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整合阅读课(略读课)

合集下载

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课文教学
3.“喝酒”跟“打虎” 有什么关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画名 画的 尺寸 画的 内容 画的 价值 画家
《乌
塔》
一个14岁的女孩,独自一人游欧洲,你 赞成她的做法吗?我们来开个辩论会吧!
正方:乌塔独立生活能力强,值得我们
学习。
反方:乌塔的做法太冒险,我们不能学
她。
(1)模块整合,加深体悟
主题阅读即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 的两篇及多篇文章融合在一个或几个 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学。
略读课文重在阅读能力培养,可以做 拓展阅读的练习。 为了让学生读得快、读得多,可以计时 阅读,也可以采用“群文阅读”。
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
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 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这个自然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C.举例子、引用、比较
)。
B.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D.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④拓展阅读,提升能力

不做什么

生字会认就行,词语大致理解即 可,不必细究。 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需要进行有 感情朗读的指导。 以培养略读能力为重点,一般不 需要做模仿写作的练习。


2.粗化结构 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 接语”,明确略读的重点,并 在教学中落实。
略读课文的“三读”
一读知大意 二读抓重点
三读谈感受
2. 交流感受
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把 更多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查 找等,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 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角度,也可以选
一个或几个点;可以赏读内容,也可以

5.第二单元略读提高课《开国大典》+《灯光》

5.第二单元略读提高课《开国大典》+《灯光》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略读提高课《开国大典》+ 《灯光》一、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习课文阅兵式部分,继续学习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回忆学习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受。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4.结合文章内容,体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5.小练笔,读中学写。

(二)出示学习提示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2.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课文写了群众入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盛况、举行游行八个场面。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典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三)出示学习提示二默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用“开头”“接着”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

同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将阅兵式场面写得生动形象。

)(四)出示学习提示三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热烈、庄严的气氛。

2.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作上批注,和同学交流后,进行全班汇报。

(1)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3)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略读课文的作用及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的作用及教学方法

略读课文的作用及教学方法〔关键词〕略读课文;作用;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框架新课程实施以来,人教版教材中安排了部分略读课文,但在实践中,略读课文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习略读课时教师过于放手,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是教师将略读课文的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学生学习的空间小。

因此,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一定要准确定位,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略”出别样风采。

一、略读课文的作用1.巩固迁移。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

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传授阅读方法,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迁移阅读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主要反映了父爱和母爱的深沉宽广、崇高无私,课文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传达思想感情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通过父子对话,交代父亲救儿子的结果,表现父子间的默契和美好的品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通过父子、母子的对话,体现父母之爱不同的表达方式。

学习了这两篇精读课文之后,再学习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时,就可引导学生从关注人物对话入手,学习课文。

这样的实践,不仅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将这些阅读方法迁移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2.延伸拓展。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课内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同时,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卡罗纳》,文前导读提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

”书本中“小泡泡”引导:“课文写得真感人。

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

”课后“资料袋”介绍《爱的教育》内容提要。

教材三次出现《爱的教育》,意在引导师生通过一篇课文阅读整本书,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整合相关内容的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阅读。

如学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小木偶的故事》后,介绍学生去阅读姐妹篇《最棒的还是我自己》与《我不是一根木头》。

略读课文教学讲解

略读课文教学讲解

•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 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 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 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 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 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 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
一、略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略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的一种阅读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及时获取主要信息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略读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 略读课例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 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 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 总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
面都安排一段 导读语,既体现精读课文与略读课 文之间的密切联系,渗透着单元的 整合意识,又指明略读课文的教学 重点要求,明确学生阅读的主要任 务。
• 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 是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启发教师 从文本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思考 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 果。教师要吃透导读所包含的教学 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阅读方法和 技能的要求,并以此为重点或主线 展开阅读。
体裁上形式多样,从叙事、抒情、 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诗歌, 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
4.略读课文和本单元精读课文在主题上保
持一致,从内容、文体、表达形式的多元性和思 想的深刻性上适度拓展。
如:同是写景的文章,在精读课文《观潮》、《鸟 的天堂》之后编排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 烧云》,同是表现“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的文章,在精 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之后编排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三年级开始编排在本单元精读课文之后,四年级开始逐 渐过渡到和精读课文交叉编排,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巩 固精读课文中的阅读方法,逐渐向课外延伸,迁移到更 广阔的阅读天地。

第二单元 群文阅读课 课件(共1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群文阅读课 课件(共12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句式:我找的是_________(篇目),_________(哪句话)运用了 __________(论证方法),得出 ____________ 的观点。
基于目标3的评价任务
结合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自己认同谁的观点或者有哪些新的主张。
评价标准 符合标准
基本符合标 准
不符合标准
所需技能 能够从文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观点,流利陈述 自己的感悟,并举出生活和所学的例子进行准 确严密地佐证。 能够从文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观点,流利陈述 自己的感悟,并举出生活和所学的例子进行较 为准确严密地佐证。 能够从文章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观点,流利陈述 自己的感悟,只能举出生活和所学的例子进行 不够严密的佐证。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五篇文章,圈点勾画并梳理出文中所讨论的话题及作 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 2.通过梳理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准确概括论证观点,并体会 论证方法的作用,提高议论文的说服力。 3. 通过对文章作者观点的梳理,深化对于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形 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基于目标1的评价任务
活动实施: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内交流,最终组内确定彼此都喜欢的文章进行小组展示。 展示形式可以每个人都有分工,一个人说喜欢的文章及观点,一个人说感悟,两个人分 已学习过多篇议论性文章,七上《纪念白求恩》、七下《最苦与最 乐》、八上《我为什么要活着》、八下《应有格物致之精神》等,具备了零散的 议论文的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对于文章中的观点和材料能够大 致上加以区分。能经常对身边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社会、人生有了自 己一定的认识。
1.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5篇文章,无法完全准确找出5篇文章 的话题。 2.无法概括出文章的观点。
以同座合 作的方式, 帮助阅读 速度慢的 同学快速 找到文章 关键句, 帮助话题 归纳和观 点概括。

2020年小学语文单元教材精读课和略读课的教学的总结

2020年小学语文单元教材精读课和略读课的教学的总结

小学语文单元教材精读课和略读课的教学的总结依照 ___《语文课程标准》,我们的新一轮课程有了重大改革,现行的课本,每一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主题,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序列。

因此解读教材首先必须从单元教材整体入手,准确把握编者选编教材的意图,抓出本单元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综合训练等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的主线(主题内容、读写训练重点),从而确定单元的教学要求。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它们都是围绕“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无比,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这一主题来写的。

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学习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然后研读各部分内容,准确地把握各部分内容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教法。

如:精读课文,是单元主题内容、读写训练关键的一课,是本单元教学的主体。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了解课文内容,同时要教给让学生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精读课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略读课文,是运用精读课文习得的读书方法自主学习、阅读,是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拓展阅读的桥梁。

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要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语言特色等。

在此基础上,各部分内容围绕单元主线,可以进行整合、重组,形成合力。

学生言语积累是在学生自身积极的参与言语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

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读书——领悟——积累——运用”,根据人教版教材单元编排双主题(内容主题和读写训练主题)的特点,在单元教学中突显读写训练,这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的核心。

第一个核心是读:读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精读课文的高效阅读,我们传承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积累,实现言语的有效输入。

在这一过程中要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

二是略读和拓展阅读,把课外的阅读引进课内。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

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注重。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

能够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新课标提出:“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所以,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注重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略读课性质:指导学生实行半独立阅读。

叶老说: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来说: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略;一半系学生的功夫来说: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略。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水平。

叶老在《略读指导举隅》中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略读课文是从学习转向使用的桥梁。

叶老指出:“就教学来说,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来说,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三、现行课标对略读的要求:1、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2、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较熟练地使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教师用书指出:“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水平。

四、精读与略读之区别精读与略读之区别:精读教师介入较多,略读学生独立活动较多;精读能够更多地咬嚼、解悟,略读只能就课文一两处重点内容实行。

因为教时有限,所以略读教学内容裁剪必须大刀阔斧,无关重点的内容必须坚决舍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略读整合课《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略读整合课《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课件

一、“读”童 轻声读两篇课文,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 年 方读出来的? 划出作者描写祖父园子的句子及儿童诗中描写我的愿望的句子 小组交流划出的相关句段谈体会,并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 二、“想”童 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 年 感受到? 三、“说”童 品读重点句段谈收获,体会作者感情。 年
《祖父的园子》 《儿童诗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略读整合课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 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 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 趣。。 2. 领略祖父园子和儿童诗的魅力,感 受童年的情趣。
导 学 单
-----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 元略读整合课
学习内容 情感主题 语言训练点 《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 感受儿童生活的情趣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四、“写”童 以“我的童年”为题,介绍一下自己的童年。可以选择诗歌,注意诗歌的写法。 年
轻声读两篇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 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 特别深刻的印象?
1 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 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 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2 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童年是一副美丽的画卷,在儿童的眼睛 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儿童的世界里, 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 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你 们的童年是什么样子呢?试着写一写,可 以用诗歌的形式。
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 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 情地朗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整合阅读课
——《6﹡万年牢》《8﹡将心比心》
一、教材简析
《万年牢》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

故事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

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要认真,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5.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6.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2.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四、教学过程
6﹡万年牢
(一)自主学习交流反馈
1.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读《万年牢》这篇课文,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
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这也是老师的疑问,下面请同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
“把儿”是儿化音,要读准确。

“闷好”“削好”带点的字是多音字要会区分并组词。

3.通过读文知道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万年牢是很牢靠,很结实的意思;在文中指父亲做糖葫芦做得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叫万年牢。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三次)我们一起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再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

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4.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8﹡将心比心
(一)自主学习交流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心”,你想说什么?“心”的含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心?一颗什么心?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自由读读。

2.交流:
课文写了两件事,讲了阿姨的心和母亲的心。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1.阿姨的心:
阿姨有颗怎样的心,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阿姨有颗善良的心?
出示句子:
“有一次,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朗读)
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阿姨是个这样的人?
出示句子:
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
有人为她开门。


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学生读。

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我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
是呀,阿姨真是拥有一颗爱心的人,阿姨的这颗心让“我”感到了──温暖(板书)
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我们的生活就有阳光和快乐,齐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心:
默读第二段,思考母亲有颗怎样的心?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
“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你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朗读)
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母亲有颗这样的心?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你读──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出示句子: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学生朗读。

母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让我们感到不平静的又是什么呢?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亲拥有这样一颗心呢?
母亲的心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板书)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变得无限宽广,齐读最后一段。

3.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

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

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

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学生读
(1)阿姨对奶奶的话。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

(“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
4.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
(生齐读)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三)提升训练形成能力
1.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2.小练笔:
模仿文中的语言描写,写一段话(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将心比心”】
(四)巩固应用课外拓展
1.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
2.收集有关“将心比心”的事例,课下交流。

附板书设计:
6 * 万年牢 8* 将心比心
糖葫芦――万年牢阿姨的心:善良的心
做生意――万年牢母亲的心:宽容的心
做人――万年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