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大豆中异黄酮的提取和研究

目录第一章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方法 (1)1.1乙醇提取法 (1)1.2 酸水解提取法 (2)第二章大豆异黄酮的性质 (2)2.1 溶解性 (3)2.2 紫外最大吸收波长 (3)2.3 水解 (4)第三章大豆异黄酮的作用研究 (5)3. 1 抗癌防癌 (5)3.2 对骨代谢的作用 (6)3.3 预防心血管等其它疾病 (7)第四章总结 (7)参考文献 (8)摘要:大豆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简要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和纯化研究进展。
天然大豆异黄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
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对他的提取方法以及性质作用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性质作用研究Abstract: soybean isoflavone is a kind of flavonoids,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ybean isoflavone of soybean isoflavone. Natural soy isoflavone. Soy isoflavones are a clas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he growth of soybean. A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ybean isoflavon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extraction methods and properties for his.Keywords: nature of extraction methods of soybean isoflavone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大豆科植物中,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物。
大豆异黄酮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I O 简 介 S
1 1 黄酮 类 和 异 黄 酮 类化 合 物 结构 . 黄酮类 化合 物泛指 具有 l 5个 碳 原 子 的 多 元
径 合 成 异 黄酮 类 化 合 物 , 此 途 径 中 , 还 原 型 辅 在 需 酶 1 NAD H) 微 粒 体 细 胞 色 素 P 5 I( P 和 4 0酶 [ 称 又
n l) 异 黄 酮 类 ( sf v n s 、 尔 酮 类 ( h l os 、 i l oe) 查 oa ca —
tae2HI ) , hs,- S ] 简称 异 黄 酮 合 成 酶 (sf v n y — i l oesn oa
tae I S 催 化 。4 异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因其 种 类 比 hs , ) F ) 较 多 , 能也 多 样 , 究 比较 多 的 是 IO。 与 异 黄 功 研 S 酮 类 化 合 物 相 比 , 酮 类 化 合 物 抑 制 芳 香 化 酶 细 黄 胞色素 P5 4 0酶 ( 酶 是 催 化 雄 激 素 转 变 为 雌 激 素 该 的关 键 酶 , 定 雌 激 素 的 水 平 ) 泌 , 酮 类 化 合 决 分 黄
动物营养学报 2 1 ,3 1 ) 18 —80 0 12 ( 1 :84 19
C ieeJ u n l fA i l ur in h s o r a n n o ma t t N io
d i 0 3 6 /. s .0 62 7 .0 1 1 . 0 o: . 9 9 ji n 1 0 -6 x2 1 . 1 0 6 1 s
2一羟基 异 黄 酮 合 成 酶 ( _y rx i n v n n y — 2 h do ys a a o esn o
酚 化 合 物 。芳 环 ( 环 、 环 ) 问 以 一 个 三 碳 环 A B 之
大豆异黄酮药理效应研究进展

D A组乳腺癌发生率分别是 8 . %和 4 . % , MB O0 0 0 幼鼠 D A MB
+s 组乳腺癌 发 生 的潜 伏 期 明显长 于 幼 鼠 D A组 , 鼠 I MB 幼
D A组 A nr MB g o 计数 、C A和 C—eb 2表达水 平均 高于幼 PN rB 鼠 D A+ I干预组 ) 。任国锋等还研究 了大豆异黄酮对 MB s ( 前列腺增生大 鼠细胞凋亡 与增 生 的影 响 , 结果 指 出大豆异黄 酮可能是通过调节前列腺组织凋亡基因与抗凋亡基 因的表达 而抑制前列腺增生的 J 。杨 爱青等报 道 , 大豆异黄 酮可 以抑 制大 鼠前列腺增生 、 提高前列腺组 织 中的一 氧化氮 和一氧化 氮合酶水平 …。
响 和 意 义 , 果 显 示 早 期 干 预 组 、 期 干 预 组 、 程 干 预 组 和 结 晚 全
1 大豆异黄酌的抗癌作用
大豆异 黄酮对癌症有 抵抗 和防御作用 , 目前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对乳腺癌 和前列腺 癌 的防御 上 , 也有部 分研究涉 及肺 癌和直肠癌。 21 00年任 国峰等报道 , 各种 剂量 的大豆异 黄酮均 能降低
中图分类号 : 2 5 R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 3 2 2 1 )9— 09— 3 10 10 【0 2 o 0 1 0
大豆异黄酮 (oba o aoeS ) 大豆生长 过程中形 syeni f vn ,I是 sl 成 的一类次生代谢物 , 是 以 3一苯丙 吡 喃酮为母 核 的一类 它 非 营养 素化合物 , 包含染料木素( 别称染料木黄酮 、 雀异黄 金 素、 三羟异黄素 ) 黄豆苷 ( 、 二羟异黄酮 、 黄豆苷元 ) 大豆黄素 、 ( l i i) g e e 及相 应 的糖 苷结 合物 。大量 试 验表 明 : 豆异 y tn 大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发展现状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发展现状摘要:异黄酮是一种植物类黄酮化合物,结构与雌激素有一些相似之处。
本文主要介绍大豆异黄酮结构,来源,生理功能及其发展现状。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发展现状过去人们对大豆的研究主要因为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且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
因此,大豆食品被看作是高蛋白、高油脂营养丰富的食品。
但在过去十年里,医学工作者将更多的兴趣转移到食用大豆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上。
通过对多种大豆成分的研究表明,大豆中还含有其他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磷脂、植物固醇。
植酸、蛋白酶抑制剂和低聚糖等。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保健功能,包括降低胆固醇含量,预防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抑制心脏癌和骨质疏松的发生,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等都与食用大豆有关。
而研究显示大豆中的异黄酮是这些保健作用的主要因素。
大豆中异黄酮含量非常丰富,高达4mg/g大豆干重,而谷物和其他豆类中含量几乎为零。
因而人们对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关注。
1. 异黄酮的结构及来源1.1 化学结构异黄酮是一类具有三碳链连接的两个苯环为基本结构的类黄酮化合物的总称,这个三碳链可闭合也可不闭合成吡喃环,异黄酮与类黄酮的区别在于它的苯环B与C-3连接,而不是与C-2连接。
异黄酮为无色、透明的苯酮,而且他们的结构与雌激素有一些相似之处,因因此具有一些雌性激素的性质。
大豆及其制品中的异黄酮主要以游离型的苷元和结合型的糖苷两种形式存在,其中苷元包括大豆素,染料木素及黄豆苷元。
结合型的糖苷有9种,分别为上述3种苷元的糖苷型、乙酰基糖苷型和丙二酰基糖苷型。
1.2 来源异黄酮仅存在于少数几种植物中,这是因为查耳酮异构酶的分布有限,此酶能将2(R)-柚苷配基(一种类黄酮的前体)转变成2-羟基大豆苷。
大豆是异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异黄酮也存在于其他植物中,如紫花苜蓿,红三叶草荷叶葛根。
亚麻和鹰嘴豆中也含有一些,但含量非常低,几乎没有什么营养价值。
大豆异黄酮及其异构体的分布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大豆的品种、生长地点、种植年份、种植日期以及收获时间等。
中药淡豆豉有效成分大豆异黄酮调节血脂的研究进展

L L在 3 6 mo L和 5 1 mo L 之 间 的 健 康 志 愿 D .2 m l / .7 m l /
者 , 连 服 9周 异 黄 酮 ,结 果 总 胆 固 醇 和 低 密 度 脂级 代谢 产 物 ,是 大 豆 的一 类 重
要 的 非 营 养 成 分 , 主 要 以 9种 异 黄 酮 糖 甙 和 3种 相 应
Spe e 0 1 发 表 的 有 关 淡 豆 豉 有 效 成 分 大 豆 异 黄 酮 与血 脂 关 系 的 最 新 资 料 进 行 了 详 尽 的 分 析 , 综 et mbr 0 ) 2 述 了 大 豆 异 黄 酮 降 血 脂 的 有 效 性 、有 效 成 分 及 降 血 脂 的 作 用 机 理 。 关键 词 淡 豆 豉 ; 大 豆 异 黄 酮 ;血 脂 ;有 效 性 ;药 理 作 用 ; 机 制
升 高 Lj 进 一 步 研 究 证 明 其 中 的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6,
( D 3 胆 固 醇 有 很 大 变 化 , 推 测 异 黄 酮 的 降 血 脂 作 H L) 用 是 通 过 改 善 t 3实 现 的 " ,提 示 大 豆 异 黄 酮 用 于 t DL
异 黄 酮 一7一 葡 糖 甙 ( 料 木 甙 ,gnsn 。 大 豆 经 加 染 ei i) t 工 、微生 物 发酵或 体 外 酸 水 解 作 用 ,部分 糖 甙脱 离 释
生 雌 猕 猴 去 除 卵 巢 1 后 进 入 试 验 , 结 果 也 证 明 了 这 年
一
食 品 和药 物 管理局 将 大豆 列 为 能 够真 正 降低 患 心 脏 病
危 险 的 少 数 食 品 之 一 , 大 豆 异 黄 酮 有 类 雌 激 素 作 用 又 能 避 免 雌 激 素 替 代 疗 法 可 能 导 致 的 子 宫 癌 的 弊 端 2,
大豆异黄酮的物理化学性质

大豆异黄酮的物理化学性质想象一下,当大家走进充满豆香味的厨房,那盆盆满满的大豆,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富含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食品、药品和饲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大豆异黄酮的物理化学性质。
大豆异黄酮具有多个官能团,包括酚羟基、甲氧基和酮基等,使其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它的分子量较低,易于在体内被消化吸收。
大豆异黄酮的溶解度较好,尤其是在碱性条件下,这使得它在食品加工和制备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另外,大豆异黄酮还具有一定的潮解性,这意味着在潮湿的环境下,它也能保持稳定性。
现在,让我们探讨一下大豆异黄酮的广泛应用。
在食品领域,大豆异黄酮因其独特的抗氧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制备。
它可以帮助维持人体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在药品领域,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使其具有治疗某些疾病的潜力,如骨质疏松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大豆异黄酮还被添加到饲料中,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说到大豆异黄酮的优势,首先要提的就是它的营养价值。
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诸多益处。
它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还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状。
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产量高,来源丰富,这也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豆异黄酮凭借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用途,成为了当今营养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了解大豆异黄酮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应用领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从食品添加剂到药品配方,再到饲料添加剂,大豆异黄酮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大豆异黄酮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的健康和动物的福利做出更多的贡献。
摘要: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心血管保护、抗糖尿病、抗癌等。
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基因型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基因型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大豆异黄酮 (Soybean Isoflavones)是一种生物类黄酮,人体内不能合成。
在自然界中分布有限,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以大豆中的含量为最高,故称大豆异黄酮。
大豆是唯一含有异黄酮且其含量在营养保健学上有意义的食物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基因型角度:许多国家的学者对本国大豆品种进行了异黄酮含量分析,均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大豆异黄酮含量有较大差异。
在中国从地区分布上看,南方地区的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比黄淮夏大豆和东北及北方春大豆低。
孙君明等人研究证明了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方式属数量性状基因控制,遗传机制呈累加效应,其遗传受一个主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控制。
环境效应角度:国内外研究的栽培环境主要通过栽培时期和生长地来反映。
研究者Wang, H.J.等人分别在1989年、1990年、1991年种植了同一品种(Vinton81)测得收获大豆中的异黄酮总量分别为3309μg/g、2776μg/g、1176μg/g,换言之,1989年种植的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是1991年的近3倍。
其它一些品种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年份不同,其异黄酮的含量差异十分显著。
Wang, H.J.等人对Vinton81品种进行了不同生长地(A、B、C三地)的试验,测得其异黄酮含量的变幅为1176—1749μg/g。
国内学者研究了异黄酮含量与栽培地的经纬度和海拔的关系,发现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与纬度和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经度呈负相关,但不同品种达到的显著程度不同。
李卫东等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异黄酮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3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9个生态因子与大豆异黄酮含量密切相关。
并证明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均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异黄酮的积累;在出苗期较多的日照和较低的均温有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出苗期降水与异黄酮含量呈二次抛物线曲线关系,75mm是最佳值;分枝期较小的昼夜温差利于异黄酮的形成;土壤中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较低的硫含量也有利于异黄酮含量的提高。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作者:陈彦杞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7年第11期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一类具有广泛营养学价值和健康保护作用的多酚化合物,自然界中的异黄酮资源十分有限,大豆是含有异黄酮,且在营养学上有意义的食物资源,这就赋予了大豆及大豆食品特别的重要性。
许多研究证实:大豆异黄酮有弱雌性激素活性,作为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双重作用。
而且具有较好的天然抗氧化活性、抗溶血活性和抗真菌活性的生物效能,长期食用能有效预防和抑制白血病、多种癌症、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在大豆种子中提取和开发高异黄酮的食品或者保健品,已然成为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等行业的热点之一。
因此,培育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品种成为大豆品质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大豆异黄酮概述(一)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大豆异黄酮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异黄酮类。
现知的12种大豆异黄酮,可以分为2类:自由基和共轭类。
游离型苷元共有3种,仅占大豆异黄酮总量的2%~3%,包括金雀异黄素(又称染料木黄酮)、大豆黄素(又称大豆素)和发现较晚且含量较少研究不多的黄豆黄素。
结合型糖苷约占大豆异黄酮总量的97%~98%,主要以葡萄糖苷、乙酰基葡萄糖苷和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形式存在,共有9种,分别为金雀异黄苷、大豆苷、黄豆苷、6”-O-乙酰基大豆苷、6”-O-乙酰基金雀异黄苷、6”-O-乙酰基黄豆苷、6”-O-丙二酰基大豆苷、6”-O-丙二酰基黄豆苷、6”-O-丙二酰基金雀异黄苷。
结合型糖苷大部分以金雀异黄苷、大豆苷、丙二酰基金雀异黄苷、丙二酰基大豆苷4种形式存在。
这4种结合性糖苷占异黄酮总量的95%。
(二)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纯的大豆异黄酮为无色晶体状物质,是大豆带有苦涩味的因子之一。
染料木素呈无色片状结晶,大豆苷元呈无色针状结晶,工业上生产的大豆异黄酮产品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食用时兼具苦味、收敛性和干涩感。
大豆异黄酮苷元比糖苷拥有更加突出的味道,其中金雀异黄素和大豆黄素最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一)什么是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一类重要成分总称,它主要包括:一、二羟异黄酮(又称大豆素、黄豆苷原,daidzein);(又称金雀异黄素、染料木黄素genistein);二、二羟异黄酮(又称大豆素、黄豆苷原,daidzein);三、黄豆黄素(glycitein)等12种化合物以天然状态存在。
上述这些成分常以糖苷结合形式、乙酰基结合形式和丙二酰葡萄糖苷结合形式存在。
照片名称:39x57林蛙卵油?照片描述:林蛙油滋阴壮阳好产品大豆在加工、发酵或水解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的三羟异黄酮和二羟异黄酮。
这两种游离的成分更易被人体肠道所吸收。
近10多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和体外实验研究均一致显示,大豆异黄酮对多种肿瘤具有抗癌作用,其中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及白血病等较为明显。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系由大豆及黑豆等豆类植物中提炼而出,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尤其与女性一生的健康关系更为密切。
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低雌激素水平者,表现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可防治一些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的病症,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可防治乳腺癌、子宫内膜炎,具有双向调节平衡功能。
研究发现,中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很快,而补充植物雌激素可确保骨质量、骨密度,以预防骨质疏松。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波动,易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出现烦躁、失眠、心血管功能失调、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所以,雌激素在女性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年后补充大豆异黄酮这种安全、有效的植物雌激素,将会大大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机能减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失常,使绝经女性血脂和胆固醇升高,易患心血管疾病。
而含有异黄酮的大豆蛋白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保护心血管。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高脂肪饮食的女性易患乳腺癌,而常饮豆浆的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前者。
国外学者通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豆浆的摄入量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
无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亚洲国家,随着居民每天大豆摄入量或豆制品消费的增加,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呈下降趋势,其机制是大豆中的异黄酮具有阻止癌细胞增殖,促使癌细胞死亡的作用。
骨质持续丢失是衰老的自然过程,但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从而加速骨质丢失。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减少骨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有利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目前对付乳腺癌的最好办法是预防。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少吃猪肉等动物脂肪、坚持体育锻炼、多食大豆制品,是当前逆转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三大出路。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多吃大豆蛋白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据研究,如一天摄入大豆制品占总食物量的2—4%,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可降低50%。
为了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美国医学专家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
他们发现,豆奶中富含的异黄酮可以阻断新血管形成,杜绝为癌细胞提供“给养”,使其“饿死”。
为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已建议每人每天至少应摄入四杯豆奶。
国际文献报道1986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豆中抑制癌细胞的异黄酮。
1990年6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组织全美著名学者研讨了大豆的抗癌效果,肯定大豆异黄酮是最佳的天然物质。
此后又证实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症,减轻妇女更年期不适症及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美国是癌病多发病国家之一,近几年平以年43%的速度递增,其中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胰腺癌占60%,男性比女性高出2 倍。
美国每年因为癌症造成的医疗费用等开支高达1100亿美元,并呈上升趋势。
现在发现了只要吃大豆食品就可以达到防癌抗癌,防止骨质疏松,预防冠心病,而且只要只要稍许改变饮食习惯,调整食物结构,就可以达到省钱、省事、省时、保健、延年益寿一举数得的目的,真是一件大好事,为此,美国政府和公众舆论大肆宣传吃大豆食品的好处,尤其是对于含有大豆异黄酮等的食品,身价培增,把大豆异酮视为珍品。
美国政府支持和鼓励美国人要多吃大豆食品,建议每人每天吃20-30克大豆,人体即可获得充分的异黄酮,预防上述疾病。
美国FDA还正式批准大豆为健康食品,并取消在1983年规定的学生午餐、副食中大豆蛋白只能占蛋白质摄入量的30%,动物蛋白应占70%的规定。
异黄酮研究的突破,令大豆一下子身价培增。
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大豆,过去在西方人的眼里只能用作饮料和榨油,而今天,却成了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中的热点、重点以及非吃不可的食物,这是和最近50年来现代科技的进步,对大豆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有了许多新发现以及东西方饮食方式不同所取得的成果有关。
早在40年代,研究者注意到澳大利亚某此牧场中的绵羊生殖能力强,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牧场中含有特殊的三叶草植物,其富含芒柄花素可在绵羊的胃中经酵解为一种大豆异黄酮--黄豆甙原。
从那时开始,研究者就逐渐去关注异黄酮对健康的影响,并最后掀起了研究异黄酮的热潮。
Setchell和Adlercreutz首次发表异黄酮和木脂体与哺乳动物雌激素结构相似,并阐述它们的可能防癌作用。
大豆及其制品中含丰富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约相当于十万分之一的雌二醇活性,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其主要为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黄豆甙原(Daidzein)、黄豆素(Glycetein)。
异黄酮与雌二醇有相似性,通过与ER结合发挥微弱激素效应,异黄酮对雌激素也有表现拮抗作用,由于与雌二醇竞争结合ER,使得雌二醇不能产生激素效应,进而对激素相关的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许多研究者认为,植物雌激素能有助于将激素环境调节至适宜的状况,如此就会抑制激素型的癌症出现。
植物雌激素在结构上类似于体内产生的雌激素,事实上它们是如此地相似,以至于植物雌激素简直可以欺骗细胞,让它们相信植物雌激素就是体内真的雌激素。
虽然这些植物雌激素要远远弱于正常的雌激素,但如果它们集中出现,地与“雌激素敏感性”细胞的结合上就会“胜过”正常的雌激素。
从理论上讲,如果雌激素的感受器位置已经被较弱的植物雌激素占据,那么,更具潜能的雌激素就不能再被结合,进而也就预防了细胞中破坏性变化。
好几项研究都显示出,带有很多植物雌激素的妇女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就较低,反之亦然。
例如,一项最近的研究比较了日本妇女和美籍高加索妇女的雌激素水平。
研究者选择了居住在乡村地区的日本妇女,以确保她们的饮食是传统的日本饮食类型,这种饮食和生活在工业化的城市的妇女的饮食相比,含比较低的脂肪和较高的大豆食品(植物雌激素丰富的来源)。
考虑到美国妇女较在的体重和体格,将其雌激素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即使是这样,她们的雌激素水平也明显高于日本妇女。
研究者认为,美国妇女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妇女死于乳腺癌的人数比例是日本妇女的4倍。
植物雌激素能够以改变月经周期的方式减少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
在K.塞切尔博士的一项研究中。
绝经前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妇女,在第一个月里让她们摄取60克大豆蛋白质,然后停止摄取大豆蛋白质一个月,最后再让她们摄取大豆蛋白质一个月。
在系统摄取大豆蛋白质的时期,月经周期的时间延长了5天。
更重要的是,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即卵泡期延长了,而黄体期--即后半期却缩短了。
乳腺细胞的分裂在黄体期最快,这一时期可能会刺激潜在的肿瘤生长。
另外,塞切尔博士认为,妇女吃大豆可以使她们一生中月经周期减少,从而也就减少了机体接触潜在的雌激素的可能性。
1980年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东亚国家与欧美国家的癌症发病率的差异进行病因学调查,以期揭示大豆摄取与癌发症两者的相关,结果令人振奋。
各种癌症包括乳癌、前列腺癌、对肠癌、直肠癌、胃癌以及肺癌等发症率都与大豆摄取呈负相关性,可见癌发症的频度与饮食有很大的相关成分,是引起癌症患病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最近,大豆异黄酮的抗癌研究已成为世界热门焦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Messina 等综述了大豆以及大豆异黄酮的抗癌动物实验,发现生大豆、熟大豆、以及分离大豆蛋白都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症效果。
目前已明确大豆异黄酮抗癌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
2、抑制与癌相关酶活性的作用,特别是酪蛋酸激酶。
3、在癌细胞增殖的促进阶段,具有抑制血管增生作用。
4、消除活性氧,从而具有抗氧化作用。
5、调节细胞周期。
6、此外,还确认染料木黄酮具有抑制一些与DNA切断有关酶活性的作用等。
总之,大豆异黄酮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一定的预防癌症效果,特别是弱雌激素作用,雌性激素不足时可起到类雌激素效果,而雌性激素过剩时又起到抗激素作用。
大豆还可以有助于缓解其他与更年期有关的不舒服症状:如阴道壁变薄。
大豆可以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
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刊载了一个新研究,在这个研究中试图搞清吃三种食品--豆粉、亚麻籽、红三叶草芽--在每两周中每日吃三种食物中的一种。
在吃大豆期间,阴道上皮细胞数目比吃其他食物期间有着显著的增加。
研究者得出结论“所吃的食物种类可以调节雌激素处于匮乏状态的更年期综合症的严重程度。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从员比较了日本妇女、加拿大妇女和美国妇女的更年期综合征反应经历。
与西方妇女相比较,日本妇女较少身体不适的抱怨。
加拿大研究者对日本妇女和更年期的问题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体温波动或低烧,在东方不被看作是更年期妇女的特征,平均每105个妇女中只有12 个有此症状。
在一份英国主要医学杂志上刊载了荷满.阿道可雷之医生的一封来信,他是一位雌激素领域的主要研究者。
在这封信中,他提到,日本妇女吃大量的豆制品,而豆制品中含有异黄酮。
所有的异黄酮能降低雌激素,而如此大量的异黄酮会有一定的生物作用,特别是对低雌激素水平的、停经后的妇女。
高水平的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可能解释为什么体温波动和其他更年期综合片症状在日本妇女身上不常见的原因。
虽然引起体温波动的准确原因还不清楚,但这可能是由于更年期激素水平波动所引起的。
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身体会通过产生更多的黄体化激素水平(LH)以刺激卵巢来补偿这种激素降低。
如果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与空乏的雌激素接收器结合,那么身体可能会误认为雌激素接受器此时是充满的。
] 大豆异黄酮类雌性激素的作用早在1962年就有人报导,然而其预防骨质疏松效果还是在近期取得进展。
骨质疏松是老年性疾病。
人在40岁左右(特别是女人)所利用的骨骼比她们能生产的骨骼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