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案

第1单元第2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本实验内容。

2、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

3、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

4、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

5、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显微镜每两个学生一台,探究器材每四人小组准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镜座 7、粗准焦螺旋 1、取镜和安放

2、镜柱 8、细准焦螺旋 2、转动来对光

3、镜壁 9、遮光器 3、放压标本片

4、载物台 10、反光镜 4、调焦见物像

5、镜筒 11、镜头 5、结果要记录

6、转换器 6、复原后装箱

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六、作业:

一、填空题:

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

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3.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

A.q B.p

C.d D.b

第1单元第2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尝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难点:防止玻片内出现气泡。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2、FLASH: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3、准备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所用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纱布、叶片、清水、烧杯、吸管。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四、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五、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六、作业:

1、在显微镜视野中有一个污点,移动装片和更换物镜后仍然存在,这说明污点在(A )

A. 目镜上

B. 物镜上

C. 反光镜上

D. 光圈上

2、下列有关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的顺序排列中,正确的是( B)

①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把表皮放在清水中展平③撕取一小片洋葱表皮④在载玻中央滴一滴清水⑤在展平的表皮上盖上盖玻片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④③②⑤

C. ③②④①⑤

D. ②①④③⑤

3、制作玻片标本所用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使光线容易通过。

4、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为避免气泡产生,在加盖盖玻片时,应先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再慢慢放下另一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初中生物的第一章第一节,通过教学意在从情感上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通过对非生物与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思考,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举例说出生物的多样性。 2.能力: (1)尝试运用统计、处理数据的方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三、提前准备 教师: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个地球仪。 (2)准备一个机器人和一个珊瑚标本。 学生: 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提前通知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2)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1)学生统计和处理数据; (2)遗传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正确地利用各种图片,增强直观性和激发学生兴趣。 六、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和课上的参与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七、学情分析: 本课时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展示生物学研究的范围与内容,通过交流生物多样性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生命、爱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识记、理解、积累中的重点词语。 把握基本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练习默读、批注的读书方法,提高默读速度。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的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大意。 教学难点: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默读——合作学习——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 本册教材的编写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的阅读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抓住的标题、开

头、结尾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 本节课重点采用的默读的学习方法,在默读的过程中批注重点词、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体验用手“听”话。被试同学闭上眼睛,塞住耳朵,邻桌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先写0?9这10个简单 数学,再写“aoelu u”这几个拼音字母,后写“山、水、土、木、石”等独体字。请猜字的同学谈感受。 师:对盲聋人士来说生存下来已经需要足够的勇气,要活得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简单介绍海伦?凯勒的经历。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盲聋人士的生活,为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做好铺垫。 学生默读,概括内容 自学指导,明确任务。 教师明确本单元重点的阅读方法及策略。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要求默读过程中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 学会在阅读中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

七年级语文:第一册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第一册再别康桥 (教案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第一册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目的要求】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3、了解诗歌的一些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1、意象的含义、作用; 2、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解与背诵相结合,辅以电教手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导入新课 1、再回广州; 2、叶的事业:。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 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读博士;1928年秋重到英国,写下此诗;1931年因飞机失事去世。 徐志摩的诗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充分熟悉教学材料,获得感性认识。 1、学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2、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正音正字,投影: 河畔(pàn)青荇(xìng)长蒿(gāo)漫溯(sù) 笙箫(xiāo)载①zǎi②zài载歌载舞装载登载斑斓(澜、阑)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 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遗传多样性 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七年级上册语文-10再塑生命教案

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及其品质。 2.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并圈点勾画关键词,理出海伦的心路历程。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海伦的内心从幽闭黑暗走向多彩光明。 3.合作探究,从关键语段和细节描写中品读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2.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 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诵读体会海伦的内心变化。 教学难点: 从关键语段和细节描写中品读深刻含义,进一步理解“再塑生命的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 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初一学生虽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但在品读感悟细节方面,有待方法的指导。 课前预习: 1.正确拼写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思路。 2. 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和作品。 3. 在文中画出描写海伦心里活动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爱的体验——认识“奇迹” 1、游戏导入 假如你被剥夺了视力听力,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谈谈活动中的感受。 解说:此时此刻你的世界一片黑暗,周围是绝对的安静。你心里感到___________?(预设学生回答:黑暗、安静、恐怖、崩溃……)这种感觉如果持续一天呢?一年

呢?一辈子呢?你的生活会变成怎样?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作者就是个盲聋哑人,可是她后来不仅能和外界正常交流,还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她就是海伦凯勒。【设计说明: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有一定的距离。课前的这个活动先让学生体验黑暗世界的感受,有助于下文更真切体会海伦在黑暗世界的挣扎。同时为介绍海伦作铺垫】 2、认识作者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人,一岁半时因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七岁时,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引导海伦阅读交流。海伦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掌握五种语言。后又致力于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曾获“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是什么缔造了这个奇迹?是一个老师,是一种爱的力量! 【设计说明:先了解海伦凯勒对人类的贡献,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对再塑生命这个过程的重视。了解本节课的主题——爱】 二、爱的分量——理清思路 1、解题: 1)你如何理解题目“再塑生命的人”?如果换成“我的老师”可行吗? 提示:“再塑生命”即重新塑造一个人的精神生命,不仅介绍了恩师莎莉文老师为我塑造生命的过程,也呈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朗读体会莎莉文老师在海伦心中的意义 齐读第一段,把握“最重要”“此”都指向哪个时间?——1887年3月3日 3、理清思路 师生一起梳理内容:1887年3月3日以前,我因看不见听不着,无法正常表达,常常处于愤怒苦恼和小心翼翼的痛苦状态中,并且已经疲倦不堪了。直到莎莉文老师的出现,我的世界才发生了改变。我会正确拼写单词,又理解了“水”的意义。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我开始意识到事物是有生命的。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设计说明:本文的思路很清晰,抓住第一段中的时间和“此前”“此后”,快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形形色色的生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形形色色的生物 1、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生物课程标准理念。 2、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和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第1单元第1章第1 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⑵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⑴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共享、积累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⑵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 ⑶培养学生观察显微投影并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⑵初步培养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⑶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感情。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⑴生物的多样性;⑵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⑴遗传多样性;⑵应激性;⑶新陈代谢概念。 本节安排的活动有交流、演示建立生命档案册等,意在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本节是《生物》全书的开篇章节,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总之,通过本节的学习,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能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课前分角色排演小短剧,将“致同学们”的内容呈现给全班。 2、“交流物种多样的资料”是本书的第一次学生活动,所以活动前要合理建立学习小组,并对各小组长进行培训,使其能有效地进行组织分工、讨论和记录等工作。 3、尽可能多地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录像片、光盘等。 4、采集池塘中的水样备用,并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水样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示,如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水样的地点。 5、显微投影要在课前“预演”,以保证教学中的演示顺利。 6、为了使各组建立的生命档案册的规格、体例统一,应制定出具体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1_0136文档

2020 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1_0136文档 EDUCATION WORD

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1_0136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3、生命生命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阅读课文时,能手脑并用,及时划出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由事悟理”的写作思路。 3、了解比较阅读的一般方法,在实践中体会“比较是最好的鉴赏”。 4、因文悟道,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进而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

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不仅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感知课文,拉近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2、相机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讨论建议抓住以下两点:①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设计这一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所见”到“所想”、“所悟”的思路。②组织学生开展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克伦?沃森一文的比较阅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面对的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比较阅读还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比较”的切入点作必要的指导。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如果能对比较阅读有所了解,能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发表自圆其说的观点,那么,应视为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学法 1、掌握一些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 2、通过划、注关键词语,快速筛选有效信息,把握文章思路。 3、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表达完整。 三、教学过程设计 以两教时安排本课教学。第一教时侧重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第二教时侧重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文章的比较阅读。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 1.忆读书 冰心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 .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 7 分钟) 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 教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难点:1、遗传的多样性; 2、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 四、教学用具:图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呢?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物种多样性 讲解: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悉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 (二)遗传多样性 讲解:地球上生活着这么多的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下面我想请大家分析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 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识记、理解、积累中的重点词语。 把握基本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练习默读、批注的读书方法,提高默读速度。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的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大意。 教学难点: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视,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教学策略 学生自主默读──合作学习──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 本册教材的编写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节课的阅读策略是在阅读过程中抓住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

大意。 本节课重点采用的默读的学习方法,在默读的过程中批注重点词、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体验用手“听”话。被试同学闭上眼睛,塞住耳朵,邻桌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先写0~9这10个简单数学,再写“aoeIuü”这几个拼音字母,后写“山、水、土、木、石”等独体字。请猜字的同学谈感受。 师:对盲聋人士来说生存下来已经需要足够的勇气,要活得出类拔萃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灵世界。 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简单介绍海伦·凯勒的经历。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盲聋人士的生活,为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做好铺垫。 学生默读,概括内容 自学指导,明确任务。 教师明确本单元重点的阅读方法及策略。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要求默读过程中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学会在阅读中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大意。

(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习散文,要注意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要能够揣摩诗作所蕴涵的意义;学习小说,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领会作品的主题。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阅读教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文作者用精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殷切地盼望青少年们去打开文学之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认真地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鉴赏,在诵读中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步骤: 1.读课文,思考: ①作者对“文学”有怎样的认识?②作者描绘出的“文学”具有哪些魅力? 2.理出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 作者先是从什么说起,引出“文学”这个话题的?再从什么说到打开“文学”宝库的途径?最后引用《致文学》中几段话描绘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后会见到一个怎样的新奇世界? 3.精读第4节。 ①指导学生参看注释,查阅字典。读准该节每一个字的注音,再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一遍后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句子。 ②指导学生探讨下列句子的含义: a.“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为例,略作讲解。) b.“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可举小学教材中的课文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来启发学生理解。) c.“有人说,……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智商”,查词典理解“野蛮”的词义后,再结合本段中的第6、7、8、9句来理解课文中“野蛮人”的含义。) ③作者在这一节中告诉我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找出语句,并联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实际谈谈认识。) 4.精读6—11节,品读语句,理解含义。 ①“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类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可引导学生回忆小学课文来理解。) ②“有时候,你展现漫长的历史,有时候,你只是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教者简介:“展现漫长的历史”的,如《三国演义》等长篇小说;“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的,如《静夜思》等唐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6—11节,读后说一说你对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兴趣? 5.指导学生浏览全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优美的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试作背诵。 6.课后练习:就某一文学作品对你的影响写一则日记,然后和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B】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命 生命》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命生命》教案设计《生命,生命》是现代作家杏林子的散文,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作者呼唤的“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不虚度光阴。不妨看看人教版七年级上《生命生命》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地学习,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难点: 学生领悟文中三个事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老师搜集有关杏林子的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在《永生的眼睛》一文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我们的生命就能得到永生。”(师板书:生命)那“生命”究竟是什么呢?你有思考过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指名说,学生可能会有很大的难度,不做过高要求把) 师简单评价学生的发言,过渡:我和你们一样,从没想过“生命是什么”的问题。但是,有人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杏林子。 师简介:杏林子是(我国)台湾一位著名的作家,杏林子从12岁时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瘫痪不能行动,写作时,要弯着腰、弓着背,比正常人辛苦数倍。但饱受病痛煎熬的杏林子,却以她遭受的肉体苦难来体验生命的礼赞,用手中的笔来歌颂对璀璨生命的热爱。在她的作品中,有很多是思考生命问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再板书:生命)学生齐读课题。 师:你发现了吗,这个题目和我们以前经常读到的文章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题目“生命”这个词出现了两次。)师:我们一般认为重复都显得啰嗦。但这里为什么要重复呢? 根据学生发言,师总结引导:是啊,这样的重复叫反复,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像你们说的它起强调的作用。在这里强调生命的重要与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

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

2019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复习测试语文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 生石花 B. 奔驰的汽车 C. 电脑病毒 D. 恐龙化石 2.地球上的生物极其丰富。下列国家中,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的是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澳大利亚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是指基因的多样性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C.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4.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 生物都能繁殖 D.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5.下列各项中都是生物的一组是( ) ①会唱歌的机器人②优美挺拔的松树③分布广泛的细菌④千姿百态的珊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6.生物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蛇蜕下来的蛇皮,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A. 是生物,因为制造蛇皮是蛇的一部分 B. 是生物,因为蛇皮晒干后会缩小,重量也会减轻 C. 不是生物,因为蛇皮不会动 D. 不是生物,因为蛇皮不能呼吸,也不能生长繁殖7.下列关于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作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B.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D.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8.2019 年年 10 月,“女性”类人机器人 Sophia 被授予沙特国籍,下列有关 Sophia 的描述正确 的是() A. 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其有沙特国籍 B. 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是”女性” C. Sophia 是生物,因为她是类人机器人 D. Sophia 不是生物,因为她不能生长和緊殖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感悟安妮·莎 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在探究作者成功的原因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与困难做斗争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体味文章语言的清新朴实,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1.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从盲聋哑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生活世界。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活动法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幻灯片、视频、歌曲等。 2.学生分组查阅资料。 ⑴收集有关海伦·凯勒和安妮·莎利文的资料。 ⑵搜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⑶搜集有关爱的名言。 3.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注意用笔勾画疑难点。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七年级生物:生命的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生命的世界单元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68分)(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生长、发育 B生殖 C遗传、变异 D新陈代谢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水 B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C一个池塘 D.池塘中的鱼和水草 3.手摸含羞草的叶子,叶子会合拢,这属于生物的( ) A生长 B应激性 C.适应性 D新陈代谢

4.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竹子和阳光 B熊猫和箭竹 C空气和水分 D.土壤和蚯蚓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克隆羊“多莉” B细菌和病毒 C转基因动物 D土壤和水分6.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植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多样性 C.草原的多样性、森林的多样性、湿地的多样性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多样性 7.“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 A遗传 B变异 C.生殖 D发育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陆地生态系统9.构成生物圈的是( ) A.动物和环境 B.植物和环境C.植物和微生物 D.生物和环境 10.生物圈中的生物种类约有( ) A.30多万种 B.150多万种C.180多万种D.200多万种

11.原产于我国的菊,目前在世界上已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其中我国有7000个.这个事例能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哪一方面(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上述三项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 ) A.一块草块 B.草地上的蚁群C.一片森林 D.一片沼泽地13.生物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叫( ) A.反射 B.应激性C.趋性 D.生长 14.一片森林中,对于某一棵树而言,影响它生存的环境有( ) A阳光、空气和水分 B森林中的所有动物 C森林中的其他动物 D非生物因索和其他生物 15.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藻类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含盐量 B含氧量 C.阳光 D.海水温度 16.正确表述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对生物有制约 D.包括A、B、C 17.下列哪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同() A海蜇 B珊瑚 C乌贼, D.蛇 18.下列现象中是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