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机构和银行市场全球化状况分析_李石凯
美国社区银行发展分析

张飞燕 河北大学 0 O 2 7 0 1
张家 口教 育学院
0 0 0 7 0 5
【 文章摘要】 本文介 绍 了美 国社 区银行 在金 融 自由 化浪潮 中的发展态势, 并分析其中原因, 探
讨 全球 化 时代 中小金 融机 构 的发展 路 向。
【 关键词】 金 融 自由化 ;市场 定位 ;社 区银 行
对银行业的管制较多 ,社 区银行处在一种 被 保 护 状态 。 金融 自由化 进 程 启动 后 , 因 利率、汇率大幅波动而产生 利率互换 、期 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在对地域 或业务 限制等管制方面则 以银行持股 公司 、金融 服 务公司 共 同基金 、收购等方 式加以突 破 ,并通 过 议 员 在 国 会 的 游说 、 争 沦 ,逐 渐打破分业经营模式 ,美国结 束了分业经 营时期 , 进入 “ 金融百货公可 旋屣时代。 这种状况将大银行置于拓展业务、进军新 市 场 的 新起 点 ,对 社 区 银 行 而言 则 是 灾 难 的 开始 ,它 们 很 难 抵 制拥 有 强 大 资 本 、 人 才、技术优势的大银行 “ 巨无霸”式的扩 张 。美 国银 行数 曾从 10 0 家 降至 8 8 50 余 94 家 , 失 的 近 7 0 家 多 数 是 社 区银 行 。甚 消 00 至有 人 预 言 ,社 区 银 行将 会被 消 灭 。 但 事 实上 ,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据美国独 立 社 区银 行 协 会 2 0 年 的统 计 , 国大 约 02 美 共 有 8 0 家社 区银 行 , 布 40 0 00 遍 3 0 个地 区 , 其 中北部 (4 ) 2 % ,中西部 (O ,东南 2 %) 部 (0 ) 西 南 部 (6 ) 西 部 (0 ) 2% , 1% , 1% , 东 北 部 (0 ) 的社 区银 行 始 终 在 不 断 1 % 。新 出现 ,1 9 年 美 国新 设 立 的 社 区 银 行 就达 99 2 5家 之 多 ,达 到历 史性 的新 高 。 近 二 十 0 年来 ,资本市场 的迅速成长 ,投融资途径 的增 加 和 非银 行 金 融 机 构 的 发展 , 使 传统 银行业 务在金融业 的市场份额不 断下降 , 银行的金融 中介作用削弱。为此 ,许多银 行通过 并购重组来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领 域 ,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 和改进管理效率等。
全球化银行业

一、爱尔兰联合银行国际化的动因
1.国内原因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爱尔兰经济加快发展。鉴于欧洲大陆即将发生的变化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爱尔兰政府认识到爱尔兰联合银行国际化的重要性, 从政策上支持具有实力的爱尔兰联合银行跨国经营。爱尔兰政府认为:根据本国 资源不足的特点,只有发展高科技产业,加大引进外资才能振兴爱尔兰经济。而这 一具有战略眼光的规划在90年代和新千年前的10年,爱尔兰经济出现高速发展的 事实中得到了体现。1994-2019年爱尔兰GDP年均增长7.7%,2019-2000年年 均增长10%,成为欧盟成员国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 的国家之一,被称之为“凯尔特之虎”。经济的发展导致更高的经济需求。而且, 爱尔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人口少,资源缺乏,60年代以前一直是一个以农牧经济为 主的穷国,从1966年开始,爱尔兰进行了实质的变革, 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和服 务业。1973年加入欧共体后30年来一直享受着欧盟的援助。可以说,国内市场 发展潜力有限,银行的资源是有限的,对任何单个银行而言,市场是非饱和的, 爱尔兰联合银行市场已高度发达,面对众多本土和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爱尔兰 联合银行在国内的发展要取得持续快速的增长已不现实。就拿银行零售业务来说, 近几年本国境内零售业务的收益增长明显趋缓,因此,到国外某求新的发展,银 行发展跨国经营,运用国内外有限资源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以继续保持盈利的高 增长是爱尔兰联合银行的必然选择。
重复,缺乏长远眼光和全局部署。我国商业银行
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来就弱,在购并风卷全球的今
天更是相形见绌。不注意联合只能让自己势单力
薄,举步维艰。
5、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不足,银行跨国经营缺 乏外部支持 6、人才缺乏,适合跨国银行经管理的人才短 缺
2021年美国银行卡清算组织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美国银行卡清算组织行业分析报告
2021年2月 目 录 一、发展历程:伴随支付体系持续进化的美国银行卡清算组织 ........ 6 1、第一阶段(1800s~1900s):无卡支付时代,现金等支付方式占据主导 ..... 7 2、第二阶段(1900s~1940s)大型商家基于自身场景发行“商店卡”,卡片支付兴起 .......................................................................................................................... 8 3、第三阶段(1950s)清算卡组织诞生,早期以三方模式拓展双边网络 ....... 9 4、第四阶段(1960s~至今)四方清算模式诞生,逐渐成为主流的清算卡组织模式 ........................................................................................................................ 11 二、清算卡组织:美国支付产业链“皇冠上的宝石” .......................... 13 1、根植于“消费者→企业”(C2B)非现金支付体系的清算仲裁及规则制定者 ................................................................................................................................ 13 (1)发卡方:包括发卡银行及发卡服务商 ................................................................... 14 (2)收单方:包括收单银行及收单服务商 ................................................................... 15 (3)清算机构:通常为国际卡组织 ............................................................................... 15 (4)新进入玩家:商户聚合服务商及电子钱包 ........................................................... 16 (5)终端供应商:包括终端服务商及芯片制造商 ....................................................... 16 2、四方模式(Open-loop)基于规模效应成为行业主流 ................................. 17 (1)盈利模式:四方模式手续费率低于三方模式,但盈利能力更强 ....................... 17 (2)竞争要素:龙头玩家构建起较高行业壁垒,具备强大规模效应 ....................... 18 (3)市场格局:四方模式在美国和国际市场均占据主导地位 ................................... 19 三、增长驱动力:持续增长的非现金消费规模、不断开拓的新支付网
美国的经济崛起与全球化趋势

美国的经济崛起与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和经济竞争的激烈化,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崛起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本文将探讨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以及全球化趋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一、美国经济崛起的原因1. 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美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从互联网的崛起到人工智能的发展,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驱动力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创业精神与企业文化:美国鼓励个人创业和企业家精神,这也是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的创新企业如谷歌、苹果等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3. 丰富的资源与市场:美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同时,美国也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消费能力,这为美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全球化趋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 市场扩大与贸易增长:全球化趋势使得世界市场更加开放和互联,美国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
这促进了美国产品的出口和贸易增长,为美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 资本流动与投资增加:全球化使得资本可以自由地在各个国家间流动,美国经济的崛起也得到了许多国外投资者的支持。
外国资本的流入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的发展。
3. 人才流动与技术交流:全球化使得人才可以更自由地流动并进行跨国合作,这为美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同时,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也促进了美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1. 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也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
这对美国出口和企业的竞争力构成了威胁,需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
2. 不平等经济增长:美国的经济崛起也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全球化趋势加快了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和劳动力受到了冲击。
3. 国际合作与责任: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美国需要在国际舞台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投资之路_基于中国工商银行建立纽约分行的实证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投资之路———基于中国工商银行建立纽约分行的实证分析◆李冉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摘要】2008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成功进驻美国纽约,建立了工行在美国的第一家分行。
而此时,美国金融危机正在愈演愈烈,中资银行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国际金融条件下应如何选择对外投资的道路。
通过将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运用来分析了中国工商银行的国际化道路选择,具体分析了中国工商银行的所有权优势,内部优势和区位优势来实证分析中资银行对外投资。
同时,金融危机的历史条件使得中资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三个要素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中资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是新的挑战。
【关键词】中资银行工商银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面临世贸组织要求五年全面放开我国金融市场和外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极大压力。
美国的各大银行在中国长驱直入,各大城市都设有分支机构,这不禁让中国的商业银行也产生了海外投资的念头。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欧美银行遭受沉重打击,相对来说,中国银行业却经受住了考验。
在最新统计数据中,按市值排名的全球七大金融公司中,中国的银行业占有重要地位,工行和建行占了前两把交椅。
一、基于中国工商银行建立纽约分行的银行海外直接投资实证分析1. 中国工商银行的背景资料。
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上市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行)成立于1984年。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经过20 几年的改革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
连续五次入围美国《财富》全球500强,并被美国《远东经济评论》评为中国高质量产品(服务)十强。
由国际知名媒体《环球金融》(Global Finance) 举办的2009年全球新兴市场国家最佳银行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工商银行再度被授予“中国最佳银行”(B est bank in China)称号,这也是该行第6次摘取此项殊荣。
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银⾏业发展状况分析国内外银⾏业发展状况分析⼀、国外银⾏业的现状 进⼊90年代以来,西⽅商业银⾏的国际化发展和银⾏⽹络化表现更加突出,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商业银⾏国际化1. 银⾏股权的多国化。
任何外国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成为银⾏的股东:西⽅⼀些⼤银⾏作为上市公司,其股票⼤多在两地或三地甚⾄四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上市。
如汇丰银⾏的股票在伦敦、⾹港和纽约四个交易所上市买卖。
2. 国际银⾏资本的集中化和营销⽹络的全球化。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国际银⾏⼤规模合并,不断扩⼤全球市场份额,当今世界前50名⼤银⾏基本上全是跨国银⾏。
如:1998年花旗银⾏和旅⾏者集团合并后,使花旗银⾏⼀级资本位居全球银⾏业第⼀,分⽀机构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和⾮洲近100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德意志和美国信浮银⾏合并,其银⾏总资产排名世界第⼀位,在欧洲、北美、澳洲和亚⾮拉等拥有44个主要分⾏,超过800家分⽀机构。
3. 国际业务的客户和海外利润⽐重不断扩⼤,已超过本⼟的份额。
国内客户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另⼀⽅⾯机构延伸到国外后,银⾏积极争取当地的客户,在许多⼤银⾏中,如花旗、汇丰的国际业务、国外银⾏资本规模、海外利润对全⾏的贡献都已经⼤⼤超过了其本⼟的份额和来源。
4. 银⾏雇员的国际化⼀是银⾏的海外机构拥有⼤量的海外员⼯,⼆是即使在本⼟,在国内的总⾏和分⽀机构也拥有较多的外籍员⼯,通过不同⽂化、观念和意识的混合冲击,提⾼员⼯的整体素质。
例如:瑞⼠联合银⾏的海外员⼯占1/3以上;汇丰银⾏1999年在欧洲雇⽤5.4万⼈,在⾹港雇⽤2.4万⼈,在北美雇⽤1.95万⼈,在拉丁美洲雇⽤2.7万⼈,在其他地区雇⽤2.1万⼈。
5.国际银⾏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银⾏⾯临的主要问题是:80年代放松管制⽽导致⼤量的银⾏倒闭,银⾏业如何在新的时代既要防范和化解⾦融风险,⼜要增强银⾏的活⼒,提⾼银⾏的竞争⼒的这⼀问题,成为当前国际银⾏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投资银行作为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们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繁荣。
本文将对当前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
一、发展现状1.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传统的大型投资银行如高盛、摩根大通等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许多次新银行通过创新的经营模式和技术手段逐渐崭露头角。
同时,大型科技公司如苹果、腾讯等也在进军金融领域,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2. 服务多元化投资银行在过去以提供融资服务为主,但现如今正逐渐向服务多元化发展。
除了传统的并购、IPO等融资业务,投资银行开始关注新兴领域如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积极参与到项目的策划和投资中,为创业公司提供包括投资咨询、风险控制等全方位的服务。
二、未来趋势展望1.科技驱动发展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投资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在未来继续引领其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在在投资银行的运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投资银行可以更加精准地判断市场趋势,提供更优质的投资机会和服务。
2.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风险管理成为投资银行发展的关键。
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的风控体系将成为投资银行不可回避的责任。
未来,投资银行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和政策变化的敏感性,提高风控能力,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稳定运行。
3.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投资银行也将更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环保、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成为投资银行的新使命。
同时,社会责任投资将成为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经营。
4.多元化的运营模式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和多元化,投资银行的运营模式将进一步多元化。
美国银行产业集中趋势研究

变 化
美 闻 的 银 行 产 业 由 两 大 部分 构 成 . 一 是 规 模 较 人 、 数 母 较 多 此 ‘ 主 导 地 位 的 商 业 银 行
以 .美 嘲银 行 数慑 整 体 h 卜升急 许 差 银 行 数量 变 t . 动 曲线 的 捌点 }I 在 2) {现 _ ( 世纪 8 代 未期 ,仉 到 19 0 90 年 .美 嘲 的商 业 银行 仍 订 I . 3家 . 储 篱机 构 仍 有2 23 4 . 8 5家 .二 者合 计 超 过 I. x 家 9 0年 以后 ,尽管 1 5f ) .I 9 H 美 闭银 行破 产数 最 急 剧 F降 .仉 【 { r新 发 拍 照 收缩 . _ i 同时银 行 购 并增 加 .导致 银 行 数 急 剧下 降 , ̄ 2 o qo5
少 的 仔款 机 构 ( a igOra ia o s m 于美 网对 银 S vn g nz t n ) i
行 牌照 的 管理 一 直 相对 宽 松 ( 邦 政 府 和州 政 府都 州 联 以发放 银 行 牌 照 ) 0 t. 3 ,2 t O年代 佳 效 的 《 t纪 格托 斯 一
^H l ■t^ )
圈 I 19 — 0 5年美国银行机构数量变动的轨迹 9020
瑚料柬 弭:F I: tii ¨ 洲 DC Sant H l/ I
( )银 行 资产 快速 集 中. = .
银 行 资 产 ( se )是 襁』 Ast s 敞银 行 规 模 的 戢 要 指 标 美 闻银 行 机构 数 擐 的减 少 ,使 银 行资 产快 述 粜 c f | 于一 些 资 产 规模 庞大 而 富 有 竞 争 J 的 银 行 控 股 公 J d 据 美 网联 邦 存款 保 险 公 州 ( D C)的 数 槲 控示 . I9 FI 95 年 .美 阑 5 O家 最 夫 的 银 拄 股 公 刮的资 产 市场 份 t 额 总 和 还 不 足 5 % .但 刮 2 0 0 0 5年 ,这 一比例 已经 接 近 7 % .也 就是 说 .1 q f ,反 映关 围 银 行 资产 集 中 5 0': ] -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研究(2006 %4)
15
国际银行业
变化,呈现出下列显著特征: 1. 美国银行国际业务的集中度大大提高, 远高于美国国内银行市场的集中程度 现在美国国内的银行和存款机构超过 8000 家,为了维持国内银行市场竞争的完全性和防止 国内银行市场的过度集中形成垄断,美国的银行 监管法律规定,单一银行国内市场份额不能超过 10%, 受制于这一比例, 就连现在的花旗集团、 摩 美国银行产业的国内市场集中程度要低得多。 然而,美国银行的国际业务市场份额不受 10% 上限的限制, 所以, 美国银行的国际业务集 中程度一直大大高于它的国内银行市场的集中 程度, 特别是经过 90 年代末期和 21 世纪初期的 几大银行购并之后, 美国银行国际业务的集中程 度已经接近垄断水平, 而且还有继续提高的趋势
份额已经高达 87%, 仅花旗集团一家的份额就是 42%,排在次席的摩根大通的份额也有34%, 两 家合计的市场份额高达 76%, 而 20 年前美国 10 家大银行的份额总和还只有 70%。 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 现在美国银行的国际业务实际上就控制在 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两家机构手中。 2. 美国银行机构全球化的市场选择有了新 的变化 美国银行的海外扩张有 3 条主线:其一, 发挥地缘优势,拓展加勒比和拉丁美洲银行市 场;其二,越过大西洋投资欧洲银行市场;其
一、1990 年以来美国银行机构和 银行市场全球化现状概览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产业的全球 化趋势非常明显,美国银行机构的海外资产高速 表1
增长。在银行市场的全球化方面,外国银行特别 是欧洲银行通过多种渠道进入美国银行市场,在 美国本土与美国银行展开直接竞争,外国银行在 美资产迅速增长,营业区域遍及美国本土,美国 银行市场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见表 1) 。 1990 ̄2004 的 15 年间,美国的金融机构通
国际银行业
美国银行机构和银行市场全球化 状况分析
李石凯
内容提要:银行产业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产业全球化状况可从 银行机构全球化和银行市场全球化两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1990 年以来,美国的银行机构 加速了其全球化进程,美国银行的海外资产快速增长,对全球银行产业的渗透程度增强。 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市场上外国银行的资产也有快速增长,并呈现出强大的全球化趋势。 美国银行机构和银行市场的全球化都在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新特 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美国银行机构的全球化主要受市场驱动而美国银行市场的全球化 更多地受收益驱动。 关键词:银行产业全球化 美国银行机构 美国银行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银行名称
" 花旗银行! " 大通曼哈顿#
银行名称 花旗集团 摩根大通 美洲银行 道富银行 纽约银行 美联银行
美洲银行 摩根担保信托 汉诺威制造者信托
" 信孚银行$ " 化学银行%
MBNA美国银行 国民舰队银行 北方信托公司 美国汇丰 合 计
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
" 大陆伊利诺斯&
太平洋证券银行 合 计
资料来源:Fede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xamination Council Bank Call Reports。
二、美国银行机构全球化的特征分析
美国银行海外业务扩张的方式较多, 机构设置 有代表处(Representative Offices) 、壳分行 (Shell " ! " # Branches)、 艾奇法公司 (Edge Act Corporations) 、 境外子公司 (foreign Subsidia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s) 、 附属和非附属 外国银行协议(Arrangements with Affiliated and 及分行 (Branches) 等 Nonaffiliated Foreign Banks) 多种方式。美国银行对国际银行市场进入的模式 选择不仅受机构本身的国际决策和特定银行活动 的影响, 也受客户需求、 法律框架、 东道国银行文 化的影响, 另外, 东道国的银行会计准则和税收政 策,也影响美国银行国际业务的开展。 按照美国的银行国际业务监管法律,从事 国际业务必须是经过批准的特许银行或银行控 股公司。美国银行从事国际业务可以通过美国 的银行存在( Bank Presence)提供非居民国际 业务,也可以建立海外银行存在提供国际银行 业务,前者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但市场规模 极其有限,缺乏长期可持续性。后者程序复杂、 成本较高,但市场规模庞大,可持续性强。美 国银行在海外市场建立银行存在的传统方式是 设立海外分行,现在美国银行更加注重设立海 外银行或非银行子公司完成国际业务。 近几年来,美国银行机构的全球化在产业 集中度、区位选择、业务选择等方面均有一些
即现在花旗集团的前身,1998 年花旗银行与领先者集团合并成花旗集团。 即现在的摩根大通,2000 年大通曼哈顿银行收购摩根银行后更名。 由于经营陷入困境,1998 年已被德意志银行收购。 1995 年被大通曼哈顿收购。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已于 1985 年倒闭,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银行倒闭案之一。
16
" ! " # " $ " % " &
三,越过太平洋进入亚洲银行市场。由于地缘、 政治和文化的关联, 美国银行在欧洲、 加勒比和 1994 拉丁美洲的银行市场投资比重历来较高, 年美国银行在欧洲 ( 主要是西欧的北约盟国) 市 在加勒比和拉丁美洲的 场的投资比重接近 50%, 投资大约占 1/4, 当然, 在亚洲的日本和东南亚市 场投资也不少, 几乎也接近 1/4。10 年后,美国 银行的海外资产分布状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美国银行在欧洲银行市场的投资稳中有 升。以美国银行海外分行资产为例,欧洲市场 的比重已经高达 53%,主要增量集中在中东欧
资料来源:Fede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xamination Council Report 2005。 作者简介:李石凯,男,经济学硕士,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
14
国际金融研究 (2006 %4)
国际银行业
过对外国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收购、与外 国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合资成立银行附属公 司、对外国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持股和参股、 在国外设立分行、 代表处和办事处、 与外国银行 建立代理行或结成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 进入国 际银行市场, 使美国银行的国际业务规模有较大 幅度的增长。1990 年, 美国联邦保险公司保险的 美国银行的海外资产是 3900 亿美元,到 2004 年, 同一统计口径的美国银行的海外资产增加到 9450 亿美元, 15 年间增长了 1.42 倍,年均净流 年均增幅为 6.5%, 大大高于同期 量+396 亿美元, 美国经济的年均 3%左右的增幅。在美国银行海 外资产存量规模几乎是持续扩大的过程中, 增速 并不一致, 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和周期性。美国银 行海外资产增长最快的是 2004 年和 1996 年, 净 流量都在 +1000 亿美元以上,但也有 1992 年、 1998 年和 2001 年的幅度较小的负增长。1993 ̄ 1998 年期间美国银行海外资产出现一个明显的 上升高峰,年均净流量+750 亿美元,年均增幅 14.50%, 其背景是: 这一段时期美国银行国内业 务的拓展仍然受到诸如 《格拉斯- 斯蒂格尔》 等诸 多法律约束, 而已经实行了 “金融大爆炸” 的西欧 和已经进入转型时期的东欧银行市场的进入是 这一阶段美国银行业务发展的主旋律。 1998 ̄ 2002 年间, 美国银行海外资产增速滞缓, 年均增 长只有 8 亿美元,几乎只有上一个 5 年均值的 1%, 其中还有 2 年为负增长, 反映了这一阶段美 国银行主要受到美国版 “金融大爆炸” 的影响, 忙 于国内购并重组,无暇对海外业务投入太多精 力,因而暂时放缓了全球化步伐。从 2003 年开 始, 美国银行的对外扩张又步入了一个新的上升 高潮, 2003 和 2004 两年美国银行海外资产年均 增加近 1000 亿美元,美国银行机构的全球化又 迈上了“快车道”(罗开位,2004) 。 1990 年,外国银行在美资产达到 6270 亿美 元, 超过同年美国银行海外资产规模。 到 2004 年 年底, 外国银行在美国银行市场的资产存量达到
国际金融研究 (2006 %4)
国际银行业
及俄罗斯银行市场;其次,亚洲银行市场在美 国银行海外资产的占比比较稳定。 1994 年和 2004 年都是 23%,但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美 国银行对日本及东南亚的投资变化不大,但对 中国的投资增长迅猛,美国银行在中国的商业 银行和投资银行领域特别是投资银行领域作用 重大,中国国债和公司债的海外发行、中国公 司的海外上市,大部分都是美国的投资银行保 荐和承销;最后,美国银行在拉丁美洲和加勒 比的资产明显收缩。由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 的发展,地缘优势对美国银行海外投资区域选 表3
" !
11530 亿美元, 仍然大于美国银行海外资产规模 (Tanya Azarchs, 2005)。从 1990 ̄2004 年, 外国银 行在美资产年均净流量为+375 亿美元,与美国 银行海外资产年均净流量旗鼓相当,年均增幅 4.44%, 稍慢于美国银行海外资产扩张速度, 但仍 然引起了美国银行市场的震动(Sophie Roell, 2004) 。外国银行资本在美国的发展变化也具有 波动性和周期性, 这种波动性与美国银行海外资 产的波动性没有明显区别, 但周期要短, 几乎是 每连续增长 3 年就会出现 1 年负增长。
美国银行海外资产 (亿美元) 存量 3900 3980 3960 4480 5270 5850 6720 7480 7240 7400 7600 7490 7520 8240 9450 净流量 - +80 - 20 +520 +790 +630 +1170 +760 - 240 +160 +200 - 110 +30 +720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