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调查(非模板)

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调查(非模板)
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调查(非模板)

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

发展迅速风生水起

据IMS统计,2016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突破400亿美元,达0424亿美元,增长率8.2%,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第四位。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2013-2016年复合增长率达12.98%,糖尿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药物市场的必争之地。

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在2013年实现爆炸性增长,从2013年市场规模61.95亿元,直接冲刺到74.95亿元的规模,增幅达到20.98%,之后又放缓脚步,2013年-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15.75%。2017年受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使用有限的影响,我国糖尿病用药的临床销售有所放缓,市场规模150.6亿元。2017年略有回增,但增幅不大,市场规模173.77亿元。

Ⅱ型糖尿病热门程度可谓仅次于肿瘤。在国内目前申报的Ⅱ型糖尿病药物主要是DPP-4抑制剂,国外已经上市的维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正在或已经注册进入中国。默沙东生产的西格列汀,在美国2006年上市,2016年欧盟批准上市,2016年在中国上市;诺华生产的维格列汀在欧盟2016年上市,2016年在中国上市;阿斯利康和BMS生产的沙格列汀美国和欧盟2017年批准上市,在中国2016年上市;武田生产的阿格列汀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于2017年、2016年上市。

我国在审的DPP-4抑制剂产品中很多,如江苏恒瑞医药的 1.1类新药硝酸瑞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江苏豪森医药的 1.1类新药托西酸贝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山东轩竹医药科技的 1.1类新药盐酸依格列汀片在审请临床阶段。

近十年最热的小分子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两类,DPP-IV抑制剂(格列汀类)与SGL抑制剂(格列净类药物,纳-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物)。目前全球上市的格列汀类药物已有7个,默克的西他列汀销售规模已达40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成为97亿美元的最畅销小分子药物。默克已经感觉到SGLT2抑制剂对DPP4抑制剂的威胁,和辉瑞联手共同开发Ertugliflozin(PE-04971729)。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2016年共有30个1.1类新药获得临床实验批件,有6个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占比20%。分别是: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依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恒格列净,临床作用靶点SGLT2抑制剂;重庆富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PEG-GLP-1,临床作用靶点是GLP-1类似物;华领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HMS5552,临床作用靶点glucokinase激活剂;天津派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PEG-艾塞那肽,临床作用靶点长效GLP-1类似物;重庆富创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的复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

其中临床作用靶点针对GLP-1类似物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而江苏恒瑞开发的药物临床作用靶点是SGLT2抑制剂,是较新的降糖靶点,外企的此类药物还在试验阶段,若江苏恒瑞能抢先上市,将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2016年第一季度化学药1.1类新药申报临床的Ⅱ型糖尿病的有两个,分别是:成都菀东药业的优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河北常山生化的艾本那肽,临床作用靶点长效GLP-1类似物。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调查的样本医院糖尿病药物销售数据显示,单品种排名前20种糖尿病药物占该类药总体市场的98.64%。第一名阿卡波糖,份额21.10%,其中拜耳医药占比81.68%,中美华东制药16.82%,四川宝光药业1.50%;第二名重组人胰岛素12.40%,其中诺和诺德占比69.12%,礼来公司25.21%,通化东宝药业3.13%,其他2.54%;第三名甘精胰岛素10.33%,其中赛诺菲安万特82.17%,甘李药业17.82%;第四名门冬氨酸胰岛素占糖尿病药10.05%,为诺和诺德独家品种。除了门冬氨酸胰岛素为诺和诺德独家品种,其余品种的首家厂家份额均超过60%,垄断性较高。

我国糖尿病市场主要由跨国药企和成百上千的本土药企组成,市场集中度高,增长迅速。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排队等待批准的

DPP-4抑制剂数目很多,出现明显的高水平重复,而新靶点给市场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

诊疗率低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糖尿病尿病发病率很高但诊疗率很低,2016年有血糖问题的人占到40%,糖尿病患者占到10%。2016年糖尿病患者中,预计有60%的人未诊断,23%的未接受治疗,11%未达到疗效,只有6%达到预期疗效。

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共3.82亿,中国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共9800万。其次是印度6500万,美国2400万。然而我国单个病人的年度治疗费用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美国平均每个糖尿病人花费7000美元,德国在4000美元左右,中国却不到1000美元,甚至低于巴西和俄国。由此看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达到理想的诊疗环境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虽然目前的诊疗环境有所滞后,但政策和公众意识水平有所改善。利好的糖尿病诊疗环境各省的慢病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中国卫生部、财务部、发改委等机构联合颁布了《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12-2016》拟投入300亿进行全国性慢病防治工作,其中糖尿病为最重要的一项。规划目标包括: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达

50%以上,35岁以上人以上成人血糖知晓率达到50%。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50%的县(市、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4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60%。全国基药目录中糖尿病药品将逐步完善,很多糖尿病相关药物都纳入了基药目录,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各类胰岛素等。

随着我国政府不断加强病患教育措施,以及诸多媒体关注中国糖尿病现状,知识普及和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公众的诊疗意识将逐步提高,有利于我国糖尿病市场的发展。

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引起各国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1型糖尿病患病率远低于2型糖尿病。由于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症状一般较为明显,不易漏诊,故多数学者主张用发病率来描述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据现有资料分析,世界不同地区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差异甚大,以北欧国家最高,而东南亚国家则相对较低。

近年来,世界各地1型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但增高

速度远不及2型糖尿病。欧洲国家1型糖尿病发病率有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1型糖尿病发病率与季节和病毒性疾病流行相一致,这提示1型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于病毒感染有关。中国是世界上1型糖尿病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故1型糖尿病患者的绝对例数并不少。据国内估计,目前我过1型糖尿病患者总数在200万~300万。下表显示了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1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

2型糖尿病起病时症状比较隐蔽,很难在初发时即获确诊,但其患病率较高。一般用患病率对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研究。近年来,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有急剧增加的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激增是造成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总数剧增的主要原因。

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WHO报告的结果,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有以下共同特点:

1、患病率急剧增加,近三五十年内2型糖尿病急剧增加的趋势仍难以缓解。WHO预测的结果如下:1994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 1.20亿,1997年为1.35亿,2000年为1.75亿,2010年为2.39亿,2025年将突破3亿。目前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为印度、中国、美国;

2、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我国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也是如此;

3、发病年龄年轻化。不少国家儿童2 型糖尿病已占糖尿病儿童的50%~80%,儿童2型糖尿病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4、存在大量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他们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正常血糖与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目前糖尿病学界倾向于把这类人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者。糖调节受损者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他们的大量存在,预示着糖尿病爆发性流行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

5、各地发病状况差异巨大。世界各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异,从不足0.1%直至40%。患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太平洋岛国瑙鲁(Nauru)和美国皮玛(Pima)印地安人。发病率增加最快的是由穷到富急剧变化着的发展中国家。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指既非1型或2型糖尿病,又与妊娠无关的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糖尿病以及遗传疾病伴有的糖尿病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虽然病因复杂,但占糖尿病患者总数不到1%。其中,某些类型的糖尿病是可以随着原发疾病的治愈而缓解的。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妊娠是糖尿病的高发时期,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超过人们的估计,而且对母子的平安构成威胁,故虽然妊娠糖尿病的转归一般较好,还是应该对这类状况予以足够的重视。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报告》显示,由于中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故而以往糖尿病并未构成对我国人民健康与生命的巨大威胁。近20多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卫生问题。据1996年的资料,我国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患者分别占2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3.2%和4.8%,亦即血糖不正常人口接近1亿。

2016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1.32亿人。预计2025年将达到3.8亿。

2014-2013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增长情况

我国糖尿病患者有慢性并发症者相当普遍,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合并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眼及肾病变者均占1/3左右,有神经病变者占半数以上。大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和心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前显著增多。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虽较西方国家为低,但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患病率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所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卫生问题。

面对我国糖尿病流行的严峻现状,虽然我们已经为糖尿病防治事业做了不少工作,但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我国广大民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与糖尿病流行的趋势不相符合,急需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预防糖尿病的知识和技能。糖尿病营养学几乎还是空白,绝大多数医院目前尚无糖尿病营养师,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亟待培养。

全球糖尿病病患规模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表现出快速攀升的凶猛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66亿人,其中绝大多数属2型糖尿病。糖尿病造成的代价是,全球每7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该病,每年460万人死于该病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有关统计表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糖尿病患者总量在3000万左右,至九十年代中期十年间,增长4倍,达到1.2亿,目前全球约2.46亿人患糖尿病,46%为40-59岁劳动力人口,每年新增糖尿病人数700万人,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8亿,将占到世界成年人口的7.1%。与此同时,糖耐量低者(IGT)患者,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基数庞大并且增长迅速,据统计和预测数据显示,世界大约有3.08亿IGT 患者,占到世界20-79岁年龄段人口的7.9%,预计到2025年IGT人数将达到4.18亿人,约占到世界成年人口的8.1%

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分析

据 IMS Health 统计,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167.98 亿美元到2009年突破300 亿美元,达到304.06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6%,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第 4 位。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

和不断出现的新药将推动糖尿病类药物市场的持续增长,2013年,全球糖尿病药物销售额高达512.32亿美元,预计未来每年将以10-15%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最多可能增至480亿美元。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每10个成年人中就将有一人患有糖尿病,这将对全球卫生保健系统构成巨大挑战。

IDF表示,除非采取紧急措施,否则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从2011年的3.66亿激增至5.52亿,等于每10秒增加3个新病全球糖尿病药物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糖尿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加的幅度明显不同,欧美国家为45%,而发展中国家可达到200%。这意味着糖尿病将在逐步走向富裕的国家肆虐。

如何控制糖尿病的增长和有效治疗糖尿病已属卫生界和医药界的当务之急。除了要建立合理的生活卫生习惯,对每天的工作、吃饭、休息、睡眠、文娱体育活动等做到定时定量外,利用药物治疗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专家预测,随着肥胖、缺乏运动、人口老龄化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抗糖尿病药 (ADD)市场将会因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的增加而有3倍以上的增长。市场的这种增长主要将靠口服ADD,但胰岛素制剂也将有新的增长。

糖尿病是人体营养代谢障碍导致的内分泌疾病,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因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以及

胰岛素供给不足,使蛋白质、脂肪和单糖转化失调,导致患者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全身性疾病。该病按照病理学特点分为两大类:胰岛素依赖型(IDDM,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Ⅱ型)糖尿病。

高血糖症患者中90%以上属于Ⅱ型糖尿病人,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引起的异源性疾病,在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和细胞间动力学作用影响下,致使体内血糖恒定标量失衡。由于该类疾病来势凶猛,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我国在向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脂肪与糖类的摄取量未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在老龄化及多方位应激因素影响下,糖尿病的发生率已逐年上升,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比,国内许多地区平均每年以千分之一的速度递增,北京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已由 4.6%上升到 6.4%,全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9000万人。而糖耐量低下者、糖调节功能受损者与糖尿病患者数量相仿,从而成为推动糖尿病药物市场一路攀升的动力。①糖尿病药物市场前景分析

近年糖尿病用药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用药,我国糖尿病用药与检测增长迅速。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主要由跨国药企和成百上千的本土药企组成,市场集中度高,增长迅速。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排队等待批准的DPP-4抑制剂数目很多,出现明显的高水平重复,而新靶点给市场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有挑战

对于糖尿病这样一种防治指南已经很成熟,用药标准及疗效指标都非常明确的疾病,中成药想要改变目前尴尬的地位,只能用数据说话——以医生、特别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认可的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具体的疗效。

④糖尿病化学药物市场前景分析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治疗的常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方法中叫常见的,治疗糖尿病口服药物有:化学类有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格列酮类、AGI等。其中以下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化学类药:(1)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依赖型)。(2)怀孕妇女。(3)明显肝、肾功能不良患者。(4)服用大量降血糖药仍无法良好控制血糖。(5)严重之全身或局部感染症。(6)重大压力情况,如重大手术、严重外伤、长期禁食。(7)对口服药过敏或不能忍受其副作用患者。

化学类降糖药仍是我国糖尿病治疗领域第一大种类,市场份额占比高达54%。化学类糖尿病治疗药物领域:磺脲类(格列美脲、格

列齐特)、双胍类(二甲双胍)以及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老牌重磅产品现只能维持相对较少的销售额;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罗格列酮)曾因其良好的降糖作用市场规模取得迅速发展,但近年来观察到有较大的副作用(主要是罗格列酮),市场规模大幅下滑;而DPP-4抑制剂(西他列汀)、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两类新产品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近年CAGR增长率超过50%,远高于其余产品,引领了化学类抗糖尿病药物市场的增长。

2017年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供需预测及价格走势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尿糖阳性和糖耐量减低。

血糖升高或降低的机制图

糖尿病分为 I 型糖尿病、II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以 II 型糖尿病为主,超过 90%,I 型糖尿病约占5%。I 型糖尿病由于人体自身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受到破坏,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II 型糖尿病由于遗传、肥胖或者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2016 年全世界范围共有4.15 亿人口患有糖尿病,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 亿,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40 年患者数量将上升至1.54 亿。2016 年我国有130 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其中40.8%的人年龄低于 60 岁,呈年轻化趋势。

2016 年世界糖尿病患者(20-79 岁)数量前十的国家及 2040 年预估患者数量图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管理的过程,需要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五架马车”并驾齐驱。如不及时治疗,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目前医学水平无法根除治愈,需要终身治疗,通过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综合治疗图

根据 IMS 数据,2016 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有 600 亿美元。其中胰岛素产品约占 56%,GLP-1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约占 10%,DPP-4 抑制剂类药物占 24%,SGLT2 抑制类药物占 5%,其他传统小分子降糖药占 4%。

全球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图

当前,在全球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中,口服降糖药仍处于主导地位,磺酰脲类中的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都是磺酰脲类中应用广泛的口服药物。DPP-4 类药物销售额最高,为92 亿美元,但比2016 年同比降低1 亿美元。销售额增长率最高的是强生的卡格列净,比2014 年同比增加7 亿美元;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比2016 年增加3 亿美元。

格列齐特在我国是一线口服降糖药。近年来,随着罗格列酮、瑞格列奈等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和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相继进入市场,磺酰脲类药物的市场规模受到一定冲击,但目前格列齐特仍是II 型糖尿病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GLP-1 类似物中,利拉鲁肽2016 年比 2014 年增加 2.9 亿销售额,杜拉鲁肽增加 2.4 亿美元。胰岛素是糖尿病领域市场规模最大的药物,在 2016 年全球 top10 糖尿病药物中,胰岛素产品共有 6 只,占据全球近一半糖尿病药物市场,是糖尿病治疗中占比最大的一类药物。另外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种类为 DPP-4 类药物、GLP-1 类药物、二甲双胍等。销量 TOP9 糖尿病药物被赛诺菲、诺和诺德、礼来和默沙东产品占据。

2016 年主要糖尿病药物销售额图

2016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 亿,五年内增长19%,患者数量大幅增加。糖尿病群体大幅增长,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郊区扩展的趋势,伴随着日益低龄化。中国由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患病率的增速尤为突出。郊区患病人数低于城区,但增长较快,且潜在患者人数大大高于城区。

2011-2016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图(单位:万人)

2016 年国内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高达 413 亿元,同比增长 6.7%。其中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市场规模高达176 亿元,占比42.6%。口服降糖药占据了糖尿病用药市场份额的56.6%,市场规模达到233.6 亿元,同比增长 8.8%。

样本医院数据显示,2016 年新型胰岛素市场保持 12.16%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糖尿病用药市场增速。传统胰岛素增长乏力,原因主要为样本医院以大城市三甲医院为主。新型药物DPP-4 类和GLP-1 类市场增速分别高达38.43%和23.70%,虽然新型降糖药陆续进入中国,但市场规模有限。代表产品有默沙东的西格列汀(捷诺维)。双胍类由于与多种药物都有良好的搭配组成多种复方药物,以10.93%的速度稳步增长。

样本医院各大糖尿病药物销售额及增长速度图

口服降糖药以化学药为主,占93.5%的市场份额。另外6.5%为中成药,以扶正剂为主。对于患者而言,口服降糖药更加经济实惠,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 中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20岁以上成年人1/10患糖尿病 据今年3月2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中国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的研究论文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有超过9400万的糖尿病患者。纪立农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人数增速迅猛与中国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而导致的城市“富贵病”人群增多密不可分。 这一结论一项覆盖全国14个省市,年龄20岁以上54240人的调查,最终47325人最终完成了调查。此项调查还显示,糖尿病已经开始在20岁至39岁的中国年轻人中流行,这一年龄段的患病率占3.2%,而糖尿病患病前期人数更是达到了9.0%。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而今年的主题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6%,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内,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1 目前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 1.1 患病率急剧增加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间全国19省市21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5%。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更为严重,2007-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1.2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的主体 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所占比例达到93.7% ...... 本篇文章来自百拇医药网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05314019.html,/html/paper/1004-7484/2011/04/125.htm 糖尿病管理必须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新增的这些来自城市的“富贵”糖尿病患者大多都伴有肥胖、血脂紊乱、和/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糖尿病患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完整版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 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窗体顶端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每年的4月7号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糖尿病要早预防,分级诊疗帮您忙”。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亿的糖尿病患者,即几乎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可见糖尿病药物市场需求的巨大。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随着各家糖尿病药物企业陆续发布2015年财报,笔者对糖尿病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根据IMS数据,2015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有600亿美元左右。笔者根据各家药企的数据分析,约有450-500亿美元的规模。差值应主要为新兴市场的本土化企业销售数据难以获取,以及口服降糖药很多已经专利到期,市场被仿制药分割。本文仅依据各药企财报数据,所以主要针对品牌药数据进行分析。笔者统计了11家药企、30余个降糖药物(为便于统计分析,部分药物是合并计算的,实际上超过50个。如诺和诺德所有二代胰岛素合并为同一个药物计算)近6年来的销售数据,对糖尿病市场进行系统分析。32个降糖药物2015年销售额合计达到377亿美元,占据品牌降糖药至少70%的份额。表一:32个降糖药物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注:所有数据来自各药企年报,汇率算法可能稍有区别。五大巨头保持稳定,强生脱颖而出32个降糖药物由11家跨国药企所有,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默沙东、阿斯利康仍是最主要的5家降糖药物供应商。强生则凭借first-in-class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Invokana的亮眼表

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04-09发表评论(1人参与)分享 2010 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毕宇芳王卫庆赵文华宁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挑战。因此,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数据及其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将有助于国家制定慢病防控策略,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高危人群,以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比1990年,2010年世界范围内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倍增,达到130万。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流行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中估测,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3.82亿,其中80%的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年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低于1%,1994年的2.5%,2002年的2.7%增加至2007年的9.7%。虽然各次调查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正迅速增长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写入学会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由于以往的全国糖尿病调查均未进行HbA1c检测,因此无法根据2010年ADA诊断标准估测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也无法根据ADA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定义HbA1c<7.0%估测我国糖尿病控制情况。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了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已于2013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见JAMA:中国糖尿病患者超一亿约占全球1/3)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样本选择的全国代表性 本次调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基础上开展。这一监测系统覆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各个监测点,调查采用多阶段、

2018年糖尿病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糖尿病行业分 析报告 2018年10月

目录 一、糖尿病:用药大市场 (6) 1、糖尿病 (6) (1)各型糖尿病的特点 (7) (2)糖尿病病因 (8) (3)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9) 2、糖尿病患者:人数和平均治疗费用持续增长 (9) (1)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性 (10) (2)糖尿病并发症 (11) 3、糖尿病治疗-长期持续性的投入 (12) (1)胰岛素类药物增长迅速 (13) (2)糖尿病仪器设备空间广阔 (14) (3)糖尿病慢病管理 (14) 二、传统口服类降糖药 (15) 1、双胍类:贯穿糖尿病治疗全线的重要药物 (15)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更适合东亚国家的降糖药 (18) (1)阿卡波糖:糖尿病药物销售冠军,有望实现仿制药替代 (19) (2)伏格列波糖 (22) (3)米格列醇: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有望实现进一步放量 (23) 3、胰岛素增敏剂:存在副作用及潜在安全性问题,整体规模受限 (24) (1)曲格列酮 (25) (2)罗格列酮 (26) (3)吡格列酮 (26) 4、促胰岛素分泌剂 (28) (1)磺酰脲类 (28) (2)格列奈类 (32) ①瑞格列奈 (33) ②那格列奈 (34)

③米格列奈 (35) 三、新降糖机理靶向药物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潜力巨大 (36) 1、GLP-1类似物:明星产品利拉鲁肽、度拉糖肽销售额过百亿,索马鲁肽潜 力巨大 (36) (1)艾塞那肽 (40) (2)利拉鲁肽 (42) (3)度拉糖肽 (43) 2、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占据半壁江山 (44) (1)西格列汀 (47) (2)维格列汀 (49) (3)利格列汀 (49) (4)沙格列汀 (50) 3、SGLT-2抑制剂类: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三分天下 (50) (1)恩格列净 (53) (2)达格列净 (54) (3)卡格列净 (54) 四、胰岛素:糖尿病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55) 1、第一代胰岛素:动物胰岛素 (56) 2、第二代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 (57) 3、第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57) 4、第四代胰岛素:超长效胰岛素 (58) 五、血糖检测:血糖仪 (61) 1、血糖的院外检测 (62) 2、血糖的院内检测 (63) 3、血糖仪的技术路线 (64) 4、销售现状:国产以OTC为主,外资以医院为主 (66) 5、血糖仪市场渗透率低,发展潜力大 (67) 6、血糖仪有望实现对国外品牌的进口替代 (68)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每年的4月7号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糖尿病要早预防,分级诊疗帮您忙”。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亿的糖尿病患者,即几乎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可见糖尿病药物市场需求的巨大。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随着各家糖尿病药物企业陆续发布2015年财报,笔者对糖尿病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根据IMS数据,2015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有600亿美元左右。笔者根据各家药企的数据分析,约有450-500亿美元的规模。差值应主要为新兴市场的本土化企业销售数据难以获取,以及口服降糖药很多已经专利到期,市场被仿制药分割。本文仅依据各药企财报数据,所以主要针对品牌药数据进行分析。笔者统计了11家药企、30余个降糖药物(为便于统计分析,部分药物是合并计算的,实际上超过50个。如诺和诺德所有二代胰岛素合并为同一个药物计算)近6年来的销售数据,对糖尿病市场进行系统分析。32个降糖药物2015年销售额合计达到377亿美元,占据品牌降糖药至少70%的份额。表一:32个降糖药物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注:所有数据来自各药企年报,汇率算法可能稍有区别。五大巨头保持稳定,强生脱颖而出32个降糖药物由11家跨国药企所有,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默沙东、阿斯利康仍是最主要的5家降糖药物供应商。强生则凭借first-in-class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Invokana 的亮眼表现迅速攀升至第6位,未来可能会威胁到阿斯利康的地位。BMS的糖尿病业务已经陆续转移给阿斯利康,表中只作为一家企业计算。BI与礼来在2011年组成糖尿病联盟,针对新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DPP-4抑制剂类药物、PEG化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仿制药等进行研发-销售的全面合作。表中也作为一家企业计算。表二:各家药企降糖药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糖尿病调查报告

蚌埠市公安人员糖尿病调查报告 班级 0sss 学号 sss 姓名 ssss 摘要目的:了解蚌埠市公安人员糖尿病(dm)和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研究血糖与年 龄、体质指数(bmi)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全市公安人员进行了糖 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蚌埠市公安人员dm发病率6.21%, igt发病率7.60%, dm和igt 发病率随年龄和体质指数(bmi)增大而上升。结论:公安人员是糖尿病高发人群,加强体育锻炼, 优化生活方式,控制体质指数,对预防糖尿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糖耐量减低;调查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 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 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患了糖尿病的人主要是葡萄糖的氧化发生障碍,机体所 需能量不足,故感到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就出现尿 糖, 糖的大量排出必然带走大量水分故而引起多尿; 多尿失水过多, 血液浓缩又引起口渴, 因而多饮; 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大量动员体内脂肪及蛋白质的氧化功能, 严重时因消 耗多, 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平均寿命延长,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 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通过对蚌埠市789名公安人员全面体检,并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 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公安系统在职工作人员 545人, 离退休人员 244人, 年龄20-86岁。 1.2 方法 1.2.1 内科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史及症状等。据身高和 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bmi20-25为正常,>25为超 重,<20为消瘦。 1.2.2 血糖测定采取隔夜禁食10h的空腹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空腹血糖 >6.1mmol/l者再做餐后2 h血糖测定。测定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由上海荣盛生 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仪器为南京神州英诺华 d-2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卫生部临检中心 质控要求控制范围内检测。 1.2.3 诊断标准按who认可,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糖尿病(dm ): 空腹血糖7.0mmol/l或空腹口服75g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血糖11.1mmol/l; 糖耐量减低(igt): 6.1mmol/l<空腹血糖< 7.0mmol/l,7.8mmol/l<ogtt2h<11.1mmol/l。 统计方法[1] 采用 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 2 结果 2.1 患病率 789名调查人员中,dm患病率6.21%,igt患病率7.6%, 血糖 dm与igt之比为 11.22。 2.2 年龄与dm和igt患病率的关系(见表1) 表1 年龄与dm和igt患病率的关系 年龄组受检人数 dm人数发病率 igt人数发病率 igt/dm 岁 (%) (%) 人数比值 20- 116 0 0 1 0.86 —— 30- 170 4 2.35 6 3.52 1.50 40- 163 7 4.29 9

降血糖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降血糖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目录 降血糖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1) 前言 (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3) 治疗基本原则 (4) 第一部分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概述 (5) 第一节:糖尿病流行病学分析 (5) 第二节:糖尿病治疗药物简介及分类 (6) 第二部分国外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状况 (8) 第一节:2014年美国FDA批准糖尿病治疗新药情况 (8) 第二节:全球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概况 (9) 第三部分:中国糖尿病治疗药物整体市场状况 (10) 第一节:我国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应邀市场规模 (10) 第二节: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用药途径分布情况 (11) 第三节: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用药重点品牌分析 (12) 第四节:糖尿病治疗药物重点品牌市场潜力分析 (13) 第五节: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用药主要品牌市场集中度分析 (14) 第六节: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用药主要品种市场份额分析 (14) 第四部分重点品种市场竞争力分析 (16)

第一节:胰岛素制剂 (16) 第二节:阿卡波糖 (19) 第三节:二甲双胍 (19) 第四节:普伐他汀 (21) 第五节:氟伐他汀 (21) 第五部分中国降血脂药物制剂商品名、价格及进入医保目录情况 (24) 第一节:进入医保目录情况 (24) 第二节:中标价格情况(略) (24) 第六部分降血脂药物制剂研发状况 (25) 第七部分附录说明(略) (26)

前言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导致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状态与长期并发症显著相关,即众多器官的损害、功能障碍和功能衰竭,特别是肾脏、眼、神经、心脏和血管等。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不应该仅仅着眼于使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而且应该积极纠正代谢异常和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Ⅰ型糖尿病因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所致,易发生糖尿病机型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治疗目标通过恰当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深入教育等达到最佳血糖控制水平。 Ⅱ型糖尿病是一组发病机制仅部分获知的复杂代谢紊乱。不扩不同程度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以及肝糖原代谢异常。随时间推移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当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失效后,平均每3-4年需要使用一种新的降糖药物干预治疗,已达到维持血糖控制的目标。最终,即使在目前的联合药物治疗和/或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超重、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往往与糖尿病合并存在,对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种植的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机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血浆≥7.0mmol/L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缺陷 关于IGT、IFG IGT(糖耐量低减):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 11mmol/L]

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调查(非模板)

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

发展迅速风生水起 据IMS统计,2016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突破400亿美元,达0424亿美元,增长率8.2%,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第四位。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2013-2016年复合增长率达12.98%,糖尿病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药物市场的必争之地。 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在2013年实现爆炸性增长,从2013年市场规模61.95亿元,直接冲刺到74.95亿元的规模,增幅达到20.98%,之后又放缓脚步,2013年-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15.75%。2017年受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使用有限的影响,我国糖尿病用药的临床销售有所放缓,市场规模150.6亿元。2017年略有回增,但增幅不大,市场规模173.77亿元。 Ⅱ型糖尿病热门程度可谓仅次于肿瘤。在国内目前申报的Ⅱ型糖尿病药物主要是DPP-4抑制剂,国外已经上市的维格列汀、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都正在或已经注册进入中国。默沙东生产的西格列汀,在美国2006年上市,2016年欧盟批准上市,2016年在中国上市;诺华生产的维格列汀在欧盟2016年上市,2016年在中国上市;阿斯利康和BMS生产的沙格列汀美国和欧盟2017年批准上市,在中国2016年上市;武田生产的阿格列汀在日本和美国分别于2017年、2016年上市。

我国在审的DPP-4抑制剂产品中很多,如江苏恒瑞医药的 1.1类新药硝酸瑞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江苏豪森医药的 1.1类新药托西酸贝格列汀在批准临床阶段,山东轩竹医药科技的 1.1类新药盐酸依格列汀片在审请临床阶段。 近十年最热的小分子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两类,DPP-IV抑制剂(格列汀类)与SGL抑制剂(格列净类药物,纳-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物)。目前全球上市的格列汀类药物已有7个,默克的西他列汀销售规模已达40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成为97亿美元的最畅销小分子药物。默克已经感觉到SGLT2抑制剂对DPP4抑制剂的威胁,和辉瑞联手共同开发Ertugliflozin(PE-04971729)。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2016年共有30个1.1类新药获得临床实验批件,有6个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占比20%。分别是: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依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恒格列净,临床作用靶点SGLT2抑制剂;重庆富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PEG-GLP-1,临床作用靶点是GLP-1类似物;华领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HMS5552,临床作用靶点glucokinase激活剂;天津派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PEG-艾塞那肽,临床作用靶点长效GLP-1类似物;重庆富创医药研究有限公司的复格列汀,临床作用靶点DPP-4抑制剂。

2018年糖尿病行业市场分析及研究报告

2018年糖尿病行业市场分析及研究报告

P2 目录 1. 投资摘要 (10) 1.1 本报告特色 (10) 1.2 投资摘要 (10) 1.3 糖尿病地图 (11) 2. 糖尿病:潜力巨大的慢病市场 (14) 2.1 糖尿病概况: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Ⅱ型为主 (14) 2.2 糖尿病流行病学:全球持续增长,我国是第一大国诊疗率低 (16) 2.2.1 糖尿病全球发病率逐年升高,我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 (16) 2.2.2 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极低:真正的中国难题 (17) 2.3 糖尿病市场:持续增长潜力巨大 (19) 2.3.1 全球医药市场:糖尿病药物仅次于肿瘤药,高壁垒巨头垄断 (19) 2.3.2 我国:413 亿糖尿病用药市场,胰岛素占比42.6% (22) 3. 口服及注射类降糖药:关注新机制药物研发管线 (23) 3.1 口服及注射类降糖药:种类繁多,国内外格局差异大 (23) 3.1.1 口服降糖药是药物治疗第一步,国内有待消费升级 (23) 3.1.2 全球市场:600 亿美金市场,新机制药物迅速成长 (24) 3.1.3 我国市场:口服与国际格局差异较大,用药升级空间巨大 (26) 3.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看好华东进口替代 (27) 3.2.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27) 3.2.2 阿卡波糖:第一大口服降糖药,华东双管齐下持续进口替代 (27) 3.2.3 伏格列波糖:高增长市场,武田占据较高份额,竞争格局分散 (29) 3.3 双胍类:降糖神药二甲双胍老树开新花 (31) 3.3.1 国际:23 亿美金辉煌战绩,施贵宝退出糖尿病领域,默克接手中国建厂 (31) 3.3.2 国内:基础用药稳定增长,60 余厂商竞争40%市场份额 (32) 3.4 促胰岛素分泌剂:国内仍占据市场份额,厂商竞争激烈 (34) 3.4.1 磺酰脲类:三代更迭,原研药占据垄断地位 (34) 3.4.2 格列奈类:安全温和降糖,销售不敌磺脲类 (36) 3.5 胰岛素增敏剂:安全性影响销售整体下滑 (37) 3.6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国内市场尚未打开,前景可期 (38) 3.6.1 艾塞那肽与长效艾塞那肽:长效制剂更具优势,9 省增补可期 (40) 3.6.1.1 全球市场:长效制剂逐步替代 (40) 3.6.1.2 中国市场:三生制药获独家商业权,百泌达高速增长,百达扬获批在即 (41) 3.6.1.3 国内研发情况:原料药与制剂齐飞 (42) 3.6.2 利拉鲁肽:更好治疗效果冲击艾塞那肽,原研到期在即 (44) 3.6.2.1 全球市场:销售金额稳增,新增肥胖适应症带来弹性 (45) 3.6.2.2 我国情况:高价格患者群体有限,翰宇制剂与原料药前景可期 (45) 3.6.3 前沿GLP-1 受体激动剂研发情况:一年给药一次不是幻想 (46)

真实的中国农村糖尿病现状

真实的中国农村糖尿病现状 4310万。这是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调查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时,统计出来的农村患病人数,患病率为8.2%。家庭收入已不再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即使是低收入的人群,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明显增高。 那么,在这4310万人群中,他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如何?血糖控制怎样?每年的花费是多少?为此,记者走访了河北省涞源县银坊镇的多个乡村,在这个镇上,目前统计出来的糖尿病患者共有760人。

探访“糖尿病村” ■文李文解朱俊平 冀家媳妇死了。 这则消息一经传开,顿时在寂静偏僻的黑窑沟村掀起了轩然 大波。以致到了15年后的今天,村里的老人依然还记得她死前的样子:双眼失明,脚后跟烂了个洞,流着脓水,躺在床上不能动(卧床2年),皮包骨头,瘦骨嶙峋。据后来抬棺材的人回忆: 抬着她和没抬她的感觉一样。 村里人都知道,死之前,她患有糖尿病。所以,整个黑窑沟 村的人对糖尿病最早形成的印象就是:冀家媳妇那样,双眼失明,烂脚,卧病在床…… 去世之前,冀家的女儿也被诊断为糖尿病。女儿坚持认为自 己是在伺候母亲的过程中,被母亲传染的。所以,她拒绝继续伺 候母亲。 随后的几年里,冀家其他四个孩子,相继都被确诊为糖尿病。 与此同时,从黑窑沟嫁出去的王老太太也被确诊为糖尿病。 她生的两个儿子长大后,也患上了糖尿病…… 因患糖尿病人数较多,该村被人们戏谑为“糖尿病村”。整个黑窑沟村,不管男女老少都知道“糖尿病”这个词。然而,对于糖尿 病如何预防和正规治疗,依然一片茫然。 待到本刊记者前去采访时,整个黑窑沟村已经安静得让人害怕,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几个60多岁的老人,守

2021糖尿病用药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1年糖尿病用药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目录 1.糖尿病用药行业现状 (4) 1.1糖尿病用药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分析 (5) 2.糖尿病用药行业前景趋势 (6) 2.1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6) 2.2延伸产业链 (6) 2.3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7) 2.4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7) 2.5服务模式多元化 (8) 2.6呈现集群化分布 (8) 2.7需求开拓 (9) 2.8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9) 3.糖尿病用药行业存在的问题 (11) 3.1新药研发及工艺开发难度大 (11) 3.2国产新药竞争力有待提升 (11) 3.3行业服务无序化 (11) 3.4供应链整合度低 (12) 3.5基础工作薄弱 (12) 3.6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2) 3.7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4.糖尿病用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4) 4.1糖尿病用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4) 4.2糖尿病用药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4) 4.3糖尿病用药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4) 4.4糖尿病用药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 5.糖尿病用药行业竞争分析 (16) 5.1糖尿病用药行业竞争分析 (16)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6)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6)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17)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17) 5.2中国糖尿病用药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8) 5.3中国糖尿病用药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18) 6.糖尿病用药产业投资分析 (19) 6.1中国糖尿病用药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19) 6.2中国糖尿病用药行业投资风险 (19) 6.3中国糖尿病用药行业投资收益 (20)

2018年降糖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降糖药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一、全球降糖药市场发展趋势 (一)、临床降糖药发展趋势判断 根据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逐渐下降直到零),目前临床用药通常从口服降糖药(OAD),到 GLP-1 类似物药物,再到胰岛素,根据实际血糖控制情况通常联合用药。 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来看,对未来临床降糖药的发展趋势总的判断如下: A、GLP-1 类似物正在快速崛起,是最具成长潜力的降糖药; B、胰岛素仍是最后杀手锏,糖尿病作为多发病机制的进展性疾病,目前临床尚难逆转其进程,因此胰岛素的使用仍然是临床刚性需求; C、未来 GLP-1 类似物和胰岛素两者将长期并存;如果看更长远,考虑到 GLP-1 类似物对疾病进展的延缓,未来可能胰岛素的市场份额会逐渐萎缩直到一个稳定水平;

D、口服药市场最近十年来经历巨大变化,新一代的 DPP-4 抑制剂一枝独秀,成为仅次于二甲双胍后的用药主力;而近 5 年进入市场的 SGLT-2 抑制剂也有望成为明日之星。另外口服 GLP-1 类似物发展迅速,如果能够证实在临床实用价值(生物利用度、性价比等),有望重构降糖药市场格局。 糖尿病不同阶段的用药选择 (二)、全球降糖药市场格局 从 2017 年全球市场数据来看,胰岛素仍占据半壁江山,GLP-1 类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过去10 年 CAGR 达 33.9%),新的口服药如 SGLT-2 的出现也使得 OAD 类保持稳定增长。从市场份额来看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默克 4 家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017 年全球降糖药销售额前 15 名中,胰岛素 8 个, DPP-4 类 3 个, GLP-1 类 2 个, SGLT-2类 2 个。从趋势来看, GLP-1 类和 SGLT-2 类销售排名上升明显,并有望持续,改变未来几年榜单排名。 全球三大类降糖药的市场格局变化 (三)、口服降糖药的发展情况分析 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史上先后出现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二甲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近十年上市的主要品类 DPP-4 和 SGLT-2 类。从上面全球降糖药排行榜也可以看出在国外成熟市场除了二甲双胍作为全球公认的一线用药被广泛使用(价格便宜,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外,目前临床用药以已初步完成DPP-4和 SGLT-2类对早期品种的替代。

2018年降糖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8年降糖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 全球降糖药市场发展趋势: GLP-1类似物和SGLT-2抑制剂正在快速放量 . 5 1.1. 临床降糖药发展趋势判断 (5) 1.2. 全球降糖药市场格局 (6) 1.3. 口服降糖药:DPP-4和SGLT-2抑制剂成为主要用药 (7) 1.3.1. DPP-4抑制剂是目前海外临床应用最多的OAD药物 (7) 1.3.2. SGLT-2抑制剂正加快放量 (9) 1.4. GLP-1类似物处于高速成长期 (12) 1.4.1. GLP-1类似物降糖作用机制 (12) 1.4.2. 全球GLP-1类似物市场格局 (13) 1.4.3. GLP-1药物使用者的来源 (15) 1.4.4. GLP-1类似物之间的竞争 (16) 1.4.5. GLP-1类似物与胰岛素的复方制剂 (19) 1.5. 全球胰岛素市场格局 (20) 1.6. 不同类别降糖药的临床效果比较 (21) 1.7. 全球降糖药领域龙头药企的2017年销售成绩 (22) 2. 中国降糖药市场与海外存在严重代差,新医保有望加快升级换代 (23) 2.1. 中国糖尿病临床诊疗的特点 (23) 2.2. 国内降糖药市场与海外存在严重的代差 (24) 2.3. 新医保有望加快国内降糖药物的升级换代 (25) 2.3.1. 国内口服降糖药市场:DPP-4药物增长加快 (25) 2.3.2. GLP-1类似物处于市场导入早期,竞争日趋激烈 (27) 2.3.3. 国产胰岛素保持快速增长,不断进口替代 (29) 3. 重要降糖药品类目前国内研发进展 (31) 3.1. GLP-1类似物 (31) 3.2. SGLT-2抑制剂 (32) 3.3. DPP-4 抑制剂 (33) 4. 相关建议 (34)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中国健康教育网

问卷编号□□□□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您好!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正在开展我国6省市城乡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现状调查,目的是了解我国城乡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和技能水平,您被选中 参加本次调查。您的参与对我们非常重要,回答的内容将会被严格保密,不会对个人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调查结果是评价我国城乡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制定糖尿病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的重要依据。 如果您愿意参加本次调查,请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调查员:___________ 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 质控员:___________ 核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 请在横线上填写,或在相应选项的序号上打“V” 一、基本情况 1.1年龄: _______ 周岁 1.2性别:①男②女 1.3身高: _______ 厘米 1.4体重: _____ 斤 1.5腰围: _____ 厘米 1.6您现在或退休前从事的职业: ①公务员②教师⑤学生⑥农民 ⑨其他_____ ③医务人员 ⑦工人 ④其他事业单位人员 ⑧其他企业人员

1.7文化程度: ①不识字或识字很少②小学③初中

④高中/职高/中专⑤ 大专/本科 1.8 婚姻状况: ①未婚②已婚③离婚/ 丧偶⑥ 硕士及以上④其他

1.9您的家庭年收入: ①<1万元②1万-3万元(包括3万元) ③3万-5万元(包括5万元) ④5万-10万元⑤>10万元 目前共同居住的人口数:______ 人 二、疾病信息(请您在相应选项的序号上打“V” o ) 2.1您被确诊患有糖尿病时的年龄: _______ 周岁。 2.2您所患糖尿病的类型: ①1型②2型③其他________ 2.3您平均每月糖尿病的诊治费用是:元 其中,需要个人承担的费用是:_______ 元 2.4您的家人(父母或兄弟姐妹)有人患糖尿病吗?①有②无③不知道 2.5您是否曾被诊断患有以下疾病?(可多选) ①高血压②冠心病③高脂血症④脑卒中 ⑤糖尿病足⑥糖尿病肾病⑦视网膜病变⑧神经病变 ⑨无 2.6您是如何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的? ①担心自己患糖尿病,主动检测 ②身体不适来就医 ③常规体检 ④看其他疾病时发现的 ⑤以上都不是 2.7您当时出现了哪些身体不适?(可多选) ①吃得多②喝得多③尿量多④ 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减轻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 2014年08月26日14:20来源:中国糖尿病杂志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冉兴无);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杨兵全);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许樟荣) 目前我国拥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一生中发生足溃疡,其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其中大约85%的截肢是足溃疡所致;糖尿病足病患者医疗费用巨大,平均住院费用2~3万元,平均截肢费用也在3万元左右。这些数据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糖尿病及其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规范足病诊治行为,进而减少足病的发生以及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本文简要回顾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并提出今后糖尿病足病工作组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糖尿病足病事业的现状 糖尿病足病学组(2011年改名为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成立1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全体学组成员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糖尿病足病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期许樟荣教授就我国糖尿病足病专业的发展及糖尿病足病工作的成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除此之外,我国的糖尿病足病工作还取得了以下成就: 1.临床流行病学方面:2003年Guan等组织了中国7个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关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次提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根据踝肱指数(ABI)检查在50岁以上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周围动脉疾病(PAD)的发生率高达19.47%;而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PAD发生率为1 2.2%,其中糖尿病人群中为15.1%,糖调节受损人群中为7.7%。2008年Liu等在中国8省市的12家教学医院进行了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7.2%,同时指出我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率和治疗率低。2009年,糖尿病足病学组与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合作,在中国14省市的17家三甲医院进行住院患者慢性皮肤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慢性皮肤溃疡的细菌学特点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致病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真菌。 2.与足病相关的科学研究方面:2004年,严励等开始应用足底压检测分析系统,探讨我国正常人足底压力的正常值和分布,其后俞光荣团队也开展相应的研究,结果发现: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两脚的足底压力参数(MPP)和压力分布无明显差异。在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等5种生理状态下,足底压力分布各有特点,静、动态差别显著;四种动态方式中,以水平行走的步态最为稳定,步速加快和上下楼导致步态不稳;步速的影响则有显著性意义。男女之间MPP无差别,但压力分布不同。体重和体质指数(BMI)不影响MPP,但增加某一区域的足底压力。胼胝与足底压力增加密切相关。其后进一步开展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承受压力时间延长;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致足底压力-时间积分增高,后者

2018年糖尿病专题-用药大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糖尿病专题-用药大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8年11月

正文目录 1. 糖尿病:用药大市场 (10) 1.1. 糖尿病 (10) 1.1.1. 各型糖尿病的特点 (10) 1.2. 糖尿病患者——人数和平均治疗费用持续增长 (13) 1.2.1. 糖尿病并发症 (14) 1.3. 糖尿病治疗-长期持续性的投入 (15) 1.3.1. 胰岛素类药物增长迅速 (16) 1.3.2. 糖尿病仪器设备空间广阔 (18) 1.3.3. 糖尿病慢病管理 (18) 2. 传统口服类降糖药 (19) 2.1. 双胍类:贯穿糖尿病治疗全线的重要药物 (19) 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更适合东亚国家的降糖药 (22) 2.2.1. 阿卡波糖:糖尿病药物销售冠军,有望实现仿制药替代 (24) 2.2.2. 伏格列波糖 (28) 2.2.3. 米格列醇: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有望实现进一步放量 (30) 2.3. 胰岛素增敏剂:存在副作用及潜在安全性问题,整体规模受限 (32) 2.4. 促胰岛素分泌剂 (37) 2.4.1. 磺酰脲类 (38)

2.4.2. 格列奈类 (43) 3. 新降糖机理靶向药物发展势头强劲,未来潜力巨大 (50) 3.1. GLP-1 类似物:明星产品利拉鲁肽、度拉糖肽销售额过百亿,索马鲁肽潜力巨大 (50) 3.2.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占据半壁江山 (60) 3.3. SGLT-2 抑制剂类:卡格列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三分天下70 4. 胰岛素:糖尿病病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77) 5. 血糖检测——血糖仪 (85) 5.1. 血糖的院外检测 (86) 5.2. 血糖的院内检测 (87) 5.3. 血糖仪的技术路线 (89) 5.4. 销售现状:国产以OTC 为主,外资以医院为主 (91) 5.5. 血糖仪市场渗透率低,发展潜力大 (93) 5.6. 血糖仪有望实现对国外品牌的进口替代 (94) 6. 胰岛素泵——人工胰腺 (96) 6.1. 胰岛素泵的原理 (96) 6.2. 胰岛素泵的优势 (97) 6.3. 胰岛素泵-价格昂贵,市场价格区间大 (98) 7. 慢病管理 (99) 7.1. 政策环境:行业迎来政策红利 (99) 7.2. 互联网医疗-更有效的管理糖尿病 (100) 7.3. 糖尿病管理的发展趋势—上下联动、精准医疗、三位一体、自

基层糖尿病防治现状调查分析

基层糖尿病防治现状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0-04-07T16:40:24.80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期作者:王竹梅 [导读] 针对基层医院糖尿病的防治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针对基层医院糖尿病的防治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查找问题的所在并加强改进。方法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从基层医院采集192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并深入且详细的记录这些糖尿病患者初诊的血糖状况和通过治疗以后的血糖变化,还要针对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情况,是否接受的专科医师诊治以及治疗之后的效果,患者治疗之后是否达到正常水平和并发症的出现状况,医护人员每季度要定时为患者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并且针对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糖化血红蛋白主动地进行检查,还要建议患者购买降血糖药物与血糖仪,针对检查的情况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检查的192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肾功能不全的6例,肝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3例,药物治疗之后,这类患者并发症的症状得以良好的缓解,调查结果表明,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受教育的程度,而患者的经济情况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结论基层医院对糖尿病治疗的防治水平不高,应该针对有关医疗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患者的用药情况应该加强规范,及时进行检查。 关键词:基层;糖尿病;防治现状 前言:糖尿病作为颇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数量不停地增加,既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这类非传染性疾病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糖尿病中的急性与慢性并发症为人们带来的致残和致死率逐渐升高,为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还为患者自己和家庭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负担。本文从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从基层医院采集19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的分析,为了更好地掌控患者的受教育情况,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是否接受的专科医生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之后取得的效果,还要准确了解这类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达标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医护人员每个季度都要定期针对患者开展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每一年自主进行肾功能、肝功能、血红蛋白的检查,建议患者购买降血糖和血糖仪药物。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从基层医院采集糖尿病患者192例的有关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患者的一些情况采集详细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包含:糖尿病患者初诊的血糖水平和治疗之后的血糖水平。192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121人,女性患者71人,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3岁到76岁之间,糖尿病患者中患病时间5年以内的共有99例,患病时间5年到10年的患者有72例,患病时间超过10年的患者共有21例。 1.2方法 按照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了专科医师诊治、经济条件根据采集的患者信息进行分组,医护人员需要每季度定期为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且每个年度为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及血红蛋白的检查,还要建议患者购买降血糖的药物与血糖检测仪,进而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才能及时发现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结果 采集的192例患者中,通过检查我们发现其中肾功能存在不全的患者有6例,肝功能存在不正常的患者有3例,针对性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按照经济条件为这些患者,以家庭每年人均收入六千元作为分组界限实施分组,超过六千元的为较好,小于六千元为一般,实际数值见表1所示。 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实施分组,高于中专的是较好,低于中专与高中文化的为较差,实际数值见表2所示。 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专科医师治疗进行分组,实际数值见表3所示。 两组患者的病例对患者初诊时的血糖水平与治疗之后的血糖水平与治疗达标率采取软件SPSS12.0开展统计学分析,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接受专科医师治疗的患者对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影响。

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

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04-09发表评论分享 2010 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瑜毕宇芳王卫庆赵文华宁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挑战。因此,获得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数据及其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将有助于国家制定慢病防控策略,从而针对性地选择高危人群,以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比1990年,2010年世界范围内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倍增,达到130万。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呈流行趋势。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第六版IDF糖尿病地图中估测,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3.82亿,其中80%的患者来自低中收入国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年增长迅速。从1980年的低于1%,1994年的2.5%,2002年的2.7%增加至2007年的9.7%。虽然各次调查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尽相同,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正迅速增长这一事实毋庸置疑。 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写入学会2010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由于以往的全国糖尿病调查均未进行HbA1c检测,因此无法根据2010年ADA诊断标准估测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也无法根据ADA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定义HbA1c<7.0%估测我国糖尿病控制情况。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了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调查结果已于2013年9月4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见JAMA:中国糖尿病患者超一亿约占全球1/3) 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样本选择的全国代表性 本次调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162个监测点基础上开展。这一监测系统覆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各个监测点,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在各自居住地居住时间≥6个月的18岁及以上居民,旨在选取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成人样本。最终参加调查人数为98658,总体应答率为90.5%。 基于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调查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