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一.《体育概论》的课程建设1.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坚持广泛应用于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吸收的。

二.《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体育的整体,是一门从宏观上,总体上概括。

研究和揭示体育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三.《体育概论》的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从宏观上掌握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体育的本质,并按照客观规律,科学的指导和实施体育实践,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体育概论》的历史演变1760体育一词首次出现1902从日本传来了~体育~名词。

1923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纲要草案》中,正式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

体育概念的构成体系一.体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目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媒介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1.学校体育的概念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2.竞技体育的概念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体的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3.社会体育的概念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二.以上三点的共同点1.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

2.都要求身体的全面发展,都能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

3.都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因素。

4.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同的。

三.体育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以上三者的区别1.学校体育主要目的: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手段:体育教学实施场所:各类学校主要性质:教育性2.社会体育主要目的: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主要手段:身体娱乐,身体锻炼实施场所:较广泛,灵活主要性质:业余性3.竞技体育主要目的: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培养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竞争意识。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六章体育科学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六章体育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关于体育科学三维视角的点评
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视角突破了传统体育科学 中的“一维线性思维模式”,代之以“三维系统思维模 式”,这种全新的体育科学思维模式,把体育科学研究提 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将人类的体育放进了“生物、心理与 社会”这个“三维空间”中对其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系 统、动态的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三大方面众多因素 综合作用来考察。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体育科学的生物学视角主要研究在体育运动中,或在长 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形态结构、各种生理功能、 人体机体内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的规律。这些研究成果为揭 示体育特点和体育对人类特有的存在价值提供了生物学依 据。主要包括以下 5个方面:
第一方面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 结构的机械运动规律,研究运动员的特殊形态结构及体育 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高等教育出版社
Higher Education Press
心理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第三方面
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 例如,长期锻炼身体和一次性的身体活动对人的焦虑或抑 郁情绪有多大程度的减缓作用等。
第四方面
研究运动竞赛的心理状态问题。 例如,怎样使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保持最佳唤醒水平,如 何克服运动员赛前的过度焦虑,如何评定运动员赛前的心理 负荷,怎样提高运动员的竞赛自信心等。
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 学科已初见端倪,并且出版了一些专著
二 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推 动了运动训练的科学研究

《体育概论》全部次数作业解答题

《体育概论》全部次数作业解答题

第一次作业,论述题。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体育有哪些教育功能。

4、简述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途径。

5、简述体育体制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6、简述体育和竞技运动的区别。

7、简述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8、简述"六化主义的体育”包括哪些方面。

1、答:这种说法对。

具体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来分析(2)从人的自身需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分析(3)从社会发展角度来分析2、答: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1)体育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体育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3)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3、答:体育的教育功能有(1)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2)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3)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4)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4、答: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途径有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

5、答:体育体制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有:(1)对体育事业的领导和指挥;(2)划分管理体育事业权限;(3)体育体制是部门分工协作的基础;(4)提高体育运行机制。

6、简述体育和竞技运动的区别。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活动。

从词汇方面来看,竞技运动和体育是有区别的。

体育(广义):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进步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体育(狭义):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一般认为,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①竞技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以创造优异的成绩。

力学发展史

力学发展史

力学发展历史力学是一门独立的基础科学,主要研究能量与力的关系。

它一直贯穿于人类的整个生命史,它起源于自然万象。

在阅读了相关的史料以后,我认为力学的发展史可以用五个阶段简单的概括,分别为:(1)原始力学阶段(2)朦胧力学阶段(3)完整力学阶段(4)理论力学的形成阶段(5)近代力学发展阶段(1)原始力学阶段所谓原始力学阶段,主要就是指人类只是简单的使用力学,对力学有一个浅显的认识,但并没有力学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人类对力的应用只是建立在经验上,这些经验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长期的观察和以及生产劳动中。

朦胧力学阶段顾名思义,在这个阶段,人类对力学的认识有了发展,对力学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但研究性质的东西还是很少.这个阶段伽利略奠定理论力学的基础这段时间.15世纪后半期,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力学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有哥伦布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因此地球、太阳和行星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便提到科学家的面前,从而推动了动力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对力学有巨大贡献的还有达·芬奇、斯蒂文、哥白尼。

布鲁诺等。

总的来说,在这一时期,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均已被提出来了,可以说发展得比较完整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在此时期内受到生产的推动也开始萌芽.(2)完整力学阶段完整力学阶段这一时期应该是由伽利略奠定动力学基础起至牛顿完成力学这门科学的完整体系止.伟大的意大利学者伽利略的工作,开阔了力学发展史上的新时代.他的著作对于动力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证明了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很多非常重要的性质,从而奠定了运动学的科学基础.他在比萨斜塔的实验打破了亚里士多德这一所谓的不可置疑的权威。

这一时期还有德国的开普勒的开普勒三大定律,它比较好的描述了行星绕日运动的规律,成为后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基础。

牛顿的出现,给动力学的完整性写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建立了经典的完善的动力学体系。

(3)理论力学的形成阶段理论力学的形成阶段这是力学发展的第四个时期,这个阶段差不多是从18世纪一直到今天19世纪初期至中叶,因为使用机器而引起的经济问题,“功"促使的概念的形成。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 引言1.1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定义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生理特征的科学领域。

其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动物和植物等,旨在探讨生物体在实施运动活动时各种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涉及力学、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学等多个学科知识,通过对生物体运动行为的定量分析和仿真模拟,揭示了生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原理。

在运动生物力学学科中,研究者需要借助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运动分析系统和数学建模方法,对运动过程中的力、速度、加速度、角度等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

通过这些研究手段,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运动规律,为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器械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对于深化人类对运动的认识、促进运动健康和提高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1.2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进行研究和探索。

其研究对象涉及到运动过程中的各种力、力矩、应力和应变等物理量,以及人体各种组织结构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关注于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加速度、功率等参数,并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和分析工具来获取和分析这些数据。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对运动技能和动作的优化与改进。

研究者通过分析运动员的动作特点和运动技能,探究如何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技术来提高运动员的表现水平。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也涉及到对不同运动方式的比较研究,以及对特定运动动作的生物力学机理和运动学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对人体运动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和生理规律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运动行为的本质,为运动训练、康复和运动器械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不断深化对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内容的探讨和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运动过程中的机理和变化规律,为人类健康和运动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和指导。

体育概论知识点

体育概论知识点

引论体育学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科,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章体育概念1.直到18世纪60年代,法国卢梭的名著《爱弥儿》才出现“体育”一词。

2.体育的本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体育的概念:体育是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4.体育概念分类: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体育实施场所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体育参与者年龄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体育体育参与者职业农民、工人、军人、知识分子体育体育发展形态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体育5.体育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外部表现形式)体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通过身体运动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主体部分是学校。

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当今政治和资本这两个因素几乎成为竞技运动能否成功组织实施的关键条件。

健身休闲是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为了身体健康及心理愉悦而参与的体育活动。

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是健身休闲的重要特征。

活动基础的兴趣性和活动过程的娱乐性是健身休闲的另一重要特征。

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1.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

2.构成功能的两大要素:本质属性、社会需要。

3.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第二节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教育、娱乐。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①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②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③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④调试保持心理健康。

⑤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二、体育的教育功能:①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数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

数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

数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数学作为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数学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索数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到现代科技的应用,揭示数学对人类社会和科学进步的贡献。

一、古代文明与数学的起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而数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与人类共存。

早在古代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文明中,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巧,例如计数、测量和几何等。

这些数学知识主要应用于土地测量、建筑、天文观测和商业交易等领域。

古埃及人在建设金字塔时就运用了几何学原理,而巴比伦人则进行了复杂的算术运算,创立了著名的巴比伦数字系统。

此外,古印度人还发展了基于零的算术体系,并推演出了一些高度复杂的数学概念,例如无理数和蛇形曲线等。

二、古希腊数学的盛世古希腊数学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后世的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古希腊,数学几乎成为一种哲学追求,被认为是对自然和宇宙的本质探索。

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得分别推动了几何学和数论的发展。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几何学法则,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以及黄金分割比例,它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和建筑领域。

而欧几里得则创立了几何学的基本公理体系,他的著作《几何原本》成为了许多后世数学家的学习指南。

三、中世纪的数学荣辱中世纪是数学发展的一个相对低潮期,数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和社会观念的限制。

然而,中世纪的阿拉伯数学家们对数学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阿拉伯数学家通过翻译希腊和印度的数学著作,将这些知识引入欧洲,并开创了代数学的先河。

阿拉伯数学家穆罕默德·本·穆萨·可鲁因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代数学法则,例如对数学的方程求解方法和二次方程的定义等。

阿拉伯数学家还开创了三角学的研究,并将阿拉伯数字系统介绍到了欧洲。

四、近代数学的革新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数学开始经历一次新的革命。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摘要】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学效应的学科。

本文从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现阶段研究热点领域、应用于运动训练和康复、未来发展趋势以及跨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该学科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展望了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推动该学科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促进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

1. 引言1.1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进行运动时受力和运动机制的学科,它融合了生物学、力学和运动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一门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应用的交叉学科。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运动的重视,运动生物力学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科研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分析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现阶段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探讨运动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和康复中的应用,展望未来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的趋势,以及探讨运动生物力学学科跨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对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推动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持续发展,促进健康和运动科学的进步。

2. 正文2.1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运动生物力学开始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这个时期,一些科学家开始对人体运动的机制和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逐渐建立了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运动过程中肌肉、骨骼、关节等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运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运动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可以通过模拟和仿真的方法研究人体运动的更多细节和规律。

运动生物力学还与其它领域如生物医学工程、运动训练、康复医学等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运动学的发展历史
运动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运用几何学的
方法来研究物体的运动,通常不考虑力和质量等因素的影
响。至于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则是动力学的研究课题。
用几何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确定一个参照系,因此,单
纯从运动学的观点看,对任何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的。这里,
运动的相对性是指经典力学范畴内的,即在不同的参照系中
时间和空间的量度相同,和参照系的运动无关。不过当物体
的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和空间的量度就同参照系有关了。
这里的“运动”指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的改变;所谓“从
几何的角度”是指不涉及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如质量等)
和加在物体上的力。
运动学主要研究点和刚体的运动规律。点是指没有大小和质
量、在空间占据一定位置的几何点。刚体是没有质量、不变
形、但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的形体。运动学包括
点的运动学和刚体运动学两部分。掌握了这两类运动,才可
能进一步研究变形体(弹性体、流体等)的运动。
在变形体研究中,须把物体中微团的刚性位移和应变分开。
点的运动学研究点的运动方程、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
等运动特征,这些都随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而异;而刚体运动
学还要研究刚体本身的转动过程、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更复
杂些的运动特征。刚体运动按运动的特性又可分为:刚体的
第 2 页

平动、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平面运动、刚体定点转动和刚体
一般运动。
运动学为动力学、机械原理(机械学)提供理论基础,也包含
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很多学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运动学的发展历史
运动学在发展的初期,从属于动力学,随着动力学而发展。
古代,人们通过对地面物体和天体运动的观察,逐渐形成了
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和时间的概念。中国战国时期在
《墨经》中已有关于运动和时间先后的描述。亚里士多德在
《物理学》中讨论了落体运动和圆运动,已有了速度的概念。
伽利略发现了等加速直线运动中,距离与时间二次方成正比
的规律,建立了加速度的概念。在对弹射体运动的研究中,
他得出抛物线轨迹,并建立了运动(或速度)合成的平行四边
形法则,伽利略为点的运动学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惠
更斯在对摆的运动和牛顿在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中,各自独立
地提出了离心力的概念,从而发现了向心加速度与速度的二
次方成正比、同半径成反比的规律。
18世纪后期,由于天文学、造船业和机械业的发展和需要,
欧拉用几何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刚体的定轴转动和刚体的定
点运动问题,提出了后人用他的姓氏命名的欧拉角的概念,
建立了欧拉运动学方程和刚体有限转动位移定理,并由此得
到刚体瞬时转动轴和瞬时角速度矢量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
第 3 页

这种复杂运动形式的基本运动特征。所以欧拉可称为刚体运
动学的奠基人。
此后,拉格朗日和汉密尔顿分别引入了广义坐标、广义速度
和广义动量,为在多维位形空间和相空间中用几何方法描述
多自由度质点系统的运动开辟了新的途径,促进了分析动力
学的发展。
19世纪末以来,为了适应不同生产需要、完成不同动作的各
种机器相继出现并广泛使用,于是,机构学应运而生。机构
学的任务是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根据需要实现的运动设计
新的机构和进行机构的综合。现代仪器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又促进机构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各种平面和空间机构运
动分析和综合的问题,作为机构学的理论基础,运动学已逐
渐脱离动力学而成为经典力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