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招聘专业技术(实验)人员启事

2017年福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招聘专业技术(实验)人员启事
2017年福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招聘专业技术(实验)人员启事

2017年福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招聘专业技术

(实验)人员启事

福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现根据工作需要,拟招聘2名专业技术(实验)人员。具体如下:

一、招聘岗位职责

(1)承担与有机化学实验以及药物化学实验相关的教学辅助工作;

(2)承担实验室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

二、应聘条件

(1)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具有博士学位,1986年后出生,合成化学类相关专业,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应届博士生优先。

(2)具有较丰富的有机合成或药物合成的化学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

(3)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愿意服从工作安排,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服务意识,组织观念和责任心强。

(4)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和语言表达能力,热爱实验事业并能安心在实验室工作(7年内不能转岗)。

三、招聘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2017年1月3日至2017年2月28日

2、报名方式

符合条件的应聘者须提交如下材料以备资格初审,材料不齐,视为报名无效。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应聘和聘用资格;已被聘用的,将予以解聘。材料自留底稿,恕不退还。

(1)《福州大学专业技术(教辅)岗位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见附件);

(2)二代身份证及复印件;

(3)学历学位证书、工作经历证明复印件;留学回国人员还应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4)个人简历、业绩成果等材料;

(5)应聘者需提交现工作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的证明(或提交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明),若暂时无法提交的,经我校人事处同意后最迟可延至考核前提交。

(二)资格审查

1、资格初审。学校对应聘者提交的报名材料进行资格初审。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名单(即参加技能测试、笔试人员名单)及时间、地点将通过个人报名邮箱进行回复,请应聘人员密切关注,并确保联系方式准确无误,保持畅通。

2、资格复审。面试前,学校依照发布的招聘信息要求,将对进入面试人选进行资格复审。进入面试人员应在资格复审时提交报考岗位要求的相关证件原件,若暂时无法提供的,经我校人事处同意后最迟延至考核前提交。其中2016届毕业生与岗位要求相符的相关证件、证明原件,经我院同意后最迟延至公示前提交,报考者应对提交的材料真实性负责,如不符合岗位条件和要求的,一经核实,取消聘用资格。

(三)考试

1、考试采取技能测试、面试相结合的办法。技能测试和面试内容包含有应聘岗位相关的知识,其中技能测试占50分,面试成绩占50分,总分为100分。

2、根据技能测试成绩从高到低,按岗位拟招聘人数与进入面试人数以1:2的比例择优入围。

3、综合成绩的总分为100分,其中技能测试、面试各占50%。若综合成绩并列的,则以面试成绩分高者为拟聘人选。若面试成绩仍并列的,则加试一场面试,排名则以加试成绩为准。

4、技能测试、面试等具体事项和时间安排及所有参加考试人员的成绩、进入面试人选的名单请关注福州大学人事处招聘信息网

(三)录用通知

经考核合格并报学院领导研究后,电话通知拟录用人员。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2017年1月3日

化学实验发展史概述(1)

浅谈化学实验发展史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看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实践总是发现和检验真理最有效的途径,在人类化学发展的历程中也是一样,不论是原有物质的检测还是新物质的合成都离不开实验,既然实验在化学发展中充当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重点的谈谈化学实验发展的历程。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过了早期化学实验、近代化学实验和现代化学实验等三个发展时期。 一、早期化学实验 从远古时代开始到17世纪,化学实验在向科学道路迈进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 (一)化学实验的萌芽 人类最初对火的利用距今大概已有100多万年了。火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实验手段。人类最早从事的制陶、冶金、酿酒等化学工艺,都与火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熊熊烈火中,烧制成型的粘土可获得陶器;烧炼矿石可得到金属。陶器的发明使人类有了贮水器以及贮藏粮食和液体食物的器皿,从而为酿酒工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制陶、冶金和酿酒等化学工艺,已孕育了化学实验的萌芽。例如,在烧制灰、黑陶的化学工艺中,工匠们在焙烧后期便封闭窑顶和窑门,再从窑顶徐徐喷水,致使陶土中的铁质生成四氧化三铁,又使表面覆上一层炭黑,因此里外黑灰。这表明当时已初步懂得了焙烧气氛的控制和利用。 (二)原始化学实验 古代的炼丹术,是早期化学实验的主要和典型的代表。焙烧是炼丹术士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除焙烧之外,炼丹术士还经常使用一些液体“试药”来对各种金属进行加工。液体试药通常是一些能在金属表面涂上颜色的物质。例如,硫黄水(多硫化合物的溶液)能把金属黄化成黄金;汞能在其他金属表面留下银色。在制造液体试药的过程中,炼丹术士发明了蒸馏器、烧杯、冷凝器和过滤器等化学实验仪器,以及溶解、过滤、结晶、升华,特别是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方法。蒸馏方法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酒精、硝酸、硫酸和盐酸等溶剂和试剂的发现,从而扩大了化学实验的范围,为后来许多物质的制取创造了条件。 蒸馏是早期化学实验中最完整的一种重要实验操作方法。蒸馏在早期化学实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至今还在基础化学实验中被经常运用。 (三)向化学科学实验的过渡 到了十五六世纪,炼丹术由于缺乏科学基础,屡遭失败而变得声名狼藉。化学实验则开始在医学和冶金等一些实用工艺中发挥作用,并不断得到发展。 在医药化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瑞士的医生、医药化学家帕拉塞斯。他强调化学研究的目的不应在于点金,而应该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医疗实践,制取药物。 化学实验在冶金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德国著名化验师埃尔克在其编著的《主要矿石加工和采掘方法说明》一书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当时对银、金、铜、锑、汞以及铋和铅的合金的检验技术;制取和精炼这些金属的技艺;以及制取酸、盐和其他化合物的技术。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分析化学和冶金化学的第一部手册。 (四)早期化学实验的特点 早期的化学实验还只能算做是化学“试验”,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还没有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科学实践。尽管如此,还应该肯定从事早期化学实验的工匠和

九年级的下册的化学实验教学计划.doc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 法看, 70%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 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 80%以上 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 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 发展。 二、实验内容分析: 三、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 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 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家庭小实验”、“ 调查与研究”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 演示实验有: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的 变性铵态氮肥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 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 实的精神。 实验活动与探究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 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 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 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 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 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进一步熟悉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 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福州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入围名单

福州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入围名单 考核组别姓名成绩分组排名是否入围资格类型化学组方正94.331是A 化学组吴俊贤93.002是A 化学组廖启鸣92.333是A 化学组金宏伟91.334是A 化学组罗承淼90.675是A 化学组蔡华宾89.006是A 化学组许如意87.677是A 化学组黄雅婷87.008是A 化学组王保霖86.679是A 化学组管煜文86.3310是A 化学组刘毅槟86.3310是A 化学组陈建85.6712是B 化学组何定乾85.0013是B 化学组邱泽森84.0014是B 化学组周杰82.6715是B 化学组杜玲玲81.6716是B 化学组林诗悦81.3317否 化学组方廷玉79.3318否 化学组陈孜炯79.0019否 化学组黄秋汝74.3320否 化学组方雨73.6721否 人文社科组卢丹琪89.331是A 人文社科组林梓楠87.672是A 人文社科组庄浚锴86.333是A 人文社科组林腾龙86.004是A 人文社科组林宇晗85.675是A 人文社科组周丹烨84.006是A 人文社科组郭遥83.677是A 人文社科组吴为思82.678是B 人文社科组丘昕烨82.339是B 人文社科组吴沁灵82.0010是B 人文社科组何宇慧81.6711是B 人文社科组李雨涵78.6712是B 人文社科组黄欣月78.0013否 生物组吴欣茹94.001是A 生物组陈俊兆91.002是A 生物组陈秀花90.673是A 生物组刘婧懿90.004是A 生物组戴锴妍89.675是A 生物组庄明智87.676是A 生物组陈昭莹87.007是A 生物组吴欢柳87.007是A 生物组蒋凯86.009是A 生物组吴炜森84.6710是A 生物组辜镓宝84.3311是A 生物组张怀远84.0012是A

大化学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9大化学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9大化学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2016-06-14 农业检测 农业检测 9大化学实验室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快速、简便、自动化的前处理技术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减少由于不同人员操作及样品多次转移带来的误差,还可以避免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分析工作中,试样的前处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一些难分解的样品有时成为分析测定中的主要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分析仪器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应用了各种高新技术的精密分析仪器以及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分析化学的发展。作为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样品前处理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过程中的地位及分类 1.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过程中的地位 在一个完整的样品分析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4个步骤:①样品采集;②样品前处理;③分析测定;④数据处理与报告结果。其中样品前处理所需时间最长,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三分之二。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只需几分钟至几十分钟,而分析前的样品处理却要几小时。因此样品的前处理是分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样品前处理过程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分析方法的优劣。由于样品前处理过程的重要性,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分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 2.样品前处理技术分类 按照样品形态来分,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固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主要有索氏提取、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加速溶剂萃取等。液体样品的前处理技术主要有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液膜萃取、吹扫捕集、液相微萃取等。气体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有固体吸附剂法、全量空气法等。 2样品前处理入技术的发展 在样品前处理技术中,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仍然是经典方法,主要是技术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新材料、新试剂、新方法得到了发展,更方便实用的设备被不断开发出来。

初三化学实验下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第二学期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前面的学习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实验,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各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各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使他们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实验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有效性,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新教材将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全部改为“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等。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氛围,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在实验中切身体会到过程提供了条件。演示实验有:合金的性质、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配制、酸、碱、盐的性质等。这些实验有助于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并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活动与探究有: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探究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探究什么是饱和溶液;探究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自制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酸、碱的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用PH试纸测定一些溶液的PH;测定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探究如何提纯粗盐;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探究有机物的组成;探究如何查看服装面料的纤维种类等。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成果中体会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在完成一定的实验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并提高实验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科学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目标: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1、进一步熟悉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6、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和动手能力。7、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8、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9、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实验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3、让每一个学

(完整word版)化学实验技术基础试卷 B及答案

中卫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化工部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化学实验技术基础》期末考试(12级)试卷(B) 命题人宫静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 2、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用敞开容器盛放() A、乙醇 B、乙醚 C、食盐水 D、NaOH 3、下列哪些试纸可用来检验AsH3 ( ) A、酸碱试纸 B、淀粉—碘化钾 C、硝酸盐试纸 D、醋酸试纸 4、下列哪一个仪器是精密量器() A、烧杯 B、烧瓶 C、容量瓶 D、试管 5、银镜反应后沾在试管上固体应用()清洗。 A、稀盐酸 B、浓盐酸 C、稀硝酸 D、浓硝酸 6、要分离两种沸点分别为380℃和394℃的混合液体,应使用()方法进行分离。 A、重结晶 B、普通蒸馏 C、简单分馏 D、萃取 7、以下除哪项外均能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A、对照实验 B、增加样品量 C、空白实验 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8、pH变色范围为8.0~9.8的指示剂是() A、甲基橙 B、甲基红 C、石蕊 D、酚酞 9、分析天平使用的称量器皿是() A、锥形瓶 B、碘量瓶 C、称量瓶 D、托盘 10、现有三组溶液:(1)汽油和氯化钠溶液(2)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3)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溶液,以上混合溶液分离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11、工业上所谓的"三酸两碱"中的两碱通常是指()。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C、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12、0.1mol· L-1的HCl滴定0.1mol· L-1的NaOH时,应选择的指示剂为() A、甲基橙 B、甲基黄 C、中性红 D、百里酚酞 13、高锰酸钾法中使用的指示剂为() A、专属指示剂 B、自身指示剂 C、酸碱指示剂 D、金属指示剂 14、由于天平砝码被腐蚀而造成的称量误差属于() A、仪器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技术误差 15、能使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 B、苯和水 C、硫酸钡和水 D、乙醛和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普通蒸馏装置包括、、三部分。 2、硫酸亚铁铵,俗名,色透明晶体。 3、重结晶法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某种溶剂中的不同而将它们分离开来,适用于被提纯杂质含量在的固体物质。 4、萃取是利用不同物质在选定溶剂中的不同进行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操作。

绿色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绿色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产业迅速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污染防治虽卓有成效,但仍以治理为主,效果有限且费用昂贵,因此,绿色化学的出现极好地适应了发展趋势,将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化学学科新的飞跃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化学清洁生产环境污染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Abstract: Accompan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chemistry industry is also developing quickly. As a result, it pushes forward the advance of society. However, meanwhile, it brings great burdens on the environment, which threat the health of man and the nature. Although the preventions of pollution are fruitful, we still mainly depend on treatments after pollution, it works out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t really costs a lot. So, that’s why Green Chemistry, which fits the tendenc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ll, is greatly welcomed. It will make effort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chemistry. Key words: Green Chemistry, Cleaner Produc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人类生产生活与化学越来越密不可分。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 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达到人人、事事、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及其制品的程度。 然而,另一方面, 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厂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5.6,达到酸雨的标准,致使许多建筑物、植物、以及人文自然 CO浓度大景观遭到严重破坏;而在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有机物燃烧,致使空气中 2 幅升高,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生态环境遭威胁;大量氯氟烷烃(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的生产和使用使臭氧层出现明显的空洞,易使人发生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也会削弱人的免疫力,与此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显著,会使农作物减产且品质下降,渔业产量下降以及森林被破坏。。。还有黑色的污水、黄色的烟尘、五颜六色的废渣和看不见的无色毒物。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表

2017——2018学年度(上)初三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表 一、指导思想: 初中化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化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化学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大部分同学已具备了初步的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本学期的实验主要有:金属的性质;配制质量分数为5% 氯化钠的溶液;酸碱的性质实验;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等,做好这些实验对学生掌握化学基本规律、迎接5月实验操作

能力考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做好这些实验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改造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4、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5、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6、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7、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三、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 2、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周历表。 3、开足开齐各类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4、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5、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6、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7、自制一些教具。 8、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2018福州大学各院系专业考研复习资料详细大汇总

2018福州大学各院系专业考研复习资料详细大汇总当有时间时要利用时间,因为时间稍纵即逝。2017研究生初试报名时间即将结束,2018考研人复习准备在蓄势待发,但由于市面上的复习资料的残缺不全,对于2018考研的备考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聚英考研网特意为2018考研福州大学的小伙伴整理了福大各院系专业的复习资料,为你们的高效率复习提供保驾护航` 经济管理学院 《2017福州大学865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2017福州大学814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软件)学院 《2017福州大学611数学分析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石油化工学院 《2017福州大学826化工原理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土木工程学院 《2017福州大学828结构力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福州大学338生物化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工艺美术学院 《2017福州大学867中外美术史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

析) 法学院 《2017福州大学847经济法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2017福州大学856地理信息系统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化学学院 《2017福州大学826化工原理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17福州大学622社会学原理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离散数学研究中心 《2017福州大学611数学分析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整理)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白春礼:对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阐述以及对于广大化学工作 者的期望 发布时间:2011-06-07 【字 号:小中大】谈一下化学未来的发展,有四点趋势。化学将向更广度、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新工具的不断创造和应用促进化学创新发展;绿色化学将引起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化学在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当中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化学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延伸体现在几个方面,对原子,分子的认识将更为深入,多层次分子研究更为系统,创造新分子,新材料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功能性。超分子是一个分子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键纽带,是产生更高级结构的基础。如何设计超分子结构和材料,对复杂生命体系的理解和模拟及调控都是前沿的课题。这是化学向更深层次,更复杂拓展的延伸。 新工具的创造和应用会促进化学的发展,随着技术能力和仪器设备的不断进步,空前准确和灵敏的仪器不断被创造和应用,科学家不仅能在原子,分子甚至电子层次观察并研究微观世界的性质,而且能够对其物质结构和能量过程进行操控。1981年,人类实现了观察单个原子的愿望,实现了移动单个原子和单个分子,促进了化学的创新和发展。同步辐射及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改进,使同步辐射光源在化学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真空紫外辐射光可以在量的水平上观察化学共振态。原位气固反应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实验新方法,各种应用促进了化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绿色化学将促进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绿色化学不仅是对现有过程的改进和新过程的研究,未来化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产品设计的理念。绿色化学将注重经济,高效,制备与人类生活相关的物质,绿色化学不仅是创造可持续的化学产品,也需要变废为宝,将今天的废弃物变为明天有用的资源,将引起化学化工的变革。美国在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07年通过了绿色化学研究和发展法案。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旨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在21世纪重建绿色地球的新阳光计划开始实施,主要内容为能源和环境技术研究开发。97年德国提出为环境而研究的计划。化学家开发了大量的化学合成反应,制备人类息息相关的物质,超过80%的化学生产需要催化剂,70%以上的化学化工过程使用溶剂。我们现在考虑如果从合成方法学来讲,原子经济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结合,合成方法学的角度上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80%化学品的生产需要催化剂,如何通过发展新型的高效催化剂高稳定性,并且在制造的过程中对环境是无害,使用的过程可以回收再利用,使催化剂不污染环境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70%以上的化学化工过程要使用溶剂,我们要采用绿色的溶剂,二氧化碳做溶剂,离子液体,聚乙二醇等等使之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绿色化学还需要变废为宝,把引起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通过开发新的技术进行转化应用。前不久我们曾经在宝钢与新西兰研究一个新的技术,利用钢厂的尾气对二氧化碳进行转化研究。秸秆,树木,藻类转化为燃料,重要化学品核材料,木质素,纤维素为原料的新化学反应,粘土等天然无毒原料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创造新一代的可持续的化学产品,还要考虑如何变废为宝,这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四方面,化学在解决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不断对化学发展提出新的需求,比如能源危机要求我们如何像光合作用那样高效的利用太阳能。前不久有仿造树叶的光合作用来高效利用太阳能。环境保护方面如何控制降解驱除污染,资源利用方面必须做到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最大显著的利用资源,材料方面绿色化及智能化,可再生循环利用,社会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比如易燃品,爆炸品的检查和防护,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化学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刚才讲了环境,能源,资源利用等方面,在材料化学方面,要设计铸造分子,生命科学方面不仅是研究生命起源,调控机制,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在脑科学和认知科学方面,如何在生物分子的水平上认识结构,化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化学发展史简介

化学发展史简介 概述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看越来越大的作用。化学史大致分为: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木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责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藉,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 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即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即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 古代和近代化学史大事记 §我国有了青铜器;春秋晚期能炼铁;战国晚期能炼钢;唐代有了火药。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法国学家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推翻了燃素学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雷利等陆续从空气中发现了惰性气体。 §1748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第一次证明有机物可用普通的无机物制得。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888年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890年德国化学家凯库蔓提出了苯分子的结构式。 §十九世纪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 §十九世纪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和植物学家布朗分别提出了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

化学实验室教学计划

化学实验室教学计划 化学实验室教学计划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而实验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因此 二、常规工作 1、仪器室中的器材进行分科分类存放,定位入橱,做到存放整齐,去用方便,用后复原,使账、物、卡三相符。 2、认真钻研业务,熟悉飞、本学期的教材和实验大纲,熟悉各类器材的规格、性能、结构和使用方法。 3、协助任课教师开展一些学生的课外实验和科技探究活动就、以及自主性实验探究活动。 4、做好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总账册、登记册做到有据可查。 5、做好器材的借还工作,完善各项手续,保证演示实验的正常

进行,做好分组实验器材的摆放工作,确保分组实验顺利开展。 6、添足必要的实验器材,尽量满足教师的要求,使分组实验做到2~3人一组。 7、掌握并认真做好一般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使仪器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8、及时做好实验室置购计划,做好新购器材的验收、登记和保管工作。 9、经常向学校回报仪器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10、开源节流,积极做好废旧器材的修理、整合、再利用工作,完备器材及时清购和验收工作,力争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三、实验室其他工作 1、坚持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打扫,保证实验室的整洁和有序,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场所。 2、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素质,经常阅读一些有关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经验文章及理论书籍,对实验者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方法有较清晰的了解,保证使用实验的安全有序进行。 3、定期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课外活动积极性和实验操作,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 4、切实做好实验药品、器材的管理工作。杜绝学生私自夹带药品出实验室,同时规范器材的领借和归还制度,要求教学实验后及时归还,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而努力。

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对化学元素发现产生的影响

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对化学元素发现产生的影响18世纪末,拉瓦锡做了如下实验:他用一个瓶颈弯曲的瓶子装了部分水银,该瓶叫做“曲颈甑”。瓶颈通过水银槽,与一个钟形的玻璃罩相通。玻璃罩内是空气。他用炉子昼夜不停地加热曲颈甑中的水银。在水银那发亮的表面,很快出现了红色的渣滓。拉瓦锡明白,那是水银与空气中的“脱燃素空气”化合所生成的“三仙丹”。红色的渣滓越来越多。而到了第十二天,红色渣滓不再增多了。他继续加热,一直到第二十昼夜,红色渣滓仍不增多,才结束了实验。于是这个“马拉松”式漫长的实验,成为化学史上著名的实验。他发现,实验结束时,钟罩里的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五分之一。他收集了红色的渣滓,用高温加热。“三仙丹”分解了,重新释放出气体。拉瓦锡总共得到7~8立方英寸的气体,正好与原先钟罩中失去的气体体积相等。至于剩下来的气体,既不能帮助燃烧,也不能供呼吸用。拉瓦锡把那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称为“氧气”(也就是普利斯特里所谓的“脱燃素空气”、舍勒所谓的“火空气”),也由此证明了燃素说是一种不必要的学说。 氟的发现是一篇悲壮的历史。在制取氟气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中毒受伤,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于氟的腐蚀性太强并且性质活泼,所以许多科学家经过多种实验尝试,都没能将氟气制出。直到1886年,摩瓦桑总结老师电解无水HF的经验,无水HF的熔点很低,但不导电,因此他把氟氢化钾加到无水HF中,使它变成导体,他用铂制的U形管来放置这种电解质,用铂铱合金做成电极,用萤石做出螺旋帽将管口盖住,用液态氯仿把U形管冷却到冷却到-23℃,根据以往经验,他决定用硅来检验是否有氟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而进入本世纪,化学实验技术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通过更为现代化的实验技术,合成了许多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树脂、丁钠橡胶、尼龙纤维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在整个化学史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化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得以通过更为先进的实验仪器,来做出越加准确的定量实验,从而获得新元素或新理论,推动了化学的不断发展。 170112817 范玉雯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十分钟快讲”提升系——实验中的控温技术

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十分钟快讲”提升系列(9) ——实验中的控温技术 小题创新1:【高考化学实验控温技术分析】与硅同一主族的锗也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锗应用于航空航天测控、光纤通讯等领域。一种提纯二氧化锗粗品(主要含GeO2、As2O3)的工艺如下: 已知:①“碱浸”过程中的反应为:GeO2+2NaOH=Na2GeO3+H2O、As2O3+2NaOH=2NaAsO2+H2O ② GeCl4的熔点为-49.50C,AsCl3与GeCl4的沸点分别为130.20C、840C(易形成共沸物)。(3)传统的提纯方法是将粗品直接加入盐酸中蒸馏,其缺点是。(4)“蒸馏”过程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解”操作时保持较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率,其最可能的原因 是(答一条即可)。 小题创新2:【高考化学实验控温技术分析】生成BaF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2NH4F=BaF2↓+2NH4Cl。 Ksp(BaF2)= 1.84×10-7 ①若该反应温度过高,容易造成c(F-)降低的原因是。 ②研究表明,适当增加NH4F的比例有利于提高BaF2的产率和纯度。将浓度为0.1 mol?L-1的BaCl2溶液和0.22mol?L-1NH4F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Ba2+)= 。 小题创新3:【高考化学实验控温技术分析】研究发现石灰石浆液的脱硫效率受 pH和温度的影响。烟气流速一定时,脱硫效率与石灰石浆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在pH为5.7时脱硫效果最佳,石灰石浆液5.7<pH<6.0时,烟气脱硫效果降低 的可能原因是,烟气通入石灰石 浆液时的温度不宜过高,是因为。 小题创新4:【高考化学实验控温技术分析】利用脱氮菌可净化低浓度NO废气。 当废气在塔内停留时间均为90s的情况下,测得不同条件下NO的脱氮率如图I、Ⅱ所示。 ① 由图I知,当废气中的NO含量增加时,宜选用法提高脱氮的效率。 ② 图Ⅱ中,循环吸收液加入Fe2+、Mn2+,提高了脱氮的效率,其可能 原因为。 (5)研究表明:NaClO/H2O2酸性复合吸收剂可同时有效脱硫、脱硝。图Ⅲ所示为复合吸收剂组成一定时,温度对脱硫脱硝的影响。温度高于60℃后,NO去除率下降的原因 为。 小题创新5:【高考化学控温技术分析】(4)在有氧条件下,新型催化剂M能催化NH3与NO x反应生成N2。①NH3与NO2生成N2的反应中,当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mol。 ②将一定比例的O2、NH3和NO x的混合气体,匀速通入装有催化剂M的反应器中反应(装置见题20图?1)。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鲁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1.备课标:(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 c、实验器材的准备 d、指导学生准备。 6.编写教案: 第一、仔细组织教学。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二、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能促进师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特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从这几方面入手。 1.组织学生改进、制作教具,既可弥补教具不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模型、标本等科技作品的制作活动。

化学实验技术预备知识(

实验一化学实验技术预备知识(3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技术》课的目的、任务以及课程考核办法。 2.熟悉实验室规则、实验课的程序和要求、实验室安全守则。 3.了解玻工操作和塞子钻孔技术。 二、实验内容 (-)煤气灯的使用 1.拆、装煤气灯以弄清其构造。 2.观察黄色火焰的形成。关闭空气入口,擦燃火柴,稍打开煤气开关,将燃着的火柴放在灯管口将煤气点燃。调节煤气开关或灯座下(或侧面)的螺旋针阀,使火焰保持适当高度。此时火焰呈黄色,用一内盛少量水的蒸发皿放在黄色火焰上,皿底逐渐发黑(为什么?)。 3.调节正常火焰①。旋转灯管,逐渐加大空气进入量,黄色火焰逐渐变蓝,并出现三层正常火焰,观察各层火焰的颜色。用一根小木条或小竹支伸入至焰心,观察何处先燃;为什么?用一根玻管伸入焰心,然后用火柴点燃玻璃管另一端逸出的气体(说明为什么?) 4.关闭煤气灯开关。 (二)截断玻璃管和玻璃捧 1.基本操作 第一步:将玻璃管平放在桌面上,用锉刀的棱或小砂轮片(或破瓷片的断口)在左手拇指按住玻璃管的地方用力锉出一道凹痕(图3-30)。应该向一个方向锉,不要来回锉,锉出来的凹痕应与玻璃管垂直,这样才能保证折断后的玻璃管截面是平整的。然后双手持玻璃管(凹痕向外),用拇指在凹痕的后面轻轻外推,同时食指和拇指把玻璃管向外拉,以折断玻璃管(图3-32)。截断玻璃棒的操作与截断玻璃管相同。 第二步:玻璃管的截断面很锋利,容易把手划破,且难以插入塞子的圆孔内,所以必须在煤气灯的氧化焰中熔烧②。把截断面斜插入氧化焰中熔烧时,要缓慢地转动玻璃管使熔烧均匀,直到熔烧光滑为止(图3-32)。灼热的玻璃管,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不要放在桌上,也不要用手去摸,以免烫伤。 玻璃棒也同样需要熔烧。

《化学实验技术基础》滴定管的准备及使用

滴定管的准备及使用 【你知道吗】 1、在实验室中经常用到的滴定分析仪器该如何使用? 2、你知道滴定管使用前应如何处理吗?为什么? 3、用来滴定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是否需要用被滴定溶液润洗?为什么?【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常用的滴定分析仪器。 2、了解滴定操作的基本原理,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3、学会正确读数及分析数据。 能力目标:1、掌握常用滴定分析仪器使用方法。 2、通过学习熟练规范操作各种滴定分析仪器,减少测量误差,提高 准确度。 3、掌握滴定管的滴定操作技术,学会观察与判断滴定终点。 情感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方法 和精神。 【阅读教材】 一、滴定管的分类 滴定管是滴定时用来准确测量滴定时流出溶液体积的量器。按其容量及刻度值的不同,可分为常量滴定管、半微量滴定管和微量滴定管,常量滴定管的容积一般为25mL或50mL,最小刻度为 0.1mL,读数可估计到0.01mL。 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如图2-1。 资料卡片: 聚四氟乙烯酸碱两用滴定管 和酸式滴定管类似,其旋塞是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耐腐蚀,密封性好。通过调节旋塞尾部的螺帽旋塞与旋塞套间的紧密度,不用涂油。

二、滴定管使用前的准备 1、酸式滴定管 (1)洗涤。通常滴定管可用自来水或管刷蘸洗涤剂(不能用去污粉)洗刷,而后用自来水冲洗干浄,去离子水润洗3次,有油污的滴定管要用5-10ml 铬酸洗液洗涤。 (2)涂油。给旋塞涂凡士林(起密封和润滑的作用)。将管中的水倒掉,平放在台上,把旋塞取出,用滤纸将旋塞和塞槽内的水吸干。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旋塞芯两头薄薄地涂上一层(导管处不涂凡士林), 然后把旋塞插入塞槽内,旋转几次,使油膜在旋塞内均匀透明,且旋塞转动灵活。 (3)试漏。将旋塞关闭,滴定管冲水至零刻度,将其固定在滴定管架上,放置2分钟,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两端是否有水渗出,.然后旋转180°,再静置2分钟,若前后两次均无漏水现象,即可使用,否则应重新处理。 (4)装标准溶液。应先用标准液(5-6ml)润洗滴定管3次,洗去管内壁的水膜,以确保标准溶液浓度不变。方法是两手平端滴定管同时慢慢转动使标准溶液接触整个内壁,并使溶液从滴定管下端流出。装液时要将标准溶液摇匀,然后不借 助任何器皿直接注入滴定管内,如图2-2。 (5)排气泡。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 酸式滴定管;下端带玻璃 旋塞, 用于盛放酸性溶液、中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不能用来盛放碱性溶液如NaOH 溶液。 碱式滴定管:下端连接一段橡胶管,内放一玻璃珠,以控制溶液的流速,橡胶管下端再连接一个尖嘴玻璃管,用于盛放碱类溶液,不能盛放氧化性溶液。 想一想:酸式滴定管涂抹凡士林 时,为什么要避开出口管孔? 图2-2 装溶液 图2-1 滴定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