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结合应用
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要点及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

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要点及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9-07-22T11:20:42.5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5期作者:吴作为[导读] 术前进行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诊断可以帮助医者有效了解患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目的探讨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的要点以及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
方法此次选定本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所收治的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病患作为参考病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采用的三维DSA与MRI或CT检查,并进行影响融合分析,进一步为患者制定出最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根据术后情况对患者跟进3~5月的随访观察。
结果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共有41例采用三维DSA 与 MRI 融合诊断,9例采用三维 DSA 与 CT 融合诊断,从融合图像中可以清晰显示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具体血管分布、神经结构构造以及畸形团大小。
诊断发现有11例患者的颅内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处于3~6cm之间,39例患者颅内动静脉畸形团直径小于3cm。
5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融合诊断及治疗情况良好,经术后观察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症状。
结论术前进行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诊断可以帮助医者有效了解患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造影;融合;三维DSA;MRI;CT颅内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血管疾病,发病表现多为自发性颅内出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一定致死概率。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及康复效果一般存在个体差异,与颅内血管的构筑条件关系较大。
针对患者不同病况,术前进行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诊断是十分必要的,融合影像技术可以更全面地检测患者病情,为相关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减少信息缺乏为手术带来的风险。
本文就三维DSA与MRI或CT影像融合技术的要点以及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相关阐述如下。
64层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64层C 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李亚楠 李英杰 徐 谦 张建光 孔桂良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1X(2008)05-0636-02 C T血管造影(Comp 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简称C TA)作为一种新的无损伤性,操作简便的血管成像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我科应用64层C TA对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其中3例与DSA对比检查,4例与手术探查结果对比,并就其64排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7例脑动脉瘤患者,男4例,女3例,最大年龄者73岁,最小年龄者24岁,平均年龄55岁。
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入院,C T 结果均显示脑沟及外侧裂高密度影,其中3例侧脑室内可见高密度影,1例环池、三四脑室可见高密度影。
2.方法7例患者入院后均经64层CT A检查。
CT A检查装置为美国G e公司64排容积CT(LightSpeed VCT)。
所有患者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进行CT A原始图像数据采集,然后进行常规增强后颅脑C T 扫描(造影剂为碘帕醇100ml,含碘300mg/ml,速率3.5ml/s)。
采取64排容积CT头部冠状和矢状位重组图像,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容积扫描(0.6mmX32),将扫描采集的图象数据行多平面重组,冠状位重组垂直于眶耳线,矢状位重组平行于正中矢状面,重组层厚1~5mm。
本组薄层立体容积扫描具体检查参数如下: 120kv/210mAs,螺距(pitch)0.5,床进动速率lmm/s,扫描层厚lmm,扫描范围上下宽径60~120mm,非离子型造影剂60~80m1,流速3.5ml/s,利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流程控制注射,扫描延迟时间为10~15s。
其原始图像数据采集一般在25~30s内即可完成。
3例行DSA检查。
DSA检查装置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IN2 NOV A200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经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颈内动脉及右侧椎动脉造影。
几种脑血管造影方法(dsa cta mra) 课题 文章

几种脑血管造影方法(dsa cta mra) 课题 文章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检查脑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目前,常用的脑血管造影方法主要有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
1. DSA:DSA是最早使用的脑血管造影方法,也是目前最准确的脑血管造影方法。
它通过注射碘剂,使血管在X光下显影,然后通过电脑进行图像处理,去除骨骼和其他软组织的影像,只留下血管的影像。
DSA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的形态、位置和血流情况,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有很高的价值。
但是,DSA是一种侵入性检查,需要在手术室进行,患者需要接受全身麻醉,有一定的风险。
2. CTA:CT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它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获取脑部的三维影像,然后通过特殊的软件进行处理,生成血管的二维或三维影像。
CTA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位置,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CTA不能显示血流情况,对于一些需要观察血流动态的疾病,如动脉瘤破裂,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
3. MRA:MRA是一种无创性的脑血管造影方法,它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脑部的二维或三维影像,然后通过特殊的软件进行处理,生成血管的二维或三维影像。
MRA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形态和位置,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而且,MRA不需要注射碘剂或使用放射线,对患者的身体没有伤害。
但是,MRA的图像质量受到磁场强度和梯度场强度的影响,对于一些复杂的血管病变,可能无法提供清晰的影像。
DSA、CTA和MRA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最适合的脑血管造影方法。
3D-CTA与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3D-CTA与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姚斯元;郭建平;范伊乐;邢鹏毅;张振华【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33)5【摘要】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旋转三维成像(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53例,均行3D-CTA与3D-DSA检查.CTA图像由2名资深影像医师分别独立判读,DSA图像分别由1名介入影像医师和1名神经介入医师共同判读.以3D-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3D-CTA临床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3D-DSA共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44例,病灶51个.3D-CTA共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44例(医师A)或43例(医师B),病灶47个(医师A)或45个(医师B).以栓出病灶数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均值)和95.0%(均值).在大小<3 mm的动脉瘤检出结果中,3D-CTA与3D-DSA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瘤体最大直径测量方面,3D-CTA与3D-DS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D-CTA对微小动脉瘤(<3 mm)漏诊率较高,但总体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疑似患者的首选筛查手段.【总页数】3页(P404-406)【作者】姚斯元;郭建平;范伊乐;邢鹏毅;张振华【作者单位】471003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CT室;471003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CT室;471003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CT室;471003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CT室;471003 河南洛阳,解放军150医院CT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相关文献】1.3D-CTA与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J], 张勤2.3D-CTA与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 [J], 张勤;;3.3D-DSA和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J], 朱登云;王长青4.3D-CTA与3D-DSA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J], 刘俊平; 龙治华; 焦慧娟5.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J], 马英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A 与 DSA 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手术评估中的临床比较研究

CTA 与 DSA 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手术评估中的临床比较研究纵振坤;于如同;范月超;刘勇【摘要】目的:探讨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过程中各自的优势,为改进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DSA和手术资料,进行结果对比分析。
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CTA和DSA两种检查,54例患者中,14例栓塞治疗,40例行开颅手术。
结果将CTA、DSA检查诊断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比较,CT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3%,准确度为98.6%;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8.1%,准确度为98.6%,CTA的敏感度略高于DSA,但无统计学意义。
CTA、DSA在准确显示动脉瘤立体形态等方面占检出动脉瘤的百分比分别为77.9%与57.3%。
结论 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种检查方法都因为各自既有某些长处可以互相补充检查信息,不应以一种方法作为绝对的“金标准”。
CTA对于颅内动脉瘤立体形态的显示情况优于DSA,为选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对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应着重参考DSA,DSA在动脉瘤诊治过程中仍起重要作用。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TA and DSA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and provide evidence to improve clinicalwork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CTA, DSA and surgical data of 54 cases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Of 54 patients performed with CTA and DSA ,14 were treated with embolization and 40 were treated withcraniotomy .Results CTA and DSA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final diagnosis .The sensitivity of CTA was 96.3%, and the accuracy was98.6%. While the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of DSA were 98.1%and 98.6%.The sensitivity of CTA was little higher than that of DSA , bu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accurate display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shape of the aneurysm by CTA and DSA , the percentage were 77.9% and57.3%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TA and DSA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he two methods are all because they have some good points , they can complement each other , and they should not be used as a “gold standard”.CTA is superior to DSA in the stereoscopic display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treatment scheme .But for the intracavern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eurysm should refer to DSA , DSA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eurysm .【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324-327)【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显微外科手术【作者】纵振坤;于如同;范月超;刘勇【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手术评估中的临床比较研究纵振坤,于如同,范月超,刘勇【摘要】目的探讨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过程中各自的优势,为改进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三维CT血管造影诊断多发性颅内动脉瘤(一)

三维CT血管造影诊断多发性颅内动脉瘤(一)论文关键词]多发性颅内动脉瘤;CTA容积重建成像;造影;诊断论文摘要]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及容积重建技术(vR)对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SiemensPlus16somatomVolumeZoom 型容积cT扫描机获得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进行三维重建,并辅助运用多轴面重建(MPR)。
结果在1年间,通过3D-CTA诊断多发性动脉瘤lO例。
容积重建成像CTA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在部分病例上要优于DSA。
结论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方法,为急症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多角度投照的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DSA)仍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但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有创的、耗时的、需住院的检查,同时有一定的操作相关并发症。
Roben等回顾分析了2899例脑血管造影术的情况,报告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
因此有必要寻求非侵袭性可靠的替代方法。
近十几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多种非侵袭性的颅内血管成像方法。
其中,由于多排螺旋CT的出现以及图像重建技术的进步,使(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已经有了很高的可靠性。
在多数情况下,容积重建3D-CTA提供的动脉瘤形态特性方面的信息以及等同于或超过脑血管造影提供的信息。
在很多急诊情况下,cTA已经取代常规血管造影,直接指导动脉瘤夹闭手术。
有15%~20%的颅内动脉患者为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常规血管造影有时没有行四血管造影,会造成漏诊,同时在判断出血动脉瘤上也有一定的困难。
CTA通过一次成像就可得到全脑动脉的影像,在诊断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方面有特殊的优势。
本院从2003年引进16排螺旋CT开展颅脑CTA来,共发现10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占同期病例的22%,现报道如下。
CTA、MRA及DSA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个瘤体 , 其中 4 4 例为单发状态 , 另 3例 均 含 2个 瘤 体 。经 MR A 检查 发 现 动 静 脉 畸 形 2 4例 , 经C TA 检 查 发 现 动 静 脉
畸形 2 3例 , 经 DS A检 查 发 现动 静 脉 畸形 2 5例 , 最 后经 3 种 方法联合检查确诊动静 脉畸形 2 5例 。 3种 检 查 方 法 对 脑 动 脉 瘤 和 动 静 脉 畸形 的 敏感 性 、 特 异 性 比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均 P> 0 . 0 5 ) 。结 论 MR A无 需使用造 影剂 , 不 含
Z h e n gz h o u 4 5 0 0 5 2 , He n a n, Ch i n a;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y, Ka i fe n g Ce n t r a l Ho s p i t a l , Ka i f e n g 4 7 5 0 0 0 , He n a n,
( 1 . 郑 州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 神 经 内科 , 河南 郑州 4 5 0 0 5 2 ; 2 . 河 南 省 开 封 市 中 心 医 院 神 经 内科 ,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0 )
摘要: 目的 研 究 比较 C T A、 MR A 及 DS A 检 查 在 脑 血 管 疾 病 临 床 诊 断 中 的意 义 。方 法 选 取 2 0 0 0年 2月 一
Q I U L i — h o n g , XU Y u — mi n g . (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l o g y,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CTA与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CTA与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目的:研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脑血管CTA、DSA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比较显示,符合率为96.97%;CTA误诊1例。
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0.9135,一致性极好,有统计学意义。
33例患者共检查血管370支,其中CTA显示异常的93支血管经DSA检查为86支,符合率92.47%;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0.8387,一致性极好,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A与DSA两种检查方式均具较高的临床价值,CTA相对无创,方便快捷,可作为脑血管病筛查的首选诊断方法,DSA准确性高,可作为治疗前的诊断方法。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也可采用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经颅多普勒(TCD)、CTA、三维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DSA等[1],各种检查方法各具优势,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一直以DSA检查的结果为准,是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2],同时DSA在诊断的同时可行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可靠的诊断手段,但DSA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3],其检查的有创性使许多患者畏而止步,而且DSA检查时间长,费用高,因此一直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CTA是临床先进的影像检查工具[3],特别是CTA检查的相对无创性、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费用低等优点,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脑血管病患者分别采用CAT与DSA检查,对其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66例经DSA检查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33例,女33例,年龄23~79岁,平均(54.5±31.5)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 体层摄 影术 ; 计算机 ; 血管造影
Cl i nka p ic to s o la pf a i n fDSA o bi d t c m ne wih CTA n h a o i nd h r py o r c a i la n y m s i t e dign ssa t e a fi a r n a ne r s nt
i sp st n o n urs b nga o ii fa e y m y CTA o VRT n te d a n ssa r ame to nr c a a ne n『 . i l ig o i nd te t n fita rnila u s l m
【 ywod 】nr r i nu s o or h ; i l o pt ; ni r h Ke rs I a a a aer m T m ga ys r m ue ag ga y tc n l y p p ac d o p
【 中图分类号】 4 5 R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6—15 (00 0 — 24— 1 10 99 2 1 )3 00 0
动 脉瘤 破裂 出血 具 有较 高 的死 亡 率 和再 次 破 裂 的 风 险 , 迅 速获 得 动脉 瘤精 确 的 影 像 资料 , 取 尽 早 实 施 动 脉 栓 塞 、 术 争 手 夹 闭消 除危 险 因素至 关 重 要 。本 组 对 3 2例 临床 怀 疑 动 脉 瘤 破 裂所 致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 A 患 者 的 C A及 D A资 料 进 行 综 S H) T S 合分析, 评价 1 C 6层 T脑血管成像结合 D A在脑动脉瘤诊断治 S 疗 中 的价 值 。
C n lso e a c r c fMu i l e C n ig a h shg e n te da n sso t c a il n u y m.DS a h o e a ge c od o cu in T c u a y o h —S i T A go rp yi ih ri h ig o i f n r rn a a e r s h c i a A c n c o s n lsa c r .
医学影像与检验
21年3 第2卷 第3 0o B 3 期
医学信 息
C A D A在 颅 内动 脉 瘤 诊 断 治 疗 中 的结 合 应 用 T 、S
刘 金 朝
【 摘要】 目的: C A D A结合应用在颅 内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例蛛 网膜下腔出血可疑颅 内动脉瘤患者. 探讨 T 、S 3 2 先行 f A T i
M eh d to sCTA r x c td i 2 p te swih S we e e e u e n 3 a int t AH whoweehih y s s e td wi nr ca ila e r s r g l u p ce t ita rn a n u y ms . A olw h DS flo up.T e ds ly a h ipa . b ly o ii fCTA n A o h mo nt.ie, e k o n u s sa d isr lt n t ae tre y o n uy mswe e a ay e n o a e . t a d DS frt e a u sz n c fa e  ̄r n t eai o p r n atr fa e rs r n lz d a d c mp rd. m o Re u s Co s h mpae t h e ut fDS ,2 n u y msi 7 c rbrla e r s r o d b TA . esz r d wi te rs ls o A h 6 a e r s n2 ee a n u y mswe efun y C Th ie.s a e.n c fa e rs hp e k o n u y m a d pae tv se fa e r s n r n e slo n u ymwee ce ry ds ly d b A. T ep ro aig ba c e fa tr r iply d b r la l ipa e y CT h e frtn rn h so rey wee ds a e yCTA ta o d a A. no sg o sDS
检查再行 D A检查 , 比评价 显示动脉瘤 的数 目、 S 对 大小、 动脉 瘤瘤颈及与载 瘤动脉周 围结构的关 系。结果 : D A结果相 对照 ,T 与 S C A共检 出
2 个动脉 瘤 中的 2 ,T 7 6个 C A显示动脉 瘤大小、 瘤颈、 动脉瘤 的空间位置与周 围大血管 骨质结 构的 关系方 面优 势明显 , 脉瘤 临近穿 支血 管 动 的显示不如 DA。结论 :T s C A可提供动脉瘤较 全面和精确 的影像 资料 ,S D A可根 据 C A R T V T图像动脉 瘤的空间位置选择造 影治疗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