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特性
简单音乐知识点总结

一、音乐的定义和特点音乐是由一系列有组织的声音所组成的艺术形式,它可以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传承文化。
音乐的特点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和表达力。
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它由强弱、快慢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组成。
旋律是音乐中的主旋律,它是由一系列连贯的音符所组成的。
和声是旋律和旋律之间的关系,它能够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表达力是音乐所具有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它能够引起听众共鸣并产生情感共鸣。
二、音乐的分类音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演出形式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按照音乐风格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摇滚、爵士、民谣等;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声乐、器乐等。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音乐的起源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社会的早期,最早的音乐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进行传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使用乐器、歌曲和舞蹈等形式来表达音乐。
古代的音乐主要以宗教仪式、庆祝活动和娱乐为主,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化、信仰和情感。
四、音乐的发展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各种历史时期和风格的变迁,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和创新。
古典音乐是音乐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它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等。
这些音乐风格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音乐创作的重要参考。
流行音乐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包括摇滚乐、流行乐、爵士乐、大师乐等。
流行音乐的特点是简单易懂,易于传播和接受,它受到了全球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五、音乐的艺术表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声音、旋律和表达力来产生情感共鸣,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音乐可以用来表达生活和人生的各种情感和情绪,例如快乐、悲伤、愤怒、幸福等。
音乐家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够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和感染力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六、音乐的教育和传承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复调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绪论一、复调音乐的概念和特点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对独立的旋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塑造立体的、丰富的音乐形象,这样的音乐形式就是复调音乐。
复调音乐有以下特点:1.乐思的多样性与音乐形象的统一性由于构成复调音乐的各旋律均有相对独立的乐思,多条旋律就形成了乐思的多样性;多条旋律又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塑造某一音乐形象的,其统一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例1.12.音乐展开的不间断性一般来说,复调音乐的旋律具有结构非方整、同一音型少重复、周期性节拍重音回避和句逗的短暂隐蔽等特点,加上各旋律的动静起伏和句式的长短不一,使得多声部结合时旋律呈连绵不断之状。
例1.2二、复调音乐的产生及发展西方复调音乐的形成是由九世纪的奥尔加农开始的,到了十五、六世纪复调音乐迎来了第一高峰期,其代表人物有帕里斯特里那(约1525-1594)、拉索(约1532-1594)等,该时期复调音乐以合唱风格为特点;到了十七、八世纪复调音乐迎来了第二高峰期,其代表人物有巴赫(1685-1750)、亨德尔(1685-1759)等,该时期复调音乐对位与和声的高度融合为特点。
到了二十世纪,复调音乐又有了创新发展。
三、复调音乐的类型及运用根据不同声部旋律之间的关系及运动状态,复调音乐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对比复调构成复调的多声部之间,在音调、节奏、起伏、句逗及乐思等方面形成对比,就是对比复调。
例1.32.模仿复调同一旋律在不同的声部先后出现,就是模仿。
采用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就是模仿复调。
例1.43.支声复调支声复调也称为衬腔式复调,是指由于同一旋律不同变体的同步展开而产生的声部分支。
例1.5复调音乐的运用十分广泛。
其运用形式主要又两类。
1.运用复调手法创作的独立的复调音乐作品。
这类作品的体裁有:复调小曲、卡农曲、创意曲、小赋格曲、赋格曲等。
这类体裁的乐曲也可以作为套曲的一个乐章或作为某一乐曲中结构鲜明的段落。
2.把复调手法作为一种音乐创作的思维模式,更为广泛地运用主调音乐创作之中。
试论音乐美的特性

试论音乐美的特性摘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一切的表现是以运动的形式在进行的,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延续,逐步将作品各个部分陆续显示出来,并发展到结束,决定了它是以动态美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这一特性。
关键词音乐音乐美特性音乐美即音乐所具有的美的品味。
这种美的品味是主客体结合的产物,即它是音乐家富于个性的能动创造,把客观世界以及人的思想感情的美加以集中、提炼和升华,并运用富于独创性的音乐形式予以体现的结晶。
波兰音乐学家卓菲娅?丽莎说:“构成音乐特殊性的一切其他因素,其根源都在于音乐是以声音作为其物质材料的”。
正是由于音乐所使用物质材料的这些性质,才形成了下面这些音乐美的特性。
一、音乐美蕴含在现实的艺术生活中音乐美存在于乐音及乐音的艺术生活中,它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别于其他艺术。
绘画通过构图、造型设计,颜色表现它的美,文学通过概念符号——文字表现它的美,而唯有音乐是通过流动的音符之间的巧妙关系,协调对抗,追逐和谐,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或呈现在主体的心灵面前,使之感到美的愉悦。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们通过声音有组织地塑造音乐形象,并表现一定的主题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这是音乐美的一个显著特性。
它区别于自然性质的日常音响,也不同于人的语言音调,但是一般经过了某种程度上的艺术加工,并且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段结合在音乐作品当中。
音乐的美包括声音的美和形式的美两种,声音具有模拟和描绘的表征意义。
世界在不停息的运动,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丰富的音响。
通过客观事实使得作曲家可以利用各种特殊的音响手段作为媒介,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音乐生活艺术,描写客观世界。
声音的美比较感性,同时又是形式美的组合要素,但它并不是真正的音乐美,因为它还不具备构成艺术化的声音组合这一音乐美的基本特性。
而形式美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美,除了必备声音美,还要通过约定俗成的种种手段而得以体现的。
人们可以根据刻画音乐形象的需要,有效地把握力度、音色、节奏、速度、组织起旋律音列,设计好调式调性,运用好和声、复调,选择好乐队,造成富有表现力的音响建筑。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形式特性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形式特性音乐作品的形式特性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句法因素包括旋律、和声与节奏,非句法元素包括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儿童在9岁以前一般对和声不予关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给幼儿的歌唱弹伴奏时可以不顾和声效果,幼儿对和声的协和度不关注,然而好听、欢欣、丰满的音响效果始终是他们的最爱。
一、节奏节奏总是包含两个方面:拍子与节奏型,它们犹如一个钢镚的两个面,总是形影相随,是不能分离的。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暂时把它们分开描述。
(一)拍子合拍是幼儿与音乐交互的第一块基石,并贯穿于所有音乐活动的始终;二拍、三拍感是指对拍子的强弱规律的意识程度。
一切音乐都可以归入二拍、三拍的基础性韵律中,例如,四拍可以理解为两个二拍的韵律,12/8拍子可以理解为一个四拍子的韵律,5/4拍子可以理解为一个三拍与一个两拍的韵律,6/6拍子可以理解为两个三拍子的韵律。
二拍与三拍的歌曲分别具有不同的身体摇摆要求,如何根据歌曲的不同拍子来创造出不同的身体摇摆,这是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的问题。
(二)节奏型音乐思维是从句型开始的,要么是旋律型,要么是节奏型。
让儿童计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再进行这些音符的时值比较,这样的数学教学与音乐没有多大关系,与幼儿的音乐学习更是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我们所说的节奏总是以节奏的模型出现。
1.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这类节奏型是幼儿最容易理解的。
感知这类节奏型往往从中速地行走、慢速地行走、快速地跑步开始。
当然,随着对这类节奏型合拍的自如,可以边走边做一些手上的动作。
幼儿园传统采用的一些基本舞步,在让幼儿感知与制作这类节奏型方面能起很大的作用。
在进行与舞蹈或幼儿动作表演相关的教学时,教师对舞曲所具有的节奏型特征的掌握,是进行舞蹈动作编排的前提,尽可能地让舞蹈步子吻合节奏型特点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先密后疏的节奏型。
从作曲角度来说,节奏的先紧后松是写作赞美性的、表达深情之爱的歌曲的常规手法。
音乐的特性

艺术学基础知识音乐编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音乐的特性第二节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第三节音乐的社会功能1音乐的认识功能2音乐的教育功能3音乐的美育功能4音乐的实用功能第四节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第二章音乐构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第一节音乐的声音材料第二节节奏,速度与旋律第三节复调与主调音乐第四节曲式第三章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第一节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概况1远古2中古3近古4近代5现代第二节西方音乐的发展概况1古代与中世纪2文艺复兴时期3巴洛克时期4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5 20世纪第四章音乐体裁第一节中国传统音乐的体裁1民间歌曲的主要体裁2民间歌舞的主要体裁3说唱音乐的主要体裁4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5文人音乐的主要体裁第二节西方音乐的重要体裁第三节世界音乐的多元性1亚洲2拉丁美洲第五章中外音乐名家名作第一节中国音乐名曲及作曲家第二节外国音乐名家名音乐的特性:音乐是凭借声波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音乐的性质: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具有非语义性,区别于口头语言艺术.音乐还是一门非描绘性艺术,与文学和绘画等艺术相比,音乐艺术更注重严谨的形式个结构,因此也有人说音乐是一门形式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人们在听到某种音乐之后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反应和心里活动,从而对人们的情绪,理智,思想意识发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最终有形无形地影响社会。
音乐的功能分为四种:认识教育审美实用功能。
1.音乐的认识功能:由于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的艺术,它只能通过音响的运动,以象征,模拟,抽象,概括,暗示的方法间接地显现现实世界,因此它的认识功能比起其他艺术要弱。
人通过音乐进行认识的过程大致是1.首先是认识作为客观存在的音响运动。
2.其次是它的民族特点,体裁样式以及创作作者想表现的某种情绪或情感。
2.音乐的教育功能:音乐的教育功能一般是通过乐曲想表达的情感和情绪感染听者而实现的,这种功能的强弱因体裁,样式不同会产生一定差异。
中国民族音乐特点论文音乐特征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特点论文音乐特征论文摘要:本文所述只是民族音乐的皮毛,音乐的各个领域更是博大精深,要想学会欣赏民族音乐任重而道远,需继续学习各方面知识,了解多方面技巧,常出去采风,多听多看,才能将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民族各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同时各个民族又都有着自己本民族、本国家不同的音乐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富有极强的地域性和风俗性,民族音乐以它特殊的优越形象及特点展示了自己的理想空间。
我们在欣赏音乐乐曲的过程中,也不难感到由于不同的地域风俗人情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风格。
那么中国的民族音乐为什么会这么丰富多彩呢?中国是一个既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各个民族的传统风俗各不相同的国家,又是一个有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地理地貌的国度。
下面笔者就按民歌与民乐两个大类,分析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特性。
一、民歌的由来民歌是怎么来的?民歌来自人民的生活和劳动中,由劳动大众在日常的劳作过程中口口相传、口耳相传而形成的,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歌一个很大的特点。
比如,人们谈到的流行于陕北地区的信天游体裁中的一首具有典型信天游风格的陕西歌曲——《脚夫调》,它就是赶脚人在长期的赶脚过程中,为了排解寂寞、缓解思念家人的心情,从而你传唱给我、我传唱给你听的一首信天游体裁的歌曲,歌曲表达了脚夫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无奈。
但是当初创作或唱这首歌曲的人未必就会写词谱曲,歌曲的随意性极强,也许这个人唱的歌词与曲调是一个调而那个人唱的歌词与曲调就是另一个调,两人的词曲风格虽然差异,但表现的思想精髓是一样的。
这就体现了民歌的随意性。
当然,现在中国发展这么快,在与国际接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没有这种职业的人。
这首歌曲现在已经被中国一个民族歌唱家在国家大剧院进行演唱,可见它存在的价值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之高。
二、民歌的分类民歌的分类大致分为三类:号子、山歌、小调。
(1)号子:号子体现的是一领众合的团结精神,其中有打夯号子、插秧号子,最受广大群众喜欢的是船工号子,当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在长江、黄河上已经没有了那些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船工,但这样的民族音乐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已经根深蒂固于文化之中,代表了一个时期的政治色彩、音乐色彩。
第课音乐的特性特征

第课_音乐的特性、特征第十课音乐的特性、特征音乐语言艺术语言之一。
音乐艺术借以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切表现手段的总称。
广义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配器、调式、曲式等表情性及描写性手段;狭义专指旋律这一主要手段。
特征是以表现情感为主。
比其他艺术语言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本身又因表达的共同性而易被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民所理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语言。
音乐形象运用音乐语言塑造的具有一定思想情感内容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是作曲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的艺术概括。
通过创作、演唱或演奏等得到表现,并在欣赏者听觉的审美感受和联想、通感中最后完成。
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在时间流动中的活跃性、发展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时代性、民族性与音乐家艺术个性的统一。
理论界也有的不同意音乐形象的提法,认为只有具体可见的形象才是形象。
音乐主题乐曲的核心部分。
指作为音乐形象塑造基础的一句或一小段相对完整、明确的旋律。
一般乐曲均由1个或1个以上主题的陈述及展开构成。
音乐形象的主要特征,均可集中显现于主题中。
可以是多种因素结合构成的对比性主题,也可以是单一的主题核心发展成的统一性主题。
在器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主题可有标题性意义,如命运、英雄、爱情、人民等等。
音乐的表现性又称"音乐的表情性",与"音乐的描写性"对应统一。
指音乐长于直接抒发情感的美学特征,是音乐艺术塑造情感化音乐形象,对生活进行审美品价的基本方式和手段。
音乐反映生活主要是通过人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借用能表现特定情感的音乐语言,直接予以抒发,并间接地揭示与之相应的生活现实。
音乐的描写性又称"音乐的造型性"。
与"音乐的表情性"对应统一。
指音乐乐音运动能以显示生活原型的某些外部特征的性质。
如可摸拟风声、水声、鸟鸣、马嘶等。
论曲艺音乐的特性

论曲艺音乐的特性曲艺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论曲艺音乐的特性,不仅可以从音乐形式、传承方式、表演特点等方面来探讨,还可以从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浅谈关于论曲艺音乐的特性。
首先,论曲艺音乐的形式多样。
曲艺包括评书、评剧、说唱、相声等多种形式。
其中,评书是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一种形式,通过口述的方式让听众沉浸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中;评剧是一种以唱为主,交由演员通过音乐、动作等手段来表达角色情感的形式;说唱是以口语为基础,使用押韵和节奏来表达内容的一种形式;相声则是通过对话和笑话来演绎故事的方式。
每一种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丰富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
其次,曲艺音乐的传承方式独特。
曲艺音乐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的,传统的曲艺家往往都是从小跟随前辈学习、模仿,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乐曲的造诣。
这种传承方式保持了乐曲的纯正传统,但同时也面临传承困难的问题。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新媒体的兴起,导致传统曲艺在年轻一代中受到冷落,传承环境不容乐观。
为了保护和传承曲艺音乐,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艺术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更多的优秀曲艺人才。
再次,曲艺音乐的表演特点独具魅力。
曲艺音乐的表演以一人或多人进行,通过音乐、言语、动作等多种手段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在演唱方面,曲艺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音调,使得演唱既有旋律美感,又能传达出情感的动人力量。
在表演方面,曲艺演员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于表达角色情感和引起观众的共鸣至关重要。
相声表演则强调对对话的配合和默契,以及幽默诙谐的口才和语言技巧。
这些表演特点使曲艺音乐更加吸引人,让人沉浸其中。
此外,曲艺音乐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曲艺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民俗和道德伦理的内涵。
评书通过故事讲述,传递了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的知识;说唱通过押韵和节奏的运用,展现了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相声则通过笑话和对白,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基础知识音乐编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音乐的特性第二节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音乐第三节音乐的社会功能1音乐的认识功能2音乐的教育功能3音乐的美育功能4音乐的实用功能第四节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第二章音乐构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第一节音乐的声音材料第二节节奏,速度与旋律第三节复调与主调音乐第四节曲式第三章音乐艺术发展的历史线索第一节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概况1远古2中古3近古4近代5现代第二节西方音乐的发展概况1古代与中世纪2文艺复兴时期3巴洛克时期4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5 20世纪第四章音乐体裁第一节中国传统音乐的体裁1民间歌曲的主要体裁2民间歌舞的主要体裁3说唱音乐的主要体裁4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5文人音乐的主要体裁第二节西方音乐的重要体裁第三节世界音乐的多元性1亚洲2拉丁美洲第五章中外音乐名家名作第一节中国音乐名曲及作曲家第二节外国音乐名家名音乐的特性:音乐是凭借声波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音乐的性质: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具有非语义性,区别于口头语言艺术.音乐还是一门非描绘性艺术,与文学和绘画等艺术相比,音乐艺术更注重严谨的形式个结构,因此也有人说音乐是一门形式艺术.音乐的社会功能:人们在听到某种音乐之后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反应和心里活动,从而对人们的情绪,理智,思想意识发生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他们的行为方式,最终有形无形地影响社会。
音乐的功能分为四种:认识教育审美实用功能。
1.音乐的认识功能:由于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的艺术,它只能通过音响的运动,以象征,模拟,抽象,概括,暗示的方法间接地显现现实世界,因此它的认识功能比起其他艺术要弱。
人通过音乐进行认识的过程大致是1.首先是认识作为客观存在的音响运动。
2.其次是它的民族特点,体裁样式以及创作作者想表现的某种情绪或情感。
2.音乐的教育功能:音乐的教育功能一般是通过乐曲想表达的情感和情绪感染听者而实现的,这种功能的强弱因体裁,样式不同会产生一定差异。
3.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的美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音乐可以使人感到身心愉悦,进而达到陶冶性情,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趣味效果。
4.音乐的适用功能:音乐的这种功能主要运用于集体劳动,工业,商业和医疗等领域,是以人的听觉感受能协调和引起另一种生理反应或促使人的心理产生变化为基础的。
从生理学角度看,音乐可以起到两种作用:1.一种是使人兴奋,给人以刺激,运动神经产生冲动,脉搏跳动加快,劳动号子就是起到这种作用。
2.一种是使人安静抑制,使呼吸和脉搏跳动减缓,运动神经得到平衡。
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声乐与语言艺术音乐与舞蹈戏剧与音乐音乐的声音材料乐音:是有规律振动的声音,它是人类有意识创造出来的。
自然界的音响很少具有乐音那种清晰地音高,乐音是音乐构成的最主要的物质材料。
音乐的声音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1.来自于人类的天然器官-嗓音,即人声的歌唱。
2.另一种声音材料来自于器乐,即人创造的器物发出的乐声。
(计算机,电子合成器以及新的录音,放音技术的问世,为音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以估测的空间。
)节奏速度与旋律:1.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时间通过节奏体现,节奏构成了音乐的生命。
节奏的最大特点是周期性地有规律的延续,强拍和弱拍循环往复,不断交替。
2.不同的速度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性格。
3.音高和节奏构成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几个不同高度的乐音和集中样式不同的节奏组合在一起,即获得了最简单和最具生命力的音乐形式-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根本,音乐的感染力常常是通过旋律来表达的。
所谓多声部,即在音乐进行过程中,同时出现一个以上的不同声部。
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艺术音乐的两种主要形式:复调音乐主调音乐复调音乐是一种多线条音乐,几个独立的旋律声部同时奏出,交错重叠,常常包含作曲家缜密的构思和严密的思维逻辑。
主调音乐则是另一种多声思维,它构成多声部音乐的另一种织体形态,与复调音乐不同,主调音乐突出一个主要的旋律曲调,其他声部作为和声背景起陪衬作用。
曲式曲式涉及音乐在时间过程中的组织结构。
曲式的最小完整单位被称为乐段。
乐段是相对完整的乐思陈述,相当于文字句号所体现的段落意义,一个乐段内部可以包含诺干乐句,相当于文字语言中句号中的逗号一样。
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形成AB结构。
三部曲式:音乐中最常见曲式,形成ABA结构。
变奏曲式:同一个旋律不断反复,但每一次反复都进行变化这样的方式即体现统一又富于变化的艺术审美原则。
回旋曲式:基本结构特点是:有一个不变的主要主体材料不断反复出现,在主体间插入各种不同的对比性段落,形成主要主题材料不断循环在现的效果。
奏鸣曲式:最复杂的曲式,总框架仍是三部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但每一个内部又有较复杂的结构。
奏鸣曲式复杂,内涵丰富,常表现一些深刻重大而具有戏剧性冲突的内容,一般的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往往建立在奏鸣曲式基础上。
音乐体裁中国传统音乐大致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民间歌曲的主要体裁汉族民歌德主要类型:号子山歌小调1.劳动号子:号子应用于劳动之中,具有协调与指挥动作,激励劳动者热情的功能。
特点:号子音乐风格粗犷豪迈,句幅短小,律动性较强,反复出现固定的周期性地节奏型,一领重和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歌唱形式。
音乐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带有某种即兴性。
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作坊号子等。
2山歌:由于山歌常在户外旷野演唱,其声音需要传达远方,因而形成了高亢嘹亮,自由悠长的特征。
风格:坦率直露,热情奔放,直抒胸臆,并常伴有丰富的装饰音和较长的拖音。
种类:信天游山曲花儿客家山歌西南山歌3.小调:又叫小曲,常在生活闲暇时演唱。
风格: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曲调委婉细腻,感情表达含蓄,节制,节拍比较规整,旋律进行多呈环绕曲折形态。
分类:吟唱调谣曲时调时调:孟姜女调剪腚花凋鲜花调绣荷包调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歌类型:蒙古长调藏族箭歌朝鲜族抒情谣苗族飞歌民间歌舞体裁汉族民间歌舞1秧歌:北方地区,集歌舞戏一体的艺术。
分为地秧歌和高跷秧歌。
2采茶:南方采茶区。
3花鼓:安徽湖南等地。
4花灯:云贵川等地。
少数民族的歌舞乐舞1维吾尔族的赛乃姆。
2朝鲜族的象帽舞。
3彝族的阿细跳月。
说唱音乐的主要体裁说唱:是用来讲唱历史故事,传说的艺术体裁,是集音乐文学和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说唱音乐与语言音调有密切关系,故有‘按字行腔’之说。
说唱分类: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情书京韵大鼓,形成于京津,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琵琶。
苏州弹词,形成于苏州,后派生蒋调和丽调。
民间器乐1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一带,并在中小城市流行。
2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
3山东鼓吹4十番锣鼓,以无锡,苏州和宜兴一带流行。
文人音乐,古琴:词调音乐西方音乐的重要体裁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音乐和戏剧是最重要的元素。
音乐的形式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剧,以及舞蹈等。
被史学家公认的真正的第一部歌剧是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
音乐剧:集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现代舞台剧。
特点:1它综合了音乐,舞蹈,舞台表演,并且把传统歌剧,轻歌剧以及现代的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
2音乐剧往往具有强烈的现代都市气息,百老汇的音乐,舞台技术,如灯光,布景,音像,以及充满现代感的舞蹈,无论它是表现什么题材,总能感到热闹非凡,仿佛给人置身于喧嚣繁忙的都市生活之中。
3音乐剧具有鲜明的通俗性,它的音乐大量吸取了当代通俗音乐的音乐语言风格,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以及通俗民谣风的歌曲在音乐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音乐剧起源于欧美,目前已经走向世界,在全世界范围这种通俗的舞台剧广泛的传播。
清唱剧:又称神剧,是一种大型的声乐套曲,内容赋予戏剧性和史诗性。
它和歌剧一样也包括重唱,合唱,咏叹调,宣叙调,序曲和间奏曲等,但清唱剧只唱不演,无动作表演和布景,内容以《圣经》题材为主,所以与歌剧相区别。
卡瓦莱里《灵与肉的体现》。
康塔塔:是一种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
形式上与清唱剧相似,但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抒情,不一定采用宗教题材,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巴托克《世俗康塔塔》。
斯特拉文斯基《康塔塔》。
康塔塔分为室内康塔塔和大型康塔塔。
艺术歌曲:一般是指具有较高的艺术情趣,无论在歌词,旋律或伴奏方面不同于民族或群体大众的歌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它往往代表着较高阶层的审美要求。
德奥是艺术歌曲的重要发源地,艺术歌曲的形式一般是独唱曲,用钢琴伴奏,歌词题材内容多样,但往往具有抒情气质,其旋律及和声风格具有浪漫主义特征。
历史上著名的艺术歌曲作曲者有:德奥作曲家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马勒。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福莱,以及东欧的柴可夫斯基,德奥夏克等等。
交响曲:交响曲一词来自希腊语,原为声音一起响之意这是一种按照奏鸣曲原则构成的管弦乐套曲形式。
18世纪下半叶以后在古典时期确立起来的一种大型管弦乐体裁,通常为死歌乐章的套曲结构。
一般分为四组乐器,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
第一乐章一般是快板乐章,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一般是一个慢板。
第三乐章一般是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往往是一个舞曲性格的急板,非常活跃,它以热烈的氛围结束全曲。
奏鸣曲:奏鸣曲一词源于意大利文sonare,为鸣响之意,16世纪前就已存在。
18世纪下半叶古典时期以来,奏鸣曲一般指钢琴独奏,或钢琴与其他一件乐器合奏的器乐演出形式,常为三或四乐章的大型套曲结构,第一乐章大多为奏鸣曲式快板。
奏鸣曲是巴洛克和古典时期最重要的器乐体裁。
进入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后,作曲家的兴趣偏向小型体裁,这种体裁不再是引人注目的中心。
协奏曲:一般指的是独奏乐器与大型管弦乐队合作的表演形式,大约在18世纪以后发展成熟。
由于协奏曲在表演方式上突出主要的独奏乐器,因此不同于欣赏复调作品,室内乐或交响曲那样要应付很多复杂的声部层次,相比而言,协奏曲有更广泛的听众基础,是相对比较容易为人接受的管弦乐体裁。
协奏曲分为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室内乐:室内乐西方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听众演出的音乐,它有别于当时的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
现指几个独奏者合奏,每个乐器担任一个独立声部,各个声部地位均等的器乐演出形式,多为大型套曲结构。
交响诗:新的管弦乐体裁,属于标题音乐,以小说,诗歌,戏剧,绘画为创作题材,在形式上是单乐章的,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作。
组曲:组曲是由几首乐曲按照对比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其中歌曲有相对独立性。
组曲有古组曲与现代组曲之分。
巴赫《法国组曲》《英国组曲》。
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烟火音乐》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