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蓄电池式电机车研究报告

蓄电池式电机车研究报告

蓄电池式电机车研究报告蓄电池式电机车是一种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电动车辆,其优点包括环保、节能、安静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

本报告旨在对蓄电池式电机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技术特点、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等相关问题。

技术特点。

蓄电池式电机车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动力源采用蓄电池:该车辆动力源为蓄电池组,使用时只需要进行充电就能产生动力,无需使用油或其他化石燃料,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特点。

2.驱动方式:蓄电池电机车的驱动方式为电动驱动,利用电机提供的动力来驱动车辆运转。

3.车速控制:车速控制采用电脑控制方式,便于掌握车辆速度,避免车速过快或过慢。

4.充电方式:蓄电池可通过插头方式进行充电,无需加油,简单方便。

市场前景。

蓄电池式电动车是未来环保、节能领域的重要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环保出行,蓄电池式电动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此外,政府对于环保节能产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也极大地促进了蓄电池电动车的发展。

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蓄电池式电动车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电池技术的不断改进: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技术将不断改进,电池容量将不断提高,车辆续航里程将不断增长。

2.智能化驱动系统:采用智能化驱动系统,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3.轻量化设计:通过轻量化设计,减少车辆重量,提高能耗利用率和性能表现。

4.多元化车型:根据市场需求和人们的出行习惯,将出现更多不同类型的蓄电池式电动车,如小型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

结论。

蓄电池式电机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环保和节能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当前,蓄电池电动车的技术还有待完善,但是其发展前景广阔,有望在未来成为代替传统燃油车的主流车型。

煤矿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机技术改造

煤矿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机技术改造

煤矿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机技术改造摘要:针对充电机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煤矿井下蓄电池充电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采用CDK-Ⅲ型蓄电池充电机控制器代替原有插件,使改造后的充电机能自动选择充电电流进行充电,降低温升,减少酸雾,有利于充电工身体健康,比常规充电节能,充电时间缩短,避免电池受损,延长电池寿命。

关键词:蓄电池充电机技术改造智能充电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可循环再充电的化学电池,因其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及无污染的优点,在通讯、交通、电力、矿山等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煤矿所用蓄电池机车通常使用铅酸蓄电池,传统的充电机一般采用电子元件制作成的插板控制可控硅导通、电流调节等,无防接反保护、过流保护,由于插销插反、电路中产生过流等造成充电电子元件损坏影响充电机运行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引发可控硅烧损。

另外,还存在充电时间长,充电过程依靠人工控制,往往充电不足或过充电,影响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并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而且,随着科技发展,一些生产厂家转产或产品更新换代,不再生产老设备配件,给使用单位维修带来困难。

因此,今年5月,我矿对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机进行技术改造,采用CDK-Ⅲ型智能充电机控制器代替原有全部插板,完善充电机过流保护、防接反保护,有效解决了充电机维修插板外购困难,充电由人工调节电流,初充电需采取强制降温措施,影响蓄电池性能等问题。

1 技术改造详细内容1.1 充电机控制器特性CDK-Ⅲ型智能蓄电池充电机控制器采用DSP芯片为核,CDK-Ⅲ作为主控单元,专为煤矿充电机技术改造设计。

具有灵活的人机对话功能,高度的智能化控制,简洁紧凑的内部结构。

设计了多种保护电路,使其工作安全可靠。

特别适用各种铅酸蓄电池的初充电、常规充电及智能充电。

有多种电压等级可供选择,并有专为井下设计的机型。

1.2 技术改造方案我矿对地面充电房及井下+900m水平北一充电室的计4台KGCKF-150/35-150型充电机进行了技术改造。

在不改变充电机主体结构的前提下,采用CDK-Ⅲ型智能充电机控制器代替原有有电源板、触发板、翻转板等7块插板,从充电机内部附带的变压器获取电源,由控制器控制可控硅导通、关闭,监测、调整电流、电压信号,使充电机具备过流保护、抗干扰性能等优点,能根据电池情况自动调节充电电流、电压,对于充电机安全运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进展

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进展

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对有关充电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分类和评述,分别论述了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新工艺,讨论了各种充电技术上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改进措施,对充电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煤矿电机车,蓄电池,充电工艺引言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动力装置,它依靠内部的阳极板、阴极板与电解液的可逆化学反应来实现电能的补充和释放,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正确的充电方式会加剧内部的极化反应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矿用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一直得到广泛重视,对充电的快速性、稳定性、安全性、智能化等要求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人工充电和恒流、恒压等充电工艺都与理想的充电曲线有着较大的偏差,并且传统的晶闸管充电电路谐波大(对电网有冲击)、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且充电机体积大、吨位重。

随着可控硅材料的应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成熟及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蓄电池的充电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

尤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新能源汽车先进的协调管理充电过程运用到煤矿井下电机车上,使得煤矿电机车的蓄电池充电技术得到了崭新的发展。

当前煤矿井下电机车所使用蓄电池有铅酸电池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镍氢电池,其中铅酸蓄电池具有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本低等优点,而锂离子蓄电池和镍氢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大优势,本文将从铅酸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两种主要蓄电池材料的充电新技术新工艺展开论述。

1.矿用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和方法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马斯曲线,马斯充电曲线为蓄电池充电提供了理论依据[1],在充电过程中,若充电电流按马斯曲线规律变化,则可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又保证了低出气率,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

根据马斯曲线,蓄电池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蓄电池内部的极化现象会随着充电电流的加大而严重。

新型矿用电机车蓄电池充电装置

新型矿用电机车蓄电池充电装置

我国《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 , 在高瓦斯矿井进风
的主要 运 输 巷 道 和 瓦 斯 矿 井 的主 要 回风 巷 及 采 区
IB G T管在其耐压值 内正常工作; H桥变换电路是整 个 系 统 的 核 心 , 过 开 关 电 源 专 用 集 成 芯 片 通
S 3 2A对其 开关 管 的控 制 , 生 给 蓄 电池 充 电 所 G55 产 需 的可调 电压 和 电流 ; 围接 口电路 主要 包 括 液 晶 外 显示 , 键盘 扫描 , 电流 、 电压 、 度 A D采 样 , 钟 显 温 / 时 示 和继 电器 控 制 等 。整 个硬 件结 构如 图 1所 示 。 ( )控 制 系统 2 本 系统 以 D P为 核 心 , 以接 口电 路 、 S 配 采样 电
h t h e a da a so s l s e l h i t e S , i e i ya ede a tn e ta tecagrhsa v t e al i , i t e h , ayUe hg fcec d ne l sm ne a c . h r n g f m z g w g s h i n n s i n
摘 要 : 基于 D P S 技术研发 了一种新型矿用 电机车蓄电池充 电装置。该充电装置采用改进型变 电流间歇充电方法进行蓄电池充电, 实验结果表明, 其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 使用简单、 高效节 能及 免维护等优点。 关 键词 : 数 字信 号 处理器 ;蓄 电池 ;变 电流
进、 回风巷 内, 应使 用矿用 防爆特 殊型 蓄电池 电机 车, 因此 , 作为机车 电源的蓄电池得到 了广泛应用 ,
但 其 充 电设 备基 本 为 7 0年 代末 开 发 的基 于 晶 闸 管 的产 品 , 在体 积大 、 电时 间长 ( 般 充 电时 间 为 存 充 一

蓄电池电机车充电硐室及检修间方案优化研究

蓄电池电机车充电硐室及检修间方案优化研究
间为 5 厚 砂质 泥 岩 ,丁s .m 4 与丁 间为 1 厚 的砂 之 .m 0
新掘充 电硐 室及 检修 间 ,即在 二水平 大 巷 内新
开 口巷 道 。
质泥 岩 ;丁 、丁 、丁 层厚 度分别 为20m、0 煤 . .m 7 和06m。 丁 层底 板 为03I厚 的炭质 泥岩 ,下 部 . 煤 .l l
5) 硐 室 工 程 完 工 后 ,施 工 起 重 吊车 承 载立 柱 、承载梁 、轨 道及 吊车 等机械 工程 。
单维修作 为硐室通道 ,另 ̄ 3 扩成净宽 × ' 0m b 净高 45m ×32 m断 面充 电机 硐室 ;大 拱形 砌 碹 巷 道 . .

4 技术创新 点
因此 ,在充 电硐室布置上必须合理设计和施工 。
1 对设计方案基本要求
针 对 瓦 斯 等 级 升 级 ,需 要 在 二 水 平 设 置 蓄 电 池 电机 车充 电硐 室及 检修 间 。按 照该水 平 大巷 运输 能力 要求 ,需 配置2 台 蓄电池 电机 车 。为 此 ,要 设 0 置充 电机 1 台 、充 电 台2 座 。需 重新 施 工 巷 道2 0 8 4 0 m。但考 虑 到矿 井升 级 后 申办 安全 生 产许 可证 时间
为砂 质泥岩 。
31 硐 室布 置 .

工程量 :计20m 0 。其 中,硐室 10m 0 ,通道及
回风道 10m; 0
围岩类别 :岩 巷 。
1 优点 :位 置选择 较灵 活 。 ) 2 缺点 :工程 量 大 ,且 为岩 巷 ,工 期 长 ,影 ) 响矿井 生产许 可证 审批 ;投 资 大 ;大巷 内开 口施工 会 形成 串联通 风 ,且影 响大巷 机 车运输 。
维普资讯

电机车蓄电池智能充电装置的研究

电机车蓄电池智能充电装置的研究

电机车蓄电池智能充电装置的研究摘要:随着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辅助运输对于煤矿发展显得极为重要,蓄电池电机车在辅助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对蓄电池充电的不合理性,会导致多数蓄电池使用寿命缩短,对矿井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并且蓄电池在充电过程当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会产生危害;同时矿井充电室较多且较为分散,给管理带来一定困难,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矿井电机车安全高效运输的重要因素,同时制约着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本文基于矿用电机车蓄电池智能充电装置的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矿用电机车;蓄电池;智能充电装置的研究引言在矿井的辅助运输中,电机车起主要作用,而电机车的运行时间及效率主要靠蓄电池的性能来决定,如果电机车的蓄电池充电不充分,就会降低蓄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都会对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损失,也严重影响矿井电机车的发展。

为了对蓄电池不合理充电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对蓄电池的充电装置进行改进,同时考虑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充电时间以及所使用的人力物力等情况,通过对充电装置的优化,使电机车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对蓄电池的智能化管理。

1蓄电池充电原理在对电机车蓄电池进行充电时,如果充电装置的电流比蓄电池的额定电流大时,会使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的导电强度逐渐丧失,并在电池内产生大量的气泡,当电池极板被大量的气泡冲击后,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会逐渐变软甚至出现脱落现象,导致电池发热而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如果充电装置的电流比蓄电池的额定电流小时,蓄电池的充电时间会大幅度增加,电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不能得到完全反应,出现长时间的充电不足,减小电池容量,提高电池温度,从而降低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要提高蓄电池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流来进行充电。

2主程序设计蓄电池电机车是我国煤矿井下运输的重要工具,其电池组一般都占据一节车厢的大小,容量较大,这就需要采用大功率蓄电池充电装置对电池组循环充电,从而为蓄电池电机车提供牵引动力。

井下蓄电池电机车修理间充电室安全使用技术措施方案

井下蓄电池电机车修理间充电室安全使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井下蓄电池电机车修理间充电室安全使用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71834井下蓄电池电机车修理间充电室安全使用技术措施Technical measures for safe use of charging room of undergroundbattery electric locomotive repair room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井下电瓶车修理间及充电室现已投入使用,为保证电瓶充电和机车维修工作的安全,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一、电瓶车修理间及充电室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电瓶车修理间及充电室内的设备必须严格按设计有关规定摆设。

二、电瓶车修理间及充电室必须形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回风风流必须引入回风巷,充电间室内积聚的氢气浓度不得大于0.5%,通防科必须每班派人进行检查。

三、电瓶车修理间及充电室装设向外开的防火铁门,铁门全部敞开时不得妨碍蓄电池式电机车的通过。

铁门上应装设便于关严的通风孔,保护好各类通防设备、设施,严禁破坏损伤。

四、电瓶车修理间及充电室的过道应保持畅通,严禁存放设备和物料,门口必须悬挂“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警示牌。

五、消防设施必须齐全,维修间和充电室必须各配备2个合格的灭火器(不合格必须及时更换)和不少于0.2m3黄砂,备设不低于25米的消防管路。

六、电瓶车修理间及充电室内必须有充足的照明。

七、蓄电池机车充电工操作安全技术措施:1、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必须熟悉本岗位的机电设备性能、供电系统及《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掌握有关设备、仪器、仪表、工具和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按本规程要求进行充电作业,并能正确处理一般事故。

3、配置电解液时必须穿带胶靴、橡胶围裙、橡胶手套、护目眼镜和口罩等防护用品。

4、在调和电解液时必须将硫酸徐徐倒入水中,严禁向硫酸内倒水(以免硫酸飞溅,烫伤人员),遇有电解液烫伤时,应先用5%的硫酸钠溶液清洗,然后再用清水清洗。

矿用电机车蓄电池系统使用现状分析及升级改造方向研究

矿用电机车蓄电池系统使用现状分析及升级改造方向研究
的 运 行 ,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整 个 矿 井 的 生 产 效 率 都 有 着 重 要 影 响 。 针 对 目
2 现有 电机 车 蓄 电池 系统优缺 点 分析
由于 目前矿井电机车均采用铅酸蓄 电池 ,蓄 电池组普遍 维护工作量较大 ,其充 电和 维护均需 要专 门的人员和设 备 ,
充 电时间较长 ,使用时间较短 ,维 护周期 较短 ,一般至少一
对 淮 南矿 区在 产的 六个矿 井的 电机 车蓄 电池使 用情 况调 查 ,分 析现 阶段 矿 用 电机 车 蓄 电池 系统 中 存在 的 问题 ,结合 蓄 电池行 业发展 的 情况 ,进行 电机 车蓄 电池 系统 升级 改造 的 方向研 究 ,为提 高
矿 井运输 系统 的安 全使 用效 率 ,提 供一 条 有效 的思路 。 关键 词 :矿 用 电机 车 ;蓄 电池 ;铅 酸 电池 ;锂 离子 电池
潘 二 矿 、谢 一 矿 、新 庄 孜 作 为 调 查 对 象 ,以 问 卷 调 查 的 形
式 ,直接 了解各 矿 当前 电机车 蓄 电池 系统 的使 用情 况 ,及
对 该 系统 的 升 级改 造 意 向 。调 查 结 果 如 下 :
1 )业 主在使用 过程 中,对矿用 电机车最 大 的不 满在于 其蓄 电池 寿命 过短这 一个 问题 ,其充 电繁琐 也是 常见 的使 用不便 的地方 。 2 )所 有业 主都期望对 电机车 蓄电池系统进 行改造 ,只 是规模计 划各 有不同 ;有的要求改造 蓄 电池组 及配套设 施 , 有 的要求 升级 改造 全套蓄 电池组 。 3 )各矿均 希望在蓄 电池改造上投入较 多资金 ,各矿对 升级 电机 车蓄电池系统 的预算大 多在 2 0—10 0 00万元之间 。 4 )各矿对新一代蓄 电池 的技术展 望 中,均对 锂离子 电 池及智 能化充电表 现 出浓 厚 的兴趣 ,是今 后矿 用蓄 电池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05-14T10:42:56.26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作者:穆莉莉陈超[导读] 摘要:综述了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摘要:综述了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对有关充电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分类和评述,分别论述了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新工艺,讨论了各种充电技术上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改进措施,对充电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煤矿电机车,蓄电池,充电工艺引言煤矿井下电机车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动力装置,它依靠内部的阳极板、阴极板与电解液的可逆化学反应来实现电能的补充和释放,电机车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不正确的充电方式会加剧内部的极化反应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矿用蓄电池充电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一直得到广泛重视,对充电的快速性、稳定性、安全性、智能化等要求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人工充电和恒流、恒压等充电工艺都与理想的充电曲线有着较大的偏差,并且传统的晶闸管充电电路谐波大(对电网有冲击)、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且充电机体积大、吨位重。

随着可控硅材料的应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的成熟及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蓄电池的充电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

尤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新能源汽车先进的协调管理充电过程运用到煤矿井下电机车上,使得煤矿电机车的蓄电池充电技术得到了崭新的发展。

当前煤矿井下电机车所使用蓄电池有铅酸电池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镍氢电池,其中铅酸蓄电池具有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本低等优点,而锂离子蓄电池和镍氢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大优势,本文将从铅酸蓄电池及锂离子电池两种主要蓄电池材料的充电新技术新工艺展开论述。

1.矿用蓄电池充电理论基础和方法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马斯曲线,马斯充电曲线为蓄电池充电提供了理论依据[1],在充电过程中,若充电电流按马斯曲线规律变化,则可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又保证了低出气率,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

根据马斯曲线,蓄电池初始充电电流很大但是蓄电池内部的极化现象会随着充电电流的加大而严重。

传统的充电方法主要采用恒流和恒压充电法,这两种方法控制简单[2],但恒流充电法在充电后期会使出气过多,恒压充电法在充电初期充电电流过大,造成使用电池寿命降低,极板弯曲甚至报废,已经很少使用。

快速充电法是根据马斯曲线利用蓄电池在充电前中期采用较大电流充电,并且在充电过程中适当加入一定的间歇停充时间和一些极化电压来消除极化现象,最终达到缩短充电时间的目的[3-4],目前使用较多的快速充电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多阶段充电法:此充电法将充电过程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的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不相同,完成每个阶段所需的充电时间也不相同,一般说来,最初阶段的充电电流要大,随着充电阶段的逐个完成,充电电压增大,最后阶段的充电电流较小,多阶段充电法相比传统充电法使得充电参数更加接近马斯曲线,同时也缩短了充电时间[5],常用的有二阶段充电法和三阶段充电法。

二阶段法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

一般两阶段之间的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电压。

三阶段充电法在充电开始和结束时采用恒电流充电,中间用恒电压充电。

当电流衰减到预定值时,由第二阶段转换到第三阶段。

这种方法可以将出气量减到最少,但作为一种快速充电方法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改进型变电压间歇脉冲快速充电法:充电前期,将充电电压分为若干段,各段采用一定电压,并且在前期采用大电流进行充电,若初始电流大于此时的马斯曲线充电电流,则进入变压间歇充电,在间歇停充期间加入反向激化脉冲电流,用于消除极化现象,使得下一轮充电合理进行,只要电池组中一节电池电压达到规定值时,则进入最后采用小电流充电的浮充阶段[6]。

改进型变电流间歇脉冲快速充电法:在限定充电电压条件下,采用变电流间歇方式加大充电电流,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入时间限幅以保证每段充电的合理进行,蓄电池的充电变电流只有同时满足停充电压和时间限幅时,才能停充5分钟,然后进入下一阶段,达到缩短充电时间和保护蓄电池的目的,在变电流充电方式中一般加入暂停按键以实现充电电源的人工启停,给充电操作带来了灵活性[7]。

脉冲式充电法:这种充电法是采用脉冲式的充电电流对蓄电池两端进行充电,同时在充电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停充时间;脉冲电流使得蓄电池电池增多的同时使得蓄电池内部的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现象增强,而间歇的时间能够调整脉冲电压也能使得下一轮充电有效进行[8]。

2.铅酸蓄电池充电技术铅酸蓄电池充电机从开始使用至今经历了硅整流充电、可控硅相控电源、高频开关电源、DSP智能控制等充电机技术,充电机总体呈现出充电效率高,充电过程安全可靠、自重轻等特点。

上世纪80年代GWZCA140/v-dI[9]系列井下防爆蓄电池电机车型充电机在充电过程中采用硅整流稳压自动充电方法,硅整流充电机在充电电路上将电抗器加入到稳压电源和蓄电池之间,使得充电机兼有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两种充电方法的优势,避免了蓄电池充电初期的过大电流,有效调整了充电过程中电压的变化范围,缩短了充电时间,但硅整流充电机缺乏控制温升装置、控制与保护电路。

KGCK和KGCA 这两种系列隔爆型充电机[10-11]采用可控硅的相控电源技术,其控制回路由快速充电和常规充电构成,充电机整流主电路由三相半控桥式带续流二极管以及变压器的电路组成,充电机采用快速充电时整个过程随着充电电压的升降变化因而能够去除蓄电池内部的极化现象,并且充电过程中一旦最大允许电流超过规定值时由继电器动作停止充电,使得充电机上的复合散热结构控制腔体内部最高温度在14度以下,但是这类充电机存在着体积大不方便移动、充电效率低、电流电压不能实时监测、充电过程能量消耗大的缺点。

杨伟珍[12]在20世纪90年代末采用IGBT做开关元件设计了一种新型充电机,应用可关断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直流斩波控制原理调整充电电流大小,结构上比KGCK型充电机体积小,满负荷运行时效率高,工作时功率因数高。

充电机所需要的电源是从电网380V交流电经过整流、滤波后得到的,比原来的充电机省去了电源变压器。

充电机内部IGBT的工频很高,所以要得到脉动很小的充电电流所需的平波电抗器的电感量很少,因此减轻了充电机的自重,采用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在性能和节能上有很大的改进,但是该方案没有考虑到充电电压为660V的这种情况,并且没有实现隔离输入和输出电压,存在安全隐患。

张小群[13]在2006年基于DSP技术研发了一种新型矿用电机车蓄电池充电装置,这种充电装置可分为整流电路、Buck斩波电路、H桥变换电路、外围接口电路4个部分。

整流电路将主电路三相380~933V输入电压整流成538~933V的直流电;Buck电路保证了H桥变换电路的输入电压控制在660V内,并且考虑让IGBT管的耐压值留有一定的余量始终正常工作;H桥变换电路是整个电路的核心,通过开关电源专用集成芯片对其开关管的控制,产生蓄电池所需要的可调节的电流和电压;外围电路包括电流、电压、温度A/D采样,时钟显示,液晶显示和继电器控制。

充电系统内部以DSP为核心,配以接口电路、采样电路、IGBT电路等按照预置自动控制充电过程,对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数据进行采集。

充电装置中充电电压从电网经过整流电路和Buck电路后得到所需的输出电压,比传统充电机解决了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电气隔离问题,但是其电路中两级变换使用的是传统的刀开关,不利于提高系统效率,并且方案结构复杂。

李凤锦[14]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井下蓄电池机车充电机的设计方案,在此方案之前从未有将零电压零电流软开关(ZVZCS)三电平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应用在煤矿蓄电池电机车充电机上的案例,多以相控电源技术为主。

充电机的控制电路以DSP 芯片为核心,包括模拟量采集调理电路、键盘及显示电路、IGBT的驱动和保护部分在内构成;主电路除了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外比传统充电机还多了电磁干扰电源滤波器(EMI滤波器)和三电平DC-DC变换器等部分,使用了国外基于DC-DC变换控制的单片机和DSP作为核心控制器,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PWM精度,移相控制更容易,输出波形中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死区时间可限制在某一范围。

充电机利用隔爆型热管散热器进行散热,其利用工作介质吸收和释放汽化潜热这种独特的传递热量的方式,并且散热器与防爆电气的箱体都在充电机壳体上,是一个完整的部分,不仅很好的解决了充电机自身的防爆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充电过程中IGBT耐压管的散热问题,因此充电机的自重比原充电机减少了很多,在充电效率上有了很大提高。

彭聪[15]基于高频双极性PWM控制技术研发了一种新型智能充电装置,充电系统主电路由三相不可控二极管整流电路和电容滤波电路、IGBT单相逆变器、高频变压器、快速二极管整流滤波组成,其中高频变压器不仅能够实现前后两级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还能对电压进行有效变换,高频PWM控制简化了滤波电路,同时也解决了电路输出的谐波问题,充电系统在内部增加了电压检测、温度采集、过流检测电路以及预充电电路和指示电路,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除此之外还加入了人机接口电路方便即使调整充电参数。

贺凯等[16]设计了一套新型矿用蓄电池无线充电系统,此系统基于电磁感应耦合原理,改进了传统煤矿机车充电系统结构,用松耦合变压器代替紧耦合变压器,并且将这个充电机的核心部件的初、次级端磁芯分开,充电过程中能量会经过初级端到次级端实现无线充电,该系统相比于传统的蓄电池充电机不受充电硐室环境的限制,安全性能高。

枣庄矿业集团对煤矿用特殊型铅蓄电池的特点进行了研究[17],发现高导硅酸盐复合电解液技术(铅晶蓄电池)具有独特的工艺及生产技术,综合了铅酸蓄电池及碱性蓄电池的多项优点并且很好的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使得铅晶蓄电池完全能够代替传统的蓄电池。

目前国外连续提出了一些新颖的充电方法以实现最佳充电模式,同时结合合理的充电控制模式,更好的处理充电过程中常规控制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研制工作还在进行中[18]。

Notten P H L等[19] 对电池用大电流快速充电法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方法首先采用大电流使得电池在5分钟内的电池容量能够达到一半,电池内部的极化反应随着电池的充电过程越剧烈,这时采用涓流充电直至电池充满,大电流充电法和其他充电法相比就是通过大电流缩短充电时间从而达到快充的目的。

Alvarez J [20]等在智能充电法上做了一些研究,在充电过程中根据之前充电与放电过程,考虑到实际的充电状态和电池记录能力对电池进行数据实时采集,这种充电法提高充电效率,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充电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