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史精神》有感
中国精神读后感优秀作文5篇

《中国精神读后感》《中国精神》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作者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哲学,探讨了中国精神的本质和演变过程。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之处,也更加理解了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首先,书中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如仁爱、孝道、忍让和谦逊。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在当今世界,这些价值观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中国精神的包容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中国精神的形成也是在吸纳其他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这种包容性使中国文化能够不断吸纳和融合外来文化,保持活力,同时也让不同民族和宗教在中国和平共处。
书中还讨论了中国的治理模式,特别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影响。
儒家强调了仁政、君子之道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但儒家思想的烙印依然深刻可见,强调了稳定、和谐和人民福祉。
最后,书中提到了中国精神的现代发展。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精神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适应了当今世界的需求。
中国精神在国际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的来说,阅读《中国精神》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中国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中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有指导作用,也为全球文化多样性和和平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读物,也是一本启发人思考的书籍,值得广泛阅读和研究。
《中国精神读后感》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精神的思考和探讨。
《中国精神》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它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中国精神在这一过程中的演变。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914104210111 姚玉婷钱穆先生在序言中谈到了梁启超的《中国不亡论》,他说这篇文章让他在黑暗中见到了一丝光明,但即使是这样,他依旧不敢完全相信梁先生的话,因此他去研究历史,之后才发现“中国不亡”这四个字不是纯情感,而是经过了长期理智的讨论。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附录除外):1.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2.中国历史上的政治3.中国历史上的经济4.中国历史上的国防5.中国历史上的教育6.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与人物7.中国历史上的道德精神。
钱穆先生写历史,语言不生涩,没有太多的引古籍,即便是引用,也善解人意地将它翻译成白话文,语法也接近现在的习惯,而且多是“我讲”“说到”“我们来看一看”这样的词汇,就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所以我读下来并不觉得吃力。
但钱穆先生写历史讲究证据和逻辑,而逻辑这个东西又很绕,读着读着总要翻到前面,总觉得前后有矛盾的地方,或许是我层次不够的原因。
譬如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一章,他讲到主权,讲西方的主权是唯物功利的,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却已虚化成道德或文化了,但是他同时承认说国家是一个机构,但是机构却还是一个物质的概念。
又如他反对“主权在人民”的说法,提出“若成立世界政府,是否主权在人类”的观点来驳斥,接着谈到中国人的“道”的观念,出发点在个人,要求发扬人类文化,发扬道德精神,达到人类所应有的最高可能的理想生活,他说:“终极点在天下。
家庭和国家,只是此过程的两个歇脚点。
”如此,目标不还是世界政府?我没有弄得懂这些问题,所以第二、三、四章都是略过的。
不求甚解嘛,这是陶老先生教给我的优秀品质。
在教育一章,他分析西方的教育。
从古希腊讲起,提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书主张硬性地把人分成硬性的几种,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人从一生下来就应交给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测验,来决定以后该做什么。
就跟走程序似的,把人弄得跟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怪不得叫“理想国”。
钱穆先生又讲到普法战争时期德国的军事教育,也即“国家教育”,教育是为了配合国家,他认为这种教育相似于柏拉图的理想,包括之后的希特勒,乃至于苏维埃,都是在贯彻这种教育方针。
中国历史读后感

中国历史读后感中国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史诗,它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记录了无数英雄豪杰的壮举和智慧。
读完中国历史,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对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令人震撼的篇章。
从尧舜禹的治世到黄帝的统一,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百家争鸣,思想的碰撞和交融使得中国文化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发展,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历史中,还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以其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中华民族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比如岳飞、文天祥等抗金名将,他们舍生忘死,为国捐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有李白、杜甫等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流传千古,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启迪和感悟。
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历史也曾经历过许多风雨飘摇的时刻,比如秦始皇的统一、汉朝的兴衰、唐宋的繁荣、明清的盛衰等等。
每一次变迁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道风景,它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多姿多彩,也让我们明白了历史的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正是在这些变迁中,中华民族不断积累着经验,不断壮大起来,最终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通过阅读中国历史,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断奋发向前,不断开拓创新,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只有不断汲取历史的教训,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够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是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丰厚底蕴,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通过阅读中国历史,我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中特读书笔记

读《中国历史精神》之感英国的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旧唐书》书中唐太宗也说过“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已经不仅仅是扮演着记录的角色,更多的是一种传承和自省。
关于历史的概述,钱老就曾写过《中国历史精神》一书,阐述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的文化与精神。
前段时间有幸可以略读此书,深有感触,因而写下了这篇读书笔记。
《中国历史精神》一书分为七讲,分别是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中国历史上的国防、中国历史上的教育、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与人物和中国历史上的道德精神。
因为时间仓促,不能面面俱到,因而再次只谈谈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几点。
首先,是钱老关于历史和民族精神、文化精神关系的描述(“研究历史,就是研究此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
我们要把握这文化的生命,就得要在它的历史上下工夫”)。
对于一个有历史的民族而言,支撑着它一路走过来的不正是它的民族精神和一直传承的文化吗?在如今的社会,我们大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是在关乎历史教育的态度却大庭相径。
很多学校轻视历史的教育,因为它们觉得历史的知识并不会帮助学生发文章,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就业,至少我所经历的是这样的。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放弃了历史的知识,那民族文化的传承从何谈起。
失去了这些,什么民族精神只是一句空话而已,所以这也是造就了这个浮躁的社会的原因之一吧。
物质波理论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罗意,早期的工作就是研究历史。
后有学者分析,德布罗意的伟大成就,就与他对前人研究历史的深刻总结归纳有关。
而反观如今的理工类院校,大多学生却把历史类的课程沦为逃课的对象,实在是讽刺。
还有在《中国历史上的国防》一章中,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军队制度的描述梳理。
其中汉代中的义务兵役制度,使得汉代全民皆兵。
在如今的社会,实行全民皆兵显然是行不通的,然而我看重的不是汉代那时军事制度的严格,而是那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10篇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10篇《中国历史精神》是一本由钱穆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1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一):爱国主义读本钱穆先生通晓中国文史,此书也是其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著述。
书中认为,历史因人类的生命而存在。
历史不止于当下,更活在当下、活在未来。
对于中国政治,钱氏提出了他的观点,即并不是专制政府,因为除了皇帝世袭,政府各级官员均因选贤任能选拔,可以说是中国式民主选举的雏形。
对于文教道德,钱氏认为中国的文化教育融宗教、道德、社会秩序为一体,道德精神是中国意识形态的核心。
全书加深了对中国文化优越性的理解,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本爱国主义读本。
(____.06.30 听雨轩)《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二):读《中国历史精神》一点心得最近读了钱老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一书,所表达的思想与他其他的著作一脉相。
看过后我深有感触,总结钱老先生这本书的主题如下,算是自己的一点心得。
中国历史精神是道德精神,道德精神即人们发自内心地去追求理想的做人标准的精神,这也是人生的大“道”。
道德精神陶铸了历史上的每个人,形成了中国文化,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进而演变了中国历史,成为了历史精神。
人性本善,人若能遵循天性向善,并将此天性发挥到极致,就能影响到别人,让自己的善与行为活在别人、后人的心里,从而让其他人都向善,从此过程中自身也可获得极大的满足与快乐,达到“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境界,进而实现人生的不朽,将自己短暂的自然生命转化为长久的历史生命与文化生命,这就是中国的道德精神。
现今社会的诸多问题产生,正是因为这一种精神堕落,所以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向内重新唤醒这种精神,而不是过多地崇尚、模仿西方文化。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演变进程中不少低谷、混乱黯淡的时期,但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坚信“大道”,不为环境外部因素所左右,能在昏暗的年代给人希望、在丧失信心的年代给人信仰、在前途未卜不知所措的年代给人办法与出路,以身作则并感染熏陶着他人,最终扭转全社会的气运,实现文化的复兴,民族由衰至盛。
中国历史精神读书笔记

中国历史精神读书笔记《中国历史精神》读书笔记《中国历史精神》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书籍,作者钱穆通过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梳理和解读,深入探讨了中国历史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理解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和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书中,钱穆首先梳理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古代到近代,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的历史变迁。
他指出,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既有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有衰败落后的时期。
但是,中国历史的精神是连续的、稳定的,这种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穆认为,中国历史精神的核心是“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注重人的尊严、价值和社会责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纽带。
这种精神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如孔子的“仁爱”、孟子的“人本主义”、荀子的“礼治”等思想。
此外,钱穆还强调了中国历史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这种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关系,人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也有所体现,如庄子的“天人合一”、荀子的“天人感应”等思想。
在书中,钱穆还探讨了中国历史中的民族精神。
他认为,中国历史中的民族精神是多元的,既有汉族的民族精神,也有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
这些民族精神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历史中的多元文化。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精神》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书籍,对于理解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和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和精神。
中国历史精神之读后感

中国历史精神之读后感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中国历史精神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精神的书籍,深受启发和感动。
本文将分享我读后的感受和体悟,以及对中国历史精神的思考。
首先,中国历史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历史跨越了几千年,从远古的传说时代到现代的社会变革,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精神。
在我读后的书籍中,我了解到中国历史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无为而治、佛家的舍己为人等等。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精神特质。
其次,中国历史精神给我带来了深思。
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和浮躁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和功利,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然而,在中国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及崇尚道德、推崇孝悌忠信的价值观念。
这些精神追求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阅读关于中国历史精神的书籍,我深刻体悟到了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并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
另外,中国历史精神也对我产生了实际的影响。
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中国的人,我身处其中,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力量和价值。
通过阅读关于中国历史精神的书籍,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不仅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心,还为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我能够运用儒家的“和为贵”理念,促进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协作;在困难面前,我能够坚持道家的无为而治,学会从容应对挑战。
中国历史精神不仅是一部历史,更是一本智慧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指导着我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最后,中国历史精神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是一个拥有伟大历史的国家,积淀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历史精神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中国历史精神之读后感

中国历史精神之读后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4班陈钦钦 2013110339读《中国历史精神》之感读史可以明智,这是我一直相信和践行的话。
在闲暇的时候,我喜欢读历史,喜欢琢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因为,透过历史的剪影,能看到刀光剑影的杀戮,人性的善与恶,又或者是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变。
每当读到历史,就像是一幕幕情景剧在我脑海里不停的闪现,让我的思绪变得躁动和唏嘘。
在上中特课之前,由于我知识上的浅薄,没能见识到钱穆先生和他的作品,甚为遗憾,当我读完《中国历史精神》这本书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
原来我之前对历史的认识是那么的肤浅,《中国历史精神》告诉我历史不只是一个个刺激的故事,或是伟大的历史人物,又或者是添油加醋的小道消息的单纯记录,它是要让我们后来人以史为鉴,领略其内涵和精髓,不要重蹈覆辙。
作者钱穆以其渊博的史学涵养,敏锐的剖析能力,让我们能够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奥妙,它不但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的历史概念,更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五千年来历史精神之所在,从而认清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所背负的历史使命及应当努力的方向。
该书汇编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有丰满的故事情节;有古今,有详略;分章节,逻辑清晰;所选故事具有时代性、典范性。
最重要的是,整书都有传递出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精神实质。
历史的年轮无情地碾过纷纷乱乱的岁月,不管其中历经了多少朝代的更替,遭受了多少次外来文明的“入侵”,又发生了多少的文化变革。
但,有些东西是未曾改变的,那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像丰碑般屹立。
有太多的事和人无法让我们忘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精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积淀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悯天下的襟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情谊深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智慧,“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与耐苦精神,“不抛弃,不放弃”的关怀与情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历史精神》之感
坦诚的讲,作为一名工科生,很少有机会认真去阅读一本讲述中国史学精神的书籍。
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也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只言片语,所以对于中国很多的历史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次借着这次写读书报告的机会,认真拜读了钱穆大师的《中国历史精神》。
在读这本国学大师的巨著之前,我首先了解了一下作者钱穆大师。
钱穆是中国国学研究大师,毕生致力于中国历史的研究,并且钱穆先生有强烈的现实感,针砭时弊,对中国的史学精神有重大的影响。
《中国历史精神》分为七讲和一些附录,七讲包括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以及道德精神。
钱穆先生从他所处的时代给我们辩证的分析了中国历史的丰富以及中国历史精神的可贵。
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处于行将崩溃的地步,前人们在这样岌岌可危的时代努力探索着中国救亡图存的途径,也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不管大一统的方法失败了,或者无产阶级专政成功了,也不管那个政党失败了,或者这个政党成功了,中国的统一和强盛那是最终必成事实的。
而当代中国缺少的不是经济不如别人,而是从精神方面来讲的一种信仰。
钱先生说中国文化精神应称为“道德的精神”,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由道德精神形成的,这一种道德精神乃是中国人内心所追求的一种“做人”的理想标准,乃是中国人所向前积极争取到达的一种理想人格。
中国近代不知多少人羡慕西方的文化和社会,也不知有多少人提出过学习西方或者全盘西化的道路,但是这种思想是忘记中国历史精神的行为,是盲目的跟从,是没有底蕴的前进。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自己的历史,最终的结局必将是消失与灭亡。
因此历史是我们人生的经验,也是我们人生的事业,是了解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途径。
中国民族经历过千辛万苦,经历四五千年的历史生命,直到现在始终存在着,就是依靠着这一种道德精神。
世界上任何一民族,没有能像中国这样大、这样久,这是因为中国往往在最艰苦的时候,能发挥出他的道德精神来挽救危机,这就是我们的宗教,中国以往的文化精神正在此,以后的光明前途也必在此。
读完钱先生的这本书,我才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与深邃,我才感觉到自己所欠缺的就是对中国古文化的了解,就是对中国四五千年历史的认识。
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中,各种道德问题的突显与文化的落后正是说明我们缺少的也是对“道德精神”这种信仰的的追求,因此,中国若想前行,必须要有这种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