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峄城韩建秀

第1课时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峄城韩建秀
第1课时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峄城韩建秀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内在的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认识立体图形。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纸

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形学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感知圆柱与圆锥

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三角形小旗

教师引导:同学们,瞧这两面小旗,

它们是什么图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

直线为轴,让它飞快地旋转,想象一下,

会形成什么形体?

引导学生回答:圆柱圆锥

2.寻找圆柱与圆锥

找一找,屏幕中这些物体哪些是圆柱形状的?那些是圆锥形的?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形状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看的圆柱和圆锥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还有扁的,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大小不一样的物体,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我们怎样去研究?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这两个新的立体图形。

(教师板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将学生熟悉的物品,通过它自身的运动变成了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圆柱与圆锥,既生动的引出了课题,又为学生的自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教师引导:看来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把握他们,认识它们,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行吗?

【温馨提示】

仔细观察圆柱,你发现了什么?

1.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2.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

3.用双手摸侧面,滚一滚,发现什么?

4.你还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动手操作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将你们的发现填入表格“圆柱的特征”中

【温馨提示】

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可以适时的给予帮助,同时发现有特色的方案,便于班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验证猜想。

教师引导: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总结与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展示汇报,大家分享。

【温馨提示】学生交流时,教师系统整理并板书。

圆柱的特征:

(1)上下两个面:两个相等的圆

(2)侧面:一个曲面

(3)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2. 再次探究揭示圆柱特征

教师引导:同学们很了不起,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这么多的特点,真棒!可同学们的发现,到底对不对,需要我们验证、修改、完善。

(1)认识圆柱的面

教师提问: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用手摸一摸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谈看法。

教师总结并在直观图上介绍: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圆形并且面积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一个侧面是曲面。

继续追问:你怎么知道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曲面呢?

预设一:我量了这个圆柱上下两个圆面的直径都是13厘米,这两个圆是相

等的。

预设二:我把圆柱放在桌面上滚动一周,发现它是沿直线滚动的,它两侧的圆滚动的轨迹一样长,也就是两个圆的周长是一样,这两个圆就相等。

预设三:圆柱的侧面确实是曲面,在桌面上是沿直线滚动的。

(2)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提问:为什么我们面前的圆柱有长有短呢?

学生回答:高度不相同

继续追问:什么是圆柱的高,都相等吗?

引导学生回答:

预设一: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预设二:只要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都是圆柱的高。因此高应该有无数条。

教师总结: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因为我们今天研究的是直圆柱所以它的高有无数条。

3.利用研究圆柱的方法研究圆锥

(1)探究揭示圆锥的特征

过渡:大家很了不起,自己通过探索,把握住了圆柱的重要特征,此刻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圆柱的经验请同学们按照探究圆柱的方法再次去探究圆锥,先独立研究,再小组交流。

(2)交流圆锥特征

教师引导: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小组研究的圆锥的特征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小组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

教师整理总结并板书

圆锥的特征:

(1)一个底面是圆行

(2)侧面:一个曲面

(3)高:一条

(4)一个顶点

4.总结课件展示---再次强化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师引导:为了更好的展示同学们奇妙的想法,电脑将你们的想法进行展示想不想看。(师出示课件的同时旁白介绍)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对比、归纳

教师引导:根据学生汇报内容,教师同时出示表格圆柱和圆锥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梳理:

2.总结、概况

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大胆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最终发现了它们的特征!(板书:探究——验证——发现)大家可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探究之路,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也可以利用今天的方法进行研究,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3.启发、探究

教师引导:关于圆柱和圆锥同学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预设:把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各是什么形状?

【温馨提示】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可作提示。

师生共同操作辨析: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而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教师总结:学无止境,只要大家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在数学的道路上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也是这样,适当的将数学方法进行提炼,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梳理的习惯,更是教会了学生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

【解题策略】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

2. 指出以上圆柱的底面和高。

【解题策略】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强调底面有时也叫横截面、占地面积。高有时也叫长、宽、厚。通过指一指我们进一步体会了底面和高的含义。

3.做一做

剪下课本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并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再计算出它们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我想你会又有一些新的体会。

板书设计: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两个底面是大小相等的圆

一个侧面是曲面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

一个底面是圆形一个顶点

一个侧面是曲面只有一条高

探究——验证——发现

使用说明:

(一)教学反思:

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2.注意学习方法的迁移。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

3.注意对比。圆柱和圆锥认识以后,我让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于圆柱和圆锥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认识,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系统。

(二)使用建议:

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因为探索时间较长导致练习题无法全部完成,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特点有选择的进行练习。

(三)需破解的问题:

对于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时,是一个一个让学生去探究还是把两个立体图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的特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关链接:

朱德江特级教师工作室——“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材比较研究:

http://122.225.201.217/zjer2/st/superTeacherArticle.do?method=show&s uperTeacherId=24&categoryId=1251&articleId=21148

百度文库——《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书设计:

https://www.360docs.net/doc/aa9053884.html,/view/51b542f8c8d376eeaeaa3180.html

韩建秀峄城区阴平镇中心小学

【名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 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教案】

2.圆锥 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1~32例1,完成教科书P35“练习六”中第1、2题。教学目标 1.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 2.经历观察、想象、猜想、操作、讨论、分析、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在认识圆锥的过程中掌握其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高的认识及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一个做好的圆锥,学生准备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一个圆锥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操作想象,导入新课 1.学生动手操作。 师:我们在研究圆柱时,曾发现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圆柱。如果给你一个直角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还会是圆柱吗? 学生猜想,可以利用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硬纸进行操作验证。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 (播放微课:圆锥的认识) 师:想一想,绕直角三角形的哪条边旋转也能得到圆锥?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学生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加强操作指导,引导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绕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 教学笔记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也是圆锥,但绕着斜边旋转不能得到圆锥。 2.寻找生活中的圆锥。 课件出示教科书P31有关圆锥的图片,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锥 的立体图形。 再展示一组图片 ) 3.揭示课题。 师: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圆锥。(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猜想,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 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图形,在操作、想象中获取对圆 锥的初步认识。观看微课,让头脑中抽象的图形变得具体,进一步 验证了猜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自主探索,形成对圆锥特征的认知 1.创设氛围,提出问题。 师:关于圆锥,你想了解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圆锥的特征是什么?圆 锥由哪些部分构成?圆锥和圆柱有什么不同?圆锥的高是什么? 有几条?也有可能提到侧面展开的问题等。 教师可以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特征、

六下数学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明确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理解长方形(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情景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师拿起圆柱体模型,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 师:在一年级我们就看见过它,却没有深刻认识它,想不想进一步认识它? 师:好,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圆柱,一起走近它,看看它究竟有什么奥秘。 (教师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师指名回答)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教学例1。 (1)认识圆柱的面。

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教师:圆柱一共有几个面?用手摸上、下底,看一看有什么特点?再摸一摸侧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什么面? 学生:3个面;形状相同,都是圆形,面积相等;曲面。 教师小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柱图,并把上下底面、侧面标出来。 (2)认识圆柱的高。 ①教师出示高、矮不同的圆柱体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想一想: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底面无关。 ②如何测量圆柱的高?小组讨论,找出测量方法。然后请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师问:他的测量方法好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演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强调:在测量中一定要注意圆柱要水平放置,刻度尺也要水平放置。 (3)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教师: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操作后,汇报结果。 3.教学例2。 (1)请同学们摸一摸你们的圆柱体的侧面,猜想一下,如果把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侧面,再展开。 (3)教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圆柱的侧面展开可能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同时用课件展示三种不同的圆柱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系统直观的感受展开图。 (4)大家再认真观察展开图的长和宽并和圆柱相比较,此时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宽呢?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用课件将长方形还原并再打开。 让学生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5)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引导学生回答: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同时教师用课件展示一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8、19页的“做一做”。

《备课》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2.圆锥 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 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 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 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5、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 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的角度 认识圆锥。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2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六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六的第2题。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 濮阳市油田皇甫中学:郭泽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也就是课本42页到44页的内容。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提出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及特征。教材分两小段安排,第一小段,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第二层次,认识圆柱的直观图、侧面和高。第二小段,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例题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 (四)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采用引导探究、观察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学法方面,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行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飞快地旋转,想象一下,会形成什么形体?

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实录和反思

《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安庄镇张安小学马海廷

《认识圆柱与圆锥》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1和“练一练”。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且已经能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通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例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先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再认识圆柱直观图及其底面、侧面和高,最后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发现圆柱、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具准备:学生收集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和教师准备的圆柱、圆锥模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引出课题。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在我们周围存在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物体,比如我们现在用的课桌它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体 师:我们的铅笔盒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体 师:前面,我们还认识了正方体。现在看大屏幕,你认识这些物体吗?生1:花柱 生2:冰激凌 生3:蚊香盒 …… 师:你能按照它们的形状分一分类吗? 生1:花柱、蚊香盒、火箭、卫星是一类 生2:房屋顶、冰激凌是一类 师: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生:(一起说)圆柱、圆锥

圆柱的认识(1)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硬纸、剪刀、胶带、圆规、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屏幕上的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出示:灯具、笔筒、等) 师:你还见过那些圆柱型的物体 (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自制的圆柱学具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2.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圆柱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

3、学生汇报 (1)圆柱有两个底面。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园并且相等。 监控: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两个圆柱底面的面积相等? 预设:生1:用尺子量一量圆柱底面的直径,看是不是一样大。 生2:揭下2个面,重合比较,发现他们完全重合。 生3:揭下一个底面,贴到另一个面,它们完全重合。 生4:先沿着一个底面画圆,再把另一个倒过来比一比,完全重合。 监控: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验证出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相等。。 (2)圆柱侧面 监控:圆柱的周围有什么特征? 预设:它是一个曲面,所以可以滚动。 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 (3)圆柱的高 监控: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几条高? 预设:生1:无数条。 监控: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有很多,例如硬币、水池、钢管,根据具体的情况高的叫法往往也有所不同。 生;硬币的高叫厚,水池的高叫做深,钢管的高叫做长。 (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监控: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贴着硬纸的木棒,用双手搓动木棒,看看长方形硬纸转起来后是什么图形? 预设:转动起来是个圆柱。 监控: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如果我们沿着侧面任意的一条高把它剪开,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呢? 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 (1)圆柱的侧面展开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 (2)展开图形的长与底面什么有什么关系? (3)展开图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认识圆柱和圆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它的展开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正确判断出圆柱和圆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圆锥特征,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学对策: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若干个。 2、学生按练习五第3题样做好小旗。 3、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圆柱、圆锥体教具。 教学预设: 一、复习准备 1.师: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立体图形我们已经重点研究过了? 2.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出示图)

二、新授教学(一)认识圆柱 (一)初步感知圆柱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认识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三、新授教学(二)认识圆锥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第 1 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 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 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做一个摸一摸的游戏好吗瞧,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了几种物体,摸出这个形状物体必须要说出它的特征。 师:(一个学生摸出几个圆柱体。)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没摸出其他的物体吗 生:因为那些物体的面都是平平的,这几个圆柱有一个曲面,能够滚动。师:你可真聪明。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课件出示圆柱体)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我想知道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生:我想知道圆柱弯曲的那个面究竟是什么形状的。生:我想知道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从大家的问题当中,老师看出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我听说咱们班级的同学都很聪明,自学能力也很强,所以老师想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寻找答案,你们能行吗 二:【新课讲授】 1. 初步感知圆柱。 (1)大家找一找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谁能说一说(师指名回答) (2)教师展示课件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3)教师: 这些物体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大家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 (4)教师又拿出几个不是圆柱,接近圆柱形物体,然后问:它们是圆柱吗为什么那么什么样的物体才是真正的圆柱 学生回答后, 教师强调:圆柱一定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2. 教学例1。 (1)探究圆柱体的特征。 ①现在请小组内同学,每人拿一个圆柱,仔细看看,用手摸一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课堂教学实录 旗城学校小学部陈明洁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给咱们班的同学们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男生和女生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也给他们分一分类,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有尖的和没有尖的(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生: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 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图片(茶筒、铅笔、烟囱、圆木、冰淇凌盒、沙堆、铅锤、牙膏盒、化妆品盒)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生:长方体有12条棱,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相等。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6个面完全相同。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三、主动探究,认知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都是圆形,并且大小是完全相同的。 生: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面是平的,旁边的面是弯曲的。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解决的办法有: ①将茶筒盖拿下与底面重合 ②将茶筒底面放在纸上描下来,然后将另一个面放在上边,完全重合。 ③侧圆的直径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是个平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 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 板书:底面 2 侧面 1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46-47页及自主练习1-5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设计思路:本课努力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找"中学,在"测" 中学,在" 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教学具准备: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 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 提问: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长方体、正方体隐去不说)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圆柱体和圆锥体)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的认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A、探究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xxxx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问:同学们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吗?(投影: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相同) 2.(展示圆柱形的物体)同学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应该是什么体呀?我们能为它起个名字吗? 3.(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 4.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我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圆柱? 客家围屋,比萨斜塔,岗亭,蜡烛,灯笼等图片。 二、探究新知 1.主题1: (1)如果把刚才看到的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对照圆柱模型和图形认真观察,并适时讲解: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状?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组织学生拿出圆柱形实物观察后说一说: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圆柱提问:哪个圆柱高,哪个圆柱矮?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圆柱的高矮与圆柱的高有关。 (3)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同学们和我一起快速转动纸片,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2.完成课本P18“做一做”。 3.主题2: (1)拿出圆柱模型,并拿出剪刀沿高把侧面剪开。 大家看看剪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利用多媒体展示。 大家分组讨论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与剪开后得到的长方形各边的关系。 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①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②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4.完成课本P19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课本P20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课本P20第3、4、5题。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品教案(通用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1.感知圆柱和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并且一样大小。 生2:圆柱有一个曲面。 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师:谁能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生: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相等;有无数条高,高的长度都相等。 3.探究圆锥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同学们自主研究。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发现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生2:圆锥有一个曲面。 师总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三、自主练习 1.下面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答案:略。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南通市小海小学蔡文霞 【教材分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圆柱、圆锥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观察情境图中的物体,形成直观表象。(1)谈话: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师手指大屏幕)老师带来一些形形色色的冰淇淋盒子,仔细观察,你想怎样给他们分类? 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2)大屏幕出示分好类的两组盒子。师介绍:一组是圆柱,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一组是新认识的图形圆锥。(板书:圆锥) 2.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积累感性认识。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圆锥形状的的物体。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想想圆柱和圆锥的空间图形的样子,一起画下来。课件演示画出的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图形。 4.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什么? 5.揭示课题。 谈话:通常我们先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然后再研究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等。随机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分类、举例,使学生对圆柱、圆锥整体上认识,形成初步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物到形,由生活走向数学,引导学生对照模型想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圆锥的认识(导学案)

2.圆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 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31页,第32页例1。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观察实物入手,使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圆锥,认识圆锥各部分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难点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观察发现,演示引导。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直角三角形硬纸、小木棒。

力以及空间观念。 课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环 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圆柱,如果 把圆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时, 圆柱将会变成怎样的呢?你能试着描 述一下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圆柱的变化过程。 你认识这个新图形吗?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它。 学生思考教 师提出的问题。 1.根据圆锥的特征,判断下面 图形中哪些是圆锥。 2.比一比。 答案:圆形圆形曲面曲面 2 1 无数条 1条 3.下面是两位同学测量圆锥 高的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是正确 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主题 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的各物 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利用课件, 闪动实物图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 何图形。 (2)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 是圆锥形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 2.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 (1)拿出准备好的圆锥,看一看, 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了什么? 摸到了什么?(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指名生上台边指 边说。 1.(1)学生 观察图形,这些物 体的形状都是圆 锥体。 (2)学生列 举生活中关于圆 锥的物体的例子。 2.(1)看、 摸圆锥体,对比圆 柱,发现其特征。 (2)圆锥有 一个底面,是圆形 的;有一个侧面, 它是一个曲面,有 一个顶点。 (3学生试画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圆柱的认识(1)

圆柱的认识(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高 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 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 干。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研究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 顶点。观察:数一数。(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学生2: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 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体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教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如果需要用到特别的工具,比如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仔细阅读教材18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 62~63 页。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内在的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 要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圆锥,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难点: 对圆锥高的认识以及对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的辨析。 教学教具课件、圆柱形模型若干、罐头盒。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场景 1 图)老师给大家带了两组图形,都能认识吗?(生: 第一组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圆形,第一组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1 / 9

) 2、大家都认为是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 但我给大家带的却是一些立体图形。 不信,咱们换个角度看看!(电脑演示)第一组分别是什么?(生: 第一组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3、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圆柱体简称圆柱在低年级只是初步接触,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它,(将不完整的简图贴在黑板上。 )看不见的地方可以画虚线表示。 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也画下来。 这两个都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 (认识圆柱和圆锥) 4、那第二组可能是怎样的立体图形呢?(生1: 第二组可能是长方柱、正方柱、长方柱、三棱锥)(生 2: 第二组可能是圆柱、圆柱、圆柱、圆锥)(生 3: 第二组可能是长方柱、圆柱、长方柱、圆锥)都有可能的。 (电脑演示)瞧,还是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的圆柱和圆锥,我们研究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谈话: (手拿圆柱和圆锥教具)圆柱和圆锥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你感觉他们最明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呢?(从整体先来把握两个图形,明确研究方向。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节圆柱第一课时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展开不同情况,沿高展开的长方形时与圆柱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2、圆柱侧面展开长方形时与圆柱关系。 教学难点:1、高的认识。2、圆柱侧面展开长方形时,与圆柱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5 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三角板。贴有商标纸的圆柱。 学生:1、每组一个有包装纸的圆柱模型,直尺。,2、练习题卡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教师:以前我们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学生1:有长方体和正文体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投影,问,他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组成;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每组对面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三组,每组都有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大小相等,12条棱也都相等。 学生3: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引出圆柱体的学习,体现了立体图形知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1)这些物体的形状不再是以前我们学过立体图形长方体或正方体,那么,他们形状有什么特点呢? (2)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的基本特征。 2. 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和高。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实物,模型,长方形小旗一面。 学具准备:圆柱、圆锥实物,圆锥模型,剪刀,长方形、半圆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看屏幕,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盒,看到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喜欢吃冰淇淋,引入对它们各种各样盒子形状的研究,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柱。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冰淇淋盒,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吗?在哪里见过?他们什么样?

学生可能提到未削的铅笔、水杯、胶棒、水彩笔盒、茶叶筒、木头、广场上的圆柱子、压路机的磙子、宾馆的旋转门等等。他们美观、实用、安全、能滚动…… (2)探索研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探索提示) 提示:①数一数,圆柱有几个面?指给同桌看。 ②摸一摸,圆柱的几个面有什么不同? ③滚一滚,把圆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④比一比,你的圆柱和同桌的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汇报。 ①圆柱有3个面。哪3个?让学生指一指。 ②学生会说“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平平的。”此时教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再摸一摸感知一下,并介绍:圆柱上下这两个圆形的面叫圆柱的底面。(板书)可能会有学生提到这两个圆大小一样,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这两个圆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也可能是估计的。给他们时间验证一下,再交流。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量直径;把两个圆在纸上画下来比对;或画一个再看是否重合;也可能剪下来比较等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合,并板书: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还有一个面,学生可能会通过手势表示,却说不出来。也可能知道叫侧面。教师根据学会的回答介绍: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并板书:侧面曲面。 ③底面放在桌子上不能滚动,侧面放在桌子上可以滚动。 师:我们平常见到的哪些圆柱利用了它能滚动这个特点? 压路机、擀面杖、滚筒刷等,学生说不上来,教师可以提示引导。 师:这些圆柱滚过的地方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演示,猜测过后,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一下:长方形。 ④圆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课件出示装满牙签的圆柱塑料盒和装满水彩笔的圆柱盒,问:这两个圆柱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认识》。(下面是我说课的流程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说明。(首先我来说说教材,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不用说) 《圆锥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内容。圆锥是小学阶段所认识的立体图形之一。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学习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教学目标:(不用读)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与操作、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4、(目标已经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和测量圆锥的高。 (难关就在前面,如何克服呢,我首先在教具和学具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圆锥型实物,两把直尺或三角板,制作圆锥的材料、直角三角形和学习卡。 (当然除了在教具和学具上做充分的准备还是不够的,在教法学法上同样要下一番功夫)。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在教学中我采用观察法,操作法、交流法相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新课标也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视为“转的”过程,推广学习的实践性。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幷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巧妙的架起一座求知的桥梁。 学法将渗透在教学活动当中,而学习活动也是学生掌握学法的唯一途径。因此,在教学上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转动的陀的陀螺导入新课,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着这三种学习方法,积极实施了新课标中倡导的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