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词汇的泛化现象

合集下载

军事语言的泛化现象分析

军事语言的泛化现象分析
量 运 用 到 企业 中 。
工作机会或 失去工作机会 ,是使用频率相当高 的词。 ( )民主推荐 、公开 竞职、差额 票决—— 牡丹江干部 9
“ 选 ” 上 岗 。 ( 人 民 日报 》 2 0年 7 2 ) 比 0 8 月 E 31
( 1)新 “ 商”进 军北 京硕 果丰 。 ( 山西 商报 》 晋
( )军事语言在体育 中的运用 二 人 们 常常 把 竞技 体育 比作 战争 ,因 为它们 都 有 激烈 的对 抗性 ,所 以体育 比赛 使用军事语 言 的频率 也很高 。例
如 : “ 时 多 流 汗 , 多 流 血 , 战 时 少 牺 牲 ” :再 比 如 “ 平 败 准 备之 战 ”等 语 言 常 常用 在 运 动 赛场 上 。
( 6)英语 四 六级 考期 , ,专 家教 你 如何 “ 阵磨 临近 临
军 事 语 言 的 “ 化 ” , 指 的 是 军 事 词 语 使 用 范 围 扩 泛
大 的现 象 。 军 事 语 言 向其 他 领 域 的 渗 透 或 社 会 化 , 自古 有 枪 ” 。 ( 钱 江 晚报 》2 0年 6 ) 0 6 月2 1 E 之 。例 如 “ ” ,本 义 指 将 士 穿 的 铠 甲 , 是 军 事 词 语 ,后 介 ( 四)军事语言在 医学领域 中的运用 来 则 用 以 指 动 物 的 甲 壳 。 “ 鼓 作 气 ” 是 作 战 用 语 ,后 来 一
月2 3日 )
( 4)冲击重 庆首金 失 利 ,拳 击选 手石 李二将 双双 败
北 。 ( 重 庆 晚报 》 2 0 年 9 1 日 ) 05 月 3
中 的一部分词语 借用到 日常生活 中去 ,使这 一部分词语产 生 了新义 。新 中国成立 以后 ,虽然军事 战争 已经停 止 ,但

汉维店名词语的泛化研究

汉维店名词语的泛化研究
作者 简介 : 冯 治云 ( 1 9 9 2 一 ) , 男, 四川西充人 , 硕士 , 喀 什大学 中语学院 2 0 1 4级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汉维翻译理论与 实践。
种 头饰 , 因这类物 品是古代 妇女 的高 贵装 饰 , 人们便
例: 珠拉 + 大酒店 y l a q a w a q  ̄ a n i s i 、 旗外尔师傅 凉 称女 中豪杰为“ 巾帼英雄 ” , 后人又把“ 巾帼” 作为妇女 皮 i w r u s t a m r a p i z a  ̄ a n i s i 、 阿尔曼 a r m a n t a l l a b a z i r i 、 伊 的尊称 。 用 于店名后表达 出一种妇女在家政行业 中勤 合 拉 斯 i  ̄ l a s t a l l a b a z i r i 。 在这里“ 珠拉 ” 原 一 般 指 木 卡 劳, 细心能 干的品质 。 在樱花厨 卫中“ 樱 花” 本 来是蔷 姆 中一种舞 曲名 ,在 阿曼尼沙汗 的时代也用于人名 , 薇科樱属植物 的花朵统称 , 而在这里特指 由台湾建立 而现在现多指光 泽 , 是 有光泽 的意思 , 从 民族心理 角 并打造 的国际一线的厨卫品牌。 意在体现家用 电器如 度讲大部分维吾尔族更喜欢有光泽的东西 , 店主要表
上。 通 过 对 喀 什 店 名 词语 的 泛化 研 究 , 一 定程 度 上有 助 于推 动 喀 什 经 济 发 展 。
关键词 : 汉 语 维 吾 尔语 泛 化
词 义泛 化 又 是 词 义 变 化 发 展 的 方 式 和 途 径 之 一 , 樱 花般美丽 大方 , 干净整洁。
是 指把本适用于 甲事 物的词义推演 到 乙事物 或其他 事 物上 。或 由适用 于个别事物演 进到适用 于一般事

俄语术语泛化现象

俄语术语泛化现象

俄语术语泛化现象郭珂摘要:术语称谓专门知识领域的概念,具有单义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特点,但语言中常常看到术语发生泛化。

在此过程中,术语往往丧失单义性和系统性,并产生新的词义。

关键词:俄语;术语;泛化;非术语化;术语转移术语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术语作为术语学的研究对象,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这主要是因为术语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如术语学、语言学,甚至哲学和逻辑学。

本文采用塔塔里诺夫对术语的定义:术语是指称专业活动或专业领域概念或现象的词或词组,是术语学的研究对象。

(1)随着社会的发展,术语使用的相关现象吸引了众多学者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概念混淆。

我们发现目前语言学界对术语泛化、非术语化、术语转移概念的使用混杂现象。

一、术语泛化现象术语泛化现象指的是术语语义的变化,这种语义的变化往往是在术语使用范围变化时产生的。

它包括两个方面:术语进入到通用语中;术语从术语系统A中进入术语系统B。

(一)非术语化现象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很早就出现在语言中了,语言学家们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非术语化是专业词汇向通用词汇的转化,这一过程中术语突破术语系统的限制转化成通用词,并且抛弃其原有术语系统的结构性特征。

简单说,非术语化指的是某一个术语脱离原有系统,进入通用语中使用,这一现象就是术语的非术语化。

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涉及各个领域,例如物理领域术语резонанс(共振——回应);道路领域узел(道路交叉点——症结,焦点);纺织领域术语рвань(线头——穷人);建筑领域术语светильник(照明器——在智慧或道德方面有影响力的人);经济领域术语инфляция(通货膨胀——不值钱);政治领域术语консенсус(经讨论表决后达成一致——日常生活中达成一致)等。

非术语化也是一个跨语言现象,在不同语种中都有所体现。

如汉语中“命脉”本是医学领域,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经济命脉”,此外常见的还有白痴、裂变、蒸发、重心、对接、含金量、破产、绝缘体等;turbulence是物理术语,指液体或气体不规则地物理运动,在非专业语境中,表示骚乱、动荡。

语义泛化的特点

语义泛化的特点

语义泛化的特点
语义泛化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指词义扩大或变化的现象。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泛化的范围广泛:语义泛化使得术语从专业化逐渐泛化为大众用语,从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种现象既发生在专业领域的内部,也渗透到外部的其他领域,有时甚至进入普通词汇系统。

2.不平衡性:一般而言,人们较为熟悉或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的术语语义泛化程度会更高一些。

3.时代特征:语义泛化还可能受到时代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

4.系统性:某些学科的术语语义泛化可能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系统性。

例如计算机科技术语的语义泛化具有一系列基础特征,如泛化不充分性、正在进行时性、泛化不对称性和转移非完全性等。

5.语法特点:随着语义的泛化,词语的句法功能和句法语义也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类词缀的大量出现和新词的构造方式等都体现了现代汉语新词的一些重要特点。

6.类推机制与仿造造词:语义泛化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类推机制的使用和仿造新词的现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语言学专家。

汉语儿童早期词类泛化现象综述

汉语儿童早期词类泛化现象综述
得词 汇类型 方面 , 儿 童早期 词 汇学 习过程 中 .实词 占据绝 大优 势 。而实词 中习得 名词 最
儿童1 ; 2 至3 ; 6 岁语 料 中泛化情 况进行分 析统计 , 结 果与该 观 点一致 , 同时. 泛 化顺 序 也与 语义 、 语 法 范 畴在认 知处 理 上
三汉语儿童早期词类泛化方式一语境匹配werner1948强调情感反应行动计划和在孩子的特殊词汇延魏锦虹2005在解释儿童理解词义策略中提到儿童在学习词义时会使用语境套用策略当妈妈给10个月大的儿童k讲故事时叫做记号后来在成人的帮助下他逐渐理解了记号的标含义除了x其他符号也叫做记号但是对记号的抽象虫叮咬的痕迹也叫做记号
指迁移 ,其结 果是某 词语 的所有指 称对 象都 包含一 个或 几 个 公有语 义特征 。例 如 , Mo o r e ( 1 8 9 6 ) 指出, 儿 童将 “ 苍蝇 ” 的
[ + 大小 ] 界说特征 , 过分 扩充到 “ 一点灰尘 , 所有 的小昆虫 , 自 己的脚 趾 , 面包 屑 , 一 只癞蛤蟆 ” 这些对象 上 。 另一种称 为“ 混 合 泛化 ” , e P J . 1 , 童 只是将 从原 型 中提 取 的若干 个特 征使用 在
个 球或者 自己抛丢某 物 。彭小红 、 刘玉 兰( 2 0 0 8 ) 对儿童名 词
概 念 的掌 握过 程及 出现 的词 义 泛化 现 象做 了分 析 研究 , 发 现 名词泛 化现象普 遍存 在 , 且 一般 为单 一泛 化 , 并且 还用 范
二、 汉 语 儿 童 早 期 词 类 泛 化 原 因
( 一) 相 似 性

汉语 儿童早 期词类泛化特 征
( 一) 词 类 泛 化 种 类
李宇 明 ( 1 9 9 8 ) 指 出词 义泛化 有两 种情 况 , 一种 称为 “ 单

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

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

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是指这些专门用语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扩大其含义范围的现象。

这种泛化现象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领域之间交流的加强而逐渐产生的。

通过将科技术语和行业语泛化,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某些新概念、新技术或新领域。

科技术语和行业语的词义拓展通常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类比:将科技术语或行业语与现有概念进行类比,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例如,“大数据”这个科技术语可以类比成大量数据的集合,类似于“海洋”的概念。

隐喻:将科技术语或行业语与非科技领域的事物起来,以帮助读者产生更直观的认识。

例如,“云计算”可以隐喻成在云端进行计算,就如同在天空中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科技术语或行业语的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实际应用。

例如,“物联网”这个科技术语可以夸张地描述为将万物连接在一起的巨大网络。

准确运用:在合适的语境中使用恰当的科技术语和行业语,以提高文章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例如,在撰写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时,使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科技术语能够更好地描述相关概念和技术。

适度拓展:在运用科技术语和行业语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对其进行拓展。

例如,对于“区块链”这个科技术语,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含义,解释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金融、物流等行业的运作方式。

避免生僻词:在运用科技术语和行业语时,应该避免使用过于生僻或晦涩的词汇,以免让读者产生困惑。

如果必须使用生僻词,应该在文章中对其进行必要的解释。

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通过掌握这些术语的拓展方法和运用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播新技术、新领域的知识。

在今后的科技交流和学术研究中,科技术语和行业语的词义泛化将会更加常见和多样化,为推动人类科技进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交际术语学的视角下,科技术语可以被视为一种语言符号,其表述方式和使用方式都与特定的科技领域相关联。

体育新闻中军语泛化现象探究

体育新闻中军语泛化现象探究
一、 体育新闻中军语泛化的表现形式 1.固 化 为 体 育 术 语 通过长期的演变, 很多泛化的军语已经成为体育术语 了, 对于这样的词语, 不光受众不一定会留意其中的军事 色彩, 新闻报道者也不会有什么犹豫。 如, “后卫” 在现 在的语言工具书中就有两个意项: 军队行军时在后方担任 掩护或警戒的部队; 篮球、 足球等球类比赛中主要担任防 守的队员。 ① “前锋”、 “退役” 等词汇与此类似, 也已成 为专门的体育术语, 而 “准星”、 “弹道” 等词则是通过 体育运动组织公布的术语由军语固化为军事用语的。 值得 一提的是 “中锋” 这个体育术语, 词中有 “锋”, 应属军 语泛化; 但军事语言中本没有 “中锋”, 它是从 “前锋” 一词引申而来, 指的是球类运动中位置在中间的前锋之一 (这属于工具书的一般化解释, 实际体育项目中, 篮球、 足球、 橄榄球的 “中锋” 涵义又不尽相同), 在这个军事 语言中, 由军语泛化而来又固化为体育术语的词语起到了 中介的角色, 而有了 “中锋” 这一词语以后, 有军事网站 以 “中锋军事网” 命名, 则这一体育词汇也产生了语义泛 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 类似 “前锋”、 “后卫” 这样的词 语, 现代战争中已经较少使用了, 作为体育意项出现的频 率远远超过军事意项。 在不同的球类运动中, 由军语泛化而来的体育术语又 出现了大前锋、 小前锋、 边后卫、 中后卫、 组织后卫、 得 分后卫等不同的引申称谓, 对相关体育术语的掌握程度已 经成为考验球迷专业程度的标准, 新入行的体育记者面对 这些术语切不可望文生义、 凭空揣测, 而要多向专业人士 请教, 完全理解不同术语的确切含义, 如果哪位记者在这 方面摆了乌龙, 则免不了遭到球迷的取笑。 2.军 事 成 语 泛 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战争、 军事密不可分, 从兵

词义泛化窄化特化举例

词义泛化窄化特化举例

词义泛化窄化特化举例好嘞,今天我们来聊聊词义的变化,特别是泛化、窄化和特化这几个有趣的概念。

别看这些词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它们就在我们生活中,真的是随处可见。

你知道吗?比如说,咱们平常说的“猫”这个词,最开始指的可能就是那种野猫,后来慢慢变得宽泛,成了我们现在说的各种猫咪,无论是可爱的小花猫,还是那种高冷的英短,统统都能被称作猫。

这就叫泛化了,真是个简单的道理,对吧?再说到窄化,很多人可能会一脸懵。

别急,咱们来举个例子。

你说“苹果”这个词,最开始它可以指代各种水果,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专门用这个词指代那种红色或绿色的水果。

是不是感觉窄了很多?这就是窄化,像把一个大水缸里的水慢慢倒掉,只剩下一个小水杯。

果然,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奇妙的变化。

然后咱们聊聊特化。

这个就更有趣了,比如说“手机”这个词。

最早的时候,大家可能觉得手机就是一种能打电话的设备,后来科技发展得飞快,智能手机一出来,功能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拍照、上网、玩游戏样样在行。

于是“手机”这个词的意思就特化了,指的就是那种能干很多事情的设备。

真是个神奇的过程,感觉生活瞬间就变得丰富多彩。

有时候我在想,语言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词都是一个演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色可能会变化。

就像你见到的小孩,刚出生的时候还是一团肉,转眼间就变成了能说会道的小大人。

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变化,词语也在跟着我们一起成长。

再说说“水”。

这个词其实最早只是指自然界的水,但随着人们的生活需要,它的意思越来越丰富。

现在的“水”可以指任何液体,比如说“咖啡水”、“洗发水”,你说这不是泛化嘛?而且在俚语中,水还有各种不同的用法,比如“给我点水”,不一定真的是要喝水,可能只是想要点帮助。

这种变化也让语言更有趣,更贴近生活,简直是个神奇的旅程。

有些词在特定的场合可能会变得更专业、更具体。

比如说“书”这个词,最初大家可能就指的是各种纸质书籍,但现在随着电子书的兴起,书的定义就变得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词汇的泛化现象摘要:现代汉语词汇是古代、近代汉语词汇的继续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着人们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词汇在不断的变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际往来、文化交流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书籍报刊上新词和译词不断涌现,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词语逐渐被人们接受、使用。

从陌生到熟悉,一些词语也在人们的广泛使用中,也由最初被限定使用的区域中走出来,跨行业、跨区域,其意义也逐渐泛化了。

本文就某些词汇的泛化现象、原因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词汇发展泛化原因【1】现代汉语词汇由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古词语、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词汇构成。

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词汇的泛化想象就是语言变异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

例如:“包装”属于一个行业用语,原义是指出于保护和美化的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商品捆扎包裹起来。

《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这样解释:“在商品外面用纸包裹或把商品装进纸盒、瓶子等。

”可如今,“包装”却并不仅仅这样使用,例如:(1)F4也好,S.H.E也罢,也许真的不是什么歌星、影星,在他们身上也许你根本感受不到任何的文化内涵,但他们绝对是“偶像”,作为包装的结果,他们一年就有上亿的港币收入,并以高于各国经济增长水平的速度递增,可谓“钱”程似锦,不知风靡了多少人。

(《新民晚报》2002年5月23日)(2)事实上,这一切都归结为中国流行音乐界的运作还不发达,远未达到“文化产业”的程度。

不像港台地区、欧美国家,包装歌手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

(《新民晚报》2002年11月5日)从以上的用例中可以看出:“包装”一词已经在人们的使用之中语义发生了泛化。

下面即从生活词汇“美女”与外来词“OK”的滥用为例,具体分析该现象及引起该现象的原因。

一、“美女”泛用现象1、古今“美女”之别“美女”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般词,一般解释为容貌美丽的女子。

从词汇色彩上划分应属褒义词一类。

古代关于美女的形容词和诗词歌赋众多,形成了丰富的美学资料。

之前提到美女,我们会马上联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等诗词,亦会想到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的女子。

如今,无论你走到酒店、商场、大街亦或是餐馆,“美女”一词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耳边,无论是大酒店的礼仪小姐还是小餐馆的服务员抑或是摆地摊的大姐,她们都被“美女”统称了。

“美女”现已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可谓处处是美女,时时见美女。

一个曾经多么庄严神圣令人向往的词,现在竟俯拾即是。

2、“美女”一词其意义及词汇色彩已发生很大变化。

A、“美女”词义的变化【2】“美女”本指容貌美丽的女子。

现在其实际意义正无限接近于“女人”。

百度百科上关于美女新义中这样说:首先她们是独立的,这种独立不是与世隔绝,而是生活上的负担可以自己扛起;不需要别人的资助,因为独立的女人才更自信,感情上给予爱的人无私的奉献,她们忠于公益事业,因为有爱的女人才更丰富……可见美女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

它由最初的美丽女子一义转变为泛指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女性,其词义有扩大的趋势。

B、“美女”词义在情感色彩上的变化“美女”一词由于过度的使用,在感情色彩上由褒义词转为中性词,有时甚至有贬义色彩。

《诗经·硕风·卫人》中描绘美女庄姜“肤若凝脂”。

《洛神赋》中的女神远观“皎若太阳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渌波。

”“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红菱”等类似描写美女的词语皆着眼于粉红色。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则提出了白里透红的美的标准,这也是一种健康的美。

古人笔下的美女庄严、神圣令人向往。

而如今不论是美女作家还是美女记者,乃至美女保安、美女保姆,不管人长得究竟美不美,都被毫无置疑的称为美女。

在网络聊天中一开始便招呼“美女,你好啊!”,在电话服务中,你未先开口,对方已道:“美女,你好,请问有什么需要?”而谁又知道电话的那一方是“西施”还是“东施”。

显然,如今的“美女”一词基本上相当于称呼语使用了,什么“面若桃花、”“眉如翠羽”、“肤如凝雪”、“欺霜赛雪”的美女标准已统统被抛掉了,以致“美女”不再有参照标准而言,每个人都可以自称美女,也无来由的被称作美女。

“美女”一词很明显有先前的神圣、端庄变得随便、轻浮。

所以,现在谈起美女,总是感觉少了很多内涵的东西在其中,“美女”一词在人们广泛使用中甚至有滥用的嫌疑。

3、“美女”一词泛化的原因分析笔者认为,美女一词之所以在词义和语体色彩上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现今称谓语的缺失。

古语中对于不同年龄阶层的女性的称呼很是清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 而如今,我们对于女性的称谓也着实除了“美女”别无其他。

对于年纪小一点的女孩还好,我们还可以称其妞妞、小妹妹、小朋友。

看到长的漂亮可爱的小女孩我们也会称她为“小美女”。

遇到看上去跟自己有一定差距的叫大妈,上了年纪的叫奶奶、啊婆。

可与自己年龄相差不了多少的青年女性其称呼就很难界定了,叫大姐,也许对方还很不乐意。

而“小姐”的称呼更是以敏感词,现在一滥用的让人望而生畏,这个是万万用不得的。

也只有“美女”这一称谓不仅叫起来很方便,对方听起来也很舒坦。

于是美女一词也就在人们的这种心理下给泛化了,它由最初美丽女子一义逐渐泛化成普遍年轻女性一意,也由之前的普通词泛化为现今一个很普遍的称谓词。

二、再看外来词“OK”的泛用“耐克”服装、“肯德基”快餐、“可口可乐”饮料,吃的、喝的、穿的这些词汇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而时下众多的外来词中,“ok”一词是我们使用频率相当高、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一词。

而OK的使用时有不当之处,在泛化中有滥用之嫌。

1、“OK”一词的来源据词源学家考证,OK一词源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其最初形式是“orl korrect”一语的缩写。

“orl korrect”是all correct的异体(含幽默色彩),是时任美国总统马丁•伯伦在1940年竞选连任时其支持者所喊的一句口号,表示对他的肯定和支持。

无独有偶,伯伦总统的绰号叫Old Kinderhood ,首字母也是OK。

由最初表示对一位总统的支持,到后来表示一般意义上的“同意”、“接受”,该词慢慢地流传开来,随后又走出国门,飘洋过海,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用语。

那么在英语本族语者中,“OK”究竟有哪些意义、其用法又如何呢?笔者查阅了《朗文当代英语词典》、《新牛津英语词典》和《美国传统词典》等工具书,综合起来,对OK的释义主要以下几点:1.用作感叹或语气助词:好,可以, 行(表示赞成, 同意或接受):【3】OK, I’ll go there with you. 2.用作形容词:好,不错:Are you OK? 你没事吧? 3.用作副词:令人满意地:The computer continues to work OK.4. 用作名词:许可,同意。

5.用作动词:批准, 同意。

从以上释义和所举例句中不难看出,无论是用作何种词类,“OK”的语义都没有超出“同意”、“可以”、“行”等表示接受或赞成的意思。

但在我国媒体特别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OK”的语义与上述词典的释义有较大的偏差。

先看以下实例:2004年8月1日《信息时报》记者在一篇题为【4】“聚焦驻守南中国海的中国海军女子陆战队”的报道中写道:1995年,刚刚成立的中国海军女子陆战队担负起了迎接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凯利的任务,那是她们首次亮相于外军面前。

在那次表演中,女子陆战队以精湛的技艺、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使得来自大洋彼岸的四星上将翘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中国女兵,OK!”2006年11月10日“人民网”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江苏打工妹登上美国大学讲坛”:当格瑞斯•卫了解到她只有初中文化时,连声称赞:“中国姑娘,OK!”《湖南日报》2007年6月21 日C3版(社会新闻)一篇报道的标题就是“OK,中国警察”,标题前面的文字说明是“一名外籍旅客财物在列车上被盗,怀化铁路公安处多警联动,成功侦破并追回被盗现金及赃款,赢得了外国旅客连声称赞——”很显然,这些文章的作者无一例外地将“OK”当作赞颂词,相当于汉语中的“不错”、“很好”、“真棒”,甚至是“了不起”。

如果将“OK”的这种赞颂意义倒译成英语的话,其对应语应该是“Good”,“Very good”,“Excellent”,“Wonderful”之类,而上述词典释义中根本没有包含这样的语义。

由此可见,我们不少记者、作者不仅自己对“OK”一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而且还把这一偏差强加于外国朋友,根据英语本族语者的表达习惯他们是不会将表示“同意”、“可以接受”之义的“OK”用作赞颂语的。

然而类似这样的新闻报道在我国各大媒体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

2、“OK”一词泛化的原因分析“OK”一词之所以用的如此广泛,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A、改革开放以来,正如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一样,外来词的加盟也为我们的汉语词汇带来一种别样的情调,外来词的大量进口,形成汉语引进和吸纳外来词的新浪潮,外来词的“新”、“奇”、“鲜”恰恰迎合了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追新求异的心理,于是很多外来词火热起来。

外来词的引进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无疑会引起我们极大地好奇心,尤其是现今青年人,更是喜欢接纳新事物,对外界总是充满好奇心,他们对外来词的加盟也就理所当然的接受。

像“OK”一类的外来词,也就在青年人的这种心理下广泛使用。

B、“OK”一词,在词形上简短,发音简单,易记,使用时很方便,无论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人,无论你是学过英语还是没有学过英语的人都很容易学到,这也是其得到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

关于现代汉语中词语泛化现象还有很多,这里枚不胜举。

现代汉语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与进步中,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词语的变异也是词汇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些长期被冷落的词语也许在现代人的世界里重新火热起来,也许是新兴起的流行语备受世人宠爱。

在人们的新鲜感中逐渐广泛使用,其意义也逐渐泛化。

然而,一切都会“过犹不及”。

词语的使用也一定把持一个度,避免词语的滥用对现代汉语规范带来的麻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