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建造精度控制技术(1)
船舶建造精度标准01

船舶建造精度标准一、材料面缺陷和层状结构:1、麻点腐蚀:凹坑、刻痕、气孔、疤皮、夹层。
1.1 “A”范围:在实线以内的20mm以下的板厚和点划线以内的20~50mm板厚所包含局部表面缺陷不需修补。
1.2 “B”范围为表面缺陷超过“A”范围,需作如下修正:磨平级:缺陷深度不超过板厚的7%可磨平,但最深不能大于3mm;焊补级:缺陷深度达到板厚的7%-20%可焊补后磨平。
调换级:缺陷深度大于20%并超过板面积2%这部分板需调换,而调换钢板的尺寸,其长和宽不得小于300mm或板厚的10倍。
(应满足其中一个)在个别情况下可以减到50mm+4t。
1.3 在用途允许或缺陷区域的剩余板厚保持最小公差限度的情况下,可以省去修补。
注:⑴“厚度”表示公称板的厚度;⑵面积比例是有缺陷区域和有缺陷板总表面之间的比率,在有缺陷区域周围划一个80mm直径的圆圈表示缺陷面积;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板边缘呈层状结构,其宽度和长度超过300mm的钢板,边缘需用刁槽焊接的方法进行修正,如果夹层严重应更换钢板的夹层部分。
序号项目标准范围允许范围备注二、放样下料1、肋骨型线放样,艏艉型线放样1 2 3 4 5 6 7 8 基线,格子线的直线度格子线与肋位线间距格子线垂直度型值误差(个别点)三向投影点的吻合度型宽与型深线条宽度任意剖切目测光顺投影点吻合度±0.7±0.5±1.5/10000±50±1.5±0.7≤0.6±1.5±1.0±1.02.0/10000±2.0±1.0≤0.8±2.0对角线检查指型值处2、船体外板仿路与甲板排板1 2 3 不同板厚分界线及不同等级板分界线对接焊缝间最小距离对接与角接焊缝最小距离按设计位置100mm50mm不作规定不作规定4 5 舱口角偶处避免布置焊缝焊缝和板缝应避免尖角相交3、型线结构排列1 2 结构位置结构尺寸±0.5±0.5±1.0±1.0应标明理论线方向4、船体结构放样1 2 3 零件展开方法的正确板的展开,伸长及有关结构线位置结构尺寸正确±0.5±1.0正确±2.0±1.5 5、各种样板样箱12 34 5 6 7 下料实样样板与正确形状下料实样样板上结构位置线及开孔尺寸下料实样样板应注明材料,零件数量加工标志和必要的施工说明下料缩样样板与实际尺寸划线样板与实际尺寸加工样板与实际尺寸样箱(理论线移位)-1.5-1.5±0.7±0.7±1.0±1.5+0.5-2.0+0.5-2.0±1.0±1.0±1.5±2.0对于明确规定的最小尺寸必须保证序号项目标准范围允许范围备注6、铁平台复制型线1 2 3 4 5 线条宽度格子线垂直度格子线间距与样台型线误差铁平台不平度1.2±3/10000±1.0±1.0±1.01.5±4/10000±1.5±1.5±1.57、部件组合1 2 角尺度直线度±1.0±1.5±2.0±3.0 8、水线、水尺、载重线标志及划线1 2 3 样板的正确性水线及水尺标志载重线标志±0.7±1.5±1.0±1.0±2.0±1.5按修正基线量取9、下料1 2 3 4 长度宽度垂直度各理论线间±1.0±1.0±0.0/1800±1.0±2.0±1.5±1.5/1800±1.55 67 8 910 开口位置线条直线性≤4米> 4米曲线外形型材长度线条宽度墨斗线鸭嘴笔开孔、切口±1.0±0.6±1.0±1.0±1.5±1.3±1.3±1.0±2.0±1.0±2.0±1.5±2.01.51.5±2.0 三、加工1 切割尺寸板边缘直线度坡口深度坡口角度下料直线构件尺寸尺寸正确曲线±1.0±1.5±3±1.0±1.5±2.0±2.0±5±1.5±2.0肋板高度+1~-3纵桁高度0~-3序号项目标准范围允许范围备注续1 粗糙度构件自由边对重要部分内场外场对非重要部分内场外场通道口与人孔3级4级3级0.52级4级4级4级1.03级焊接接头对重要部分内场外场对非重要部分内场外场3级0.43级0.84级0.81.01.0气割缺口结构自由边1、舷顶列板上缘,上甲板仓口开口边缘2、舯部0.6L范围和外板开口边缘3、仓口围壁上缘4、暴露在露开甲板外的构件自由边缘5、重要的纵横强力构件6、其他无缺口无缺口无缺口<1.0<1.5砂轮磨平园角R2砂轮磨平磨园角R2]砂轮磨平磨园角R2砂轮磨平磨园角R2舯部0.6L范围上甲板外板对接焊缝<2.0焊接接头其他对接焊缝角接接头<3.0<3.02、剪切1 2 3 面板宽度、扁钢加强筋宽度直线边缘曲线边缘±1.0±1.0±2.0±1.5±1.5±3.0相对于下料线相对于下料线3、刨边1 2 3 4 直线度宽度坡口角度邻边垂直度±0.5±1.0±40±1.5±50<b/1000 b=板宽4、矫形t≤6板材不平度(每米) t=7~12t>12型材撑直(每米)3.01.01.0±1.01.5±1.5t=板厚序号项目标准范围允许范围备注5、轧圆1 2Φ<1000正只椭圆度 t≥8Φ>1000半只四-角平面度拉对角线交叉处±1.5±2.5±1.0±2.0±3.0±1.5t=板厚3 边势直线度±1.5 ±2.06、型材的弯曲加工1 23 弯曲精度曲折与内接曲线相差翼缘面的倾斜±2.02.0±3.03.0±3.0相对与样板b=100mm 7、单向曲度外板加工1 2 3 与样板间隙三角样板准线差板边缘局部绉折±2.0±1.0±2.0±3.0±1.5±3.0以曲率增大为好8、双曲度外板加工1 2 3 4 与三角样板间隙三角样板准线差与样箱间隙边缘局部绉折2.0±1.03.0±3.03.0±1.54.0±3.0以曲率增大方向9、肋骨铁样与肋骨弯型1 2 3 肋骨铁样与型线肋骨与肋骨铁样肋骨平直度±0.5±1.5±1.0/1000±1.0±2.0±2.0/1000四、小合拢1、T型组合件1 2 34 复板安装位置面板与复板垂直度(火工校正后)面板与复板间隙曲线与正确形状误差直线±1.0±1.5/1001±1.0±1/1000±2.0±2.0/1002±2.0±2/1000最大≯5序号项目标准范围允许范围备注2、肋骨框架1 2 3 4 与铁平台型线结构间不平度平面度中心线偏移±2.0-1.0±7.0±1.0±3.0-1.0±10.0±1.5 3、平面拼版1 自动焊缝间隙0.54、基座底座支座1 23 结构件主要尺寸面板平直度出车间需加工座子底面平面度车间安装座子±2.0±2.5±0.5±1.0±1.5/100±1.0±2.0±1.0±2.0±2.0/100 5、平面分段(隔舱等)划线及装配1 2 3 4 5 角尺线误差外形与样板误差划线与样板误差构件安装与划线误差构件垂直度±0.5±1.5±0.5±1.0±1.5/100±1.0±2.0±1.0±2.0±2.0/100五、中合拢1、分段胎架1 2 3 4 5 胎架平台格子线与划线样板胎架平台格子线对角线差胎架模板垂直度平角四角水平胎架线型与划线样板差±1.5±2.5±3.0±1.5-2.0±2.0±3.0±4.0±2.0-3.0 2、分段划线1 中心线与胎架中心线±1.0 ±1.52 结构与样板±1.0 ±1.53、胎架上拼板序号项目标准范围允许范围备注123 4 5 自动焊间隙t<6手焊间隙 6<t<16t≥6不平度对合线偏差与胎架紧密度≤0.5≤1.0≤2.0≤2.5±1.0≤2.0≤0.8≤1.5≤2.5≤3.0±2.0±2.0≤2.0t=板厚4、结构件安装1 2 3 4 5 6 7 结构件与结构线偏差结构件与板间隙间断构件的对准角度纵横构件复板垂直度大接头处框架或隔舱垂直度一般处横梁与肋骨连接处对准度±1.0<2.0<t/3≤2.51.0/10001.5/1000≤3.0±1.5<3.0<t/2≤3.01.5/10002.0/1000≤5.0T为间断构件较薄板最大≯5最大≯85、双层底分段1 2 34 5 6 7 8 内底与外底中心偏差分段高度分段两端半宽分段长度与理论长度四角水平度横向饶曲纵向饶曲(中心线处)各种开孔,附件完整±1.0±1.5~-1.0±2.0±2.0+2.0±3.0±1/1000±4.0/10000完整±2.0±3.0~-2.0±3.0±4.0+4.0±5.0±5.0/10000完整考虑丈量规范每宽1米计6、舷侧分段1 2 3 仿路与理论线误差外板与甲板角度偏差边舱宽度±2.0+2.0 -00~2.0±4.0+3.0 -00~3.0只允许外斜7、立体分段1 2 3 4 5 上下中心线上下肋位线分段扭曲高度长度±3.0±3.06.0±4.0±3.0±5.0±5.010.0±5.0±5.0序号项目标准范围允许范围备注8、首尾分段1 首尾端点(最高点)中心线±4.0 ±5.02 分段宽度±2.0 ±3.03 分段长度±2.0 ±4.04 水平度≤3.0 ≤5.09、激光划线精度1 底部分段1、接头余量划线偏差2、接头与中纵剖面垂直度偏差3、接头与基准面垂直度偏差4、分段长度偏差±1.0≤20≤25+4.0-2.02 舷侧分段1、接头余量划线偏差2、横向接头与肋位线平行度3、分段长度偏差±1.0≤20+4.0六、大合拢1、船台水平标杆1 2 标杆水平误差标杆平线与样板±1.0±0.5±1.5±1.5 2、船台中心线1 2 直线度分段大接缝与样板±1.0±1.0±2.0±1.5 3、双层底分段1 2 3 4 分段中心与船台中心对准度四角水平度船底线与船台基线差前后纵向位置±1.0(±0.5)±3.0(±2.0)±2.0-0±2.0±2.0(±1.0)±5.0(±4.0)±4.0-0±3.0括号内为定位分段要求序号项目标准范围允许范围备注4、隔舱1 2 3 4 隔舱中心线与船体中心线左右水平度与肋位错位隔舱垂直度±1.0±1.02.0±1.0/1000±2.0±2.04.0±1.5/1000 ≯4.05、舷侧分段1 23 高度水平度(本身以及与对称一侧分段间)垂直度与双层底肋位错位±2.00~-2.00~-2.0<2.0+2.0-4.00~-4.00~-3.0<3.0涉及丈量只能向船中方向偏6、首立体分段1 2 3 首柱中心线与船台中心线重合度分段两端与水平线高度偏差分段左右水平误差±2.0±2.0±3.0±3.0±4.0±6.0 7、尾立体分段分段中心线与船台中心线重合度分段两端与水平线高度偏差分段左右水平偏差轴中心线与船体中心线偏差±1.0±2.0±3.0±1.0±2.0±4.0±6.0±2.0 8、大接缝1 2 3 板缝间隙板不平度肋距0~2.0±1.0+0.8-5.0≯5.0±3.0+10.0-8.0对手工焊而言4 5 接缝处肋距最大凹凸度焊缝坡口角度+3.0±30+5.0±50 9、甲板面轨道1 2 3 轨首距中心尺寸轨道间平行距离轨道平整度±1.0-0±4.0±4.0±2.0-0±6.0±6.0序号项目标准范围允许范围备注10、钢板局部凹凸度1 2 可见部分每肋距不可见部分每肋距3.05.0七、船型尺度1 2 3 4 5 6 总长型深型宽船底基线翘曲首上翘尾上翘±1/‰L±1‰D±1‰B±20.0±25.0±15.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不作规定不作规定不作规定不作规定7 8 首尾端中心线船宽方向的下垂±1.0/m≯±15.0不作规定不作规定八、焊缝间1 2 面板与复板对接焊缝布置焊接通道孔与包角焊距离0或>50.0a>10九、关于脚手架挂攀吊攀马脚拆除的规定脚手架挂攀全部拆除批平磨光吊攀柜内机舱内舱内全部除去批平整修个板,上甲板暴露部分外板外面,暴露甲板及上层建筑等外表面需批平,补焊磨光马脚不需要良好外观的部分柜内,内表面甲板,辅料覆盖的甲板等批去马脚当我被上帝造出来时,上帝问我想在人间当一个怎样的人,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世人皆知的人。
船舶建造分段搭载精度的控制和优化

船舶建造分段搭载精度的控制和优化摘要:本文主要从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的精度控制实际发展趋势、船体分段三维测量及相关分析技术入手,对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的精度控制予以综合分析,进而对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的精度控制优化措施,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及研究。
从而能够通过对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实际精度控制的合理优化,切实地保证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实际精度的有效性控制,为我国船舶建造业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船舶建造;分段搭载;精度;控制;优化;前言:船舶搭载(Ship carrying),是船舶建造的核心步骤,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船舶搭载,其自身具有着建筑时间短、劳动力强度低、建筑成本低、便于集中管理、提高狭小空间的质量等功能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船舶搭载相关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可谓开启了我国船舶建造业发展的新空间,让我国船舶建造业可以稳步开创新的里程碑。
那么,基于在船舶搭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分段搭载实际精度的控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船舶搭载的效率及质量,就必须对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实际精度的控制予以深度分析,制定出较为科学的优化措施,以提升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实际精度控制的效果,促进我国船舶建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1、精度控制发展趋势的分析在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的精度控制,是我国最具科学性的造船技术之一。
通过将其利用在船舶建造中,不仅能够将造船的周期予以缩短、将造船的成本有效降低,还能够极大的减轻劳动力的强度性,提高船舶建造的效率及质量。
那么,针对于我国船舶建造中分段搭载实际精度的控制技术,该项技术目前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船舶相关零件制造类设备逐渐向着自动化、数控化方向发展着,船舶相关零件制造的精度也相对愈加提升,对予船舶精度的控制也起着一定的正面作用。
例如,控水火弯性板机、数控的切割机、数控的卷板机等相继出现,让船舶相关零件制造的实际精度逐渐提升,能够适应于对精度要求相对较高的船舶建造;其二,自部分的加放精度性补偿量,逐渐向着全船舶建造均实现精度的补偿量来替代余量的方向不断发展着。
探讨船体分段建造的精度管理与控制措施

探讨船体分段建造的精度管理与控制措施摘要:众所周知,船舶是发展航运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船舶制造厂家为了提高分段装配精度和减少因分段造成的变形,就在船体分段中广泛应用半自动焊和自动焊,提高分段精度控制。
关键词:船体;分段建造;精度管理;控制近年来,随着船舶建造市场快速发展,也相应提高船舶中间产品建造精度。
当前中国造船和其他国家存在的明显差距为船体精度控制方面。
其中分段精度控制是造船工艺中十分重要的技术,此技术能有效缩短造船周期,不仅能提高造船质量,还能降低造成成本。
一、船體分段建造精度管理1.胎检管理船体建造精度管理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船台装配和船体装配中的的现场修整作业修整作业,通过降低现场修整率来大幅度提高船体建造功效,有效地节约工时并降低船体建造周期。
船体建造精度管理技术促进了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造船生产、技术的综合水平。
对于船体阶段建造胎检管理而言,支柱胎架的制作必须由精度管理室采用经纬仪在地面上转角制作,并且保证相邻胎柱的中心间距为1000mm,误差不得超出5mm。
2.划线管理胎板上胎时胎架高度不得低于,特殊分段主机座、舵轴、挂舵臂、球鼻脯不得低于800mm,保证外板板口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不得低于600mm.上胎板上胎后应适当封固,除需要預留反变形的分段。
施工单位申请划线时必须保证上胎板所有焊接工作己经完成。
上胎板表面平整度要保证在士8mm,重要分段的水平平整度如机舱分段、脯舰分段等胎板水平应保证在士5mm。
3.三维测量管理施工单位在测量前应检查并清理分段周围,目的在于保证分段周围无视线阻挡物、无杂物以及无相关人员在分段施工,由此由精度管理负责人登记测量。
同时在摆放分段时,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全站仪测量视角特殊,分段间不得小于1000mm,机舱和双斜切分段间距不小于2000mm。
二、船体分段建造控制措施1.完善精度管理体系船舶制造企业应在造船过程中编制《分段评级管理方案》、《分段精度管理及奖惩细则》、《流水线分段精度管理》、《内外场划线管理规定》等,同时编制《分段精度作业指导书》中明确规定:“精度管理安全生产规范”、“常见问题分析”、“仪器使用和保养规范”、“划线和完成检测管理及处罚规定”等。
船舶建造精度管理及过程控制技术简析

创新管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02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促进了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尤其是精度管理和过程控制问题。
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切实强化对其的控制,才能更好地提高船舶制造质量,促进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 船舶制造的精度管理内涵船舶制造的精度管理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精度管理的成效将直接影响船舶的生产效率及制造质量。
所谓精度管理,就是在船舶建造过程中用补偿量代替余量,逐步增加补偿量的使用范围,并控制船体结构位置精度,通过强化精细化管理,确保数据的严密性与精准性,切实加强对有关补偿量计算和分配的工作,重视关键数据的计算,最大限度地避免可能出现的误差。
测量的每个数据将直接影响补偿量分配与计算,只有确保数据的精准性,才能确保船舶制造质量。
这往往需要在获取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致力于数学模型的构建,并利用构建的数据模型强化数据的分析,最终完成补偿量的计算,然后利用反推法合理地把补偿量分配到每个制造环节。
一般而言,利用反推法进行分配时,其顺序是:船坞合拢补偿量→总段、分段装配补偿量→组立制作补偿量→零、部件加工补偿量。
在船舶制造精度管理中,不仅要对制造过程实施精细化的管理,还应切实加强补偿量的分配技术,切实掌握补偿量计算与分配技术的要点,加强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对误差进行控制,在提高精度的同时促进船舶制造质量的提升和优化[1]。
2 船舶制造过程控制技术在船舶制造过程中,利用技术加强对制造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强化船体各部位的数据进行测量。
从工艺技术方面,船体建造精度控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分段上船台前进行修正以适应船台装配的尺寸精度要求(即分段无余量上船台装配);(2)平直分段进行建造全过程尺寸精度控制与曲面分段进行预修正后上船台相结合;(3)对全船所有分段进行建造全过程的尺寸精度控制。
有关船体建造的精度控制技术探究

有关船体建造的精度控制技术探究[摘要]: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很多造船企业纷纷加强了对精度造船技术的研究。
精度造船技术对于造船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技术的原则以及意义做了阐述,并在分析我国船体建造技术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完善我国船体建造的精度控制技术。
[关键词]: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609 -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外的先进造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我国船舶制造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船舶工业在不断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船舶工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造船企业的技术改进,我国的造船企业纷纷采取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提高自己的造船技术,以赢得在市场竞争中的胜利。
一、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技术概述1、船体建造精度控制的含义。
船体建造的精度控制是船舶建造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指在船体建造的整体过程中,采取先进的手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保证船体建造的尺寸精度。
精度控制技术要求在船体分段的建造中进行精度控制,在船体合拢时进行焊接变形控制,在此基础上达到整个船体建造的精度分析与控制。
船体建造控制技术是一项完整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对船舶建造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减少船舶建成之后的返工频率,缩短船舶建造的工期,从而达到减少成本、赢得利润的效果。
2、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技术的意义。
船体建造的精度控制技术在现代船舶建造企业的发展中不可忽视,该技术对整个船舶建造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首先,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技术能够减少船体的主尺寸与线形之间的误差,保证建成的船舶尺寸误差在理论控制的范围之内,保证船舶的有效使用以及延长使用的年限。
其次,该技术能够加强船舶整体的强度和安全。
船舶在海上航行,要具备的第一点就是船舶整体的安全与强度。
精度控制在船舶分段建造中的应用

精度控制在船舶分段建造中的应用目录1引言................................................................................................................................................................... - 1 -2船舶分段建造精度测量仪器与操作 ............................................................................................................ - 2 -2.1船舶分段建造精度测量仪器 (2)2.2全站仪操作和使用要点 (2)3船舶分段建造精度标准 ................................................................................................................................. - 4 -4船舶分段精度控制和管理............................................................................................................................. - 5 -4.1船舶分段建造的精度控制 (5)4.1.1双层底分段结构及建造程序..................................................................................................................... - 6 -4.1.2双层底分段的测量控制.............................................................................................................................. - 6 -4.2船舶分段建造的精度管理 (8)结论.............................................................................................................................................................. - 10 -1引言船舶建造有很长的历史,传统造船方式无法对船舶制造过程中因焊接受热变形造成的尺寸不足和其他一些不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精度控制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毕业论文浅谈船舶建造中的精度管理要求姓名:学号:班级:专业:钢结构建造技术指导老师:时间:摘要造船精度管理技术直接影响造船质量及效率,对船舶行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船舶建造的整个过程中,而且每个阶段相互牵连,相互影响。
同时它涉及的面非常广,既包括科学分析和总结补偿量的分析,合理制订反变形控制量,又要有系统的精度控制和合理的控制方法来检测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其目的是保证不让次品流入下一道程序。
据调查显示:在船体建造过程中,装配时的主要作业仅占总装配工时的1/6,而用于调整作业的工时占1/2,作业后的清理占1/3。
因此,船厂应用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方法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消除调整作业量,减少清理工作量,以节约生产工时,并节省材料和能源。
可以说,研究船舶建造精度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精度管理作简单的描述,然后主要介绍小、中、大组立的工艺流程和精度要求,再以机舱上甲板(平台甲板)大组立和上层建筑总段为例,来综合浅谈船舶建造中的精度管理要求。
[关键词]精度管理船舶建造质量效率工艺流程AbstractThe precis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hipbuilding and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That not only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shipbuilding but also implicate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on every stage, it is a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 At the same time it involves a very wide, includes scientific and summarizes compensation analysis and make the reasonable control for anti-deformation, then has the precision control for system and the methods to detect whether the produc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it is to make sure not to let defective productions into the next program.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ship building, the working hours of assemble accounted for only 1/6 of the total assembly working hours, but the working hours of adjust accounted for 1/2, the cleaning time accounted for 1/3.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precision ship building technology is to elimination the amount of adjusting work and cleaning hours in the maximal degree, In order to save the processing time, and save materials and energy. So the study of the precision ship building technology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simply description the precis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then describe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small, medium and large group and requirement of precision, with the deck of cabin (platform deck) and the large group as example, on comprehensiv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recision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 the progress of ship building.Keyword :precision management ship building quality 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process目录摘要.................................................................................................................................... - 2 - Abstract .................................................................................................................................. - 3 -1 引言...................................................................................................................... - 5 -2 国内外精度管理简述.................................................................................................... - 6 -3 精度管理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 8 -4 有关精度管理的概述...................................................................................................... - 9 -4.1 精度管理的定义:.................................................................................................. - 9 -4.2 精度控制的宗旨:.................................................................................................. - 9 -4.3 明确精度管理的职责:.......................................................................................... - 9 -5 小、中、大组立的工艺流程和精度要求.................................................................. - 10 -5.1小组立..................................................................................................................... - 10 -5.1.1 小组立工艺流程:...................................................................................... - 10 -5.1.2小组立作业精度要求:............................................................................... - 10 -5.2 中组立.................................................................................................................... - 11 -5.2.1 中组立工艺流程:...................................................................................... - 11 -5.2.2 中组立作业精度要求:.............................................................................. - 11 -5.3 大组立/分段组立................................................................................................. - 13 -5.3.1大组立/分段组立工艺流程:...................................................................... - 13 -5.3.2大组立/分段组立精度要求:...................................................................... - 13 -6 机舱上甲板(平台甲板)大组立................................................................................ - 14 -6.1 工艺要求和流程.................................................................................................... - 14 -6.1.1外板组立制造工艺要点:........................................................................... - 14 -6.1.2分段施工工艺要点:................................................................................... - 14 -6.1.3工艺流程....................................................................................................... - 14 -6.2 建造方法和胎架形式............................................................................................ - 15 -6.2.1建造方法:................................................................................................... - 15 -6.2.2胎架形式:支柱式胎架............................................................................... - 15 -6.3 精度要求:............................................................................................................ - 15 -7 上层建筑总段................................................................................................................ - 16 -7.1 工艺要求和流程: ................................................................................................... - 16 -7.1.1工艺要求:................................................................................................... - 16 -7.1.2工艺流程....................................................................................................... - 16 -7.2 建造方法和胎架形式............................................................................................ - 17 -7.3精度要求:............................................................................................................. - 17 -8. 强化精度质量控制的检验制度..................................................................................... - 18 -9 把精度质量的理念深入人心...................................................................................... - 19 -10 结语...................................................................................................................... - 20 -11. 参考文献 ....................................................................................................................... - 21 -12. 致谢....................................................................................................................... - 22 - 附录.................................................................................................................................. - 23 -1 引言船舶制造精度控制技术是以船体建造精度标准为基本准则,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工艺手段对船体建造进行全过程的尺寸精度分析和控制,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修整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船舶建造中的精度控制与测量技术考核试卷

B.设备长时间未使用
C.设备在极端环境下使用后
D.设备的测量结果出现异常
19.在船舶建造中,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保证分段对接的精度?()
A.对接前进行预拼装
B.使用高精度测量工具进行对接误差检测
C.对作业人员进行对接工艺培训
D.采用自动化对接技术
20.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船舶建造中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D.全站仪可以实现三维空间坐标的测量
10.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导致船体分段对接误差?()
A.测量设备精度过高
B.作业人员技能熟练
C.施工现场环境稳定
D.船体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均匀
11.以下哪种方法不能有效地提高船舶建造中的精度控制?()
A.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
B.增加测量频次
C.提高作业人员的责任心
2.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影响船体分段对接精度的因素包括哪些?()
A.环境温度
B.测量工具的精度
C.作业人员的经验
D.船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3.下列哪些测量方法可以用于大型船舶的外形尺寸测量?()
A.激光扫描测量法
B.水准仪测量法
C.全站仪测量法
D.钢尺直接测量法
4.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船舶建造中的精度控制?()
D.激光跟踪仪不能在夜间进行测量
18.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能有效地减小船体分段对接误差?()
A.提高测量设备的精度
B.增加测量频次
C.采用统一的分段对接标准
D.降低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
19.以下哪种设备主要用于船舶建造中的平面度测量?()
A.激光跟踪仪
B.全站仪
C.水准仪
D.数显千分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现代船舶建造精度管理基础1、现代船舶生产中,船舶零件为了尽量减少修整工作量,各国在取得大量船舶生产实践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逐步以不需修割的零件补偿量代替余量的方法来控制造船偏差,这样逐步发展形成了一门技术称为造船精度管理技术。
2、现代船舶建造精度管理技术是以船舶建造理论为基础的系统工程,是建立在管理学、测量学、金属材料学和可靠性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学科。
3、造船精度管理是当代造船的重大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加放尺寸补偿量取代余量,通过合理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技术,对船体零件、部件和主尺度进行精度控制,以提高建造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修整的工作量,缩短船舶建造周期,降低船体建造成本。
4、精度造船简单地说就是在船舶建造过程中用补偿量代替余量,逐步增加补偿量的使用范围,并控制船体结构位置精度。
以最少的成本将船舶建造的主尺寸偏差、线形偏差和结构错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保证船舶质量。
精度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船舶制造企业而言,关键是全面、全过程推行精度控制,其核心是实施造船精度设计。
5、船舶建造精度管理的对象为船舶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变形、扭曲变形和角变形。
其内容包括健全精度管理体系、建立精度管理制度、完善精度检测手段与方法、提出精度控制目标、确定精度计划、制订精度标准、制订预防尺寸偏差的工艺技术措施和精度超差后的处理措施等。
6、通过船厂实践表明,开展船体建造精度管理可以使装焊工效提高1~2倍,使船体建造总劳动量减少10%左右。
代表改进,表示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一个循环。
9、装配间隙尺寸(封闭环)=理论尺寸(组成环)-实际尺寸(组成环)+焊接补偿值(组成环)10、船舶建造精度管理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很多新工艺、新技术。
船舶建造精度管理的相关技术有软件技术、测量技术、信息技术、设计技术、装配技术、焊接切割技术、成型矫正技术等。
11、对船体零件、工件和中间产品,通过加工、装焊、火工矫正等多道工序,而产生的变形及收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后,加放的比实际变形及收缩略大的工艺量值,一般要在装配后割除部分称为余量。
12、对船体零件、工件和中间产品,通过加工、装焊、火工矫正等多道工序,而产生的变形及收缩进行定量分析后,加放相当于实际变形和收缩的工艺量值,一般不需再切割部分称为补偿量。
13、基本尺寸指图面上标注的理论尺寸,它是描述零件、工件和中间产品(部件、分段和总段)的几何形状、外形尺寸以及所处位置的量值。
14、尺寸偏差指基本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差值。
15、单位:管理基准及允许界限中长度相关的没有特别注明的单位用“mm”(毫米)表示;管理标准及允许界限中角度相关单位用“°”(度)表示。
16、技术管理模式通常包括:产品价值链、单件流水作业、拉动计划体系和4S管理等。
17、在精益造船模式中,要实现上述工作要求的管理叫做4S管理。
其中4S管理含义是整理(日语罗马拼音Seiri,英语Sort);整顿(日语罗马拼音Seiton,英语Stabilize);清扫(日语罗马拼音Seiso,英语Shine);清洁(日语罗马拼音Seiketsu,英语Sustain)。
18、准时生产和零缺陷施工是精益造船模式的两个最重要的理念。
就是在需要的时候,按照需要的数量,生产需要的产品。
不允许出现任何人员和物料的等工现象。
组织准时生产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和物资的浪费,没有库存,没有闲置劳动力。
第二章船舶建造精度管理体系1、建立船舶建造精度管理体系目的是为了指导精度管理技术开展和精度管理体系建设,以确保公司精度管理工作系统有序推进。
2、船舶建造精度管理体系在船舶企业通常作为造船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精度标准、资源管理、精度控制、测量改进和信息技术等几个方面。
3、精度标准包括补偿量标准、精度检验标准、精度控制基准、精度测量表和基准线设计基准等。
精度标准制定时通常应该能够满足企业员工95%的操作技能要求。
4、要进行造船精度管理必须对影响造船精度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这里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
5、船舶建造精度控制就是造船过程中的船体尺寸精度控制(Dimensional Accuracy Control),是指为使船体实物模型与设计模型的尺寸尽可能一致,从而对船体实物模型进行管理控制的一切行为。
它通过分析船舶建造过程中实物产品与设计模型之间的偏差来控制船舶产品在各个阶段中所产生的精度问题。
6、精度管理计划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初步计划、详细计划和工艺计划。
第三章工程测量技术1、工程测量学因应用领域不同,现有多种定义方法,其中包括应用在船舶工程技术领域较为概括和抽象的定义是研究地球空间(包括地面、地下、水下、空中)具体几何实体的测量描绘和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测量学按照研究对象及采用技术的不同,又可分为: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海洋测量学和地图制图学等。
3、工程测量学主要包括以工程建筑为对象的工程测量和以设备与机器安装为对象的工业测量两大部分。
4、测量学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
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
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或特点位置)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5、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工程技术中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常采用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组合测量、比较测量等。
6、假想有一个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这个曲面称为水准面。
7、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其表示方法为坐标和高程,而地面点的空间位置与一定的坐标系统相对应。
8、地面点到某一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地面点的高程。
9、测量工作中常用的高程基准面有参考椭球体面和大地水准面,其相应的高称为大地高和海拔高。
地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10、在工业测量中,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为“先控制测量,后细部测量”。
11、三坐标测量机是工业部门应用最多的坐标测量仪器,在中小型工业设备的安装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中,直线的准直是轴线调整的主要内容,也是设备粗定线、轴线调整经常用到的一项测量工作。
第四章船舶建造精度测量1、可靠的检测工具和较高的测量水平是提高造船精度的保障。
2、零件切割前要用游标卡尺测量钢板厚度,零件坡口要用焊接量规检测坡口角度,零件切割要用卷尺抽查零件尺寸,偏差超过标准要调整切割机参数。
3、船体零件弯曲加工精度是保证船体线型的前提,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两种。
4、小组拼板时要用卷尺检测拼板尺寸,用粉线检查直线边缘的直线度。
中组曲面板拼板前要用激光经纬仪和直尺制作或检测中组胎架,用直尺检测板在胎架上的定位尺寸,用卷尺检测拼板尺寸,用粉线检查直线边缘的直线度。
5、分段装配前要用激光经纬仪和直尺制作和检测大组胎架,要用卷尺测量大组拼板尺寸并进行二次划线和检测。
6、船舶建造过程中,由于需要测量的船体结构或部件的结构尺寸较大,其测量一般可归结为大、中尺寸的测量,依据造船过程中所采用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可将其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坐标测量三种。
7、船舶建造精度控制测量主要内容包括:厚度测量、长度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准直测量等。
8、数据采集主要有基准测量、添加测量、对比测量和双标靶测量等坐标测量模式,可供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9、无法直接照准的待测点,可采用双标靶测量方式测量。
10、迁站测量是现场测量作业时,由于在一些地方无法将待测对象的所有面进行勘测,所以需移动仪器,并将剩余面与先前测定过的面进行衔接后继续测定。
11、坐标系转换模型主要有:分步转换模型、三维非线性整体转换模型。
12、数据计算与分析主要包括:两点间距离、直线度、三点间角度、三角形面积、构件间角度和平面度的计算。
13、测量目标多,测量点复现情况复杂,反射片测量是船厂测量的主要任务。
分段上的被测量点往往是设计要求的结构交叉点,测量过程需要复现这些结构交叉点。
14、全站仪测量系统是利用极坐标(球坐标)的测量原理,只需要测量一个斜距和两个角度(水平角和天顶距)就可以得到被测点的三维坐标。
15、在造船精度控制测量系统中,可存在多种不同的坐标系,如测站坐标系、物方坐标系、设计坐标系。
16、在实际船舶建造的测量操作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测量所得的量值X通常并不能准确地等于被测量之量的真值A,我们将二者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17、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粗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8、系统误差常有一定的累积性,所以在测量结果中,应尽量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影响。
19、偶然误差是测量条件中各种随机因素的偶然性影响而产生的误差。
偶然误差可视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20、船舶建造精度测量误差主要包括测量人员误差、仪器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环境误差和材料误差五个来源。
第五章船舶精度测量工具与使用1、船舶建造精度测量仪器可分为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
2、钢尺是目前用于工程设备建造过程中直接丈量的主要工具,通常有钢直尺和钢卷尺两种。
船用钢卷尺的长度公差通常要求为小于1mm。
3、在许多精密工程测量的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测定一点至一条直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偏距测量。
偏距测量工作的特点是垂直距离一般比较小,如不超过2m,但绝对精度很高,一般要求达到几十个微米。
4、水准仪按结构分为微倾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又称电子水准仪)。
按精度分为精密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
5、自动安平水准仪是借助于自动安平补偿器获得水平视线的一种水准仪。
6、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等操作步骤。
7、经纬仪是根据测角原理进行设计,主要用于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
8、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
第六章船体结构的尺寸基准1、船体主尺度表示船体外形大小的主要尺度,通常包括船长、船宽、船深、吃水和干舷。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它是作为核定船台、船坞或某个区域建造能力的标志。
2、板架结构通常是由板和纵横交叉的骨材和桁材组成,骨材和桁材可增强板对外力的抵抗能力。
其中较小的骨材数目多,间距小,较大的桁材数目少而间距大。
根据较小骨材布置的方向,板架结构可分为纵骨架式、横骨架式和混合骨架式三种类型。
3、船体结构主要是由钢板和型材组合而成的,一般组合形式有对接、搭接、角接及T字接头四种。
a) b) c) d)4、主船体的尺寸基准。
在船舶设计和建造阶段,确定船体形状与位置的尺寸基准采用的是三基面体系。
三基面体系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组成,分别为基平面、中线面和中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