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雷竹笋栽培技术

雷竹笋栽培技术
加工工艺
在加工过程中,应根据产品需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口感。
储存与运
储存
雷竹笋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或冷 库中,以保持其新鲜度和品质。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包装和运输方 式,以防止雷竹笋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伤或 变质。
05
雷竹笋的食用方法
Chapter
人力资源管理
雷竹笋种植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源投入,人员不足或素 质不高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下降。防范措施包括:加强 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建 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生产和管理工作 ;与劳务派遣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合作,解决临时性人 力资源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竹笋的生长。
生长调节剂使用技巧
选择合适的生长调节剂
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应选择合适的生长调节剂, 如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
掌握使用浓度
要掌握好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过高的浓度会导致雷竹 笋生长异常,而过低则效果不明显。因此,应按照说明书 上的使用浓度进行配制。
注意使用时间
应选择在雷竹笋的生长关键期使用生长调节剂,以充分发 挥其作用。同时,应注意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依赖生长调 节剂。
药用价值
雷竹笋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味甘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润肠通便等功 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咽喉肿痛、便
秘等疾病。
06
雷竹笋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Chapter
市场前景分析
需求增长
雷竹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材,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 睐。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雷竹笋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雷竹笋栽培技术
汇报人: 日期:

浅析勃氏甜龙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勃氏甜龙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浅析勃氏甜龙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勃氏甜龙竹,又称为鲜笋、毛尖、毛竹或甜笋,是一种美味可口的竹笋,因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喜爱。

在很多地区,勃氏甜龙竹都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为了获得高产高品质的勃氏甜龙竹,农户们需要掌握一些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勃氏甜龙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一、土壤选择勃氏甜龙竹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壤为宜。

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对勃氏甜龙竹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改良,除去杂草和杂质,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二、选择良种在勃氏甜龙竹种植中,选择良种是至关重要的。

良种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勃氏甜龙竹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情况下,选用生长势旺盛、抗病虫害能力强、竹笋直径适中的优质良种进行种植,能够获得更好的收成和产量。

三、适时播种勃氏甜龙竹的播种时间一般选在每年的3-4月份,这个时候正是气温适宜,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在播种前,需要按照一定的行距和定植密度进行布局,以利于竹笋的生长和开发。

四、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是勃氏甜龙竹生长发育的关键。

在播种后,需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植株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施用。

一般情况下,每年施用一次基肥和2-3次追肥,可以提高勃氏甜龙竹的产量和质量。

五、灌溉管理勃氏甜龙竹对水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竹笋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在干旱季节,需要适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促进竹笋的生长和发育。

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多的水分,避免水浸导致根部腐烂和植株生长不良。

六、病虫害防治在勃氏甜龙竹的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蚜虫、蚜螟、红蜘蛛等。

农户们需要及时观察和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保证勃氏甜龙竹的生长健康和产量稳定。

总结来看,勃氏甜龙竹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土壤选择、良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

甜竹笋种植技术要点

甜竹笋种植技术要点

市场需求与价格趋势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和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对 甜竹笋的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甜竹笋富 含膳食纤维、低脂肪、低糖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 者的青睐。
价格趋势
由于甜竹笋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有限,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未来随着需求的增加和产量的减少,预计甜竹笋的价 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品质优良
选择肉质鲜嫩、口感清甜 、营养价值高的品种,以 满足市场需求。
育苗害的种子, 进行催芽、消毒等处理,以提
高发芽率和幼苗质量。
苗床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无病虫 害的苗床,进行深翻、施肥、消毒 等处理,以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播种与覆盖
将种子均匀播撒在苗床上,覆盖一 层薄土或稻草,以保持湿度和温度 。
行距
合理的行距可以保证竹笋有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一般为3-4米。
施肥方法与用量
1 2
有机肥
使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一般每亩施用1000-2000公斤。
化肥
化肥可以提供速效养分,满足甜竹笋快速生长的 需求,一般每亩施用20-30公斤。
3
施肥时间
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施肥,以促进竹笋的生长。
甜竹笋种植技术要点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种植环境与选址 • 品种选择与育苗 • 种植技术与管理 • 病虫害防治与生态保护 • 收获与加工技术 • 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01
种植环境与选址
土壤与气候要求
土壤要求
甜竹笋生长需要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以沙质或砂壤土为佳,避免粘 土和排水不良的土壤。
避免环境污染
远离污染源
选择远离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的地方,确保甜竹 笋生长环境的安全。

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方竹笋是一种优质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

林丰产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种植技术,适用于方竹笋的栽培。

下面将介绍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林丰产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方法来种植作物的技术。

这种技术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农业和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它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水分管理和植保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林丰产栽培技术还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方竹是一种生长迅速的竹类植物,其笋苗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清凉爽口、口感鲜美的特点。

方竹笋的栽培需要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科学的管理技术。

林丰产栽培技术为方竹笋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方竹笋的选种是栽培成功的前提。

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能够提高方竹笋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和施肥,使其具备良好的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避免病菌的滋生和生长。

要定期检查和处理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损失和浪费。

方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种植技术。

它通过优化种植环境、科学管理和资源利用,提高方竹笋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种植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麻竹笋概述•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麻竹笋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麻竹笋的加工与利用•结论目录麻竹笋简介麻竹笋的笋肉呈乳白色,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

麻竹笋的笋尖和笋根部位都可用于食用,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麻竹笋是一种常见的竹笋品种,具有肉质厚实、口感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

麻竹笋的分布与生长环境麻竹笋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等,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肠胃蠕动、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麻竹笋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麻竹笋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选地整地选地与整地选种与育苗选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麻竹笋母竹,以2-3年生为宜。

育苗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育苗,如春季或秋季,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栽植与管理栽植管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如鸡粪、猪粪等,同时加入适量的化肥,如氮肥、磷肥等。

要点一要点二浇水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情况,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施肥与浇水预防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治疗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如喷洒农药等。

病虫害防治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栽培技术等都会影响麻竹笋的产量。

解决方法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调整种植时间,提高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麻竹笋的抗逆性。

原因产量不稳定VS品质差原因解决方法抗逆性弱原因解决方法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栽培技术等有关。

原因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检查麻竹笋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病虫害;选用抗病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等方法。

解决方法病虫害严重麻竹笋的采收与储存030201初级加工麻竹笋的初级加工主要包括剥壳、清洗、切片等步骤,以方便后续的加工和利用。

深加工麻竹笋的深加工包括制作笋干、笋罐头、笋粉等,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市场前景。

麻竹笋的加工方法麻竹笋的利用价值与前景营养价值01药用价值02市场前景03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施肥精细管理适时采收总结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种植时间的推移,麻竹笋品种的优良性可能会逐渐降低,需要不断进行品种选育和更新。

南方雷竹笋覆盖栽培技术

南方雷竹笋覆盖栽培技术

南方雷竹笋覆盖栽培技术雷竹,又名雷公竹、早竹、早园竹等,为刚竹属禾本科竹亚科竹种,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最早出笋且笋味鲜美,是浙江省知名的多年生蔬菜,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及部分平原的荒滩、缓坡。

竹笋覆盖栽培是浙江省主推的新型实用农业技术之一。

1 生物学特性与生育季节雷竹是常绿浅根性植物,对水热要求为:年平均气温15~22℃,极限低温为-20℃,年降雨量在1100mm以上。

土层深厚,pH值4.5~7,透气保水性能良好的乌砂土、沙质壤土为最适宜。

在山区最好选择在海拔250m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的东南坡、南坡,以5~15度的低丘缓坡为好。

雷竹笋一般在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新竹生长,抽枝展叶,6月开始地下草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8~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以1年为周期,年年出笋。

2 覆盖栽培要点雷竹笋采用地面覆盖技术,可增加地温5~8℃,达到早出笋的目的,春节前后上市卖到最高价,一般在12月上中旬进行覆盖。

①覆盖物一般采用竹叶、谷壳、稻草、麦秆、锯木屑、有机肥等,以竹叶保温、增温效果最好,谷壳次之,稻草等材料相对较差。

但在生产实践中谷壳、稻草资源丰富,因而应用较多,可提早30~45天出笋。

②覆盖厚度一般以覆盖物厚30cm左右为宜,要求覆盖后地表温度达到10℃以上。

③覆盖方法可用双层覆盖法,即下层用切短的稻草、厩肥等覆盖,增温作发热层,厚15~20cm,上层覆盖谷壳保温、透气为保温层,厚10~15cm。

④覆盖期管理覆盖前先将竹林地削平,再每667平方米对水施尿素60kg或人粪尿1000kg浇泼湿润。

按上法分两层覆盖,盖后如遇久晴不雨,土壤干燥,应泼浇1~2次水,以提高土壤湿度促进发酵。

挖笋过半后,先撤掉部分覆盖物,以降低土壤温度和湿度,控制延迟竹笋出土,便于母竹的留养,挖笋结束后,气温逐渐回升,分2次撤掉覆盖物。

早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早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投资回报期
早竹笋用林的投资回报期通常为5-8年,具体时间取决于种植技术、市场行情和管理水 平等因素。
收益率
根据市场调查和实际案例分析,早竹笋用林的收益率一般在10%-20%之间,具有较好 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
05
早竹笋用林发展前景与挑战
市场前景与需求预测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竹笋作 为一种绿色、健康的食材,市场需求 逐年增长。
案例总结
浙江安吉县早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不仅提高了当地竹农的经济收入,还带动 了整个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案例的成功 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案例二
要点一
福建建瓯市早竹笋用林丰产栽培 技术应用概况
福建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为了 提高早竹笋的产量和质量,该市积极推广早竹笋用林丰产 栽培技术。通过引进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等措施,实现 了早竹笋的高产、优质、高效。
02
03
栽培技术优化
病虫害防治
研究合理的施肥、灌溉、修剪等 栽培技术,提高竹笋的产量和品 质。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推广 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提高竹笋的安全性。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政策扶持
01
政府应加大对竹笋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竹笋
产业的发展。
产业布局
02
优化竹笋产业布局,合理规划竹笋种植区域,推动产业集聚和
要点二
案例总结
福建建瓯市早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为当地竹产 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竹农的经济收入。该案例 的成功经验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案例三
湖南桃江县早竹笋用林丰产栽培 技术应用概况
湖南桃江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拥有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 件,适合发展早竹笋产业。为了提高早竹笋的产量和质 量,该县积极推广早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通过科学 规划、加大投入等措施,实现了早竹笋的高产、优质、 高效。

毛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运用

毛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运用

毛竹为禾本科植物,竿身最高可达20m以上,因竿型粗大,使其成为建筑用材的首选。

毛竹笋的味道非常鲜美,深受人们喜爱,由此使得毛竹笋材两用林的数量不断增加。

为实现笋材优质、高产的目标,除了要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要点之外,还应当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毛竹笋材的危害。

一、毛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技术要点1、选地与整地(1)优选造林地根据毛竹笋材的生长习性,可将林地选在海拔500m以下,背风向阳的地方,林地周围要有良好的排灌条件,土壤越深厚、越肥沃、越疏松越好,含有机养分和无机矿物质的土壤最为适宜;年均气温在16±1℃,年均降水量不少于1000mm;造林地的坡度不宜过大,以15°左右为宜,如果坡度过大,则会导致挖笋时,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不宜选择平坡地,以免雨后积水,对毛竹笋材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所选的造林地交通应当便利,附近要有水源。

(2)精细整地为给毛竹笋材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应当在造林地选好后,开展精细整地,具体方法及要点如下:①在对造林地的土壤翻垦前,先进行一次全面的砍灌,将造林地范围内的杂灌全部砍倒后,并依次铺放在毛竹栽植的行间,当嫩枝叶脱落或是腐烂之后,将剩余的清除干净。

砍灌应当尽可能在8月底以前完成,给翻垦留出充足的时间。

②翻垦应当在毛竹笋材栽植前的1个月左右完成,按照翻垦率的不同,可将翻垦划分三种整地方式,即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其中,全垦是对造林地内的土壤进行全面深翻处理,当造林地的坡度在15°以下时,人工全垦整地的深度以30cm左右为宜,机械全垦整地的深度应达到50cm以上,要使土块变得细碎,地表整平,树兜、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带状整地是沿着等高线,对造林地进行带状开垦,带宽与带距控制在3-4m左右,整地的深度为30cm,要将地面上的杂物清除干净,毛竹笋材造林后的1-2年内,将整地时未垦的地带轮流垦完;块状整地是依据造林地的密度,定点块状开垦,地块的尺寸为2m×2m,毛竹笋材造林后的1-2年内,要不断拓展翻垦的范围,直至达到全垦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笋栽培技术
邓征宇 副教授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华南最著的几个栽培笋用竹种的简介

1、麻竹笋:又称甜竹,大叶乌竹

是珠江流域、福建、台湾最重要的笋用竹。 竹合轴丛生,高20-25米,横径10-20cm, 出笋期5-11月,以7-8月最盛。一般重1kg,
大的重3.5-4kg,产量高,可达10001500kg/mu。


3、母竹的选留和更新: 麻竹和大头典竹 4-6年生的母竹发笋能力最强。故在定植的当 年和第二年每丛竹共留健壮新竹7-8株,其余竹 笋割笋不留竹;第三、第四、第五年只割笋不留 竹;从第六年起,每丛竹子每年春季留3-4条新 母竹,其余竹笋全部采收,于当年冬季砍除3-4 条老竹。第七年选留3-4条新母竹,其余竹笋采 收,于当年冬季砍除3-4条老竹,完成母竹的一 次更新循环。 要使每个竹丛经常保持母竹7-8条。所谓“爷 孙不见面”。



③竹枝扦插:扦插竹枝以3-4月最适宜。 从2-3年生的竹竿上选生长健壮,隐芽饱满的主 枝,从基部砍下,并在第三节之上约2cm处剪断, 最上位的一节适当保留些枝叶以利光合作用。中 间一节上的侧枝留一节剪短,基部的侧枝全部剪 掉。剥除枝箨使芽眼露出,即可扦插。 在苗床以行距25-30cm开沟,按约15cm的株距 把竹枝斜埋,使芽眼朝向两侧。覆土后使最下一 节埋入土下3-6cm,露出最上一节的枝叶,然后 盖草淋水。扦插后约10天内要适当遮荫,并保持 土壤湿润。20天后施入一次速效N。经3-5个月 即可成苗。

四、竹笋的繁殖

竹类造林方法很多,竹子有有性繁殖和无 性繁殖两种。有性繁殖是用果实,无性繁 殖是用营养器官,如植株、竹鞭、竹竿、 竹枝等。
1、分篼法,即整株移栽
这是成活率高发笋量大而最保险的方法, 但因需挖取母竹,运输困难,且受种源限 制,成本较高,常不适于大面积造林。 (1)种竹选择:丛生竹要选生长期健壮, 枝叶茂盛,无病虫,竿基肥大充实,须根 发达的1-2年生幼龄竹做种竹。这种幼龄植 株一般着生在竹丛边缘。麻竹、绿竹、大 头典竹的种竹选用胸径3-5cm植株。
竹居主要地位。地下竹林枯荣,涉及地下竹鞭的
兴衰,所以,在竹林生长上必须保留足够数量的 健壮母竹,加强培育管理,改善土壤条件,提高
竹林的光合能力和养分积累,才能为竹笋生长提
供充裕的物质基础。
4、土壤:

土壤疏松深厚,有利于竹鞭和竹根的生长。 土壤粘重,空气容积减少,影响好气微生 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不利于竹鞭、竹根的 生长。 竹子最适宜的PH为4.5-7。

2、压条和扦插
麻竹、绿竹等的竹竿和枝条上的隐芽,在 适宜环境下能发芽和生根,长成竹苗。故 可采用压条和扦插繁殖。 (1)竹竿压条:在竹竿养分积累多,竹液 开始流动前进行压条繁殖。






一般在2-4月选1-2年生隐芽饱满的竹竿做压条。 从竹竿基部向外开挖一水平直沟,深、宽各1520cm,长度与竹竿相等。沟底填细土,施入腐 熟有机肥,与土拌匀。 在竹竿基部背面砍一缺口,深度达竹竿直径的 2/3,然后把竹竿朝开沟方向缓慢压倒。 留20节左右削去竹梢,保存最后一节的枝叶,以 利光合作用和养分、水分的输导。其余各节枝条 除留主枝1节和隐芽外,全部从基部剪掉。 再把竹竿压入沟内,覆土3-5cm,轻轻压实,露 出末端一节的枝叶,浇水盖草。 以后经常淋水,约经3个月,各节隐芽可发芽生 根。次年春挖起压条,逐节锯断成独立的竹苗。


复轴型 兼有单轴型和合轴型地下茎的繁殖特点。 既有地下做大距离横向生长的竹鞭,并从 鞭芽抽笋长竹,稀疏散生,又可从竿基芽 眼萌发成笋,发育成为丛的竹竿。如苦竹 属。

2、竹笋

竹笋是着生在地下茎上短缩肥大的芽,即 竹子的幼苗。它的外表包着坚韧的笋箨 (笋壳),内部有柔嫩的笋肉。竹笋内部 有许多横隔。竹的笋肉、横隔和笋箨的柔 嫩部分,可供食用。
5、大头典竹 此竹是吊丝球竹的变种,植株丛生,高可 达15米,径9-10cm,先端下垂,竿多少有 些呈“之”字形折曲,新竿节上披黑色毡 毛,节间长20-30cm,枝少,叶阔披针形。 笋头大,先端钝,一般重1500-2500克。 笋肉黄白色,节间分化不明显,近于实心, 肉质滑,含水量高,有的略带苦味。5月下 旬开始收获,6月上旬-9月中旬为盛期,10 月为末期。该种竹出笋略迟,采收年限较 短,产量1000-1250kg/mu。

(2)母竹挖掘 :挖掘时,从离植株25cm 处的外围开始,向内逐渐深挖,防止损伤 竿基的芽眼,尽量多留须根。在靠近老竹 的一侧,找到竹竿与老竹竿基的连接点, 用利斧从种株的竿柄处砍断,地上部留2-3 盘枝叶截断,减少水分蒸发,又便于运输。 特别要注意切勿劈裂切口。种竹挖取后若 不能及时栽植或需运输,则应放置在阴凉 避风的地方,适当浇水或用湿草捆扎竹蔸。
1、造林地点的选择: 丛生竹最宜在溪流沿岸造林,其次是平地和 缓坡地,不宜在山上造林。这是因为丛生竹种的 根系不一般比散生竹种的分布浅而范围小,耐旱 力弱,只能适应含水量较多的土壤。 2、种竹的定植: 采用整株定植的最好在早春移栽造林,也可 在雨季移栽。用竹苗造林的最好在雨季定植,由 于竹苗生活力强,在其他季节移栽也易成活。 麻竹一般在3~4月份发叶,5~10月份发笋,造 林最好在1~3月竹子“休眠”期进行。 每亩定植株数:麻竹为25-30株;绿竹为3040株;其他竹种基本上是在30株左右。

三、生态习性

1、温度:
每一种竹笋的生长,都有温度的“三基点”: 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在年平均温 度为12-22℃,1月平均温度为-2-10℃,极端最 低温度-20-2℃的地方,才有竹子分布。 因种类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差异。 丛生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以上,1月平 均温度要求在8-10℃,麻竹在气温降至0℃就要 受冻害,-5℃竹竿地下部分全部冻死,-7~-9℃ 地下部全部冻死。绿竹、箣竹比麻竹较耐低温。 竹笋春季生长的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制约, 气温高,竹笋生长快,反之则慢。

2、水分:

竹子适生区年降水量500-2000mm,散生 竹类所需降水量是1000-1400mm,生长最 盛;丛生竹类,如麻竹、绿竹、箣竹要求 降水量在1400mm以上。水分是主要的分 布限制因子。 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丛生竹笋的生长影响 程度尤为重要。

3、养分

由于竹子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因此需
3、箣竹笋: 箣竹合轴丛生,茎节 有箣。单笋重500克。 笋质较差,宜加工成
酸笋后食用。收获期
5-10月,以大暑前后
最盛。
4、吊丝丹竹:别名甜笋、
粉丹竹

此竹合轴丛生,高10米鲜笋重500-1500克, 早期笋近实心,含水量高,肉质嫩滑,无苦
味,品质优良。采笋期5-11月,以7-9月为
盛期收期,出笋早而多,采笋年限长。是供 夏季鲜食的优良竹笋,产量450-1000kg/mu。
定植方法: 定植穴深约30cm,施入腐熟有机肥1525kg,与土拌匀,后盖一层表土,然后把 种竹斜放入穴内,使竿基的两对大芽都倾 向水平位置,则发笋后长成的各新竹之间 距离较大。使上面竹竿的切口向上,灌入 稀泥浆以防竹竿干枯。种竹栽下后分层填 土踏实,使根与土密切接触。灌水后盖松 土,堆成馒头形以防积水烂蔸。 采用竹苗造林的,把竹苗带土挖起,移 入穴内,使根舒展,另肥土后压紧,灌水 盖土即可。

竿茎

是竹竿的地上部分,端正条直, 一般形圆中空有节,上部分枝 着生叶片。每节有两环:下环 为箨,又称鞘环,是竹箨脱落 后留下的环痕;上环为竿环, 是居间分生组织停止生长后留 下的环痕。两环之间为节内, 两节之间称为节间。相邻两节 间有一横隔,称为节隔。
竹枝:是竿茎上的 分枝 果实:竹的果实类 型较多,通常为颖 果,也有浆果、坚 果。正常情况下只 含1粒种子。


麻竹类(丛生竹类)包括麻竹、绿竹、大头典竹、 吊丝丹竹、吊丝球竹、箣竹等。都是丛生型的笋 用竹。它们产笋盛期在夏季,统称夏季竹笋。 丛生竹无明显的地下茎,丛生,产笋期较长,从 5-10月都可产笋,气候温暖年份可延至11月。丛 生竹笋的产量较高,如麻竹笋、大头典竹笋等一 般亩产量可达2000-3000kg,其中管理得好的麻 竹林亩产量可达5000kg以上。吊丝球竹、吊丝 丹竹亩产量也有500-1000kg。
3、播种育苗: 采用播种育苗,可在短期内繁育大量竹苗。 实生竹苗生活力强,可塑性大,不仅栽培 易成活,而且能适应不良的环境。我国毛 竹的北移到黄河流域,南移到广西中部栽 培,采用播种育苗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竹子种子秋季成熟后即能发芽,种子在贮 藏过程中易丧失发芽力。

五、丛生竹(麻竹)的栽培技术


2、绿竹笋
绿竹合轴丛生,竿高6-9米,径5-8cm,。常植于 河流两岸,房前屋后。

绿竹笋笋长约25cm,直径8cm,重约500克。笋肉 质柔软,脆嫩,纤维少,味甚鲜美。节腔分化不明 显,近实心。6月开始收获,7-8月为盛期,9月为 末期,为优良的鲜食夏季竹笋,产量500600kg/mu。

根据竹子地下茎分生繁殖特点和形态特征,
可分为下列三大类型 单轴型: 地下茎细长,横走地下,称为竹鞭。竹鞭有节, 节上生根,称为鞭根。每节着生一芽,交互排 列,有的芽抽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 的芽发育成笋,出土长成竹竿,稀疏散生,逐


渐发展成林。如刚竹属的毛竹。

合轴型 地下茎粗大短缩,工密根多,顶芽出土成 笋,长成竹竿。除少数竹种外,这种类型 的地下茎,不能在地下长距离蔓延生长, 顶芽抽笋长成的新竹一般都靠近老竿,形 成密集丛生的竹丛,竿基则堆集成群,如 麻竹、绿竹、吊丝丹竹等。
3、竹竿

竹竿是竹子的主体,分竿柄、 竿基和竿茎三部分。
竿柄:

是竹竿的最下部分,
与母竹的竿基或竹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