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中国农村糖尿病现状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在中国--流行状况与治疗策略_邹大进 教授

2型糖尿病在中国--流行状况与治疗策略_邹大进 教授
IDF atlas second edition
中国糖尿病流行发展迅速
我国几次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
调查年份/
年龄范围
诊断标准 调查规模 (岁) DM患病率 IGT患病率
筛选方法
1980*
兰州会议标 准
30万
全人群
0.67%
尿糖+馒头餐PBG2hΔ -
筛选高危人群
1994 WHO 1985
21万 25—64 2.28%
1.6 2.5 3.2 3.63 7.7 8.9 9.0 11.0 8.1
Age(years)
30-64 25-64 30-64 30-64 Age-standardised Age-standardised >40 Age-standardised Age-standardised
CS Cockram, HKMJ vol 6 No 43 2000
48806 24255 19849 12647 10902
5566
3726
陈兴宝等,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年第11卷第4期 P238-41
如不采取控制措施, 糖尿病将给中国居民健
康带来重要威胁
2型糖尿病(85~90%)
妊娠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
1型糖尿病
DCCT研究发现微血管并发症随HbA1c增加而增加
2. American dai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9, 32(suppl. 1):s1-s97 3. AACE Diabetes Mellitus Guidelines, Endocr Pract. 2007;13(Suppl 1) :1-68 4.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07

江苏无锡惠山区前洲镇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

江苏无锡惠山区前洲镇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
史 是 糖 尿 病 的 一 个 主 要 危 险 因 素[3]。超 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DM发病的三 大危险因素,BMI或腰围的增高越明显,2 型糖尿病的现患率上升的速度也就越 快。有研究表明[4],糖尿病患者存在中心性 肥胖,则胰岛素抵抗明显。
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不健康饮食、 缺少体育运动和肥胖造成了糖尿病患病 率 的 增 加 。我 省 糖 尿 病 发 生 率 高 的 原 因 在于:经济发展十分迅猛,食物品种多样, 摄入比例不合理,膳食脂肪供能比快速上 升,而谷类食物消费的明显下降,食盐摄 入居高不下,江苏省约有22%以上的成年 人超重,约有7%的人肥胖,全省居民中每 周参加3次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1/3。
早期干预。结果 糖尿病患病率为2.89%(581/20128),糖尿病发病率明上升,尤其以低于45岁的人群发病率上升较快。结论 预防
词】糖尿病(DM) 农村 发病率 患病率 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R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1)12(c)-0120-01
表1 2006年至2009年18岁以上糖尿病发病情况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调查人数(人)
20068 20100 20180 20167
每年糖尿病发病人数(人)
44
49
153
335
每年糖尿病发病率(%)
0.22
0.24
0.76
1.67
每年小于45岁发病人数
5
10
39
104
小于45岁发病占本年度发病人数比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 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有明显 升高,据估计,到2025年将升至5.4%(3亿 人),而在1995年至2025年的30年间中国 糖尿病增长幅度将达68%,增长率居全球 首位,届时中国糖尿病将仅次于印度,居 全球第2位[1]。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居民的 身体健康,同时也增加国家经济负担。通 过,减少糖尿病的发生,更好地保障人民 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8年版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8版
Dr Q
.
我国指南的发展历程
2003年版
2007年版
2010年版
.
2013年版
2017年版
我国指南的发展历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家基层糖尿. 病防治管理办公室 2018年12月第1版发布,常规每3年修订一次。
本指南的重要声明
1.适用
指南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 指南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 生院、村卫生室。
2.糖尿病评估
目的是评估糖尿病病情及并发症发生风险,是确定糖尿病 治疗策略的基础。初诊时及以后每年建议评估一次。评估内 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等。
.
糖尿病筛查和评估
(一)病史
要详细询问糖尿病、并发症和伴随疾病的临床症状;了 解既往治疗方案和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等合并症,糖尿病家族史情况。
2.管理对象
年龄≥18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
.
指南的制定说明
1.制定目的
我国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7%,已成 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 著上升,已达到10.4%,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农村人群患病率增长 快速。糖尿病可以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 损伤,是我国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意外和截肢的主要病因, 疾病负担沉重。然而,糖尿病可防可控,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综合 管理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早死率。
2.配置基本设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必备设备:血糖仪、血生化分析 仪、尿常规分析仪、血压计、身高体重计、测量腰围的软尺、128 Hz音叉、10g尼龙单丝、叩诊锤、视力表、心电图机、糖化血红蛋 白监测仪、眼底镜等。

农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或溢泪现象1 7 1 。 【 参考文献】
1 ]黄思海. 鼻外径路和鼻 内镜下鼻腔泪囊造 口术的对 比分析f J 1 . 临床耳鼻 泪小管 和泪囊的虹吸功能与 泪液 收集 功能关 系密切 , 泪 液的 [
排出则 主要是 通过鼻泪管 的虹吸和重力引流的作 用来实现 , 同时
咽喉科杂志 , 2 0 0 6 , 2 0 ( 1 1 ) : 5 1 9 — 5 2 0
岛素笔操 作和使 用的一般常识 、 操作 方法 、 胰 岛素的保存 等有基 本 的认识 . 但部分患者对 掌握 胰岛素笔的注射技 巧还缺乏一定的
深度 ,如 2 3 0例患者在注 射胰岛素前后未洗手 , 1 3 0例患 者注射
2 . 2 . 1 进一步加强操作 目的和技巧的教育 在实施健康教育前 , 要
岛素前 未检查皮 肤有无硬 结 、 红肿 。1 8 0例患者在 单一部位轮 替
中国卫 生产业
1 6 9
M E 口 工 巴 A L L A 目 口 口 A T 口 口 Y 里 巴 工 E N E B 医 学 检 验 l
H 工 NA H E A L T H 工N口U B T口 Y
表1 3 3 0例 农村糖尿病患者操作和使用胰 岛素笔的现状分析
糖 尿病 的发病率持续 上升 , 并逐渐 出现低龄 化 的趋势 , 成为 2 1 世 纪的重要公共卫生 问题 ,糖 尿病的急 、慢性并发 症可累及
心、 脑、 肾等 多个 器官 , 目前其致残 率 、 病死 率仅次于肿瘤 和心血
液的重力来排 泄 , 使正 常的导泪功能下降 。虽然鼻 内镜下鼻腔 泪 作技术及吸割钻 、 咬骨钳等使用技巧 , 掌握手术适应证 , 术 中正确
囊造1 : 3 术后解 除解剖阻塞 因素 , 但仍有 9 5 %的患者 存在泪液滞 留 选择切 口部位及术后正确处理 造 口是保证手术成 功的关键 。

糖尿病的前生、今世和未来

糖尿病的前生、今世和未来

糖尿病的前生、今世和未来河南济钢医院糖尿病科岳继鹏(我的科普)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达9240万,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48亿;中国20岁以上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

可想而知,如果有10个人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就是糖尿病。

对于大众百姓,糖尿病一词也由陌生逐渐逼近身边。

然而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危害,该怎样预防和治疗,不仅普通百姓不知,就连一些非专业医生也是一知半解,尤其是在虚假医疗广告满天飞的当今,患者被骗的事时有发生,轻者破财,重者病情加重,令人痛惜。

那么糖尿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如此难以治愈,它的前生、今世是什么,未来又会发展到何方?糖尿病的前生在中国,对糖尿病的认识见于公元前5-4世纪的《黄帝内经》,当时描述该病为“尿闻之有水果气,尝之有甜味。

”由于病者常口渴难耐,故该病被称为“消渴症”。

遗憾的是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始终未能找到一味能使血糖下降的药物,有些在缓解口渴等症状方面稍有作用,但是由于部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错误的认为中药可以调理一切,又没有毒副作用,希望选用中药治疗,就使得一些人钻了空子,鼓吹吃了某种祖传药可以不打针、不吃药,并且随便吃、随便喝,血糖也能控制,或者在一些滋阴补肾的中药制剂中添加有强降糖作用的西药,但却宣称为纯中药制剂,以门槛并不高的保健品出现,经过媒体的宣传,说的神乎其神,蒙蔽患者,实在可恨。

有人说不对呀,“消渴丸”也是中成药,吃了怎么能降糖呢?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该药的说明书:10粒消渴丸中含2.5mg格列本脲(也就是优降糖—降糖西药的一种),可以说象这样负责任,能在说明书中标明所有成分的药企实在是不可多得。

在西方国家,对糖尿病的认识在1921年前也是模糊一片,那时人们只知道患了该病会口渴、多尿、多饮、易饿多食,体重越来越少,其尿甜如蜂蜜,最后死于皮包骨头。

1889年,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在实验中切除了狗的胰腺,这条狗立即表现出所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从而确定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这一脏器有关,然而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并未能立即改变糖尿病患者的命运。

糖尿病调查报告

糖尿病调查报告

糖尿病调查报告糖尿病调查报告(一)糖尿病,俗称高血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率。

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者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现状和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展示调查结果,并探讨糖尿病防控的措施。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背景的居民,共计1000人。

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涵盖了糖尿病的风险因素、疾病认知、生活习惯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有关。

另外,调查发现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其次,饮食结构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大多数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偏好高糖食品和油炸食品,高盐摄入量也普遍存在。

同时,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足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肥胖和高血糖的风险增加。

此外,研究还发现,久坐不动是导致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部分受访者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坐着,缺乏足够的运动。

长时间的久坐不动不仅使得体重增加,还会减少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紧密相关。

为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流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风险意识。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制作宣传海报等形式,普及糖尿病的知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倡导健康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量。

人们应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度控制摄入的热量,保证食物的均衡搭配。

此外,积极推动体育运动,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

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我国农村的实施情况分析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我国农村的实施情况分析

逐一教育 , 医护人 员掌握患者对 糖尿病健康 教育的动态变化 , 帮助患者认识 到糖 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与患者建立 良好关 系。交谈 时语 言要简单 、 通俗易懂 、 生动形象 , 使 抽象 内容变得 具体 、 简单 , 并发动患者与患者之间交流 , 互帮互助 , 共 同进步 。 组织讲课 , 发放宣传资料 、 图片、 录像 、 挂 图等形象生 动 , 内 容丰富 , 使患者容易理解 、 明白。多请专家 到农村进行义诊 、 培 训 。与专 家面对面交流 , 记录热线 电话 , 专业人员 随时解答 患
者遇到的问题 , 给予指导 帮助 。
5 小 结
医院 , 出院不随访 等错误 观点 。
患者文化程度不 同 , 对糖尿病健康教育 的接受 和理解 也不
同, 有 的相信偏 方 , 不相信科学 , 不接受糖尿病为终身疾病 的观 点。反而偏信一些说法 , 如 吃中药无 不 良反应 , 不需要控 制饮
多数患者只在 医院听从 医师安排 , 出 院后 不 检 测 , 随意停
糖尿病健 康教 育是 一项 重大惠民工程 , 需要全社会重视和 大力 支持 , 医疗 护理工 作从 以疾 病 为中心 向 以患者 为 中心 转 变, 医护人员更是责任重大 , 需要 国内专家亲 自授课 , 开展糖尿
药, 不重视 随访 , 不及 时调 整方 案 , 对 护理及 自我 配合 、 依 从性
健康教育是糖 尿病 治疗 成败 的关键 , 良好 的健康教 育 , 可 充分调动患者 的积极性 , 使其配合治疗 , 利于血糖控制达标 , 防 止各种 并发 症发 生 、 发展 , 降低耗 费和 负担 , 使患 者 和国家 均
受益 。 1 糖尿病健康 教育在我国农村的重要性 应合理安排 每 日三餐 , 以保持 理想体质量 , 不能执意 减肥造成 营养不 良, 从 而出现 疲乏无 力、 头晕、 心慌 等低血糖 症状 , 影 响

中国糖尿病流行步入10.0时代

中国糖尿病流行步入10.0时代
疫抑制剂 : 抗淋 巴细胞球蛋白, 目 是 前治疗重型“ 再障” 主要药物 。 的 大 剂量丙种球 蛋白亦可治疗 重型“ 再
系集落刺激 因子 、 单系集落刺激 粒一
因子以及红细胞生成素(p ) E o。 2 2 6 异基因骨髓移植 .. 是治疗 严重“ 再障” 的最佳方法 , 且能达到
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的女性 。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 中国大、 中城市
和乡镇2 岁以上的人群糖尿病患病 0 率 已经超过 1 %, 志着中国糖尿 0 标 病流行 已跨入 1 .时 代。 且糖尿 00 而 病前期高达 1%, 尿病 的防治雪 糖 5 上加霜 , 今后十年糖尿病防治的任 务更加艰难 。
的 局面 。
比女性提前了两年 , 体重指数和腰围 都高于女性 , 男性的甘油三酯也高于
女性 。 男性有3 . %为中心性肥胖 42 9
( 腰围> 0 m)女性则有2 . %为中 9c , 63 5 心性肥胖( 围> 5 m) 腰 8 。 c
择这一天举办糖尿病全国性的会议
似乎 另有深意 , 大会 主席杨 文英教 授报告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
糖尿病患病率 已经接近台湾和香港 等以城市 为主的地区。
H, g糖尿病的风险增J1 %; J 0 中心型 l : 2
肥胖或以前肥胖者糖尿病风险增加
未诊断率近六成
19 年 , 9 4 有糖尿病但未诊断 出 来的患者为7 . 而这次调查未诊 0 %, 3 断出来的患者约为5 %, 7 这说明” 不
应用 。 ②临床上 还常用大剂量 甲泼
菟丝子 、 枸杞子 、 阿胶等 。 常用成 方
为左归饮 、 右归饮与归附八味丸等。

信 息速 递 ・
中国糖尿病流行步入 1 . 0 0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的中国农村糖尿病现状4310万。

这是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调查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时,统计出来的农村患病人数,患病率为8.2%。

家庭收入已不再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即使是低收入的人群,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明显增高。

那么,在这4310万人群中,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如何?血糖控制怎样?每年的花费是多少?为此,记者走访了河北省涞源县银坊镇的多个乡村,在这个镇上,目前统计出来的糖尿病患者共有760人。

探访“糖尿病村”■文李文解朱俊平冀家媳妇死了。

这则消息一经传开,顿时在寂静偏僻的黑窑沟村掀起了轩然大波。

以致到了15年后的今天,村里的老人依然还记得她死前的样子:双眼失明,脚后跟烂了个洞,流着脓水,躺在床上不能动(卧床2年),皮包骨头,瘦骨嶙峋。

据后来抬棺材的人回忆:抬着她和没抬她的感觉一样。

村里人都知道,死之前,她患有糖尿病。

所以,整个黑窑沟村的人对糖尿病最早形成的印象就是:冀家媳妇那样,双眼失明,烂脚,卧病在床……去世之前,冀家的女儿也被诊断为糖尿病。

女儿坚持认为自己是在伺候母亲的过程中,被母亲传染的。

所以,她拒绝继续伺候母亲。

随后的几年里,冀家其他四个孩子,相继都被确诊为糖尿病。

与此同时,从黑窑沟嫁出去的王老太太也被确诊为糖尿病。

她生的两个儿子长大后,也患上了糖尿病……因患糖尿病人数较多,该村被人们戏谑为“糖尿病村”。

整个黑窑沟村,不管男女老少都知道“糖尿病”这个词。

然而,对于糖尿病如何预防和正规治疗,依然一片茫然。

待到本刊记者前去采访时,整个黑窑沟村已经安静得让人害怕,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几个60多岁的老人,守候着低矮而贫穷的房屋。

在老人的介绍下,记者走访了黑窑沟、西流水、司各庄、合婚台等多个乡村,试图通过这几个典型村庄来窥探当今整个农村糖尿病的防治现状。

农村糖尿病防治现状在整个银坊镇的山村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糖尿病。

然而,很难有几个人知道糖尿病应该怎么防或怎么治。

城市里的糖尿病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很多患者都已经久病成医。

但这个山村里的糖尿病知识,荒凉得就像3月底的山头一样:漫山遍野的石头,人烟稀少,没有绿叶。

苍茫、荒凉而萧瑟。

“别人买什么药,我就买什么药”55岁的冀平最近浑身都难受。

在看到记者随身携带的血糖仪时,她兴奋地问:“这是什么治疗仪?”她坦言自己被确诊为糖尿病5年以来,从来没有自我监测过血糖,也没有正式去医院治疗过。

每当她觉得难受时,就吃几粒从保定市药房里买的20元一盒的“苦瓜黄金胶囊”,就这“药”,还是她从邻居那听来的。

当记者告诉她这药上过《糖尿病之友》的“曝光台”栏目时,她不解:“我邻居用的就是这药,血糖降下来了。

我看她有效(保健品里加西药,确实可以降糖,但由于成分和药量不明,对患者可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笔者注),我也就买了。

”为了了解她的血糖控制情况,记者为她测了随机血糖,结果是28.1mmol/L。

她一脸委屈:“我正月里去医院测的时候才12点多呢(血糖达标状况是:空腹<7.0mmol/L,餐后<10.0mmol/L——笔者注)。

我以前还吃过胰激肽和格列健美片,那些药没用。

”她告诉记者,以前吃的这两种药无效,后来听到邻居介绍,才换成了“苦瓜黄金胶囊”,感觉降糖效果还不错。

由于她身边没有这两种药的说明书,记者无从判断药物的真实情况,只能告诉她以后用药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别自作主张买药,更别擅自换药。

然而,她依然用半信半疑的眼神看着我们。

她认为血糖之所以高,是因为药量吃得不够。

“今天回去要吃8片,以前只吃4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冀平一样糊涂用药的人大有人在。

很多老人都不会自己买药,而是让儿女在大城市买好了邮寄回来。

有些人还会向外人炫耀:“这是我闺女从北京买回来的药。

”然而,儿女们买药的根据也只是他们以前用的什么药,等药用完了,就去药房或者医院,一次花几百上千元“批发”一大堆药,然后寄回来。

很多老人都不知道自己吃的什么药,更不知道是在哪里买的,更很少去医院咨询。

对于胰岛素的态度,大多数人都认为会上瘾,有依赖。

所以他们宁愿大把大把地吃药,即使血糖控制不好,也不愿打胰岛素。

“我宁愿不治,也不打胰岛素。

”一位50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态度很坚决。

“不会血糖监测,不方便测,更舍不得测”自从儿子买回血糖仪后,梁爱老人就基本没用过。

因为自己根本不会测,教书的丈夫也不会。

前段时间全身“发烧”(从诊断书上记者得知,老人并非发烧,而是患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但老人至今也不知道这个疾病),“烧得肉和皮都红了,我感觉血管都在烧,我全身烧,烧得我睡不着。

我就是塑料人,怕晒!”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梁爱才去医院住了一段时间。

在医生的再三叮嘱下,回来后,她想起要测血糖,这才发现已经2年没用过血糖仪了。

于是让儿子又买回来一包试纸。

测过几次后,她感觉血糖控制得还不错。

然而,当她拿出血糖仪后,记者才发现,她用的试纸和血糖仪根本不是同一个品牌。

随后记者拿出随身携带的血糖仪为她测量,随机血糖高达29.0mmol/L。

这个结果让记者都怀疑血糖仪出了问题。

于是我们自己测了一次,血糖都正常;又给她丈夫也测了,结果为4.4mmol/L。

看到结果,梁爱老人顿时变得沉默寡言。

从她丈夫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他们自己不会测血糖,孩子都不在家里,整个村里都难找到几个年轻人。

去医院监测又不方便。

因为镇里医院只测尿糖,不测血糖(实际上现在也测血糖,但老人不知道),县里医院会测血糖,但离村里太远,农村老人一般没事不会往县城跑,而且测一次血糖要花5元钱,老人舍不得花那个“冤枉钱”。

“不吃我们的药,那你就去死吧……”冀玉是村里少有的愿意学习“糖尿病知识”的人。

她今年50岁,于2009年被诊断出糖尿病,母亲和哥哥也有糖尿病。

从交谈中可以发现,冀玉是村里对糖尿病有点认识的患者。

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这都是从电视上学到的,因为电视经常会有糖尿病知识讲课,讲课完了还有很多“好”产品推荐。

每当有这些糖尿病知识的时候,她就认真看,还将电视上“专家”推荐的“好”产品的联系电话全都抄上。

但她一直没打过这些电话,因为这些产品“都好贵,买不起”。

有一次,一个广告吸引了她,该广告宣称吃了某种神奇的药后,“3个月停药,6个月完全恢复”。

她犹豫了很久,终于拨通了这个电话。

得知一个疗程需要3000多元后,她犹豫了。

电话那头说“既然你是糖尿病患者,那我给你五折吧”。

权衡半天,她还是放弃了。

后来,那人又给她打电话,她还是没舍得买。

没想到对方狠狠抛出一句:“不吃我们的药,那你就去死吧!”“砰”的一声,挂断了电话。

据冀玉介绍,她之所以一直没下定决心买,一方面确实是因为经济困难,另一方面也缘于这几年村里上当受骗的事太多了。

以前,经常有一些号称是专家的人跑到农村来“义诊”,看完病后就推销大家买药,往往一买就是好几千元。

许多农民被骗后,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都提高了警惕。

“你们这一次来,说实在话,不是咱村里有人带你们来,我们也信不过。

”冀玉很爽快地告诉记者。

在吃完两大碗饭后,冀玉充满期待地问记者:“现在国外的药会不会比中国的好一些?有没有根治的药?”之所以期待这些,是因为她发现最近眼睛越来越不好使了,看电视时,经常一个人被看成两个人,有重影。

以前纳鞋底儿,一天一双,现在一天一个,每天比以前少挣了5元钱。

“活一年是一年吧”冀家媳妇死前的样子,被乡里坊间口口相传,最终成了后来许多糖尿病患者的阴影。

想起自己的糖尿病状况,对比冀家媳妇,梁爱老人一直无法释怀:“要坚持吃药,天天吃,大年初一都要吃,吃到死还要吃。

”看了一眼记者,她语气稍稍缓了一下:“哎,过一天是一天,活一年是一年吧!”说完这话,她两眼看着天花板,双手放在腿间,努力想使自己情绪平复下来。

但最终还是没有忍住,她跑到外面,擤了一下鼻涕。

除了自身的压力外,村里的糖尿病患者还要承受许多外来的压力。

53岁的张华在2008年被诊断为糖尿病。

丈夫一年到头在外打麻将,家务活动、儿女成家、抚养孙子孙女、治病花费等等所有的压力都在她身上。

她有时候特别想喝酒,但想到喝酒对血糖控制不好,最终还是忍住了。

如今,她不看电视,不打麻将。

她觉得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放羊,看到外面的风景,羊群撒欢,心情就特好。

现在回到家,看到小猫小狗时,心情也很舒畅。

她觉得对待糖尿病,就要像邻村72岁的婶婶一样,视力不好,耳朵也背,看不到不舒心的事,别人骂她几句也听不着。

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

“这样糖尿病才容易好。

”有时候,村民还会思考一个问题:糖尿病到底会不会遗传?当记者告诉他们,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因素但并非绝对因素时,他们心理开始不安。

有些人把5岁的孙女叫过来,让我们帮忙监测血糖。

还有一些人想得更长远,他们要求记者在写稿时,别写真名,“怕被别人看到了,会被歧视,将来子孙不好成家。

”“咱老百姓……”整个村庄的人在叙述糖尿病时,最喜欢用“咱老百姓”开头,以凸显出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糖尿病的合理性,也为了区别他们与城市里的不同。

“咱老百姓哪懂得少吃多餐,俺们要下地干活,一干就是半天,没法回来做饭、吃饭。

”“咱老百姓顾不得那么多,既然糖尿病不传染,那爱咋咋的吧,活一天算一天。

”“咱老百姓不懂医,不懂药,没事不会去医院,只有身体扛不住了,很厉害了,才会去医院检查。

”“咱老百姓哪有那么讲究,不像城里人,吃一顿饭,还要计算多少量。

”“咱老百姓没钱,发烧感冒都不会去吃药,得了糖尿病,不可能坚持一辈子吃药。

有钱就多治点,没钱就少治点。

”“咱老百姓哪有什么业余活动?不忙的时候,也就是打麻将,我有时一打就是一天。

”“咱老百姓不会测血糖,你看,茧子都这么厚,针也扎不进去啊。

”……农村看病需要花多少钱天刚刚黑,68岁的梁永春就躺到了炕上,准备睡觉。

这一段时间以来,他每天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

白天总犯困,但睡不着,晚上手脚冰凉,睡到天亮,感觉被子还没热。

(梁永春老人坐在炕上,北风呼啸,老人打着赤脚,一点都不觉得冷)这一切都是从2009年开始的。

那一年,他发现左手中指浮肿,初以为是干农活导致的,也就没放在心上。

待到后来破了,黑了,又流脓了,他以为是中毒,吃了点消炎药,还是没好。

这时候他喝水也多,还特喜欢吃甜东西。

有经验的人告诉他,莫不是得了糖尿病吧?一听到这话,他立即去了保定检查。

结果果然是糖尿病。

由于血糖太高,而且左手中指已经溃烂,医院最终给他用上了胰岛素泵,在将血糖完全控制住后,才给他动了手术,截掉了中指。

一共花了15000多元,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5000元。

出院时,医生叮嘱他:别吃饱,甜的、肥肉、土豆、粉条等等都不能吃太多。

这让梁永春十分懊恼,这些都是以前特别喜欢吃的。

“更绝的是,连粥也不让喝,这样的话,老爷子还能吃啥?”女婿对这些规矩也十分不解,为岳父打抱不平。

但糖尿病没有容他懊恼许久。

很快,他的脚又出现了溃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