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案教学提纲

《七子之歌》教案教学提纲
《七子之歌》教案教学提纲

《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创作背景。

2、理解歌曲表达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及其内涵的理解,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的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是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东方之珠》,你们学会了吗?

(好,我们来复习一下,老师给你们领个开头)

教师对同学们的演唱做简单的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新歌《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过程:

一.展示

1.《学习目标》

2.《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3. 聆听歌曲二.歌曲初步了解:

二.1.了解作者闻一多,作曲家李海鹰

2.歌曲创作背景

3.“七子”的来历(教师提问)

4. 澳门概况

5. 学习集体诵读《七子之歌——澳门》

三.学习歌曲:

1.第二遍放音乐

2.教师提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

(你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 )

(深情、激昂……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急切心情,思念祖国妈妈等)

3.教师分析乐曲中的难点

*《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旋律比较平稳,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

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4.第三遍放音乐

*(提问:在歌曲中曾几次出现了呼唤母亲?每一次有什么意义? 在演唱中需要如何处理?

第一次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一)教学大纲计划教案

贵州大学 公共体育课教案第一学期 罗亚琼

体育养生 一、课程名称:体育养生 二、学分:第一学期1学分;第二学期2学分 三、周学时:2学时/周 四、开课年级:一年级学生。 五、修读要求:凡身体健康的大学一年级在校学生。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数目: 1.《健身气功·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健身气功·五禽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7月 3.《导引养生功标准教程》张广德.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4.《导引养生功》张广德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导引健身法解说》吴志超胡晓飞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6.《乾隆养生术》胡晓飞现代出版社2005年10月 7.《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0年5月 七.课程简介 体育养生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生物学理论;以呼吸运动、肢体练习和意念活动等三调为手段,以三调合一为练习准则;通过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摄情绪;以达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建立科学生活方式和延年益寿为目的的自我锻炼(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技术教学,使学生了解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五禽戏”、“八段锦”,培养学生具备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技术的自我锻炼能力,树立科学的养生观。 八、教学大纲

第一学期教案 授课周次周次授课对象全校年级日期 课的任务1.引导课:合理编班;宣布课堂常规、注意事项;介绍教学安排和要求,2.组织基本素质练习(乾隆养生术)

授课周次周次授课对象全校年级日期课的任务1.八段锦的历史、源流 2.复习乾隆养生术、学习八段锦起势

七子之歌—澳门—音乐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音乐教案 课题:七子之歌—澳门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这是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 全曲分为三部分:,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拍的强弱关系,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 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卡片,钢琴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导入新课: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

是什么啊?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生:表现了人民不畏压迫,起来反抗的精神。 师:很好,由这首歌曲可以看出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这样奋起抗战,为的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收复失地。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有名的七个地方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至今有的地方还未回归。 ,闻一多先生在年还专门为这七个地方创作了《七子之歌》组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的歌词就出自组诗,歌曲的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门〉。 出示歌曲卡片。 ,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是用朴实深情的情感来唱),朗读歌词。 (结合刚刚说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说明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母亲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回归的爱国之心。 ),模唱。 (),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拉模唱。

人音版音乐《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歌词、旋律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控制好音准和声音。 3、在歌曲的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与政治、历史、地理等横向学科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4、在艺术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难点: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今天学习这首新的作品之前,老师想为大家朗诵一首诗。(PPT展示《七子之歌——澳门》伴以歌曲伴奏)(朗诵)。 师:这首诗诗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闻一多先生深深地感受到,在国外,中国人受到歧视,就连在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土上,中国人民也要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他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而《七子之歌——澳门》这就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作曲家李海鹰先生为它谱写上曲。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PPT展示) 二、通过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地理,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简单地为大家介绍澳门所在的地理位置?或者介绍一下澳门的情况? 生:。。。。。。 师:介绍澳门的基本情况。(PPT展示)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澳门原来是渔港,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到了近现代,澳门成为了旅游城市。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澳门历史的介绍。(PPT展示) 师: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从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到1851年、1864年侵占氹仔岛和路环岛,因为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他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们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了。中国政府也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时间是(等待学生回答)。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那神圣的一刻。(PPT展示) 师: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这首《七子之歌——澳门》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PPT 播放) 师:听了这首歌曲以后,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速度、、前后旋律变化等) 师:那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呢? 生:。。。。。。(思念祖国母亲,期盼回归、回家)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前后音高的不同,确实,前面部分,旋律比较平稳,而且音都不高,大部分在中声区。感觉就像是在诉说心情,诉说思念一样。而后面部分,不仅一开始就从中声区跳到了高音区,而且大部分都是高音。似乎是在表现很强烈的情感,盼望回归的迫切心情。而这也就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心声。我们演唱的时候也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050 课程名称:《统计学》 总学时数:54 实验或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共计8章: 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第三章统计整理 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 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内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歌曲《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七子之歌——澳门》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案之五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 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 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 感描绘的意境? 3、议论: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 爱国心声。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 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4、师:《1997·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 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 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 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那么,请大爱与我 一起再欣赏两首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 二、比较欣赏 1、拖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导讨论:听过这两首歌曲吗?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 地名?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 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能简要地谈谈吗?(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 作者与创作背景。) 3、歌曲比较: (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 (2)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 不同的情感?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 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 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 (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 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 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 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4)归纳: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乳”字的字理演变过程。理解“梦寐不忘”“掠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教学重点: 1、准确掌握生字“姓、灵、魂、乳”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母亲,然而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你们知道是谁吗?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几百年前,我们的国家有七块土地被侵占着,他们就像七个离开母亲的孩子被痛苦折磨着,就在这时,伟大的诗人闻一多看到山河破碎写下了著名的组诗《七子之歌》,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把书打到63页,齐读课题。学习“澳”。 二、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闻一多生平简介 2、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呢?

三、教师范读,学生完成两个任务: 1、看准字形,注意字音。 2、圈画出你喜欢的词语。 四、学生自由朗读 五、认字 学生自己说出你都学到了哪些字。组词造句时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然后齐读黑板上的生字,看着黑板上的的字给你的同桌两个人说一遍。我们都累了玩一个游戏吧!开火车读大屏幕的词语。认识自理图。那接下来该完成你自己的任务了,把你圈画的生字住上音,住完同桌互相检查。 六、分析课文 1.字词没有问题了,下面我找一位同学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做小评委,看他是否看准字形,读准字音了。然后齐读,齐读之前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歌用来什么修辞手法? 2.指名读。分析每一句。我们来交流一下吧。重点解决: ①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1553年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后来葡萄牙人就将澳门称为“妈港”。英文写为Macao)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你通过哪句话知道的?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负责人: 二、学时与学分: 三、课程性质:选修课 四、适用专业:会计 五、使用教材:王莉主编.税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六、参考书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 2、纪金莲主编.《税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八、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税法》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主要讲授的是指纳税义务人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为了其财务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设立、经营、投资乃至消亡的过程中,所做的纳税方案选择。《税法》课程具有很强的社会认知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税收筹划专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该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拓展培养人才的领域,寻求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拓宽学生就业的渠道。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学习和掌握税法、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联系我国的经济实践和税收环境,掌握税收筹划的技巧和具体税种的筹划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便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的税收筹划需要。 十、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税法总论 一、教学内容 1、税收的概念 2、税法概述 3、税法的构成要素 4、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 5、综合案例分析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税法要素,尤其是最基本的要素、核心要素;熟悉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的区别;了解税收法律关系。 三、重点、难点 1、税收的特征 2、税收的职能作用 3、税法的概念特征 4、税法的构成要素 5、税收的实体法与程序法 第二章增值税 一、教学内容 1、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增值税得出口退免税 4、增值税的发票管理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Baking Food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食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学 6.推荐教材:李里特,江正强,卢山编著,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李新华,董海州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了解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与现状,焙烤食品的分类,以及其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焙烤食品原料学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 第四节糖 第五节蛋制品 第六节酵母 第七节疏松剂及面团改良剂 了解和熟练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常用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及加工工艺 第二节面团的调制 第三节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第四节饼干的烘烤与冷却 了解饼干的分类,熟练掌握饼干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五年级音乐《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xx》教学设计 课题:《七子之歌——xx》 课时:40分钟 教材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上册里已学过有关友谊、亲情的歌曲,本学期延伸到爱祖国,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材利用听、唱、奏、视、动、写、忆、创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建立对祖国的爱,以及期盼祖国完整统一的愿望。 教学内容: 《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响彻中华大地的歌曲,歌曲深情而诚挚的音调,澳门小姑娘容韵琳用她那充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歌曲,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同学们耳熟能详,唱起来非常流畅。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旋律比较平稳,抒情优美;第二乐段旋律热情激昂,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历史与今天、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期盼完整统一的赤子情感。 2、体会“七子”的内涵,能够用充满渴望、深情的歌声去演唱《七子之歌》,抒发对澳门回归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唱《七子之歌——澳门》,能注意情绪、力度和音高的对比。 2、歌曲处理:歌曲中第11小节,六度大跳;休止符。 教学难点:

感受与表现旋律的走向致使歌曲情绪的多层变化,并进行创作表现。.教学内容组织: 诗歌导入——结合视听——学唱歌曲——创编活动——综合表演教学媒体准备: 课件、钢琴、竖笛、图片、xx区旗等 教学思路: 1、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到澳门回归祖国当天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认识旋律、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 3、在学生会唱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4、最后在综合表演中结束,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会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方法: 1、本课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上。 2、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本人更多地让学生多听多感受,从听入手,并在听的基础上学会唱、视、动、创等,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体验,并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3、为了培养学生可贵的创造性,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多方面的音乐活动,老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对各方面不同的提问、示范去诱导和启发学生多想、多说、多动、多做、多创等,不断发展感受、理解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xx问好 二、诗歌导入 [出示组诗《七子之歌》中首篇《xx》]

最新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编写

前言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原则和方法。口腔修复学的教学任务是结合牙合、颌面的解剖形态和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结合生物力学﹑医学美学原则,阐明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修复是为恢复生理形态与正常功能,从而达到咀嚼器官的保健,继而促进全身健康的目的。学生通过讲课﹑示教﹑前期实习和生产实习,从而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修复的临床工作。口腔修复学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在其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学和理论讲课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实验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临床技能。 口腔修复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口腔检查方法,病历书写,基牙的牙体预备,制取印模,颌位关系的确定,灌注模型,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弯制卡环技术,完成冠类、固定桥、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等技术操作,初戴,选磨调牙合,复查修改等技术。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为68学时,于第七﹑ 八学期完成。临床实习15周,于第九﹑十学期完成。

参考书目 1.《口腔修复学》(第六版),赵铱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口腔修复学》(第五版),马轩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3.《口腔修复学》(第四版),徐君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口腔修复学》,姚江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概论 (5) 第二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6) 第三章固定义齿 (11) 第四章种植义齿 (13) 第五章可摘局部义齿 (14) 第六章全口义齿 (17) 第七章其它修复方法 (21)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开课单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05011301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 三、开课对象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必修 总学时48学时;3学分。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 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之一

---------------------------------------------------------------范文最新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七子之歌》教学设 计之一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诗歌的阅读,更应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利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在诵读与表达中,给学生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 1 / 11

情。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至3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2、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

---------------------------------------------------------------范文最新推荐------------------------------------------------------ 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3、教师补充谈话。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4、理解课题。(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门》。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感人至深的主题曲吧! 3 / 11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创作背景。 2、理解歌曲表达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及其内涵的理解,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的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是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东方之珠》,你们学会了吗? (好,我们来复习一下,老师给你们领个开头) 教师对同学们的演唱做简单的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新歌《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过程: 一.展示 1.《学习目标》 2.《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3. 聆听歌曲二.歌曲初步了解:

二.1.了解作者闻一多,作曲家李海鹰 2.歌曲创作背景 3.“七子”的来历(教师提问) 4. 澳门概况 5. 学习集体诵读《七子之歌——澳门》 三.学习歌曲: 1.第二遍放音乐 2.教师提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 (你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 ) (深情、激昂……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急切心情,思念祖国妈妈等) 3.教师分析乐曲中的难点 *《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旋律比较平稳,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 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4.第三遍放音乐 *(提问:在歌曲中曾几次出现了呼唤母亲?每一次有什么意义? 在演唱中需要如何处理? 第一次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0709《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08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0111009 2.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 3.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实训:2周/2学分 4.先修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 5.面向对象: 07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食品与化工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食品工艺学》赵晋府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食品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等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七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内容: 1.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食品的原料和材料(8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性食品原料(果蔬、谷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2.动物性食品原料(肉、乳)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掌握动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罐藏食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罐藏食品的发展与分类 2.罐藏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每道加工工序与罐藏食品质量的关系 3.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教学要求: 1.了解罐藏食品的分类 2.掌握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第四章软饮料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及其发展简史 2.软饮料用水、各种软饮料的配料、包装容器及材料等的具体要求 3.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对本饮料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各类软饮料用水的处理方法 3.掌握碳酸饮料及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第五章乳制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1)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 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 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 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 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 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 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2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新教学大纲模板讲课教案

附件3: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版 《×××》课程教学大纲(宋体三号加粗,居中) 英文名称: abc 课程编码:×××××××(跨学期结束的课程各学期课程的编码依次罗列,以逗号相隔)课内教学时数:××学时(跨学期结束的课程总学时用××+××+……表示),其中课堂讲授××学时,××学时,……。 学分:×学分(跨学期结束的课程用×+×+……表示) 适用专业:××××(宋体常规五号) 开课单位:××××(宋体常规五号) 撰写人:×××(宋体常规五号) 审核人:×××(宋体常规五号) 制定(或修订)时间:2017年×月(宋体常规五号) (空一行,编辑时请删除本行提示)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说明本课程的性质(属于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宋体常规五号,首行缩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宋体小四号加粗) 编写内容参考提示(阅后请删除): 1、课程教学内容:按相当于教材中的章节目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内容及要求,突出各章的重点、深度、广度。本段文字包括相应教学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排列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主题、分题和要点,编制成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主要部分是规定本课程教学内容、范围和份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简明反映课程的教学深度和难点。 2、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明确提出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明确指出本章的重点、难点。 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趋势,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和归纳;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熟练掌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的知识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绪言(宋体小四号加粗,居中设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七子之歌——澳门 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认本课生字和新词,识记7个一类生字和8个二类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诗歌和搜集交流澳门的相关资料,理解体味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海峡两岸盼回归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海峡两岸期盼回归统一的情感。 教具准备: 录音带《七子之歌》搜集有关澳门的区徽、区旗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悟诗歌的内容,识记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七子之歌》吗?有好多同学会唱这首歌,那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歌呢? 老师告诉大家,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的。诗中的“七子”指的是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的我们祖国的七个地方,其中就有澳门。在澳门回归之时,曲作家李海鹰将它谱成了曲,就是我们今天唱的《七子之歌》。 二、教学新课: 1、初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的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2)在小组内练习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分组读课文。 (5)齐读诗歌。 2、再读诗歌,学认生字,记忆字形。 3、巩固练习;认读一类字。 三、作业:根据练习中的提示搜集和澳门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在读中感悟作者的爱国之情,有感情地学唱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一、二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1)指名读诗歌,思考:诗歌中的“母亲”和“儿子”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2)自由练习读诗歌,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诗人企盼回归祖国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3)练习读,师生探讨,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读这首诗歌?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6)放录音,学唱这首诗歌。 三、作业:把这首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背诵诗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所学内容,完成书后练习。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或唱这首诗歌。 2、听写一类字。 二、完成书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读一读。 (1)练习读这些词语。 (2)指名领读词语。 (3)齐读词语。 3、写一写。先读再写。 4、做一做。交流搜集到的澳门的相关资料。 三、作业: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