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_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

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_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
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_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

11

第18卷

第1期Vol.18No.1龙岩师专学报Journal of Lon gy an T eachers C olle g e 2000年3月March 2000

*收稿日期:1999—10—11

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

———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张毅

摘要:历代闺秀词人中,宋代李清照、朱淑真的凄言婉语早已占据广大文学爱好者静谧、深邃的心灵世界。而被陈维崧推为“南宋后闺秀第一”、陈廷焯称为“国朝工词者,自以徐湘苹为第一”的明清之际的女词人徐灿,正挟清香叩开人们心扉。由于有关徐灿生平的资料有限,故对其生平经历的研究便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笔者在此本着科学的研究态度大胆地对徐灿的生平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

中图分类号:K 8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1X (2000)01-0011-03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人间天堂之一的苏州,是以园林闻名于天下的,而拙政园又是苏州最大、最气派的园林。此园,于清初一度为降清后曾任弘文院大学士的陈之遴所有。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为明末清初诗人。与陈之遴为儿女亲家的吴伟业在其《咏拙政园山茶花诗并序》中云,园“内有宝株山茶三四珠,交柯合理,得势争高,每花时,钜丽鲜妍,纷披照瞩,为江南所仅见”,并在诗中赞美此花“艳如天孙织云锦,赤贞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虫带虫东凌朝霞”。拙政园及园中之花在诗人笔下固然令人神往,而陈之遴作于顺治七年(1650)的《拙政园诗余序》中谈到的与园和花有关的人和事更令人追念不已,序云:

丁丑通籍后,侨居都城西隅。书室数楹,颇轩敞。前有古槐,垂荫如车盖。后庭广数十步,中作小亭。亭前合欢树一株,青翠扶苏,叶叶相对,夜则交敛,侵晨乃舒。夏月吐花如朱丝,余与湘苹觞咏其下,再历寒暑。间登亭右小丘,望西山云物,朝夕殊态。时史席多暇,出有朋友之乐,入有闱房之娱。湘苹所为诗及长短句,多清新可诵。寻以世难去国,绝意仕进,湘苹吟咏益广,好长短句益于诗。所爱玩者,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明则元美。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其论多与余合。频年兵燹散佚。今冬搜辑得百首。余为之诠次。每阅一首,辄忆岁月及辙迹所至,相对黯然。毋论海滨故第,化为荒烟断草;诸所游历,皆沧桑不可问矣。曩西城书室亭榭,苍然平楚,合欢树已供刍荛,独湘苹游览诸诗在耳。自通籍去国,迨再入春明,不及一纪,而人事变易,赋咏零落若此,能不悲哉。湘苹长短句,得温柔敦厚之意,佳者追宋诸家,次亦楚楚无近人语。中多凄婉之调,盖所遇然也。湘苹爱余诗愈于长短句,余爱湘苹长短句愈于诗,岂非各工其所好耶。昔吴人盛传《络纬集》,盖湘苹祖姑小淑所著。徐氏女士,挟彤管而蹑词坛,可谓彬彬济美矣。然小淑氏从范长倩先生翱翔宦途,率愉快适志,晚节栖迟天平山,益拥苑囿泉石为乐。而余与湘苹流离坎土禀,借三寸不律,相与短歌微吟,以销其莞结感愤,何遭逢之径庭也。古人有言“和平之声淡薄,愁思之声要眇”,将无穷于遇者工于辞欤?抑辞有所以工者而无与于穷达欤?今兵革渐偃,辇下日以清晏,湘苹试舒眉濡颖,视此帙何如也。顺治庚寅长至、素庵居士书。

这篇序文是陈之遴为其妻徐灿的词集所作的序。文中提到的湘苹即陈之遴之继室徐灿。徐灿,字湘苹,又字明霞,号深明,又号紫,江南长卅(今苏州)人,为光禄丞徐子懋之次女,海宁陈之遴之继室。陈之遴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卒于康熙五年(1666),年六十二岁。徐灿生卒年不详,然大体可推知。陈之遴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为一甲二名,时已三十三岁。徐灿已归于陈之遴,时年当在二十左右,则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前后。陈之遴康熙五年(1666)病逝于辽东戍所,徐灿约在康熙十二年(1673)“扶梓以还”。俞陛云《清代闺秀诗话》谓“素庵殁后,值帝诣先陵,湘苹迎道左,引咎陈情,疏请先臣归骨,遂荷赐环。”据《清史稿》卷六《圣帝纪》,康熙

12迥十年(1671)九月,以寰宇一统,告成于二陵。十月,幸盛京,“曲赦死罪减一等,军流以下释之。”十一月,还京。徐灿向康熙陈情,即在此时,其归江南,最早亦在是年冬末与来年岁初矣。由此可推知徐灿卒年当在南归以后,至少在六十左右了,则其生卒年约可定为1618?———1678?

徐灿的生活年代跨越明清二朝,经历了明亡清起的时代剧变。朱明王朝在一场空前规模的农民起义打击下,无法避免其覆亡的命运。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大顺军由彰义门攻入北京。次日,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立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朱明王朝至此崩析。然而李闯王的大顺政权,立国北京也仅一个半月。五月初三日,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率师入京,一个以满洲贵族为主宰的新王朝,统治中国本土,尖锐的阶级矛盾又渗透进残酷的民族冲突。作为身经巨变的女词人徐灿,充分体验了山河破碎、家庭流徙的国仇家难

。徐灿一生有顺有逆,但总的说来是坎坷不平,尤其是她的后半生。她自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工琴善画,为父母钟爱。她初嫁是作为海宁孝廉陈之遴的继室。陈之遴原配沈夫人早逝,求徐公二女,因徐灿有贵征,遂许配之。徐灿出嫁前,家住苏州城外支硎山下的一座山庄内。其童年、青年的生活是无忧、欢愉、幸福的。在《拙政园诗余》中,时有追忆、怀念这段生活的篇什,如分别题作《姑苏午日,次素庵韵》及《丙戌立春,是日除夕》的两首《满庭芳》词中所写“难回首、彩丝艾虎,少小事微茫”及“当年娇小日,屠苏争饮,肯让他人。紫钗花胜子,镜里宜春”诸句,都以深情的笔触追念少小时的节日乐事。在《拙政园诗集》中,追怀当年所居山庄景物及游赏胜事之作尤多,如《有感》诗所写“少小幽栖近虎丘,春车秋棹每夷犹”及《秋感》八首之六所写“几曲横塘水乱流,幽栖曾傍百花洲;采莲月下初棹,插菊霜前独倚楼”,正是其一生中难忘的美好岁月。一方面,家住多峰岩泉石的支硎山畔,如此秀美的景色,足以赏心悦目,净化性灵;另一方面,其家庭又是一个文学世家,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称其祖姑徐媛(字小淑)“多读书,好吟咏,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吴中士大夫望风附影,交口而誉之,……称吴门二大家”,吴骞在《拜经楼诗话》卷四中则谓徐媛“所著《络纬吟》盛称于时”,“以绮丽胜”。另,前文所录《拙政园诗余序》中陈之遴亦称:“昔吴人盛传《络纬集》,盖湘苹祖姑小淑所著。徐氏女士,挟彤管而蹑词坛,可谓彬彬济美矣。”可以说,自然环境的陶冶,加上家学的濡染,提供了孕育一代才女的优越条件和重要因素。

崇祯十年(1637),陈之遴进士及第,春风得意,伉俪间情怀欢畅。徐灿作词《满庭芳?丁丑春贺素庵及第,时中丞翁抚蓟奏捷》恭贺丈夫金榜题名,并提醒他报效皇恩。词云:

忽驾青鸾返碧虚,琼花摧折痛何如!

修文应是才子责,征到嫦娥旧侍书。

作为南宋以来唯一能与李清照一争高下的女性词人,徐灿正是在这一妇女文学勃起又是词的中兴时代,在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中脱颖而出的。加之她后来所经历、感受的易代之悲、身世之痛,其部份作品就更具有特别值得称道的,男性词人也少有的深沉的沧桑感和悲咽跌宕的唱叹之音。

13筇

言顺治二年(1645)清兵下江南,陈之遴迎降。八年,官至礼部尚书。九年(1652)授弘文院大学士,调户部尚书。这一段时期,陈之遴宦途贵盛,春风得意,直至顺治十二年得罪遣戍,足有十年时间主要居于北京,未归拙政园。此时徐灿也曾随侍入京,但她并不自足于优越的物质生活,而为故国破亡、河山易主而悲痛,《少年游?有感》词云:

衰杨霜遍灞陵桥。何物似前朝。夜来明月,依然相照,还认楚宫腰。

金尊半掩琵琶恨,旧谙为谁调。翡翠楼前,胭脂井畔,魂与落花飘。

顺治十三年,陈之遴坐结党,以原官发盛京居住,是年冬,复命入京入旗。顺治十五年(1658),坐贿,结内监吴良辅,论斩,命夺官,籍没家产,全家八口全徙尚阳堡。徐灿全家徙尚阳堡已历一年。陈之遴身仕二朝,又与朝官互结死党,得此下场,可谓

“罪有应得”。而徐灿却平白受此牵连,其内心痛苦可知。出身大家闺秀的徐灿,是不能、也无法正面抗争的,于是心情抑郁。在《风流子?同素庵感旧》中,有“悔杀双飞翼,误到瀛州”之语,一个“误”字,下笔沉痛,别见深意。

徐灿不得不随夫远戍,她对故国、对江南的怀念,有增无减。如《踏莎行?初春》云: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

一片江流去。碧云犹迭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词中家国之哀是深婉可触的。康熙五年(1666)陈之遴病逝后,诸子亦皆没。徐灿主要靠丹青画佛度日,曾绘大士像五千四十八幅进呈,乞恩赐夫骨归葬,其画世人争之为宝。康熙十年,圣祖出巡。徐灿跪道旁自陈,上问“宁有冤乎?”徐灿曰:“先臣惟念思过,岂敢言冤。伏惟圣上覆载之仁,许先臣归骨。”上即命还葬。后终于得以南归。徐灿的好友黄德贞有《五采结同心》词题云:“送湘苹徐夫人归里,时陈素庵相国没塞外”:概括了徐灿一生境遇和高尚情操。徐灿南返后,布衣练裳,皈依佛门,更号为紫,卜居小桐溪之上,盖已萧然物外矣。不过她的归佛之念,早在遣戍塞外时已有诗句表明:“朝朝探般若,尘念醒心头。渐解经中义,浑忘塞

上秋。”(《和素庵写金刚经作》)。徐灿仙逝之时,异香满室,虽盛暑,颜色如生。

徐灿一生创作有诗有词,而以词为主。著有《拙政园诗集》二卷,《拙政园诗余》三卷。《拙政园诗余》有乾隆三十三年耕烟馆刻本,光绪二十一年南陵徐氏刻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又附录一卷,乾隆嘉庆间吴氏刻拜经楼丛书本,词凡九十九首(陈之遴词亦九十九首)。陈之遴《拙政园诗余序》作于顺治七年(1650),《拙政园诗余》初刻为顺治十年(1653),陈之遴遣戍辽左,是顺治十五年,故《诗余》未能反映徐灿中年以后的心境。

终其一生,徐灿始历恬愉,晚遭坎坷,其境有顺逆之殊。然其诗词之哀乐中透视出徐灿的心境始终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参考文献:

(1)吴梅村全集[C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

(2)(清)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C ].清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

(3)(清)吴骞.拜经楼丛书[M ].民国十一年博古斋石印.

(4)《清诗纪事》二十二、P15647、P15650.

(5)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Z].商务印书馆.

(6)藏励和.中国人名大辞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年.

(7)赵尔巽,等.清史稿?十五志(卷一四八、卷六、卷二四六、卷一七四、卷一七八、卷五O 八)[C ].北京:中华书局,1976.

(8)张廷玉,等.明史(21/248/6425)中华书局,1974.

(9)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碑录索引[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唐圭璋.词语丛编[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情 词 锦 句

情词锦句 1、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 2、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4、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5、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朱祖谋《声声慢》) 6、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7、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8、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 9、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10、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11、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12、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13、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14、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15、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16、对西风,谁与招魂。(白朴《夺锦标》) 17、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满庭芳》)《鹧鸪天》) 18、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 19、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20、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21、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22、怅秋风,憔悴天涯,美人芳草怨迟暮。(吕碧城《绮罗香》) 23、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 24、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2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6、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27、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28、早知恁幺。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29、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30、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 31、神魂荡漾,暗抛红泪。(赵南星《水龙吟》) 32、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33、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34、莫更伤心,可怜秋到,无声更苦。(项鸿祚《水龙吟》) 35、兰闺人倦,多愁牵梦,难成易碎。(赵南星《水龙吟》) 36、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37、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回到幽闺。(刘基《眼儿媚》) 38、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 39、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 40、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41、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浅谈宋词

浅谈宋词 摘要: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关键词:发展词牌名派别价值名篇赏析 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宋词不同于唐诗般具有严格的平仄要求和格律要求,宋词创作更为自由,同时也使它更为优美、独具一格。 (一)宋词的起源与发展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宋词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

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 唐代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但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此时,词已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宋词的词牌名 词的词牌,即为词的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 (三)宋词的派别 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婉约派、花间派三种。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具有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弘雄放的特点。豪放派词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

尽洗铅华

尽洗铅华,独标清韵 ——浅析清初才女徐灿词的与众不同 摘要:徐灿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 清人对其评价甚高, 认为其可与李清照并峙千古。有关她的研究比较薄弱, 笔者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 试就徐灿的《拙政园诗馀》中的词作以探究,解读其独特丰富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徐灿;继承与开拓;幽咽典雅;地位 引言 徐乃昌所汇辑的《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及《闺秀词抄》二书收录清代女词人六百余家,况周颐在《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序》中论及清代女词人云:“续《骚》抗《雅》,姜、张愧其裙屐,……倘易安、淑真而复生,宁《漱玉》、《断肠》之自足,……迹其轻灵,每近北宋;或者浓郁,上追南唐,钗翘慨慷,亦有苏辛之派;琴瑟于喁,尤多赵筦之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女性词的繁荣壮大,这在以前的各个时代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考察众多清代女词人,我们会发现徐灿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她作为清初“蕉园五子之长”对清代妇女文学影响极大,其词或典雅清新,或悲慨苍凉,才锋遒丽,开拓了女性词之意境,而目前关于她的研究还十分薄弱,通过对她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她以及她的词有一个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对她在女性词史乃至词史上的地位也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定位。 徐灿, 字湘苹, 又字明霞, 号深明, 江南长州( 今苏州) 人,

徐子懋之次女, 海宁陈之遴(1605- 1666) 之继室。婚后, 陈之遴于崇祯十年(1637) 进士及第, 买得拙政园作为夫妇俩在苏州的别墅。次年, 陈之遴父亲陈祖苞因事下狱饮鸩而死。陈之遴受牵连, “永不叙用”。其后七年, 陈之遴与徐灿觞咏于拙政园中, “时史席多暇,出有朋友之乐, 入有闱房之娱”( 《拙政园诗余序》) 。直至顺治二年(1645) , 清兵下江南, 陈之遴迎降。八年, 官至礼部尚书。九年授弘文院大学士, 调户部尚书。十二年得罪遣戍, 足有十年时间主要居于北京,未归拙政园。此时, 徐灿也曾随侍入京。十三年陈之遴坐结党, 以原官发盛京居住, 是年冬, 复命入京入旗。十五年坐贿, 论斩, 命夺官, 籍没家产, 全家八口全徙尚阳堡。康熙十年, 圣祖出巡。徐灿跪道陈情,终得皇恩以南归。南返后, 她皈依佛门, 参透佛理,孤独终老。 徐灿的一生,可谓坎坷。由明入清,经历了天崩地坼、时代鼎革之变迁,又随着丈夫的宦海沉浮经历了人情冷暖,饱尝了生活的酸辛。其夫陈之遴是个有才干并且有野心的人,迎降清廷之后,以词臣的身份迅速的蹿居政坛,机制敏练。对于丈夫出仕清廷,徐灿始终抱着难言的苦痛,一方面传统的妇德和对丈夫的挚爱使她不能又不忍与陈之遴据理力争,另一方面从小深受的儒家重气节的精神和爱国的情怀使她对丈夫的所作所为深感遗憾。陈之遴虽然平步青云,但是却一直受人弹劾,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卓有见识、对政治沉浮有着清醒认识的徐灿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她曾委婉地劝陈之遴归隐山林,仿效隐居苏州天平山的才女徐淑和丈夫范允临,但终究未果。因此,那

有关于经典情感的诗词名句

有关于经典情感的诗词名句 【篇一】 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2、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断肠。——曹丕《燕歌行》 3、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4、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曹植《明月上高楼》 5、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6、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7、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8、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9、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10、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篇二】 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2、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3、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6、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7、旧相思、偏供闲昼。——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8、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王象春《书项王庙壁》 9、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10、此心与、东君同意。——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篇三】 1、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 2、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薛道衡《昔昔盐》 3、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4、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苏轼《贺新郎·夏景》 5、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浅谈古诗词中的“境在一字中”

浅谈古诗词中的“境于一字中” 王楠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1010637) 内容提要:在古诗词中,境界往往是由一字烘托出来,这也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这一点在创作中可谓至关重要,画龙点睛的遣词在作品中会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千古佳句,要么是意好,要么是境好。对于境来说,炼字是体现作者功力的关键。运用不同的字往往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运用的恰当便如妙笔生花,不仅仅能够使诗词更具美感,也使作者和读者能够进行心神交流。 关键词:境界、心情、古诗词、自然、浑然天成、炼字、美感 提起宋祁的《玉春楼》,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一提到这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便是大街小巷之人都能耳熟能详的。可见诗歌并不仅仅是高雅之人才能够欣赏的。只要是动人之语必有动人之处。就好比这“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样,一个“闹”字就充足散布开去的魅力。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春天的悄然到来,东城的景色也越来越美好。清风拂过湖面,荡起层层波纹,好似女子梨涡里荡开的醉人笑意,甜甜的迎接踏春而来的客人。这便是首联的意境了,从整首诗来看,头两句是全诗的铺垫。 “绿杨烟外晓寒轻”这一句紧接而来,初春的杨柳抽出的新芽,轻轻浅浅的,好似烟雾环绕,看得不真切。“晓寒轻”用的也是极妙,原本是指早春还有些轻微的寒意,但是一旦直白的解释就是去了韵味,原本诗中那轻轻渺渺的感觉就消散了。“晓寒轻”从音韵上就有一种含蓄委婉的味道,而这就是宋祁对早春的感知,清爽,灵动。 “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下子就从杨柳青黄写到了红杏枝头,杨柳给人的感觉轻灵而红杏则是热闹的,这一静一动显出强烈的对比,虽然这热闹欢快的红杏没有完全打破这冬天的寒意,但是这春天的确也渐渐的美好明晰起来了,好像这红杏的后面就是满世界的生气和暖意。但如果仅仅就是这“红杏枝头”在这微微寒意中独自盛开,这无非就是单薄的,所以这或盛或衰的景色,全靠一个“闹”字,豁然开朗。“闹”字写出了花开得娇艳但不孤寂,红杏本不是孤傲之物,这一“闹”字到原原本本的把红杏的神态形容出来。叫人好不欢喜。阳光下的灼灼其华,只一字,尽显风流。 后面的“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就更好理解了,我们一生中常常会遗憾欢乐的时光太少,但是哪里是这样,不过是太重视俗世

半生流离,晓云流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2616974.html, 半生流离,晓云流月 作者:彭敏哲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10年第02期 春时节,昨朝似雨今朝雪。今朝雪,半春香暖,竟成抛撇。销魂不待君先说,凄凄似痛还如咽。还如咽,旧恩新宠,晓云流月。 —徐灿《忆秦娥·春感次素庵韵》 拙政园的水阁依旧潺潺留香,片云飞絮随流水婉转不尽,然而此间的主人却已因罪远走千里,毕生也未能得见这一方碧水青天。 徐灿的词集以拙政园命名,然而实际上她一生也没有见到这座丈夫购置、希冀与她共度良 宵的苑囿。尽管如此,拙政园却因了徐灿的词愈加盛名,徐灿也因了拙政园之名大放异彩。这个有明一代最负盛名的才女,直追易安,堪比淑真。陈维崧曾在《妇人集》中称其“才锋遒丽,生平 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其词,娣视淑真,姒蓄清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子,虽在文学的丰碑上熠熠生辉,却在风起云涌的漫长一生里颠沛流离,尝尽了世事悲欢。 那一年,她的公公陈祖苞“坐失事系狱,饮鸩卒”,祸不单行,崇祯帝迁怒于她的丈夫陈之遴:“锢其子编修之遴永不叙用。”这寥寥数十字写下轻松,却给陈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原先锦帽貂裘的仕宦生活没有了不说,对于陈之遴来说,这一生再无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再无法以七尺之躯一腔才华重揽大明王朝于危难之中,这才是毕生难以释怀的憾事。 带着深深的失意和无奈,陈之遴和徐灿扶着陈祖苞的灵柩回到了故里。昔年养尊处优的甜 蜜夫妻在患难中相濡以沫,彼此扶持。然而苦难才刚刚开始,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吊死于煤山,明朝走向灭亡。这一切,击碎了陈之遴的壮志宏图,也击碎了徐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生活梦想。 但是功名利禄对士子而言便如同众人追逐的禁脔,他们对此总是乐此不疲、趋之若鹜。清 兵入关,扯下了大明王朝的帷幕,扬起了爱新觉罗的旗帜。一个朝代终于成为历史,而新的王朝在铁马冰河中以欣欣向荣的姿态铮铮而立。陈之遴被顺治皇帝开下的诱人筹码深深吸引,在那个 风口浪尖的敏感时刻弃置了文人坚守的气节和忠义,向满清势力俯首称臣,彻底背离了他的王朝和他曾经的信仰。 他迎着春风踏马背上,再一次情绪高昂踌躇满志,仿佛人生的第二春来到。可是,站在他身后的女子却神色黯然,那不满微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可感。她不愿随他北上,可“识大体,通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带有“情”字的成语大全(三)部编版

带有“情”字的成语大全(三) 【“情”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纸短情长] 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 [一厢情愿]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一厢情原]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原”。[一相情愿] 一相:也作“一厢”,一方面。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一相情原] 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亦作“一厢情原”。 [一往情深] 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心照情交] 心意投合,相知有素的友谊。同“心照神交”。 [心甘情愿]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 [心甘情原] 非常愿意,没有丝毫勉强。 [舐犊情深]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事过情迁] 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貌是情非] 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比喻表里不一。 [貌合情离] 指两个人表面合得来,实际上感情不合。 [两厢情愿] 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 [两相情愿] 两方面都愿意。 [两相情原] 指双方互相愿意。 [礼为情貌] 意谓一个人的礼仪容止为内心的显现。情,情意;貌,容仪。貌和情互为表里。 [礼轻情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伉俪情深] 伉俪:夫妻,配偶。夫妻之间的感情深厚。 [近乡情怯]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故剑情深] 故剑:比喻结发之妻。结发夫妻情意浓厚。指不喜新厌旧。 [甘心情愿]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作出某种牺牲。

6各代表队人名单

领队:张连明 工作人员:马娇李欣然 男子1101王景1102田志阳1103孔大正1104李纪朔1105成绅1106张黎阳1107孔俊杰1108董斌 1109张润东1110刘前1111李硕1112黄家俊 1113吕心雨1114朱鹏森1115杨辉1116李秋雨 1117赵鼎1118刘曦冉1119曹若风1120董国城 1121马朋1122安思衡 女子1131吕双1132王开1133徐灿1134秦雨佳1135董伟1136王天缘1137耿茜茜1138陈腾 1139张子引1140李雅如1141钱嘉乐1142邓思含 1143秦若萌1144祝嘉宝 初中组初一2班(34人) 领队:赵安定 工作人员:郜节王靖皓 男子1201董昆1202来明旭1203武利浩1204史坤皓1205孙养灿1206郭龙跃1207马潇1208王伟 1209李照航1210董宏亮1211刘子麒1212张展 1213杨泽尊1214董鑫1215白家泰1216李佳航 1217刘作勋1218李卓1219张明远1220李光浩 女子1231何潇1232李娅1233张贤1234靳晴1235王菡1236王佳怡1237董晓科1238郭龙梅 1239田绘茹1240刘亚伟1241刘鑫垚1242苏满 1243 赵彥1244 赵衲妏 初中组初一3班(36人) 领队:谢桂伟 工作人员:姜腾飞王俊金 男子1301王清风1302王国平1303赵子洵1304李豪1305聂文辉1306丁宝爽1307田丰瑞1308魏鹏 1309王书昊1310杨书政1311牛安冲1312马昀博 1313王康1314赵晨博1315聂鑫鹏1316安奕霖 1317贾晓宇1318陈虹屹1319郭曦阳1320丁子洋 女子1331刘硕1332郜宪蕊1333董金蓓1334韩菲1335宋佳1336杨璐冰1337王秀澈1338朱祎童 1339丁研1340李双1341李宇航1342贾苗苗 1343张悦1344刘思琦1345宋寒青1346刘小铭

浅谈古诗词中表达相思离别的常见手段

浅谈古诗词中表达相思离别的常见手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由于古代种种条件的限制,古人的离愁别绪更显得惨淡黯然。离别后的愁苦与相思更是寂寞难耐。古代离人别后表达相思之苦的常见手段有如下几种。 一、从日常生活细节侧面反映离愁 日常生活细节的变化,是对情感变化最好的侧面反映。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叨叨令》:“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和《朝天子》:“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两首曲词直抒胸臆,重要的人远去了,相思渐浓,缠绵悱恻,无法释怀,于是不想起床,只想昏睡,更没心思吃饭。将离别的痛苦和苦苦的相思之情和盘托出,淋漓尽致。 又如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可爱人已走,寂寞懒梳妆,无心“对镜贴花黄”。丈夫离家远游,词人在委婉的寄寓着浓浓的相思之愁,我们可以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深切相思之情。其实最早《诗经·卫风·伯兮》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是从懒于梳妆打扮着笔来写女子的相思之苦。 二、借助特定的时刻进行表达 悲凉的感情,只有在特定的时刻,配合那个时刻特有的特点,才能将苦闷的心情进行合理的放大。 古人有着伤春悲秋的情结,说的就是这个人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儿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秋天到了,看到万木凋零,使引发对人生的悲叹。作家总是易感的,一花,一草,一鸟,一虫,一山,一石,都可能激起作家的思想火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花和鸟来描写春天,写出了睹物思人,表达出;离别之苦。“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析徐灿词中的_燕子_意象_张艳艳

析徐灿词中的“燕子”意象 张艳艳,刘鑫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25) 摘要:“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有着多重的文化涵义。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其词意象丰富,其中,“燕子”意象是她最常用的意象之一。徐灿以其善感的心灵、敏感的才思赋予“燕子”这一常见意象不同的精神内涵, “燕子”成为含蓄地表达她内心思绪、情感意趣的借用之物。关键词:徐灿;徐灿词;“燕子”意象中图分类号: I2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3)06-0037-03 The “Swallow ”Image in Xu Can ’s Ci-poems ZHANG Yanyan ,LIU Xin (School of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North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 ’an Shanxi 710025,China ) Abstract:The “Swallow ”image is a classical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with multiple cultural meanings.Lived betwee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Xu Can is a famous poetess and the imagery in his poems is very rich.The “swallow ”imag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magery in her poems.Xu Can ,who had sentimental heart ,gave the “swallow ”with different mental connotations.“The swallow ”implicitly expressed her thoughts and emotion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mak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wallow ”image in Xu Can ’s ci-poems and see her emotional world from another side. Key Words:Xu Can ;Xu Can ’s Ci-poem ;The “Swallow ”Image 徐灿,字湘萍,号深明,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为明 末光禄丞徐子懋次女,“幼颖悟,通书史,识大体”[1]3,深 为其父所喜爱。后嫁陈之遴为继室。她诗画兼美,尤工于依声填词。清初著名阳羡派词人陈维松曾在《妇人集》中 如此评价她:“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2] 晚清词 评论家陈廷焯也说:“国朝闺秀工词者,自以徐湘萍为第一。”[3] 后人对徐灿的词[4]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徐灿,以一个诗人的敏感善感用词表达着她对世事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伤春、悲秋、闺情、感旧、怀友、念人、思乡、国殇、吊古、伤逝、咏物、祝寿等内容都在其词 中有所记载。可以说,一部《拙政园诗馀》[4],就是一代才 女的心灵史。 收稿日期:2013-04-12 基金项目:2012年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1232) 作者简介:张艳艳(1984-),女,河南洛阳人。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刘鑫(1981-),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第28卷第06期2013年06月 Vol.28,No.06 Jun .2013 37

伤春悲秋古诗词集锦

伤春悲秋专题: 伤春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相见欢【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登楼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 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 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 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带有反义词的词语大全

对待同事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带有反义词的词语大全 松原市扶余县实验 小学王海侠 天高地厚天昏地暗天经地义天崩地裂天翻地覆 天罗地网天旋地转天诛地灭天造地设天差地远 天长地久天高地厚天公地道天寒地冻天荒地老 天经地义天南地北天旋地转天悬地隔开天辟地 冰天雪地顶天立地花天酒地欢天喜地改天换地 惊天动地经天纬地遮天盖地震天动地昏天暗地 有备无患有口无心有名无实有气无力有始无终 有头无尾有眼无珠有勇无谋有教无类有意无意 有恃无恐有惊无险有利无弊有益无损有增无减 无所不有东奔西走东奔西跑东拉西扯东倒西歪 东张西望东拼西凑东涂西抹声东击西南腔北调 南辕北辙南来北往南征北战前赴后继前思后想 前街后巷前倨后恭前因后果前呼后拥前俯后仰 前仰后合空前绝后瞻前顾后左膀右臂左邻右舍 左右为难左右逢源左支右绌左思右想左顾右盼

左推右挡左右开弓七上八下横七竖八承上启下先来后到喜新厌旧除旧布新口是心非返老还童积少成多挑肥拣瘦同甘共苦苦尽甘来生离死别生死存亡九死一生贪生怕死生死攸关舍生忘死舍生忘死醉生梦死起死回生阴晴圆缺眉来眼去来龙去脉摇头摆尾损公肥私大公无私眼高手低柳暗花明弄假成真顾此失彼求同存异无中生有严寒酷暑悲喜交加三长两短取长补短早出晚归异口同声异曲同工同床异梦反败为胜化敌为友化险为夷功败垂成进退两难轻重缓急轻重倒置举足轻重无足轻重头重脚轻始终如一是非曲直阴阳怪气阴差阳错去粗取精颠倒黑白混淆黑白黑白分明虎头蛇尾若隐若现能屈能伸哭笑不得混淆是非颠倒是非惹是生非礼尚往来大惊小怪大街小巷朝令暮改朝三暮四半信半疑乐极生悲大材小用小题大做小题大做大同小异古为今用冷嘲热讽里应外合内忧外患深入浅出返老还童死去活来你死我活争先恐后转败为胜拈轻怕重

关于女词人徐灿生卒年及晚年生活的考辨

关于女词人徐灿生卒年及晚年生活的考辨 赵雪沛 内容提要 徐灿为明末清初重要女词人,但有关她生平的考辨却非常薄弱。本文依据《海宁渤海陈氏宗谱》及《白石山房集》等一般论者不曾发现或查找的可靠资料,推测出徐灿大约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或四十六年(即1617年或1618年);大约卒于康熙三十六年(即1698年)之后,并对其晚年生活作了一定的梳理与考辨。 关键词 徐灿 生年 卒年 宗谱 明清两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闺中教育的相对普及,女性文学创作异常活跃。尤其是江苏与浙江两省,可谓才女群出,著作可观。而明末清初的著名女词人徐灿,更是其中出类拔萃者。陈维崧云:“徐湘 才锋遒丽,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 一人而已。其词娣视淑真,姒蓄清照。”①陈廷焯也称:“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 徐湘 。”②盖已将其与李清照并论。而其身世的坎不平,词作的沉郁娴雅,又使她不仅堪与易安比肩,更卓然独立于同时代的女词人之上,成为明清之际一位可与众多男性词人争胜的优秀词人。但历来论者对徐灿的研究相当薄弱,有研究的也大都只是着重于徐灿词作的分析探讨,而对其生平考证却关注不多。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徐灿的生卒年及晚年生活进行考辨。 一 徐灿,字湘 ,又字明霞。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市西南)人。光禄丞徐子懋次女,海宁大学士陈之遴继室,封一品夫人。顺治十三年(1656),陈之遴被弹劾而以原官发配盛京居住,徐灿随行。同年十月朝廷复命回京入旗。顺治十五年(1658),陈又因罪全家“流徙 盛京,家产籍没”③。康熙五年(1666),陈之遴死于戍所。康熙十年(1671),圣祖东巡。徐 ① ② ③《清实录?世祖实录》卷一百一十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08页。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唐圭璋《词话丛编》第4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895页。陈赓笙重编、陈德锦校刊《海宁渤海陈氏宗谱》,民国七年海宁渤海陈氏刊本。

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高考伤春类古诗词鉴赏方法指津(转)

高考伤春类古诗词鉴赏方法指津(转) 诗歌鉴赏 1020 1151 高考伤春类古诗词鉴赏方法指津(转) 一、伤春特征 1、诗眼词眼多为“伤春”“惜春”“愁”等。如“一片飞花减却春,风吹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韦庄《长安清明》)、“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辛弃疾《摸鱼儿》)、“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李清照《点绛唇》)等等。 2、多选“落花”“ 落红”“飞花”“残花”“东风”“暮雨”“流水”“夕阳”“燕子”等为意象。如“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凉州词》)、“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等等。这些意象常构成百花凋零、春光不在、伤感凄凉的意境。 3、多为婉约风格的词人或人生有失意际遇的诗人。李清照是这类词最典型的创,她早期以《如梦令》为代表,伤春之时还表现出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后期因夫死孤寂,所作词伤感失意、悲苦凄婉情调更浓,以《点绛唇》《浣溪沙》等为代表。晏殊、晏几道父子继承五代婉约词风,其创作的《浣溪沙》《蝶恋花》多是伤春感时之作。辛弃疾、杜甫也有此类诗词作品,不过多与国事、身世相关,辛弃疾的《摸鱼儿》、杜甫的《伤春五首》均是代表。 4、词牌以《浣溪沙》《蝶恋花》为代表,诗题以《春兴》《伤春》居多。 二、伤春真意 1、伤春多为恋春惜时,或慨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避寒无” 以富贵华侈生活的描写,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雨晴》)两句写自家花落了,蜂蝶也如诗人一样失望,纷纷飞走,诗人却怀疑春色在邻居家,诗人满怀的寻春、惜春、恋春的情绪溢于言表。 2、借伤春表达忧愤忧思及爱国情怀。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上片伤春,下片咏怀,词人借惜春、怨春之感,联系身世,表达爱国忧世之心。杜甫的伤春诗中更多地联系到国事衰危、战乱纷繁,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3、抒发离愁归思与及时行乐。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词中一方面慨叹人生短暂,另一方面也抒发对远别友人的思念和及时行乐的情绪。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苏幕遮》)一词中词人先触春景而伤怀,由宦游少年的得意写到对王孙宦途的“怨”,宦海厌倦之情自然流露。毕竟,此时的词人人生的春天,仕途的春天即将过去,归思之情尤为强烈。 三、伤春手法

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_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

11 第18卷 第1期Vol.18No.1龙岩师专学报Journal of Lon gy an T eachers C olle g e 2000年3月March 2000 *收稿日期:1999—10—11 历人间沧桑望云卷云舒 ———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考张毅 摘要:历代闺秀词人中,宋代李清照、朱淑真的凄言婉语早已占据广大文学爱好者静谧、深邃的心灵世界。而被陈维崧推为“南宋后闺秀第一”、陈廷焯称为“国朝工词者,自以徐湘苹为第一”的明清之际的女词人徐灿,正挟清香叩开人们心扉。由于有关徐灿生平的资料有限,故对其生平经历的研究便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笔者在此本着科学的研究态度大胆地对徐灿的生平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清初女词人;徐灿;生平 中图分类号:K 8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1X (2000)01-0011-03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人间天堂之一的苏州,是以园林闻名于天下的,而拙政园又是苏州最大、最气派的园林。此园,于清初一度为降清后曾任弘文院大学士的陈之遴所有。陈之遴,字彦升,号素庵,为明末清初诗人。与陈之遴为儿女亲家的吴伟业在其《咏拙政园山茶花诗并序》中云,园“内有宝株山茶三四珠,交柯合理,得势争高,每花时,钜丽鲜妍,纷披照瞩,为江南所仅见”,并在诗中赞美此花“艳如天孙织云锦,赤贞如姹女烧丹砂,吐如珊瑚缀火齐,映如虫带虫东凌朝霞”。拙政园及园中之花在诗人笔下固然令人神往,而陈之遴作于顺治七年(1650)的《拙政园诗余序》中谈到的与园和花有关的人和事更令人追念不已,序云: 丁丑通籍后,侨居都城西隅。书室数楹,颇轩敞。前有古槐,垂荫如车盖。后庭广数十步,中作小亭。亭前合欢树一株,青翠扶苏,叶叶相对,夜则交敛,侵晨乃舒。夏月吐花如朱丝,余与湘苹觞咏其下,再历寒暑。间登亭右小丘,望西山云物,朝夕殊态。时史席多暇,出有朋友之乐,入有闱房之娱。湘苹所为诗及长短句,多清新可诵。寻以世难去国,绝意仕进,湘苹吟咏益广,好长短句益于诗。所爱玩者,南唐则后主;宋则永叔、子瞻、少游、易安;明则元美。若大晟乐正辈,以为靡靡无足取。其论多与余合。频年兵燹散佚。今冬搜辑得百首。余为之诠次。每阅一首,辄忆岁月及辙迹所至,相对黯然。毋论海滨故第,化为荒烟断草;诸所游历,皆沧桑不可问矣。曩西城书室亭榭,苍然平楚,合欢树已供刍荛,独湘苹游览诸诗在耳。自通籍去国,迨再入春明,不及一纪,而人事变易,赋咏零落若此,能不悲哉。湘苹长短句,得温柔敦厚之意,佳者追宋诸家,次亦楚楚无近人语。中多凄婉之调,盖所遇然也。湘苹爱余诗愈于长短句,余爱湘苹长短句愈于诗,岂非各工其所好耶。昔吴人盛传《络纬集》,盖湘苹祖姑小淑所著。徐氏女士,挟彤管而蹑词坛,可谓彬彬济美矣。然小淑氏从范长倩先生翱翔宦途,率愉快适志,晚节栖迟天平山,益拥苑囿泉石为乐。而余与湘苹流离坎土禀,借三寸不律,相与短歌微吟,以销其莞结感愤,何遭逢之径庭也。古人有言“和平之声淡薄,愁思之声要眇”,将无穷于遇者工于辞欤?抑辞有所以工者而无与于穷达欤?今兵革渐偃,辇下日以清晏,湘苹试舒眉濡颖,视此帙何如也。顺治庚寅长至、素庵居士书。 这篇序文是陈之遴为其妻徐灿的词集所作的序。文中提到的湘苹即陈之遴之继室徐灿。徐灿,字湘苹,又字明霞,号深明,又号紫,江南长卅(今苏州)人,为光禄丞徐子懋之次女,海宁陈之遴之继室。陈之遴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卒于康熙五年(1666),年六十二岁。徐灿生卒年不详,然大体可推知。陈之遴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为一甲二名,时已三十三岁。徐灿已归于陈之遴,时年当在二十左右,则约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前后。陈之遴康熙五年(1666)病逝于辽东戍所,徐灿约在康熙十二年(1673)“扶梓以还”。俞陛云《清代闺秀诗话》谓“素庵殁后,值帝诣先陵,湘苹迎道左,引咎陈情,疏请先臣归骨,遂荷赐环。”据《清史稿》卷六《圣帝纪》,康熙

浅谈诗词中的伤春

浅谈诗词中的“伤春” 嫣红姹紫尽迷人,自古吟哦喜赞春。 若遇牢骚失意客,风花雨柳亦伤神。 确实,触景生情,情由心生。风和日丽、群芳争艳的春天也不尽是赞声一片。自古伤春者不泛其人。因时因物而情苦感伤之句,历历可数。试于网上相关名句及评论搜举如下: 春风:①、“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此句描写的是独守春闺的妇人将一腔幽怨发泄到无知无觉吹动其罗帏的春 风上。此句看似无理,实是有情。此妇的相思之苦、想念之深由此呼之欲出。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此句旨在描写戍边战士的思乡情结,于豁达中暗含讥讽。反衬出因春风不度的“怨”之声。更强化了战士们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重大而“怨”之无奈。正合了《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之意境。 春雨:“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此句意为诗人虽在京城住了多年,不再像当年那样那样对故乡有强烈的思念,但思乡之情一直郁结在心头,那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思恋。 春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此句借眼前春花凋落引发的伤春之意,衬出目睹燕归时的思友之情。 春色:“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此句将诗人烦恼忧重及孤寂黯然之情表达于春色扰乱了他的清梦之时,很好的表达出了诗人在翰林院值夜时忧国忧民的情怀。(史载其妻曾为他买妾,却被拒绝,宋时高官如王安石这样独守一妻者极为罕见。则这首诗的主旨就绝对不是思人了,“春色恼人”、夜眠不得的缘由,也不再是诗中常见的儿女私情,而是为国为民的忧虑烦恼。) 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此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在被俘两年后对故国的不绝追思和亡国 的无奈苦楚。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表示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示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哀痛欲绝:伤心得要死。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2、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3、何以家为:还要家干什么。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时间或没有心情去考虑个人的家庭问题。 4、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5、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6、惨雨愁云:形容凄凉的景象或心情。 7、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8、泪眼愁眉:流泪的眼,发愁的眉。形容极其痛苦悲伤的样子。 9、八公草木: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10、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11、鹤怨猿惊: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12、泣不可仰: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13、美人迟暮: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14、伤心惨目: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15、昼慨宵悲:慨:慨叹。白天慨叹,夜晚悲戚。形容心情十分烦闷。 16、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17、乐不可支: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18、喜笑颜开: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19、欢呼雀跃: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20、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21、痛心入骨: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22、柳泣花啼:形容风雨中暗淡的心情。 23、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24、心奓体泰:奓:通“侈”,放逸;泰:安泰。指养尊处优者心情放逸而身体舒泰。 25、倚庐之望:靠着家门向远处眺望。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伤春情结 在古典文学中,与悲秋情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伤春情结。古人有云,士悲秋,女伤春。说的就是男士习惯于面对萧瑟的秋景而悲秋,而女性则很容易对着美好的春天联系到自身,感到幽幽的感伤。其实,我们统揽中国古典诗词后,会发现,伤春这一主题,并不主要是由女性来完成的。当然,在伤春这一情结中,确实有不少伤春诗词,是借着男性文人笔下的女性之口来抒发的。 如果说悲秋是因为“愁是心上秋”,秋天的肃杀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伤感的话,那么绚烂的春天让人感伤,则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凡事过于完美之际,往往接下来就会走向不完美。春天是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但在这花儿完美绽放的季节,诗人词人们却在这繁华的背后隐约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美好的消逝,于是面对最美的季节,却有了最微妙细腻的感伤。 当然,伤春悲秋并非是从文学的发端就开始的,而是在长期的文人创作实践中,渐渐形成的一种情感范式。这种情感范式,到了唐朝以后,逐渐稳固成熟。在唐朝以前,人们对于春天的描绘,还多是惊喜的、热情洋溢的、充满着生命都欢欣。 在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人们对于春的热爱和欢欣是不言而喻的。“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春天暖阳照耀,万物欣欣然,一幅和美的春景图。 在汉代的乐府辞中,春天也是充满温暖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温暖的春天施舍恩泽,滋润万物,使万物生长茂盛。 到了魏晋,春天依然是娇俏可爱的。“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晋?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 兵荒马乱的南北朝时代来临了。即使在这混乱的世界里,春天依然是带给人们浪漫和希望的季节。南北朝诗人陆凯在《赠范晔》一诗中写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这一枝折来的梅花,正寓意着一个奔放的春天即将到来,何等的浪漫,何等的别致新颖。 但对于春天的情感,正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诗人胸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春天,不再是纯粹的欢欣,不再是奔放的浪漫,她开始被诗人注入了幽幽的感伤和细腻的思考。春天,开始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少女,走出单纯的孩提时代,迎来了情感丰富的季节,迎来了她盛放的青春。 青春,必然是有快乐有哀伤的。这样的哀伤并不决绝,总在伤感中带有着生命的热情和冲动,与悲秋的萧瑟基调并不相同。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为青春的春天写下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妇孺皆知的《春晓》,前两句充满欣喜,后两句想来却是淡淡的感伤。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轻微的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春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