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巴哈提古丽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与探讨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与探讨发表时间:2018-11-27T14:25:54.7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潘德佳[导读] 临床上应用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质量因素、患者机体因素以及临床药物使用因素三个方面。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重庆市 405400【摘要】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以及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剂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引言中药注射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治疗药物,该类药物是利用中医药理学和现代药理学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从中药材中提取出有效成分,通过一系列工艺后制成的一种剂型。
中药注射剂以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受到了较多的欢迎。
然而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比较高。
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发生原因1.1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皮肤上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过敏症状;在呼吸系统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喉头水肿等;在循环系统上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心动过速以及寒战、发热、大汗等,在消化系统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呃逆、黄疸以及腹痛、便秘等;在注射部位还可能出现静脉疼痛、脉管炎、静脉炎等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肌肉骨骼疼痛、感冒等不良反应。
1.2发生原因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药物质量、患者机体因素以及药物使用三个方面,其中药物质量因素主要包括药材质量、生产工艺、药物成分、渗透压、pH等;患者机体因素主要包括过敏体质、年龄等方面;药物使用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辨证不当、配伍不当、溶媒不当以及治疗操作不当等。
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2.1药物质量因素(1)由于中药药材的质量会受到种植地的气候、土质、采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产地、批次药材质量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也就导致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不稳定,部分质量较差批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类型均较高。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中药注射剂是我国创新型的一类药物,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时显示出突出的治疗效果。
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的扩大,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从而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针对于此,该文对近5年100余篇文章进行综述,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中关于不良反应成因的主要研究方法,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按涉及的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类主要有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等。
从生产到使用的各环节中,引起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因素以原料因素、制剂因素、调剂使用过程因素为主。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该文通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其现状、成因及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标签: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安全性;稳定性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TCMIs)是指饮片经提取、纯化制成的专供注入人体的溶液、乳状液及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的无菌制剂[1]。
中药注射剂不仅保留了中医药传统的治疗优势,而且具备西药起效迅速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977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了23种中药注射剂。
1985—1998年共有双黄连粉针、康莱特注射液、香菇注射液等11个中药注射剂批准上市[2]。
由于1999年SFDA发布了《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3],2000年SFDA又陆续颁发了《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和《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监管力度,获得新药证书的中药注射剂数量有所减少[4]。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研究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总结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其成因,谈探究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
方法:选择2018.4~2021.10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的120例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解析不良反应成因,探讨改善策略。
结果: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占比达到43.33%,其次为全身性反应,26.67%,第三位是中枢系统反应,15.00%。
引起本品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教导,包括自身化学成分因素、不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超时使用等。
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较多,应加强药学干预及监督,提升药物使用效果,改善疾病预后。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措施探究[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analyze their causes, and explore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treated wit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from April 2020 to Octo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Results: skin andits accessories damage was a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accounting for 43.33%, followed by systemic reaction, 26.67%, and central system reaction, 15.00%. The cau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his product include its own chemical composition factors,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drugs, differences between inpiduals, overtime use, etc.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and supervision should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drug us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Research on measures中药注射剂自身有使用便捷、安全性高、治疗效果优良等特征,故而当下其在很多疾病临床治疗中由所应用,比如治疗心血管、肿瘤及妇科疾病等【1】。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李祖莉

摘要】本文就主要对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的过敏反应、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等常见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298-02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最常见的有心悸、心律失常、胸闷、休克等症状。中药注射剂益气复脉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劳累性心绞痛等疾病的一种重要药物,但有文献报道指出,益气复脉在临床治疗中会引起心血管系统损害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为心悸,但绝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症状可自行得到缓解[6]。
2.1药材成分与质量的影响
制作中药注射剂所使用的中药材成分与质量是影响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是在制作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是中药材中所提取的有效成分或部位,但由于中药材所含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不乏一些会有致不良反应的药效成分,例如水牛角中的蛋白质、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山羊角水解物丹参中的丹参酮等成分均具有致敏作用,是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中药材的生长会受到地域、气候、采收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批次的中药注射剂在质量上也存在不同,这也给临床用药造成中还会引起以下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血液系统损害和运动系统损害,引起的局部反应,目前发现的有关节型损害,主要由猪苓多糖注射液引起;还有溶血、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等不良反应。以上不良反应虽然较为少见,但仍存在,且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危害。
2.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1.4消化系统损害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研究现状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研究现状A review on adverse reactions of TCM injections牛媛媛1刘俊宏2张萍1符博雅1汪龙德2*(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730020)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1)01-0117-【摘要】自20世纪40年代起,中药注射剂因其剂量可控、疗效迅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中医药改革的深入,与之伴随而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与研究。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中药注射剂的起源、研究现状、不良反应分析与思考等方面,深入探索适合中药注射剂发展的现代化之路,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计量学;分析思考【Abstract】Since the 1940s, the TCM injection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edical and health field due to their controllable dosage and rapid curative effects. However,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CM medicine,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it. It appears in the public eye, and is valued and studied by social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s method, the modernization road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jections were thoroughly explored from the origin, research status, and adverse reactions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TCM injections in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the clinical safety and 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Keywords】TCM injections; Adverse reactions; Bibliometrics; Analytical thinking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1.01.041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药品制备工艺的改进,从单味中药或复方制剂中提取药物有效成分制成可供注体内的灭菌溶剂、粉末或浓缩液[1]。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研究进展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其研究进展【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原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方法:对近年来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和分析。
结果:得到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策【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99-02目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使医生和患者在用药方面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与普通的中药制剂相比中药注射剂起效迅速、作用强,但是由于其直接进入血管、皮下或肌肉组织,且中药成分复杂,各种配伍关系尚未清楚,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参差不齐等,使得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率较高,本文统计了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对adr 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的探讨和分析。
1.常见中药注射剂adr累及的系统及临床反应中药注射剂的adr与其它中药剂型相比,位居首位,几乎累及身体各个系统,(见表1)。
2.中药注射剂adr的特点2.1 普遍性:中药注射剂adr涉及的品种多,所统计的常用中药注射剂均有不良反应发生的报道。
2005年我国药品adr报告超过17万例,中药不良反应占总数14%,而中草药注射剂占到其中的75%[1]。
2.2 多样性及严重性:由(表1可知),临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以皮肤反应的症状较为常见。
2.3 多发性及偏向性:各年龄段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60岁以上的老人和18岁以下的儿童发生频率较高,女性更易发生adr[2]。
3.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3.1 药物本身的因素:3.1.1 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注射剂的质量。
中药材本身的质量受产地、生长环境、采收季节、加工洗涤、炮制、贮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如膜荚黄芪以内蒙产的质优,而黑龙江移载的则植株高大,质量低劣[3]。
3.1.2 中药的成分:中药注射液都是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的,由于成分复杂,且有些蛋白质、鞣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于剔除,残留在药液中作为抗原在输注时易引起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在中药注射剂中的探讨

不良反应在中药注射剂中的探讨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增强临床用药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0年5月到2014年5月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资料12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统计。
结果: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神经系统、皮肤系统以及胃肠系统,占总数的76.23%,相比其它器官的损害显著增多(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导致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药证不符,之后为配伍失误和应用时间过长,占原因总数的73.8%,相比其它因素显著增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非常多见,增强临床用药水平、严格观察输液反应、注意辨证论治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使用药安全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因素现在我们国家对中西医结合的积极推动,很多临床用药与中医药密不可分。
中药注射剂指的是将药材中的有效物质进行提取,制成乳状液或者是灭菌溶液,或者是能够配成溶液的浓溶液或者是无菌粉末,是现在我们国家发展出的一类中药制剂[1]。
现在很多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病历随之增多,对于中药注射剂使用安全的问题受到了医药工作者以及药品监督部门的关注[2]。
本文选取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资料12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统计,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0年5月到2014年5月使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资料12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12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9例,占总数的56.56%,女性患者53例,占总数的43.44%;122例患者年龄小于30岁的共有42例,占总数的34.43%,年龄区间在30岁到60岁的共有67例,占总数的54.92%,年龄大于60岁的共有13例,占总数的10.66%。
1.2 方法对1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 第 5 卷第 7 期2018 Vol.5 No.7165·综 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吴冬云(哈尔滨晋欣医药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摘要】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中较晚研制的品种,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到目前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一百多种,而生产的企业有四百多家。
很多中药注射剂是临床急需而且疗效明显的药剂,不过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注射中药注射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且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据有关数据显示,注射中药注射剂后比其他方式摄入中药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远远高出了百分之五十九左右。
由此可见,中药注射方式的危害要比其他形态药剂严重很多。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对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以降低患者在注射中药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策【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7.165.02就目前来看,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对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越来越常见,给医生与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比起普通的中药制剂,中药注射剂具有起效快、药效高等优点,不过由于它是直接进入患者皮下组织内部,且中药的具体成分较为复杂,在制作的过程中药剂成分的比例不好把握,导致注射剂质量与稳定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使患者在接受中药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幅提高。
本文主要指出患者注射中药注射剂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1.1 不良反应的多发性和普遍性近年来,几乎所有类型的中药注射剂在使用后都出现过或大或小的不良反应。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中药不良反应中,中药注射剂应用的不良反应情况不仅是最多的还是最严重的。
据统计,二零一二年到二零一六年期间应用的八十五种药物,中药注射剂应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有八百一十八例,其中茵栀黄注射液九十一次,双黄连注射液一百二十九次,清开灵注射液一百二十六次,复方丹参注射液八十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巴哈提古丽
发表时间:2017-11-08T14:00:24.7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作者:巴哈提古丽[导读] 探究临床治疗应用中中药注射剂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效提升临床用药安全。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阿勒泰市 83650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应用中中药注射剂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效提升临床用药安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8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并且针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统计。
结果:108例患者当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神经系统、胃肠系统以及皮肤及附件是非常常见的,各占14.81%、19.44%、31.48%,三种器官损害占了65.73%,与其他器官损害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个体因素9例,占8.33%,输液速度过快13例,占12.04%,剂量过大、时间过长20例,占18.52%,配伍失误26例,24.07%,结果药证不相符40例,占37.04%。
其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就是结果药证不相符所引起的,与其他因素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病情进行辨正的用药,严格了解中药药物的适应证,在用药之前应该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重视临床用药的方法准确掌握用药的剂量,加强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实时观察,重视临床药物的配伍方法等。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有效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随着我国中西医结合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我国中医治疗逐渐出现一种“复苏”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和用药都涉及到中医药。
中药注射剂实际上就是指在药材当中提取一些有效治疗的物质,然后制作成为能够注入人体当中消灭菌群的乳状液或者是溶液等,又或者是浓溶液以及供临用之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这是近些年我国逐渐发展的一种重要制剂治疗的新形式[1]。
随着越来越多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应用,在其发会重要作用的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因此,应该获得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基于此,本次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8例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究临床治疗应用中中药注射剂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效提升临床用药安全,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8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并且针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统计。
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25-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33±4.65)岁。
1.2方法
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为了探究临床治疗应用中中药注射剂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效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次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8例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研究,运用SPSS软件,将所有数据填写至SPSS软件之中,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整理其所得结果,最后运用卡方检验,检验数据准确率,得出具体数值,数值运用P值表示,若P小于0.05,则说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为了探究临床治疗应用中中药注射剂所产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有效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次临床研究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8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并且针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统计。
结果显示,108例患者当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神经系统、胃肠系统以及皮肤及附件是非常常见的,各占14.81%、19.44%、31.48%,三种器官损害占了65.73%,与其他器官损害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越来越多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应用,在其发会重要作用的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因此,应该获得更多的重视和关注[2]。
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中药注射剂药品的质量,相关的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加大研究力度,有效改善中药注射剂本身的生产工艺,提升中药注射剂的技术含量以及生产水平等[3]。
因此,在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病情进行辨正的用药,严格了解中药药物的适应证,在用药之前应该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重视临床用药的方法准确掌握用药的剂量,加强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实时观察,重视临床药物的配伍方法等。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有效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冯强,黄惠红,朱婷婷. 中药注射剂溶媒类型、滴速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J]. 河南中医,2015,(12):3200-3202.
[2]袁强,王莉,成岚,崔小花,钟大可,李媛媛,商洪才,张伯礼,李幼平.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02):132-139.
[3]汪艳,季爱民,张忠义. 中药注射剂致重症过敏反应研究进展及其致敏原筛查策略探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15,(13):96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