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本汉学

合集下载

只要认识这808个汉字 就能畅行中日韩三国

只要认识这808个汉字 就能畅行中日韩三国

只要认识这808个汉字就能畅行中日韩三国“如今只要认识这808个共同常用汉字,中日韩三国的人们就能够通过文字无障碍交流。

”11月30日,“东北亚名人会”第十次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会议上发布的《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成为名人会十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通过汉字促进文化的交流,也是“东北亚名人会”中日韩三方的期待。

2006年,新华通讯社、日本经济新闻社和韩国中央日报社联合发起了三国知名人士论坛“东北亚名人会”,汇聚了中国、日本和韩国各界知名人士,论坛每年轮流在三国举办,探讨如何顺应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大环境,加强中、日、韩三国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促进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韩国前文化部长官李御宁在新书发布仪式上表示,“东北亚名人会”之所以能在艰难的环境中不间断地举办十年,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三国之间共享的文化。

今年,《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的发布,无疑成为2015年论坛最重要的话题。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认为,应该推动中日韩联合大学的建立,把808个汉字融入到学生课程中去,推广使用。

汉字建立的友谊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东北亚名人会”主会场中,由808个汉字组成的书法吊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養”“飲”“散”“敢”……风格各异的毛笔字高高地挂在天花板上。

据李御宁介绍,汉字吊灯的制作邀请了808名韩国书法家,每一名书法家负责其中的一幅作品,共同完成了这盏书法吊灯。

他还特别强调,为了凸显汉字的重要性,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去除了与会者名牌的英文拼音,只用中日韩三国语言标注。

2010年,在日本奈良举办的“东北亚名人会”第五次会议上,中方代表提议选出一定数量的中、日、韩三国公用常见汉字进行推广和普及教育。

中方代表纪宝成认为,“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汉字的历史已近2000年,汉字在三国文化的持续交流中保持了基本的一致性,是增进文化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

编制中日韩共用常见汉字的想法,来自于他在日本访问时的一次参观。

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学者桑原骘藏研究

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学者桑原骘藏研究
但 目前 对其 研 究 甚 少 。 本 文 对 桑 原 骘藏 的 生 平 , 其 主要 研 究 成 果 , 学术 界 对 桑 原 骘 藏 的研 究 情 况 进 行 概 要 介 绍 ,
以形 成 对 桑 原 骘 藏 最 初 步 的 了解 和 认 识 。
[ 关 键词] 东洋史学; 京 都 学派 ; 桑 原 骘藏


桑 原 骘 藏 的生 平
桑 原 骘藏 出生 地 是 福 井 县 敦 贺 郡 敦 贺 町 , 他 的 父 亲 是 当地 一 家 名 叫“ 鸟 子 屋 ” , 专 门生 产 日本 纸 的小 作 坊 主 , 名 叫桑 原 久 兵 卫 。桑 原 骘藏 是 家 中 的 次 子 。
在桑原骘藏兄弟三人 中 , 兄 长 继 承 了父 亲 的造 纸技 术 ,
2 0 1 4年第 8期 ( 总第 1 5 0 期)
牡 丹 江教 育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M UDAN儿ANG COLL EGE OF E DUC AT1 0N
N o.8。2 O1 4
S e r i a l No . 1 5 O
日本 东洋史 学 京都 学 派 学 者 桑原 骘藏 研 究
翻刻 : 1 9 0 3 年 宝 庆劝 学 书 舍 校 刊 了《 东 洋史要 》 ; 1 9 0 4年 成
他 的 弟 弟 学 会 了修 表 。桑 原 骘藏 在京 都 上 完 府 立 小 学 和 初 中, 后 来 以优 异 的 成 绩 考 取 了当 时 最 有 名 的京 都 第 三高 中 。 桑 原 骘 藏 曾在 读 书 期 间 在 自 己 的 日记 中 写 下 了 “ 世 界 历 史 家桑原骘藏” 这 几 个 字 。高 中 毕 业 后 , 桑 原 骘藏 又考 上 了 东

日本有个“唐玄奘”

日本有个“唐玄奘”

日本有个“唐玄奘”作者:环环来源:《百家讲坛》2018年第06期电影《妖猫传》中,日本僧人空海吸粉无数。

那么,日本历史上真有空海这个人吗?答案是肯定的,他不仅和白居易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还真的去过长安。

空海出身很好,父亲是个地方长官,母亲是个豪门千金。

受家庭熏陶,空海自幼熟读《诗经》《论语》,15岁就到奈良学习汉学,18岁时就已通读汉籍进入日本国立大学。

如果他顺利毕业,将来在地方政府谋个一官半职一定不成问题,可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了一位宣讲佛法的大师,便毅然决然要出家,跑到深山里当起了和尚。

仅仅一年之后,空海就顺利通过了僧纲所的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

这一年,他23岁。

为了更好地研读佛法,空海把目光投向了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长安。

于是,公元804年,一艘由日本开来的遣唐使船在福州赤岸镇着陆,空海正是这艘船上留学僧中的一员。

次年二月,空海进入长安西明寺,正式开始了求学之旅。

不过,与之前的遣唐僧不同的是,空海人唐是为修习密教。

此时长安城里最著名的密教修行者是惠果大师,所以,空海一到长安,就去青龙寺拜见了惠果大师。

惠果大师与空海一见如故,并十分肯定空海的才学。

也因此,空海一个月受胎藏法灌顶,一个月受金刚法界灌顶,一个月受传法灌顶,入门仅三个月,他就成了惠果大师的传法弟子。

四个月后,惠果大师圆寂,空海也提前结束了在长安的学习,回到日本传法。

归国后,空海进入京都西北的高雄山修行,逐渐崭露头角,并受到嵯峨天皇的支持,开创高野山为真言宗的总本山,还以东寺为中心,开展弘法活动,因此,后人称他所传的密教为东密。

他还仿照唐朝,在县乡办学,聘请僧俗教师讲授佛儒道,不论僧俗贵贱都能入学,这也是日本最早的平民教育学院。

空海带回日本的还不止这些。

在空海来大唐求学之前,日本本土只有楷书、行书、草書,空海不仅把大唐的“飞白书”“杂体书”引进了日本,还引入了篆书、隶书。

他还是日本书道“大师流”的开创人,日本的“三笔”之一。

空海编纂的30卷《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词典,至今也是日本极为珍贵的书法词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的两个重要阶段及特征--以汉语新词的产生为中心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的两个重要阶段及特征--以汉语新词的产生为中心

一、引言中日两国文字的交流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词早在1000多年前就传到了日本。

但在近代以前,中国一直处于输出者的地位,词汇的交流主要是从中国传入日本。

从18世纪末开始,随着日本在经济、军事上的日益崛起和西方文明的大量涌入,中日之间的词汇交流变得更为复杂。

一方面,以杉田玄白为代表的兰学家在翻译西方书籍的同时,创制了大量汉语新词,其中很多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汉语,成为汉语外来词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翻译编纂的汉译西书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汉语新词,这些新词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日本,对其近代词汇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按照“汉语新词”的产生方式,可以将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日本“兰学”的盛行时期,第二阶段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来华传教士汉译西书的传播时期。

二、日本“兰学”的盛行与汉语新词的产生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建立幕府,号令全国以后,采取了严格的锁国政策,对外贸易仅限于中国与荷兰。

直到1720年,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缓解了图书进口的禁令,海外新知识的传入才有了一定的进展。

1774年出版的解剖书籍《解体新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也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译著,它的公开刊行是日本学术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其意义不仅在于使日本了解了构成西方医学主要基础的解剖学知识,更在于日本人第一次有意识地实践了“翻译”这种知识的交流方法。

此后,日本学界冲破了“中国”和“汉字文化”的枷锁,得以从汉字圈以外的地区,汉字以外的媒体直接汲取新的知识。

《解体新书》确立了兰学在日本的地位,随后,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等领域有多部著作问世。

例如:《兰学阶梯》(1788),《西说内科撰要》(1792)、《历象新书》(1798)、《重订解体新书》(1798)、《气海观澜》(1825)、《植学起源》(1835)、《七新药》(1862)等。

兰学翻译从1774年到1864年明治维新为止,先后进行了80余年。

汉字的传播

汉字的传播

汉字的传播汉字产生后,很早就传播到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在很长时间里文字和文言都是这些民族的正式文字,在长期使用汉字过程中,各民族逐渐掌握了汉字和结构规律,创造出更适合自己民族使用的文字。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无字碑上出现了两种文字,碑石上部刻的是一篇金人游记《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左边刻的是汉字翻译,经专家辩认是契丹文,明代以来一直无人认识。

1922年6月,比利时传教士凯尔温掘开了辽兴宗皇帝的陵墓永兴陵,出土了辽代哀册,使得失传数百年的文字得以重见天日。

哀册是皇帝、皇后、皇储专用称谓,官员及大臣称墓志铭。

女真字、京族喃字、谚文、汉字水文、汉字苗文、日文、西夏文、辽文、契丹文、越南文皆是将汉字改进后的本国通用文,偏旁部首皆是汉字偏旁。

公元1036年,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制造出西夏自己的文字,三年后西夏文成,笔画繁多,结构繁杂,共五千余字,但汉字并未被废,与西夏文共同使用,直到王朝灭亡。

公元五世纪的唐朝当时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长安当时政治清明、思想开放、文化繁荣,在国际上有无以论比的美好形象,对当时周边各国有很大的吸引力。

日本朝野上下出现了全面学习模仿中国的热潮,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日本派遣了称为“遣唐使”的官方外交与留学使团,每次遣唐使的人数2000—500不等,除此之外,另有10—20名留学生,30—70名留学僧。

留学生进入国子监所属的六学馆钻研各自的专业,学问僧由汇聚于长安和洛阳的各大寺院钻研佛法。

在日本以至5、6世纪都是用的汉字。

6世纪时汉学达到高潮,当时日本国内全部使用汉字。

据传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空海和尚(日本国内称弘法大师)结合汉字创造了日本片假名和平假名,“假名”是日本指自己造的字,“真名”则是指汉字。

空海是日本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书法“三笔”之一,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据记载唐顺宗要空海表演书法,空海当即在墙上用5种不同字体写了5行字。

世界文学之日本文学

世界文学之日本文学

春 冬付三付立 紅月若春 藤梅尽菜 早 柳閏三春 三月 花月三春 興 落鶯日 花 付春 霞桃夜 躑 花 躅雨 子 暮日 款梅春
世 界 文 学 ・ 日 本 文 学
秋兴
……
荻 の 上 風 萩 の 下 露
秋 は な ほ 夕 ま ぐ れ こ ぜ た ゞ な ら ね 思 ふ 人 と も み つ る け ふ か な 鶉 鳴 く い は れ の 野 辺 の 秋 萩 を
晩 天 今 夜 宿 在 誰 家
黄 泉 無 旅 店 家
元 雑 劇 「 薛 四 仁 折 貴 「 豆衣 葉錦 黄還 」 郷 曲」
1 5 世 紀 初
『 永 楽 大 典 』 巻 1 3 9 9 1
今 夜 宿 誰 家
黄 泉 無 旅 店
宋 代 南 戯 「 小 孫 屠 第 」 1 9 齣
黄 泉 無 『 一 稗 官 店
世 界 文 学 ・ 日 本 文 学
《今昔物语集》和说话文学
世 界 文 学 ・ 日 本 文 学
日本的“一千零一夜”
说话集。日本说话文学的代表性杰 作。大约成书于1120~1140年间。 共31卷。收载一千余则说话故事。 分为天竺(印度)、震旦(中国) 和本朝(日本)三部分。各部分又 按内容大致分为佛法部和世俗部。 因其每篇均以“今昔”开篇而得名。
战后
戏作文学 翻译小说 政治小说 自然主义 私小说 无产阶级文学 新 现 实 主 义 奇迹派 新思潮派 第三新人 内向的一代 新感觉派 新心理主义 无赖派 新兴艺术派 转向文学 新日本文学派 战后派
写实主义 拟古主义 浪漫主义
反 自 然 主 义 潮 流
高踏派 白桦派 耽美派
世 界 文 学 ・ 日 本 文 学
世 界 文 学 ・ 日 本 文 学

《书道全集(殷周秦卷)》及所录甲骨简介 --- 兼论甲骨文书法普及读物的编纂

《书道全集(殷周秦卷)》及所录甲骨简介 --- 兼论甲骨文书法普及读物的编纂

《书道全集(殷周秦卷)》及所录甲骨简介---兼论甲骨文书法普及读物的编纂门艺摘要:《书道全集》是日本所出的历代书法作品大全式的出版物,在中国古代文字文物资料方面非常丰富,且发表非常及时,可是国内很少有相关介绍。

《甲骨文合集》在编纂过程中曾参考平凡社所出两版《书道全集》第一卷,但对有些内容还是有所忽略,《甲骨文合集来源表》对其著录也不十分清楚,本文在简介《书道全集》第一卷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一一廓清。

两版《书道全集》的编纂展示了日本学术界与书法学界的交流与互动,值得我国在编纂书法普及读物时进行借鉴。

关键词:《书道全集(殷周秦卷)》;甲骨著录;甲骨文书法汉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字,用线条和笔画组成的形体既可以来记录语言,又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汉字文化圈各个民族的普遍喜爱和欣赏。

中国本土之外,韩国和日本也把书法作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而有所传承。

传承书法的重要资料是历代书法作品。

近代以来,印制发行的历代书法作品是人们欣赏和学习书法的基础,也使得书法艺术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和爱好者。

日本的《书道全集》就是历代书法作品大全式的出版物。

最早是由平凡社于昭和六年(1931年)出版,为一套汇集中国、日本、朝鲜历代书法名篇的丛书,共27册,分册主要以时代为序,中日朝混编,前23卷及第25.26卷为历代作品,第27卷为印谱,第24卷为中、日、朝书法史和全套书的目录索引。

书籍装帧精美,硬质封皮,以橘色绣花绢布包蒙,封面上贴白纸书写的书名《书道全集第X卷》,书脊上也压印有《书道全集》,书顶金色,每册均有函套,函套上印有更多本册的信息。

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平凡社又出一版《书道全集》,这一套共28册,分中国卷和日本卷,中国卷包含印谱16册,日本卷包含印谱12册,整体仍依时代为序(两版分卷情况详见附表)。

平凡社为下中弥三郎于1914年创办,以出版事典词典和百科全书著名,在出版介绍中国文化历史和文物考古书籍方面也颇负盛名。

松崎鹤雄——精选推荐

松崎鹤雄——精选推荐

松崎鹤雄(1867—1949),号柔甫,⽇本汉学家。

1908年来到中国,1910年往长沙拜叶德辉、王闿运为师,学习中国⽂化。

1920年起任职于满铁⼤连图书馆,为司书。

1930年,参加中国营造学社,任参校。

九⼀⼋事变后,离开学社。

因负有为⽇本收集中国珍贵古籍之使命,频繁参与书籍买卖活动。

尤其为满铁图书馆图书补充,“贡献”卓越。

1929年,奉命急赴北京,搜购珍籍10⼤⽊箱。

在买卖南浔嘉业堂藏书上,极尽⼼机,迷惑刘承幹,购得《永乐⼤典》44册。

他还为⽣活陷⼊困境的邓之诚牵线卖书。

松崎鹤雄对《论语》、《诗经》、《尚书》、《楚辞》、《⼭海经》等中国⽂献有精深的研究,出版《诗经国风篇研究》、《诗经に就ぃて》、《历代诗经研究概说》、《楚辞の九歌に就ぃて》、《⼭海经に就ぃて》等专门著作,著有《⼗六七世纪中国思想の研究》、《⾷货志汇编》、《湖南事情》、《柔⽗随笔》、《近读书籍⼀⼆》等书。

因其对汉学研究的成绩,1933年,他的学⽣们组织成⽴了柔⽗会,定期举办清谈会,松崎鹤雄主讲。

先后主讲了《明末の科学者徐光启》、《硕学王国维》、《湖南の博学叶德辉》、《(湖南の纯儒)王先谦》等,并由柔⽗会编辑,单册出版。

编辑了多种⽂献⽬录,在满铁⼤连图书馆馆刊《书⾹》上发表。

与营造学社社员阚铎、瞿竞之及国内⽂化界知名⼈⼠⽐如邓之诚、罗振⽟、刘承幹、王季烈等频有交往。

1933年应罗振⽟之邀,到旅顺库籍整理处与罗⽒姊夫何益三同主整理内阁⼤库史料。

1946年4⽉回国,邓之诚写《送松崎柔甫?熀仔壑?⼦?牴槿毡尽肪?句三⾸,为其送⾏。

“ 年中⼟思依依,青鬓来游⽩⾸归。

从此花开肠应断,落花风⾥送征银。

定知猿鹤喜君还,万树樱花照⽟颜。

唯有交情抛不得,移情终古是三⼭。

万⾥波涛⼀苇航,诗囊安稳压归装。

他年尚有重来约,⽇⽉休伤似酒浆。

”(《南京⼤学学报》2005年1⽉10⽇第1期:邓瑞《邓之诚与松崎等⼈的友谊》)罗继祖有《寄怀松崎柔甫》:“朝餐湖渌⼣⼭岚,灯⽕⼈知⽼学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文学
• 五山诗风:尚晚唐和宋诗 • 本土派—虎关师炼、义堂周信 • 游学派—岩月圆、绝海中津 3.6江户时代日本汉学
一、儒学
1.朱学派—官学 藤原惺窝:
• 排斥汉唐旧儒学,倡导宋明理学,并以朱子学为正宗; • 不拒绝陆象山和王阳明的心学; • 反对佛学; • 试图调和儒学和神道教。
1.朱学派—官学 林罗山:
• “蜀江水碧蜀山情,圣主朝朝暮暮情”、“芙蓉如面 柳如眉,对此 如何不泪垂”。
• 看见无数流萤到处乱飞,便想起古诗中“夕殿萤飞思悄然”之句, 低声吟诵。(《魔法使》)
•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长恨歌》) 白居易“物感”到《源氏物语》“物哀”
• 《闻早莺》“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 • 在日常生活及艺术创造、艺术欣赏中,外在物象和主体内在情感
“宋代近世说” “宋代以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弊端的根源,是中国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 和超越的对象。因此,“宋代近世说”虽然描述了一个远远领先于同时期 世界各地区的、高度发达、灿烂辉煌的宋代文明景观,但它属于近1000 年前的中国;而正是这一早熟的文明,催生了眼前这个政治腐败、经济
贫弱、军事落后,亟待寻求出路的中国,这才是现实的、真实的中国。
意绪相融合,而生成“情趣的世界”。也就是自然和人生的各种情 态触发、引生的优美、纤细、哀愁的情感表现。将这种“感物兴 叹”的情况作一个观念化的表述,也就是将其“理念化”, 即名之 日“物哀”。
一、汉文学
• 贵族知识分子是主要传播者 • AD.814,《凌云集》和《文化秀丽集》 • 白居易 小野篁 • 《文镜秘府论》—日本的《文心雕龙》 • 汉文类书--《秘府略》
福泽谕吉: • “外在的文明易取,内在的文明难求”; • “脱亚入欧论”; • “猪猡”、“支那”
一、传统儒学的复苏 • 《教学大旨》、《教育敕语》;
• 同日本国粹主义合流形成以“敬神尊皇”为中心的“日本精神”; 西村茂树
• “混合儒教主义” 服部宇之吉
• “现代的孔夫子”、“孔夫子的再世” 二、汉文学 1.诗歌
基础,创制人吉备真备(片假名)和弘法大师(空海)(平假名)。 二、儒学 圣德太子—冠位十二阶制度:
• 德位 • 仁位 • 礼位 • 信位 • 义位 • 智位
P.395 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 • 一、以和为贵;上和下睦。二、笃敬三宝。三、承诏必谨。 四、以礼为本。五,绝飨弃欲、明辨诉讼。六、惩恶劝善。 七、人各有任,掌宜不滥。八、早朝晏退。九、信是义本。 十、绝忿弃瞋。十一、明察功过。十二、勿敛百姓。十三、诸 任官者、同知职掌。十四、无有嫉妒,千载以难待一圣。十 五、背私向公。十六、使民以时;十七、夫事不可独断、必与 众宜论。 十七条宪法: • —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纲领,对日本 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是日本法制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三、汉文学 • 《古事记》—第一部历史文学作品 • 遣唐使 • 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 751年,第一部汉诗集—《怀风藻》,收录了64位日本诗人的 120首诗歌,模仿六朝诗风,以五言八句为主,内容方面包括侍 宴从驾、宴游、述怀、咏物等,借用儒道老庄典故,文风浮华, 讲求对仗。 《怀风藻》 • 巫山行雨下 洛浦迴雪霏 月泛眉間魄 雲開髻上暉 腰遂楚王細 體隨漢帝飛 誰知交甫珮 留客令忘歸 3.4平安时代日本汉学 一、汉文学 • 贵族知识分子是主要传播者
• 《南总里见八犬传》,历经28年才完成。全书共98卷、106册, 是日本古典文学史上最长篇的巨著,标志着长篇小说的成熟; 安房领主里见义实,伏姬公主,玉梓,爱犬八房,金碗大 辅,八犬士 仁、义、礼、智、忠、信、孝、悌
3.7明治、大正时代日本汉学 一、传统儒学的衰微
• 尊王攘夷、尊王倒幕 • 明治维新 —日本汉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一、儒学
3.阳明学派 • 町人 • “满街皆是圣人”
3.阳明学派 中藤江树:“近江圣人” • “心即理”; • “致良说”; • “心”是神的实体。 吉田松阴—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及理论奠基者 • “心”的永恒; • “知行合一”; • “倒幕”与“王政复古”行动纲领。 二、汉文学
1.诗歌 市川宽斋
• 《日本诗纪》、《全唐诗选》 2.小说—读本文学 都贺庭钟—翻案法
坪内逍遥—《小说神髓》: • 是日本现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理论著作,标志日本小说家对中国小
说从仰慕到参照批判的转变,标志日本文学创作向近代文学观的 转变,标志若干资产阶级文艺学原则的确立。
2.文学史研究 古诚贞吉—《支那文学史》 : •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著作。 • 分九编; • 淡化或部分扬弃了把经史子集一并汉成文学看待的中国传统文 学观念; • 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兼顾文体等因素,体现了文学的流 变,具有明显的现代意识。 儿岛献吉郎 • 《支那大文学史古代篇》、《支那文学大纲》 狩野直喜 三、史学 内藤湖南: “中国历史三阶段论”,“文化中心移动说”、“宋代近世说” “中国历史三阶段论”
• “汉诗全盛时代”(1877—1897) • “星社”,森槐南
为什么会出现“汉诗全盛时代”? • 儒学衰落,对汉诗的控制相对减弱,使作家可以自由发挥; • 与时代政治紧密结合,和歌多写风花雪月、爱情,而且短小,而
汉诗却能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 2.文学史研究
• 进入现代学术研究的阶段,标志: 1 在文学理论方面,接受西方的观念,突破了传统的儒家文学观; 2 开始撰写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学史。
3 近世—宋代以后到清代:中国固有文化复兴和进步的时代。 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视角来观察、分析中国历史,打破中国历史王朝的研
究体系—创新。 “文化中心移动说” 时势(政治经济等)和地势(地理位置)形成“文化中心”发展变迁,向前移 动:中国文明最早发源于九州之冀、豫二州,即形成以洛阳为中心的早 期文明。到战国末,洛阳“地气尽、人力衰”。于是,西汉后,长安文明 代之而兴起,直至唐末,形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长安繁荣”。而“唐来之 衰残”昭示了长安之地“王气将歇”。从长安衰落后,就越来越聚集于以 虎踞龙盘的六朝故都南京为中心的江南,这样就形成了宋以后中国“政 治中心在北,文化中心在南”的两股势力。
• 翻案法:借助中国小说的故事、人物,按照日本的价值观念、 审美习惯、地名人名对中国小说进行改写。
• 《古今奇谈英草纸》、《古今奇谈繁野话》和《古今奇谈莠句 册》—“古今三谈” 上田秋成
• 中短篇小说集《雨月物语》—日本怪异小说的最著名的杰作 2.小说—读本文学 泷泽马琴,别号曲亭主人,曲亭马琴等
那珂通世:
用通史的体例撰写《支那通史》;
“东洋史学”: • 广义:东方学 • 狭义:中国史
白鸟库吉:P.405 • “尧舜禹抹杀论”: 3.8昭和时代日本汉学 3.8.1战前和战时的日本汉学
一、哲学
津田左右吉
• “最大的东洋学者”
• “神代史抹杀论” 武内义雄
• 校勘《论语》 • 实证主义
中江丑吉 二、史学 桑原骘藏 • 把东洋学从汉学中独立出来 • 总结出中国法律的特点 藤田丰八 •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 • 《慧超传笺释》 矢野仁一 • 《大东亚史的构想》 • “满蒙非中国论”、“大东亚史” 三、文学 久保天随—戏曲 • 《支那戏曲研究》 盐谷温—小说 • 《支那文学概论讲话》 • 神话传说、两汉六朝小说、唐代小说、诨词小说 铃木虎雄—辞赋 • 《赋史大要》—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赋史著作 • 把赋史分为六期(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股赋) 青木正儿 • 《中国文学概说》 新居格 • “文学家而兼思想家” 竹内好
一、宗教—禅宗 • 武士阶层崛起 • “不立文字”、“顿悟成佛” • 明庵荣西、俊芿、圆尔辨圆&兰溪道隆 • 与宋儒逐渐合一,内佛外儒 • “汉籍和训”:变“汉文直读”为“汉文译读” —汉文原著上,按照每一个字的训诂意义标注日文假名。
二、宋学
• 语录—专题论文—专门性著作 • 歧阳方秀—京师朱子派 • 桂庵玄树—萨南学派 • 南村梅轩—海南学派 • 清原业忠、一条兼良—博士公卿派
• AD.814,《凌云集》和《文化秀丽集》 • 白居易 小野篁 • “闭客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
一、汉文学
白居易《长恨歌》与《源氏物语》
• “话说从前某一朝天皇时代,后宫妃嫔甚多,其中有一更衣,出 身并不高贵,却蒙皇上特别宠爱。”
• “朝朝暮暮以泪洗面”。“她的声音相貌,现在成了幻影,时时依 稀仿佛出现在眼前。”
西周: • 第一位系统地将西方哲学介绍到日本的重要学者; • 《百一新论》、《致知启蒙》—日本最早的逻辑学著作; • 法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和英国的功利主义哲学; • 将儒学作为沟通东西哲学思想的重要媒介; • 创译了许多至今仍在东亚各国使用的哲学术语。
津田真道: • 振兴实学,提倡民主主义;
中江兆民: • “东洋的卢梭”; “民权至理也,自由平等大义也。”“此理早为汉土孟轲、柳宗元看破, 非欧美专有也。”“姬周之世文物灿然可观。之后经秦汉以至今日,文章 道德百伎有退无进”,“清国自古以一王综万揆,二三大臣佐之用事,及 至奸豪得位,又无所不至其暴戾恣睢。人民从未有论政之志,所谓自由 之权放弃而不收。尚且晏如曰庶几免祸即优游以终岁。是其人智不进、 工艺不兴、国力不振,以至于裂其自诩为中华之地而自陷于其所轻侮之 夷狄之境,固不足怪也。”
二、佛教
• AD.753鉴真东渡《摩诃止观》—天台宗(律宗) • 最澄、弘法(空海)、惠运、慈觉、圆珍、宗睿 3.寺、万寿寺 • 镰仓时代 1192-1333 • 南北朝时代 1333-1392 • 室町时代 1392-1573
• 战国时代 1477-1573 • 安土桃山时代 1573-1603
3.3飞鸟、奈良时代日本汉学 一、汉字 《千字文》、《论语》最早传入日本的汉文典籍 大化(645)之前,日本的教育主要以儒学和文字教育为基 础 《推古朝遗文》—最早的用汉文写作的典籍 真名&假名(かりな—かんな—かな) 万叶假名:P.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