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氮的正常值(BUN)

尿素氮的正常值(BUN)

尿素氮正常参考值:2.17-7.14μmmol/L;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中的尿素氮浓度升高。所以测定血中尿素氮含量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

实验十三血清尿素氮测定(脲酶—Berthelot比色法)

实验十三血清尿素氮测定(脲酶—Berthelot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血液尿素氮(BUN)在人体营养学上的生理学意义及其在代谢上的重要性。 2 掌握血液尿素氮测定方法及721分光光度计或AT648半自动生化多用仪的使用方法和现代生化检测试剂盒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尿素在脲酶作用下分解生成氨。在碱性条件下,经次氯酸氧化生成的氯胺与苯酚被亚硝基铁氰化钠催化生成蓝色的靛酶。其反应式为: CH2NH2N尿素O+HOH脲酶NH3彩+CHOH2N氨基甲酸O-2NH3+CO2 氨 NH3+OCl-NH2Cl+OH- 次氯酸氨胺催化剂 NH2Cl+OH+OH-Cl-+H2O+HONH2 苯酚P胺基苯酚 HONH2+OH-+O2==N——O-+H2O 酚靛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1) AT648半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 (2) 4孔恒温水浴锅1个; (3)振动摇床1台。 2 分组及仪器2人一组,每组仪器包括: (1)试管架1个; (2) 2ml试管10个; (3) 20μl微量加样器1个; (4) 1ml移液管1个; (5) 5ml移液管2个; (6)吸耳球1个; (7)搪瓷盘1个; (8)微量加样滴头; (9)吸水纸。 3 本试剂盒内含5种试剂: (1)脲酶(冻干) 2瓶 (2) pH 8.0缓冲液:由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和磷酸氢二钾组成 1×46ml (3)显色剂Ⅰ:由苯酚和亚硝基铁氰化钠组成 1×225ml (4)显色剂Ⅱ:由氢氧化钠和安替福民组成 1×225ml (5)尿素氮标准液(20mg/dl) 2×2ml 四、实验步骤 1 血清 (1)取脲酶一瓶,用23.0ml pH 8.0缓冲液溶解。 (2)于一系列试管中,按下表加入各溶液。表131系列反应管中所加溶液的量 空白管标准管样品管样品(μl)——20标准液(μl)—20—酶液(μl)0.50.50.5 (3)于37℃水浴中保温15min,然后各管分别加入显色剂Ⅰ和显色剂Ⅱ各2.5ml。 (4)再于37℃水浴中保温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于721分光光度计/ AT648半自动生

血尿素氮(BUN)的正常值是多少

血尿素氮(BUN)的正常值是多少,其增高和减低的临床意 义是什么?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2005-1-24 17:07:12 血尿素氮(BUN)的正常值为:3.2 ~6.0mmol/L。尿素分子结构式为 CO(NH2)2,分子量为60,其中含氮28,故BUN约为尿素之半(28/60),血尿素氮的正常值为 SUN×28/60。 增高的临床意义: (1)肾前性:①生成增加(假性氮质血症Pseudoazotemia):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组织分解加快(感染、高热、外伤、手术、用皮质类固醇、饥饿早期);蛋白合成受抑制(用四环素)。增高程度与原有肾功能有关,例如肾功能正常时,消化道出血达800mL时才增高,而肾功能损害时,远低于此数,如200mL时即可增高。②肾血流灌注减少(低灌注性氮质血症hypoperfusion azotemia):由于重吸收增加,小球滤过减少。a 绝对血溶量减少(脱水,失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b 有效血容量减少(严重心衰,急性心梗,心包填塞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 (2)肾性(肾实质性氮质血症parenchyma l azotemia):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等。 (3)肾后性:尿路梗阻导致滤过减少和重吸收增加。 由上可见,一些肾外因素可使BUN增高,如能除外肾前因素,BUN>21.4mmol/L(60mg/dl)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减低的临床意义: (1)生成减少(低蛋白饮食、肝衰竭)。 (2)排出增多(吐、泻、多尿):肾衰竭经透析后,由于尿素分子量较肌酐为小,易于透析出去,故血尿素氮较肌酐相对低;如饮食减少或合并吐泻时也相对较低,此时称低氮质血症(hypoazotemia),二者之比<1/10。 编辑词条尿素氮 血尿素氮—肾功能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尿素氮的变化对非蛋白氮数值的影响较

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

血液检查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10?×10?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10?×10?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10?×10?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实验五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血清中尿素在氨基硫脲存在下,与二乙酰一肟在强酸溶液中共煮时,可生成双乙酰和尿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二嗪衍生物),其颜色深浅与尿素含量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尿素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得血清中尿素的含量。 由于反应在强酸中进行,所产生的羟胺是干挠物质,所以必须用氧化剂将其氧化除去。 在呈色反应中产生的有色复合物对光不稳定.加入氨基硫脲可增加其稳定性,还可提高尿素与双乙酰反应的灵敏度。 二.实验操作 取试管3支,注明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按下表操作 540nm比色,以空白管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三.计算

血清尿素氮(mmol / L )=——————— X 17.85 测定管吸光度标准管吸光度 正常值参考范围3.57~14.28mmol /L 四.临床意义 血液中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 胆红素及氨等。其中尿素含量约占l /3~1/2。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通过肾脏排出,故测血清尿素氮可作为检测肾脏功能的试验,并且其增高程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 五.试剂 1.尿素氮试剂:蒸馏水lOOml ,浓硫酸44ml ,85%磷酸66ml ,冷却至室温后,加氨基硫脲50mg ,硫酸镉(3CdSO 4·8H 2O)2g ,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 2.20g /L 二乙酰一肟试剂:称取二乙酰一肟20g ,加入蒸馏水约900ml ,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3.尿素氮标准贮存液(357mmol /L):称取尿素1.072g 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ml 。 4.尿素氮标准应用液(17.85mmol /L);取贮存液5ml ,加蒸馏水至100ml 。

比值计算检验项目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尿素氮肌酐比值计算

比值计算检验项目及其临床诊断价值尿素氮肌酐比值计算 1 比值检验在贫血性疾病中应用 1.1 红细胞内AST/血红蛋白比值(AST/HBG)[1]红细胞内的酶活力在红细胞成熟和衰老的过程中不断下降,其中天冬门氨酸转移酶是年青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进行蛋白质代谢的酶类之一,其活力大小与红细胞的年青程度有关。网织红细胞计数是了解红细胞年青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计数误差大。葛才保建立了红细胞内AST 测定方法,并提出AST/HBG比值的计算和结果表达方法,在研究不同贫血患者的AST/HBG 比值结果后,发现缺铁性贫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溶血性贫血患者的AST/HBG比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而再生障碍障碍性贫血者则明显低于健康人,认为此法能从总体上反映红细胞的年青程度,因而更为真实和准确。 1.2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比值(STIR/logSF)[2]缺铁性贫血(IDA)是围产期妇女的常见疾病,母体患有IDA会影响胎儿在体内的生长发育,也会因哺乳影响新生儿的铁营养情况。由于围产期妇女的贫血多为轻度贫血,以往的实验室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SF虽是常用的IDA诊断检验项目,但易受炎症及肿瘤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其对IDA 的诊断准确性。STIR是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指标,75%~80%的STIR存在于红骨髓的红系红细胞表面,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夏虹等实验研究证明:反映红细胞变化的MCV、MCH、MCHC、RDW参数均不能完全提示围产期贫血妇女为小细胞低色贫血,STIR比SF 更能准确反映机体是否存在有缺铁状态。采用STIR/logSF可提高缺铁诊断的敏感度,在检测亚临床状态的IDA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 比值检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2.1 谷氨酸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GGT/ALT)[3]GGT是一种广泛存在人体组织的上皮细胞内的膜结合酶,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少,主要来自于肝脏,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胰腺疾病、肝脏肿瘤、胆结石等疾病中均可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升高的幅度有明显差距,在急性弥漫性肝炎,特别是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时,血清GGT急速升高,其活性与肝脏恶性肿瘤直径大小呈明显正相关,但弥漫性肝炎病例则在治愈后显著下降。各类肝病时,因肝细胞破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常明显升高,而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除晚期肝破坏外,一般很少出现升高。 袁永斌等人对不同肝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GGT和ALT联合检测,研究了132例不同肝病时的GGT/ALT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健康对照组1.11±0.56、无肝病其他肿瘤(60例)1.17±0.42、病毒肝炎(46例)1.01±0.89、肝硬化(13例)1.95±0.75、脂肪肝(15例)3.33±1.66、肝血管病2.16±0.80、肝转移性癌(29例)4.09±3.44、原发性肝癌(30例)4.53±4.16。实验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GGT/ALT比值较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

尿素与尿素氮的关系

尿素与尿素氮的关系 1、BUN≠UREA 尿素,分子量 60.056(N原子量为14.007,O原子量为15.999,H原子量为1.008,C原子量为12.011),可得: Urea×0.1665=Urea,Urea×0.466=BUN BUN×2.144= Urea 2、尿素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因此1mmol/L尿素=2mmol/L尿素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尿素mmol/L表示浓度,但国内仍习惯用尿素氮表示,应该注意的是,卫生部医政司1997年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不再使用尿素氮一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多数医院仍未纠正此错误做法!包括很多的三甲医院。 3、早期一直使用非蛋白氮(NPN)的测定来反应肾功能。后来发展到用量气法、滴定法等方法测定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用铵盐做标准物,结果以氮浓度表示,为了与之前的NPN作区别,始谓之尿素氮(BUN)。时至今日,即使再落后的医院检验科也不会再去测定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 补充一下:曾经,由于测定方法学的限制,测定尿素采用的是滴定法或量气法测定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其结果一般以氮的浓度(g/L) 表示,名为尿素氮(Boold Urea Nitrogen, BUN)。 随着测定方法学的改进(二乙酰肟法、尿素酶法等),已能直接测定标本中尿素含量,1997年《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明确要求“不论在临床检验报告中,还是在质量控制工作中,一律使用尿素(Urea),不再使用尿素氮(BUN)一词”。 换算:1mmol/L尿素(NH2-CO-NH2)=2mmol/L尿素氮(N)

牛奶中尿素氮含量检测及在营养管理中的意义及原因分析

牛奶中尿素氮含量检测及在营养管理中的意义 牛奶中尿素氮含量检测及在营养管理中的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奶业发达国家将牛奶中尿素氮的含量的检测作为其牛群改良计划(DHI)中必备的检测指标。MUN检测比检测血液中尿素氮更加容易和廉价。 一些研究表明,当乳中尿素N的量低于19mg/100ml时,牛的受胎率可以增加20%。很显然,当MUN>19mg/100ml时,子宫内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 MUN含量过低通常表明日粮蛋白质缺乏。另外,日粮中非降解蛋白量过高会造成MUN浓度过低。 当日粮中可降解蛋白量过低,日粮蛋白质在瘤胃中消化受阻,会导致干物质采食量的下降和产奶量的下降。乳蛋白量过低通常由于MUN过低,NSC采食量下降和日粮非降解蛋白含量有关。所以,检测MUN的含量对于更为准确地平衡日粮,提高乳蛋白量和提高繁殖效率都具有主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大多数牛群不需要每个都测定MUN,测定MUN的最佳时机是当日粮发生显著的变化以后,如使用新的饲料原料,精料饲喂量过多,初始测定需要决定正常的或者典型的MUN范围。 牛群需要按照产奶的阶段分为4组,产奶期<50天;产奶期50天-100天;产奶期101天-200天;产奶期>200天。产奶期<50天的牛测定MUN对决定产奶高峰期的营养计划至关重要。产奶50天-100天的牛测定MUN的意义,在于看是否受胎率会受到影响,对于产奶101天-200天的牛群,测定MUM主要是观察是否日粮蛋白质的摄入量会影响产奶量。对于200天以上产奶的牛,如果MUN过高,表明日粮蛋白质部分被浪费。理想的范围为14mg-18mg/100ml。如果MUN超出正常的较为理想的范围,可重新对配方进行评估和调整。为了确保蛋白质不会成为产奶的限制因素,MUN值最好接近正常值的上限(18mg/100ml)。 影响牛奶尿素氮的饲料、饲养因素 1、泌乳牛的日粮中,日粮总粗蛋白水平过高,与此相对应的日粮干物质的单位能量浓度过低,由此形成奶牛的日粮出现能氮失衡,造成多余的氨被浪费。 比如,初产牛日粮干物质,单位能量浓度低于1.6兆卡/公斤,高产牛日粮干物质蛋白单位能量浓度,低于1.7兆卡/公斤。 初产牛的日粮干物质蛋白超过20%,高产牛日粮干物质蛋白超过18%,低产牛日粮干物质蛋白超过17.5%,都可能造成牛奶尿素氮超标。 2、饲喂了过多的瘤胃降解蛋白和可溶性蛋白,或者两者都有。即使日粮的总蛋白只是正常的,也有可能造成牛奶尿素氮升高。 3、如果奶牛发生了瘤胃酸中毒,瘤胃微生物随之减少,微生物蛋白也会降低,而氨则不能被瘤胃微生物扑捉,从而使大量的氨进入了血液,由此奶牛血液中的PH值升高,牛奶尿素氮也将相应升高。

血尿素氮早期诊断上消化道出血1例

血尿素氮早期诊断上消化道出血1例 于闯周珩张晓慧呙青松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4;1(3):206 我院对一来院急诊患者采用血尿素氮检查,在其黑便出现前十二小时做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0岁,既往体健,于来诊前三日出现空腹时胃区不适伴饥饿感,进食可稍缓解,大便成形无黑便。于来诊前一日晚自感恶心,呕吐一次胃内容物,无呕血,来诊当日晨起,坐起时出现颜面苍白,出冷汗,两眼上视,无意识障碍、抽搐、口吐白沫等。平卧后好转,逐渐坐起后能自行行走。来急诊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查体:P 86 /min, BP 117/59 mmHg,神清,皮肤粘膜略潮湿,无苍白及黄染,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点,移动性浊音(-),肠鸣音8次/分,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Hb134g/L,Hct 0.42,BUN14.6mmol/L,Cr 57.6umol/L,尿常规未见异常,比重1.020,血糖正常。初步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给予留观,禁食,平卧,静点706代血浆,法莫替丁20mg 静滴Bid,静脉补液共3450ml。留观后生命体征平稳,8h 后复查Hb降至98g/L,12h后排黑便一次,量50g,化验潜血(+++),全天尿量共980ml。第二日查胃镜示食道未见异常,胃底、胃体粘膜、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轻度弥漫性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1.0cm×1.3cm溃疡,底部白厚苔,周边隆起发红水肿,降部未见异常,Hp(±)。临床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2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症,大多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而就诊,有时可见血压下降、血色素降低等,严重者危及生命,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本例患者来诊时无以上症状,容易误诊。患者无明显失血失液病史,随着体位变化出现低血容量表现,应考虑到有内出血的可能,结合病史体征排除腹腔出血,考虑以胃肠道出血的可能性大。该患者血尿素氮明显增高,有报道,血尿素氮与肌酐比值可作为上下消化道出血简便易行的鉴别指标之一。上消化道出血后可出现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在出血数小时血尿素氮就开始上升,多数不超过14.3mmol/L,BUN/Cr比值在55.0以上,若血尿素氮超过17.85mmol/L须考虑并发急性肾衰的可能,而下消化道出血大多不会导致氮质血症[1],有研究表明,血尿素氮升高的水平与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早于呕血、黑便等症状的出现[2],该患者BUN14.6mmol/L,BUN/Cr=62.84,结合其临床表现,支持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本例患者虽然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靠血尿素氮升高作出了及时正确的诊断,未延误治疗,病情很快控制平稳。由此可见血尿素氮升高对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诊断是可行的,且有重要意义,应引起足够重视。(注:计算比值时BUN和Cr单位取mg/dL) 参考文献 1周宁 血尿素氮与肌酐的比值对消化道出血的鉴别意义 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1;5:376-377 2翟晓辉郝伟 血尿素氮预警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中华创伤杂志2001;7:424-425 (收稿日期:2003-02-10) (本文编辑:扬帆)作者单位:102200北京,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急诊科 作者简介:于闯,男,主治医师 BUN 14.6mmol/L →14.6×28=408.8 mg∕L →40.88 mg∕dL Cr57.6umol/L →57.6×113×10-3=6.5088 mg∕L → 0.65mg∕dL BUN∕Cr40.88÷0.65=62.89

最新整理血清尿素氮的测定教程文件

血清尿素氮的测定 【目的要求】 1.了解血清尿素氮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复习尿素的生成机理及其意义。 【实验原理】 血清(或血浆)中的尿素,在尿素氮试剂的酸性环境中与二乙酰-肟(DAM)共沸后,可缩合成一红色化合物,称为fearon反应。其颜色的深浅与血清(或血浆)中尿素的含量成正比,与同样处理的尿素氮标准液比色,即可测算出血清(或血浆)中尿素氮的含量。 【实验材料】 1.器材刻度吸管(0.1ml、2ml、10ml)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2.试剂 (1)待测血浆(2)尿素氮试剂(3)二乙酰-肟试剂(4)尿素氮标准液 【操作步骤】 取试管三支按下表操作 1:4稀释血清(或0.1

血浆) 尿素氮标准液 0.1 (0.02mg/ml) 蒸馏水0.1 二乙酰-肟0.5 0.5 0.5 尿素氮试剂 5.0 5.0 5.0 混匀,置沸水浴中加热15min,立即用自来水冷却5分钟。分光光度计选用540nm波长,以空白管调零点,读取各管吸光度。 计算及结果分析Array 尿素(mg%) ×尿素氮标准液浓度*5(mg/ml;mg/100ml) 【注意事项】 1. 此法灵敏度高,用量极微(一般只需0.02ml血清即 可)。本实验是先将血清用生理水以1:4加以稀释再取 0.1ml,故最后计算时,应乘以稀释倍数“5” 2. 试剂中加入硫胺脲和镉离子,可增进显色强度和色 泽稳定性,但仍有轻度褪色现象(小于5%/h)。 3. 此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不受其他非蛋白质含氮 化合物如尿酸、肌酸等影响,但应控制好实验条件。 4. 吸管必须校正,使用时务必注意清洁干净,加量务 必准确。

尿素氮(BUN)试剂盒使用说明

尿素氮(BUN)试剂盒使用说明 微量法货号:BC1535 规格:100T/96S 产品内容: 标准品:液体1mL×1支,4℃保存。 试剂一:粉剂×1瓶,4℃避光保存,临用前加4mL蒸馏水充分溶解。 试剂二:液体8mL×1瓶,4℃避光保存。 试剂三:液体8mL×1瓶,4℃避光保存。 产品说明: 尿素是生物体内含氮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在尿酶催化下分解转化成氨。血液尿素氮是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在碱性条件下,尿酶水解尿素产生氨,氨与次氯酸反应生成氯胺,再与酚衍生物作用生成绿色吲哚酚,在630nm处有特征吸收峰。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天平、研钵、常温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恒温水浴锅。 操作步骤: 一、样品处理 1.组织:按照质量(g):蒸馏水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加入1mL 蒸馏水),匀浆后于25℃,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2.细胞: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蒸馏水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

个细胞加入1mL蒸馏水),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s,间隔7s,总时间3min);然后4℃,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血清或其它液体:直接检测。 二、测定操作 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样品(μL)20 标准品(μL)20 H2O(μL)20 试剂一(μL)404040 充分混匀,于37℃反应10min 试剂二(mL)707070 试剂三(mL)707070 充分混匀,于37℃显色10min,于微石英比色皿/96孔板,双蒸水调零,测定630nm处吸光值,记为A空白管、A标准管和A测定管 三、计算公式: 1.按样本质量计算: 尿素氮含量(mg/g)=(A测定管-A空白管)/(A标准管-A空白管)×C标准品÷W =0.005×(A测定管-A空白管)/(A标准管-A空白管)÷W 2.按细胞数计算: 尿素氮含量(mg/104cell)=(A测定管-A空白管)/(A标准管-A空白管)×C标准品÷ 细胞数量 =0.005×(A测定管-A空白管)/(A标准管-A空白管)÷细胞

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的意义

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的意义 *导读:在肾病检查诊断中,通常肾病患者能看懂的是尿蛋 白及血尿情况。对于肾病检查化验中的肾功能检查指标如血肌酐、血尿素氮、尿尿酸等指标的升降意义不了解。…… 在肾病检查诊断中,通常肾病患者能看懂的是尿蛋白及血尿情况。对于肾病检查化验中的肾功能检查指标如血肌酐、血尿素氮、尿尿酸等指标的升降意义不了解。对于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标升高的情况,相对应的患者的肾脏有何问题?以下为您做一详细解答。 血肌酐(Scr)是肌肉内磷酸肌酸经水解产生的。正常成人肌酐产生速度比较稳定,男性每24小时每公斤体重约20毫克,女性约15毫克,肌酐以同样的速度双肾脏清除。血肌酐从肾小球滤过,不以肾脏代谢,肾小管不回吸收,但肾小管可以排泄一部分肌酐,其排泄量与血肌酐浓度成正比,肾近曲小管通过主动转运有机阳离子过程分泌肌酐,一些药物可抑制其分泌,如:甲氰咪呱、三甲氧苄氨嘧啶及丙磺舒。血肌酐多用碱性苦味酸法或生化仪检测,正常值为小于132.6微摩尔/升,有人认为才年人,妊娠妇女及长 期卧床者,因肌容量减少或机体正氮平衡(孕妇)使血肌酐产生减 少血浓度降低,正常什值应小于88.4微摩尔/升。当肾小球滤过 率低于每分钟60毫升时,血肌酐才会升高,用血肌酐来推断肾 小球滤过率,其特异性100%,敏感性60%,也就是说血肌酐升高者肾小球滤过率肯定低于正常;血肌酐画龙点睛常者其肾小球滤

过率可能正常也可能降低。如用血肌酐的倒数(如:884微摩尔/升为10毫克/百毫升其倒数为10毫升/分钟)来估计肾小球滤过 率的话,则因小管的排泄而高估之。 血尿素氮(BUN)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肝脏是生成尿素 的最主要器官。体内尿素的生成量取决于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以及肝功能情况。尿素主要经肾脏排出,小部分经皮肤由汗液排出,每24小时由肾排出尿素10~30克。血液中尿素全部从肾小球滤过,正常情况下约30%~40%被肾小管 重吸收;肾小管也可排泌少量尿素,严惩肾功能衰竭时排泌量增加。血中尿素氮的测定虽可反应肾小球队的滤过功能,但肾小球滤过功能必须下降到画龙点睛常的一半以上时,尿素氮才会升高。其正常值2.9~7.5毫摩尔/升,尿素氮水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感染、高热、脱水、消化道出血、进食伉蛋白餐等因素的影响; 而低蛋白饮食或长时间不能进食或多饮水大量排尿时,尿素氮水平降低。故尿素氮对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而言即不敏感又不准确。

牛奶尿素氮

尿素氮 随着奶牛日粮蛋白质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评价奶牛日粮蛋白质体系的诸多指标的重要性,也逐步显现出来。 牛奶尿素氮指标,不仅可以正确评价泌乳奶牛日粮蛋白体系中RDP与RUP 的合理配置,同时,我们可以借助牛奶尿素氮指标,进一步评价和确定泌乳牛群繁殖效率、健康状态、以及泌乳奶牛日粮蛋白质利用的合理程度。 鉴于上述理论,如何界定牛奶尿素氮指标的合理数值范围,明确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影响牛奶尿素氮指标的诸多因素,对于我们的牧场经济效益的管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追溯牛奶尿素氮 牛奶尿素氮衍生于血液尿素氮。在荷斯坦奶牛的牛奶中,牛奶尿素氮通常代表了牛奶总蛋白3.2%中的约0.19个百分点。牛奶尿素氮不含人类可应用的氨基酸。 评价牛奶中尿素氮的合理数值范围,当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仅就笔者的实践和体会,简述自己对于牛奶尿素氮指标的有关看法。 1、牛奶尿素氮的合理数值范围,是指每100毫升牛奶中,尿素氮的下限含量12毫克,尿素氮的上限含量为18毫克。 每100毫升牛奶中的尿素氮低于12毫克,或者高于18毫克,都是不正常的。 2、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泌乳牛日粮配方总体蛋白指标中,可降解蛋白(RDP)的比重过高时,当奶牛采食上述含有蛋白质的饲料后,部分的蛋白质在奶牛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其降解为氨。

在奶牛瘤胃中,氨的浓度快速升高,氨在奶牛瘤胃脲酶的作用下,释放速度极快,如果瘤胃微生物不能捕捉到氨,并把它转化成微生物蛋白,则多余的氨就通过瘤胃壁,进入泌乳奶牛的血液。 氨在血液中可提升血液的pH值,肝脏会将氨转换成血液尿素氮,并将其排出体外或在血液中循环。 3、由于奶是血液中的营养合成的,如果血液尿素氮升高,那么,牛奶尿素氮也随之增高。 4、如果牛奶尿素氮数值超过18毫克,则说明两项指标可能出现问题: 一是表明泌乳牛群的日粮蛋白指标中,RDP的比重过高,由此造成饲料蛋白质的浪费。 二是如果一个泌乳牛群中,持续的牛奶尿素氮超过18毫克,则应该检查牛群的繁育指标,是否因为奶牛血液尿素氮升高,造成牛奶尿素氮的升高,同时致使奶牛的子宫中氮沉积过高,从而造成子宫中的卵子或胚胎被大量杀灭,致使牛群的返情率升高。 如果牛奶尿素氮数值低于12毫克,则一是考虑瘤胃细菌的数量量可能减少,从而限制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导致牛奶产量和乳蛋白产量降低。 二要考虑泌乳牛的日粮总蛋白指标是否过低。 三是要考虑即使泌乳牛的日粮蛋白总指标合理,是否蛋白质体系中RDP、RUP的数值配置不平衡。 二、影响牛奶尿素氮的饲料、饲养因素 1、泌乳牛的日粮中,日粮总粗蛋白水平过高,与此相对应的日粮干物质的单位能量浓度过低,由此形成奶牛的日粮出现能氮失衡,造成多余的氨被浪费。 比如,初产牛日粮干物质,单位能量浓度低于1.6兆卡/公斤,高产牛日粮干物质蛋白单位能量浓度,低于1.7兆卡/公斤。 初产牛的日粮干物质蛋白超过20%,高产牛日粮干物质蛋白超过18%,低产牛日粮干物质蛋白超过17.5%,都可能造成牛奶尿素氮超标。 2、饲喂了过多的瘤胃降解蛋白和可溶性蛋白,或者两者都有。即使日粮的总蛋白只是正常的,也有可能造成牛奶尿素氮升高。 3、如果奶牛发生了瘤胃酸中毒,瘤胃微生物随之减少,微生物蛋白也会降低,而氨则不能被瘤胃微生物扑捉,从而使大量的氨进入了血液,由此奶牛血液中的PH值升高,牛奶尿素氮也将相应升高。 4、饲喂了低的发酵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糖、可消化纤维、或所有的三者)的日粮。也可能减少瘤胃生物生长或合成,使牛奶尿素氮数值升高。 三、导致牛奶尿素氮值的变化的其他因素 1、牧场总奶罐的牛奶尿素氮的平均值,可以准确反映出较为准确的牛奶尿素氮的变化趋势。

尿素氮正常值是多少

尿素氮正常值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空腹尿素氮为3.2-7.1mmol/L(9-20mg/d1)。尿素酶靛酚法参考值:M(男):2.89-7.85mmol/LF(女):2.78-7.32mml/L;尿酶-钠氏试剂显色法参考值:3.21-6.07mmoI/L 尿素氮是了解肾脏机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当尿素氮超过正常值,就很有可能是肾脏出现了问题。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肌酐之比(尿素氮/Scr)值约为10,高蛋白饮食、高分解代谢状态、缺水、肾缺血、血容量不足及某些急性肾小球肾炎,均可使比值增高,甚至可达20~30;而低蛋白饮食,肝疾病常使比值降低,此时可称为低氮质血症。血肌酐〈Scr〉和尿素氮〈尿素氮〉两者分别为含氮的有机物和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这些小分子物质从肾小球滤出,故可用作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诊断和过筛指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低时,血肌酐和尿素氮因潴留而增高。 尿素氮的正常值在不同地方略有不同,一般认为尿素氮的正常值是2.86-7.14mmol/L。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多肾外因素也可引起血尿素氮升高,如能排除肾外因素,尿素氮),21.4mmol/L(60mg

/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尿素氮的高低较易受饮食、肾血流量的影响,如有蛋白质分解因素—感染,肠道出血、甲亢等可使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1/2-1/3时,尿素氮逐步升高,一般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血肌酐的比值是10:1,比值生高的原因有胃肠道出血,溶血,心功能不全和组织分解增强(烧伤、高热、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多为肾前因素引起,比值降低见于蛋白质摄入过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尿素氮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二个方面。 1、生理性因素: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血清尿素氮浓度升高,男性比女性平均高2-3mg/dL。 2、病理性因素: a.肾前性:剧烈呕吐、幽门梗阻、消化道大量出血、 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 b.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性肾炎。 c.肾后性疾病: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 膀胱瘤导致的尿路受压等。 血尿素氮易受到尿量及氮负荷的影响,如上消化道出血、

尿素中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八:尿素中氮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甲醛法测定氮含量,掌握间接滴定的原理。 2.学会NH 4 +的强化,掌握试样消化操作。 3.掌握容量瓶、移液管的正确操作。 4.进一步熟悉分析天平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 尿素是有机碱,不能被强酸直接滴定,需要先消化。 尿素的消化尿素CO(NH 2) 2 是有机弱碱,K b=1.3×10-14,不能满足cK b≥10-8弱 碱直接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可用浓硫酸将其转化为(NH 4) 2 SO 4 : CO(NH 2) 2 + 2H 2 SO 4 = (NH 4 ) 2 SO 4 + CO 2 ↑ + SO 3 ↑ CO(NH 2) 2 + H 2 SO 4 + H 2 O = (NH 4 ) 2 SO 4 + CO 2 ↑ 尿素CO(NH 2) 2 经浓硫酸消化后转化为(NH 4 ) 2 SO 4 ,过量的H 2 SO 4 以甲基红作指示剂, 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从红色到黄色。 2. NH 4 +是弱酸,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要把弱酸强化 弱酸的强化 NH4+是一个弱酸,Ka=5.6×10-10,也不满足cKa≥10-8弱酸直接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可用甲醛将其转化。4NH4+ + 6HCHO = (CH2)6N4H+ + 3H+ + 6H2O 由于生成的(CH 2) 6 N 4 H+(K a =7.1×10-6)和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生成 的(CH 2) 6 N 4 是弱碱,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约为8.7,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 溶液中有两种指示剂,在滴定前溶液为红色,滴入NaOH标准溶液后,随着溶液中氢离子的减少,颜色的变化次序为红→橙→金黄(第一次)→黄→金黄(第二次)。第一次出现金黄时未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甲基红的颜色变化,待过纯黄后,再出现第二次的金黄,已到终点,此时是指示剂酚酞的颜色变化在起作用。。 铵盐与甲醛的反应在室温下进行较慢,加甲醛后,需放置几分钟,使反应进行完全。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分析天平,250m烧杯(3个),50mL滴定管,称量瓶, 干燥器,量筒,250mL容量瓶。

尿素氮(BUN)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尿素氮(BUN)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535 规格:100T/48S 产品内容: 试剂一:粉剂×2瓶,4℃避光保存,临用前加2mL蒸馏水充分溶解。 试剂二:液体6mL×1瓶,4℃保存。 试剂三A液:液体0.4mL×1支,4℃保存; 试剂三B液:液体1.6mL×1瓶,4℃保存;临用前将A液倒入B液中混合,或者根据比例(A:B=1:4)现用现配; 试剂四:液体2mL×1瓶,4℃避光保存。 标准品:粉剂×1瓶,4℃保存。10mg尿素。临用前加入4.66mL蒸馏水配制成1mg/mL尿素氮标准液。产品说明: 尿素(BUN)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BUN构成了血液中绝大部分的非蛋白质氮,血液尿素氮是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脲酶水解尿素产生的NH3-N,生成的蓝色靛酚和尿素氮的浓度成正比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天平、研钵/匀浆器、低温离心机、微量玻璃比色皿/96孔板、恒温水浴锅。操作步骤: 一、样品处理 1.组织:按照质量(g):蒸馏水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加入1mL蒸馏水),冰 上匀浆后于4℃,13000g离心15min,取上清待测。 2.细胞: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蒸馏水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个细胞加入1mL蒸 第1页,共3页

馏水),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s,间隔7s,总时间3min);然后4℃,13000g离心15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血清(浆)或其它液体:直接检测。 二、测定操作: 1、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波长调至630nm,分光光度计蒸馏水调零。 2、将1mg/mL尿素氮标准液用蒸馏水稀释至50μg/mL备用。 3、加样表: 试剂名称(μL)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对照管样品1212 标准品12- 蒸馏水1224 试剂一242424- 试剂二44444444 充分混匀,于37℃反应10min, 试剂三16161616 试剂四12121212 混匀,室温静止30min。 蒸馏水92929292 充分混匀后测定630nm处吸光值,记为A空白管、A标准管、A测定管和A对照管。计算ΔA标准=A标准管-A空白管,ΔA测定=A测定管-A对照管。 三、计算公式: 1.按样本质量计算: 尿素氮含量(μg/g)=ΔA测定÷ΔA标准×C标准品×V提取÷W =50×ΔA测定÷ΔA标准÷W。 2.按蛋白浓度计算: 尿素氮含量(μg/mg prot)=ΔA测定÷ΔA标准×C标准品×V提取÷(Cpr×V提取) =50×ΔA测定÷ΔA标准÷Cpr。 第2页,共3页

尿素氮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尿素试样测定前的消化方法。 2.学习以甲醛强化间接法测定尿素中的氮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尿素CO(NH2)2经浓硫酸消化后转化为(NH4)2SO4,过量的H2SO4以甲基红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从红色到黄色。 (NH4)2SO4为强酸弱碱盐,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其含氮量,但由于NH+4的酸性太弱(K a=5.6×10-10),故不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甲醛法是基于铵盐与甲醛作用,可定量地生成六次甲基四胺盐和H+,反应式如下: 4NH+4+6HCHO=(CH2)6N4H++6H2O+3H+ 由于生成的(CH2)6N4H+(K a=7.1×10-6)和H+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生成的(CH2)6N4是弱碱,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约为8.7,应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呈现微红色即为终点。 铵盐与甲醛的反应在室温下进行较慢,加甲醛后,需放置几分钟,使反应进行完全。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仪器:50mL碱式滴定管,100mL烧杯,100mL量筒,电炉,250.00mL容量瓶,250mL 锥形瓶。 2.试剂: (1)NaOH溶液(0.1 mol·L-1)

(2)酚酞指示剂(2g·L-1乙醇溶液) (3)甲醛溶液(200g·L-1) (4)邻苯二甲酸氢钾(KHC4H8O4)基准试剂 (5)尿素试样 四、实验步骤 1.甲醛溶液的处理 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的甲酸(甲醛受空气氧化所致),应将其除去,否则会产生误差。处理方法如下:取原装甲醛上层清液于烧杯中用水稀释一倍,加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甲醛溶液呈淡红色。 2.试样中含氮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尿素试样1g左右于100mL干燥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6mL浓硫酸。盖上表面皿,小火加热至无二氧化碳出现,即溶液中无气泡后,继续用大火加热1~2min,冷却至室温,用洗瓶冲洗表面皿和烧杯壁。用30mL蒸馏水稀释,并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准确移取上述试液25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2~3滴甲基红指示剂,用NaOH溶液中和游离酸,先滴加2 mol·L-1NaOH溶液,将试液中和至溶液的颜色稍微变淡,再继续用0.1 mol·L-1NaOH中和至红色变为纯黄色。然后,加入10ml(1+1)甲醛溶液,充分摇匀,放置5min 后,加5滴酚酞溶液,用0.1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纯黄色变为金黄色即为终点。根据所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尿素中N的质量分数。 五、注意事项 甲醛常以白色聚合状态存在(多聚甲醛),是链状聚合体的混合物。甲醛中含少量的聚甲醛不影响测定结果。

尿素氮(BUN )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1812 规格:100管/96样 尿素氮(BUN)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尿素是生物体内含氮化合物分解的终产物,在尿酶催化下分解转化成氨。血液尿素氮是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测定原理 在碱性条件下,尿酶水解尿素产生氨,氨与次氯酸反应生成氯胺,再与酚衍生物作用生成绿色吲哚酚,在 630nm 处有特征吸收峰。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天平、研钵、常温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恒温水浴锅。 试剂组成和配制 标准品:液体 1mL×1 支,4℃保存。 试剂一:粉剂×1 瓶,4℃避光保存,临用前加 4mL 蒸馏水充分溶解。 试剂二:液体 8mL×1 瓶,4℃避光保存。 试剂三:液体 8mL×1 瓶,4℃避光保存。 样品处理 1. 组织:按照质量(g):蒸馏水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加入1mL蒸馏 水)加入蒸馏水,匀浆后于25℃,10000g 离心10min,取上清待测。 2. 细胞: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蒸馏水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胞 加入1mL蒸馏水),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 然后 4℃,10000g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 血清或其它液体:直接检测。 第1页,共2页

计算公式 1. 按样本质量计算 尿素氮含量(mg/g)=(A测定管- A空白管) ÷(A标准管- A空白管)×C 标准品÷W = 0.005×(A测定管- A空白管) ÷(A标准管- A空白管)÷W 2. 按细胞数量计算 尿素氮含量(mg/104cell)=(A测定管- A空白管) ÷(A标准管- A空白管)×C标准品÷细胞数量= 0.005×(A测定管- A空白管) ÷(A标准管- A空白管)÷细胞数量3. 按液体体积计算 尿素氮含量(mg/L)=(A测定管- A空白管) ÷(A标准管- A空白管)×C 标准品 =5×(A测定管- A空白管) ÷(A标准管- A空白管) C 标准品:标准品浓度,5mg/L;W:样品质量,g 注意事项 1. 配制好的试剂一在2-8℃条件下可保存一周。 2. 最低检出限为80μg/L。 第2页,共2页

临床医学检验中“尿素”与“尿素氮”的正确使用

临床医学检验中“尿素”与“尿素氮”的正确使用 【摘要】血清(浆)中尿素测定是临床中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以往是以测定尿素中的氮含量(blood urea nitrogen, BUN)来反应尿素浓度,而今改为直接测定尿素浓度。然而,国内不少临床医学检验科室、学术期刊等仍在沿用以往的习惯称谓,以尿素氮代指尿素,国外也有类似情况,为此,有必要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尿素;尿素氮 1 检测方法: 早期一直采用非蛋白氮(NPN)测定浓度反应肾功能,后来改为采用比色法、滴定法或量气法,而这些方法大多数实际上同样测定的是尿素分子中的氮含量,以铵盐作为校准物,以氮的浓度表示结果,单位采用mg/dl,并将其命名为尿素氮(BUN),以便与过去所用的非蛋白氮测定结果相比较。随着医学检验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在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尿素的浓度。目前就尿素的直接测定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法,尿素直接和某试剂作用,测定其产物,最常见的为二乙酰一肟法;另一类是尿素酶法,用尿素酶将尿素变成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氨;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均直接反应的是血尿素浓度,并采用mmol/L 为单位。 与以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比较,尿素的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专一,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需要样本量少[1]等优点。此外,后者还不受血清或血浆内其他含氮物质或者尿素类似物的影响。卫生部医政司1997年颁布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2],推荐血清尿素测定方法(即尿酶-波氏比色法、酶偶联速率法和二乙酰一亏显色法),均以尿素作标准液,其结果以尿素计(参考值为2.86~8.20 mmol/L)。目前临床或实验研究中,已基本采用直接测定尿素浓度反应肾脏滤过功能。 2 单位换算 尿素氮是指尿素分子氨基中的N含量,检测结果多用mg/dl为单位;如欲换算成尿素,可根据60g 尿素含有28g氮计算(即1g尿素相当于0.467g尿素氮或是1g尿素氮相当于2.14g尿素)将结果转化成以mmol/L为单位的尿素浓度。 2.1 尿素mg/dL转换成BUN mmol/L 尿素氮测定的标准品采用纯尿素烘干后配制,有60、40、20 mg/dL 3种含量。其含量计算是:尿素mg/dL乘以0.467(28.02/60.60)=BUN mg/dL,若再乘以0.357(10/28.02)=BUN mmol/L。例如含尿素60 mg/dL者,转换成BUN mmol/L 的计算应是:60×0.462×0.357=9.896 mmol/L BUN。在日常工作中,多用0.2 mg/dl 含量的尿素作尿素氮测定的标准应用液,即0.2×10÷60=尿素mmol/L,但有不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