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遥古城为例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精)

合集下载

关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_以历史文化名城平遥的街巷为例

关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_以历史文化名城平遥的街巷为例

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历史悠久,已逾2700余年。

明洪武三年(1370),在世代延续的原有夯土城垣的基础上,平遥城进行了扩建、加厚、增高、包砖,奠定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

明、清两代所进行的二十余次的修葺、补筑,又使得完整的城池延续至今。

平遥古城是一个真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大文物”。

除有完整的城墙外,城内街道、商店、衙署等也较完整地保持着传统格局和风貌,楼阁式的沿街建筑、四合院民居以及市楼、文庙、清虚观等古建筑都很有特色。

更拥有精美的城北镇国寺万佛殿五代塑像和城西南双林寺的明代悬塑。

1986年12月8日,平遥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之后,由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89年编制完成了《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笔者曾参加了当时保护规划的编制。

1997年12月3日,平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评语是:“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保存了这一时期所有的风貌特征,是一幅展示中国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是按照中国传统“礼制”思想规划建设起来的,反映了明清时期汉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小城镇的形态特征(图一)。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扩建以来,以南大街为中轴,市楼为中心的格局和古城面积基本未变,不仅保存着古老完好的城墙,而且集古寺庙、古市楼、古街巷、古店铺和古民居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整、井然有序、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文物群,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原型,是明清时期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宏大载体。

尤其是平遥古城的街巷,基本形成于明初古城重修时期。

格局讲究,朝向分明,南北正直,东西对应,素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数不清的一线天”之说,意喻街巷之多。

城内实际共有大小街巷199条,总计长度39.3公里,占地面积18.4万平方米。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必须与保护相结合,以保证其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为公众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本文将以中国的平遥古城为例,探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首先,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平遥古城建于2500多年前,是中国古代商业升级及城市规划的典范。

古城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城墙、街道、庙宇等,是研究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艺的重要遗址。

同时,平遥古城还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其发展模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平遥古城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游客涌入古城,给古建筑物、文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磨损。

古城内的商业活动也出现了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逐渐被低质量的仿制品所替代,破坏了古城特有的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保护观念和手段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古城内部的设施和服务相对滞后,未能提供良好的游客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平遥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古城的保护力度。

通过增加巡逻和安保力量,减少游客对古建筑的触碰和破坏,修复和维护古城的建筑和文物。

其次,规范了古城内的商业活动。

严格控制商户数量,并对商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产品质量。

同时,增加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扶持,鼓励传承人继续发扬传统技艺。

此外,平遥古城还加大了对游客的管理力度,限制游客的数量,并规范游客行为,保证他们的游览质量。

在平遥古城的探索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启示。

首先,开发和保护必须相互促进,不能偏废一方。

旅游开发可以为古城带来经济效益,但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由于每个古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开发和保护策略。

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平遥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技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期增强对平遥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平遥古城概况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晚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城市布局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使其成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包括城墙、街巷、府邸、庙宇、会馆等建筑,以及文物、字画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平遥古城面临严重的保护与修复问题。

二、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的意义平遥古城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既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平遥古城作为一个活的历史城市,其建筑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保护和修复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现状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技术手段落后,无法满足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需求;二是专业人才短缺,缺乏专业保护与修复人员的培养;三是保护与修复经费短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文物修复工程。

四、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的策略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应采取以下策略:1.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发出适用于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2.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水平。

设立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平遥古城文物保护与修复提供有力的支持。

3. 健全保护与修复机制,合理分配经费。

建立科学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机制,合理安排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经费,确保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古老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古城

古老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古城

古老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古城,千年历史的见证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座古城拥有着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和灾难,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北方特色。

古城内的街道纵横交错,布局严谨,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街道两旁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些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以青砖灰瓦为主,显得十分庄重、肃穆。

古城的城墙非常壮观,是用巨大的石块和砖块砌成,十分坚固,城墙上有许多瞭望台和射击孔,展示了古代军事建筑的特色。

平遥古城的传统文化也非常丰富,这里的人民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

比如在古城内的庙会上,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进行各种传统表演,如打鼓、唱歌、跳舞等。

古城内的手工艺品也非常丰富,有剪纸、面塑、刺绣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家的杰作,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此外,古城内还有许多美食,如牛肉、醋、豆腐等,这些美食都是平遥的地方特产,口感鲜美,深受游客喜爱。

平遥古城的商业氛围也非常浓厚,这里有许多旅游景点和购物场所。

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纪念品和特色商品,如手工艺品、地方特产等。

古城内的商铺大多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此外,古城内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如平遥县衙、文庙、镇国寺等,这些景点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在平遥古城中漫步,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世界。

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感受着古城的氛围和气息,仿佛能够听到古人的呼唤和历史的回声。

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堵墙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历史。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平遥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一座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的城市。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平遥古城例文

平遥古城例文

平遥古城例文平遥古城是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一座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

它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古城之一,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城墙、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城墙采用了传统的夯土墙体结构,巍峨壮观,全长约6.4公里,有72座角楼和3座城门。

城内的街道呈现出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商业街景,两边是古老的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保存完好。

这些建筑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精巧,雕刻精美,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平遥古城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古城内,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庙宇、祠堂和书院,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和文化教育的场所,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此外,平遥古城还有众多的古老商号和会馆,这些商业机构记录了中国传统商业发展的历程,也展示了平遥在古代商业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平遥古城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其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上。

整个古城的街道、巷弄、建筑布局等都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原貌,没有受到现代化建设的破坏。

这使得游客们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和古色古香的风情。

作为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平遥古城还举办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平遥古城国际摄影节、古城灯会等,进一步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和文化交流。

总而言之,平遥古城作为一座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古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完整的历史街区和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地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领略。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保护。

历史遗迹城市保护案例

历史遗迹城市保护案例

历史遗迹城市保护案例历史遗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瑰宝,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历史遗迹面临着被破坏、拆除的危险。

因此,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的平遥古城为例,探讨历史遗迹城市保护的实践与经验。

平遥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平遥古城也面临着许多保护难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平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平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法规和政策,明确了历史遗迹保护的范围和标准。

同时,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历史遗迹的保护水平。

其次,平遥政府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基础上,注重古城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

政府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古城的保护和开发中来,传承传统的手工艺和文化。

同时,政府还开发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进一步提高了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平遥政府还注重古城的整体性保护。

政府对古城的建筑、街道、景观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保护,保持了古城的传统风貌和特色。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古城周边环境的整治,防止新的建筑和设施对古城造成破坏。

平遥古城的保护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古城的传统风貌得到了有效保护,许多濒临消失的历史遗迹得到了修缮和恢复。

同时,古城的旅游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此外,古城的保护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历史遗迹城市的保护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些新的建设项目可能会对古城造成威胁。

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手工艺和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传承和发扬。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对古城造成破坏的建设项目;二是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古城的保护和开发中来,传承传统的手工艺和文化;三是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意识;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

浅谈平遥古城的保护

浅谈平遥古城的保护

浅谈平遥古城的保护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隶属于晋中市。

全县辖5镇9乡4个社区,273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国土面积1260平方公里。

南同蒲铁路、大运铁路、108国道、汾屯线、东夏线、穿境而过,距北京66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晋商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成为引领山西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但是,随着平遥古城知名度和社会各界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一些事关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深层次发展问题不断凸显,平遥古城的深度保护面临严峻考验。

认真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保护平遥古城这一重大课题进行认真研究探讨,对于更好的发挥古城优势,引导平遥旅游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平遥古城的基本情况及其文化价值平遥,远古时期为尧舜的封地,史称“古陶”。

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与周边的双林寺、镇国寺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专家曾经做出如此的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的接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民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其文化内涵和特征集中概括为五个方面:1、平遥古城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是中国古代县城的珍贵孤例。

平遥古城的城墙、店铺、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原型。

总长12华里的古城墙规模宏大,寓意深刻整个城池布局对称,特色鲜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了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格局。

城内道路骨架纵横,大街小巷动静分明,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八卦图案,南大街、东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共同组成“千字型”商业街。

平遥古城历史遗存及保护现状

平遥古城历史遗存及保护现状

平遥古城历史遗存及保护现状摘要:本文主要对平遥古城的历史遗存和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解析,平遥古城的保护现状为名城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提出在商业化冲击下古城面临一些保护危机,名城保护应该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利益协调关系,实现可持续保护。

关键词:古城;平遥;保护1.历史文化遗存平遥古城堪称传统文化宝库,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举目皆是。

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 处(古城墙、双林寺、镇国寺、文庙大成殿、慈相寺、金庄文庙、日升昌旧址、清虚观、利应侯庙、清凉寺、城隍庙、财神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处,4 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 处。

其文物古迹之多,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

1.1完整的古城墙古城墙为“平遥三宝”之一。

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规模小,为夯土城墙;明朝洪武三年经扩建至如今形态。

历经600年风雨,风韵犹存。

平遥古城墙由由以下八部分组成:城门,瓮城,城楼,点将台,护城河,角台与角楼,马面与敌楼等。

1.2古城建筑1.2.1镇国寺“平遥三宝”之一,镇国寺万佛殿建于963,是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品之一,工艺纯美;殿内晚唐风格的彩塑为罕见的五代作品,非常珍贵。

1.2.2双林寺“平遥三宝”之一,于北齐武平二年重建,内存宋、元、明、清各代所作的2062 尊彩色泥塑,从几十厘米至数米不等,生动传神,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

1.2.3文庙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雄浑肃穆。

有道教建筑清虚观,重建于元、明时期;结构精湛的龙虎殿,重建于清代;雄踞古城的市楼;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旧址,今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还有全国唯一幸存完整的古代县衙——平遥县署自然环境1.2.4魁星楼城墙上的礼制建筑。

位于城东南隅的南城墙顶,魁星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高24米,双层,八角形砖台建于底层,拱券式通道,八角形砖雕楼台建于中层,八角形攒尖顶。

文昌阁位于魁星楼之西,城下文庙建筑群和楼阁遥相呼应,为一方胜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926825(2009 3620019202以平遥古城为例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收稿日期 :2009207213作者简介 :夏季芳 (19712 , 女 , 讲师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 , 安徽合肥 230022夏季芳摘要 :通过对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工作的研究 , 分析了其独特的保护经验 , 总结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 以求达到向其他城市推广的目的。

关键词 :城市 , 历史文化遗产 , 保护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 , 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 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 , 使城市的风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具内涵和底蕴。

因此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需要 , 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2008年 10月 , 笔者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考察 ,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规划有了更深的认识 , 认为有对这座古城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做法是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的。

1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与现状国外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由来已久 , 而从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并通过国家立法开始于 19世纪。

就是 1964年制定的《威尼斯宪章》 , 及修复的国际宪章。

2005年 10了《威尼斯宪章》 , 是国际、古遗址和历史地区的环境界定为 :, 即作为或构成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 , 并且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近年来 , 全国各地出于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 大力开发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 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利于保护的问题。

比如有些地方片面地认为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 , 急功近利 , 只重近期效益 , 竭泽而渔 , 过度开发 , 破坏了永续利用。

还有些地方为了旅游效果 , 不顾历史真实盲目复建 , 造假古董 , 仿古一条街方兴未艾。

这些做法不仅损害了历史信息 , 损害了文物真实性和完整性 , 违反文物法原则 , 损害文物价值 , 也损害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

2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 , 是一座具有 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 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 , 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平遥旧称“ 古陶” , 明朝初年 , 为防御外族南扰 , 始建城墙 , 洪武三年 (公元 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 , 并全面包砖。

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补修和修葺 , 更新城楼 , 增设敌台。

康熙四十三年 (公元 1703年 , 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 , 而筑了四面大城楼 , 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 6163m , 墙高约 12m , 把面积约 2. 25km 2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 ; 城墙以外称新城。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 , 文物古迹众多。

它完整地体现了 17世纪~19世纪的历史面貌 , 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

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 , 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 , 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这座坚实完整的砖石城池 , 数百年来在军事防御和防洪挡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城内街道、古建衙门、市楼、商店、民居等还保留原有的明代形制 ,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 12月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平遥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 , 。

联合国教科文组 , , 而且在中国历史的、社会、经济及宗教发。

”3平遥古城的保护现状和经验平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 , 古城在一瞬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为了完整保存平遥古城 , 山西各级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98年 ,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 , 随后平遥县据此编制了《平遥古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平遥古城环城地带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地方性保护办法 , 对古城进行了全面综合的环境治理工作。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 , 平遥县开展了“蓝天碧水” 工程 ,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企业 , 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企业一律不准审批 , 同时 , 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取缔 ; 为改变古城内多年形成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的状况 , 当地政府先后投资数亿元 , 对古城内100余条中小街巷进行了硬化改造 , 并完成了古城内主干街道的管线入地工程 , 改变了城内各种网线、电线杆如蜘蛛网密布的状况 ; 为了保持古城的原汁原味 , 当地政府开展了有序的移民行动。

居民搬迁后 , 原与古城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被拆除 , 古文庙、城隍庙、清虚观、日升昌票号等一系列具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和明清宅院相继受到保护 , 得到应有的原貌恢复。

为配合大规模居民搬迁 , 平遥县在古城外建了几个居民小区 , 同时推行集中供热、集中供气 , 使住在古城内取暖、用气不便的居民自行逐渐搬迁。

另外 , 当地政府针对不同文化遗产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开发措施 , 使古城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保持活力。

比如为了保护性开发素有“ 古代中国华尔街” 之称的西大街 , 使其既保存街道的古朴风貌 , 又延续自身的商业价值。

政府将其辟为步行街 , 对其实行封闭式管理 , 禁止一切机动车辆行驶。

西大街被划定为古城内的一级保护区 , 其街面建筑严格保持传统建筑的群体布局、空间风貌、形体色彩和建筑材料等 , 在维护、修复、重建中也必须按原有风貌进行施工。

如今 , 西大街不再拥有“华尔街” 的・91・第 35卷第 36期 2009年 12月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Vol. 35No. 36Dec. 2009文章编号 :100926825(2009 3620020203苏仙岭风景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探讨收稿日期 :2009207220作者简介 :黄琛斐 (19852 , 女 ,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 , 湖南长沙 410128陈琼琳 (19652 , 男 , 副教授 ,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 湖南长沙 410128黄琛斐陈琼琳摘要 :概括了苏仙岭风景区的资源特色 , 阐述了苏仙岭风景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针对风景区现状 , 提出了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以期做到妥善保护和有续开发 , 实现苏仙岭风景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风景区 , 资源保护 , 开发 , 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 :TU984. 1文献标识码 :A地处湖南南大门郴州市城东的苏仙岭 , 是座海拔仅 526m 高的小山 , 山林面积 2. 45km 2, 这里林木苍翠 , 终年常绿 ; 风景秀丽 , 气候凉爽 , 有“ 晴时早晚遍岭雾 , 阴雨连天满山云” 之称。

1资源特色 1. 1自然资源苏仙岭风景秀丽 , 自然环境优越。

经郴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 , 苏仙岭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 G B 3095296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区域噪声环境昼间达到 G B 3096293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的 0类标准 , 夜间因有虫鸣和微风吹动树叶 , 为Ⅰ类标准 , 声音环境优越 [1]。

苏仙岭的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酸枣、樟树、槠树、栲树、栎类等 , 有马尾松林、人工杉木林、常绿阔叶林、 , 上的古树 160余株 , 森林覆盖率高达 85. 09%[2]。

建城区内有如此面积大、林相好的森林植被 , 实属难得。

因此 , 苏仙岭珍贵的城市森林俨然已成为郴州市建城区的“ 绿肺” 。

1. 2人文资源郴州建城区的苏仙岭是一处集神话传说、秀丽风光和名胜古迹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地 , 自古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 的美称 , 并因美丽、神奇的苏仙传说而驰名海内外。

岭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桃石坡等“ 仙迹” 。

源地之一; “ ; 由秦少游作词、苏“三绝碑” 之首。

山顶有千 , 有仙则名” , 苏仙岭因苏仙而扬名。

苏地位 , , 益彰的典范。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遵循保护和发展兼得的原则。

既要使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护 , 又要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 实现城市现代化。

积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 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还要遵循一定的保护方法。

从城市总体角度采取综合措施 , 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 , 积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 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确定城市合理布局 , 开发新区 , 保护古城。

分区控制建筑高度 , 保护古城空间秩序。

做好城市设计 , 延续风貌特色。

另外 ,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 要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

对于文物保护单位 , 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 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

对于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 , 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 , 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 , 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

这些原则和方法是平遥多年来在庞大细密的古城保护和发展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 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笔者认为 , 其他城市和地区在学习的同时 , 应根据各自地域特征和具体情况 , 制定出相应的保护规划 , 确定明确的保护目标 , 确定保护内容及重点 , 提出保护措施。

5结语作为一名城市管理者或设计者 , 从平遥成功的经验中不难看出 ,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 要加强文化修养 , 要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 , 要全面看待建设与保护 , 发展与继承的关系 , 对自身专业负责 , 对城市负责 , 对文化历史负责。

参考文献 :[1]王景慧 , 阮仪三 , 王林 .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 [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325. [2]冯骥才 . 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虑 [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0:48249. [3]希尔斯 . 论传统 [M ].傅铿 , 吕乐 , 译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102.[4]王朝辉 , 李亮 , 罗海龙 . 浅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J].山西建筑 ,2008,34(27 :60261.Discussion on urban historic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with Pingyao ancient tow n as exampleXIA Ji 2fangAbstract :Through researching Pingyao ancient town historic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working , its specific protection experi 2ence was analyzed , the protec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 with common meaning were generalized , so as to popularize in other cities. K ey w ords :city , historic culture heritage , protection ・02・第 35卷第 36期 2009年 12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 35No. 36Dec.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