。墓室本身结构也很宏大,沂南画象石墓,墓门、斗拱、石柱、门额以及石础、石枋等,全用雕刻。特别是墓室四壁,满铺画像石,共计55块,面积约数十平方米。

墓门石虎(随意所取)

这在全国各地所发现的墓中还不是最大的。这数以千计的画像石,是在厚葬的风气下产生的。两汉的石刻画,发现地区主要在黄河流域、山东南部西部、河南南阳和四川岷江流域,以及河北、安徽、江苏北部,这些地方都是当时的富庶之乡。就山东及淮海地区来说,是汉高祖刘邦的家乡,经济上有渔盐之利。《战国策》记载,苏秦为赵合纵说齐时说:“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芋、鼓瑟、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者,临淄之途,车及车,人肩摩,连袄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山东的乐舞百戏的画像石,正是临淄富实的写照。

伏羲女娲图

山东的画象石最多,总数已达1000块以上。山东安丘汉画像石墓,60多幅画面,内容丰富,神话传说,奇禽异兽,历史故事,社会生活无一不有,表现墓主死后“极乐生活”。除现存的武氏伺、郭巨祠外,还有山东肥汉画石像、山东沂南画像石墓等。根据《水经注》所记,汉人李纲、朱鲉、鲁峻、蔡昭、张伯雅、曹嵩、盛允、尹俭、王子雅等也有石墓。

河南南阳,四通武关,东受江淮,同时又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皇帝常来巡幸。南阳汉画馆中陈列了南阳地区的汉画像已达千块之多。四川从秦移民入蜀以后,经济繁荣,富人很多,成都可与长安媲美。因此画像石亦很丰富。作品内容有表现“古代圣贤”孔子及72弟子的像,尧舜禅让图、周公辅成主图,苍颉造字图。表现孝子的有曾参母、、老莱子、丁兰、韩伯瑜、邢渠、董永、朱明、卫姬叩谏图等故事题材。表现节妇的有梁节妇、齐义母、京师节女、无盐丑女,梁高行、秋胡妻、鲁义姑、楚真姜、李善等故事题材。另外表现侠义和忠臣贤相故事的,有曹沫劫齐桓、专诸刺王僚、荆轲刺赢政、要离刺庆忌、预让刺赵襄、聂政刺韩王、蔺相如完壁归赵、颜淑握火、信陵君侯赢、王陵母、义士范赎、柳下惠、程婴杵臼、景公二桃杀三士、管仲、苏武、齐待郎等。表现功臣及其丰功伟业的,据《汉书·苏武传》所记,有汉宣帝刘洵甘露三年(前51年),因匈奴单于来贺,遂在麒麟阁上画了11个功臣的肖像,以显重视边功之臣。又据《汉书·二十八将传论》所载,汉明帝在南宫云台四壁图画了光武帝刘秀、王常、李通、卓茂等三十二个人的肖像。表现地主阶级对农民剥

削的,有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出土的一幅收租图,画面右侧刻画出一座高大的仓楼,楼前有一驭者以手控马,马上跨一富家子弟,张弓射鸟,以防鸟来食粮。画面上方,刻一身材肥腴,坐在方席上。席前有几,几侧置砚和一似为食具或文具之物。在地主前一跪一立两人,头带平帧,身穿长袍,跪者双手捧物,似为记帐之简册,向上呈纳,立者举左手,若有所诉。地主身后还有一人,双手前伸,作接简册状。席前地上刻有粗米三堆,正待过斗入仓。画面下部中央,刻席一方,上置斗,斗的上方有粮一袋,斗左侧刻有二人,运来一车粮食。一人正把粮食从车中取下,准备入仓。另一人立于斗前,伸手作交租状。斗右亦刻二人,其前一人伸双手作持袋入粮状,另一人伸双手立于持袋者身后,准备搬运。此人身后,又是一堆粮食和一粮袋,这正是古代“收租院”的缩影。

表现地主贵族享乐生活的,有密县打虎亭一幅疱厨图和饮宴图,内画杀鸡、宰牛、酿酒、烹调的情节,婢仆择盘进馔的图象和宴请宾客的场面。表现娱乐的,有沂南画像石的乐舞百戏图,内有惊险的马戏,丰富多彩的杂技,鱼龙曼衍之类的化装节目。在一幅画幅中,表现数十个精彩节目,非常现实生动。小幅构图,有表演七盘舞,或描绘巴俞舞等。洛阳出土的汉画砖中绘有上林虎圈斗兽图。又有军面戏(翻筋斗)、舞偶人戏(傀儡戏)。其他还有鸟获扛鼎、跳丸、跳剑、走索、钻刀圈、马上倒立图景,以及坐着观舞的人,蓄养倡、伎、优伶,宴会,歌舞、吹竽、弹琴图景。表现各种劳动的,有汲水、烧火、杀猪、宰羊、杀鸡、打鸭、烧茶、煮饭。在狩猎图中,可以看到猎人和猛兽搏斗。

百戏图

在孝堂山石刻中,有一幅在地主家堂前,四个人拉着一辆鼓车,七个人吹打杂技,前后演奏。《汉书·梁冀传》:“当春秋佳日,冀与其妻,共同辇车,张羽盖饰以金银,游观第内,多以倡使,鸣鼓吹奏,酣怄竟路,或连继日夜,以形娱姿。”孝堂山的石刻画,正是这种生活的写照。在许多丰收图与宴乐图中,沂甫画像石最为出色,其左面雕着用牛车载着谷物,在打谷场上堆积着粟米以及农民用口袋运粮情形,同时,还有人坐着监视。表现宗教和神话故事的,有“虎吃女魃”打鬼仪式的大图。表现生活技艺的,有冶炼、纺织、戈射、播种、收割、采莲、采桑等石刻。

《弋射收获画像砖》东汉四川大邑出土

总之,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其特点是写实。《淮南子》中说:“寻常之处,谨毛而失貌。”高诱注:“谨细微毛,留意于小,则失其大貌。”即要抓在对象的比例动态,从大处着眼。刻画主要讲究线条,粗细交错,变化转折,简朴拙质,奔放活泼为其特色。

二、中国画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变革时代,佛教艺术的传入,从内容到形式给我国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全国各地建造许多石窟,也培养了许多艺术家,保存至今的石窟艺术,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艺术宝库。知识分子专业画家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带来了新的绘画艺术。

著名画家如顾恺之、谢赫、陆探微、张僧繇、宗炳、王微和姚最等,画艺超群理论丰富,与秦汉时期的绘画不同,不再注意现实本身,开始探索新的领域,例如山水画即作为一种独立科目,寻求新的意境和表现方式。在绘画中还提出许多美学问题,使绘画艺术从实践到理论都得到了很大发展。魏晋时期的绘画内容,概括起来有“三多”:第一是表现生产活动的画面多,如壁画中的《屯田图》,描写人们的垦田、放牧、采桑等活动,颂其辛劳。第二是表现宴享、出行、狩猎等娱乐活动的多,从嘉峪关壁画中,可以看到他们聚会、狩猎等活动,以及奴仆为主人奏乐舞蹈的情景。第三是表现少数民族的画面多,如嘉峪关新城6号墓中,有一幅《采桑图》,图中穿短衣窄抽、垂发赤足者,就是少数民族妇女。3号墓中,画有坞壁,坞外有两穹庐,一人半卧,一人在煮食,均髭首,后脑留发,从装束上看这可能是河西鲜卑人。永昌县东四沟墓中壁画,画有上穿红衣,下著红绿相间多褶长裙的妇女,也显然是少数民族的形象。酒泉下河清五坝河墓中的画砖,有两个少数民族武士在操练习武。许多资料证明无论是从习武的军事活动,还是从生产劳动来看,少数民族都

和汉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奋斗,创造共同的文化。这个时期画论开始出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了画艺更加发展。保存下来的六朝画论著作,顾恺之有三种,一是以批评古画为主的《魏晋胜流画赞》;二是以临摹古画为主的《模塌要法》即《画论》;三是以山水画设计构思的札记,即《画云台山记》。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六法”为标准对历代画家进行了品评。“六法”的内容是:(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

(4)随类赋行;(5)经营位置;(6)传拟摸写。第一条的内涵是关于艺术创作与批评中的标准问题,其余五条的内涵概括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巧和基本练习的各个方面。这六条法则为历代画家、批评家所遵循,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此外,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姚最的《续画品录》,以及相传为梁元帝的《山水看格》都是六朝绘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画家曹不兴与卫协

魏晋时代的士大夫专业画家。在继承汉画的传统基础上。改变了粗犷的风格。开始向精密的技巧发展。据文献记载,他们师徒相承,共同钻研发展。曹不兴。一作弗兴,吴兴(今属浙江)人,为三国时民国画家。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画家,也是最早接受两域佛画影响的画家。他能在50尺长的丝绢上画大幅人像,心敏手捷,一挥而就,头身四肢都合比例。又擅画龙、虎、马;在吴地与皇象善书,严武善奕等,世称“八绝”。相传孙权命他画屏风、误落墨点,因绘成蝇,孙权以为真蝇,用手弹上,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此一时期康居僧人会(即康僧会),携佛像入吴。不兴曾加模与,但画迹早已散失。南朝谢赫在秘阁中只见不兴所画的一个龙头。列入《古画品录》,并评云:“观其风骨,名岂虚战!”

卫协,西晋著名画家,师法三国吴曹不兴,擅绘神仙、佛像和人物故事,曾作大小《列女》,以及《上林苑》、《北风诗》等图。描法细如蛛丝,尤工人物点睛,顾恺之受其影响,赞卫协的作品“伟而有情势”,“巧密于情思”。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云:“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跆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颇得壮气。”和曹不兴比较,卫协有显著提高。由此可知。曹不兴的画和汉壁画接近,线条粗扩,气

魄雄健,注意人物的大体动态,不重视细部描写,而卫协改变了这种风格,比较精工细密。所以顾恺之评其《北风诗》卷画“巧密而精思”。这正是由民间的豪迈风格向士大夫画家的精思巧密风格的过度。

敦煌壁画《进食》甘肃嘉峪关

戴逵(?一296),字安道,东晋学者、雕塑家,画家,谯郡侄县(今安徽宿县)人,后徙会稽之刻县(今浙江嵊县西南),他是一位少年成名的艺术家,十几岁时在建康瓦棺寺作的佛像五躯,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壁画,狮子国的玉象,被称为瓦棺寺三绝。他曾就学于著名学者范宣,范宣好学贫俭而不虚夸,对他少年苦学影响根深。他出身在一个官僚士族家庭,但与顾恺之一样,活动在一个政治腐朽、文人放纵的时代,活动在一个传统艺术需要发展,外来艺术需要熔合的时代,故他具有一定的叛逆性格,如他不为权贵鼓琴,多次拒绝“征拜”。他画过《竹林七贤图》、《高士图》,也绘塑了不少佛像。据《世说新语》记载:“戴安道中年画行象甚精妙,庾道季看之,语戴云:…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戴云…唯务光(夏时贤人)当免卿此语耳?。”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戴安道的画,太贴近生活;二是他画的宗教人物画也反映现实人物的思想性格。他画过《稽轻车诗图》能完全捕捉人物的情态,即所谓“作啸人似啸人”的程度。顾恺之评他的肖像画说:“稽兴,如其人”,由此可知他的绘画成就。

《萨本生》敦煌252窟

顾恺之(约345一406年),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军,义熙(405—418年)初任通直散骑常侍。他是一个少年成名的很有天才的艺术家,20岁前后就在建康瓦棺寺绘制维摩诘像,佛像神情,表现出维摩诘居士无病而装病的神态,具有悠然超世的精神,获得社会人才的普遍赞扬。刘裕北伐南燕,顾恺之为作《祭牙(旗)文》。他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擅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或说他“痴黠参半”,实际上是东晋偏安江左,社会动荡,军阀横暴,文人遭祸,士族文人崇尚清淡玄学,这是逃避现实、明哲保身的态度,顾恺之作为一个文人画土当然也不会例外.他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意点睛,决不草率从事。如他画嵇康、阮籍肖像的时候,很长时间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即这个,指眼珠)”。又曾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上三根毛,而益觉有神。后人论述他的画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南朝宋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及唐人吴道子的“疏体”。画论中,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顾恺之的创作丰富,内容广泛,《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都有详细的记载。现存的摹本《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列女仁智图》等,

可以看到他的很高的艺术水平。

《女史箴图卷》,是一幅我们现在尚能看到的最古的画卷,可能是隋唐时代的摹本,它为未米芾的《画史》和《宣和画谱》所重视,又为近代董其昌,项墨林等评论家、鉴藏家所称赞。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

京,为英军队清宫劫去、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女史箴图卷一

女史箴图卷二

《女史箴图卷》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所作讽刺贾后的《女史箴》原文而创作的。现存九幅画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一幅,画的是冯昭仪以身挡熊,保卫汉元帝的故事:第二幅是表现班姬不与汉成帝同车的故事。

第三幅画的是山水鸟兽,与汉画像石、敦煌北魏壁画画法相似;第四幅是描写宫廷妇女化妆,表现的是“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一节的修容情形;第五幅表达的是夫妻之间,也要“出其善言,千里应之”,否则“同龛以疑”。

女史箴图卷三

第六幅是表现一夫多妻制;第七幅是表现“欢不可以读,宠不可专”的内容;第八幅是表现妇女必须服从丈大的支配;第九幅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画家并不是只作抽象的描绘,而是塑造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刻画出典型人物。如第一幅,由于一只大熊攀槛欲上而引起的紧张局面,汉元帝、卫士及其他官女惊慌失措,都想逃跑的神情,与冯姨好(昭仪)神色镇定的表情,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冯婕好的形象。又如第四幅,原文的含义是告诫女性不要专门爱打扮面不修养“德性”,如何表现这一复杂而抽象的内容是不易的。画家却通过宁静而肃穆的环境,闹情逸致的空虚生活而使其表达出来,手法是高妙的。又如最后一幅,是描绘一女史形象,对她那种监视宫女,动不动就记录宫女言行的情节。表现十分深刻。

《洛神赋图卷》取村于魏陈思王曹植(字子建)的名篇《洛神赋》的内容。曹子建在《洛神赋》诗篇中,以神话故事曲折地表达自己失去爱情的痛苦,反映了曹氏家庭矛盾的尖锐,同时也反映了因礼教束缚而给男女青年带来的精神上的悲苦,题材很有意义。顾恺之利用绘画手段。冉现了文学原作的主题,更加生动感人。画卷从曹子建和他的随从在洛水看到洛神起,到洛神离去为止,全卷交织着欢乐、哀怨、怅惘的感情。由于构思巧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十分细腻。曹子建的精神依依难舍,怅然若失,浸沉在沉思默想之中,而宓妃的回眸顾盼,含情脉脉,与那种神采飞动的境界,是相互生色的,正如他自己曾说的,达到“悟通神化”的地步。

陆探微(?一约485)。南朝宋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肖像人物,据《历代名画记》所载,他的68幅作品中,肖像画占总数的六分之五,其中又分历史人物肖像和实现人物肖像。南齐高帝萧道成很喜欢他的画,收藏的384卷名画中,把陆探微放在第一位。陆探微所造型的人物形象,被张怀瓘评为“秀骨清象。似觉生动,今人凛凛(1in,畏惧。)若对神明。”这说明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概括了当时江南人的那种削瘦型的形象。在敦煌壁画280窟、432窟中的佛和菩萨,均广额、小颐、秀颈,眉宇开朗、清秀俊丽、神情恬淡,可以看出这种风格。他的儿子绥及弘肃,亦善画人物,很有成就,也被誉为“体韵遒举,风彩飘然”。其弟子甚多,较著名的有江僧远,他也是“用笔骨梗”;毛惠远则达到了“纵横逸笔,力道韵雅,超迈绝伦”的程度,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张僧繇,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相传为吴人,据同治《湖州府志》所载,证实其为今之浙江吴兴人。天监(502—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宫廷秘阁中掌管画事,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

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

他曾在建康一乘寺门上用天竺(古印度)画法以朱色及青绿色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姚最《续画品录》中说:“善图塔庙,超越群工。”张彦远家曾藏有张僧繇的《定光如来像》,并亲眼看到过他的《维摩诘》、《菩

萨》等作品。张僧繇生平勤奋,《续画品录》说他“俾昼作夜,未曾厌怠,惟公及私,手不释笔,但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足见他业精于勤的可贵精神。在色彩上,吸取了外来影响。据《建康实录》所载:“一乘寺,梁邵陵王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据传他又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张怀瓘评语“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

隋唐时期的绘画

从隋朝统一天下,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初唐的一百余年间,活跃在大统一的历史时期的名画家,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有近三十人。最为著名的有展子虔、郑法世、郑法轮、孙尚子、董伯仁、杨契丹、阎立本、阎立德、尉迟跋质那、尉迟僧乙、工定等,他们各有所长,有的善长人物,有的以台阁为胜;他们的风格虽异同,但大体都保存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传统。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又作了具体分析,他说:“田僧亮、杨子华、杨契丹、郑法世、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阎立德、阎立本,并祖顾、陆、僧繇、田(僧亮)则郊野柴荆为胜,杨(子华)则鞍马人物为胜,(杨)契丹则朝廷簪缨为胜,(郑)法世则游宴豪华为胜,董(伯仁)则台阁为胜,展(子虔)则车马为胜,孙(尚于)则美人魑魅为胜,阎(立德、立本)则六法备赅,万象不失,所言胜者,以触类皆能,而就中尤所偏胜者,俗所共推。”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欣赏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欣赏 江苏省如皋市城西中学音美教研组汤小彬 知识要点: 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现代主义绘画的形式和思想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自我表现能力。 2.认知目标:认识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研究课题: 美术课程与音乐课程的整合;绘画与音乐的通感;情感、节奏、韵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1.现代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 2.现代主义绘画的思想和形式特点。 课程设计:(多媒体课件) 1.引导(10分钟) a.回忆欣赏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作米勒的《拾穗》、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莫奈的《日出·印象》、后印象主义代表作塞尚的《静物》、凡高的《向日葵》、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以此对比将要讲的现代主义绘画。(5′) b.观看录像:现代主义绘画的产生历史背景(2′) c.引出课题《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显示:“现代绘画是指20世纪以来在西方相继出现与西方传统绘画背道而驰的美术流派总称”;介绍现代绘画的背景条件:“20世纪以来,现代科技的产生和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的巨变、人际冷漠和复杂使画家失落寂寞;战争危机、生活艰难使画家悲观厌世;现代哲学思潮使画家思维极端自我;对原始文化的新发现拓宽画家的视野。”(3′) 2.活动一(15分钟)

在教师适当介绍作品的背景前提下,以学生欣赏和自我感受为主,借助音乐的通感比较不同画面给人不同的感觉。 a.欣赏野兽派代表作马蒂斯的《舞蹈》,配乐①,让学生寻找对应的音乐、感受鲜明的节奏、疯狂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驴尾巴线条)、概括、夸张、怪异野性的造型、体味其轻松、愉悦、宣泄的的气氛。(3′) b.欣赏表现主义画派蒙克的《呐喊》,配乐②,让学生和着相应的音乐感受作者沉重的思想包袱、忧郁、愤慨、怜悯心、同情心及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教师适当点评作者的遭遇,他无法承受和支撑来自外界的巨大压力(人吃人、快节奏、高强度等),只能借呐喊的方法来渲泄。(3′) c.欣赏未来派代表作杜桑的《下楼梯的女人》,配乐③,让学生和着相应的音乐感受动荡、运动、节奏感。教师简要点评作品的时代背景:科学化、机械时代的到来,作者有感于那种快节奏、机械零件式的形式感、所以强烈地想表现运动、表现速度。(3′) d.欣赏抽象派代表作蒙德里安的《红、黄、蓝》,配乐④,让学生和着相应的音乐感受那种纯几何抽象的、机械平静、安然和谐的气氛。教师适当介绍蒙德里安冷抽象的特点是理性的、静态的、经过计算过的、上升到宇宙哲学高度的抽象。了解抽象的概念。(3′) 小结: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是以夸张的形式充分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自我感觉。(3′) 活动二(10分钟) 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现代主义绘画不同流派的各自特点。 a.(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立体派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了解立体派的立体形式,以主观臆造的立体构成,感受画面强烈的不安和恐怖;(再简介作品背景)配视频感受作者要表达的人心的动荡不安、战争的残酷无情,渗透作者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从对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画面的质的认识。(后分析历史和非洲古文化的影响)(2′); b.(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超现实主义代表作达利的《记忆的永恒》配以蓝调梦幻音乐,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精神境界。虽用古典的写实手法,但表现的都是非理性的、非现实的、荒诞的、潜意识的、梦魇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2′); c.(设问什么是抽象)欣赏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的《抒情诗》,(比较这种抽象与冷抽象的区别──热情丰富,抽象的过程就是摆脱传统的过程。(1′); d.欣赏波洛克《第三十一号》,感受大师们在绝处逢生中大胆创造的手法。(2′)

20世纪外国绘画艺术欣赏

20世纪外国绘画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美术课程第13课《20世纪外国绘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

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

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迄今为止,现代主义几乎涵盖了我们文化中所有真正有生气的东西。然而,现代主义却恰巧是历史性的新奇事物。西方文明不是第一个转身怀疑自己根基的文明,但,西方文明却是在这方面走得最远的一个。自我批判从哲学家康德开始,随着这种自我批判的不断加剧,甚至是恶化,我确认了现代主义。因为康德是批判——批判本身的第一人,所以我把他称作第一个真正的现代主义者。 在我看来,现代主义的实质是使用一个定义的典型方法去批判这个定义本身,这不是为了推翻自己,而是为了在其专长的领域内更稳固地确立自己。康德用逻辑去建立逻辑的界限,当他从旧的逻辑管辖范围撤回时,在仍然保持逻辑的事物里,逻辑更具稳定性。 现代主义的自我批判发展了启蒙运动的批判,但是并不同于启蒙运动。启蒙运动,自外部,用可被接受的观念进行批判;现代主义从内部开始自我批判,并贯穿整个过程。这种新的批判似乎自然而然地应该首先出现在哲学,这个当然是关键,但是随着18世纪的推移,自我批判进入了许多其他领域。一个更理性的辩论开始被每个正式的社会活动要求,在哲学上康德的自我批判一经出现就首先回应了这个要求,最终不得不去满足并解释这个要求,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 我们知道,康德学派像宗教一样发生,不利于证明自己的内在批判。咋一看艺术的处境似乎已经类似于宗教。被启蒙主义否定的所有事都可以被康德学派认真对待,他们看起来像是被单纯的娱乐同化,而娱乐本身看起来仿佛被宗教一般的治疗法同化。艺术可以仅凭借自己降低艺术的身份,去证明艺术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从其他性质的活动获得的,以拯救自己。 结果证明,每个艺术为了拯救自己不得不完成这个证明。艺术必须被展出,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独特的、不束缚的展出,而且是唯一的、对每个特殊艺术都不约束的展出。每个艺术必须通过它自身的运作和作品,确定自身独家的影响。这样做,它涉及的范围确实缩小了,但同时,它本身拥有的领域会更明确。 每一个艺术,所在的独特领域与其独特的媒介性质完全相一致,这是很快就浮现出来的。自我批判的任务成为消除每个艺术的具体作用,消除每个一贯借用

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

内容摘要:西方诸多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新样式和表现方法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别在于:前者用的是动力学方法,后者用的是静力学方法。本文对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动力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关键词:现代主义绘画表现方法动力学方法静力学方法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从野兽派和立体派到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再到极简艺术和观念艺术,一个接一个的艺术运动和流派相继产生,欧洲数千年的艺术传统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彻底动摇,“反传统”已成为各艺术流派的共同旗帜和宣言。各种观念、技法和材料都被艺术家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实验和运用,创造了诸多视觉艺术的新样式和表现方法。从总体上看,他们所用的艺术表现方法与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差别在于:前者用的是动力学方法,后者用的是静力学方法。传统艺术所用的是静力学方法。这种静力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描绘物象自身的静态关系;2.描绘事件、细节、性格之间的静态关系。画家描绘物象自身的静态关系,主要是指静态的块面、比例、透视、形体结构关系。说它是静态的,是因为一切画面都是假定对象在瞬间暂停下来。文艺家描绘事件、细节、性格之间的静态关系,确立了以下两种静态模式: 1.性格——情节模式。按照这种模式,一切叙事作品中的人物,都必须有不同的性格。不同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情节。情节总是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组成,由具体的细节、事件、场面来体现。 2.封闭性静态结构模式。关于这种封闭性静态结构模式的特点,弗洛伊德指出有五点:⑴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都有安全感,都有一种感觉:“我不会出事的!”;⑵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一个主角;⑶作品中总会有某个女人爱上了主角;⑷作品中的人物都严格地分成好人和坏人;⑸作者仿佛坐在人物的大脑里,而从外部观察其他人物。现代主义文艺家认为,按照这种静态模式虽然可以编出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但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和现代社会的特点。于是,现代主义文艺家提出了动力学方法。立体派画家格莱兹说:“从德拉克洛瓦以来,画家们对学院派挑战,他们给予一个在运动的形式里生动的动力主义以优先地位,超过空间中固定体积不动的画面形式。”凡·高认为现代绘画“将趋赴更精微——更多的音乐、较少雕塑。”他主张用互补色来表现人们的情感颤动和“火热的情绪活动”。德劳奈更进一步“想创造物象各元素间节奏关系”,寻求“节奏性法则的新多样性”①。《未来派宣言》则公开宣称:“人须再现动力的感觉……我们必须来解说自然,就在于我们在画布上把物象作为节奏的启始或延续来再现。这种节奏是物象自己在我们的感性功能里激引起的……宇宙之力应当在绘画中作为一种力的感受而得到表现……运动和光摧毁肉体的物质性。”②从以上言论可以看出,现代派艺术家所提出的“动力学方法”,就是“超越空间中固定体积不动的画面形式”,意在打破以往的以静态的透视、块面、比例、结构关系为特征的静力学方法,主张遵从审美动力学原理,运用讲究节奏、意念关系的动力学方法。所谓审美动力学,是指主体的审美力对审美对象的把握。这种动力学的特点是:⑴强调主体审美力的充分发挥,认为一切优秀的艺术品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⑵强调内在的力(意念)而不是编造的“现实幻象”;⑶强调外在的力(运动——节奏)。艺术表现的动力学方法,就绘画而言,主要是指表现运动式的节奏关系与意念关系。一、运动式节奏关系为了打破以往艺术所表现的“现实的幻象”,现代主义画家从三个方面来描绘物象的运动式节奏关系。 1.描绘物象各元素之间的节奏关系怎样描绘物象各元素之间的节奏关系呢?德劳奈举例说:“例如一个风景,一个妇女和一个塔之间的节奏关系。从各种破折里也产生了节奏、运动、冲击的中断。破折,取消了联续性……如果我们从物象出发,是不能做出什么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杜桑的《下楼梯的裸女,第2号》、米罗的《月亮、女人、鸟》等所描绘的就是物象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画家没有从物象出发,而把物象分解成许多元素,或者抽出它的某个元素,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节奏关系,创造出新的作品。《格尔尼卡》中的人和物,都被画家分解了,他(它)们的一个部分以一种元素出现在画面上。各元素之间的联系,难以从外表来寻找,而应从内部探索,从它们的内在节

新古典主义风格油画解析

劫夺萨宾妇女 【名称】劫夺萨宾妇女 【类别】油画 【年代】1789年至1799年 【作者】达维特 【规格】约有386×520厘米 【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创作背景 1794年7月27日(法国革命新历为热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达维特也被罗织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这时,达维特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这一幅《劫夺萨宾妇女》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改掉了于1789年着手时的构图,至1799年最终把它画完了。

表现目的 《劫夺萨宾妇女》和他后来的另一幅大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样,追求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逼真感。在这一类题材上他始终保持一种观点: 艺术之道在于模仿"地道的"古代生活,并"立意作考古式地真实再现"。他说: "我的意图是要以一丝不苟的准确性去描绘古代风尚,要让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看了我的画后,不会感到我的画同他们的风俗习惯有格格不入之处"。可是这一幅画不仅表现了画家的艺术理想,即所谓"历史事实的强烈逼真感",还反映了画家此时内心正在升腾的一种"和解"愿望。重画这幅作品的热情,来源于画家试图以人体描写的古典画法来填补心灵的空虚,更主要的是这个题材正好符合他抒发某种妥协、容忍与和平的哀吟心声。 题材 《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画面描述 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宾妇女名叫爱尔茜里。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吕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宾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要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如右侧的战马与左侧高举婴儿的妇女形象相对称;爱尔茜里的白色衣服与后面稍右的红色衣服相协调。前景上两个对峙的武士的相对站势……双方的厮杀尽管气氛强烈,但主要人物的构图,包括两个部落王的正反面盾牌,高举着的婴儿的竖形与横向标枪的水平形,都是在这种法则下的稳定构图。刀枪剑戟杀气腾腾,可是人物的表情却都是那样缺乏生气,显得有点做作( 只有中央的妇女与两边两个部落王,稍显紧张一些)。 深层意义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作品赏析 这是源于古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罗马人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宴会,与此同时,悄悄攻入萨宾城,劫夺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妇女。从此,双方结下仇恨,战争连绵不断。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们在战争中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子走上战场,阻止双方的厮杀。画上所有的人都以裸体和半裸体出现,显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虽然人物众多,动势较大,但都遵循平衡对称原则,使构图稳定;画面中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人物表情却冷漠缺乏生气,暴露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情。 画家简介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和代表性画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雄踞法国画 坛。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历史英雄人物,构图严谨,技法精细,画风简朴庄重。其代表 性历史画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肖像

现代主义绘画

《现代主义绘画》教案 江苏省阜宁中学左滌江校区王娟 设计思想: 《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操作: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摄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主义绘画。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以及相应的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我们常用“栩栩如生”这样的词汇来称赞我们认为的好作品。(通过提问由同学再补充几个“栩栩如生”的近义词,如: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 但是,我们现在从画册上、展览中看到的许多现代绘画作品,其中包括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却再也不能用“栩栩如生”这个标准去衡量了,有的画得不象,有的让人看不懂,这些作品还算不算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怎样来欣赏,这就是本课要与同学们一起讨论的课题——“标新立异的现代主义绘画“。 二、现代主义绘画简介: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是指西方国家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绘画中的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 “现代主义”或“现代派”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投影以上的文字,加深印象。) 现代主义的产生并不单是一种艺术现象,它也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有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 (教师概括讲述) (浏览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介绍作品名称、流派、作者。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类作品的表现形式,由教师进行适当归纳。) 艺术分三类:具象、象意、抽象。而现代主义绘画是以意象和抽象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提问:与传统购具象绘画相比较,同学们更习惯或容易接受哪一类作品,用一、二句话说明一下理由。出示传统和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三、要正确认识现代主义绘画 欣赏现代主义绘画,要有一个观念转变和适应的过程。 四、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引导学生找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 1.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

现代艺术教案

现代艺术教案 【篇一:第13课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4】: 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 ——西方现代艺术 设计思想:《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 (施蛰存语)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操作: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1.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 2.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 3.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新古典主义(英语︰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 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西方美术名作赏析 一:安格尔的《泉》赏析 这幅画出自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是在安格尔76岁时画的,安格尔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泉》这幅画则反映了他对“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的认识。 安格尔是代表着保守的学院派,与当时新兴的浪漫主义画派对立,形成尖锐的学派斗争。安格尔并不是生硬地照搬古代大师的样式,他善于把握古典艺术的造型美,把这种古典美融化在自然之中。他从古典美中得到一种简炼而单纯的风格,始终以温克尔曼的“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作为自己的原则。《泉》是安格尔影响力最大,最不朽,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幅画的主体虽然处于画面的中心,但是由于画面的富于变化使得整幅画有了一种独特的美。在色彩上以背景的深色调和主体得浅色调对比,但是并不强烈,而是有了一种过渡的美。在人物的个性体现上,把姑娘的面容与水罐那空无一物的“脸”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更增加姑娘的面容的吸引力;画中盛水的罐子开着口让内部的水自由地流出,而姑娘的嘴和人体的会阴部却是紧紧闭合的,这是对处女所特有的那种拘谨而又开放的性格特征的强烈暗示。这幅画的主旋律就是表现这一性格特征。那紧紧夹在一起的双膝、与头部紧紧贴在一起的右手手臂以及那紧紧握住的双手都表现了处女的羞怯和拘谨,而这种羞怯又被整个身体的裸露抵消了。画中人体的整个造型以垂直轴为中心对称,但整幅画中却找不到真正的垂直线,全部的垂直线实际上是由身体各部分的局部轴线稍加摆正来完成的,它表现了生者的平衡而非死者的寂灭。画中那个姑娘

美术教案:现代主义美术

美术教案:现代主义美术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现代主义美术 杭师院附高罗雪峰 目标:使学生对二十世纪绘画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画家、作品有所了解、认识。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现代派绘画作品的形式感及艺术成就。重点介绍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及表现主义艺术。 难点: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准备: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和教师活动 组织: 导入: 、有关小组演讲问题说明。

2、学生介绍毕加索。(10) 展开: 、立体主义介绍: (1)出示问题:毕加索的绘画艺术风格主要分成哪几个时期?立体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谈谈你对立体主义的看法? (2)播放介绍性影片《毕加索的奇遇》(学生带着问题看影片)(9) (3)学生讨论回答。(6) (4)教师总结评价。(2) 小结: 现代主义艺术涵义及特点小结。 知识性内容 组织: 导入: 展开: 、立体主义(1)、毕加索: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父亲是位美术教师,曾做过美术馆长。14岁的毕加索考入父亲任教的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16岁毕业时画的《探望病人》一画参加全国美展,具有相当写实的造型水平。以后又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

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自由吸取艺术营养。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可以分为几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红时期”;第三时期是:”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了一些穷愁潦倒的友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这就是他的“玫瑰红时期”。尔后由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成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 32岁之后的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

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再认识 摘要:在18世纪下半叶法国大革命这个新时代里,艺术观念得以更新改变,人们开始关注过去很少谈论的风格问题,并且有意识的追求不同的风格式样,形成流派纷呈的艺术新局面。而新古典艺术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流派思潮之一。新古典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中期,在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力求复兴古代审美,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它主要分为抽象的古典主义和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两大类,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具有艳丽与丰富的色彩、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等特点,有着很多出色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艺术欣赏;绘画;大卫;安格尔 一.新的时代风向与审美倾向——新古典主义的兴起 随着洛可可艺术作为十八世纪的主流艺术随蓬巴杜夫人的死去而盛极渐衰,艺术家们对这种脱离宗题材单纯追求感官乐趣、风格绮丽繁复、脱离现实的艺术产生不满,主张复兴古代艺术。洛可可艺术退出历史舞台,被新古典主义艺术所代替。18纪末至19世纪初,这个时期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一阶段 的古典主义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18世纪下半叶时期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资产阶级为取得 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宗教神权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首先要在人们 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的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以自然为原型,按照确定的美的理念去再现自然。这一点同传统古典主义相一致;崇尚理性和共性,将艺术纳入规范和有序之中;以希腊罗马英雄事迹及当代生活为题材,艺术创作带有更多的个人风格的追求和时代印迹。在构

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

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 内容摘要:西方诸多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新样式和表现方法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别在于:前者用的是动力学方法,后者用的是静力学方法。本文对现代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动力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现代主义绘画表现方法动力学方法静力学方法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从野兽派和立体派到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再到极简艺术和观念艺术,一个接一个的艺术运动和流派相继产生,欧洲数千年的艺术传统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彻底动摇,“反传统”已成为各艺术流派的共同旗帜和宣言。各种观念、技法和材料都被艺术家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实验和运用,创造了诸多视觉艺术的新样式和表现方法。从总体上看,他们所用的艺术表现方法与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差别在于:前者用的是动力学方法,后者用的是静力学方法。 传统艺术所用的是静力学方法。这种静力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1. 描绘物象自身的静态关系;2. 描绘事件、细节、性格之间的静态关系。 画家描绘物象自身的静态关系,主要是指静态的块面、比例、透视、形体结构关系。说它是静态的,是因为一切画面都是假定对象在瞬间暂停下来。 文艺家描绘事件、细节、性格之间的静态关系,确立了以下两种静态模式: 1. 性格——情节模式。按照这种模式,一切叙事作品中的人物,都必须有不同的性格。不同性格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情节。情节总是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个部分组成,由具体的细节、事件、场面来体现。 2. 封闭性静态结构模式。关于这种封闭性静态结构模式的特点,弗洛伊德指出有五点: ⑴作品中的英雄人物都有安全感,都有一种感觉:“我不会出事的!”;⑵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一个主角;⑶作品中总会有某个女人爱上了主角;⑷作品中的人物都严格地分成好人和坏人;⑸作者仿佛坐在人物的大脑里,而从外部观察其他人物。 现代主义文艺家认为,按照这种静态模式虽然可以编出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但不符合生活的真实和现代社会的特点。于是,现代主义文艺家提出了动力学方法。 立体派画家格莱兹说:“从德拉克洛瓦以来,画家们对学院派挑战,他们给予一个在运动的形式里生动的动力主义以优先地位,超过空间中固定体积不动的画面形式。”凡·高认为现代绘画“将趋赴更精微——更多的音乐、较少雕塑。”他主张用互补色来表现人们的情感颤动和“火热的情绪活动”。德劳奈更进一步“想创造物象各元素间节奏关系”,寻求“节奏性法则的新多样性”①。《未来派宣言》则公开宣称:“人须再现动力的感觉……我们必须来解说自然,就在于我们在画布上把物象作为节奏的启始或延续来再现。这种节奏是物象自己在我们的感性功能里激引起的……宇宙之力应当在绘画中作为一种力的感受而得到表现……运动和光摧毁肉体的物质性。”② 从以上言论可以看出,现代派艺术家所提出的“动力学方法”,就是“超越空间中固定体积不动的画面形式”,意在打破以往的以静态的透视、块面、比例、结构关系为特征的静力学方法,主张遵从审美动力学原理,运用讲究节奏、意念关系的动力学方法。 所谓审美动力学,是指主体的审美力对审美对象的把握。这种动力学的特点是:⑴强调主体审美力的充分发挥,认为一切优秀的艺术品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⑵强调内在的力(意念)而不是编造的“现实幻象”;⑶强调外在的力(运动——节奏)。 艺术表现的动力学方法,就绘画而言,主要是指表现运动式的节奏关系与意念关系。 一、运动式节奏关系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36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带答案解析】

易混易错点34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 错因归纳:对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背景、风格特征、表现手法等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但是从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危机的结果。从表现内容来看,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现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从表现手法来看,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 真题突破 1.(2017江苏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B 【解析】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脱离常规建筑风格,属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故B项正确;《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故D项错误。 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 △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 △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 △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解析】图5这四幅图分别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的作品。新古典主义之后是浪漫主义,然后是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新的美术流派出现,并不是代表传统的美术流派被淘汰,因而不能说相继被淘汰,故A 项错误;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而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大都未强调理性,故B 项错误;现实主义具有批判精神,而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并不具有批判精神,故C 项错误;从新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美术的发展演变,故D 项正确。 3.(2015·山东文综·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 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B 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故C 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D 项错误。 4.(2013·安徽文综·22)“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阅读分析材料,注重强调艺术家的主观心灵的表现。 5.(2013·江苏单科·18)右侧框内所叙 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所给的材料内容看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流派的特点。A 是浪漫主义作品,B 是现实主义作品;C 是印象派绘画;D 是现代派绘画,因此正确答案选D 。

新古典主义美术论文

新古典主义美术 ——浮华浪潮后的返璞归真 钟婉仪文学院1005010138 摘要:新古典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中期,在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新古典主义一方面力求复兴古代审美,强烈追求古典式的宁静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确,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庄严、肃穆、优美和典雅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极力反对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风格。19世纪法国绘画艺术取得了压倒一切的地位,受理性主义美学的影响,创造了诗人人耳目一新的风格,这时期的艺术成就在西方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人物安格尔与沃特豪斯及相关作品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艺术;安格尔;沃特豪斯; 一、古典主义兴起 随着洛可可艺术作为十八世纪的主流艺术随蓬巴杜夫人的死去而盛极渐衰,艺术家们对这种脱离宗题材单纯追求感官乐趣、风格绮丽繁复、脱离现实的艺术产生不满,主张复兴古代艺术。洛可可艺术退出历史舞台,被新古典主义艺术所代替。 新古典主义,是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而新古典主义又不同于17世纪盛行的古典主义,它排挤了抽象的、脱离现实的绝对美的概念和贫乏的、缺乏血肉的艺术形象。它虽以古代美为典范,但从现实生活中吸取营养,它尊重自然追求真实,表现出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怀旧感。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艺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新古典主义被19世纪的学院派视为典范,长期成为正统。但同时又由于它对远古和异国的热烈憧憬和官能性的倾向,也构成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在斯托拉时代的德国一度也流行”新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概念,但内涵则异样。在埃及美术﹑现代建筑和日本现代美术中,也常借用这一名称指某种追慕古典的美术样式。 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革。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解析版)

易混易错点34、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 错因归纳:对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背景、风格特征、表现手法等区分不清。 释疑解惑 现实主义美术与现代主义美术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但是从产生的社会背景来看,现实主义美术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结果;现代主义美术是社会现实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危机的结果。从表现内容来看,现实主义美术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现代主义美术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从表现手法来看,现实主义美术继承传统;现代主义美术虽然也对传统有所继承,但更多的是强调反传统。 真题突破 1.(2017江苏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B 【解析】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脱离常规建筑风格,属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故A项错误;《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故B项正确;《日出·印象》是印象派,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故D项错误。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4)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答案】D 【解析】图5这四幅图分别是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的作品。新古典主义之后是浪漫主义,然后是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新的美术流派出现,并不是代表传统的美术流派被淘汰,因而不能说相继被淘汰,故A项错误;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而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大都未强调理性,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具有批判精神,而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并不具有批判精神,故C项错误;从新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美术的发展演变,故D项正确。 3.(2015·山东文综·23)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面对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故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出现了现代主义艺术,故B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故C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繁荣,现代主义艺术进一步发展,故D项错误。 4.(2013·安徽文综·22)“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术

古典主义美术 古典一词源出于拉丁文(Classicus),有“典范”的意思。美术上的古典主义主要产生在意大利学院,17世纪时确在法国得到了极大发展。在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艺术特别发达,用现了一大批代表人物。美术上的代表有普桑、洛兰、乌埃、勒布伦等人。古典主义美术主张理性至上,克服个人情感;强调描写“美”的绝对概念;虽主张“模仿自然”,但这种“模仿”不是指物质世界,而是指自然中存在的人性和理性。 17世纪法国美术的主流是古典主义美术。古典主义十分推崇古代希腊罗马,在形式上要求概括、简练、明确等等。其艺术特征是:一、强调遵循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传统;二、题材大多是神话、圣经、历史故事,特别是王朝的一些史迹,现实生活的题材往往被排除在外;三、作品的规模较大,强调庄严、宏大的气魄。宫廷内的古典主义美术家还十分注重作品的豪华性;四、在技巧上注重精确的素描,多运用简练、明确、清晰的艺术语言。 新古典主义美术 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的美术流派。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

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新古典主义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力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革。维安的学生达维德在大革命爆发前夕,从罗马留学归来,他非常成功地展出了他的绘画《乞食者贝里塞赫》。随后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1785年的沙龙上展出,这幅画明显表现出庄严、雄伟的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影响,对公民道德加以颂扬,又同法国革命的步调一致,引起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共鸣。1789年他创作了《布津蒂斯》,这幅画具有明显的向路易十六王朝挑战的意味。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大革命时期的重要地位。19世纪初期,在达维德无可置疑的领导下,新古典主义在法国取得了胜利。在达维德的周围,他的追随者众多,其学生就有400多人。他们大都成为法国画坛上的活跃人物, 其中最享盛名并就某种程度来讲获得了独特地位的是热拉尔、吉罗代和格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